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与诺贝尔奖
高分子与诺贝尔奖
R.B.Merrifield(1921- ) 美国生物化学家 1984年获Nobel化学奖
高分子材料以多功能化的面貌出现
高分子冲破了绝缘 体的界线具有了金 属独有的导电性
美国的艾伦.黑格尔,艾伦.马克迪 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由于在导 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00年Nobel化学奖。
白川英树从事聚乙炔 聚合机理研究 韩国研修生出现几个 幸运的失误,使白川 得到膜状聚乙炔 偶然的机遇, MacDiarmid首先注意 到白川的聚乙炔膜, 三人在美国合作研究 为了说明聚乙炔的导 电性,Heeger提出孤 子的概念
W.H.Carothers (1896~1937) 美国科学院院士
对高分子合成贡 献卓著但未获奖
1937年4月29日在美国费城一家饭店 的房间里饮用了掺有氰化钾的柠檬汁 而自杀身亡 (未获Nobel 奖)
W· H· Carothers 的学生------P· J· Flory整理了导师的 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聚合反应的等活性理论及聚酯 动力学和连锁聚合反应的机理。 五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Flory出 版了《高分子化学原理》一书。 Flory在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统计学研究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的科学成果包 括导致工业化的尼龙与合成橡胶的 研究和开发,以及对于聚合物形成 过程及其本体和在溶液中的性质研 究。
奠定了高分子合成工 业的基础并合作获奖
Natta(1903-1979) 意大利高分子化学家 1963年获Nobel化学奖
尼龙之父W.H.Carothers(卡罗瑟斯)
1924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在该校任教两年后到哈佛 大学任教
1928年起,在美国杜邦公司任职9年, 领导基础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其间 于1935年发明尼龙66,合成出氯丁二烯 及其聚合物 193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中 发表过60多篇论文,取得近70项专利
诺贝尔奖趣闻(二)——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大师
诺贝尔奖趣闻(二)——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大师今年是诺贝尔奖颁发第115周年,在今年圣地亚哥举办的美国化学协会(ACS)年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化学家讲了十个科学奖的故事。
这十位科学家本应该拿到诺贝尔奖,但因为种种原因(私人恩怨,坏运气,早逝等)最终与诺奖失之交臂。
本文选取其中五位诺奖遗珠的故事。
一、门捷列夫作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人,俄国人门捷列夫的贡献不用多说了。
他没得奖实在是诺奖的失误。
在1904年诺贝尔奖颁给了惰性气体元素之后,门捷列夫拿诺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在1905年他被第一次提名,但是没拿到最终的奖。
随后在1906年,门捷列夫再次被提名,在诺奖委员会投票中,他以4:1票胜出,然而,瑞士皇家科学院不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又召集了四名评委,重新组建了诺奖委员会,最终以5:4的结果将诺奖授予了分离氟化学的亨利莫瓦桑(死于1907年)。
学界认为,在这次评选中,瑞典皇家科学院重要的成员,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公式的提出者)对阻碍门捷列夫起到了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阿伦尼乌斯的离子解离理论在当时收到了俄国学界长期尖锐的批评。
因此阿伦尼乌斯以门捷列夫的工作太老为借口否定了他的工作。
随后在1907年,门捷列夫也去世了,再也没有机会获奖了。
二、华莱士·卡莱瑟斯大约在1930年左右,卡莱瑟斯在杜邦工作并发明了缩合聚合。
在1935年之前,他就成功发明了尼龙。
然而由于杜邦公司的原因,尼龙直到1939年才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虽然在1930年之后学界已经广泛认可卡莱瑟斯的工作。
但没有任何人提名他为诺奖的候选人。
在当时高分子界,还有一位与他齐名的施陶丁格(加成聚合的发明者)。
施陶丁格在1931年至1935年间一直被诺贝尔奖提名,但从未获奖。
在1936年,卡莱瑟斯与施陶丁格一起获奖的呼声达到了顶峰。
但当时最有资格来提名他们的朗缪尔(Langmuir,193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界面化学家)并没有提名卡莱瑟斯。
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2000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输”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人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
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
2002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奖的原因是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和约翰-苏尔斯顿。
他们因为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则。
200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阿格里和麦克农因为对细胞隔膜的研究而获得了2003年度化学奖。
对细胞隔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的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共同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和即将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奖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高分子物理第二章基础题答案
高分子物理第二章深入理解一、选择1、高分子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 a )首先把“高分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
A、H. Staudinger,B、K.Ziegler, G.Natta,C、P. J. Flory,D、H. Shirakawa3、链段是高分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列有关链段的描述,错误的是(c )。
A、高分子链段可以自由旋转无规取向,是高分子链中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小单位。
B、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高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
C、在θ条件时,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等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D、聚合物熔体的流动不是高分子链之间的简单滑移,而是链段依次跃迁的结果。
4、下列四种聚合物中,不存在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的为( b )。
A、聚丙烯,B、聚异丁烯,C、聚丁二烯,D、聚苯乙烯5、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 )。
A、工程塑料ABS树脂大多数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组成的三元接枝共聚物。
B、ABS树脂中丁二烯组分耐化学腐蚀,可提高制品拉伸强度和硬度。
C、ABS树脂中苯乙烯组分呈橡胶弹性,可改善冲击强度。
D、ABS树脂中丙烯腈组分利于高温流动性,便于加工。
6、下列四种聚合物中,链柔顺性最好的是(c )。
A、聚氯乙烯,B、聚氯丁二烯,C、顺式聚丁二烯,D、反式聚丁二烯7、在下列四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其分子链构象为H31螺旋构象为( b )。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甲醛,D、聚四氟乙烯8、关于聚合物球晶描述错误的是( b )。
