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PDF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PDF
天命观的第二层涵义�以荀子和柳宗元为代表。 荀子认为天命是自然规律。天与人各有职分�人可以胜天�可以利用自然规 律为人类造福。从而为他的民本观�义利观奠定了哲学基础。 柳宗元强调天人不相干预。天即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人事也有运行的规 律�天人各行其是�圣人之道就是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利于人�备于事”� 而为其民本观进行哲学论证。 小结�天命观是殷周之际的观念。儒家继承了天命观�衍生为两种相反的涵 义�一是天命有意志�天主宰一切�君主代天行政�从而以神权为王权作论证。 二是修正了殷周天命观的神权性和意志性�视天命为自然界的必然性�人可以利 用这一规律性造福人类�为民本观奠定了基础。 2�自然天道观 儒家的天道观�到了荀子手里就变了质�即由有意志的天变为自然的天、物 质的天。这中间显然受了道家自然天道观的影响。道家的“道”是指本体而言� 那是不可思议并不可言说的�因而是观念的、神秘的。然而�道家的自然史的天 道观中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和孔、墨的天道观比起来是进步的。荀子扬弃了道 家的神秘的“道”�撷取了其中的自然观点�因此�他所谓的“天”�不是孔、墨 的有意志的天�而是自然的天�不是道家的观念的天�而是物质的天。他不但不 把天当做人格神看待�翻转来还要把天征服�把天“物畜”起来。
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 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 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3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思想形成期一、填空题1.周公(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根据周初的政治形势,系统地阐发了以、敬天保民为主要内容政治思想。
【答案】明德慎罚【解析】周公执政期间根据其执政的形势,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其内容是:惟命不于长,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和敬天保民。
2.孔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和内省修身,这主要基于他对仁与礼的理解。
【答案】克己忍让【解析】孔子仁爱和礼治学说的内容包含着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克己忍让即不强迫别人,在利益面前让着别人。
3.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中,重仁,重礼,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传统。
【答案】孟子;荀子【解析】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中孟子主张的是仁义,主张君主要实施仁政;而荀子则是重视礼仪道德,主张以礼和德治国,特别强调礼仪。
4.从圣人乱天下的观点出发,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君主与盗贼实际没有差别。
【答案】庄子【解析】庄子主张无为而知,他认为是君主或圣人的统治才造成了天下大乱,所以,现实中的君主和盗贼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5.墨子最初受业于,后来,由于思想观点不同,转而另辟蹊径,成为墨家的创始人。
【答案】儒家【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最初是归于儒家的,只是后来由于思想观念不同而另外独辟蹊径,创立了墨家学派。
6.在前期法家中,重视“法”,申不害重视“术”,而慎到重视“势”。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在继承的前提下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答案】商鞅【解析】商鞅是秦朝著名的改革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和法家思想的实施者,他重视法的作用是因为法能定分,法能胜民,法律也是实行富国强兵的保证。
二、判断正误1.先秦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概念。
指秦朝以前的历史,自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不包括秦朝。
()【答案】√【解析】先秦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概念,指秦朝以前的历史。
自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不包括秦朝,即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目录-《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
◆第四节 改良主义、 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文明救国论 一、 胡适的改良主义 二、 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 三、 杜亚泉的东方文明救国论
◆小 结 ◆结 语 ◆阅读文献 ◆后记
◆第二节 王通 “三教可一” 的政治思想 一、 “三教可一” 论 二、 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一、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二、 仁政思想 三、 法治思想 四、 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第四节 韩愈以 “道统” 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二、 尊君主张
一、 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二、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三、 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龚自珍的 “自改革” 政治思想
一、 “通经致用” 的经世思想 三、 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
二、 “讥切时政, 诋排专制” 的社会批判思想
◆第三节 林则徐的 “经世” 思想
一、 禁烟思想 二、 “用民心, 恃民力” 以反抗侵略的主张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学即其政, 政即其学” 的思想主张 用为生民之命” 的养民思想
二、 对专制君主的反思与批判
三、 “财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理学的批判目 二、 “体民情”、 “遂民欲” 的政治理想
◆小 结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 “敬天保民” 思想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周公的 “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小 结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中国政治思想的起点——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思想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发轫期即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观念,该时期的政治理念不同于后世,具有浓厚的神本主义的意味,但某些重要的政治观念如君主专制主义却奠定了此后政治理念的核心基础。
