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合理用药
精神科常用药
禁用于癫痫和惊厥史、青光眼、乳腺增生、乳腺癌、冠心病患者
椎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均可在停药后消失;中枢抑制症状(头昏嗜睡、浑身乏力);M受体阻断症状(视物模糊、口干、无汗、眼内压升高);a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
心律快、嗜睡、头昏、记忆障碍、恶心腹泻等
起效快,对白天工作影响小,不成瘾,抗焦虑作用较小
佐必克隆
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但结合方式不同于苯二氮卓类药物
5h
失眠
同思诺思
速效催眠药,能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分类
名称
形状
药理
半衰期
适应症
禁忌症
副作用
备注
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
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问世的抗抑郁药。不就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适应症
禁忌症
副作用
备注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选择性D2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边缘DA系统
对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效,还具有强止吐和抑制胃液分泌作用
幼儿禁用,心血管疾患、低血压者慎用
睡眠障碍、兴奋、躁动、嗜睡、乏力、口渴、头痛、发热、发汗,服大剂量或增量过快可有椎体外系症状、恶心、食欲减退、GOT升高、心律失常等
孕妇慎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拉磨三嗪(利必通)
淡黄色,方圆形片,一面为多面形,另一面压印
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疾患药物
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疾患药物随着国内居民生活、工作等压力的增加,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
而近年来,精神医学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癫痫、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药物种类也不断丰富,为保障用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临床医师需要合理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更好的发挥出相应药物的价值。
而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以及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你知道多少呢?抗精神疾患药物合理用药原则在抗精神疾患药物的应用上,主要需要确保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两大原则。
在安全性上,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别选择药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素质、年龄等情况,进行用法以及剂量的合理设定,不可仅仅考虑药物的靶症状。
对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具有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
而对于老年患者,有其肝脏与肾脏功能的降低,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出现血药浓度偏高,药物半衰期延长的问题,且神经对精神类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增加,所以需要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充分认知药物对老年患者的药理作用以及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酌情减少剂量,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而在有效性上,需要确保患者临床症状和药物药理作用的一致性,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进行剂量的控制。
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抗精神疾患药物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很多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差异不大,且多数药物无绝对的靶向作用,但药物之间的药理作用强度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所以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进行靶症状的考虑。
如,患者在兴奋症状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可使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如果患者抑郁症状较为明显,则可使用三氟拉嗪、奋乃静等。
在单纯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以考虑结合心理、行为、工娱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2]。
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奋乃静+帕罗西汀 奋乃静浓度增加2-21倍,椎 抑制CYP2D6酶 体外系不良反应增加
氯氮平+氟西汀
氯氮平浓度增加50%以上, 后者抑制CYP1A2、
导致镇静、抽搐等
CYP2D6、CYP3A4
酶
氯氮平+氟伏沙明 氯氮平浓度增加5-10倍,导 后者抑制CYP1A2酶 致镇静、抽搐等
奥氮平+氟伏沙明 奥氮平浓度增加1倍
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
什么是合理用药?
➢WHO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yug,RUD) 定义:
“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 求,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求,疗程 足够,并且费用低廉。”
WHO:合理用药的标准
不按疗程用药,频繁换药;
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氯氮平浓度增加5-10倍,导致镇静、抽搐等
浓度
什么是适宜地合理用药?
