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能势能动能定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动能势能PPT教学课件
程
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度量运动物体做
序
功的大小?二是怎样使两个质量不相等
的物体速度相同?让学生讨论可能的方
案
动能和势能
新课教学
教 6、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学
2)探究弹性势能大小决定因素度量运动
程
物体做功的大小与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
序
素设计方案基本相同。探究重力势能大
小决定因素度量运动物体做功的大小学
生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让它从高处落
终于新鲜出炉。数据显示, 截至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 民数量已攀升至7950万,继 续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位置;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1997年克隆老鼠
1998年克隆珍珠牛
1999年克隆小仔猪
2000年克隆猕猴
2000年中国第一只体细胞 克隆山羊诞生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最早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克隆技术的设想;
法
堂效率
动能和势能
复习提问,投影引入2`
教 用“怎样才算做了功”提问 ,回顾力
学
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功的计
程
算公式W=Fs及功的单位
序
动能和势能
新课教学32`
教 1、播放投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
学
析形成能量概念 3`
程 2、学生举例5`
序 3、形成三个基本概念 2`
动能和势能
新课教学
教
4、对照实例提出问题 1`
动能和势能
板
书 设 计
能
量这 能 一
个量个 物,物 体物体 具休能 有能够 的够做 能做功 就的, 越功它 大越就
多具 ,有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具有的能量 运动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之令狐文艳创作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令狐文艳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2.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3.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规律方法总结1.数据处理(1)目的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2)处理的方法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1=x4-x13T2,a2=x5-x23T2,a3=x6-x33T2⇒a=a1+a2+a33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xn+xn+12T=dn+1-dn-12T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x1、x2、x3……x 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2)Δ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1=x2-x1,Δx2=x3-x2….(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n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4)Δx=aT2,因为T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也为恒量,所以Δx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考点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D.取下纸带,然后断开电源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H……);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例2(2012·山东理综·21(1))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1图2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 1.运动性质的判断: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特点.2.瞬时速度求解:采用平均速度法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3.加速度的求解:(1)v-t图象法;(2)推论法:Δx=aT2;(3)逐差法.例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3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图3(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_原理类似.(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创新方向盘点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盘点1 实验器材的改进①为了保证小车真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替代打点计时器②用频闪照相或光电计时器――→盘点2 在新情景下完善实验步骤及数据分析1.如图4所示,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图4(1)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摩擦阻力,则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未连接纸带前,放开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B.未连接纸带前,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2)图5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取相邻的计数点A、B、C、D、E.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各点间距离用图中长度表示,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可表示为v C=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可表示为a=______.图52.如图6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图6(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①(3)图中________(填选项字母).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3.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7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 和4.0×10-3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图7(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 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4.图8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图8(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 cm.(2)图9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95.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0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图10(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选A、B、C、D、E、F、G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一个点没有画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m/s2.(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C.木板的质量m1D.滑块的质量m2E.滑块运动的时间t(3)测量第(2)问中所选定的物理量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真题回顾•能力突破熟悉历年考题提升综合能力1、(2016海南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传送带问题专题讲解之令狐文艳创作
传送带问题专题讲解令狐文艳知识特点传送带上随行物受力复杂,运动情况复杂,功能转换关系复杂。
基本方法解决传送带问题要特别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关键是分析传送带上随行物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系。
1、对物体受力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分清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突变。
当传送带和随行物相对静止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恒定的静摩擦力或零;当两者由相对运动变为速度相等时,摩擦力往往会发生突变,即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变为零,或者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发生改变。
2、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传送带的运转方向。
3、对功能转换关系进行分析,弄清能量的转换关系,明白摩擦力的做功情况,特别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