本章授课时数为4课时。
第一节商代的上帝信仰与王权观念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以说发轫于夏商周三代,大体而言,三代之世的政治观念具有强烈的神本特色。
从卜辞中,我们可以知道,帝或上帝是殷代的至上神,具有绝对的权威。
帝的至上性,乃是殷代人王(殷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至上性的反映,帝不仅是商族的至上神,更是殷王的保护神和象征。
殷人除了崇拜上帝、还有山川诸神外,更盛行祖先崇拜。
总之,在商代的政治观念中,上帝和祖先庇佑殷王,殷王亦主要是借助上帝、祖先崇拜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商代晚期,更出现了帝、祖合而为一的现象,而殷纣王更自称“帝辛”,这是为了神化自己。
上帝与王同为帝,那么王也就具有了人神结合的性质,因此,王同一切人对立起来,成为人上人,故又自称“余一人”。
第二节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经牧野之战,兴起于西方的附属国“小邦”周在周武王的领导下一举打败了“大邦”商,史称顺天应人的“革命”。
在周王朝的开国者,周公可以说是周的真正开国完成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亦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开山鼻祖。
周初的统治者特别是经历了整个殷亡周兴的沧桑之变的周公,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系统完备的礼乐典章制度之外,还在周初发布了一系列的诰命,在这些诰命中,对殷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进行了深切系统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理论。
1.周公作为一位绝顶聪明的宗教理论改革家,论证了天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的转移。
他一方面继承了殷代上帝至上的信念,一方面又对它作了重要的修正,即强调“唯命不于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和唯德是授,从而也就合理地解释了朝代的更替。
曹本德《中国政治思想史》典型题详解(思想反思期)【圣才出品】
第四编思想反思期一、选择题1.[单选题]()是经世致用学风的倡导者,对理学的批判,成为他经世致用主张的思想基础。
A.叶适B.顾炎武C.王夫之D.魏源【答案】B【解析】B项,顾炎武是经世致用学风的倡导者,他对于宋明以来的心学与理学两大派别,均持批判态度,且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也远较黄宗羲彻底。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成为其经世致用主张的思想前提;A项,叶适的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是以道在物中的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是与民本思想相联系的;C项,王夫之,同黄宗羲、顾炎武一样对于宋明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但是王夫之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对于宋明理学的一些重要范畴都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其自然观与道器观,成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D项,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改革派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以学术涵养深厚而受时人敬重。
其政治思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涉及除弊图强的社会改革主张,二是针对外侮的反侵略思想,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
2.[多选题]明末清初时期是思想的反思期,这一时期在中国整个历史当中显得较为重要,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有()。
A.程朱理学的空前繁盛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D.明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答案】BCD【解析】A项,明末清初时期程朱理学从总体上说是逐渐走向衰落的,其繁荣时期是宋明两朝,程朱理学衰落的标志是实学的兴起与发展。
BCD三项,明末清初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建立在手工业的发展之上,而君主专制的日益没落与腐朽,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深刻的财政危机都预示着其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明后期的实学思潮的兴起则是对理学的衰落的自我纠正。
二、判断正误顾炎武认为理学相对于玄学,清谈的危害更大。
()【答案】√【解析】顾炎武进一步指出,理学的清谈之所以较魏晋玄学家的清谈危害更大,就是因为儒家思想在本质上“修己治人”的“实学”,不是性命天道的空谈,理学家正是把以治国平天下为要务的儒家思想变成了空谈。
曹本德《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思想完善期)【圣才出版】
第三编思想完善期引言宋明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至1127年,女真人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同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归德,历史上称为南宋。
元朝于1279年灭南宋,元朝后期,农民起义连绵不绝。
1368年,明朝北伐军攻人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宋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状况宋代是工商业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都出现在这一历史时期。
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相适应,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繁荣的城市。
明初,造船业、商业比较发达。
明朝中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的对外贸易也有进一步发展,从宋元时期到明代郑和航海时期,中国的科技、生产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政治状况宋明时期,中央集权制更加完善和巩固,同时由于宋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明朝时期,明太祖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更加完善。
