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学中铁三角文学形象论文
西班牙论文
西班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王苏1120800029问题:西班牙众多的文化侧面中,哪一方面令你印象深刻?简要陈述并分析。
论文题目:西班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摘要:西班牙文学作品中有对骑士精神的描写,从西班牙的2部的文学著作《熙德之歌》与《堂吉诃德》就可以看出。
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解读,探讨西班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
关键词:西班牙;骑士精神;熙德之歌;堂吉诃德参考文献:【1】赵金平译.熙德之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2】让·德科拉.西班牙史.商务印书馆.2003.【3】余迅.时代的旗手———浅析《熙德之歌》中的熙德形象[J].安徽文学西班牙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成文于中世纪的《熙德之歌》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两部文学著作,两部作品均与骑士文学和骑士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歌颂了骑士精神。
无论是民族英雄熙德,还是可笑荒诞的小人物堂吉诃德,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骑士精神:无畏不惧、果敢忠义、耿正直言,谦卑、忠诚、英勇、公正……《熙德之歌》全名为《我的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
【1】苏格兰作家哈勒姆曾中说:“在但丁的作品出现之前,《熙德之歌》胜过所有欧洲的作品。
”在《熙德之歌》中,作者成功塑造了“熙德”这一人物形象。
他不仅仅是西班牙民族的英雄,更是骑士精神的典型代表。
十二世纪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晚期,封建主之间的战争,种族之间的战争和宗教战争此起彼伏,西班牙更是如此,面对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西班牙人民渴望英勇无畏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出现,从而激发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抗争精神。
作为一名封建骑士,熙德远非完美无瑕,但英勇地抗击异族入侵,并取得辉煌的战果这一点毕竟是他一生事迹的主流,因而,人民大众将他看成英雄,看成是民族解放意愿的体现者。
《熙德之歌》在描绘主人公与国王阿方索的关系方面也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熙德是个忠臣,尽管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流放,但他对君王始终忠心耿耿;后来占领了巴伦西亚,成了实际上的一方之主后,他仍然对阿方索忠心不二,俯首称臣。
浅析在西班牙语文学中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
浅析在西班牙语文学中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作者:梁赵馨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1期摘要:西班牙文学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促使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西班牙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此做出探讨,保证为相关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西班牙语;文学;语言能力;综合素质西班牙语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当前,也得到积极传播。
作为世界的第三大语言,很多地区都开始将其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如,菲律宾、非洲等国家。
有些国家还未将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但已经开通了西班牙语课程。
同时,很多文学作品都来自西班牙,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提升语言能力。
一西班牙文学教学发挥的作用教育是学生文化学习和历史遗产继承的主要载体,这个载体较为复杂[1]。
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能达到知识和经验的分享,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说,做好文学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
文学教育对道德教育也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培养后,人文素质也将有效展现。
因为文学是人类文化和精神传播的主要载体,对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精神领域的体现和扩展,文学和思想是相互连接的,其含有的情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思想,能展现真实的人生感悟;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道德认识的一种模式。
不仅如此,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了各种人性美、对生命的尊重和人生价值,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文学作品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适合现代学生的积极反思。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形象、行为的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提升,因为作品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較为复杂,其展现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学语言也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是一种延伸方式,通过不同表达,能将现实社会的问题揭露、表达出来。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语言和意味深长的叙事著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快速信息传递,微型小说在西班牙语文学界逐渐崭露头角并受到青睐。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进行浅析。
我们来看一下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历程。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西班牙文学界兴起了现代主义运动,作家们开始尝试使用简短的篇幅来叙述故事,并以精致的语言和意境吸引读者。
20世纪初,西班牙文学界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微型小说作家,如胡安·拉蒂哈、罗伯托·波拉尼奥和安东尼奥·波尔巴等,他们的作品开创了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先河。
随后,随着西班牙文学的不断发展,微型小说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在20世纪中期开始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班牙语微型小说逐渐理论化,作家们开始探讨微型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微型小说的理论著作。
微型小说的创作也进入了高潮期,许多知名作家都纷纷涉足微型小说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微型小说逐渐成为了一种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学形式。
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短小精悍的微型小说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许多作家开始将微型小说发布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微型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文学创作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新兴作家加入到微型小说创作的行列中来。
除了发展历程外,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特点也是其独特之处。
微型小说以其短小精悍著称,篇幅一般在500字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字。
这种短小的篇幅让微型小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更适应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微型小说在叙事上追求意味深长,常常通过简短的篇幅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和内涵。
这种叙事方式挑战了作家的叙事技巧,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微型小说在语言上追求精致和高度概括,常常使用富有留白的笔墨来勾勒故事情节,给人以无限遐想。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2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2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2这一时期,在西班牙流行伤感小说和骑士小说。
