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共50页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演示文稿

微生物学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演示文稿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上的标识
当前第6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
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时,通过增加照明强度和开大虹 彩光圈,以增大高倍镜及油镜下视野的亮度。
当前第7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当前第4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粗准焦螺旋
普 细准焦螺旋



显微
镜臂
镜机
的 构 造 可 分
械 部 分 和 光 学
为部
两分
镜柱



当前第5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的 基
载物台


聚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当前第10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三、实验器材
1、标本片:四联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当前第11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四、实验步骤
1、显微观察步骤 1)低倍镜观察(10×): 2) 高 倍镜 观 察 (40×) : 3)油镜观察(100×): 2、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当前第12页\共有17页\编于星期四\17点
从标本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 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 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 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 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 清。

微生物学实验-1 口腔微生物的染色观察与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学实验-1 口腔微生物的染色观察与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G-细菌
G+细菌
革兰氏染色机理
G+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 度较紧密,故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 明显收缩,因不含脂类,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 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内, 使其呈现紫色。 G-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 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 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结 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 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复染,就使G-细 菌染成红色,而G+细菌仍呈紫色。
实验材料
试剂:
蒸馏水; 石碳酸复红染液;香柏油;
二甲苯
光学显微镜、灭菌牙签、载玻片
实验方法
滴水 刮取牙垢 涂片 自然干燥 火焰固定
革兰氏染色或 复红染色1分钟 水洗 干燥
镜检(油镜)
口腔微生物染色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 载玻片要洁净无脂,否则菌液涂不开。
2. 取样时只需轻刮牙齿表面,肉眼可见少许牙垢 即可,滴水不宜过多,以免干燥时间过长;涂 片不宜过厚,以免水洗不完全造成背景杂乱。 3. 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火焰固定(以玻片不烫手为 宜)。 4.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1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
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 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进一步 熟练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ing)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染 色方法,该染色法由丹麦医 生(Christian Gram)于1884 年创立,故名。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二)实验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一)油镜的基本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

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

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

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

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

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

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

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
A. arrangement of cocci B. staphylococcus arrangement C. streptococcus arrangement D. sarcina arrangement E. diplococcus arrangement
Arrangements of Bacilli牙孢杆菌
实验原理
油镜的基本原理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 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物镜中的油镜放大倍数最大,可达100X, 油镜使用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滴加镜油(香 柏油)。
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的数值孔径 N A
N A=n • sin
n是指介质(空气、浸油等)的折射率;
实验一
•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
的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细菌基本形态的染色装片; 3)观察几种常见细菌菌落; 4)进行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
染色法:
(1)用接种环挑取一环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涂 于玻片上做成薄膜,自然干燥后经火焰固定。
(2)滴加石炭酸复红液于涂片上,用玻片夹住 涂片微火加热,保持染液冒蒸汽约5分钟, 切勿蒸发至干或使染液沸腾。
(3)冷后,水冲洗。
(4)以3%盐酸酒精脱 色,至片上红色全部脱 去为止。 (5)水冲洗后,以碱性 美蓝液复染1分钟,水洗, 待干,镜检。
细菌的鞭毛
arrangement of flagella鞭毛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共50页文档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共50页文档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 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
分析实验结果
对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进行详细 记录和分析,确定其分类和鉴别结果 。
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结果分 析等内容。
05
注意事项
显微镜的保养与维护
01
02
03
04
清洁
每次使用后,应用软布轻轻擦 拭显微镜表面,以防止灰尘和 污垢积累。
放大倍数较高,可观察微生物的超微结构,但操作复杂且成本较 高。
载玻片
• 用于放置显微镜观察的样品,通常为透明无色的玻璃片。
盖玻片
• 用于覆盖样品,防止样品移动或干燥,同时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
细菌或真菌样品
细菌
常见的肠道细菌、病原菌等。
真菌
酵母菌、霉菌等。
染色剂(如美蓝、结晶紫等)
美蓝
用于染色细菌细胞壁,使其易于 观察。
逐渐调高倍数,仔细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 、大小、颜色、细胞结构等。
记录观察结果,绘制微生物形态图谱,以便后续分析 。
04
结果分析
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80%
识别微生物的形状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识别出微 生物的形状,如球形、杆形、螺 旋形等。
100%
识别微生物的大小
通过测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 物,可以得出其大小,通常以微 米(μm)为单位。
结晶紫
常用于染色革兰氏阳性菌,使其 呈现紫色。
03
实验步骤
显微镜的使用
打开显微镜电源,调整光源亮度,确保光源稳 定。
01
打开显微镜的载物台,放置待观察的样本 。
03
02
放置显微镜于平坦的台面上,调整显微镜的 高度和角度,确保观察舒适。