➢药物剂量适宜 ➢给药时间和间隔适宜 ➢给药途径适宜 ➢给药疗程适宜
常见不合理用药
➢ 用药与诊断不符; ➢ 用药剂量或用法不正确; ➢ 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相同药理机制的药物; ➢ 用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配伍禁忌; ➢ 超剂量用药; ➢ 超说明书用药; ➢ 盲目联合用药; ➢ 不按疗程用药,频繁换药; ➢ 随意增减剂量; ➢ 用药时机不对; ➢ ……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选药
抗胆碱能效应(阻断M1-R)
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利培酮
抗a1-R效应
镇静: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 直立性低血压: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
精神科药物适应症及常用剂量
证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维持在正常水平。
2.该剂量适用于成人和体重超过17公斤的儿童。
3.本剂型不适合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使用。
(存在误入气管的危险)4.使用本品可控制癫痫发作。
在那些为预防大发作发生而应用药物的患者中,不应该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物,这是因为如果突然停药,出现伴有缺氯和生命威胁的癫痫持续状态的可能性很大。
5.剂量1.起始剂量通常为每日10-15mg/kg,随后递增至疗效满意为止(见初始治疗)。
一般剂量为每日20-30mg/kg。
但是,如果在该剂量范围下发作状态仍不能得到控制,则可以考虑增加剂量,但患者必须接受严密的监测。
2.儿童服用本品时,常规剂量为每日30mg/kg。
3.成人服用本品时,常规剂量为每日20-30mg/kg。
4.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时,给药剂量应根据发作状态的控制情况来确定。
5.每日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重来进行确定。
但同时应考虑到临床上对丙戊酸盐的敏感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6.到目前为止对每日剂量、血药浓度水平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仍不十分清楚,给药剂量主要依据临床疗效来确定。
当发作不能控制或怀疑有副作用发生时,除临床监测外,要考虑做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的测定,已报道有效范围为40-100mg/l(300-700μmol/L)。
6.服药方法1.口服。
每日剂量应分1-2次服用。
2.在癫痫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每日服药一次。
3.本品应整片吞服,可以对半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或咀嚼。
7.初始治疗▪新诊断癫痫或没有使用过其它抗癫痫药的病人,每2-3天间隔增加药物剂量,1周内达到最佳剂量。
▪对于服用德巴金其他速效制剂的且病情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使用本品替代时推荐每日剂量仍维持现状。
▪在以前已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病人,用德巴金缓释片要逐渐进行,在2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其它治疗逐渐减少至停用。
8.如需加用其它抗癫痫药物,应逐渐加入。
(见【药物相互作用】中内容)2.躁狂症1.口服给药。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精神科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药物,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神科药物,包括它们的作用、适应症、副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1、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活动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从而对大脑中的神经信号进行调节。
通过降低多巴胺活性,抗精神病药有助于减少异常的思维和感知,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2、抗精神病药的适应症抗精神病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相关的精神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3、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口干、体重增加等。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脏问题或代谢紊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4、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时,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耐受性进行调整,医生会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其次,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患者和家属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合理使用、遵循医嘱以及定期复诊都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关键。
二、抗抑郁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精力下降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抗抑郁药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中的一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相关的情感障碍。
常用药物有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等。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医学课件
调整用药
如症状轻微,可考虑调 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
增加水分摄入
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 药物代谢和排出。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其焦虑和不安。
中度副反应的处理
01
02
03
04
停止用药
如副反应较为明显,应立即停 止用药,并就医检查。
药物治疗
根据副反应类型,可能需要使 用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
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时处 理不良反应,避免长期用药带来
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
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用药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 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和处理不良 反应,提高自我管理和监测能力。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以及不 遵医嘱用药的危害。
如心悸、血压波动 等。
精神状态改变
如焦虑、抑郁、躁 狂等。
副反应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患者自评
患者记录自己的症状和感 受,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 副反应。
医生检查
医生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 状况,询问患者的感受, 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副反 应。
量表评估
使用特定的量表评估患者 的症状和功能,以便更全 面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副反应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 议,定期监测患者的副反应情况
