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好情感,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含义,尤其是《题西林壁》和《雪梅》中所蕴含的哲理。

2. 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自主探究三首古诗的含义,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体会意境: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诵读积累: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背诵并积累名句。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和诗人,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句:望洞庭、题西林壁、雪梅3. 诗人:刘禹锡、苏轼、卢钺4. 重点词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画卷、只缘身在此山中、梅雪争春、骚人阁笔、评议短长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摘抄并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查阅资料了解诗人背景,写一篇短文介绍古诗和诗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古诗三首》,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鉴赏能力4.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谈论古诗的美和意境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学习《古诗三首》:逐句解读,讲解每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背诵练习:让学生跟读诗句,逐渐熟悉诗词。

4.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5.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写一篇读后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感悟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三首》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古代诗人的诗作进行讲解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古诗的声音、感受其中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针对古诗这一内容,是否有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教学,我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引导他们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高楼上所看到的壮阔景象,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分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激发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工具:准备诗文卡片、生字词卡片等。

3.教学资源: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气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22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22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古诗三首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语文版本: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2. 生字词:晓、夜、床、明、照、白、日、尽、千、外、更、静、思、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体会。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古诗文本、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和诗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节奏。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2)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古诗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6. 拓展与应用:(1)学生进行古诗改写或创作,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春晓》:(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3.掌握《古诗三首》的背诵。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探讨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对优美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品读和背诵。

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揭示《古诗三首》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唤起对古诗的兴趣。

二、呈现1.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发放《古诗三首》的文本材料。

三、品读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句进行朗读。

2.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四、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1.布置《古诗三首》的背诵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三首》,巩固前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分析1.分析《古诗三首》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比较多首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练习1.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步将强化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挖掘,并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1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方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歌景交融( 7 分钟)(一)好语积累:师:出示词语(1) 学生齐读师:这组词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回答师:出示其他几组生:齐读后回答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就读了这一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生:汇报师:总结并鼓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一样一边读一边往了脑海里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力才会提高的快。

(二)激趣导入:师:播放歌曲:《渔歌子》师:你从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看到的内容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大家念出几句吗?生:试着背出师导入:刚才这支歌,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正音感知品味( 10分钟 )1、解题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唐】张志和)生齐读课题师:这《渔歌子》不仅是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所以这里的“子”不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大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渔歌子》是写什么的?生:回答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2、初读(正音、品味)一读正音,读得字正腔圆生:学生看书试读师:指名读词学生纷纷读词。

(师在声音、字音上加以指导)师:(出示:多音字:塞指导)二读品味,要读得韵味十足师:古时候啊,诗词是用来唱的,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我们要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朗读并理解《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能够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能够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修辞意识。

二、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XXX、XXX、XXX(待补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并能初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老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2.分段解读古诗内容,讲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课文赏析(15分钟)1.学生依次朗读古诗,展示个人感悟。

2.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展示讨论成果。

四、课文理解(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针对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下一次教学我会着重在提问与讨论环节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蕴。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古诗中的一首,写一篇感想并交到班级,力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1、古诗三首》古诗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愿每位学生在此次课程中都能收获知识和感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帮助他们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分析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古诗词内容,并能够读得正确流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古诗三首》的内容理解和正确的朗读表达。

2.难点:学生在表达古诗时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氛围。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及音响设备。

2.《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

3.教师准备诵读《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

4.学生制作的古诗词朗读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音乐和诗歌的声音优美古典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出今日学习的内容。

2.学习《古诗三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词的朗读和相关解析,让学生快速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韵律。

3.分组演练分组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练习和模仿,让学生利用表情和语言来展现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

4.全班呈现请每组派代表继续表演他们的古诗词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好。

5.小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多布置古诗词的朗读和表演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三首》其中一首古诗。

2.撰写一篇感悟古诗的小作文。

七、扩展阅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诗词名篇,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进行欣赏和理解。

以上为本次《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简单的古诗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他们在古诗的鉴赏和赏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和赏析文章,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大意。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对友人的无限厚意,和内在的凛然风骨、无限情思,都表现得曲折尽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送别诗中的佳品。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3. 想象画面,通过对重点词的推敲、体会,感悟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诗意,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江畔夜景芙蓉楼饯别)问学生: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首古诗来描述这幅画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句。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年,王昌龄返回长安,改任江宁县丞。

至德年间因被谤而谪往岭南。

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全唐诗》对他有二百余首诗作和评论的记载。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为后人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永远光耀文学史册的光辉诗篇。

(三)初读课文(自由读)1. 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芙、蓉、洛、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包括《宿建德江》、《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三)、《清平乐·村居》。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它们分别描绘了乡村景色的美丽、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某些词语和描绘的画面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描绘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的图片、译文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复习。

3.准备一些关于古诗的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然后教师展示古诗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读书。

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

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练习背诵。

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板书设计: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诗人及时代背景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

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感情朗读。

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读诗。

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0.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练习背诵。

展示背诵情况。

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无处不飞花白昼寒食汉宫传蜡烛夜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读课题,理解题目。

注意理解“泊”的意思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交流汇报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汇报品读,体会情感。

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自由朗读、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

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赏析,体会妙处。

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练习背诵。

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靠家近——很想还。

离家久——何时还?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教学要求: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导入新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依据自学提纲汇报交流词义,结构,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⑵分层:三层⑶修辞手法:引读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

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

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

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

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

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有感情朗读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⒋检查背诵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⒈抄写词语;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⒈指名背诵二节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⑵分层:二层⑶写法: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

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

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色彩明丽――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有感情朗读】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

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课后练习二例中的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

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

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背诵课文比赛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