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上课用

合集下载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共4课时)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共4课时)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沈从文,体会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自由、自然的原始乡村生活,淳朴、剽悍的民风。

2 学习写作自传。

【教学重点】1 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2 探讨人应当怎样生活。

3 体会沈从文自然、朴实、优美的文风。

【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讨论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阅读全文二检查基础知识导入。

1 、将正确的读音和书写填在括号内。

琅琅()上口强h à n( ) ku í le ǐ()ō u ()斗x ī()落竹篙()鳜()鱼缝罅()擘()画zh ē nzhu ó()()誊()录y ō ng ()肿2 、分别列举符合下列文体分类标准的沈从文的其中一部作品。

⑴短篇小说集()⑵中篇小说()⑶长篇小说()⑷论文集()3 、填空题。

自传,是()的文章。

在叙述方法上,可采用()法和()法,《从文自传》就是采用()法来写成的。

【答案】1 、琅琅(l á ng )上口强悍傀儡殴斗奚落竹篙(g ā o )鳜(gu ì)鱼缝罅(xi à)擘(b ò)画斟酌誊(t é ng )录臃肿2 、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3 、字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顺叙法和倒叙法顺叙法三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板书:1~2 节:上学、逃学3 节:从军4 节:入报馆四阅读课文,课堂讨论: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分解问题:1 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分别指什么?——“小书”指课本;“大书”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用)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用)

沈从文年表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 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 学生张兆和。 1930年去武汉大学任教。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 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 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 刊》。同年,创作《边城》。
他不是一个用功的 孩子,按照我们现在的 观念就是一个野孩子。 他常常逃学,利用逃学 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增 长了好多自然方面的如 动物、植物等等的知识。 另外就是接触了社会百 态。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 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 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 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 屈的人格。
另一类则是描写都市人生的作 品,如 《八骏图》《都市一妇人》 《绅士的太太》等,通过都市生活 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 丧失。这些都市人生,整体上与他 的乡村世界相对立。这是一个人性 失落的天地,是都市上流社会沉沦 的图景。作者以“乡下人”的眼光 去看都市人生的荒谬。
1949年之后,当其他作家紧跟 政治而创作讴歌文学时,他却严格地 选择了“沉默”,而且一直沉默到死。
49年之前他献给世界的是 文学的人性美,49年之后他献 予的则是作家的沉默美。沉默, 使他从未糟蹋过自己的良心和作 品。直到八十年代,这位把自己 深深埋在“中国古代服装史”的 故垒之中的作家,才重新被人们 所发现。
沈从文年表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 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 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20年在芷江一警察所当办事员。后 因初恋受骗而出走。 1922年任靖国联军第一军统领官陈渠 珍书记。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 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公开课课件xiugai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公开课课件xiugai

这又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 材十分广泛。同学们初读可能不明中心, 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 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快速阅读就 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神是什么呢? 就是文章标题中“逆境也是生活的恩 赐”。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阅读时,可围绕下面的问题和任务进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第一、 二部分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 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 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 的人。”
——沈从文《从文家书》
视频
“沈从文体”
• “我喝过含三聚氰胺的牛奶,吃过地沟油炒的菜,炖 过饲料催肥的鸡鸭,却还没有炼成百毒不侵的身体。”
• “我想过很多次未来的房子,看过很多地方的楼盘, 对比过许多种的户型,却依然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 蜗居。”
• “我上了许多年的学,做过许多次实验,拿过许多本 证书,却做着与之风牛马不相及的工作。”
• “我去过许多不同的公园,喝过许多不同的咖啡,相 过许多不同的亲,却只得到一个无奈的现实:还是单 身。”
“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 —— 沈从 文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
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家。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 家族的血统。
明确:首先沈从文的逃学确实很严重, 但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 的,他的逃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他 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逃避学习,而 是由于封建式教育压制小孩对大自然 多彩生活的向往以及强烈的求知欲。 使他必须逃学去寻求外界的生活来增 加阅历、开拓视野。(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资源》:课内阅读篇
1、这两部分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 2、“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中的“小