流行于这一时期的伤感小说的代表作,有胡安.罗德里格斯.德尔.帕德隆的自传体小说《没有爱情的奴隶》和迪埃哥.德.圣彼得罗的《爱情的牢狱》(1492年)。
这些小说都深受薄伽丘《痴情的菲亚美达》一类意大利作品的影响。
《爱情的牢狱》是书信体,叙述列里亚诺追求劳瑞奥拉的故事,作者本人也是书中传递情书的角色,写作手法很别致。
骑士小说在当时风行一时。
从1508年至1550年间,几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骑士小说问世,共出版60余部,印了300 版。
骑士小说盛行的原因是,骑士当时是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甚至耶稣、天使、圣徒的事迹也被作为游侠骑士描写。
骑士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荣誉、冒险、行侠、仗义。
骑士一般武功高强,见义勇为,举世无敌,为取得某位美女的欢心,历尽各种神奇惊险遭遇,扫荡敌人和妖魔,获得荣誉、地位和财富。
但骑士小说行文冗长,叙事繁复,人物性格、经历、外貌都大同小异。
艺术价值不高。
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尤其是《堂.吉诃德》的出现,骑士小说就销声匿迹了。
当时最流行的骑士小说有《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1510年)、《希腊的堂利苏阿尔特》(1514年)、《帕尔梅林.德. 奥利瓦》(1511年)、《骑士西法尔》等。
其中1508年问世的《阿马第斯.德.高乌拉》是此类作品的典型及其他小说的榜样。
《阿马第斯.德.高乌拉》的作者是谁无从查考。
它的校订者是加尔西.奥尔多涅斯.德.蒙塔耳伏。
书中的情节具备骑士小说一切因素:阿马第斯是国王的私生子,出生后被抛入大海,被人救起送入苏格兰宫廷,长大后成为骑士,与奥里阿纳公主相恋,经历了种种离奇惊险的遭遇,粉碎了破坏他们爱情的佞臣的阴谋,博得盖世英名,最后成为国王,并与美貌无双的公主结了婚。
书中还有魔法师、巨灵、妖怪等怪诞人物,这也是骑士小说常有的人物。
这本书原作共4 卷,被译成各种文字,在欧洲广泛流传。
西班牙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以博尔赫斯小说为例
以博 尔赫 斯小 说 为例
王 梓
( 吉林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 摘 要] 西班牙语在全球覆盖面积广且使 用人 口多。随着全 球化 的发展 , 西班 牙文 化与 中国文化
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在西班牙语 文学 中, 有越来 越多 的作 品展 现 了中 国形 象。阿 根廷作 家博 尔赫 斯 的作品存在着大量描写 中国的文字 , 塑造了一系列 的 中国形象 。博尔赫斯 成长于西 班牙 文化 中, 同时与 中国文化有着密切 的关 系。对 博尔赫 斯作 品中 的中国形象 进行研 究 , 既可 以应用 到对 西班 牙本土作家作品 中中国形象的欣赏批评 中, 也可以对 中国自身形象 的塑造有所 帮助。 [ 关键词 ] 西班牙文学 ; 博尔赫斯 ; 中国形象
学 术研 究成果 越来 越 多 , 但 是研 究对 象仍 然集 中于 美 国 、 英 国、 法 国等 几 个有 代 表 性 国 家 的文 学 作 品上 , 对其 他语 言 所创作 的文学作 品里 中国形象 的探 讨寥 寥无 几且 成果 甚少 , 西 班牙语 言 文学 就是 典 型的一 例 。西 班牙 语 是拉 美地 区主要 使用 的语 言 , 更是联 合 国五种 常用 办公 语 之一 。西 班牙语 言 文化 圈 与 中国文化 的 交流 是频 繁的, 中 国以被描 述者 的形 象 出现在西 班 牙文学 作 品 中也 是常 有 之事 。所 以说 , 对 西 班 牙 文化 语 境 下 的 文学 作 品 中中 国形 象 的研究 是必 要 的 , 既是 对 比较 文学形 象 学这 一 上 级学 科 研究 的丰 富 和发 展 , 也 有 利 于 中国更 全 面地认 识异 国文化语 境下 的 自身形象 , 为 日后 国 家制定 出更 科学 合理 的外 交 政策 提供 依据 。因此笔 者选 取 阿根 廷著 名作 家博 尔赫 斯作 为主要 分 析对 象 , 探 讨 其 与 中 国文化 的关 系及 其 在 文 学 作 品 中所 塑造 的 中 国形 象 。博尔 赫斯 作为 拉美 地 区的代 表作 家 , 其 作 品不仅 有很 强 的 文学 性 , 且 体 现着 西 班 牙语 言 文 化 与 后殖 民文 化 的相互 交流 及相互 影 响 , 具 有较 强 的讨 论 研究 价值 。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3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3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十二:西班牙文学3从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文化出现了繁荣时期,文学史上称为" 黄金世纪"。
这一时期是以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哲学思想和文艺作品为开端。
一批人文主义者创办学校,批判宗教偏见,模仿古代希腊、罗马和意大利文学。
杰出的人文主义学者阿方索.德.巴尔德斯(1490 -1532年)和胡安.路易斯.比维斯(1492-1540年),提倡复兴古代的文化和哲学,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肯定现实生活,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著名诗人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维尔(1493 -1542 年)首先把意大利新体诗引进西班牙。
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在模仿意大利抒情诗基础上,保持西班牙诗歌的优秀传统,创造出感怀诗,给塞万提斯、洛佩.德.维加等人以重大影响。
同一时期的诗人还有达戈.乌尔塔多.德.门多萨(1503-1575 年)和古铁雷.德.塞蒂纳(1514-1554 年)等。
在黄金世纪的全盛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家的作品。
诗歌方面的路易斯.德.莱昂和费尔南多.德.埃雷拉(1534-1597 年),分别代表萨拉曼卡派和塞维利亚派。
小说戏剧成就最大,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不仅影响西班牙文学的发展,也为欧洲文学作出巨大贡献。
在维加的影响下,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戏剧家。
17世纪以后,西班牙文学中" 贡戈拉主义" 占据了主要地位,文学的黄金世纪遂告结束。
1.诗歌16世纪著名诗人很多,因为这是一个诗歌繁盛的时代。
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维尔(1493 -1542 年),生于巴塞隆那,才华不如其他诗人,但他最先把彼特拉克的格律原则应用到西班牙诗歌中。
在创作中开始运用意大利诗歌的新韵律、新风格。
他的十四行诗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感叹欢乐总是那么短暂。
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1503-1536 年)生于托莱多,受过贵族教育,通晓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法语。
西班牙、美国、日本文学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分析——以《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
96现代交际·2018年15期基金项目: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委托项目“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译介与传播”(WT135-13)。
作者简介:马艺红,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
西班牙、美国、日本文学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分析——以《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验》为例马艺红(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验》三部小说中主人公所处的国家不同、身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却在精神层面均表现出迷茫并渴望追求自由的特点。
本论文将从主人公生活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迷茫的生活状态的成因,本论文认为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尽管付出代价不同,但在精神层面上均获得了自由。
关键词:边缘 精神迷茫 社会 自由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096-04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纵观20世纪欧洲、美洲、亚洲文坛,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分别于1989年、1993年、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在同一时期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三位作家身处欧洲、美洲、亚洲,但作品中反映的文化潮流及人对自我、生命、社会的理解却有共通之处。