A、球晶是聚合结晶的一种常见的结晶形态。
B、当从浓溶液析出或由熔体冷结晶时,在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形成球晶。
C、球晶外形呈圆球形,直径0.5~100微米数量级。
D、球晶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呈现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像和消光同心环现象。
9、若聚合度增加一倍,则自由连接链的均方末端距变为原值的(2 )倍;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根末端距变为原值的( 1.414 )倍A、0.5B、1.414C、2D、412、下列四种聚合物中,内聚能密度最大的为(d )。
关于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
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3.高分子科学发展中有二位科学家在高分子物理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谁?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
答:(1)H. Staudinger(德国):“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长链结构模型,论证高分子由小分子以共价键结合。
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1)大分子概念:线性链结构(2)初探[?]=KM?关系(3)高分子多分散性(4)创刊《die Makromol.Chemie》1943年(2)P. J. Flory(美国),197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贡献:(1)缩聚和加聚反应机理(2)高分子溶液理论(3)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结合(4)非晶态结构模型6.何谓高聚物的近程(一级)结构、远程(二级)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试分别举例说明用什么方法表征这些结构和性能,并预计可得到哪些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
答:高聚物的一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它主要包括链节、键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结构等,其表征方法主要有:NMR, GC, MS, IR, EA, HPLC, UV等。
而高聚物的二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远程结构,主要包括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子尺寸、分子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链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其表征方法主要有:静态、动态光散射、粘度法、膜渗透压、尺寸排除色谱、中子散射、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法等。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主要指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使其堆积在一起形成晶态、非晶态、取向态等结构。
其表征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膨胀计法、光学解偏振法、偏光显微镜法、光学双折射法、声波传播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核磁共振,热分析、力学分析等。
8.什么叫做高分子的构型?试讨论线型聚异戊二烯可能有哪些不同的构型。
答: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几何排布。
1,2: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3,4: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1,4:头-头,顺、反;头-尾,顺、反9.什么叫做高分子构象?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其等规度?说明理由。
1901-2012年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贡献
1901-2012年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与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有机化学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知识点整理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免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埃米尔·费雷,德国化学家,是一九O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
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在生物化学领域,阿列纽所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他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阿列纽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拉姆赛爵士。
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氯、氖、员、氮、试和氨。
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O 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的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贝耶尔,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个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家庭。
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亨利·莫瓦桑发现氛元素分析法,发明人造钻石和电气弧光炉,并于一九O六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大化学家。
高分子发展史
高分子发展史
重要会议
高分子发展趋势
1、生物医学中的人工组织支架、缓释药物胶囊
2、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
3、自组装、芯片封装材料等
4、燃料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导电高分子材料
5、环境协调与友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涂料、
健康环保装饰材料
6、现代高分子膜分离技术等等
7、高性能化: 耐磨、耐高温、耐老化、耐腐蚀等
8、高功能化: 电磁、光学、生物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催化剂
等
9、复合化: 纤维增强材料,高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
10、精细化: 向高纯化、超净化、精细化、功能化等
11、智能化: 预知预告性、自我诊断、自我修复
12、自我增殖、认识识别能力等
总结
20世纪20~40年代是高分子科学建立和发展的时期;30~50年代是高分子材料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60年代以来则是高分子材料大规模工业化、特种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时期。
作为新兴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高分子材料目前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国防、商业、医药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高分子 化学
过早陨落的明星
