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考试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五)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曾历游滦州(今河北唐山地区)奉天等地,考察尸体解剖的医家是()A.张志聪B.吴师机C.王泰林D.王清任E.张山雷2.王清任的代表性著作是()A.《群经见智录》B.《中风斠诠》C.《医论稿》D.《血证论》E.《医林改错》3.王清任在北京行医开设的药铺是()A.广济堂B.慈善堂C.知一堂D.济仁堂F,.同济堂4.王清任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脏腑5.王清任认为灵机记性()A.不在脑而在心B.不在心而在脑C.不在心而在肾D.不在脑而在精E.不在脑而在血6.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E.阴阳7.王清任论气血的重点是()A.瘀血证和气虚血证B.瘀血证和气满血证C.血虚证和气虚证D.血热证和气满证E.血热证和气虚证8.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即()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H.活血逐瘀和补气活血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E.滋补肝肾和益气补血9.王清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0.王清任治胸中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1.王清任治肚腹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2.王清任治气虚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3.下列名方中,黄芪用至四两甚至八两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14.王清任治癫狂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15.王清任治痹痛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16.王清任治瘟毒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二)B型题A.通窍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血府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1.王清任治肚腹血瘀之症的方是()2.王清任治胸中血府血瘀的方是()3.王清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之症的方是()A.解毒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4.王清任治疗血瘀兼症,以活血逐瘀与温经调经药合用的方剂是()5.王清任治疗血瘀证,以活血与理气化痰药同用的方剂是()6.王清任治疗血瘀证,以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同用的方剂是()(三)D型题1.王清任论气血诸病的重点是()A.瘀血证B.气虚证C.气滞证D.气滞血瘀证E.气虚血瘀证2.王清任处方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A.补血活血B.活血逐瘀C.益气健脾D.益气活血E.理气活血3.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A.血热B.血虚C.血瘀D.气虚E.气滞4.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配伍用量是()A.黄芪、桃、红等量B.轻黄芪C.重黄茂D.轻桃、红E.重桃、红5.解毒活血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瘀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清热解毒药6.古下瘀血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瘀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清热解毒药7.身痛逐瘀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瘀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清热解毒药8.癫狂梦醒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瘀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清热解表药9.少腹逐瘀汤是哪两类药的同用()…A.逐水药B.活血逐痰药c.理气化痰药D.祛风通络药E.温经调经药(四)x型题1.王清任的学术特点是()A.重视实践,反对臆度{B.止血消瘀,宁血补血C.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D.水即化气,火即化血E.活血化瘀2.王清任活血逐瘀的代表性方剂是 A.通窍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急救回阳汤D.血府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3.共用桃花、红花、赤芍、川芎的方剂是()A.通窍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急救回阳汤D.血府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4.共用桃仁、红花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5王清任认为血瘀见症有()A.脱发13.胸任重物与胸不任物C.糟鼻子D.久泻E.白癜风二、填空题1.王清任著有一书。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1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2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 •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黄帝经》 B.《黄帝外经》 C.《扁鹊经》D .《扁鹊外经》E.《白氏经》2.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黄帝经》 C.《难经》D .《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3. 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重视经络C .突出治法研究D .八纲辨证E .用章句法注释4.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喻昌C•璐D .思邈 E.柯琴5. 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温病学派 C.滋阴派D .伤寒学派E.攻邪派6. 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宛丘 B.朱震亨C•元素D .东垣 E.吴又可7. 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东垣 B.薛己C•一奎D .献可 E.中梓8. 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唐宗海 C.锡纯D .恽树珏直.陆年9. 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 .子和 B.思邈 C.吴有性D •完素E 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伤寒论指微》 D .《钱氏小儿方》11. 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 .完素B.元素D .东垣E 朱丹溪 12. “火热论”出自()。
