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1)(湘教版必修1)-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地球的宇宙环境
导入新课
师盛夏的夜晚,我们坐在户外乘凉,仰望那满天的繁星,常听老人们讲“天上”的故事。

人人都说天上好,你对“天上”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吗?
板书: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1(湘教版必修1)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1(湘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

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彗星:2019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

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

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湘教版精品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湘教版精品教案)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八大行星顺序:水晶球,火烧木成土,天海边
恒星(太阳)
2021/4/14 星期三
八大行星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17
哈雷彗星
小行星带
卫星(月球)
行星(地球)
本课内容回顾
一、可见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1.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
27
2021/4/14 星期三
4.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B )
A.总星系 B.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8
2021/4/14 星期三
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启明星”相邻的两大行星是( D )
A.地球、火星 B.水星、金星 C.天王星、土星 D.水星、地球
29
2021/4/14 星期三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30
(一) 地球的普通性
2021/4/14 星期三
地球与活其动他:行根星据一上图样,,你围能绕说太明阳地球这是一太恒阳星系运中转一颗, 公转方普向通、的行轨星道吗形?状、平面与其他行星相近
31
(二) 地球的特殊性
2021/4/14 星期三
活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总星系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 大
26
2021/4/14 星期三
3.下列各种天体中,太阳系没有的是……………………( A)
A.恒星 B.流星体 C.彗星 D.星云
稀薄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可以吸引 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形成大气层36 。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3、兴趣激发:通过互动教学和现实世界案例,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地球在太阳系及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详细讲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深入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它们对地表过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互动讲授: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案例研究:引入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技术应用:利用GIS软件和其他数字工具,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访问本地地质公园或天文台,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周: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讲解)第4周: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实地考察)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涵盖前4周的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周次主题目标教学活动作业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理解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引入:展示宇宙图片/视频讲授:宇宙组成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活动:制作太阳系模型①阅读教材相关章节②完成练习题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①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②了解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引入:讨论太阳的直接影响讲授:太阳辐射类型和太阳活动周期案例研究: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实验:模拟太阳辐射实验①阅读太阳活动文章②完成练习题第3周地球的运动①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和时间的影响引入:讨论地球运动知识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和速度互动演示:模拟地球运动实地考察:观察星空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口头报告第4周地球的结构①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②解释不同圈层对地表引入:讨论地球表面自然现象讲授:地球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研过程的影响实地考察:访问地质公园<讨论:圈层结构对地表特征的影响究报告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①复习前4周的学习内容②通过小测验评估学习成果复习:回顾关键概念和知识点小组讨论:互相测试和解释概念小测验:涵盖前4周内容反馈:讨论常见错误和改进地方①根据小测验结果复习②准备下一轮学习内容六、评估与反馈1、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定期小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及其特点.2.了解天体系统概念,区分各种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阅读图片、数据表格和思考等活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学生从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 通过小组探究和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学情分析这节课为高中地理第一课,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所以课堂导入利用了视频,课堂中也穿插了大量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中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和抢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重点难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震撼!200秒让你感受地球到底有多渺小》师: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宇宙太大了,可以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而我们的地球就像其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地球处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之中?以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到高中第一课的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

打开课本第6页,拿出导学案,看第一个框题。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问题】在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形成了哪些观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并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并由此引出“已知宇宙”“光年”等概念。

)【问题】1.何为光年?2. 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3.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少千米?(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

在问答互动中解决知识点)【过渡】通过计算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

高中地理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3、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4、理解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2.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③巨大岩石、飞机④待发射的火箭、航天飞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3.不包括地球的大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4.地球成为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运动B.地球上有大气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5.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宇宙环境是A.水汽从地球内部溢出形成原始海洋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能保存住大气,且大气成分经过漫长的演化,适宜生命的进化发展D.体积和质量适中对大气圈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6.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银河系—太阳系C.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7.以下各组天体中属于最基本的天体的是:A.太阳、月球、地球 B.北极星、彗星、哈雷彗星C.织女星、太阳、猎户座大星云 D.牛郎星、金星、陨星()8.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星云由众多恒星组成,属于天体系统B.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C.总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D.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二、综合题9.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a字母标出地球的轨道。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节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一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节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地球的宇宙环节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地球在宇宙中为什么特殊?”“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怎样的?”“人类如何应对地球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问题导向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结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如地球距离太阳的适中距离、地球的磁场等。
2.太阳系的组成:我会介绍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矮行星、彗星等组成,并讲解各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我会讲解地球从原始星云到形成的过程,以及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板块构造、生命的起源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然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如何存在的吗?地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地球的宇宙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探究地球的宇宙环节过程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和技巧。具体包括:
1.通过观察宇宙图片,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实践操作:学生对地理观测、实验操作等活动感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教学中需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地球宇宙环境问题时,可能缺乏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Leabharlann 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宇宙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与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应用与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观测、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宇宙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宇宙的起源,包括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分析宇宙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变迁。
2.地球的宇宙环境: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
-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突出地球的独特性。
-介绍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自转和公转。
3.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3.探究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2.理解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3.掌握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