1 9 3 6 年, 他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是化学工业界 的研究人员首度获此殊荣,可以说充分体现了美国科学 界对他的贡献的认可。 长期以来,卡罗瑟斯-直为抑郁症所困扰。1936年,严 重的抑郁症却已迫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进行治疗和休养, 此后虽然又重返工作岗位, 但是基本不再负责工 作。 1937年初,他的妹妹因肺炎去世,这无疑又给了他重重地 一击。 1937年4月2 8日,刚刚过完4 1 岁生日的卡罗瑟斯又来 到杜邦公司工作。第二天,他前往离威尔明顿不远的费 城 在- 家旅馆的房间里喝下了掺有氰化物的果汁,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身后留下麵的妻子和尚在腹中的女儿, 还有即将大放异彩的一对“ 儿女”——尼龙和氯丁橡胶。
1974 年弗洛里因他在聚合物的理论和应用方 面的杰出研究成果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国 家科学奖章、美国化学会最高奖( 普里斯特利奖 章) 和化学工业学会的铂金奖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文献
• [1]杨晓丹,樊敏,彭蜀晋. 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与百年 诺贝尔化学奖[J]. 大学化学,2008,06:65-69. • [2]魏昕宇. 尼龙之父[J]. 科学世界,2015,09:96-99. • [3]邹宗柏. 合成聚合物工业的开拓者弗洛里[J]. 化 工时刊,1991,11:46-47. • [4]朱鹏伟,吴大诚.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奠基者—— 弗洛里[J]. 化学通报,1984,08:51-53 • [5]王作龄. 橡胶百科(一)[J]. 世界橡胶工 业,2008,04:50-53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奠基者 —— 弗洛里
弗洛里P.J ( Flory, Paul John ) 于 1910 年夏生在美国伊利 诺州斯特灵的一个 教士家 里 , 双亲都 出身于农民家庭, 都是家庭的第一代 大学生。
高分子科学家-诺奖
创立高分子化学的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 1881-1965)棉、麻、丝、木材、淀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连人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高分子体系。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物质打交道,对它们的本性却一无所知。
现在我们已认识什么是高分子,并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光十色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致使高分子合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面对这一辉煌成就,我们不能不缅怀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施陶丁格。
什么是高分子呢?它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量往往是几万、儿十万。
结构的形状也很特别,如果说普通分子象个小球,那未高分子由于单体彼此连接成长链,就象一根有50米长的麻绳。
有些高分子长链之间又有短链相结而成网状。
又由于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这些长链不但各自卷曲而且相互缠绕,形成了既有一定强度、又有不同程度弹性的固体。
大分子的长链一头受热时,另一头还不热,故熔化前有个软化过程,这就使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正是这种内在结构,使它具有包括电绝缘在内的许多特性,成为新型的优质材料。
人们对它们的组成、结构的认识和合成方法的掌握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实践的曲折过程。
1812年,化学家在用酸水解木屑、树皮、淀粉等植物的实验中得到了葡萄糖,证明淀粉、纤维素都由葡萄糖组成。
1826年,法拉第通过元素分析发现橡胶的单体分子是C5H8,后来人们测出C5H8的结构是异戊二烯。
就这样,人们逐步了解了构成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1839年,有个名叫古德意尔的美国人,偶然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共热后明显地改变了性能,使它从硬度较低、遇热发粘软化、遇冷发脆断裂的不实用的性质,变为富有弹性、可塑性的材料。
这一发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天然橡胶工业的建立。
天然橡胶这一处理方法,在化学上叫作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在工业上叫作天然橡胶的硫化处理。
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8(1970~1979年度)
1970~1979年度诺贝尔奖获奖名录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科学家阿尔文因在磁流体动力学中的发现、法国科学家奈尔因发现反铁磁性的亚铁磁性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根廷科学家莱格伊尔因发现糖核甙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的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罗德、英国科学家卡茨、瑞典科学家奥伊勒因发现神经传递的化学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人博劳格因对第三世界粮食增产作出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加博尔因发明全息照相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加拿大科学家赫茨伯格因研究分子结构、美国科学家安芬森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萨瑟兰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激素的作用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智利作家聂鲁达因诗歌《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里弗因创立超导理论(BCS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穆尔、斯坦因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日本科学家江崎岭于奈因发现半导休中的隧道效应并发明隧道二极管、美国科学家贾埃沃因发现超导体隧道结单电子隧道效应、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森因创立超导电流通过的势垒的约瑟夫森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4年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4年12月10日第七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赖尔因对射电天文学观技术方面的创造、英国科学家赫威斯因研究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丁·赖尔(MartinRyle,1918~1984年),英国天文学家。
1918年9月27日生于萨塞克斯郡布赖顿。
193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
1945年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
1957年兼任马拉德射电天文台台长,1959年任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学教授,195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2年被任为皇家天文学家。
1963年研制成功两天线最大变距为1.6千米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诞生开创了射电天文学的新纪元。
因这一重大贡献,他荣获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学家发明双天线射电干涉仪20世纪40年代中期,马丁·赖尔发明了双天线射电干涉仪,从而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
1950年用这种射电干涉仪测定了50个射电源的位置,刊布了《剑桥第一星表》(简称IC星表)。
在这前后,他还提出了一种相位开关技术,用它可以大大减弱射电干涉仪的背景噪声,从而探测到更微弱的射电源。
1955年运用这种技术建成一台四天线干涉仪。