一、基础练习【示例1】一水平传送带长度为20m,以2m/s的速度做匀速0.1,则从把该物V Array少?【讨论】1、在物体和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时物体的位移,传送带的位移,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分别是多少?2、若物体质量m=2Kg ,在物体和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分别是多少?情景变换一、当传送带不做匀速运动时【示例2】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
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
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情景变换二、当传送带倾斜时【示例3】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一定的速度逆时针运转,现将一物体轻放在传送带的顶端,此后物体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 )A 物体可能一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不变B.物体可能一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可能一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改变D.物体可能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情景变换三、与功和能知识的联系【示例4】、如图所示,电动机带着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0=2m/s 的速度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现把一个质量为m=10kg 的工件轻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到h=2m 的平台上,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除此之外,不计其它损耗。
《动能和势能》课件
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释和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进而求得各点的动能。同时,根据各点到第一个点的距离,计算各点 的重力势能。
结果分析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图像,观察图像是否呈线性关系。如果图像呈线性关系且斜率为1,则说明 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如果图像不呈线性关系或斜率不为1,则需要分析误差来源并进行改进。
理解概念
深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性 质,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
掌握分析方法
学会运用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分 析物理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等
基本原理。
加强练习
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下一步学习计划
拓展知识
学习更多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知识,如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等。
深化理解
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提高物理素养。
06
知识拓展:天体运动中的机械能问题
天体运动基本规律回顾
开普勒三大定律
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周期和速度等基本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
揭示了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规律,是天体运动的基础。
天体运动的轨道和速度
介绍了天体运动的轨道形状、速度变化等基本概念。
天体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
01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公式及 应用;难点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 化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
02
动能概念及性质
动能定义及表达式
动能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 动能。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练习题(含解析整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本着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与具体什么因素有关令狐文艳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去做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没有能量B.做功多的物体能量就多,做功少的物体能量就少C.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就做功D.能量多的物体所做的功一定就多解析:CA、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的物体不一定不具有能量,高山上的石头静止,不做功但具有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错误;B、能够做功说明具有能量,具有的能量多不一定都做功,该选项说法错误;C、能够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不一定做功,该选项说法正确;D、能量多的物体做功不一定多,有能量不一定用来做功,该选项说法错误.(问杨源兵:例1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的总功为( C ) A.0J B.300J C.450J D.500J 解析:本题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小明将50N的箱子提高6m,人对箱子的拉力是50N,箱子在拉力方向上移动6m的距离,根据W=Fs=50N×6m= 300J;另一过程是提着箱子在水平走廊走了4m,拉力和箱子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在这一过程中人没有做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不具有能B.没有做功的物体不具有能C.具有能的物体一定在做功D.能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解析:物体具有能量说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不一定正在做功,与物体运动与否无关,故A、B、C说法都不正确;能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说法正确.故选D.3、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一定具有能.B、一砖头放在桌面上没有做功,因此它没有能.C、甲物体运动比乙物体运动快,则甲的动能一定比乙的大.D、一根放在地上的弹簧,虽然没有被压缩或拉长,但它仍具有势能解析:选A,基本上是课本原话:(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A选项为: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一定具有能,A已经绝对正确了,那么D选项错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做它的重力势能为0,因为它毕竟有质量,继而有重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十三章内能令狐文艳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有时表现为引力,有事表现为斥力)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3、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4三、比热容1、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同,比热就相同。
(C水=.2×103J/(kg•℃)、C冰=2.1×2、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共33张PPT)(1)(完美版下载)
时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400N,球在水平面上运
动了20m后停止,那么人对足球做的功为:
A、8000J
B、4000J
C、15J
D、无法确定
例3一质量为m、速度为v0 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
后于水平地面滑行了距离l 后停了下来。试求汽 车受到的阻力。
牛顿运动定律:
由 v2-v02
=2al 得a=-
v02
2l
W合=(F-F阻)l =(F-kmg)l =21 mv2
∴F=
mv2
2l+ຫໍສະໝຸດ kmg例5:同一物体分别从高度相 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的顶端 滑到底端时,相同的物理量是: A.动能 B.速度 C.速率 D.重力所做的功
例6.物体沿高H的光滑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求它滑 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H
解:由动能定理得 mgH= 1 mV2
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求这个过程中恒力F所做的功W。
一、动能的表达式
v22v122al
a v22 v12 2l
又Fma m v22 v12
2l
WF
Fl
m v22 v12 2l
l
12mv22 12mv1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而v22 -v12 =2al,即 l = (v22 -v12 )/2a
例 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
题 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
1 牛力顿 。运动定律:
由 v2-v02 =2al 得a=2vl2
