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
课题1.地球属于谁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
2.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然后说明:课文中提到的同
学们的感觉可能与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也很欣赏同学们的报告。“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然后通过下列问题引
导学生讨论: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生命比人类在地球出现得更早?怎样才算是“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为什么说”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人类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3.小组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8页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数学”,并请
学生结合第49页几个学生的疑问和感想。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参考教科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交流有关动植物灭绝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向全班介绍,在介绍时要说明该物
种灭绝的原因。并且鼓励以小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绍,如有人介绍该物种特点,有人说明其灭绝原因,同时,还有人模拟等。
4.教师要提醒学生,也许有些动植物在全世界还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
逐渐减少,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绍这样的动植物。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适当协调各小组所选择的物种,尽量避免重复。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绍,特
别是有生态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
6.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进行评价,并特别赞扬那些能够清楚说明物种
灭绝原因的或者能够选择本地区实例的小组。
7.全班讨论。全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物种
的消失和灭绝,会出现审美的情况?人类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8.教师简单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家庭作业1中选择优秀者,由教学或者学生朗读。
2.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食物链?什么教做食物
链?”
3.自由辩论。
4.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水的危急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
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
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4.表演与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并且对其
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5.总结。
6.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
标语或图画。
课题3.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教学目标
1.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类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
3.了解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探究。教师朗读教科书地54页开始的文字,然后请学生阅读本页及第55
页的照片和文字。以下面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曾经听说过或者经历过沙尘暴吗?能够就听说的或者自己的经历描述以下沙尘
暴的情景吗?教科书上说沙尘暴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那么是什么样的威胁?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是纯粹的自然现象吗?可以参考教科书第55页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单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对沙尘暴的已有认识。)
4.(这些羊怎么了?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这些羊的事情,有同学听说过吗?先由学生
介绍,教师总结。)
5.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马永顺的故事、第59页牛玉琴的故事,
然后就以下问题请学生以自由发言形式交流读后感,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以前听说过马永顺的故事马?
人们为什么咬为马永顺修建塑像和墓碑?
教科书上讲的“曾经的教训”是指什么?
以前听说过牛玉琴的故事吗?(或者事迹相似的其他人。)
牛玉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变化过程?
牛玉琴的事迹说明了什么?(人类能够破坏环境,但也可以保护和恢复环境。)
马永顺和牛玉琴的行为,不仅播种绿色,也播种了希望。
课题4.生活中的垃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
填写在教科书第58页的表格中。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示,对
学生的结果给予修正和补充。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9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
形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
5.问题解决。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
“R”,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完成教科书第59页下方的探究练习。
6.教师总结。
课题5.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
2.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初步了解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