。
记录内容
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感受、用药 情况等信息,以便分析和处理副反 应。
紧急处理
对于严重的副反应,应及时采取紧 急处理措施,如停药、就医等。
03
精神科用药原则
精神科用药原则
精神科用药原则是在治疗精神疾病时常见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详细解释: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在开始精神科药物治疗时,医生通常会采取从较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的策略。
这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避免联合用药: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多种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联合用药可能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医生通常会选择最合适的单一药物治疗。
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症状表现和药物代谢都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确保最佳疗效。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任何不良反应。
患者也需要定期报告任何不适,以便及时干预。
坚持用药:在精神科治疗中,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患者需要坚持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也不应自行停药,以防止症状复发。
这些原则的遵循有助于确保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制定和调整。
1。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
切观察不良反应。
05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神经外科领域涉及的疾病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严重性,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医生可以 更准确地诊断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以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
良反应的风险。
,确保药物充分吸收利用。
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
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 需谨慎。需注意根据年龄和体重 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超剂量使用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注意 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 响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 应告知医生自己怀孕或正在哺乳
的情况。
老年人
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神经外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药物分类、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使用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
选择培训形式
为提高培训效果,选择合适的培 训形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模拟操作等。
组织培训和考核
讲师聘请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聘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 识的神经外科医生和药剂师担任讲师。
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重复检查,从而降 低医疗成本。通过培训,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经济 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
在培训中,还应强调医生在药物选择和调整时需考虑成本 效益原则,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
06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的实施方案
药物治疗在神经外科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 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以及辅助手术治疗 。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培训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经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 的相互作用,有些则可以增强疗效。因此,在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滥用药物
• 滥用药物是指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长期、大量使用某种 药物。滥用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等不良后果,严 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药物 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抗炎药物是用于治疗炎症和疼痛的药物,也是神经外科常用的
药物之一。
详细描述
02
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它们通过抑制炎
症反应和缓解疼痛来治疗炎症和疼痛。
注意事项
03
使用抗炎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并注意控制药物的副作用。
03
神经外科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
请药学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进行授课,讲 解药物基础知识和神经外科常用药物的使 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
小组讨论
通过分析真实的神经外科病例,让医生了 解如何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和不 良反应。
模拟演练
分组进行讨论,让医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 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合理用药。
通过模拟演练,让医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合理用药的技能和技巧。
临床用药指南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神经外科合理用药的临床指南,为医生提供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医院关于神经外科合理用药的相关规定
药品目录管理
医院制定神经外科药品目录,明确每种药品的适用范围、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医生需根据目录选 用药品。
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策略
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策略一、前言精神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类病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很大影响。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医学上还是主要借助药物进行干预和治疗。