高二语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高二语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阅读作者其他作品,了解作者创作思想,从而 全面地认识作者。
◆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文本研读
◆本文属于文学性传记,用散文笔法写成,叙述与描写
并重,故事性较强,阅读时应多留意其取材的用心与 文字的质朴。
◆这一特点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体现得更为明
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接能力训练)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 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 的本真和快乐。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 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 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
表现出来的“野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文段另附)
1.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地细节,沈从文在 逃学过程中有许多见闻,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 概括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2.文中有一段对杀人处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 写中读到了什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接拓展训练)
3.沈从文记叙了逃学时偷偷学游泳的事情。于是,他的一 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文 有着怎样影响的语句,试结合你所知道的说说水对沈 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二语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 活的恩赐》课件(人教版选修《中
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沈从文——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 基本要求
◆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作者人生轨迹,从中获得 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 断。
◆理解作者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 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 色。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 ,
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 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 一。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 》《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
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
3.傀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
4.漫无涯涘:木偶戏里的木头人,比喻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 无边无际。
竟然
2.抱残守缺·敝帚自珍 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 知改进。 敝帚自珍:指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 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例:①如今,人类已进入了由开发自然资源到开发智力资源 的时代,
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因循守旧、_____________,就不可能 在时代的潮流中有所发展和建树。 ②诸多原因造成了厂家____________,迟迟不愿将产品投 放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直得不到保证。
抱残守缺
敝帚自珍
四、词语释义 1.琅琅上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2.生生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断地生长、繁殖。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7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7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
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
《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
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
家。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至 40 年 代 刊 行 的 作 品 主 要 有 : 短 篇 小 说 集 《 蜜 柑 》 《雨后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 小 景 》《 如 蕤 集 》《 八 骏 图 》 , 中 篇 小 说 《 一 个 母 亲 》 《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 人

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版 语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 文 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4.了解背景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城的军人世家,他
6岁启蒙,不喜欢枯燥无味的私塾,经常逃学。后转学到
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
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
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
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
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 人
调.度(diào)
淬.火(cuì)
大模.大样(mú)
D.镌.雕(juān) 猛鸷.(zhì)
规矩.(jù)
漫无涯涘.(sì)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答案】 C(A项,“涨”应读“zhǎnɡ”。B项, “佛”应读“fó”。D项,“矩”应读“jǔ”。)

高中语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

高中语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课件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加点字
读音
瓶塞.
sāi

边塞.
sài
敷衍塞.责 sè
-9-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田 chéng
易错字 塍
téng 王阁

téng 飞

duò落

zhuì落

首页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12-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首页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2)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①又因为学校有做手工的白泥,我们就用白泥摹塑教员的肖像, 且各为取一怪名:“绵羊”“耗子”“老土地菩萨”,还有更古怪的称呼。 总之随心所欲。 ②宪法赋予了公民权利,并非让人们为所欲为,而是提供一个最 高的行为准则。 提示两者都有“可以任意行事”的意思。“随心所欲”指一切都由 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既可指做一般的事,也可 指做坏事;“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13-
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首页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 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
点评:作者以极其自然朴实的生活化语言,通过“家中”和“我”的两 个“不了解”的强烈对比和尖锐冲突,准确而又逼真地刻画出家庭和 儿童之间那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相互隔膜的苦闷和困惑心理, 揭示了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扼杀及其二者之间 的尖锐对立,表现了作为儿童的“我”对于刻板、单调的私塾教育方 式的不解和不满。其中,家中所谓的“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 己的聪明用功”指的是作者不能专心地读书以求取功名;“只要我读 书,不让我玩”显然也并不是指作者不喜欢读书,排拒读书,只是在 “读书”之外,作者认为还应该玩耍,实际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这是 一本远比教科书丰富重要得多的“大书”。

