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于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口;生态环境;关系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social development face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Reaso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Restrain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of analysis, then for these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to China’s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ome guiding value.Keywords: pop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摘要】环境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对环境造成影响。
只有环境与人类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只有平衡文明与环境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环境与人的未来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共同为环境与人类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环境,人的发展,影响,共同发展,环境改善,人类发展,文明,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未来1. 引言1.1 环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深远且不可忽视。
环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保护,环境的变化和破坏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正文2.1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有有害物质,水资源被污染,都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环境的适宜程度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和情感健康。
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人们通常会感到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相反,如果环境脏乱差、噪音污染严重,人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到负面影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环境的恶化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和生存空间的减少,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都会限制人类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上了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议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1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
它要求人们在满足较好的生活愿望的同时,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损害下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资源的利用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1.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味地追求利益,大肆破坏环境,滥垦滥砍,毁林开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势必断绝发展的后路。
浅谈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分析

浅谈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分析作者:余扬来源:《财讯》2018年第27期人口、资源与环境这几个困扰着人类的重大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这些问题的发展,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文献也与日俱增。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经济可持续发展矛盾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如人口持续增长、素质低下、就业困难、贫富分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的凸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既是我国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又是我国的劣势。
一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号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变成了“资源小国”。
从总体上看,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世界少数“资源大国”之一。
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低,人口与资源之间矛盾突出,使中国变成“资源小国”。
二是由于人口多,使“山河秀丽,风光无限”的中国变成了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的国家。
人口增多必然带来粮食以及其他消费品的增加,而这些消费品的增加,又必然带来毁林、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等行动。
三是人口多不仅使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而且也给中国的教育、劳动就业和解决贫困问题带来极大压力,导致我国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多以及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等,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土壤污染、农药超标和化肥过量使用等农业污染问题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不少河流湖泊断流、萎缩,旱涝灾害频发,一些天然绿洲消失;部分地区地表植被枯死、土地荒漠化;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一些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在不断治理原有沙化土地的同时,新的沙化土地又在产生,并呈扩大之势。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步,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与人口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与生态环境互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人口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人类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因此,在探讨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人类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土地开采、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导致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起到了极大的阻碍。
1.2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
例如,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事件中,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此外,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这会影响到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福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由人类城市化的程度引起的现象。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重要的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土地开发活动,如建筑、道路和工业,会削弱荒野和森林,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空气质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衰退。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大规模土地的毁坏,并威胁城市地区的水源。
2.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质量的恶化。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两个主题。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相结合,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此话题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基础,因此,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环境问题包括土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
土地污染是指土地被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土地上长期耕作将会影响到土地的肥力,影响作物品质和人类生活。
水污染是指指水体中出现了大量有毒物质或病原体,导致水源被污染,影响水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层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超出环境标准,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存。
垃圾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废弃物、建筑垃圾、城市垃圾等。
环境保护不仅要求政府加强管理和法律法规,也要求广大公众积极参与,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减少能源的浪费开始,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适当使用燃气、电力等能源,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科学分类垃圾,可降低垃圾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是我们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参加公益活动,传播环保知识,呼吁他人积极参与环保运动。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等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使子孙后代也能够继续享受资源和环境的优良状态。