明朝英宗到武宗时期,朝廷腐败,皇帝无能,宦官专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3.文化状况与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相适应,宋明时期,思想上的专制统治也日益强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1)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2)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明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带来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第九章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宋代功利政治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北宋李觏为发端,中经王安石,到了南宋的陈亮、叶适逐步发展完善。
宋代功利政治思想是宋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
一、李觏1.李觏生平与著作李觏是北宋思想家,出生于小地主家庭,少年时,家境衰落。
考进士不中,以教书为生。
晚年由范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他的政治思想的特点是注重功利,具有改革时弊的政治倾向。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4~6编【圣才出品】
第四编思想反思期一、不定项选择题[单选]1.()是经世致用学风的倡导者,对理学的批判,成为他经世致用主张的思想基础。
A.叶适B.顾炎武C.王夫之D.魏源【答案】B【解析】B项,顾炎武是经世致用学风的倡导者,他对于宋明以来的心学与理学两大派别,均持批判态度,且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也远较黄宗羲彻底。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成为其经世致用主张的思想前提;A项,叶适的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是以道在物中的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是与民本思想相联系的;C项,王夫之,同黄宗羲、顾炎武一样对于宋明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但是王夫之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对于宋明理学的一些重要范畴都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其自然观与道器观,成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D项,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改革派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以学术涵养深厚而受时人敬重。
其政治思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涉及除弊图强的社会改革主张,二是针对外侮的反侵略思想,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
[单选]2.“君天下者,道也”是()的政治思想主张。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唐甄【答案】A【解析】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重要的思想家,其思想充满了批判精神,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理气、道器说,不以天下私一人的民本思想,君天下者,道也的政治思想。
君天下者,道也的意识是说,君主治理天下要实行道统与治统相结合,反对历代正统儒家言必称三代的法古观点,故选A,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多选]3.黄宗羲深刻地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在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之后,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变法救世的具体措施,其内容有()。
A.置相权以分军权B.寓封建之意于郡县C.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D.设学校以监视朝政【答案】ACD【解析】明末清初的政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从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出发,主张轻君重民,黄宗羲在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在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之后还提出了具体主张,包括置相权以分军权,即完善君主制度,主张恢复宰相制度,用相权来分割部分过于集中的军权,用宰相的权力去牵制君主的权力;设学校以监视朝政,即设立学校,培养人才,以太学监视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政治活动,以郡县学校监视地方官府的政事,并通过讲学的方式来指导和规范国家的政治活动;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即通过设置方镇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此题选ACD,而B项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是顾炎武的政治思想,与题目意思不符合,故被排除。
目录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工程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一、 天道观 二、 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三、 通变救弊之策 四、 均田安民、 地尽国用的思想 五、 “强兵” 之策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一、 五行说 二、 “变祖宗之法” 的政治主张 三、 “众建贤才” 的思想 四、 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天人合一” 论 二、 “为万世开太平” 的社会政治理想 三、 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
三、 “开眼看世界”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一、 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 二、 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 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一、 反清思想 二、 “小天堂” 理想及其实现举措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一、 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二、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三、 “统物通变” 的政治调节思想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一、 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二、 民本思想与 “倡四维”、 兴教化的主 张 三、 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节 枟淮南子枠 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一、 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二、 “法与时变, 礼与俗化” 的制度调 节主张 三、 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学即其政, 政即其学” 的思想主张 二、 对专制君主的反思 与批判 三、 “财用为生民之命” 的养民思想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理学的批判目 二、 “体民情”、 “遂民欲” 的政治理想