他领导的射电天文小组用它开展射电巡天探测,1959年刊布了射电源表《剑桥第三星表》(简称3C星表)。
提出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设计思想20世纪50年代末,马丁·赖尔提出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设计思想,从而攻克了早期的射电探测无法获得射电源图像这一严重缺陷。
1963年研制成功两天线最大变距为 1.6千米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1971年又主持建成了剑桥大学马拉德射电天文台的“五千米阵”。
后者绘出的射电天图,已可以与光学照片相媲美。
删除。
赫威斯赫威斯(AntonyHewish,1924-)和赖尔(MartinRyle,1918-1984)因在射电天体物理方面的开拓性研究,特别是赖尔发明了孔径合成技术、赫威斯在脉冲星的发现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共同分享了197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历届诺贝尔化学奖是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国际化学奖项,以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经有许多杰出的化学家获得了这一荣誉。
以下是一些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成就:1. 1901年:Jacobus H. van't Hoffvan't Hoff因他在化学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首个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化学动力学的基础。
2. 1953年:Fritz LipmannLipmann因发现辅酶A和ATP的作用机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研究对于了解细胞能量代谢和酶的功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1962年:Linus PaulingPauling因他对化学键和结构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工作对于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1980年:Paul BergBerg因为他在基因工程和DNA重组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研究为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5. 2000年:Alan J. Heeger, Alan G.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这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导电高分子的电子传导性能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工作为有机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6. 2018年:Frances H. Arnold, George P. Smith, Sir Gregory P. Winter这三位科学家因其在蛋白质工程和抗体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研究为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只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一小部分,每年都有新的化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获得该奖项的认可。
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整个化学领域的推进和发展的认可和支持。
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
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3.高分子科学发展中有二位科学家在高分子物理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谁?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
答:(1)H. Staudinger(德国):“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长链结构模型,论证高分子由小分子以共价键结合。
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1)大分子概念:线性链结构(2)初探[?]=KM?关系(3)高分子多分散性(4)创刊《die 》1943年(2)P. J. Flory(美国),197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贡献:(1)缩聚和加聚反应机理(2)高分子溶液理论(3)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结合(4)非晶态结构模型6.何谓高聚物的近程(一级)结构、远程(二级)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试分别举例说明用什么方法表征这些结构和性能,并预计可得到哪些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
答:高聚物的一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它主要包括链节、键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结构等,其表征方法主要有:NMR, GC, MS, IR, EA, HPLC, UV等。
而高聚物的二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远程结构,主要包括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子尺寸、分子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链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其表征方法主要有:静态、动态光散射、粘度法、膜渗透压、尺寸排除色谱、中子散射、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法等。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主要指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使其堆积在一起形成晶态、非晶态、取向态等结构。
其表征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膨胀计法、光学解偏振法、偏光显微镜法、光学双折射法、声波传播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核磁共振,热分析、力学分析等。
8.什么叫做高分子的构型?试讨论线型聚异戊二烯可能有哪些不同的构型。
答: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几何排布。
1,2: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3,4: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1,4:头-头,顺、反;头-尾,顺、反9.什么叫做高分子构象?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其等规度?说明理由。
弗洛里:对高分子聚合物领域贡献巨大
弗洛里:对高分子聚合物领域贡献巨大
美国化学家保罗·弗洛里 (Paul Flory) 因其在高分子聚合物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高分子科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1910年,于1934年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一直致力于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弗洛里在聚合物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烯丙基类硅烷聚合物的结构分析和理论研究展开。
他提出了自由体积理论和聚合物解离理论,阐述了聚合物溶液性质、流变学和吸附现象,并发现了玻璃转变和聚合物的段落结构等重要问题。
他使用烯丙基类硅烷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极化性、成键能力和亲水性等性质,并在研究中发现并解释了许多热力学和结构性质上的规律。