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自然资源的长期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在于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要求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社会方面,要求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体系,解决社会问题。
在环境方面,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和地区层面,每个人也都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1.人口众多,绝对增长量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8年末我国人口已达到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未公布,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50﹪,城市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总人口54167人。
由于当时社会不稳定、生产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人口迅速增长,1969年已达到80671万人。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3年,已下降至12.41‰。
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但因为基数太大,所以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加,比如说平均年龄是70岁,25岁结婚生子后也会是三代同堂,因此,人数是在增加的,一般要先进入老龄化后,人数才会慢慢减少。
2.地区分布不均,城乡结构倒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7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经济大系统中,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资源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转化成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
经济的发展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影响。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减轻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各类自然资源。
2.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人口发展。
同时,人口又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能动要素。
一方面,人口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
人口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
3.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又与环境、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
可见,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这就要求人口本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又不能孤立地发展。
这是因为,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1-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能长久的。
上述诸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只有各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目。
与此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关键课题。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类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增加。
在许多地区,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人类的繁荣和进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尊重环境的话,这些进步将会以破坏自然环境的代价去换取。
目前,全球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74亿。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土地、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和国际组织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不断变化的环境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口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类:土地利用,水资源以及污染。
首先,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加剧,土地利用被改变,这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其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会增加,这会导致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质量下降。
最后,人口增长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加。
人们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垃圾堆积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没有任何措施来减缓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不健康和不安全。
为此,人口增长应该得到合理控制,并且必须采取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关系人口和生态环境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口和生态环境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建设和谐的人口与生态环境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这需要在生育控制、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们的生育决策,彻底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必须确保人口数量适合当前的土地、水资源和地球环境。
其次,必须加强土地利用控制。
人类必须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土地的改变和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群落的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1000字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口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人口与环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概念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人口数量的增长、结构的变化、迁徙的规模与方向,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相互影响的综合体。
它包括了生物、土壤、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工业和农村环境等人为要素。
生态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不仅包括环境的生物学和化学特性,还包括环境的心理、社会和政治文化特征等。
二、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这一影响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平衡,还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大面积的房屋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水资源的紧缺:水资源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要素。
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开始变得紧缺,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4. 空气质量恶化: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和工业生产的扩大,大量的煤烟、尘埃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城市化的增长和人口的聚集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1. 优化人口结构:适时推出政策,引导人们合理规划家庭生育计划。
同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女性地位来促进人口结构的改善。
2. 促进绿色产业模式的发展:绿色产业模式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加强环保政策的推广。
3. 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机制来确保环境的完整性。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 初期资金 、技 术等一 系列 因素 的制约 ,
浅谈人 口 、 பைடு நூலகம் 资 源 、环 境 的协 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孙 强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过程 中,人 口、资源、环境之 间的矛盾 与冲 突进 一步 明显,并在 一定程度 上制约 着中 国经济的持 续增长。 对 于这一 问题 ,必须给予高度 重视 ,不仅要 突出经济发展 的速度 ,更要 注重经 济发展 的质 量。在经 济腾 飞的 同时,提 高人 口素质 ,控 制人 口数 量 ,使 资 源 、人 l z r 、环 境 协调 可持 续发 展 。 关键词 :人 口;资源 ;环境;可持 续发展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 物种 的起源 ,提供 了人类 发展必备 的 物质来 源。人 口、资源 、环境是其 中相互关联 、不可分割 的三个重要 因 素 ,2 0世 纪以来 ,三者之 间的矛盾越发 明显。考察 发达 国家的工业会 。 会发现发达国家的工业业过程 中伴随着 资源的严 重消耗 ,环境 的恶化 ,