①
F合=F-F阻=F- kmg =ma ②
由
①②得F=
mv2
2l
+
洛伦兹力之令狐文艳创作
1.洛伦兹力令狐文艳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叫洛伦兹力,它是安培力的微观表现。
计算公式的推导:如图所示,整个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安培力)为F安 =BIL ;其中I=nesv ;设导线中共有N 个自由电子N=nsL ;每个电子受的磁场力为F ,则F 安=NF 。
由以上四式可得F=qvB 。
条件是v 与B 垂直。
当v 与B 成θ角时,F=qvB sin θ。
2.洛伦兹力方向的判定 在用左手定则时,四指必须指电流方向(不是速度方向),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对负电荷,四指应指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的反方向。
3.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仅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由此可以推导出该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Bq m T Bq mv r π2,==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⑴穿过矩形磁场区。
一定要先画好辅助线(半径、速度及延长线)。
偏转角由sin θ=L /R 求出。
侧移由R 2=L 2-(R-y )2解出。
经历时间由Bq m t θ=得出。
注意,这里射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不再是宽度线段的中点,这点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结论不同! ⑵穿过圆形磁场区。
画好辅助线(半径、速度、轨迹圆的圆心、连心线)。
偏角可由R r =2tan θ求出。
经历时间由Bq m t θ=得出。
注意:由对称性,射出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磁场圆的圆心。
1:如图直线MN 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正、负电子同时从同一点O 以与MN 成30°角的同样速度v 射入磁场(电子质量为m ,电荷为e ),它们从磁场中射出时相距多远?射出的时间差是多少?解:正负电子的半径和周期是相同的。
只是偏转方向相反。
先确定圆心,画出半径,由对称性知:射入、射出点和圆心恰好组成正三角形。
所以两个射出点相距2r ,由图还看出经历时间相差2T /3。
答案为射出点相距Be mv s 2=,时间差为Bq mt 34π=∆。
动能势能ppt最新PPT资料
年5月
湛江二1.能量的概念: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具有做功的本领), 则称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具有能量物体的实例:流动的河水、 运动的汽车、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燃烧 的焰火、高压气体…….
2.物体的不同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3)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
面
理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由于瞬时速度与参考系
解 动 能
有关(即速度往往是相对速度) .所以Ek也与 参考系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无特殊说明, 则认为取大地为参考系.
例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 量为173Kg,km/s,它的动能是多少?
解: 由动能公式:Ek= mv2/2 =173×72002 × 1/2 =4484160000J =4.48416 ×109J
2、形变程度越大, 弹性势能也越 大.
例题2:
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
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的货物.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由动能公式:Ek= mv2/2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功多 48416 ×109J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功多 48416 ×109J
三 . 重力势能
(一)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1、物体自身质量. 2、物体所处的高度.
(二).重力势能的定义: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量和它的高 度的乘积.
表达式: Ep m gh
重力势能是标量, 单位 : 焦耳 ( J )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 面叫参考平面.
§2动能势能动能定理之欧阳学创编
§2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Ek。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21mv E k ==m p 22 或 k mE p 2=(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mgh E p,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E p= -(mgh2-mgh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动能势能动能定理之欧阳歌谷创编
§2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欧阳歌谷(2021.02.01)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 E k 。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21mv E k ==m p 22 或 k mE p 2=(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mgh E p =,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E p= -(mgh2-mgh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周老师用1)第2单元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word资料14页
(周老师用1) 第2单元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 E k =。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21mv E k ==m p 22 或 k mE p 2= (2)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二、势能(位能)1、重力势能(E p )⇐举高。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E p =m g h (h 是重心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1)、相对性 ①“零高度”或“零势能面”,(大地或最低点) ②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于零势能面的③势能的正负和大小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2)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性——①跟物体的初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 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②重力势能改变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③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路径无关(3)重力势能的改变——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 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等值变化)2、弹性势能(E p )⇐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叫弹性势能,跟物体形变和材料有关。
三、动能定理1. 动能定理的推导物体只在一个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w =FS =m a ×a V V 22122- 即 w =21222121mv mv -推广: 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结论: 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21222121mv mv w -= 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注: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动能势能动能定理令狐文艳教学目标:理解功和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会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动能定理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Ek。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3.动能与动量的比较(1)动能和动量都是由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的物理量,221mv E k ==m p 22 或 k mE p 2=(2)动能和动量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状态量。
(3)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则其动量一定变化;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4)动能决定了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么远;动量则决定着物体克服一定的阻力能运动多长时间。
动能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合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冲量。