本文将以西班牙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的代表作《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后文简称《一家》)、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代表作《最蓝的眼睛》、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分析主人公边缘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小说内容解析(一)《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塞拉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对西班牙内战期间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描写,重点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班牙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塞拉用平实的倒叙的手法,再现了“我”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控诉,西班牙1936年开始内战,1939年内战虽然结束佛朗哥又开始对反对派实行血腥镇压,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是一种短篇小说形式,通常由300字以下的短篇故事组成。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期,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达到了高峰。
本文将从发展和特点两方面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
一、发展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拉丁美洲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尤其注重创作形式和瑰丽的艺术风格。
到了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文学创作的新可能性,这些新的可能性为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例如,电影、音乐、电视和广告等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微型小说得以弥补了这些媒体所需求的短小,并以其简洁而有力的风格和短小精悍的叙述风格成为了当时媒体常用的创作形式。
1962年,西班牙小说家 Augusto Monterroso 发表了一篇被认为是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经典作品《恐龙》,这篇小说的长度仅为7个词。
自此之后,微型小说的创作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中迅速发展。
微型小说不仅在文学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其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视、广播、广告、电影等。
二、特点1、短小精悍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因此创作时表现力要更加集中和精炼,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
由于篇幅的限制,微型小说创作中需要通过精炼、简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2、惊人的结构由于其短小的篇幅,微型小说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因此微型小说结构非常紧凑。
传统小说需要通过运用大量的描写、写实手法和细腻情感刻画,而微型小说则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快速展示故事的高潮,这要求微型小说起承转合迅速,并突出结局的惊人性,用最少的言语传递最强的情感。
3、文学和艺术风格的混合由于微型小说在宣传广告和文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在它的创作中有时候出现了文学和艺术风格的混合。
例如,在一些微型小说中,作者会使用诗歌的技巧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西班牙新古典主义文学对西班牙人民的主要贡献
地 、一天内完成的一个 故事从 开头直到末尾 维持着 舞台充实 ;其次 ,新 古典主义的戏剧采用了悲剧与喜剧的二分法。古希腊人 的思维方式是二 元对照式的 ( 神/ 人 、善/ 恶 、好/ 坏) ,亚里 士多 德也 不 例外 。他 认为 “ 人的品格几乎 总是 有好 与坏之 分” ,戏剧 所摹仿 的人 必然是好 人与坏 人 ,与之相就的戏剧样式则是悲剧和喜剧。 “ 喜剧 总是摹仿 比我们今天 的人 坏的人 ,悲剧 总是摹仿 比今天 的人 好 的人 。 ”悲 剧与喜剧 的二分法 是古希腊戏剧的重要特 征 ,也是亚里士多德所 着重强调 的。 诗歌方面 ,作家们严格按照 《 诗学 》 中的要求进行创作 ,修辞手法 使 用较少 ,贴近现实进 行创作 。著名作 品有 :托马斯 ・ 德 ・ 伊利阿特 的 《 会 吹笛 的驴子》 ;及 菲利 克斯 ・ 玛 利亚 ・ 萨 马涅 戈 的 《 乌鸦 和狐狸 》 等。
墨四脚
2 9 1 4 s
西班 牙新古典主 义文学对 西班牙人 民的主要贡献
多 文 学流 派 中 ,新 古典 主 义 文 学 的 重 要 性 毋 庸 置 疑 。 本 文 通 过 查 阅 西 班 牙语 原 史及 中文 资 料 ,讲 述十八世纪启 蒙思想在欧洲 的产 生 、发展及新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最终总 结出新古典主 义文学对西班 牙人 民的主要贡
献
关 键 词 :新 古 典 主 义 ;启 蒙 思 想 ; 欧 洲 ; 西 班 牙 在 欧洲 众 多 文 学 流 派 中 ,新 古 典 主 义 的重 要 性 毋 庸 置 疑 。教 会 的 压 迫使人 民的思 想产生变化。启蒙思想的产生 ,是新古典 主义文学发 展的 源动力 。西班 牙新古典 主义 文学 的逐 步发展 ,深刻影 响 了西 班牙人 民 , 为 以后 的社会 发展 、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 欧洲 启 蒙 思 想 的产 生 任 何 一 种 文 学 流 派 的 产 生 都 离 不 开 思 潮 的 变 化 。就 新 古 典 主 义 文 学 而 言 ,它 的产 生 是 源 于 启 蒙 思 想 的 诞 生 。 自从 十 六 世 纪 后 半 期 教 会 重 新 掌 权 ,人 民 的思 想 一 直 受 到 教 会 的 严 格 控 制 。 教 会 不 断 向人 民 灌 输 这 样 的宗教思想 :所有人都 应该顺从上帝的 旨意 ,任何思索 、质 疑都是 多余 的 。迫 于教会 的压力 以及 受集 体无 意识 的影 响 ,人 民无条件遵 从 教会。 最终 ,在 十七世 纪末期 ,英 、法两国的知识分子最先提 出新 的思想 :人 们不应该无条件 服从 教会 ,应该有思想 、觉悟 、理性 ,否则人类将 无法 进步 ,欧洲也很难继续发展 。 自此 ,启蒙 思想 在 欧洲 正式 产生 ,并 很 快遍布整个欧洲 ,为很 多人 所接受。此外 ,知识分子们对 十七世纪 盛行 的 巴洛克 主义产生 了强烈的厌倦情绪。南此看来 ,新古典 主义文学 的产 生 是 文 学 发 展 的必 然 结 果 。 二 、启蒙思 想传 播到西班牙及其发展 1 7 0 0年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 的男 丁 ,卡洛斯 二世 的去世 , 结束 了哈布斯堡 家族对 西班牙历五代的统治 。按照卡洛斯二世 的遗 诏 ,王位传 给他 的外甥 ,来 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 十四之次孙安 茹 公 爵菲利普五世继位 。 自此 开始了波旁王朝对西班牙的统 治。启蒙思 想 能够传播到西班 牙,正 是因 为国王 菲利普 五世 。 自 1 7 2 5年左 右 ,启 蒙 思 想 正 式 传 播 到 西班 牙 ,并 且 在 西 班 牙 首 次 发 行 报 纸 和 杂 志 。 这 些 报 纸 和杂志 同时也成 为了传播启 蒙思想 的载体 。 十八世纪后半期 ,国王卡洛斯三世在位时期 ,成为 了启 蒙思想发 展 的 鼎 盛 时 期 。政 治 上 ,人 民重 新提 出 “民 主 ”,并 认 为 ,人 民 有 权 选 择 他们的领袖 ,党 内应废 除权 力集中制 ; 文学上 ,提出 “回归经典 ” ,提 出新写作结构和写作手 法。 三 、启蒙思想与新 古典 主义文学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发展和特点与西班牙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发展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进行浅析。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
西班牙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标志着西班牙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转向了更加现代和象征主义的风格。
在这个背景下,短篇小说成为了当时西班牙作家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成为了一种更加精炼和简明的文学形式。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形式非常短小精悍。
一般来说,一篇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字数通常在200字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这种短小的形式使得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具有了高度凝炼的特点,作者需要通过极为有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观点,使得作品更加精炼和突出。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善于使用象征和隐喻。
由于字数有限,作者往往需要通过一种简洁而有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象征和隐喻成为了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常见手法。
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和隐喻的语言,作者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经常涉及意外和戏剧性的元素。
由于篇幅短小,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往往需要通过一种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意外和戏剧性的元素常常成为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意外和戏剧性的元素,作品可以在极短的篇幅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常常以一种反常识和扭曲的方式来揭示现实。