因为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就精神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和管理策略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精神病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1. 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个人因素来确定,避免过量或不足药物的使用。
2. 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应该适量,不应进行过量和不当的药品混合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还应逐步增加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降低患者尿疗效差、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的概率。
3. 严格控制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包括过度嗜睡、便秘、心动过速、意识障碍等。
当然,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把控。
4. 投药周期和用药次数也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关键因素,医生应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药物疗效的变化,及时调整对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案。
5. 合理用药是遵循以“安全、经济、有效”为核心原则,即尽量减少因药品浪费等原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在患者用药、护理以及时间等多个方面达到的预期目标。
三、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的策略1. 临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病例分析,分析该病症对药物的反应以及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患者用药提供指导。
同时,也可通过电子化病历工具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平台,以实现更加精准和时效的管理策略。
2. 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协作是提供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药师、护士以及心理医生等。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依据医生及其相应的治疗指导,同时把控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 个体化药物治疗总诊断个体化药物治疗总诊断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药品方案。
不同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方案是不同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指导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指导精神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何合理使用药物是关乎患者康复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和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
一、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1. 抗焦虑药物治疗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在缓解焦虑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
其中,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快速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但患者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并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SSRI类药物则具有欠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更持久,较少出现依赖现象,但需要长期用药才能发挥作用。
2. 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
SSRI类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但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失眠等。
TCA类药物在副作用方面较SSRI类药物更多,但适用于一些对SSRI不敏感的患者。
3.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在其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它们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功能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这类药物一方面能够缓解精神症状,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运动障碍、抗胆碱能药效等。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少的副作用,更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二、精神疾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原则1.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和药物疗效在开始药物治疗前,医生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医生能够制定出更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 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是合理用药的重点。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
头孢曲松:对肠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酶稳定,t1/2=8, 可以qd 给药。肝肾双途 经排泄 ;可透过血脑屏障; 对铜绿、MRSA、 肠球菌、厌氧菌耐药。
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流感杆菌、淋球菌活性极强,对厌氧菌也有作用; 对铜绿活性较差。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 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 种效应即抗生素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 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 效应不再明显增加,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5% ≤10% ≤5%
≤20% ≤20% ≤60%
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上半年精神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 一病区
出院使用抗 生素人数
出院总人数
抗生素使用 率(%)
规定使用率 (%)
超出规定使 用率(%)
80
435
18.39
5.00
13.39
二病区
94
332
28.31
5.00
23.31
三病区
89
31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与合理使用
药学部•临床药事科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合成。
精神科常用药物
精神科常用药物氯氮平【适应症】:本品不反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于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对于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
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规格】:25mg【用法用量】: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至400mg,维持量为一日100至200mg。