微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1、了解显微镜的简单构造原理 2、学习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 3、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标本玻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 菌、炭疽杆菌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四、油镜的识别及使用和原理 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 六、作业:
1、普通显微镜与油镜使用上有何区别? 2、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
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简单 原理
1。支持部分:镜臂、镜筒、精细调节 2。放大部分:接目镜、接物镜 3。照明部分:反光镜、取光器、滤光 镜
四、油镜的识别及使用原理
1 光圈调最大 2 标本上滴加香柏油0.5-1滴 3 转换油镜头浸入油滴中
破伤风梭菌,芽胞染色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
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
1。穿工作服 2。书本等物品放入抽屉 3。树立无菌概念 4。不能抽烟、吃零食 5。爱护公物,注意节约
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 1.防止微生物散布:穿好工作服,废弃物置 于指定地点 • 2.节约:节约实验药品,试剂,使用仪器要 小心,注意保养 • 3.标记与记录: • 4.清洁:个人完成实验后清洁桌面,全班分 小组值日实验室公共卫生。
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
油镜用过后,应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和玻片擦拭干净 如油渍已干,须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溶液拭去油渍, 再用干擦镜纸拭净镜头
作业
1。普通显微镜与油镜使用上有何区别? 2。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
枯草杆菌,革兰氏染色
枯草杆菌,芽胞简易染色
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反光镜取光器滤光四油镜的识别及使用原理四油镜的识别及使用原理光圈调最大光圈调最大标本上滴加香柏油标本上滴加香柏油050511滴滴转换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转换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五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油镜用过后应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和玻片擦拭干净油镜用过后应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和玻片擦拭干净如油渍已干须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溶液拭去油渍如油渍已干须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溶液拭去油渍再用干擦镜纸拭净镜头再用干擦镜纸拭净镜头作业作业11

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细菌的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2、掌握细菌革兰染色发和抗酸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显微镜、镜油、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试剂:结晶紫、革氏碘染液、95%酒精、番红染液、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液体培养液、牙垢、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碱性美蓝染液、枯草芽孢杆菌、擦镜液三、实验原理:革兰染色法:萋-纳氏抗酸染色法: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枯草芽孢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萋-纳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枯草芽孢杆菌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蓝复染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仍然为红色,而细菌为蓝色。

四、实验步骤:革兰染色:1、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冷却后从试管中取菌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一端做一涂膜;取一牙签在牙齿上轻轻划动取少量牙垢,在该洁净载玻片的另一端做一涂膜。

2、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3、固定用镊子夹住涂片一端,将两涂膜出分别在火焰上连续通过三次;以载玻片在手背上试感觉不烫为宜。

4、染色结紫初染:滴加数滴结晶紫染液于细菌涂片上,染色1分钟,水洗;卢戈氏碘液媒染:用卢戈氏碘液覆盖涂片1分钟,水洗;95%的乙醇脱色:滴加95%的乙醇,轻轻摇动玻片进行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水洗;蕃红复染:滴加蕃红染液复染2分钟以上,水洗,吸干镜检。

5、镜检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放油镜下镜检;注意标本中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和颜色。

萋-纳氏抗酸染色法:1、涂片、固定用接种环挑取一环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涂于玻片上做成薄膜,自然干燥后经火焰固定。

2、染色滴加石炭酸复红液于涂片上,用玻片夹住涂片微火加热,保持染液冒蒸汽约5分钟,切勿蒸发至干或使染液沸腾;冷后,水冲洗;以3%盐酸酒精脱色,至片上红色全部脱去为止;水冲洗后,以碱性美蓝液复染1分钟,水洗,待干,镜检。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一、显微镜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50页PPT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50页PPT
实验1微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 的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

微生物实验报告---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微生物实验报告---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郑小煜201100140069生命科学学院生科3班同组者:赵莉、高瑞、刘梦迪2012年10月10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单染色。

2、学习3、初步认识细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4、学习并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了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1、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他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更能清楚的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2、油镜: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倍,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的光照度却很大。

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折射率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

且油镜分辨率很高,可达0.2微米左右。

3、通常采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酸性溶液中通常带负电荷,而染料电离后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与细胞结合使其着色;当细胞处于碱性条件下所带正电荷增加时,可采用碱性染料染色。

4、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所决定的。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紫色。

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