(5)动能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的,动量是从机械运动本身出发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mgh E p=,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E p= -(mgh2-mgh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W=ΔE 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
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和动量定理一样,动能定理也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
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和动量定理不同的是: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例1】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A .261mvB .241mvC .231mvD .221mv错解:在分力F 1的方向上,由动动能定理得2221161)30cos 2(2121mv v m mv W =︒==,故A 正确。
正解:在合力F 的方向上,由动动能定理得,221mv Fs W ==,某个分力的功为211412130cos 30cos 230cos mv Fs s F s F W ==︒︒=︒=,故B 正确。
2.对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理解: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这一外力有助于物体的运动,是动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这一外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又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了转化.所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和动量定理不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的总冲量一定是零,而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5)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例2】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α,长为L ,AB 段光滑,BC 段粗糙,且BC =2 AB 。
质量为m 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 端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
求物体和斜面BC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以木块为对象,在下滑全过程中用动能定理:重力做的功为mgL sin α,摩擦力做的功为αμcos 32mgL -,支持力不做功。
初、末动能均为零。
mgL sin ααμcos 32mgL -=0,αμtan 23=点评:从本例题可以看出,由于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时不牵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度,所以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方程解题简洁得多。
【例3】 将小球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理想状况下,小球将上升到某一最大高度。
由于有空气阻力,小球实际上升的最大高度只有该理想高度的80%。
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小球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v 。
解:有空气阻力和无空气阻力两种情况下分别在上升过程对小球用动能定理:2021mv mgH =和()20218.0mv H f mg =+,可得H=v 02/2g ,mg f 41=再以小球为对象,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对上升和下v /落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
全过程重力做的功为零,所以有:22021218.02mv mv H f -=⨯⋅,解得053v v =点评:从本题可以看出: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则取某一阶段简单。
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末动能等于零。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珠从高出地面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地面进入沙坑h /10停止,则(1)钢珠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2)若让钢珠进入沙坑h /8,则钢珠在h 处的动能应为多少?设钢珠在沙坑中所受平均阻力大小不随深度改变。
解析:(1)取钢珠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W F +W G =△E K =0。
取钢珠停止处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平面,则重力的功W G =1011mgh ,阻力的功W F =101-F f h , 代入得1011mgh 101-F f h =0,故有F f /mg =11。
即所求倍数为11。
(2)设钢珠在h 处的动能为E K ,则对钢珠的整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W F +W G =△E K =0,进一步展开为9mgh /8—F f h /8= —E K ,得E K =mgh /4。
点评:对第(2)问,有的学生这样做,h /8—h /10= h /40,在h /40中阻力所做的功为F f h /40=11mgh /40,因而钢珠在h 处的动能E K =11mgh /40。
这样做对吗?请思考。
【例5】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上,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h =0.20m ,木块离台的右端L =1.7m 。
质量为m =0.10M 的子弹以v 0=180m/s 的速度水平射向木块,并以v =90m/s 的速度水平射出,木块落到水平地面时的落地点到台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s =1.6m ,求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解:本题的物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其中两个阶段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和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
所以本题必须分三个阶段列方程:子弹射穿木块阶段,对系统用动量守恒,设木块末速度为v 1,mv 0= mv +Mv 1……①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对木块用动能定理,设木块离开台面时的速度为v 2,有:22212121Mv Mv MgL -=μ……② 木块离开台面后的平抛阶段,g h v s 22=……③由①、②、③可得μ=0.50点评:从本题应引起注意的是:凡是有机械能损失的过程,都应该分段处理。
从本题还应引起注意的是:不要对系统用动能定理。
在子弹穿过木块阶段,子弹和木块间的一对摩擦力做的总功为负功。
如果对系统在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就会把这个负功漏掉。
四、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
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
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再来体会一下用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1.应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的功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例6】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物体在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有重力、AB 段的阻力、BC 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 G =mgR ,f BC =μmg ,由于物体在AB 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外=0,所以mgR -μmgS -W AB =0即W AB =mgR -μmgS =1×10×0.8-1×10×3/15=6J【例7】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 提升井中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所示.绳的P 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 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 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 .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 经过B 驶向C .设A 到B 的距离也为H ,车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求在车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绳Q 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解析:设绳的P 端到达B 处时,左边绳与水平地面所成夹角为θ,物体从井底上升的高度为h ,速度为v ,所求的功为W ,则据动能定理可得:因绳总长不变,所以: H H h -=θsin根据绳联物体的速度关系得:v =v B cosθ由几何关系得:4πθ=由以上四式求得:H mg mv W B )12(412-+=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