教学难点1.探究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2.了解如何维护地球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地球是宇宙空间中我们所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相对稳定。

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2.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交替现象;3.地球的大气层;4.地球的磁场;5.地球的重力场。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地球的宇宙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太阳辐射和太阳风;2.星际射线;3.行星磁场;4.外层空间粒子和微尘;5.人类活动等。

其中,太阳辐射和太阳风是影响地球宇宙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地球宇宙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地球磁场变化会影响导航等。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地球宇宙环境带来影响,例如人造卫星的产生会增加太空垃圾等。

因此,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使地球能够在宇宙环境中稳定存在。

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2.课堂互动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4.观察剖析法。

教学评价1.测验;2.课堂讨论;3.小结报告;4.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1.李远胜.地球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王明亮.地球现代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3.邓少麟、赵晓球.地球环境(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

2.了解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和能量,认识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的距离和规模。

3.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4.能够分析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和运动。

5.掌握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2.教学难点: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的距离和规模。

三、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组成。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下:太阳系 -> 气态行星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岩石行星区(地球、火星、金星、水星)2. 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主要有引力、碰撞和辐射等。

其中,引力是宇宙间天体相互吸引的力,影响范围是无限的。

碰撞是宇宙间的天体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辐射是宇宙间能量的传递方式,包括电磁波和粒子辐射等。

3. 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和能量宇宙中的基本物质主要包括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

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等,占据了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质。

尘埃主要是星云中的微小颗粒,能够散射光线和辐射出热辐射。

暗物质是科学家针对星系轨道问题提出的一个假想物质,因为它不参与任何辐射,因此无法被探测到。

宇宙中的能量主要有电磁能和引力能等。

主要能源是太阳和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产生了大量的辐射,如光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4.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主要组成有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体91.16%的质量。

行星分为气态行星和岩石行星两类。

行星和卫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在椭圆轨道上运动。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巨大岩石块,彗星则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小天体。

5. 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天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是基于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环境;2. 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3. 能够描述地球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环境;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3. 地球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太阳系各行星的基本情况;2. 理解地球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五、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环境1. 讲授法: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其他行星、恒星之间存在哪些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物体温度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1. 讲授法: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太阳系各行星的基本情况,包括行星的大小、质量、距离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各行星的轨道运动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太阳系的稳定性和演化有哪些影响。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行星间的引力作用,让学生了解引力对太阳系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形成过程和结构1. 讲授法: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地球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原始地球物质、重力作用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地震波传播路径,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幻灯片;2. 实验器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实验报告;3. 作业完成情况。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图文资料,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的宇宙观。

认识地球的特殊性,增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或播放宇宙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2. 新课讲授天体和天体系统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让学生识别不同天体的特点。

讲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强调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以太阳系为例,介绍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

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然后逐步引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从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条件包括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结合地球的位置、体积和质量等因素,详细讲解这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如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发生变化,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什么影响?其他星球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如果有,可能具备哪些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体的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地理年级高一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一册教材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各类天体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能准确判断各类天体类型,认识到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

2、通过阅读图文材料,理解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

3、能运用思维导图等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过程中,借助各类天体系统半径等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不同天体系统的空间尺度差异,培养学生尺度思维。

4、通过阅读框架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分级,明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培养地理实践力。

5、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数据等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合八大行星物理数据分析八大行星分类依据。

培养学生提取、整合地理数据的能力。

6、通过阅读图表及观看视频材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1.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教师讲解在2019年和2023年春节,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票房大卖。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这部电影讲述了2030年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最终的理想目的地是距离我们4.22光年外的比邻星。

如果按照电影中流浪地球的时间设定,我们都会踏上这段航行宇宙的旅程,届时,我们会在宇宙中经历一段怎样的旅程呢?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感受一下这段旅程吧!【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对此次流浪地球旅行和浩瀚的宇宙有了初步的直观印象。

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热点事件来导入本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化身参与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觉得亲切易感知,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新课推进一:身在井隅,心向璀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结合教材上的图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引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漫长而曲折的,流浪地球旅程能正式启航,就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了广袤的宇宙。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以及相关术语名词。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在天体系统中的角色。

3.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天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体验宇宙的浩渺和有序。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培养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并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感受宇宙之浩渺,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辨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太阳系的结构。

教学难点天体系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彗星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浩瀚无垠隐藏的秘密也无穷无尽。

我们人类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一直探索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很早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来看。

宇宙包含极其广阔的“空间”和极其漫长的“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今仍然对它知之甚少。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1)(湘教版必
修1)-优质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
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
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
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板书)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第二课时
2、太阳系和地月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
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行星包括了八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本身不发光。

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九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
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板书)
【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小组活动】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③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

②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③八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④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

【学生课外活动】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四、板书提纲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