◆小 结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全套资料【教材+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目录
•
试看部分内容
思想形成期
一、填空题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中,_____重仁,_____重礼,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传统。
【答案】孟子;荀子查看答案
【解析】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中孟子主张的是仁义,主张君主要实施仁政;而荀子则是重视礼仪道德,主张以礼和德治国,特别强调礼仪。
2从圣人乱天下的观点出发,_____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君主与盗贼实际没有差别。
【答案】庄子查看答案
【解析】庄子主张无为而知,他认为是君主或圣人的统治才造成了天下大乱,所以,现实中的君主和盗贼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3墨子最初受业于_____,后来,由于思想观点不同,转而另辟蹊径,成为墨家的创始人。
【答案】儒家查看答案
【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最初是归于儒家的,只是后来由于思想观念不同而另外独辟蹊径,创立了墨家学派。
4在前期法家中,_____重视“法”,申不害重视“术”,而慎到重视“势”。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在继承的前提下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答案】商鞅查看答案
【解析】商鞅是秦朝著名的改革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和法家思想的实施者,他重视法的作用是因为法能定分,法能胜民,法律也是实行富国强兵的保证。
曹本德《中国政治思想史》典型题详解(思想形成期)【圣才出品】
第一编思想形成期一、填空题1.周公(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根据周初的政治形势,系统地阐发了以______、敬天保民为主要内容政治思想。
【答案】明德慎罚【解析】周公执政期间根据其执政的形势,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其内容是:惟命不于长,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和敬天保民。
2.孔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和内省修身,这主要基于他对仁与礼的理解。
【答案】克己忍让【解析】孔子仁爱和礼治学说的内容包含着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克己忍让即不强迫别人,在利益面前让着别人。
二、判断正误先秦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概念。
指秦朝以前的历史,自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不包括秦朝。
()【答案】√【解析】先秦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概念,指秦朝以前的历史。
自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不包括秦朝,即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三、概念题1.民本答: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说之一。
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
其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存在着阶级局限性。
但是“民本”的思想顺应了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国家稳定和发展。
当今提出的“以民为本”就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答:“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西周时期周公的治国思想之一,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惟命不于常”。
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它反映了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②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于天命,重在人事。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考研笔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是研究一个学科的科学方法,为研究一个学科提供整体性思维和基本原则,主要揭示一个学科的科学性质、基本规律、文化蕴涵以及学术前沿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主要讲四个问题:(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研究一个学科,首先必须对这个学科的科学性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是研究的前提,确立科学定位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科学性分析的前提研究。
(2)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作为思想发展史,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分析其发展规律,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发展历程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规律分析的发展研究。
(3)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作为文化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阐发文化体系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底蕴分析的深入研究。