【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延、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3、可影响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5、粒细胞减少6、锥体外系反应利培酮【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线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间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他临床效果。
【规格】:1mg.【用法用量】:口服。
由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改用本品者:开始使用时,应渐停原先使用的抗精神病药。
若病人原先使用的是长效抗精神病药,则可用利培酮替代下一疗程的用药。
已用得抗帕金森代综合征得药是否需要继续则应定期进行重新评定。
【不良反应】:1、与服用利培酮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时: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食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
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
精神科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l 刘 国艳 . 非 司 酮 抗 肿 瘤 及逆 转 耐药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 外 医 学 妇 米 国 产 科 分册 ,0 4,1 2 :1 19 20 3 ( ) 17~ 1
2 S ra T e P tni f f r t e( U-4 6 s ne—m t ak r N. h o t l e i o N e a o mi p s n R 8 )a a e-
2 0 , 0 6 :3 1~1 3 0 4 1 3( ) 1 3 36
收 稿 日期 :0 8— 7—1 20 0 5
精 神 科 护 士 在 合 理 用 药 中的作 用
严素 玲
( 疆 石河子 绿 洲医 院护理 部 , 疆 石河子 ,3 0 0 新 新 820 )
【 摘要 】由于精神科护士在药物治疗 中的特殊作 用 , 需从做好给药前的评估 、 按医嘱给药 、 严格执 行查对制度 、
6 梁
宏, 潭天柱 , 李
萍. 米非司酮治疗 皮下埋植避孕所致子宫异
常出血 的临床 观察. 中华计划 生育学 杂志 ,05,】 3 :8 20 l3( ) 10~
11 8
7 胡
克, 温济英 , 毛玲芝 , 雷公藤多 甙及 米非 司酮用 于重度 子 等.
宫 内膜异位症术后铺助治疗 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
gnycnrcpi rg A t o s tG n o Sad,0 5 8 4) e c ot e tedu . e bt ycl cn 20 ,4( : a v a e
3 9 ~3l 0 2
患者 , 用米 非 司, 9例
观察 . 中华 计 划 生 育 学 杂 志 ,06,4 :4 2 0 ( ) 2 0~2 1 4
精神病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精神病药品的安全使用,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精神病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调剂、监测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1. 医院药剂科负责精神病药品的采购、储存、调剂、监测等工作。
2. 临床科室负责精神病药品的使用和监测。
3. 医院医务科负责精神病药品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四、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1)精神病药品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选择具有合法生产(或经营)资格的药品供应商。
(2)药剂科应定期对精神病药品进行采购计划,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采购,确保药品供应充足。
2. 储存管理(1)精神病药品应设立专用库房,库房内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设施。
(2)精神病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分类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放。
(3)库房内应保持清洁、通风,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3. 使用管理(1)精神病药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执行,合理用药。
(2)使用精神病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
(3)精神病药品的处方应载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4)处方医师应定期对使用精神病药品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4. 调剂管理(1)药剂科应配备专人对精神病药品进行调剂,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2)调剂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监测管理(1)医院应建立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分析、报告不良反应。
(2)医务人员在使用精神病药品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在精神病药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神经-精神科疾病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降解 减少,局部乙酰胆碱含量增加。最初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批准的是他克林(Tacrine),后来因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尤 其是因肝功能损害而被弃用。由13本卫材公司研制上市的多 奈哌齐(Donepezil),其商品名为安理申(Aricept),因其治疗AD 有效பைடு நூலகம்无肝毒性而获广泛推广。而诺华公司开发的既抑制乙 酰胆碱酯酶又抑制丁酰胆碱酯酶的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其 商品名称为艾斯能(Exebn),据报道对AD的治疗作用更好,其 胃肠道和肝脏不良反应也小。其他高效低毒胆碱酯酶抑制剂尚 有加兰他敏(Galathamine)和国产的石杉碱甲(Huperzin—A)等。 2.2有关用药时间
自上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较成熟。合成的主 要有3 000多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30多种,国内目前常用的 约有10多种。由于应用时间比较长,对该类药的作用机制也 比较清楚。主要用于急性期,短期应用,改善症状疗效尚佳,也 较安全。但此类药也存有问题:(1)长期用药易产生依赖性,突 然停药易引起戒断反应;(2)可能引起一些症状的反跳;(3)对 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4)由于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 眠、肌肉松弛等,有可能会引起过度镇静,故服后不能驾车、操 作机械等。但该类药目前在I临床还是作为一类主打产品在 应用。 3.2阿扎哌隆类药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年第6卷第2期
(完整版)精神性疾病常用药
精神性疾病常用药物奥氮平功能主治: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或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
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
奥氮平长期服用对身体影响很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奥氮平。
用法用量:剂量范围在每日5毫克至20毫克之间。
推荐起始剂量和常规治疗剂量为每日10毫克。
维持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一般亦为10毫克,但应定期评估。