讲课_“沈从文_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讲课_“沈从文_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2、人格:外圆内方,坚韧洒脱 “水之子”:
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他在温 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 出多彩的云霞。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 赤子其人。
⑷在逆境中收获的这些对他以后的人生和成就有 影响吗? ①教会他勇敢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②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回眸沈从文
沈 从 文
·
1、作品:质朴清新,乡土风情
《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 等6部中长篇小说。 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新文学运动以 来“最好的作家”之一。
一个转机
疾病的煎熬 同学淹死的惊骇
沈 从 文
·
⑵作者是如何面对这些“逆境”的,通过关键 语句品味分析,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 的思考。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⑶沈从文从生活的逆境中收获了什么?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①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大度、积极进取、热爱 生活、永不满足…… ②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求知欲、学会了独 立思考;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 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沈从文
沈从文
沈 从 文
·
现代作家 历史学家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北大教授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探寻沈从文独特的人生轨迹
沈 从 文
·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赛讲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赛讲课)

讨论找原因
沈 从 文
·
• 逃学,打架 • 爬树,采药,钓鱼,游戏 • 四处蹭饭,求职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逆境
粗读课文概括
沈 从 文
·
• 沈从文面对生活的艰辛,面对 逆 生活赐予他的逆境,他的态度 境 也 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 是 生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 坚强地承受生活中的各种挫 折,勇敢面对人生。 • 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未 来。 • 不屈服于眼前的困难,积极 寻找走出逆境的方法。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一个人活到世界上,就是做 事来的。不能做大事,就做点小 事,不能打天下,就帮着治天下。 不能治天下,就尽一个人活着的 责任。 ——沈从文

沈 从 文
·
• 为什么最后沈从文想“进一个学校” 逆 去学习呢?这与前文的说法矛盾吗? 境 也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沈 从 文
——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张 允 和 撰 联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致沈从文 听涛山的鲜花为谁开放? 沱江水的号子为谁歌唱? 鲜花开放是献给一位大师, 江水歌唱是铭记文豪华章。 他从边城出发走向世界之邦: 一步一个脚印,踏遍了山山水水, 一笔一段乐章,奏起了人生理想。 乡土之恋呵,是大师的终身美德, 亦人亦文都印上故乡的山水风光。 而今,他乘着仙鹤又魂归故里, 凤凰也展翅起舞来为他壮行护航。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沈 从 文
·
逆 境 也 是 生 活 的 恩 赐
•略读课文: •概括每一小标题的 中心内容,理清本 文传主的几个人生 阶段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教师用书:第7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教师用书:第7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Word版含答案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求学于自然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

沈从文15岁当兵,5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

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养了沈从文的性情。

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二)城里的乡下人沈从文认为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

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

在他看来,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

沈从文有一部分小说是写都市生活的,这类小说讽刺性强;还有一类小说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

但真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

(三)湘西系列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他以创作的小说、散文、文论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形成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沈从文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四)历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秀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优秀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课型新授课授课年级高二授课教材中外传记文学作品选读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略读课,阅读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揣摩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自己设题自己答疑的能力。

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着力于情景再现,进入沈从文在湘西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

本文属于文学性传记,用散文笔法写成,叙述与描写并重,故事性较强,阅读时应多留意其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文学作品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日常教学中迁移法的渗透也让他们能够在阅读文本时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自传。

2.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重点1.如何看待沈从文的“逃学”。

2.体会本文的细节描写。

3.思考沈从文的人生态度,探讨人应当怎样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教学方法合作研究、任务驱动、探究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课前活动导入一、完成导学案课前字词检测琅琅(láng)上口强悍傀儡殴斗奚落竹篙(gāo)斟酌鳜(guì)鱼缝罅(xià)臃肿擘(bò)画誊(téng)录二、结合导学案阅读前面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无不被沈从文笔下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所倾倒。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会写自传。

2、能力目标: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情感目标: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学习写自传。

三.教法和学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基本要求 1、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从而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二、专题研究指导 1、文本研读本文是略读课,阅读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揣摩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自己设题自己答疑的能力。

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着力于情景再现,进入沈从文在湘西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

本文节选部分是《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

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时以湘西为背景,展示了湘西的人民性情的强悍与民风的淳厚,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神秘新奇的情趣。

本文属于文学性传记,用散文笔法写成,叙述与描写并重,故事性较强,阅读时应多留意其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