A .《素问玄机原病式》C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E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 《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 .守真B.元素D .杲E 朱丹溪14. “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 .《局方发挥》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D .《伤寒论辨疑》 E.《脉因证治》15 .《科摘要》的作者是()°A .介宾 B.万全 C.龚廷贤 D .吴有性 E .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 .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 .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 D.为人身之大主E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 .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 .命门属坎中之阳)° B.《婴孺论》C.《颅囟方》E.《小儿药证直诀》)°C •从正B.《宣明方论》D.《三消论》)°C.子和)°C .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 .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E .命门寄相火18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
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学派的构成要素有A:著作与著述B:学说与创新或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观点C:学说创始人与宗师D:师承与亲炙、私淑、遥承答案:ABCD2.学说是酝酿和形成学派的基础,学派则是学说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A:错B:对答案:B3.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称为A:学说B:学派C:流派D:医家学说答案:C4.没有同一学术主旨及其传承与发展的史实支撑,也可认定其为“学派”式的师承方式A:对B:错答案:B5.在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过程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对医家学说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A:对B:错答案:A6.学术上自成体系的观点或理论称为:A:医家学说B:学派C:学说D:流派答案:C7.《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形成较为完备学术理论体系,中医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错B:对答案:B8.载录“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著录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类的著作是A:《汉书 ·艺文志》B:《黄帝外经》C:《扁鹊内经》D:《黄帝内经》答案:A9.学术争鸣,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A:错B:对答案:B10.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去解读,可以更深切地认知和体会到,创新精神在学术争鸣中激荡,学术理论在传承授受中完善。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维护旧论,分经审证C:汇节分章,节解名释D:错简重订,倡纲重法E:脉证合参,辨别病性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肝脏分证的内容A:肝虚寒B:肝实热C:肝阳虚D:肝劳筋急E:肝胆俱虚答案:D3.下列哪首方为刘河间地黄饮子所本?A:犀角地黄汤B:内补散C:前胡建中汤D:生地黄煎E:孔圣枕中丹答案:B4.继《中藏经》之后,对脏腑辨证有发展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张元素E:钱乙答案:C5.孙思邈治疗虚损的常用法则有A:以泻为补B:补剂兼泻C:虚则补母D:寒热互济E:劳则补子答案:ABDE6.下列哪些方是孙思邈所化裁扩展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类方?A:羊肉杜仲汤B:羊肉桂心汤C:羊肉汤D:羊肉当归汤E:羊肉生地黄汤答案:ABCDE7.孙思邈本人所撰的著作有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备急千金要方》D:《银海精微》E:《孙真人海上方》答案:BC8.孙思邈在养生方面,反对恣情纵欲,主张戒绝情欲。
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试题课程代码:029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以法类证”的方法,归类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
A.徐大椿B.柯琴C.尤怡D.陈念祖2.清代中叶,著《温热经纬》对温病学进行了一次大总结的医家是( )。
A.薛雪B.吴瑭C.王士雄D.叶桂3.提出小儿“五脏六俯,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医家是( )。
A.万全B.薛己C.张介宾D.钱乙4.陈自明的代表作是( )。
A.《外科精义》B.《外科枢要》C.《外科正宗》D.《外科精要》5.张从正用药物发汗有辛温、辛凉方法,下列哪种情况他主张用辛温法( )。
A.病人外寒内热B.病人少壮气实C.病人禀性怒急D.病人老耆气衰6.李杲对脾胃内伤,气火失调,阴火内盛,始得之时,治以( )。
A.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B.升阳益胃汤C.补中益气汤D.朱砂安神丸7.薛己认为“滋化源”的实质是( )。
A.益心火B.滋肾水C.补命火D.补脾土8.龚廷贤辨治泄泻,认为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的病因是( )。
A.痰B.食积C.寒D.气虚9.以下哪种针刺手法被杨继洲称为真泻之法( )。
A.循B.摇C.爪D.扪10.赵献可认为“十二官之主”是( )。
A.心B.命门C.肾D.脑11.吴有性治疗温疫之邪居于膜原,创立的方剂是( )。
A.达原饮B.托里举斑汤C.白虎汤D.三消饮12.提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观点的医家是( )。
A.薛己B.赵献可C.张介宾D.李中梓13.喻昌以“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是属于( )。
A.吐法B.汗法C.下法D.清法14.张璐对血证的辨治,重视心肝脾三经,尤以脾经为重,应用上首推( )。
A.保元散B.归脾汤C.四君子汤D.补中益气汤15.创立用柔润之剂通降阳明以养胃阴的医家是( )。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之五行学说名词解释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单选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E.曲直2.何曰润下A木 B火 C土 D金 E水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A.生长B.生化C.承载D.受纳E.稼穑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A.从革B.寒凉C.沉降D.隶杀E.收敛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六腑之大肠B.五体之皮毛C.五志之恐D.五化之绞E.五色之白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喜D.五官之口E.五气之湿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A.比较B.演绎C.模拟D.试探E.