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
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严重肾功能损害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起始剂量为5毫克,剂量递增为每次5毫克,间期至少一周。
氯氮平(抗精神失常药)功能主治: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效果较好,故可用于兴奋躁动病人,一般4-5日可见效。
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
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用法用量: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
维持量为一日 100~200mg。
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患、昏迷、谵妄、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氯丙嗪(冬眠灵)功能主治:是第一个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充分治疗剂量通常为每日200—800mg,分次服用。
依治疗所需和耐受情况逐渐递增给药。
对年老或体弱者更应从较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徐缓增加药量。
(2)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肌内注射每次可使用25—50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症状用药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 催眠药 情绪稳定剂 安慰剂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看准目标症状:所有药物都是对症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 阳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为主? 控制兴奋?消除幻觉、妄想? 抑郁为主?焦虑为主? 镇静?安眠?
避免跨类别用药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尽可能单一用药 有利于明确该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有利于下一步用药 有利于减少药物的相互干扰 常规的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利与弊 抗精神病药+安坦 三环类药物+心得安
巩固期用药
治疗已经有效 治疗方案基本不变:“效不更方” 药物剂量调整到最佳效果:微调 继续使用治疗剂量:不能减到维持量 如果病情波动:依从性?剂量? 病情不能控制:回到前一阶段重新选药 保持社会功能:为下一阶段作准备
维持期治疗
预防复发是首要目标 维持期长短因人而异 药物维持是关键 药物维持剂量因人而异 定期随访是保证 家庭教育治疗很重要 社区康复待发展
随机对照研究报告(RCT) 综述 试用新药取得的亲身经验
疗效、副反应
对传统药物的态度
不能全面否定:并非都已经被淘汰 充分认识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宁可使用你最熟悉的药物, 而不要盲目使用你不熟悉的新药 不是药物不好,而是您不会掌握它 熟悉、掌握的药物越多,可供你选择
的余地越大
全程治疗
从治疗开始到患者回归社会的全过程 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应有计划进行 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作用相同药物的选择:请用最好的药物! 所有药物的有效率:70%
对某个体有效就是好药 对个别症状的疗效:缺乏确切证据 选择的是药物的副反应而不是疗效 药物的副反应也有个体差异 特定个体疗效和副反应难以预测
选好第一次用药:首选药
最明智的决策:让患者或家属作出选择 被动接受 主动参与
共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尽可能先治疗主要疾病 在控制#43; 抑郁症 抑郁症 + 焦虑障碍 精神病 + 强迫症 抑郁症 + 强迫症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妊娠对精神障碍没有保护作用 妊娠期精神障碍可能加剧 妊娠期中断服药,病情波动者约70% 妊娠期服药的主要危险性: 导致胎儿畸形 导致围生期综合征或异常妊娠反应 导致出生后行为障碍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职业治疗 社会治疗 整体护理 社区康复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全程治疗:三阶段
急性治疗期: 6-8周
消除症状
防止意外 保持功能
阻止疾病发展 防止慢性化
巩固治疗期: 3-6月
提高疗效
消除副反应
防止病情反复 确定长期治疗方案
维持治疗期: 1-3年以上
防止复发 促进回归社会
急性期用药
第 1 周:三个目标 控制兴奋躁动 逐渐增加剂量 观察副反应强度 第 2周: 观测起始疗效、对药物剂量的耐受性 第 3-6周: 观测最大疗效、调整最佳药物剂量
急性期用药
是一个筛选用药的过程 换药:应有计划 换药的依据: 足够剂量、足够长时间--无效或不满意 副反应太大,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 患者依从性不佳 换药意味以往用药失败,会有经济损失
急性期用药
换用药物的选择 针对用药失败原因选药 尽可能选用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
同类药物疗效和副反应不一定相同 尽可能选用较熟悉的药物 尽可能选用起效快的药物 让患者或家属参与选择:知情同意
帮助患者或家属选择药物:知情同意 列出药品清单 介绍各类药品的疗效和可能的副反应 介绍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 介绍昂贵药品的价格
选择副反应小的药物
使用新药:注意患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要有长期用药的打算
患者依从性 家属对长期用药的态度
长期用药的必要性 对毒副作用的担心 经济支持
对新药的认识
不能只靠药品宣传 注意独立研究论文:客观评价 荟粹分析(META-ANALYSIS)
急性期用药
第1周用药失败 及早改换其他药物
第2周用药失败 增加药物剂量 改用其他药物
第3-6周用药失败 联合用药或改药
急性期用药
注意事项 控制兴奋躁动:加药宜快、剂量宜足 一般剂量增加:1周内达有效剂量 一次处方药量:1-2周量,最多1月量 尽可能1-2周复诊,最长不宜超过1月 注意特殊不良反应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抑郁 有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有自杀危险 药物治疗困难者 可采用电抽搐治疗 在58年的300例孕妇中只有4例早产
结束语
建立每个人的临床思维习惯 熟悉每种药物的特性、建立自己的经验 阅读有关文献、不断更新用药知识 用药时 多为病人着想 多让病人或其家属参与决策 多倾听病人和其家属的意见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明智的选择:放弃妊娠 选择妊娠:不能中断药物治疗 服药与否与精神障碍遗传无关 药物选择: 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最低维持量 妊娠早期服用叶酸每天15毫克 围产期不能停药、孕妇不宜喂奶
妊娠与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美国FDA对药物的安全性的分类 A 类:很安全 B 类:有证据说明比较安全 C 类:缺乏相应的安全证据,危险不能排除 D 类:有明显证据存在风险 X 类:肯定有害于胎儿,危害大于得益 精神药物大多属于C类,没有A类者
维持期治疗
药物维持期:仅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5 年以上 抑郁症: 3 年以上 双相障碍: 3 年以上 焦虑障碍: 3 年以上
难治性病例的治疗策略
重新考虑诊断 回顾以往用药过程:是否合理 首选从未使用过的药物 联合用药 合用电抽搐治疗 强化用药
慢性病例的治疗策略
考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尽可能减轻症状 尽可能保持部分社会功能 尽可能减少大的波动 使家属接受病人
谢 谢!
精神科的合理用药
临床一般用药原则
有效:消除症状、保持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安全:不影响生命安全和器官功能 不影响社会功能 无任何不适症状
快速:药到病除、1-2周起效 经济: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精神科用药特点
不确定性: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疗效: 群体 70% 个体
副反应:群体 药品仿单罗列 个体 --特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