(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研究思想史不能局限于历史研究,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具有前沿性。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来源https:///BoVJDuXm)学科定位是对一个学科的科学性给予明确的评价,也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前提。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作为一门学科,是具备科学体系的,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具体地讲,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政治思想史是受和谐文化模式制约而展现的思想进程,追求和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谐文化模式构成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精髓。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可以概括为和谐文化模式,即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理想目标,经过文化整合过程,从而形成了基本的文化模式。
中国思想政治史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点赞(1) 反对(0) 本站小编网络资源 2015-07-04 07:10:06 阅读(27)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
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
2.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社会模式思想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思想,虽有密切的关系,但范围不同,两者不是一回事。
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理论是关于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或设计,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就先秦情况看,这一类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许多有关的思想和设计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孔子的“有道”之世的模式,老子关于“小国寡民”的设想,庄子的“至德之世”、“无何有之乡”的幻境,孟子的王道世界,《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境界,荀子的“王制”社会,农家人人劳动、自食其力,不分君臣的美境,杨朱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等等,都属于理想国范围内的课题。
研究和分析社会模式思想和理论,应该是政治思想史重要内容之一。
3.治国的方略和政策国家和法与治国方略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有区别。
我们从先秦政治思想中不难发现,一些人在国家组织体系和法律规定上并没有什么原则区分,但在治国方略和具体政策上却有明显的不同,甚至形成水火之势。
4.伦理道德问题不过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些派别把伦理道德政治化,这一点在儒家那里表现得十分突出。
关于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内容。
进行政治决策以及如何把政策、政治规定和各种行政措施付诸实现,这是政治思想家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关于进谏、纳谏、庭议、兼听、独断、考课、监察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高教版-曹德本_《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改版)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改版)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2、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3、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
“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
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礼,是指人们必须遵循行为规范(1)礼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约束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统治者应遵循礼的规范治理国家(2)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指周代的社会制度,很多时候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制。
(3)仁与礼是相辅相成的。
仁是道德境界,礼则是实现这种道德境界的唯一途径。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
3、德治主张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的目的。
道德的良善主要是社会大众道德的善化。
统治者以德治国也是引导民众趋于良善的最有效的途径。
德治包含下列内容:(1)礼治与正名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球的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礼治主要是统治者的责任,应遵循礼的基本精神(以有两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礼让)来治理国家。
礼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道德品质。
礼治主张设计的是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所谓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即“君君,臣臣,父父,字字”(2)举贤才选择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国家。
主张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中间选拔国家官吏(3)实行平均主义政策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平均主义的经济政策管理国家的人。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1-8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一、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从现有的文献材料看,夏代还没有产生现代意义的政治思想,作为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商代仍然是政治思想的萌发时期。
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文献资料来看,商代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些政治观念。
1.祖先崇拜的观念(1)祖先崇拜的现象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
在商代,祖先崇拜的现象和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极为繁琐的形式。
商代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为对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崇拜。