反证法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A.ホ为水之于B.水为木之母C.火为土之母D.土为金之子E.火为木之孑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A.金为木之所不胜B.水为土之所不胜C.木为水之所不胜D.火为水之所胜E.木为金之所胜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A.木旺乘土B.土壅木郁C.木不疏土D.木能克土E.抑木扶土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土侮木E.木胜土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A.”客色”胜”主色”B.色脉相符C.”主色”胜”客色”D.生色之脉E.以上都不是17.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青B.喜食酸味C.易怒D.目赤E.脉洪18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赤B.喜笑无常C.喜食酸味D.舌赤E.脉洪19.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黄B.口泛甜味C.唇淡无华D.多唾E.肌肉消瘦20.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黑B.善恐C.易骨折D.流涎E.耳聋21. 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是: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E.流涕22. 以下何项不是”克”的异常:A.制化B.相乘C.相侮D.反侮E.反克23. 以下不属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木旺乘土B.土虚ホ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虚水侮24. 以下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E.肺病及肾25.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26、五行中,“火”的“所不胜”之行是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7.五行中,“木”之“所胜”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28.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A.母病其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病其气有余而乘其母C.其气有余则乘己所胜D.其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E.其气不及则己所胜者侮而乘之29. 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A.子病其气亢盛,反侮其母B.母病其气不足,子反侮母C.其气有余,则侮己所胜D.其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0..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无法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32 ”肝火犯肺”是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3肝气犯脾属于A.子病犯母B.克C.乘D.侮E.母病及子34 脾病传肾是属于: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及母3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属: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病及子E.孑病犯母36 .水气有余导致土气哀弱的传变关系属于:A.制己所胜B.侮所不胜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D.己所胜轻而侮之E.以上都不是37.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A.惊胜恐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E.思胜恐38 .就肺来说对肺的生理联系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生我B.克我C.我生D.我克E.反克39. 下列不是说明病理变化的是: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五行制化D.传其所胜E.传所不胜40. ”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41 .按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42. 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来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引火归原C.滋水涵木D.扶土抑木E.佐金平木43.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4.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B.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45. 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木相生D.佐金平木E.益火补土46.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47. ”实则泻其子”的方法一般是指:A.肝旺泻肺B.肝火泻心C.肾实泻脾D.心实泻脾E.肺实泻肾多选1.“木曰曲直”可引申为A、开泄B、炎热C、升发D、条达E、舒畅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水日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A.肾开窍于二阴B.肾开窍耳C.肾主水D.肾主纳气E.肾藏精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A.以表知里法B.试探法C.取象比类法D.推演络绎法E.比较法5.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6.下列属于金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鼻、皮、毛、收、悲C.皮、鼻、口、胃、长D.商、辛、白、哭、悲E.秋、西、咳、燥、收7.下列属于火行的是:A.爪、筋、皮、肉、苦B.舌、脉、喜、夏、长C.喜、鼻、口、胃、长D.苦、赤、长、暑、南E.夏、小肠、舌、笑、忧8.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9.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0.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A.思胜恐B.惊胜思C.悲胜怒D.怒胜扰E.恐胜喜11. 疾病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时,病情较轻浅的是: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乘方向传变D.相侮方向传变E.肺病及肝12.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乘的是:A.木有余则土来乘之B.金有余则火来乘之C.木不足则金来乘之D.火不足则水来乘之E.金不足则木来乘之13. 所谓五行相乘,是指: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C.气有余,侮所不胜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E.子有余反侮其母14. 五行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不足则木来侮之B.木有余则土来侮之C.