由于篇幅短小,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往往需要通过一种惊讶和反转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作家们往往会以一种反常识和扭曲的方式来展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现实的复杂性。
通过这种方式,作品可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思考和启示,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西班牙“98一代”文学在中西传播的矛盾境遇
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中西传播的矛盾境遇∗王小曼(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ꎬ吉林吉林132013)摘㊀要: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占据着重要地位ꎬ其在中国虽曾在 五四 时期到建国前这段时间内被大量转译ꎬ但随后直至当代在中国影响力甚微ꎮ翻译倾向的变化㊁转译本准确性差和经典少是其衰微的主要原因ꎮ关键词: 98一代 文学ꎻ转译ꎻ传播中图分类号:I10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2103(2019)06-0093-04㊀㊀由于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原因ꎬ西班牙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ꎮ其中于1898年兴起的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被誉为 白银世纪 ꎬ其重要仅次于16㊁17世纪的 黄金世纪 文学ꎮ 98一代 文学在当今中国十分小众且陌生ꎬ但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中ꎬ 98一代 文学曾被集中译介ꎮ基于此ꎬ本文将分别简述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和中国的不同境况ꎬ探析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中西矛盾境遇的原因ꎮ一㊁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历史㊁文化总是息息相关ꎬ西班牙文学也不例外ꎮ随着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ꎬ西班牙开始了长达4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时期ꎮ作为掌控大量白银资源的海上霸主ꎬ国运日渐兴旺ꎬ因此西班牙文学也在16世纪和17世纪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ꎬ即西班牙文学的 黄金世纪 ꎬ与此同时诞生了一批西班牙文学的传世作家ꎬ如:塞万提斯㊁洛佩 德 维加㊁克维多等ꎮ之后ꎬ随着无敌舰队覆灭㊁西法战争落败㊁美洲独立战争打响等原因导致西班牙国力由极盛转衰ꎬ西班牙文学也陷入长达一个多世纪平淡的迷茫期ꎮ西班牙的社会矛盾在19世纪末全面爆发ꎬ随着1898年 美西战争 打响ꎬ西班牙被迫失去古巴㊁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三个最后的海外殖民地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领地ꎬ西班牙整个国家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ꎬ经济崩溃ꎬ人民怨声载道ꎬ悲观主义在社会各个阶层大行其道ꎮ此时ꎬ一批青年作家应运而生ꎬ他们年龄相仿ꎬ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相似ꎬ大多于1898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ꎬ并以群体的形象登上西班牙文坛ꎬ最重要的是ꎬ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文风ꎬ使西班牙文坛再度重现活力ꎬ进入 白银世纪 ꎬ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之为 98一代 ꎮ其主要成员包括阿索林㊁巴罗哈㊁乌纳穆诺㊁巴列-因克兰㊁马查多兄弟㊁贝纳文特㊁马埃斯图㊁布埃诺等等ꎬ他们反对闭关自守ꎬ竭力鼓励政府和人民 面对现实 [1]ꎮ他们反对装腔作势的矫饰化ꎬ也不赞成漫不经心的俚俗化ꎮ虽然他们每个人风格迥异ꎬ但都力求简洁明快ꎬ形式精巧完美[2]ꎮ98一代 将西班牙文学从没落的低谷中拯救出来ꎬ为西班牙文学注入新的活力ꎮ 98一代 文学受到发轫于拉丁美洲的现代派文学影响ꎬ又反过来影响拉美文学ꎬ这是美洲独立后ꎬ西班牙文学首次与拉丁美洲文学互文ꎬ 98一代 文学使母语相同的两大洲ꎬ抛开偏见与矛盾ꎬ在文学㊁艺术上开展交流ꎮ 98一代 杰出的戏剧家何塞 埃切加赖因其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ꎬ1904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ꎬ是西班牙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ꎮ与之后的 27一代 ㊁ 36一代 相比ꎬ 9839第41卷第6期Vol.41㊀No.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ofHeze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12月Dec.㊀2019∗收稿日期:2019-09-15作者简介:王小曼(1993 )ꎬ女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助教ꎬ在读博士生ꎬ研究方向:翻译学㊁西班牙文学ꎮ一代 规模最大ꎬ体系最完善ꎬ杰出作家最多ꎬ文学作品质优量多ꎬ影响深远ꎬ因此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和拉美文学史上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ꎮ不仅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ꎬ 98一代 文学也被大量译介到欧美等国ꎬ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ꎮ西班牙内战时期ꎬ极富创新精神的 98一代 在欧洲各国引起剧烈反响ꎬ被大量译介到英㊁美㊁日㊁法㊁德等国ꎮ在 五四 到建国期间ꎬ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被大量集中转译到中国ꎬ所参考的中介译本多为英㊁法版本ꎬ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在欧美等国被广泛传播ꎮ 98一代 文学也加快了西班牙文学风格转型ꎬ开创全新的创作模式ꎬ他们致力于 欧化 西班牙传统文学ꎬ在创新的同时保留并发扬西班牙文学的辉煌遗产ꎮ作家的影响不仅局限在文学领域ꎬ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ꎬ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主流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ꎬ这一代作家对西班牙社会㊁历史㊁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在当今西班牙依旧有可值得反思研究的现实意义ꎮ 98一代 文学作为西班牙文学沉寂了两个多世纪后复苏的转折点ꎬ为西班牙文学注入活力㊁带来新思想㊁开创新模式ꎬ引领西班牙文学走出低谷ꎬ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思潮ꎮ同时ꎬ由于理念先进㊁风格新颖ꎬ 98一代 文学代表作品也被大量译介到英美各国ꎮ因此ꎬ 98一代 文学在西班牙文学史㊁拉美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ꎮ二㊁ 98一代 文学在中国转译东欧㊁西欧㊁南欧㊁亚洲㊁美洲等国文学作品是我国 五四 时期文学翻译的重点ꎬ因此从 五四到抗战前是西班牙文学译介的第一个高潮期ꎮ但由于外语的限制ꎬ此时西班牙文学基本需要依靠转译ꎬ西班牙文学受到了鲁迅㊁茅盾㊁戴望舒等人的注意ꎬ 98一代 文学则是他们译介的重点ꎬ维辛特 布拉斯科 伊巴涅斯㊁皮奥 巴罗哈㊁阿索林是 98一代 作家中被译介最多的作家ꎮ鲁迅最早译介 98一代 文学ꎮ他在1926年7月的日记中首次提到了伊巴涅斯ꎬ但 98一代 作家中他最偏爱的是巴罗哈ꎬ从1929年转译巴罗哈«面包店时代»开始ꎬ共转译了18篇巴罗哈的作品ꎬ其中包括巴罗哈的著名代表作«山民牧唱»中的9篇被收录到«鲁迅全集»第18卷中ꎬ分别是«序文»(Prólogo)㊁«烧炭人»(Elcarbonero)㊁«秋的海边»(Playadeoto?o)㊁«一个管坟人的故事»(Lascolesdelcementerio)㊁«马理乔»(Marichu)㊁«住诊之夜»(Nochedemédico)㊁«善根»(Bondadoculta)㊁«小客栈»(Laventa)㊁«手风琴颂»(Elogiosentimentaldelacoedeón)[3]ꎮ除巴罗哈外ꎬ鲁迅也从日文转译过贝纳文特的作品ꎮ可以说ꎬ鲁迅是民国时期对 98一代 关注度最高的译者之一ꎮ除鲁迅外ꎬ茅盾和戴望舒也是民国时期 98一代 文学的主要译者ꎬ由于语言不通ꎬ茅盾通过英译本转译ꎬ戴望舒通过法译本转译(在翻译伊巴涅斯作品时ꎬ戴望舒还不通西班牙语ꎬ后在法国留学时学习了西语开始直接翻译西班牙文学作品)ꎮ茅盾在1921年3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三号中发表了«西班牙写实文学的代表者伊本讷兹»ꎬ这是茅盾第一次介绍西班牙作家ꎬ之后他还翻译了巴列-克因兰(Valle-Inclán)的«首领的威信»ꎬ相较于其他两者茅盾译介作品较少ꎮ戴望舒在1928年从法译本转译了伊巴涅斯的作品«良夜幽情曲»和«醉男醉女»[4]ꎬ1929年9月«新文艺»第1卷第2号上刊登有戴望舒转译的阿索林的散文«修车人»与«麦饼人»ꎬ1930年3月他与徐霞村合译的阿索林的散文集«西万提斯的未婚妻»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ꎬ1932年5-6月«现代»杂志第1卷第1-2期上又连载了他翻译的阿索林散文«西班牙一小时»的部分译文[5]ꎮ他随后将翻译的重点转移到了 27一代 诗歌的翻译中ꎬ这与他本身是现代象征主义诗人的身份有关ꎮ由此可见ꎬ 五四 到建国这段时间是 98一代 文学译介的高峰期ꎬ译者主要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型译者ꎬ受到语言限制基本需要依靠转译ꎬ所译介的作品集中以阿左林(也称阿索林)㊁巴罗哈㊁伊巴涅斯为主ꎮ98一代 