这一特点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可以参照题型设计中的【能力训练】来理解。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梳理选文脉络,结合现代媒体信息,探究传主的人生轨迹,把握其传奇色彩;品味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情感目标:感悟主旨,了解逆境对传主的意义,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从传主的自我描述和现代媒体信息比较中把握逆境对人生的意义,获得生活正能量;难点是品味细节,感悟传主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与学生共同回忆《边城》(小说、电影)引入新课,并了解学生课外信息处理能力。

二、了解传主(展示视频片段)(投影)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三、研读课文1、梳理文脉(讨论后投影)童年——学习生活第一节: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第二节:我上许多课自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青年——从军历程第三节:保靖第四节:一个转机2、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文本有关细节的关键词语中概括传主的经历和环境特点,探讨传主及周围人的个性品质(结合填表)。

(投影)3、重点研读(1)朗读135页第二、三段,研讨文字的深意。

(投影)(2)找出一些评述性语段,品味传主的人生态度。

4、理解题意(投影)逆境 恩赐学习生活:艰辛困苦 传主 “乡下人”教授从军历程:坎坷动荡 品质 “湘西”世界 四、启迪人生让学生讨论课文读后的人生感悟(学生结合展示收集的媒体信息)。

归纳:1、课题是传主的名言。

它告诉我们: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求生活的意义。

2、热爱读“大书”。

传主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

他从这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取法原始甚至野性的活力,汲取生活营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行。

五、拓展延伸提问:我们阅读“人物传记”的意义是什么?1、关于传记:我国传记文学有悠久的历史。

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之后,人物传记几乎成为古代史传的主要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 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 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 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 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 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 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有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 界上的新鲜东西。
两岸的吊脚 楼象是时间板结 中脱落的歌声, 弥漫着神奥古拙 的原始气息。吊 脚楼因江河的繁 华而繁华,昔日 水手粗犷的船工 号子引来了一群 群俊美的女子住 进楼里,在吊脚 楼中演了一幕幕 死去活来的爱情 故事。
情 、 善 良 、 淳 朴 。
却 不 会 改 变 。 这 里 的 人 们 仍 旧 热
一 方 水 土 养 育 出 来 的 人 的 个 性 ,
穿过成就沈从文的边城凤凰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凰基本 上是个以文章出名的地方,假如你很熟 悉沈从文或者黄永玉对故乡的描述,你 去了一定失望;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沈从 文或者黄永玉对故乡的描述,你根本不 必去凤凰。

