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医之路4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学医之路

提起中医,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吴仪副总理曾说:要坚定不移的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令人鼓舞。愁的是,中医就如一部易经。博大而又精深。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在“中专能精” 实际技能方面不能很好的领悟和发挥中医经典理论。以致形成“中医不纯,其行也难”的局面。使中医这个国宝不能在自己的发源地全面开花。而被一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但不管如何,我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没有放弃过。

中医之根不能忘

我出身中医世家,父辈都是行医为生,到我爸爸手里中医已经传下7代,爸爸在世时,家里的门槛常为病人踏破,可想而知,老爸的医术在当时是很高明的。可是,富不过三代。人不能胜天,命运是很残酷的。爸爸那个年代,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一代书生的老爸遭受从未有过的磨难,一场文革终于敲碎了爸爸最后一根神经,老爸患上了中风之疾。中风可谓现代杀手,可老爸依靠阳和汤和小续命汤加砒霜随症加减,使自己同中风顽疾作战了8年。然,疾病是残酷的,历史是可恨的,老爸在批斗与折磨中最终无力已回天,。一代名医从此含恨九泉,世代中医在老爸手上画上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句号。而那一年,我才八岁。

父亲虽然离去,但这三十年中找父亲看病的病人从没断过,可病人都失望而归。妈妈无奈的说,父亲的医术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肾性综合症,尿毒症,常使病人起死回生,所以父亲在浙江义乌、东阳、富阳一带,自今名声很旺。

说起我的学医之路,也是悲喜交加。18岁高中毕业,2分只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从此打工为生,浪迹江湖一晃就是十几年。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朋友常对我说:这个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生成的,你为何不去学医呢?

妈妈也常对我说:没有人继承上代的医学,真是让人悲痛万分。妈妈每当说起爸爸行医的历程。眼里总是透出泪光。泪光中终是带着一份深深的无奈。妈妈的话终于唤醒了我心底的那根沉睡多年的神经。我开始反省,祖宗的根不能忘,中医不能弃,我暗下决心: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翻看老爸留下的哪些医案,日记、偏方。也许我的血液中,本来就有父亲给我留着的医学遗传基因,我深深地被中医感染了。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下午,来了一个义乌的病人,肝腹水晚期,病情严重。来找老爸看病。我告诉病人,我老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病人不肯走,说你家一定有秘方,我也是快死的人了,你就把秘方拿出来吧。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僵了半天,我就按照老爸日记本上所写:巴豆、石膏、五味子、鸡内金各等分,你自己去配来吃。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那病人命不该绝,一个医院判了死刑的人竟然被我救了过来。

后来翻看医书,才知道巴豆是剧毒药品,弄不好,随时有生命危险。可那时候,哪里会想的那么多,也不知道什么是辩证,怎么也弄不清楚大热的巴豆与大寒的石膏一起配伍,竟会起到如此的效果,葫芦壳里的中医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神秘。

一个简单的偏方,代表一个岁月的记载,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老爸行医的足迹和对中医的追求和执着,也殊感中华医学之浩瀚,如果我辈不去学中医,老爸留给我们的财富岂不是从此荒废于人间?

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挤沧海自学中医之路在96年我迈开了艰难

自学中医的道路是枯燥无味的。5年时间函授中医大专与本科全部课程,基本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实践。每次遇到感冒发热,都会用清热解毒之类,用西医的套路去思考病情。

不会用麻黄汤为病人治疗风寒感冒发热。每次遇到最简单的感冒,常使我束手无策。

第一次给病人处方,治疗暑热感冒咳嗽,人参用了15克,导致病人流鼻血,被病人骂的狗血喷头,自已完全不清楚温燥伤肺,要用少火生气的道理。第2次处方却是误诊,害病人几个月之久,那是一个小伙子,由于长期下午低热而不能正常生活,也看了很多医生却不见效,到我处时病人已经脸黄肌瘦。由于是朋友介绍,病人很相信我,当时诊脉弦细数,苔黄燥,没有多少考虑便开地黄丸与青蒿鳖甲汤加减,以滋阴清燥为主,但这样一直吃了将近3个月中药却没有见效,后来再仔细确诊,考虑到病人发热有反复性,规律性,早上口苦,有胆囊炎史,而且病人发热后见风又怕冷,才明白原来少阳不和,阴虚潮热,改为小柴胡汤和青蒿鳖甲汤,结果病人一星期恢复,虽然病人很感谢我,但在我心里却感到非常的痛心与惭愧。

自己学医不精,白白浪费了病人很多时间与金钱。我再次感到,学习中医非浅尝既获,也非浮躁者而幸有,中医来不得半点马虎。由于没有师傅的指导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常使我多走弯路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诊。

为了能使自己的中医有所提高,我决定在自己身上找突破口。我本人比较消瘦,胃时常不好,身材象女人,比较苗条。我常常想,我的脾胃功能为何如此差?看自己舌苔,老是黄厚腻,于是我决定调理自己的脾胃。第一次处方:藿香12克、佩兰12克、黄连3克、冬瓜子30克、白术克12克、茯苓12 克、焦三仙各12 克连翘12克,7天下来,舌苔化了,我满以为我的肠胃会好起来,可没想到3天一过,舌苔又黄厚了,这是为何?我又开始观察自己的舌苔,黄厚腻有齿痕,色有点暗,是否没有顾及气虚一面?于是第2次开方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南星6克,又是7天。7天之后,舌苔又化,胃口也开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停药之后,没过几天,舌苔又黄厚腻了,我想,是否老天与我作对?我开始翻书研究,考虑,再看自己的舌暗。暗是否阳虚?肾中无火,影响脾胃的运化?也想到自己天气冷了时,小便会清长,冬天手脚会冰凉,是否下焦阳虚,不能蒸腾津液滋润上焦,加之服苦燥之品,而形成前半截干红无苔,下焦真阳亏虚不能化水,寒湿郁久,而表现为后半截苔厚腻而黄呢,于是一个大胆的处方又开始了。上方加附子15克、干姜5克,可是这次却没有那么好过了,吃了满口生疮,痛若万分,这个时候我开始有点厌倦中医了,我对自己说,学什么中医啊,自已一点舌苔黄厚腻之胃病都看不好,你还怎么能去看别人,别人怎么可能给你做实验?

后来读张锡纯的书,看资生汤与十全育真汤两方,终于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消瘦虚劳者,脏腑淤血也,张用山棱,莪术,治疗脏腑一切积聚,用黄芪为佐,病去而气分不伤,这不正应对自己的疾病吗?我兴奋之余,从新组合。原方加山药20克,鸡金20克、三棱8克、莪术8克,干姜3克,服7天。后来终于舌苔化了,胃口也开了。

这个时候我才对淤血这个概念有个初步认识,也认识到书籍是智慧浇灌的雨露,疾病乃系医生成长的沃土,然有一点更不能忽视,不吸收老师的精华,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常常看到有些医生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为何有时候要加黄酒,有时候又不加。生地用量也是50---200克以上,常常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中医的不传之秘真的在于量上。再回忆哪些似懂非懂的伤寒理论,我怎么也难以与实际临床结合起来。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医必须师承。

第一次拜师之经历与傍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浙江名老中医寿伟祥先生,寿医师治疗中风,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名气。他虽然75岁了,却把我当成好朋友,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寿老医师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