文学影响当时作家的创作风格ꎮ鲁迅曾表明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两个明确的目的:一是给中国人民输送精神食粮ꎮ二是给中国文学提供改革的新范本[6]ꎮ由此可见ꎬ民国时期翻译作品的传播与文学创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ꎮ通过翻译492019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㊀泽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6期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ꎬ戴望舒认识到 现代的多样性ꎬ提及 现代 不仅指英语世界的 现代主义 ꎬ还包括起源于拉丁美洲在西班牙广泛流传的 现代派 ꎬ这也为戴望舒未来的创作转型埋下伏笔ꎮ汪曾祺在阿左林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功不可没ꎬ汪曾祺简洁㊁明快的创作风格也深受阿左林影响ꎬ他曾在«阿索林是古怪的»中说: 阿索林是我终生拜膜的作家 [7]ꎮ在国内ꎬ 98一代 文学相关研究一直缺乏ꎬ截至2019年8月ꎬ在CNKI中以 西班牙文学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ꎬ相关结果共计45条ꎬ以 98一代 ㊁ 98年一代 ㊁ 九八一代 ㊁ 九八年一代 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仅有4条ꎬ 98一代 代表作家巴罗哈相关研究有4条ꎬ伊巴涅斯4条ꎬ阿左林(或阿索林)有9条ꎮ由此可见ꎬ西班牙文学在学界受关注程度不高ꎬ其中对 98一代 整体的关注度更低ꎬ其中只有几位代表作家的作品受到关注被译介ꎮ综上所述ꎬ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 五四 时期受到知名译者关注被大量译介ꎬ对当时的中国文坛产生重要影响ꎮ但流传下来的经典少ꎬ综观翻译文学史和外国文学教材却难觅 98一代 身影ꎬ提起西班牙文学ꎬ大多数人熟知的都是«堂 吉诃德»㊁«小癞子»㊁«羊泉村»等一系列 黄金世纪 或现代的文学作品ꎬ对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知之甚少ꎬ 98一代 在中国和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差较大ꎮ三、造成矛盾境遇的原因初探98一代 文学是继 黄金世纪 后西班牙文学的第二个高峰期ꎬ对欧美等国影响深远ꎬ在世界文学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ꎮ在中国ꎬ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虽然在 五四 时期开始被大量转译ꎬ但在当今影响力弱ꎮ其原因大致如下ꎮ(一)翻译倾向变化五四 时期到建国是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作品译介的高峰期ꎬ此阶段以鲁迅㊁周作人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型译者是外国文学翻译的主流译者ꎬ他们倡导译介东欧㊁西欧㊁南欧㊁亚洲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ꎬ西班牙文学因此获得关注ꎬ巴罗哈㊁伊巴涅斯等 98一代 作家的经典作品被集中译介ꎮ但部分 98一代 文学作品还未被广泛传播时爆发了抗日战争ꎬ战争大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发生改变ꎬ导致文学译介的重点也随之改变ꎬ更倾向译介马克思主义文学ꎮ建国后外国文学的主流翻译模式亲近与我国同属第三世界的亚非拉等国ꎬ西班牙所属的欧美国家文学作品并非译介的重点ꎬ西班牙语文学译介重点自然转向更为亲近的拉美文学ꎬ这种状况大概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ꎮ随着外国文学复译潮兴起ꎬ西班牙文学也开始被大量复译ꎬ但复译的范围过于集中ꎬ«堂 吉诃德»的复译就占了大部分ꎬ以 98一代 文学为代表的转译文学并未能在复译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ꎮ由此可见ꎬ西班牙 98一代 翻译文学恰好诞生在时局复杂交错变化的历史转折期ꎬ因此被忽略ꎬ缺乏关注ꎬ讨论ꎬ复译本少ꎬ其经典化进程被迫中断ꎮ(二)转译本准确性差鲁迅等人在 五四 到建国期间的大量译介ꎬ形成我国西班牙文学译介的高峰期ꎮ建国后我国极少有专门从事西班牙语文学翻译的翻译家ꎬ此阶段的西班牙文学作品译介大多依靠转译ꎮ转译本的质量要受到中介译本的影响ꎬ与直接翻译相比ꎬ转译本的准确性较差ꎬ译文更容易偏离原作ꎮ首先ꎬ翻译过程中每次都会发生无可避免的信息损失ꎬ转译需要借助至少一个中介译本来完成翻译ꎬ相较直接翻译版本而言ꎬ信息损失自然更多ꎬ由此导致转译本准确性比直接翻译本差ꎮ其次ꎬ所选中介译本偏离原作ꎬ导致转译本被动偏离原作ꎮ转译 98一代 文学作品时ꎬ中介译本也多为在英㊁美㊁法㊁德等国流行的译本ꎬ西班牙文学译介到这些国家时ꎬ经常为满足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读者语言习惯等需求ꎬ对原作的内容㊁形式和风格进行较大改动ꎬ形成与原作相差较大的转译本ꎬ这是译者有意而为之的偏离ꎬ并未因语言水平不足而造成的误译ꎮ但往往符合英美等国读者需求的变译作品ꎬ并非是我国读者所期望看到的ꎬ鲁迅㊁周作人㊁茅盾等人转译西班牙文学以求引进与我国文化背景相近文学作品ꎬ为读者输送精神食粮启迪民智ꎬ引发共情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若中介译本偏离原作ꎬ转译本与原作间的距离自然更远ꎬ准确性更差ꎮ(三)译后传播效果差转译经典少592019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小曼: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中西传播的矛盾境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6期流传下来的经典译作少是 98一代 文学未被重视的另一主要原因ꎬ入史率和入教材率是评判翻译文学经典的一个重要标准ꎮ以«20世纪中国翻译史»[8]和«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为例»[9]为例ꎬ«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中仅集中介绍了«堂 吉诃德»的翻译历程和茅盾转译的西班牙作家倍娜文德的«倍娜文德戏曲集»ꎬ未涉及 98一代 文学转译的相关内容ꎮ与之相对应ꎬ«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中关于西班牙文学转译的记述内容更全面ꎬ除介绍«堂 吉诃德»㊁«小癞子»等 黄金世纪 文学作品的译介情况外ꎬ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增加了对西班牙 98年一代 作家如巴罗哈㊁乌纳穆诺和阿索林作品转译的介绍ꎬ但笔墨不多ꎬ简略带过ꎮ由此可见ꎬ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比较少ꎮ译后传播是翻译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阶段ꎮ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ꎬ最终是由广大读者批准的[10]ꎮ因此翻译文学只有经过传播被不同的读者阅读㊁讨论㊁批判㊁多次复译直至最终被读者广泛接受认可才有可能成为经典ꎮ西班牙 98一代 文学复译少并未引起读者重视和讨论ꎬ影响译后传播的效果ꎬ许多 98一代 文学转译本的传播之路被迫中断ꎬ由此导致许多 98一代 的转译本沦为一次性译本ꎬ原作和转译本的文学价值未被发掘ꎬ错失成为经典译作的可能性ꎬ淹没在翻译史中ꎮ参考文献:[1]陈众议.西班牙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ꎬ2006.[2]董燕生.西班牙文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ꎬ1998.[3]倪婕ꎬ程弋洋.民国时期巴罗哈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J].东方翻译ꎬ2018(1):57-61.[4][6]孟昭毅ꎬ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4.[5]王宇平.双重的 过时 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认同与选择[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2(1):70-75.[7]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8.[8]方文华.20世纪中国翻译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ꎬ2005.[9]查明建ꎬ谢天振.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ꎬ2007.[10]童庆炳ꎬ王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㊁解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7.ContradictorySituationoftheSpanishGeneration98LiteratureDisseminationinChinaandtheWestWANGXiao-man(ForeignLanguagesCollegeꎬBeihuaUniversityꎬJilinJilin132013ꎬChina)Abstract:TheGeneration98literature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historyoftheSpanishliteratureandworldliterature.AlthoughitwastranslatedalotinChinafromtheMay4thMovementtothefoundingofthePeople sRepublicofChinaꎬithaslittleinfluenceinChinauntilnow.Themainreasonsarethechangeoftransla ̄tiontendencyꎬthepooraccuracyoftranslationandthelackofclassics.Keywords:TheGeneration98Literatureꎻindirecttranslationꎻliteraturedissemination(责任编辑:谭淑娟)692019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菏㊀泽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6期。
对西班牙文学史的理解与感悟