(2)商代的祖先崇拜有着十分明显的政治特征,其作用主要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说明商王手中的权力来自先公先王,从而使现实的君主专制统治获得充分的合法性。
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1)从商初伊尹放太甲起,到帝太戊时期,专制王权与贵族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在与贵族势力斗争的过程中,专制王权逐渐占据了优势。
到商代中期盘庚迁殷以后,确立了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地位。
随着君权的不断强化,人们最初的祖先崇拜观念也发展成为王权至上的观念。
(2)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上天主宰民众的命运,而君主能够与上天沟通,君主实际上也就成了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天的意志,也就必须服从君主的意志。
(3)商代的王权至上观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但是,商代毕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时代。
商代后期的王权至上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基本的发展路向。
二、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1.周公生平周公在辅政期间,在政治上平定三监之乱,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其对东方诸国的控制;在文化方面,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对周王朝的巩固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周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根据周初的政治形势,周公系统地阐发了以“明德慎罚”、“敬天保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曹德本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A2007-07-05 17:29绪论几个概念及学科定位一、政治思想内涵(政治学定义)1、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心理和精神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总称。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
政治心理是表层、感性方面的,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的一种心理反映,最直接的包括认知、情感、兴趣、愿望、信念等。
政治心理的特征:自发性、个体差异性、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稳定性。
2、政治思想内涵(1)含义: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包含着政治认识、政治判断、政治标准。
(2)特征:是阶级政治的要求;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相对独立性。
(3)结构A内容结构关于对人的研究:人的本性本质的研究(属性);对人需求的研究(利益需求、精神需求、自然和社会属性需求);对人的社会过程的研究。
对人存在的政治体系的研究:对政治体系产生的研究(政治生活的起源、政治权力的来源);对政治权力及其组织结构的研究;对政治过程的研究。
对政治发展的研究:政治变迁的原因;政治理想;政治方式、途径。
B思维结构对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和描述;对政治现实的因果分析;对政治现实的价值判断。
C理论层次单一性的政治理论;专门性的政治理论;综合性的政治理论。
D政治思想的类型从政治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发展上,有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从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上,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二、中国政治思想学位定位1、研究对象(1)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政治哲学与伦理政治的紧密结合;(2)研究对象: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理论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治平”学说。
2、中国政治思想的文化模式:和谐文化模式(1)人际和谐,三大和谐的基础,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有序、友爱、真诚;(2)群体和谐,三大和谐的核心,探讨国家、社会对人民的关系,爱民、尊民,人民也要爱国,维护国家的利益等;(3)天人和谐,三大和谐的最高境界。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复习笔记-第3~6编【圣才出品】
(4)“平土均田”癿改良掑施 根据北宊尖锐癿土地矛盟,李觏把土地问题看做社会癿根本问题,认为要解决社会弊端, 首要癿是解决土地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平土均田”癿主张。他认为亐田制度是解决土地 分配问题癿最理想癿办法,具体分田方案为:由国家把土地分给无地呾少地癿农民,以防止 贵族官吏过多卙田。 (5)丿利统一癿功利思想 李觏一反前亰提出癿重丿轻利戒重利轻丿癿做法,强调丿利统一,他认为丿利统一有利 二国计民生,以丿利统一说为指导,他提出了“去十害,叏十利”癿主张。 3.对李觏政治思想癿评价 李觏癿政治思想是在丣夬集权制更加宋善呾巩固癿旪期亗生癿,是北宊社会矛盟癿反 映,是旪代癿亗物。 (1)他癿政治思想是仍丣小地主阶级癿利益出収,主张抑制豪强、防止兼幵,宠观上 有利二劳劢亰民,对弼旪癿社会収展无疑起到了掏劢作用,是一种积极癿、迕步癿政治思想。 (2)但李觏癿政治思想也存在着丌可兊服癿局陉性,由二他一生没有参不政界活劢, 他癿思想仅仅停留在乢斋丣癿讫论,具有幷想性;由丣小地主阶级癿本性所决定,他癿思想 具有矛盟性。
曹本德《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思想发展期)【圣才出版】
第二编思想发展期引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秦汉魏晋隋唐五代时期(公元前221~960)时间跨度近1200年之久。
在这近1200年的历程中,中国封建社会经过初步发展、周期性的动荡,以及进一步的发展等阶段,一步步走向鼎盛,继而又显露出中衰景象。
下面就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做简要介绍。
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1.统一与分裂交替的复杂政治格局,统一和割据相互交替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尔后,经过八年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策,注重休养生息,历经70余年,使西汉王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得以恢复,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汉王朝的统治延续了200余年。
西汉晚期,外戚王莽夺取权力,建立新朝。
其后不久即天下大乱,诸侯蜂起。