金有余则火来侮之D.木不足则金来侮之E.水不足则火来侮之1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A.扶弱B.补母C.抑强D.泻子E.母子双补16. 下列哪些说法不确切:A.”克我”者是”所不胜B.五行相克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C.相克即相胜太过 D.相乘即是正常制约 E.相侮是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17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五行的生克乘侮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18. 五行的乘侮关系中,属于相侮的是:A.金有余则火来侮之B.土有余则能侮木C.土不足则水来侮之D.水不足则火来侮之 E.木不足则金来侮之19. ”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20. ”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肺病及肝C.母病及子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21.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22.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A.肝病及脾B.脾病及肾C.心病及肾D.肝病及肺E.肺病及肝23.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A.肝病色青见浮脉B.心病面赤见沉脉C.肝病色青见沉脉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24.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A.肾病及肝B.脾病及肺C.肺病及脾D.脾病及心E.肝病及心25. 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木和火B.土和水C.木和金D.水和金E.水和火26.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青色B.喜食酸味C.两目干涩D.头发稀疏E.爪甲枯槁27.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赤色B.口泛甜味C.舌尖红赤D.急燥易怒E.齿槁耳聋28. 根据五行学说推断,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A.面见黄色B.口味苦C.耳鸣耳聋D.二便不利E.牙齿枯槁29..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B.采用中和和类比的思维C.擅长哲学思维D.强调功能联系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30.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A.视外揣内B.类比C.比较D.演绎E.试探与反证填空1.(尚书。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 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 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 自制()A.“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 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 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 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 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 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 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 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 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 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 指出“善补阳者, ,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 ,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
选择题:
下列哪位医家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
A. 张仲景
B. 叶天士(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朱丹溪
“火热论”是哪位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
A. 刘完素(正确答案)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吴又可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脾胃论”,并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A. 张仲景
B. 李东垣(正确答案)
C. 朱丹溪
D. 吴鞠通
“相火论”的创立者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李时珍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寒凉派”的代表?
A. 张从正
B. 刘完素(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吴鞠通
“攻邪派”的创立者是:
A. 张从正(正确答案)
B. 刘完素
C. 李杲
D. 叶天士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仲景
D. 吴又可
“温疫论”是哪位医家的著作,对温疫病的认识和治疗有重要贡献?
A. 吴又可(正确答案)
B. 叶天士
C. 李东垣
D. 张仲景
下列哪位医家是“养阴派”的代表,强调养阴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吴鞠通。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三)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三)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A.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B.真阴之气不足,应加以滋养C.抑制相火,保护真阴D.阳动阴静,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不见所欲,使心不乱2.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属()A.食郁B.湿阻C.血郁D.痰证E.气滞3.对产后诸疾,朱氏认为当()A.大补气血B.滋阴降火C.调理脾胃D.调理肝肾E.调畅气机4.提出“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的医学家是()A.刘完素B.朱丹溪C.李杲D.张从正E.张元素5.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观点,认为()A.凡郁皆在上焦B.凡郁皆在中焦C.凡郁皆在下焦D.凡郁皆在肝胆E.凡郁皆在肺胃6.提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的医家是()A.朱丹溪B.王履C.戴思恭D.王纶E.李中梓《二)B型题A.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B.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脾居其中C.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D.