但 由 于 国 际 关 系 ,发 达 国 家 可 以将 其 工 业 化 过 程 中产 生 的 问题 转 嫁 到 发 ( 一 ) 转 变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这 是 最 根 本 性 的措 施 。 重 视 经 济 发 展 中 的资源 问题 ,不是牺牲经济增长速度 ,而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走低 消 耗 ,高产 出 , 科技 附加值 高,经 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 二 ) 推 动 资源 技 术 进 步 ,提 高资 源使 用 效 率 。 资 源 的稀 缺 性 觉 得 了在 经济发展过程 中应该 大力 的重视资源 的使用效率 ,为此 ,必须 提高 资源企业 的技术 。在这一 问题上 ,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 ,政 策上加 以引 导 ,使节约资源 的技术普遍 推广 ,而 企业应重 视相关技 术人才 的培 养, 提 高 自身 的科技含量 。通过市场 和政府 的双重手段 ,使资 源的使用效 率 得 到大 幅度提高 ,这也是应对 国际挑战 的需要 。 ( 三 )优化发展 环境 ,加速资源体制 改革。 中国在资源 、环 境方 面 的相关立法还不是特别完善 。在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中 ,优化发展环 境 ,必 须 完 善 资 源 、环 境 方 面 的 相 关 立 法 ,为 经 济 的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必 备 的法 律 保 障 。与 此 同时 ,应 优 化 市 场 发 展 机 制 ,发 挥 市 场 价 格 形 成 的基 础 性 作 用 ,通 过 政 府 ,市 场 的协 作 ,形 成 正 确 的资 源 使 用 环 境 。 三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中的 环 境 问题 自然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赖 以 存 在 的 源 泉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必 须 处 理 好 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大概是在上世纪 5 O年代 正式开始 , 与此 同时 ,我 国人 口也开始 进入倍增 阶段 ,导致 环境需 承受双 重压力 。 我 国的工业化起步虽然较 晚,但 由于认 识上 的偏 差 和决 策上 面的失误 , 造成 了环境污染 、叠加效应。雾霾 、水资源污染 、土地沙化 等一 系列环 境问题 日趋严重 ,已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 ,为此 ,必须采取一 整套措 施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 一 )树立正确的理念 ,不断增 强 “ 环 保 意 识 ”,建 立 正 确 的 环 保 意识 ,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人与 自然的关 系。通过群众性 的宣 传教育 ,使 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观 、发展观 、消费观以及人地相依 关系观 念 ,增 强 环 保 意 识 ,协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并 能 自觉 地 参 与 保 护 环 境 的 行 动 ,这 是 解 决 环 境 问 题 的 一 条 重 要 途 径 。 ( 二 )依 靠政策法规 ,加强环境管理 ,促 进环境 保护。在建 立环境 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法制手段应该是环境管理 的基本 和主要 手段 ,但是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不规范。所以我们要 尽快把 环境保护纳人国民经济重大决策议程 ,将科学与民主引人决策过 程并实 现规范化 、法制化 ,以解 决和避免环境保 护游 离于决 策之外而造成 决策 失误的问题 。 ( 三 ) 调 节 土地 利 用 结 构 , 加 强 生 态 屏 障 建 设 。 由 于 我 国 人 多 地 少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所以人地关系的紧张局面一 直没有得 到根本性 改变。因此我们需要统一 规划 ,大力调整农业 内部生产经营结构 和土地 利用 结构 ,完善土地使用 的法规 和政策措施 ,以提高 土地生产效 益。同 时 ,要 把 农 业 稳 定 发 展 与 生 态 环 境 建设 紧 密 结 合 起来 ,走 生 态 农 业 的 道 路 ,提高生态建设和农业 投资的效益。 人 类 作 为 自然 环 境 中 的 一员 ,人类 社 会 的 发 展必 须 处 理 好 人 口 、资 源 、环 境 三 者 之 间 的 环境 。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 展 ,环 境 。资 源 与 人类 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复杂 ,所 以我们应该加深对这 一问题 的研究 ,探 索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 的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 ,资源利用效率 高 ,环 境友好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作者 单位 :河北大学研 究生院) 参考文献 : [ 1 ] 陈德敏.全要素 能源效 率与 中国经 济增长 收敛性 [ J ] . 中 国人 口资 源环 境 ,2 0 1 2( 1 ) :1 3 5—1 3 6 . [ 2 ] 常新.人 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社 会的 可持 续发展 研 究 『 J ] . 商场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摘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也不断地改变着环境,进而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人类应当意识到环境与人的共同发展,保护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改善不仅促进人类的进步,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环境、人类、发展、关系、生理、心理、社会、影响、共同发展、保护、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环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水平。
环境不仅对人的生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保护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是当今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人类应当意识到环境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环境的改善促进人类进步,而保护好环境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类应当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 正文2.1 环境对人的生理发展影响环境对人的生理发展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水质、食物质量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状况。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引发呼吸道疾病,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肝脏损伤,食物中的化学添加剂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些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持续的,长期的不良环境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甚至引发严重的疾病。
环境中的气候也会对人的生理发展产生影响。
寒冷的气候会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炎热的气候会导致人体脱水和中暑等问题。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1)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课程:生态与环境保护院系: 海洋学院___班别: 海洋本111班**: **______学号: **********_____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个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和需要都要以地球生物圈的承受力为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当代人的发展要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即发展要满足整代人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要,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整体的而不是偏废的发展。
但在这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我们行进的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顺利。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各种各样的阻碍不但没有动摇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近五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各方声音都在质疑中国今天的繁荣与环境的友好关系时,雾霾天气给了大家答案。
当我们再喊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时,难免会显得底气不足。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
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浅谈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尽管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1、环保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长远利益。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排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一些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环保意识,如乱扔垃圾、浪费资源等,这些行为都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为主,产业层次低,技术水平落后。
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3、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威慑力不足;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不够明确,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困难。
4、环保监管不力环保监管部门在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严,甚至存在包庇纵容的现象。
5、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
然而,一些地区由于财政紧张,对环保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环保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6、环保技术落后我国在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二、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环保培训,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摘要】环境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环境对人的影响包括物质生活和心理健康,人对环境的影响则反映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环境与人的互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在互动中不断适应和调整。
环境与人的共生体现在人类依赖环境生存和发展,而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与管理。
环境与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环境提供资源和条件,人类通过改造和利用实现发展。
在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中,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人类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未来息息相关,环境教育也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关键。