弗洛里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实际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的理论工作促成了硬化油漆和胶粘剂的开发;他的研究结果还为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合物材料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弗洛里还为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一思路在材料科学、催化化学和医药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弗洛里对高分子聚合物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理论研究深入揭示了聚合物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该领域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工作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对实际应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弗洛里被广泛认为是一位杰出的高分子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将永载史册。
高分子界诺贝尔获奖者及国内院士介绍课件
1977年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对 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
2Hale Waihona Puke 09年高锟(中国香港),在光学通信 领域,特别是光导纤维方面的开 创性工作。
01
我国高分子领域院 士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姓名:冯新德
主要成就:在嵌段共聚物、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相态结构 、聚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以及聚合物的分子自组装 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不断探索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高分子 材料,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高性能化
跨学科融合
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如强度、耐热性 、耐磨性等,以满足高端领域的需求。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化学、物 理、生物等,以推动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发 展。
01
我国在高分子领域 的科研成果与贡献
我国在高分子领域的科研成果
料在新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我国在高分子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01
人才培养
我国在高分子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国内外的高分子科
研机构和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高分子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的高分子科学家
共同推动高分子科学的发展。
03
产业应用
我国的高分子科研成果在产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高分子材
01
02
汽车工业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制造中占据重要地 位,如汽车零部件、内饰和外饰等。
高分子材料发展史及诺贝尔奖得主
利用等活性假设及直接的统计方法,他计算了高分子 分子量分布,即最可几分布,并利用动力学实验证实 了等活性假设;
引入链转移概念,将聚合物统计理论用于非线性分子, 产生了凝胶理论;
Flory-Huggins格子理论; 1948年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即提出“排除体积”
理论和θ温度概念;
他的著作“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 (1953)是高分子学科中的Bible。
1955年美国人利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异戊二烯, 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构与天然橡胶基本一样的合成 天然橡胶。
“for their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th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high polymers ”
1956年Szwarc提出活性聚合概念, 高分子进入分子设计时代。1956年发现 了在负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可使链终止反 应停止进行,从而得到活的高分子负离子。 用这个方法可制得多种嵌段共聚物(见嵌 段共聚合)、其他“分子设计”成的高分 子,以及单分散高分子等。
高分子材料 科学
大事记
家庭中的聚乙烯制品 碳 纤 维 复 合 材 料
聚丙烯制品
由碳纤维和铝合 金制成的赛车底 盘
❖1839年 美国人 Charles Goodyear 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 共热后明显地改变了 性能,使它从硬度较 低、遇热发粘软化、 遇冷发脆断裂的不实 用的性质,变为富有 弹性、可塑性的材料。
模拟壁虎腿 (Gecko feet)
Dry Adhesive Based on Van der Waals nteraction
a
b
SEM of microfabricated polyimide pillars (diameter 0.5μm, height 2μm, separation between pillars 1.6μm)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高分子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首先把“高分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
参考答案:H. Staudinger2.在高分子发展历史上,天然高分子的直接利用阶段属于高分子科学发展的()。
参考答案:蒙昧期3.第一个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
参考答案:酚醛树脂4.橡胶属于()材料。
参考答案:高分子材料5.主链(链原子)完全由C原子组成的高分子称为()。
参考答案:碳链高分子第二章测试1.对取向与结晶的正确描述是()。
参考答案:前者为非热力学平衡态,后者为热力学平衡态2.聚合物可以取向的结构单元()。
参考答案:有分子链、链段、微晶3.下列物理性能,随结晶度增加而增加的是()。
参考答案:密度4.多分散高聚物下列平均分子量中最小的是()参考答案:5.下列结构不属于一级结构范畴的是()参考答案:相对分子质量第三章测试1.链段是高分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列有关链段的描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在θ条件时,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等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链段开始“解冻“的温度,因此凡是使链段的柔性(),使分子间作用力( )的结构因素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
参考答案:增加降低3.高聚物玻璃化转变实质是()。
参考答案:松弛过程4.橡胶产生弹性的原因是拉伸过程中()。
参考答案:熵变5.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即玻璃-橡胶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玻璃转变温度不为定值。
第四章测试1.在高分子材料的拉伸试验中,提高拉伸速率时,则()。
参考答案:σB升高、εB降低2.韧性聚合物单轴拉伸至屈服点时,可看到剪切带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与拉伸方向平行3.聚苯乙烯在张应力作用下,可产生大量银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银纹处密度为0,与本体密度不同。
4.日常生活中,发现松紧带越用越松,其原因是()。
高分子界诺贝尔获奖者及国内院士介绍.