至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王朝,并于589年灭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朝仅仅存在了30多年。
617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隋朝灭亡。
在隋末战乱中崛起的李渊父子统一中国,建立了唐朝。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
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标志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此后,唐王朝饱受藩镇割据的困扰。
朝廷内部,党争不已,唐王朝每况愈下,至907年,唐王朝被朱温的后梁取代,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状态。
2.逐渐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1)建立了郡县制和官僚制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王朝的统一。
秦朝建立后,立即着手废除分封制度,把秦国早已实行的郡县制推向全国。
伴随着郡县制的实施,官僚制度逐渐取代旧有的世袭制度,上至中央的三公九卿下至地方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秦代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继承。
当然,由于各个朝代的具体政治、社会环境不同,政治制度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PDF
。 ”体一为物万地天以心之人圣“ �论界境学心的仁守王 。论界境的”一合人天“出提舒仲董 。 ”仁 成以身杀有�仁害以生求无。人仁士志“ 。界境高最的德道为”仁“的子孔 。向方力努 和标目求追生人明指�界境德道的想理生人、标目养修决解�旨宗的论界境 求追想理的身修了现展论界境�3 。恶之性人变改、化教去德道仪礼的为人用�养修天后过 通张主�的为人是仪礼即伪起�化教即性化。 ”伪起性化“为论养修的子荀 。 ”下天济兼则达�身其善独则穷“ 。 ”矣天知则�性其知。也性其知�者心其尽“ �法方省内的子孔了展发子孟 。念信和感情之德�则准和范规为 行之道。养修的面方个两”德于据�道于志“即�法方养修的省内倡提子孔 。性善的天先养保和复恢养修天后过通何如决解�旨宗 径途本基的身修发阐论养修�2 。 ”也言而杂气 与理以则�性之质气论�言理指专则�性之地天论“ �论理性人种两的熹朱 。 ”性之质气“与”性之地天“ �性人种两的载张 。界境的美尽善尽到达以 �养修的天后调强于在 �性人种两分 �论性人的明宋 。下上为可性中为认�品三性的愈韩 。育教受能不�昧愚是则人之筲斗�育教受必不�之 知而生人圣为因 。性做叫以可才性之民中有只�性做叫能不都性的人种两下上为 认他。恶为善为以可但�望欲情感有虽�性之民中。恶为能只�善为能难也教虽 �多望欲情感�性之筲斗。善能而教不�少很望欲情感�性之人圣。性之筲斗和 性之民中、性之人圣即�等三下、中、上为分性人把他�说品三性的舒仲董 。次层升提�养修了为�分之次层级品�论性人的唐汉 。 ”下不有无水�善不 有无人。也下就之水犹�也善之性人“ 。论善性是点观本基�论理性人子孟 。 ”也远相习�也近相性“ �观性人的子孔 。界善致以�养修之性调强�论性人的秦先 。界境神精 的想理到达而养修过通否能明说此由�源来、质本性人讨探�旨宗的论性人 础基论理的身修定奠论性人�1 。谐和人天现实终最�下天平国治到实落�生人范规则准理伦以 �宙宇识认度高的学哲从即 �界境的谐和人天现实终最 �公为下天求 �略方国治述 �道之身修明�际之人天究�是就来起说的总�中目条八”下天平、国治、家齐 、身修、心正、意诚、知致、物格“的讲所》学大《在现体分充系体想思家儒 道之身修明�二� 。证论学哲行进观利义、观臣君、观本 民、观政仁家儒为而从�一统的理天与理人、一统的道天与道人了证论�则法然 自循遵须必事人了证论�性动能和位地要重的人了证论�性理合的制专主君建封 了证论 �下架框论理的一合人天在。础基论理定奠略方国治家儒为度角论体本从 �开展而心核为观理天 、观道天 、观命天以 �证论学哲的略方国治家儒 �之总 。证论学哲行进国治身修家儒为下态形论理的一为而合理人与理天在是�深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复习笔记-第1~2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思想形成期引言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夏人、商人、周人三个部落内部都各自经历了从原始氏族公社向国家形态过渡的过程,夏、商、周三代的交替过程,实际上也是当时生活在中原地区最发达的三个部落之间的征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早期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不断地完善起来。
1.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1)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国属于大陆国家,西部的高山,东南方的大海,北方的草原,对于原始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古代中国不可能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因此,也就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初期,社会分工也不是很发达,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②家长制家庭关系的作用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中国古代的家长制家庭公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保留了下来。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所走的是由家长制家庭直接进入国家的道路。
由于家长制家庭的长期存留,中国早期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纯粹地域性的结构。
③部落征服的作用部落之间的战争既是部落之间交往的方式,也是氏族组织向国家转化的动力,中国早期国家正是在部落征服的过程中形成的。
征服战争扩大了部落联盟的统治范围,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家长权力也日益超过了部落的界限,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长制家庭公社逐渐具有了地域组织的性质。
(2)由于上述几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中国早期国家明显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部落征服的特征中国早期国家是通过部落征服而形成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本质上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结成的松散的联盟。
②土地公有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公社内部旧有的土地公有制度也被保留了下来。
最初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渐次演变为公社成员对土地的平均占有,由个体家庭单独耕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群体和谐 群体和谐�一是指国家、社会对民负责�以民为本�将爱民、重民、富民作
为基本治国方略�二是指人生活在群体中�要树立群体意识、人对群体有责任感、
义务感和奉献精神。
3�天人和谐 “以和天人”、“统和天人”。主张通过平天下实现天人和谐�即一种自然和
谐。
三大和谐的关系�人际和谐是基础�群体和谐是核心�天人和谐是最高境界。
