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高效整合1

合集下载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D
栏目导航
主题二 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坚持群众史观 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 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确定评价标准 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 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筑城屯田进行管理

设郡管理
设省管理
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 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

开端
管辖之下
栏目导航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秦始皇征服岭南设置三郡使得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管
辖,康熙帝收复台湾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管辖之下,故选 D 项; 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出征匈奴,故排除 A 项;康熙帝在黑龙江两岸筑 城屯田进行管理,故排除 B 项;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置台湾府,隶 属于福建省,故排除 C 项。
征服百越、北击 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
秦始皇 匈奴、南设四郡 域
建立大一统的中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央集权王朝
栏目导航
击破东、西突厥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唐太宗 设置都督府
加强了对北方的管理
与吐蕃和亲
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平定三藩之乱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统一台湾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康熙帝
抗击沙俄
为边境人民赢得相对安定的环境,捍卫 了祖国领土完整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三征噶尔丹
发展
栏目导航
[即时演练]
1.学生用表格梳理对比“秦始皇征服岭南”、“康熙帝收复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史记·商君列传》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史料二说明如果长期不能统一,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 (3)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秦国力增强。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 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 答案 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 创造了条件。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答案
归纳总结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 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 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1)

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1)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3.缔造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10月1日 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 民经济。 (3)1953—1956年,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1966年,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和缺 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经验,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左”的错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失误。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1-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1.创立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关注和投身当时工人运动的同时,还批判地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
果,以其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揭露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列宁晚年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不断探索社会义等问题都有论述,这反映出一位领袖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深入思考。这些丰富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整个共产主义
运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 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消亡的规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 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 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 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 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 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哀焚书》
材料四:“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 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五:“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根本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历史潮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社会阶段的向前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二)方法: 1.知世论人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 2.就事论人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3.评估标准 --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高效整合
专题一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及地位和影响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 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 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 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 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 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③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 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 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 柏拉图宽泛得多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 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 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 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一。
专题二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 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相同点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 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 步改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这部旷世名著有190多万字,每一 个字都浸透着李时珍的心血。这部 书是李时珍花了三十年心血,走遍 全国的山山水水,冒着生命危险亲
尝百草,记下近二千种药物,一万多个药方的巨著。它不 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还留下一种为科学舍生 忘死的崇高精神。书中编入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品 374种,并附有药方10096个,插图1160幅。其规模之大, 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它综合了植物学、动 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 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
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 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 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 北击匈奴,南伐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 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 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 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 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 之间的矛盾。
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 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 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 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 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 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 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 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 之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
三、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1.流亡生活:政治上受迫害和驱逐、大半生的流亡、 贫困的生活、子女的夭折。
2.流亡路线: 法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3.恪守信念:恪守崇高的革命信念,始终以革命事业 为第一生命。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1864年) ——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 中国现代 主义革命 化建设
在过去的千年(1000-2000)中, 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
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 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内容节选
“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用……它产生了它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马克思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怎样的客观规律?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 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
1、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2、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
(1◆)客阅观读条与件思:考(: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争社地会以经战济,发杀展人,盈各野民;族争、城各以地战区,间杀联人系加盈强城,”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贾础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论一衡。·书解》 ③★商你鞅从变两法则…材…料,中为得秦到统哪一些奠有定关基秦础统。一六国的历 (2)主史观信条息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你所了解的秦始皇——
•扫灭六国? •焚书坑儒? •孟姜女哭长城?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兵马俑? •三千童男童女? •修建灵渠、郑国渠? ……
◆秦始皇的个人简历
姓名:嬴政 别名:赵政、秦王政
秦政、祖龙 出生年月:公元前259年 登基年月:公元前246年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示: ①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所决定 ②政治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人民统治 ③理论基础: 战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2、军事上:南征百北越到、长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多 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秦统一六国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一:秦实行“军功爵”制,“以功劳行田宅”,激励士殊 死奋战,故秦军“勇于公战”,战斗力很强。“齐之技击不可 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秦史》) 材料二:
郑国渠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三:“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 财富却占十分之六。”(《史记·食货志》)
对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
局限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3.影响 (1)法典的颁布调动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他们成为拿破 仑政权的主要支柱。 (2)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所参 考的蓝本。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解析:清朝初年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维护
国家统一,而唐朝时期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主要是为
了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故C项是两者的本质不同。 答案:C
返回
点击进入
返回
的多民族国家中的表现 人物 秦始皇 战国后期至秦朝 (封建社会初期) 唐太宗 隋末至唐初 (封建社会盛期) 康熙帝 清初 (封建社会后期)
时代
返回
人物
秦始皇
①统一中国
唐太宗
①发展、完善封建制度 ②调整政策,推动“贞观之 治”局面的出现,使统一多 民族的国家得到发展 ③纳谏、用贤、高度自省的 德行成为后世君主的楷模 晚年骄奢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
专题脉络梳理
专 题 一
专 题 小 结
专题归纳整合
阶段质量检测
返回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返回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功绩确立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始皇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过失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严刑峻法,实施暴政 古 武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代 唐太宗 击败东、西突厥 中 文治:善于用人和纳谏,出现“贞观之治” 国 的 政 平定三藩 治 武功统一台湾 家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康熙帝 智除鳌拜 治理黄河 文治改革赋制 重视文教
(
)
B.国家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C.唐太宗励精图治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物 质基础 解析:“贞观之治”的出现和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 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C项表述过分夸大了统治者的作用, 故本题选C。 答案:C
返回
二、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在建立和巩固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成就篇
领域 数学
物光 理学 学
力 学
天文学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填一填
成就
成就篇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填一填
领域
成就
数学 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新计算方法
(1)制作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
物 理 学
光 学
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成长篇 探究: 牛顿为什么能够成为“近代科学之父” ?
客观因素:西欧思想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提供很好的条件;
主观因素: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 勤奋好学求知态度 勇于探索精神;献身科学的精神等; 科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小结
1.总括:经典力学建立者,近代科学之父。 2.成就: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数学: 二项式定理、微积分计算。 科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演绎”法。
C.牛顿力学体系
D.发现了万有引力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A. 牛顿的力学体系
B.微积分的发明
C.伽俐略开创了近代试验科学
D.开普勒发现了三大定律
5、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坚实基础是(A)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答案
思维点拨
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这反 映了李时珍治学的严谨性和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二、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原因 在学习和行医的实践中发现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有不少错误,造福人民。 2.经过 (1)花费大约十年的时间,对以往本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和考证。 (2)经过2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初稿,后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定稿。 (3)_1_5_9_6_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李时珍亲采草药,分辨药类研究药性,反映出李时珍认真求实的科学 态度。 (2)史料二中的①认为《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②认为李时珍是具 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 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 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 评价? 答案 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 世界广泛流传。
知识 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一 《本草纲目》
史料一 《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
史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①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 医方11 096个,书中②还绘制了1 000余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③分为16部, 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1234
解析 答案
3.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主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2.击破东、西突厥 (1)629年,李世民派大将军李靖等分路出击东突厥,突 利可汗投降, 颉利可汗 被俘,东突厥灭亡。
(2)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进攻 吐谷浑 ;642年,
唐军击溃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返回
3.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安置东突厥: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 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 顺州都督 ,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②和吐蕃和亲:派遣 文成公主 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 ①巩固了 西北 边疆,扩大了版图,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
返回
[探究]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 策”观点。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 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解析] 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语言一定要精炼,
不可拖泥带水。第(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 (3)问主要应从正面进行评价。
返回
[探究升华]
பைடு நூலகம்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提示:存百姓(或以民为本)。
返回
返回
一、“贞观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1)政治上:虚心纳谏,选用贤能,加强中央集权,使
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 题 一
第 二 课
把握热点考向
应 用 创 新 演 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返回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 二 课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同步课件+专题总结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4 专题总结 (20 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同步课件+专题总结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4 专题总结 (20 张PPT)

