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高效整合1

合集下载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D
栏目导航
主题二 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坚持群众史观 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 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确定评价标准 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 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筑城屯田进行管理

设郡管理
设省管理
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 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

开端
管辖之下
栏目导航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秦始皇征服岭南设置三郡使得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管
辖,康熙帝收复台湾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管辖之下,故选 D 项; 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出征匈奴,故排除 A 项;康熙帝在黑龙江两岸筑 城屯田进行管理,故排除 B 项;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置台湾府,隶 属于福建省,故排除 C 项。
征服百越、北击 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
秦始皇 匈奴、南设四郡 域
建立大一统的中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央集权王朝
栏目导航
击破东、西突厥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唐太宗 设置都督府
加强了对北方的管理
与吐蕃和亲
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平定三藩之乱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统一台湾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康熙帝
抗击沙俄
为边境人民赢得相对安定的环境,捍卫 了祖国领土完整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三征噶尔丹
发展
栏目导航
[即时演练]
1.学生用表格梳理对比“秦始皇征服岭南”、“康熙帝收复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史记·商君列传》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史料二说明如果长期不能统一,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 (3)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秦国力增强。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 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 答案 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 创造了条件。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答案
归纳总结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 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 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1)

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1)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3.缔造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10月1日 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 民经济。 (3)1953—1956年,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1966年,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和缺 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经验,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左”的错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失误。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1-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1.创立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关注和投身当时工人运动的同时,还批判地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
果,以其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揭露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列宁晚年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不断探索社会义等问题都有论述,这反映出一位领袖对社会主义道路
的深入思考。这些丰富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整个共产主义
运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知识网络
核心观点
(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 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消亡的规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 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 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 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 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 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哀焚书》
材料四:“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 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五:“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根本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历史潮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社会阶段的向前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二)方法: 1.知世论人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 2.就事论人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3.评估标准 --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高效整合
专题一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及地位和影响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 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 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 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 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 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③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 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 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 柏拉图宽泛得多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 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 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 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一。
专题二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 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相同点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 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 步改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这部旷世名著有190多万字,每一 个字都浸透着李时珍的心血。这部 书是李时珍花了三十年心血,走遍 全国的山山水水,冒着生命危险亲
尝百草,记下近二千种药物,一万多个药方的巨著。它不 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还留下一种为科学舍生 忘死的崇高精神。书中编入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品 374种,并附有药方10096个,插图1160幅。其规模之大, 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它综合了植物学、动 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 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
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 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 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 北击匈奴,南伐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 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 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 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 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 之间的矛盾。
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 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 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 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 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 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 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 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 之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
三、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1.流亡生活:政治上受迫害和驱逐、大半生的流亡、 贫困的生活、子女的夭折。
2.流亡路线: 法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3.恪守信念:恪守崇高的革命信念,始终以革命事业 为第一生命。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1864年) ——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 中国现代 主义革命 化建设
在过去的千年(1000-2000)中, 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
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 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内容节选
“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用……它产生了它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马克思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怎样的客观规律?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 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
1、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2、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
(1◆)客阅观读条与件思:考(: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争社地会以经战济,发杀展人,盈各野民;族争、城各以地战区,间杀联人系加盈强城,”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贾础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论一衡。·书解》 ③★商你鞅从变两法则…材…料,中为得秦到统哪一些奠有定关基秦础统。一六国的历 (2)主史观信条息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你所了解的秦始皇——
•扫灭六国? •焚书坑儒? •孟姜女哭长城?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兵马俑? •三千童男童女? •修建灵渠、郑国渠? ……
◆秦始皇的个人简历
姓名:嬴政 别名:赵政、秦王政
秦政、祖龙 出生年月:公元前259年 登基年月:公元前246年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示: ①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所决定 ②政治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人民统治 ③理论基础: 战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2、军事上:南征百北越到、长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多 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专题归纳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 (1) 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这为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2)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是自称始皇帝,建立 了皇帝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色彩;二是在中央设置了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三是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
4.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评价 (1)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在位期间都采取了不同的 措施,顺应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但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 制。对他们的历史功过,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给予正确恰 当的评价。 (2)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 ,对秦始皇应看其 “大一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专题高效整合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知识纵横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2.过 (1)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 (2) 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大规模修筑长城,大兴土 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等,每年征发 200万人,导致民怨沸 腾,阶级矛盾尖锐。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康熙帝:内巩固统一,外维护主权 (1) 内:巩固统一。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叛噶尔丹, 管辖西藏。 (2) 外:维护主权。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 (内容、意义)。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 开拓疆土。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增设闽中、南海、 桂林、象郡四郡,扩大了秦朝的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 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了文字,以秦小 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 化的交流。
统”的一面;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
帝,既要看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3)“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 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 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 的认识。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点击进入WORD链接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谢谢观看!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康熙帝
1.秦始皇: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暴政酷法
(1)创立新制 ①政治上: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 (2)开拓疆土: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岭南。 (3)暴政酷法: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纵横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2.唐太宗:内有“贞观之治”,外有“对外开放” (1)内:“贞观之治” ①政治:虚怀纳谏,选贤任能。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
晦等。
②经济:休养生息。认为君民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如完善科举制。 ④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2)外:对外开放。经济贸易,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