对西班牙文学史的理解与感悟嘿,朋友!提起西班牙文学史,那可真是一片璀璨绚烂的星空啊!西班牙文学,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古老的时代一直流淌到今天。
你想想,它得承载着多少故事、多少情感、多少智慧呀!在遥远的过去,《熙德之歌》奏响了英雄的旋律。
那时候的文学,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了朝气和力量。
它勇敢地冲破黑暗,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这难道不像一个年轻的勇士,无畏地踏上征程,去追寻梦想吗?到了黄金时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横空出世。
堂吉诃德那看似荒诞不经的冒险,不正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独特诉说吗?他的理想主义,他的执着,难道不令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这就好比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也会像堂吉诃德一样,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还有维加,他的戏剧作品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多彩而迷人。
他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讲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进入现代,洛尔迦的诗歌像是一阵清新的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灵。
他那充满情感和想象的诗句,难道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的写照?西班牙文学史,不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砌,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歌。
它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的生活、爱情、斗争和梦想。
就像我们自己的人生,有起有伏,有欢笑有泪水。
西班牙文学也是如此,它经历了繁荣和衰落,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你难道不觉得,读西班牙文学,就像穿越时空,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
所以啊,我们去理解西班牙文学史,其实就是在寻找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吗?朋友,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西班牙文学的海洋里,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吧!总之,西班牙文学史是一座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珍视,去传承。
浅析西班牙当代作家迪叶兹与梅利诺
浅析西班牙当代作家迪叶兹与梅利诺摘要:路易斯•马特欧•迪叶兹(Luis Mateo Díez)与何塞·玛丽亚·梅利诺(José María Merino)是当代文坛重量级的两位西班牙作家。
迪叶兹与梅利诺创作的作品类型丰富,主要包含叙事文、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等。
他们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之作,在当代文坛及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的写作风格主要以精炼抒情的语言,描绘迷失的人性,刻划人类心灵深沉的孤独无助,在西语系国家拥有相当的知名度。
关键词:西班牙文学;路易斯•马特欧•迪叶兹;何塞·玛丽亚·梅利诺一、两位作家的生平简介迪叶兹和梅利诺是当代西班牙文坛中著名的两位作家,他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生于西班牙婴儿潮世代(Babyboomers)。
他们两人的年龄很接近,差距不大。
如今,他们已经老去,成为了当今领航西国文坛元老。
迪叶兹和梅利诺同为西班牙莱昂人(León)。
1942年9月21日,迪叶兹出生在比利亚夫利诺(Villablino),是一个采矿小镇。
由于小镇丰厚的文化底蕴,迪叶兹很早便在口语和写作上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
长大后,迪叶兹在西班牙北部城市奥维耶多市(Oviedo),与首都马德里修读法律,并于1969年通过国家考试,任职于马德里市政府的技术管理团队。
直到2009年退休,他都居住在首都马德里,穿梭于劳务工作及文学创作,迪叶兹自己认为他在这两项工作间取得完美的平衡。
梅利诺于1941年3月5日生于西班牙西北部的自治区——加利西亚(Galicia)。
父亲在当地开设一间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
梅利诺便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
他在首都马德里取得法律学位之后,便开始在教育部任公务员的生涯,并长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进行拉丁美洲计划。
这份工作使他迷恋美洲大陆,日后也见诸于他的小说。
梅利诺短篇小说在西班牙文坛享有极高声誉。
西班牙文学史
西班牙文学引言:西班牙文学扎根于人民,西班牙作家的任何创作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因素。
他们在对民间素材进行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观理解在作品中形象地表达这一因素。
中世纪文学时间:公元11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特点:封建主义:政治上欧洲时值零星分散的封建主义政权中心下的封建自治,封建贵族、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权,甚至权倾国王;贵族、地主间争夺土地、权力造成社会不稳定。
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和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天主教会:天主教遍布欧洲各政权国家,除了当时西班牙正值穆斯林文化的统治。
天主教成了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文化力量:以上帝为中心是一切文化艺术创造的原则。
口述文学:书面文学几乎都是拉丁语写成,由于纸张的费用高,书写的工作量大,当时本土文学主要是口述相传的形式,书面文学很少。
综述:尽管伊比利亚文化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鉴于中世纪阿拉伯政权在这建立,所以西班牙文学在受欧洲文学总趋势影响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南部相较于北部受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影响要深的多。
北部天主教王国与穆斯林王国之间不断的战争也导致大量记载文学的流失。
文学形式:抒情诗,谣曲,史诗,骑士小说熙德之歌(El Cantar del Mío Cid ):是西班牙语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文学典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班牙文学史中最完整的的功绩史诗,手稿现保存于西班牙马德里国家图书馆。
大约创作于12世纪初至中叶,作者姓名已失传。
全诗三千多行,主要描述熙德这位中世纪骑士的英雄事迹。
其情节并非虚构,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写就的,充满现实主义,展现了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风貌。
总体情节:熙德的流放之歌(Destierro del Cid)熙德两个女儿的婚礼之歌(Bodas de las hijas del Cid)科尔佩斯橡树林中的凌辱(La afrenta de Corpes)卢卡诺尔伯爵(El Conde Lucanor/ Libro de Patronio 1335):是阿方索十世的侄子胡安曼努埃尔(El Infante Don Juan Manuel 1282-1348)撰写的一部散文诗集。
浅析西班牙“莱昂派”作家的小说风格
作者: 王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
出版物刊名: 国外文学
页码: 94-101页
主题词: 小说风格;作家;当地;民间口头文学;后现代小说;当代小说;文坛;故乡;风土人情;家乡
摘要:“莱昂派”(escuela leonesa/grupo leonés)是西班牙当代小说界的重要团体,打破了西班牙文坛长期以来由“马德里派”和“巴塞罗那派”作家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他们的作品以故乡莱昂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现实、神话传统为素材,追忆被工业文明吞噬的村庄(以及他们在那里度过的童年),描写和批评外省平庸、刻板和保守的小资生活,努力将当地传统的民间口头文学、神话传说融入到后现代小说的创作中,赋予了家乡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
《塞莱斯蒂娜》中的西班牙民间习语研究
《塞莱斯蒂娜》中的西班牙民间习语研究发布时间:2022-01-06T07:25:37.47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第24期作者:李梦姣[导读] 《塞莱斯蒂娜》是研究西班牙民间习语的重要文学作品。
习语和文学从一开始就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学的纪实功能李梦姣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长沙 410200)摘要:《塞莱斯蒂娜》是研究西班牙民间习语的重要文学作品。
习语和文学从一开始就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学的纪实功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习语研究资料,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该书中的习语去研究西班牙中世纪的社会民俗、历史、语言和文化等。