知识·总结区
(3)巩固中央集权 ①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 心的水陆交通。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③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 四郡。 ④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知识·总结区
2.历史过失 (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其历史贡献,也要看到其 不足,要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 间考察; 同时也要用阶级分析法看待历史人物。 4.在学习历史 人物时,不要忘记结合他们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借鉴他们的 个性优点为我所用,用以反思自我的不足。
网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建区
方法·探究区
解析 本题要结合唐太宗晚年的社会背景去思考,首先排除 A、D 本身表述有错误的两项,而 C 项符合他执政晚期“求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 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 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方法·探究区
【例 1】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
知识·总结区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 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 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一   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

其结果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可以选取任一种观点 展开论述,注意要史论结合。
返回
[答案]
(1)决策: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
“逐客”建议。结果: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
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2)留。理由:秦王关键时刻采纳客卿建议,说明他重
视客卿作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也 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留。理由:秦王一度心胸狭窄, 郑国一度险象环生,秦国一旦统治巩固,呆在秦国就很危险, 不如离开秦国另寻实现抱负的地方。
家统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 势。正是由于秦国具备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才使得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也因此成就了秦始皇的一 世英名。
返回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何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
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民族关系: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华夏
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 族基础。
(3)人民意愿: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
和平。 (4)局部形势: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秦国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返回
[特别提醒]
在战国时代,由哪一个诸侯国完成国
返回
4.影响
(1)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加强 皇权 的重要措施。
(2)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 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 国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 和国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 “仁”“礼”、中庸之道 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 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方法别具一格,形成 出“有教无类”“因材施
知识
“逍遥学派”
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民生主 义
平均地权 ≠平分土 地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 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政治的发
分配问题

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 反映了 推动了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专题归纳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 (1) 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这为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2)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是自称始皇帝,建立 了皇帝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色彩;二是在中央设置了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三是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
4.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评价 (1)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在位期间都采取了不同的 措施,顺应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但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 制。对他们的历史功过,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给予正确恰 当的评价。 (2)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 ,对秦始皇应看其 “大一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专题高效整合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知识纵横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2.过 (1)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2) 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大规模修筑长城,大兴土 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等,每年征发 200万人,导致民怨沸 腾,阶级矛盾尖锐。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康熙帝:内巩固统一,外维护主权 (1) 内:巩固统一。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叛噶尔丹, 管辖西藏。 (2) 外:维护主权。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 (内容、意义)。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 开拓疆土。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增设闽中、南海、 桂林、象郡四郡,扩大了秦朝的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 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了文字,以秦小 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 化的交流。
统”的一面;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
帝,既要看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 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 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 的认识。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点击进入WORD链接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谢谢观看!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康熙帝
1.秦始皇: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暴政酷法
(1)创立新制 ①政治上: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 (2)开拓疆土: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岭南。 (3)暴政酷法: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2.唐太宗:内有“贞观之治”,外有“对外开放” (1)内:“贞观之治” ①政治:虚怀纳谏,选贤任能。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
晦等。
②经济:休养生息。认为君民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如完善科举制。 ④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2)外:对外开放。经济贸易,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