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狐惑病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机不外邪热内扰,湿毒熏蒸,上攻口、眼、下注外阴,
外侵肌肤,搏于气血,淤滞脉络,内损脏腑。
• 其病位在心、肝、脾、肾,并与肺、胃、胆、三焦有关,

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相间的证候。
(二)西医
1.发 病:
•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基础上,受病毒、细菌(链球菌、核 杆菌)等感染的刺激,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 使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基础Hale Waihona Puke Baidu血管炎(全身血管)
• 以小A\小V及微血管为主,病损血管和周围组织见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扩张、破裂,腔内血栓形成或纤 维增生造成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

如皮肤黏膜、眼睛以及全身多系统的细小血管炎,甚至出现
坏死性血管炎,导致动脉瘤或破裂出血,多数病例还伴有不同
成度的关节症状。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 3.目前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有限

对白塞氏病以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糖皮质激素虽对
白塞氏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出血、激素性
青光眼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激素依赖、病情反跳等现象;免疫抑
制剂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全身的毒副作用较重。
三、中西医学对发病原因的认识
(一)中医
• 病因病机(病因比较复杂)

多由感受湿热毒邪,或脾虚湿聚,蕴化湿毒,或素体阴虚,
房事劳倦,虚火销烁等,致使湿热毒邪弥散三焦,阻于经络,
上攻于口眼、下蚀于二阴,导致津伤液亏,气滞血凝,痰浊瘀
阻,形成虚实错杂的证侯。
• 初期多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见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
临床分型
• 1.湿热熏蒸,邪毒壅盛 • 久处潮湿之地,湿邪侵袭、久滞化热,湿热蕴毒; • 或忧思恼怒,肝郁化火,木郁克土,脾虚生湿,而酿成湿热。 • 湿热熏蒸、弥漫于三焦,内扰心神,外攻于口、眼、外阴。
风湿科 >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 血管炎与血管病 皮肤科 > 结缔组织病及有关免疫性疾病
眼科 > 葡萄膜病 > 非感染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 肾内科 > 继发性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肾损害


妇科 > 外阴疾病 > 外阴非炎性疾病
二、分布与发病概况:
• 狐惑病——“丝绸之路病”。
地中海沿岸、中东及远东地区(中国、日本、朝鲜)发病率较 高,在英美等国发病率低,女性患者比例较高。
•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 的主要道路。 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病情反复难愈分析
• 1.缺乏正确诊断

缺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识,很多患者都会自诊为是口腔溃疡
复发而自行用药,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
• 2.对免疫性疾病严重性认识不足

4.脾肾阳虚,寒湿阻络

素体脾肾阳虚,温煦失职,寒湿阻于经络关节,或过用苦寒
克伐之剂,损伤脾肾阳气,不能敷布精微,口咽、阴部溃烂不易
愈合。
5.气滞血瘀,余邪留恋

邪气久稽未尽,阻遏气血,经络瘀阻,三焦气机不畅,出
现脘腹胀痛,呕恶纳呆,关节疼痛,结节红斑,肢体疼痛或瘀斑
等。
• 总之,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湿、火、毒、瘀、虚有关,
或成批出现,米粒或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深浅 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溃疡周围伴有红晕,有明显灼热痛, 甚则不能进食,约1~2周后自行消退。
• 1937年由土耳其Behcet医生首先发现而命名的。
• 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
• 口、眼、外生殖器、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复 发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可以说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可累及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关节等器官。
医学分类
• 2.脾虚湿蕴,邪郁化热 • 素体脾虚失运,或寒邪之中脾胃,损伤脾阳,或过食肥甘厚味,
损伤脾胃,导致湿浊内蕴,积久化热,循经络上攻下注而成。
3.阴虚内热,虚火夹湿

• 素体阴虚,肝肾不足,或热病后期,气阴耗伤,余邪留恋, 虚火妄动,
• 或房劳过度,相火妄动。壅湿上浮,损及口、咽喉、眼,下 注溃蚀二阴,内扰心神,发为狐惑。
浅谈狐惑病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内容
概述部分
• 分布于发病概况

中西医学对发病原因的认识

目前临床诊断水平

治疗现状

预后与展望
一、概述:
狐惑 最早见于张仲景《金贵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政治》篇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 泻心汤主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描述了狐惑病的主症和 基本内外治法。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发病高峰年龄在16~40岁,女性为多, 男女发病率为3 :4

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病损,发生率达100%。皮肤病损、
生殖器溃疡、眼疾发生率分别为90%、80%、40%左右。

此外,关节以及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
的病变,虽发生概率较小,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因缺乏早期诊断、治疗的意识,很多患者都会自诊为是口腔 溃疡复发而自行用药,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
四、目前临床诊断水平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急性:
• 少数急性起病,数天或3个月内出现口腔、皮肤、眼等多处损 害,局部及全身症状重。
• 慢性:
• 大多数为慢性起病,全身症状轻,以局部损害为主。病程长 短不一,多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一)诊断要点
• 1. 口腔溃疡(阿弗他溃疡 )
•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多数患者以此症为首发症状。 • 反复发作,多位舌、颊、唇、咽喉、牙龈等处溃疡。可为单发,
丝绸之路
•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

商业贸易路线。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 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 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 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 最后到达欧洲。
• 历代医家:
• 隋代巢元方认为“湿毒”致病,

元代赵以德强调“湿热生虫”,

清代魏荔彤提出“狐惑者,阴虚血热之病也,……治虫
者,治其标也; 治虚热者,治其本也”。



使后世对狐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更加深入


中西对照
根据临床表现:
• 相当于现代医学白塞病(BD)

贝郝切特综合征(BS) 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