关键词:塞莱斯蒂娜,习语,西班牙《塞莱斯蒂娜》是中世纪费尔南多·德·罗哈斯的一部对话体小说。
该书几经易名,从《卡里斯托和梅莉贝娅的喜剧》到《卡里斯托和梅莉贝娅的悲喜剧》再到《塞莱斯蒂娜》,作者想要突出的重点也从爱情悲剧转到了拉皮条的女人——塞莱斯蒂娜。
这种转变也表现在书中人物所用习语的数量上。
据Cantalipiedra于1995年的研究表明,贡献排前三的人物分别为:塞莱斯蒂娜,巴尔梅诺和森普罗尼奥,而这三位均为下层人士,后两位是家仆,他们都是普罗大众的代表。
该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习语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让习语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一、习语的定义关于习语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广义的习语指的是“词的习惯组合”,短语和谚语都被涵盖在内;而狭义的习语则“排除了句子短语,专指固定词组或短语”。
本论文中研究的对象为书中dicen(大家都说)和中文译本习语脚注的合集,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语料库。
二、习语和文学的关系习语和文学从一开始就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学的纪实功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习语研究资料,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习语去研究当时的社会民俗、历史、语言和文化。
对习语研究学来说,有三部作品是我们研究西班牙习语的重要媒介。
海明威与他笔下的西班牙形象
海明威与他笔下的西班牙形象
杨白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这位美国小说家把很多小说的背景设定了在西班牙,这是由于对许多"迷惘的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战后的生活十分无聊、空虚,而欧洲大陆的西班牙却是一个能感受尊严和勇气的地方.海明威小说中的许多西班牙形象,如罗梅罗、安塞尔莫、帕科等人物把具备"尊严"和"勇气"的性格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传统的西班牙形象"唐璜"或者"卡门"并不相同,从而也引出了外界的质疑.从形象学的角度来说,西班牙被形象塑造者当成了一个舞台,舞台上的形象正是海明威的向往和追求,而这又是无法在美国实现的.换句话说,西班牙成了海明威寄托梦想、实现自我的地方,他在西班牙的形象身上塑造出了一种自我和一种憧憬.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杨白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比海明威还"硬"的女人——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2.悲剧与反抗: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成长
3.比海明威还"硬"的女人——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4.新媒体时代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5.浅析海明威笔下"固执"的男性形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浅析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及特点西班牙语微型小说是指一种非常短小的小说作品,在西班牙语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西班牙,但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发展与西班牙文学中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卡夫卡式的写作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班牙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即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对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和超越。
卡夫卡的小说也对西班牙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卡夫卡的小说风格以其离奇的情节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而闻名,对于以微型小说为主的西班牙语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它的篇幅非常短小,通常只有几百字乃至几十字,有时甚至只有一个句子。
这种短小的篇幅要求作者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整个作品更加简洁而紧凑。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往往带有一定的启示性和寓意,其中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奇特、讽刺或出人意料的方式展开,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考和思辨性。
很多西班牙语微型小说以反讽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的荒诞和不确定性,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来反映现实世界的某种哲学问题。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往往以具体的细节和形象为基础,通过对语言和文学形式的精心雕琢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这样的写作风格使得微型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了情感和理念的传达。
西班牙语微型小说在20世纪的西班牙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中叶,西班牙语微型小说逐渐得到了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关注,并形成了一种独特而自成一体的文学风格。
以豪尔赫·卢伊斯·博尔赫斯为代表的作家们,将西班牙语微型小说推向了高峰。
博尔赫斯的作品特点是思维缜密,语言华丽,富有启示性。
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哲学上的启迪。
以豪尔赫·卡韦萨斯为代表的西班牙语微型小说作家,也对该文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西班牙文学中的铁三角文学形象摘要塞莱斯蒂娜、唐璜以及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中的铁三角形象,他们不仅在西班牙文学历史中,而且在世界文学舞台上都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这三个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分析和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对西班牙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三部作品、最典型的三个文学形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塞莱斯蒂娜唐璜堂吉诃德西班牙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提起西班牙文学,堂吉诃德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象。
但事实上,能够充分体现西班牙文学的魅力并与堂吉诃德形象并驾齐驱的,还有另外两个文学形象:一位是中世纪末期的塞莱斯蒂娜形象,一位是处于不断演绎中的唐璜形象,他们与堂吉诃德共同构成了西班牙文学中的铁三角文学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文学形象的源出出发和形象探析,对他们之所以成为西班牙文学中的铁三角形象进行梳理和解读。
一形象源出塞莱斯蒂娜是西班牙作家费尔南多·德·罗哈斯同名小说《塞莱斯蒂娜》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小说于1499年出版,最初题名为《卡利斯托与梅莉贝娅的悲喜剧》,是西班牙中世纪著名的对话体长篇小说。
后来在出版意大利文译本时,书名改为了《塞莱斯蒂娜》。
这部产生于中世纪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它通过对于恋爱中青年男女的心理,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时尚、习俗、观念的洞察入微的真实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下层社会贫穷妇女塞莱斯蒂娜的形象,表达了反叛中世纪教会的道德观念,可以说是西班牙中世纪最优秀的长篇巨著,它的横空出世标志着西班牙文学的成熟和人文主义的中兴。
唐璜最初产生于一个众说不一的民间传说,之后被写进了文学作品中。
据说,唐璜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他是一个15世纪的西班牙贵族,风流成性,作恶多端,曾经诱拐了一个少女,然后又把那个少女的父亲给谋杀了。
但是作为一个文学人物,最早的唐璜形象出现在17世纪西班牙作家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剧本《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家何塞·索里亚(1844)的《唐璜·特诺里奥》将这一人物形象推向了一个高峰,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以至于直到今天,年年的亡人节上都要上演这部令人百看不厌的剧作。
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比起前两个文学形象,其被世人熟知程度更胜一筹。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巅峰之作,出自文学巨匠塞万提斯之手。