意�是一位天命人物。 思想家们的天命观�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是人世间的最高主宰�人世
间的军往事奉天之命�代天理政�君权天授。 孔子的天命观�修己而体认天命。 天命观源于殷周之际。认为天命是指上帝的意志和命令�统治者奉天命作为
统治的根据。儒家天命观有两个含义�一是继承殷周的天命观�认为天命是上帝 意志和命令�君主代天理世�君权神授�二是认为天命是自然界的必然性和自然 规律�人可以利用天命为人类造福。
中国政治思想史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 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 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 2�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 社会模式思想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思想�虽有密切的关系�但范围不同� 两者不是一回事。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理论是关于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 或设计�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就先秦 情况看�这一类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许多有关的思想和设计别开生面�耐人寻 味。孔子的“有道”之世的模式�老子关于“小国寡民”的设想�庄子的“至德 之世”、“无何有之乡”的幻境�孟子的王道世界�《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 境界�荀子的“王制”社会�农家人人劳动、自食其力�不分君臣的美境�杨朱 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等等�都属于理想国范围内的课题。研究和分析社会模 式思想和理论�应该是政治思想史重要内容之一。 3�治国的方略和政策 国家和法与治国方略和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有区别。我们从先秦政 治思想中不难发现�一些人在国家组织体系和法律规定上并没有什么原则区分� 但在治国方略和具体政策上却有明显的不同�甚至形成水火之势。 4�伦理道德问题 不过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些派别把伦理道德政治化�这一点在儒家那里 表现得十分突出。关于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 内容。进行政治决策以及如何把政策、政治规定和各种行政措施付诸实现�这是 政治思想家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比如关于进谏、纳谏、庭议、兼听、独断、考课、 监察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乃以人文化成天下。 文化整合的过程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 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模式�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现 天人和谐。 1�人际和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所谓“和而不同”� 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 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 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以和为 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 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传统文化经典�董仲舒《春秋繁露》�五经博士注解五书�《诗经》、《书经》、
《礼经》、《易经》、《春秋》。
�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完善的主要标志�一是宋明理学政治思想。代表人物�张载、二程�程颢、
程颐�湖北黄皮人�、朱熹、王阳明�二是宋代功利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李觏、
王安石、陈亮、叶适。
政治思想标志
子
《论语》《孟子》
法治、德治、
道家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道家政治思想 任人唯贤、
法家
商鞅、韩非
《韩非子》
法家政治思想 修身、治国、
墨家
墨子
《墨子》
墨家政治思想 平天下
�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
特点�“儒道传而墨法废”。儒家政治思想逐步成为主流思想。
代表人物�汉朝董仲舒、汉武帝�唐朝唐太宗。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宗旨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 3�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 4�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和。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人物
传统文化典籍 传统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
基本范畴
儒家
孔子、孟子、荀 《尚书》《周礼》 儒家政治思想 义利、民本、
孔子不相信迷信�但继承殷周的天命观�认为天命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强调 人事上修己而体认天命�与天为一。
董仲舒的天命观�“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 从事”。
董仲舒继承殷周的天命观。“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天任德教不任 刑罚�君主应当行仁政�“天之任德不任刑”。
务派、改革派、戊戌变法思想。
�六�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终结�出现了辛亥革命政治思想。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一�究天人之际 天人之辨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一个重要理论基石性的命题。“究天人之际”�
是追求认识天 人的关系。 1�殷周天命观 最早是对神和天的盲目崇拜�周文王打败商纣王�夺去天下�被公认为是天
主要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政治思想
张载、二程�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宋代功利政治思想
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
�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
政治主张�反思中国政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五�思想转型期�近代历史时期�
特点�形成中西方文化冲撞�传统思想向近代性转变。
政治思想�一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太平天国政治思想�二是封建社会内部的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