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几何之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几何之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选择题

1.(2013福建龙岩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2.(2011年内蒙古巴彦淖尔、赤峰3分)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A、2.5秒

B、3秒

C、3.5秒

D、4秒

二、填空题

1.(2013年四川凉山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

2. (2012辽宁丹东3分)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内部有一点P,BP=4,∠PBC=60°,点Q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且△PBQ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Q点有▲ 个.

【答案】5。

【考点】动点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线段中垂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如图,符合条件的Q点有5个。

3. (2012青海西宁2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BD=16,E为AD的中点,点P在x轴上移动.小明同学写出了两个使△POE为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为(-5,0)和(5,0).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的坐标▲ .

∴OK=。

∵∠PFO=∠EKO=90°,∠POF=∠EOK,∴△POF∽△EOK。

∴OP:OE=OF:OK,即OP:5=:4,解得:OP=。

∴P点坐标为(,0)。

∴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为:(8,0),(,0)。

三、解答题

1.(2013年重庆市B12分)已知:在矩形ABCD中,E为边BC上的一点,AE⊥DE,AB=12,BE=16,F 为线段BE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纸片△GMN,∠NGM=900,NG=6,MG=8,斜边MN与边BC在同一直线上,点N与点E重合,点G在线段DE上。如图2,△GMN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向点B匀速移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匀速移动,点Q为直线GN与线段AE的交点,连接PQ。当点N到达终点B时,△GMNP和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问题:

(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在线段AE上时,求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AP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GMN与△A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NGM=900,NG=6,MG=8,,

∴由勾股定理,得NM=10。

当点G在线段AE上时,如图,

此时,GG′=MN=10。

∵△GMN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向点B匀速移动,

∴t=10秒。

(2)存在。

由矩形ABCD中,AB=12,BE=16,得AE=20。

①当0<t≤10时,线段GN与线段AE相交,如图,过点Q作QH⊥BC于点H,QI⊥AB 于点I,过点P作PJ⊥IJ于点J。

根据题意,知AP=EN=t,

由△QNE∽△GNM得,即,∴。

由△QHE∽△NGM得,即,

∴。

若AP=AQ,则,解得,不存在;

若AP=PQ,则,△<0,无解,不存在;

若AQ=PQ,则,无正数解,不存在。

(3)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考点】单动点和面动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出MN的长,点Q运动到AE上时的距离MN的长,离从而除以速度即得t 的值。

(2)分0<t≤10和10<t≤16两种情况讨论,每种情况分AP=AQ,AP=PQ,AQ=PQ三种情况讨论。

(3)当0<t≤7时,△GMN与△AEF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QNE的面积,

二式相加,得。∴。

∴。

当<t≤16时,如图,△GMN与△AEF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IFM的面积。

∵,

(同上可得),

∴。

综上所述,。

2. (2013年江苏徐州10分)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以AB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DP,过点P作D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

(1)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

(2)当点P在线段AO(点P不与A、O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求出这个最大值;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E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此时△PED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3,4)。

(2)设P A=t,OE=m,

由∠DAP=∠POE=∠DPE=90°得△DAP∽△POE,

∴。

∴当t=时,m有最大值,即P为AO中点时,OE的最大值为。

仿①步骤,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3. (2013年辽宁大连12分)如图,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M.P是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一个动点(点P、M、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过点A、B

作直线C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连接点MD、ME.

(1)求点A,B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并证明△MDE是等腰三角形;

(2)△MDE能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3)若将“P是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一个动点(点P、M、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改为“P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的一个动点”,其他条件不变,△MDE能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此时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若不能,说明理由.

①若DE⊥EM,

由DE⊥BE,可知点E、M、B在一条直线上,而点B、M在x轴上,因此点E必然在x

轴上。

由DE⊥BE,可知点E只能与点O重合,即直线PC与y轴重合,不符合题意。

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MDE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点P坐标为(,3)。

(3)能。此时点P坐标为(,)。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单动点问题,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分类思想的应用。

4. (2013年辽宁锦州14分)如图,抛物线经过△ABC的三个顶点,点A坐标为(0,3),点B坐标为(2,3),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