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 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情感抒发真挚感人
正是因为这段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文学 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沈从文在自传中没 有隐讳自己的逃学生涯,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 的天生的野性,真诚袒露了自己逃学后如何在 大自然里流连忘返的快乐内心,充满了阅读和 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 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 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以此 让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也传达出他认为 在读“小书”同时更应读”大书“的思想。
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 赤子其人。
1. 明确写作自传的目的:刻画真实的 自己,让他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2. 根据对自己的认知及对人生的思索 来选择取舍和组织材料。 3. 要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人 物,传达思想感受。
关于文体——自传
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由传主本人而非通过其 他人来叙述自己的生平。对人生的整体回顾,或者是对人生 主要经历的回顾,是自传不可缺少的要素。 自传又分为正式自传和非正式自传两大类。
看看沱江,听听棒棒洗衣声,溜溜石板路,在 小店烤烤火,吃吃炒火锅,闹闹嗑,拍拍老人与孩 子,然后哪儿也不想去了。
阴湿的天空下,远山白雾氤氲,古城的气质清雅宁 静。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蛛网, 都板结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 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
何时也能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景象。也可以象当地的村民一样把双脚浸在 江水里,慢慢得感受岁月在脚下流逝的感觉......
沈从文年表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20年在芷江一警察所当办事员。后因初恋受骗而出走。
1922年任靖国联军第一军统领官陈渠珍书记。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古语说,凤凰择良木而栖。沈从文终于 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良木故土。湘西的流波碧 水,裹挟着一个自称“乡下人”的深深眷恋, 更加辽远悠长、绵绵无尽……
生于斯,长于斯的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说过“ 在 外面, 本事用完了,再回家去取就是了”......
“大书”中有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活的东西。 在大自然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 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 应该取法于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 完善自己的精神品性。
幼年与大自然的效与生活体验,不仅培养了 他精细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而且为他后 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十年代起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 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短篇小说《丈 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 《长河》等。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 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 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 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打架威胁 恶狗伤人
保靖
没人可依靠,无事可做,找 工作却无结果 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 虎狼的威胁
一个转机
疾病的煎熬 同学淹死的惊骇
⑵作者是如何面对这些“逆境”的,通过关键 语句品味分析,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 的思考。
⑶沈从文从生活的逆境中收获了什么?
①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大度、积极进取、热爱 生活、永不满足…… ②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求知欲、学会了独 立思考;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 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4.军队生活形成沈从文怎样的人生信念?
5. 在“转机”部分第11自然段中“好坏我总有 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 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 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 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这几句又可看出 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什么转变? 6. 读完自传你心里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0年去武汉大学任教。
沈从文年表
1930年去武汉大学任教。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 报· 文艺副刊》。同年,创作《边城》。
主要是写作者童年上私塾和正式小学时的 逃学生活。 “一本小书”指的是书本知识,“一本大 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⑴作品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和军队生活中的哪些 “逆境”?
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爬树跌下扭伤脚或刺破手 打架的受伤流血 坐柴船被主人骂恐吓甚至追赶 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鲜花开放是献给一位大师, 江水歌唱是铭记文豪华章。 他从边城出发走向世界之邦: 一步一个脚印,踏遍了山山水水, 一笔一段乐章,奏起了人生理想。 乡土之恋呵,是大师的终身美德, 亦人亦文都印上故乡的山水风光。 而今,他乘着仙鹤又魂归故里, 凤凰也展翅起舞来为他壮行护航。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挽辞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富有哲理的天下名句, 毅然镶嵌在大师的五彩屋上。 我捧上听涛山的一束鲜花, 站在墓地巨大的五彩石旁。 深深地,向大师深深地鞠躬啊,
⑷在逆境中收获的这些对他以后的人生和成就有 影响吗? ①教会他勇敢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②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1.为什么“我”要逃学?逃学后干了些什么? 你怎样看待沈从文童年时期的逃学行为?
2.作者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作者的人生产生怎样 的影响? 3.沈从文从军后,他身边的军人具有怎样的性 格?他们对沈从文有哪些影响?找出本部分的 有关细节描写,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 么。
自传和一般人物传记大致都有个共性:童年对一 个人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自传的独特 性,即自传存在程度不同的主观因素,使自传呈现 更加复杂而丰富的色调。自传在表达人物个性时较 多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因为自己写自己,对自身 的经历和当时的内心活动,总比别人要了解,写起 来较方便。这是自传写心理活动的优势,也是本文 的一大特点。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对 人物个性表达的作用。另外,本文是作者30岁时写 的自传,记录的只是他从1902年到1923年20年的经 历,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传记的独特之处。
有什么东西已流逝远去,似还需要清夜扪心, 头枕着沱江潺潺的水声细想。
若 水 灵 魂 。
沱 江 用 一 派 清 波 拥 抱 了 一 个 至 善
“ 值 得 回 忆 的 哀 乐 人 事 常 是 湿 的 ”
阅 读 凤 凰 , 不 能 不 记 住
他不是过客, 他是凤凰的归人。
从水乡走出去的沈 先生最终还是魂归故里。 沱江岸边,矗立着他的 墓碑兼安息地。在他的 墓旁,不败的山菊,淡 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 陪伴着这个不朽的灵魂。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 文物研究。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病愈后被安排到中央革 命大学学习。 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回眸沈从文
1、作品:质朴清新,乡土风情
《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 《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之一。 2、人格:外圆内方,坚韧洒脱 “水之子”: 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 明。他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 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
被尘封的大师
——沈从文
“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 —— 沈从 文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
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家。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 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 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 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 开始用“休芸芸”笔名进行创作。1927年参 加“新月社”,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 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作品着力描 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 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 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 自得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