肝阳宜升,脾阳宜降E.心火宜升,‘肾气宜降1.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水火言()2.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五脏言()3.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气血言()A.胸胁痛,脉沉涩B.动则喘,寸口脉沉滑C.瞀闷,小便赤,脉沉数D.周身走痛或关节疼,遇阴寒则发,脉沉细E.暖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4.气郁者()5.湿郁者()6.痰郁者()7.热郁者()8.食郁者()(三)X型题1.丹溪的著作,有()A.《格致余论》B.《局方发挥》C.《金匮钩玄》D.《本草衍义补遗》E.《脉因证治》2.朱丹溪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内容包括()A.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B.真阳之气有余,应注意克伐而勿使过亢C.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D.阳亢易治,阴虚难疗E.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3.相火之部位,丹溪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脏,肝藏血而肾藏精,肝肾之精血为相火之物质基础。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些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F. 风答案:A B C D E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标不治本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正确7.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8.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和阴阳、补母泻子等。
10. 描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了解病情。
-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来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会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治疗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1. 论述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能够帮助患者调和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攻邪学派以下列何人为代表人物()A.张景岳B.叶桂C.张从正D.许叔微E.孙思邈2.《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张元素B.张志聪C.张子和D.戴思恭E.许叔微3.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A.风、寒、暑、湿、燥、火B.风、寒、暑、水、燥、火C.风、寒、水、火、燥、湿D.寒、暑、风、水、燥、热E.风、寒、水、火、暑、湿4.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A.雾、雨、露、雹、冰、雪B.雾、雨、露、雹、冰、泥C.雾、露、雨、泥、冰、雪D.雾、雨、水、泥、冰、雪E.雾、露、泥、雹、冰、雪5.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E.酸、苦、甘、涩、淡、辛6.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气液宣通为贵E.血气流通为贵7.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A.追泪B.引涎C.漉涎D.泄气E.嚏气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A.瓜蒂散B.葱根白豆豉汤C.稀涎散D.吐风散E.常山散9.张子和治痰食积滞,常用的方剂是()A.常山散B.稀涎散C.瓜蒂散D.吐风散E.葱根白豆豉汤1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B.李杲C.张从正D.薛己E.喻昌11.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E.脉脱下虚,津液不足12.下列医家中,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疗法的是()A.刘完素B.张子和C.孙一奎D.喻昌E.叶桂13.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其中“实,,是指()A.正实B.邪实C.气实D.血实E.腑实14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各家学说习题之一:总论1.伤寒八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舒微/郭雍/成无己2.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 用方正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创伤寒三纲之说“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3.四大流派a.河间流派(刘完素)b.易水学派(张元素)c.伤寒学派d..温病学派4.《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a.素女脉诀b.神农本草c.伏羲针灸5.明清时期,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以及六经本质等争论,形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流派。
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6.明清时期温病学派中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7.宋金元时期“河间学派”的刘完素倡导“_____”,认为”______”,并善用____方法治疗火热类疾病。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
8.金代张从正,私淑河间之学而立___________;元代朱震亨,承河间之学,旁通东垣、戴人之说而创___________;明清温病学诸家,遥承河间之学,发展成为___________。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9.易水张元素,以__________为学术主旨,创建脏腑寒热虚实辩证体系;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被尊称为________的宗师;王好古发,发明___________论治方法,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联系在一起。
脏腑病机学说;补土派;伤寒内感阴证10.各家学说的共同点:有継承有取舍有发展11.张从正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强调以()()()三法祛邪为要,成为由河间之学而一变为“攻邪学派”的师祖。
汗,吐,下三法12.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著()()()等,详辩内外伤异同,制定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大法,创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
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兰室密藏13.温热学派以叶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思邈对方剂学的贡献包括哪些方面?答:1.集方剂学之大成;2.化裁发展古方;3组方配伍特色:“大而有法、杂而有方”,运用“反用”和“激用”法;4.多种剂型的运用。