通过环境与人的关系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呼吁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环境与人的关系、影响、互动、共生、发展、和谐、环境保护、未来、环境教育1. 引言1.1 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不仅决定着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环境受到人类的开发利用而发生改变的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类必须意识到环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
2. 正文2.1 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导致各种疾病的增加,甚至影响人的寿命。
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
比如气候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增多,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城市淹没等,都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浅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该着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白色污染1。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1.1 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描述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
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
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
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
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
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李凤莲佳大附中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
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
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
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人口问题首先,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城市间的人口差距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大城市人口过多,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过少,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口调控。
通过制定人口控制政策、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等方式,合理引导人口流动。
二是完善城乡人口结构。
加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地区。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
合理布局城市,避免大城市过度拥挤,中小城市人口逐步增加。
二、环境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然而,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提高工业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是鼓励绿色发展。
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设施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改善电力供应。
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和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经济发展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人口与环境问题可谓是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0亿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因此进一步促进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需求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证人口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1、人口爆炸对环境造成危害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是造成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化学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一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和违反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结果。
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动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和生态系统,桶石油和物质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在这系统内部,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联系是通过食物链的渠道,以能量流和物质流量中循环形式实现的,这种循环在一种缓慢、和谐的平衡状态下沿着单一的路线进行。
人类一些活动如耕地、放牧、建筑、开采等参与其中,就会改变、破坏一些系统的自然平衡。
当当人类活动范围较小、破坏能力较弱时,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一旦人类的破坏能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将是生态系统受到彻底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再者,人口的增长必然影响人口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的参差不齐。
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尽相
同,然而更多人则选择的是冷漠对待。
所以,人口增长对于环境的破坏的最终原因不仅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需求利用,也在于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无意识行为,两者共同作用,导致我们的生活的环境、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大力促进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展全民性的环境保护行动。
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从源头上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
2、人口增长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矿产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将口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21世纪的前30年,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但随人均收入从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迈进,各类人均资源消费量将迅速扩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二是资源与环境的矛盾。
中国的上业化是在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上业化之后开始的,由于在传统上业化过程中片面追求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增长,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极大。
2003年中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投入产出比例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废弃物排放多,
环境污染严重,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面对此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人类生活物质生产过程中采用循环发展模式。
同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循环模式倡导的则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物质生产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通过不同产业间的组合和补充,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环境资源利用率,实现向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的生产模式转变,实现物质生产的生态化。
进一步塑造新的生产观念。
传统工业的生产观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生产数量。
而循环发展的生产观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循环使用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生产数量和生态效益。
循环发展模式在生产过程中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尽可能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污染环
境。
循环发展模式要求在生产中尽可能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尽可能用高科技来达到人类的物质需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总结
总而言之,以上所述的所有问题的根源均在于人口严重的人口增长问题。
而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就是控制人口增长。
而要控制人口增长,不仅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以政策来要求(例如我国一直在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整个社会对于人口问题的看法,暨一直以来困扰人类社会问题的性别问题、养老问题等。
当社会的整体意识发生改变时,人口的增长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而这,则是一段很长的路,不仅依赖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支撑,更需要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
小感想:每一个小的社会问题,如果要根本的解决它,必然会牵扯出一系列的大问题,导致问题的复杂化。
所以,无论是解决那种社会问题,我们都先要理清轻重缓急、先后次序,然后去加大力度不断改进。
0804014151 侯海旭
2011/3/30(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