主要贡献
他最卓越的贡献是,1954年在德国化学家K. 齐格勒乙 烯低压聚合制成 聚乙烯 重大发现的基础上,发现以三 氯化 钛和烷基铝为 催化剂 ,丙烯在低压下高收率地聚 合,生成 分子结构高度规整的立体定向聚合物—— 聚 丙烯 ,具有高 强度和高熔点,开创了立体定向聚合的崭 新领域。 1957年,他直接参与在意大利的 世界上第一套聚丙烯 生产装置的建立,他的发现导致合成树脂和塑料的一个rre-Gilles de Gennes 1932~2007)
16
基本信息
] ] ] ]
] ] ]
]
1932年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961年成为奥尔塞巴黎大学固态物理学教授 1971年以来,他一直在法兰西学院教授公共课; 1974年,他编著了《液晶物理学》一书,此书 至今仍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 1976年开始任巴黎物理和化学学院院长。 1990年,他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9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斯德哥尔摩科 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他为“世界性人才、 当代之牛顿”。 2007年5月18日去世
9
纳塔,G.(Giulio Natta 1903~1979 )
10
基本信息
] 1903年2月26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 ] 1924年获米兰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罗马大学、 都灵大学等校任教 ] 1938年任米兰工业大学教授,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 ] 1952年, 在德 Frankford 参加Ziegler的报告会,被其 研究工作深深打动 ] 50年代以前,从事甲醇、甲醛、丁醛等应用化学研 究,取得许多重大成果 ] 1954年,发现丙烯聚合催化剂1963年,获Nobel化学奖 ] 1979年5月2日卒于意大 利贝加莫。
施陶丁格,H. 卡尔· 齐格勒 纳塔,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科学与诺贝尔奖
1953 Hermann Staudinger (1881-1965)
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1881年3月23日生于德国的沃尔姆斯(Worms),1965年8月8日在弗赖堡(Freiburg)逝世,终年84岁。
他是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1947年,他编辑出版了《高分子化学》(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杂志,形象地描绘了高分子(Macromolecules)存在的形式。
从此,他把“高分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并确立了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创立了确定分子量的粘度的理论(后来被称为施陶丁格尔定律)。
他的科研成就对当时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工业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他对高分子科学的杰出贡献,1953年,他以72岁高龄,走上了诺贝尔奖金的领奖台。
1963 Karl Ziegler (1903-1979) Giulio Natta(1898-1973)
德国人齐格勒(Karl Ziegler)与意大利人纳塔(Giulio Natta)分别发明用三乙基铝和三氧化钛组成的金属络合催化剂合成低压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方法。
这种催化剂被统称为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
1963年12月10日,他们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1974 Paul J. Flory (1910-1985)
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弗洛里(Paul J. Flory)由于在高分子科学领域,尤其在高分子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1974年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化学奖。
1991 Pierre-Gilles de Gennes
法国科学家吉尼(Pierre-Gilles de Gennes)成功地将研究简单体系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高分子、液晶等复杂体系。
199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0 Hideki Shirakawa Alan J. Heeger Alan G. MacDiarmid
2000年10月10日,日本筑波大学都得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黑格(Alan J. Hegger)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因对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而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