作品的全名是《奇思异想的曼卡乡绅堂吉诃德》。
作品分为两部,第一部于1605年问世,第二部则在时隔十年之后的1615年出版。
《堂吉诃德》是一部反骑士小说,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明确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
在这部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二人物简析小说《塞莱斯蒂娜》讲述了贵族青年卡利斯托爱上了少女梅莉贝娅,向其表白,遭到拒绝。
随后在其一个仆人森普罗尼奥的教唆下求助于专干拉皮条营生的老妇人塞莱斯蒂娜。
塞莱斯蒂娜最终遂了卡利斯托的心愿,但是自己因为与卡利斯托仆人间的分赃问题而引起争执,最终死在了仆人的手下。
塞莱斯蒂娜的死也导致了卡利斯托的失足坠死和梅莉贝娅的殉情跳楼而亡。
作品中的人物不是虔诚的教徒,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和宗教无关。
在主人公卡利斯托的眼中,信仰的对象不是上帝,而是他所崇拜和所爱之人——梅莉贝娅。
梅莉贝娅在尝到爱情的禁果之后,情爱之欢成了她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妇道和教规早已抛之脑后,她所信仰的只是那能带来快乐的爱情。
文中的塞莱斯蒂娜这一形象更是彻底颠覆了宗教对于人的道德的约束。
她的信仰就是个人利益,就是金钱。
她没有道德底线,“光是本城经她从中牵线而失去童贞的姑娘就有五千多个”。
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作品同时也具有了充分的现实意义,尖锐地揭示了中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对于唐璜形象的塑造来说,无论是莫里纳的剧本还是索里亚(1844)的《唐璜》,都是功不可没的。
莫里纳的剧本让唐璜走进了文学世界,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而索里亚则最终让唐璜闪耀在世界文学舞台,成为众多文学大家钟爱的人物,并不断地被重新创作和演绎。
莫里纳的剧本《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中的唐璜是个贵族子弟,他倚仗自己的父亲是国王的宠臣,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最终受到了惩罚,被石像拽入地狱,受到了宗教的惩罚。
索里亚《唐璜》里的唐璜依旧是国王宠臣的儿子,利用权势无所不为。
和莫里纳的唐璜不同,他尽管也无恶不作,但是每件事情似乎又都情有可原,最终他被爱情所征服,也被爱情所挽救,没有落下被打入地狱的下场。
唐璜形象结局的不同是时代作用的结果,一个是17世纪宗教制度所主宰世界中的唐璜,没有信仰必定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另一个则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唐璜,借助爱情的救赎得到了上帝的宽恕。
《堂吉诃德》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位破落的乡绅展开。
这位乡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堂吉诃德,他因为过分沉迷于骑士小说,变得疯癫,自认为是一个除暴安良的骑士,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世界之间。
他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带着一位体形与他正好相反的随从桑丘·潘沙四处“征战”。
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他恢复了以往的理智,而此时生命也走向了尽头。
《堂吉诃德》被认为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并一直以来受到无数来自各种语言国家的读者之欢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评价这部小说“涵盖了迄今为止所有小说家都企图实现的价值”。
西班牙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则认为这部小说足可以替代《圣经》而成为真正的西班牙圣书。
三作品解读这三个人物形象长久以来被读者阅读关注,被作家创作演绎,已经成为了西班牙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中的原型形象。
究其原因,有两点需要我们给予探讨和解析:1 典型的个性化塑造完美的艺术典型形象,是文学创造的重大课题。
在塞莱斯蒂娜、唐璜和堂吉诃德这三个艺术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如何准确诠释了“典型的个性化”这一论题。
什么是典型的个性化呢?别林斯基曾说,我们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是整个特殊的人物世界的表现,同时又是一个人物,完整的个性化的人物。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这些对立现象的调和,才能成为一个典型人物。
在这三个人身上能够找到特殊人物世界的表现,但同时他们又各自是完整的个性化的人物。
塞莱斯蒂娜代表了一个拉皮条老媒婆的形象,这个群体的特征在她身上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自私、贪婪、无所顾忌、没有道德,金钱和利益永远排在首位,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
而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完整的个性化的人物,是独立于这一群体的个体人:她年老色衰,长着胡子,除了拉皮条以外,还同时有着好几种不怎么光彩的职业,不仅如此,她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唐璜形象的典型个性化,在这个角色的不断演绎中清晰地彰显出来。
《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中的唐璜,《唐璜》中的唐璜,以及之后莫里哀的同名散文剧,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唐璜》,再或者是20世纪西班牙作家托伦特·巴耶斯特尔的长篇小说《唐璜》,这个人物形象的不断演绎就是其典型个性化最好的佐证,他们都是唐璜,却又各自成为完整的个体。
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个性化就更加明显。
这个人物是人类挣扎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困境的典型表现,他代表着所有的人,每个人都能在他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可是他又仅仅是堂吉诃德,不是我们中的任何一员。
他以一种典型的面目示人,但在这张典型的面目之下又保留着自己独有的个性:他是个破落乡绅;他爱好骑士小说;他心目中的美人是邻村的杜尔西内娅,可事实上,她一点也不美,长得像个男人而且与堂吉诃德也没有什么私人的交情,更不用说所谓的爱情。
对于堂吉诃德的一切我们感到好笑,感到可怜,可是我们又深深地同情这个人物,喜爱这个人物。
如果说非要寻找一个原因,那么可能是因为我们真的无法抛弃自己。
2 反时代特征这三个文学人物都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文学形象。
《塞莱斯蒂娜》称得上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在中世纪以神权为中心的世界里,“该剧因其粗犷的非道德主义和缺乏神学假定而不是一部真正的天主教作品”(罗哈德·布鲁姆)。
塞莱斯蒂娜是一个老媒婆,她没有道德底线,眼中只有金钱和利益。
她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只要她愿意,就是顽石也会让她说的动了欲念,燃起情火”。
在她的身上找不到顺应时代的特征,更多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对立。
她无所顾忌,因为她不信仰上帝,不害怕会受到惩罚。
作为女人,她不恪守妇道;作为长者,她为老不尊,干着不光彩的营生。
她将所处时代的对立面做到了极致,这样一个与时代完全格格不入的形象以其彻底的反面形象想要不吸引读者的注意、不深入读者的心里想必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无论是《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还是《唐璜》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人类尤其是作为男性正面而崇高的道德和品质。
在这个人物所产生的时代,这些恶劣的行径更是让人不耻。
《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产生于17世纪,当时,一方面宗教的力量依然有力,宗教禁锢,封建礼教之下是不允许有唐璜这样的人物存在的;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蔓延传播,虽然世界的中心从神权慢慢转向人权,但是道德规范和他人的生存权利也是不容侵犯和践踏的,在这两点上,唐璜显然做得不好。
而到了19世纪《唐璜·特诺里奥》,浪漫主义时期对于情和爱的关注更加不能允许唐璜这样一个花花公子的亵渎。
唐璜以其反时代的姿态出现在文学世界中,散发着独特的魅惑和对于世界的不屑气质。
堂吉诃德则是以反骑士的骑士形象出现在文学历史中。
作者以主人公的骑士身份嘲讽盛行的骑士小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堂吉诃德是以一种顺从时代的姿态嘲弄所处的时代。
堂吉诃德不像前面的两个人物形象,他是十分坚决的对立面,他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表达对自己所扮演的骑士角色的不认同。
他痴迷于骑士小说,不好好过日子,而是骑上瘦得快死的马,信誓旦旦地要去闯荡自己臆想出的骑士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不再是世俗中身形瘦弱的破落乡绅,而是气宇轩昂的勇敢骑士,用手中的剑和世间的不平作斗争。
在某种意义上看,他就是一个骑士,只是这种身份只存在于与真实世界对立的虚幻中。
所以无论他的游侠旅程是否精彩,是否成功,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配得上他的名分,所以大梦初醒刻也是魂归极乐时。
不论是塞莱斯蒂娜、唐璜还是堂吉诃德,他们都是西班牙文学史上至今最璀璨的文学形象,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