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地铁行业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地铁行业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要想研究体制,首先要对一些概念作出明确定位。“体制”是指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工作部署和机构设置所遵循的基本制度的总称。“机制”则讲组织机构内一整套能调动一切因素、井然有序、持续稳定发挥作用的工作运行方式。“机构”就是单位内部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体制决定机制,机制调整往往伴随机构改革的进行,体制不调整、机制没理顺,就算进行了机构改革,新机构也难以运作。职责不清、接口不畅、资源配置失衡、工作效率低下等等企业弊端,都源于体制这个“罪魁祸首”。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它、探索它。

一、全国地铁行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综观全国大中城市地铁事业的发展,其管理体制的类型概括起来有四种:

(一)集中统一制的总、分公司型

以“天津、南京、深圳地铁”为典型代表。天津地总于2000年8月7日成立,按照“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全面履行本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甲方业主职能,具体包括:建设、融资、经营开发和运营管理四大职能。

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公司。2002年10月,由原一级管理模式调整为二级管理模式,总公司本部设置“四部两室”六个职能部门,下设两个分公司,即:地铁投资公司(真正业主,主要承担融资职能)、地铁建设公司(执行业主,主要承担地铁建设职能),“经营开发公司”和地铁运营公司目前正在组建之中。

(二)事业总部制的总、分公司型

以“广州地铁”为典型代表。广州地总负责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沿线房地产物业的经营及开发;但不负责筹融资,由广州市计委专设“地铁筹资办公室”统筹解决。

从1992年12月28日成立至2001年底,该总公司下设建设公司、运营公司和实业公司,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2002年初改为总、分公司,实行一级核算,并推进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体制改革,总公司设立“八部二室一委”,即建设事业总部(承担地铁建设施工管理)、运营事业总部(承担地铁运营管理)、资源开发事业总部(承担资源开发、多种经营和对非主业公司管理)、企业管理总部、人力资源总部、财务总部、监察审计部、党群工作总部、办公室、总工办、技术委员会。此外,还设七个子公司,即:地铁设计院、地铁咨询公司、地铁物资公司、环境工程公司、广告公司、通信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

(三)事权分设制的独立法人型

以“上海地铁”为典型代表。上海地铁在建设初期曾实行总公司制。2000年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地铁总公司融资、建设、运营、监管四位一体的职能按属性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块:

1、申通公司:是上海地铁的真正业主,由市计委“久事”公司和市建委“城投”公司共同投资组建,负责上海地铁工程的投、融资。

2、地铁建设公司:上属市建委,负责地铁建设施工管理,包括土建、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等。

3、地铁运营公司:上属市交通局,负责地铁运营管理,是经营性独立法人,公司本部设置10个职能处室,包括设施处、客运处、安保处、经营管理处、监察处、行办、党办等;下设8个专业分公司:包括车辆分公司、通号分公司、机电分公司、客运分公司、工务分公司、票务分公司、后勤分公司和总调度室,全部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另外,尚有12个实业开发公司,全部为法人,实行独立核算。

4、上海轨道交通管理处:上属市交通局,对地铁轻轨实行行业监管。

(四)多元互补式的企业集团型

以“北京地铁”为典型代表。北京地铁一直实行总公司制,2002年初改制为企业集团模式,下设建设公司和运营公司。

二、地铁行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式呈现了各有千秋、利弊并存的特点。

融资、建设、运营、开发、监管是地铁行业所包容的五大职能,除监管属于典型的政府职能外,其余四种职能均属企业行为。研究地铁行业管理体制,关键要研究四种职能是实行高度集中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还是实行专业切块的分散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确定企业的基本属性、组织形式及治理结构。

(一)从全国大、中城市建设地铁的实践经验看:在地铁工程建设初期,往往将四大职能纳入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总公司制,成为一级法人,独立核算。这样有利于工程集中管理和统一组织协调,建设和运营的衔接,融资、建设、运营及经营开发工作的统筹安排等,从而避免重复纳税和很多不必要的扯皮,集中力量把项目促上去,但却缺少相互制衡的手段及方式。

(二)上海一反全国各地区的常态做法,独树一帜地实行专业切块的分散化管理模式,虽然加大职能之间相互制约的程度,以职能为平台划分的职责也较为清晰,有效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更加贴近市场经营;但通过实践,也发现一些问题:1、四家各自为政,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较大,增加了政府协调的工作量。2、加大了融资成本,每年需要政府注入大量资本金。3、四家的接口问题比较大。特别是建设期考虑长远运营和规模经营有局限性,致使地铁交付使用后需要很长时间磨合,给运营带来的后遗症难以解决。

三、地铁行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城市管理体制、地域实际特点、规模运营程度和企业自身现状。

广州地总拥有资产121亿元、员工4662名,运营线路全长27.507公里。在建项目包括二号线二期通车段、三号线及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试验段。其规划决定在未来五年内投入500亿资金,建成200公里的轨道交通路网。广州地铁以香港地铁为目标,在机构调整中考虑到集中管理、重复纳税、运营亏损和同时建设的实际,采用了欧美、日本大型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事业部制。该模式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斯隆创立,故称之为“斯隆模型”,有的也叫“联邦分权化”。在总公司下按独立责任和利益划分出若干事业部,实行内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只保留预算、重要人事任免和方针战略等决策权,其他权力尽量下放。这样,总公司就成为战略和决策中心,事业部则成为利润和成本中心,实现“政策管制集权化、业务运作分权化”。事业部制能把公司的统一管理和专业分工更好地结合,公司和事业部的责、权、利划分较为明确,使企业最高决策机构能够集中力量考虑总目标、总方针和各项政策,事业部在不违背总公司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完全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最迅速的反映。

2002年广地实现日均客运量18.16万人次,总客运收入1.86亿元,全年运营支出2. 24亿元,虽然亏损3000万左右(不含设备折旧5167万元),但多种经营利润达到6118万元,加之财政补贴3000万元,总体经营利润达到227万元。事业部组织形式初见成效。目前广州地总向政府争取授权经营,组建地铁集团,从而向以地铁建设、运营为主体,资源开发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互补型企业迈进。

上海地铁已经形成规模运营能力。总体规划为17条线850公里,已有3条线65公里投入运营,正在建设3条线;计划2005年前再建成200公里,达到9条线运营;2010年将达到500公里运营。2001年三条线日均载客量77.4万人次,票款总收入6.27亿元,在不计折旧的前提下总体盈利(含实业开发公司利润)。建成三条线拥有固定资产262亿,业主为“申通”,负责固定资产折旧;运营公司为经营单位(独立法人),每年向“申通”上交资产使用费。一般设备维护和改造由运营公司列入运营成本,设备大修和改造由申通补贴。补贴和上缴资产使用费额度,每年双方协商并签定协议。

上海作为全国特大型城市之一,城市基础设施量大、固定资产多、从业人员杂,管理事物广。如果将过多的管理职能放入同一企业,就会造成组织规模的无限膨胀。在管理幅度有一定限度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多,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所以上海自建国以来,多次强调分散型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并经历了集中型——分散型——综合型——分散型的曲折变化。其地铁行业的管理体制深受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影响,体现了“事权尽量分设、避免过度集中、人财物随事转,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四大职能的分设的基础上,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实行了“分散下的局部集中”,比如:将运营和开发进行“打捆”,真正进入了地铁行业总投入、总产出,实现总利润的产业经营发展格局。

天津地铁规划为7条线,一号线正在建设,二、三号线前期工作同步展开。天津地总成立两年多,就公司性质而言,虽与广州同属总公司制,但技术经验、管理水平和综合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