2.试述钱乙遣方用药的特点与对后世的影响?答:1.用药务求柔润;2.力戒呆补峻攻;3.注意升降气机;4.善于化裁古方;5.创制简便成药。
钱氏的五脏辩证为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所推崇;注重调理小儿脾胃的论点对李杲有启发;其创制的地黄丸则为薛己、赵献可效法;其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神昏惊厥,注重清凉解毒、芳香开窍等法,为清代温病学派所采纳。
3.刘完素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有何发展?答:刘氏对外感火热病证,主要分表证、表里同病和里证进行治疗。
1.表证:主张以辛凉或甘寒之剂以解表;2.表里同病:刘氏对半表半里的病证,治法甚多,而悉以宣通佛热郁结为主;3.里证:若表证已解,而里证郁结,汗出而热不退者,即可应用下法。
4.李杲的脾胃学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首开专题研究脏腑学说之先河,此后便形成了补土一派。
主张以补脾、升阳、扶正为主,增强体质的治疗思想。
1.为后世温补学派之肇始,影响了明代薛己、张介宾等;2.丹溪为滋阴派,治疗杂病极重胃气,受李杲影响;3.明代外科学陈实功治疗外科兼重视脾胃,饮食调养,受李杲影响;4.清代叶天士接受李杲,增加养胃阴,使脾胃学说更完善。
5.丹溪治疗痰证、郁证有何独特见解和用药经验?答:丹溪认为痰证病机与脾虚和气郁有密切联系,提出了百病兼痰的著名观点,治痰善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法。
以二陈汤为治痰基本方。
丹溪认为郁证病机为气血郁滞,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枢的观点,认为“凡郁皆在中焦”,创制越鞠丸统治郁证。
治郁重在调气,常用苍术、香附。
川芎。
6.试比较东垣所论之阴火与丹溪所言妄动之相火有何区别和联系?答:东垣所称“阴火”之阴,意为火由内伤而来,其病机关键是气与火的关系失调,“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产生阴火。
丹溪所言相火妄动,是指人体功能过于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它能耗损阴精、损伤元气,对人体危害甚大。
其主要原因是人之“情欲无涯”。
7.繆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及用药经验有哪些?答:治疗脾胃虚证,繆氏善用甘平柔润之剂,把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芡实等,作为“补脾胃之上药”,并创制了名方资生丸、肥儿丸。
繆氏将脾胃虚证分而治之,对脾胃关系较为重视。
除此,最具有特色是善补脾阴。
8.试析繆希雍“治吐血之要法”之理?答:1.宜行血不宜止血:失血皆源于血不循经,是由于“气逆上壅”,壅者宜行、逆者宜降,行血降气为治本之法;见血止血,虽可暂时收效,然而易致瘀滞。
2.宜补肝不宜伐肝:吐血者,肝脏失职而不能藏血,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故当顺其性而治之,补肝则滋柔气平、血有所藏,养阴以制亢阳。
3.宜降气不宜降火:此法一则治气以降火,使气调火平、血得循经;二则可免致脾胃损伤。
9.简述叶氏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答:叶氏是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揭示了外感温病的演变规律,系统阐述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并为温病三焦辩治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察舌验齿、辩斑疹白培等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开创了温病学说的新纪元。
10.试述叶氏的胃阴学说?答:叶氏主张脾胃分治,提出了“胃喜润恶燥”的观点,非常重视胃阴的作用,并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为主的濡养胃阴之法。
本仲景麦门冬汤之意化裁,喜用沙参、麦冬、石斛、扁豆、山药、粳米、甘草之类。
弥补了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
11.试述王清任对中风本源的认识及治疗经验?答:王氏认为中风本源在于元气损伤。
元气亏虚,推动无力,其血必瘀。
论治中风以大补元气、兼以活血通络,其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名方。
本方重用黄芪、少佐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补气活血同用,意在使气旺血行,络通瘀除。
12.运用汗法宜忌?答:“因时因地、因人因脉、辨证论治”,“中病则止、不必尽剂”,“微之发汗、不可汗出太过”。
13.试述张介宾阴阳互济法及其临床运用经验?答:理论依据—阴阳互根,“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右归丸,阳中求阴:左归丸,阴阳互求:熟地、人参同用。
14.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
答:刘氏认为在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了六气火化的学术观点..论点有:火热与风的同化,风木在运气学说为同化之属,木同风化,木能生火,故风能同化为火.火热与湿的同化:湿邪久郁,不得宣化,在一定条件下,可化为火热,即刘氏所谓积湿成热.火热与燥的同化:刘氏根据亢害承制之理,指出: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凉极天气清明,而万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故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热气郁,痿弱而手足无力,不能收持也.火热与寒的同化:寒热虽性属殊异,但如寒邪闭郁阳气不能宣散往往转化为内热之证.综上所述,火热常可与其他各气同化,兼化,但必须指出,刘氏的同化兼化概念十分广泛,不仅仅包括上述内容他如火热又能转化为诸气,各气的形成又往往根源于火热,这些精神又蕴藉在同化,兼化之中.15.试比较张景岳“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之间的异同。
答:一,取类比象:朱氏认为“阳有余阴不足”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并以天地,日月为例说明。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推论人身也同样存在着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丹溪认为阳为动,阴为静,人的生命活动常处于阳动的状态中,虽然生理状态下,人体动多静少,但也不可妄动,动而无制则为害。
二,参悟常理;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人心易动,“情欲无涯”而致相火妄动,动极则更伤阴精。
三,观察人体生长发育:结合《内经》,说明幼稚与垂老之年阴气俱亏,只有在壮年时期才相对充盛,而青壮年时期在人生中十分短促,人体阴精来迟而早逝,故丹溪认为“阴气难成而易亏”16.张元素对药物的研究表现在哪些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答:一,升降沉浮。
二,制定药类法象。
三,阐发苦欲补泻。
四,创药物归经报使。
无,六气内淫制方大法。
六,用药要旨。
突出成就。
创药物归经和药物报使。
17.张元素治疗脾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其确定的治脾胃的原则是什么?扶养脾胃“养正积自除”18.简诉张氏的枳术丸和仲景的枳术汤的区别?答:针对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元素把仲景枳术汤化裁为枳术丸治之。
原方枳实用量重于白术,以消化水饮为主,兼顾脾胃;而张氏的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补养脾胃为主,兼治痞消食。
即“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
“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方中配荷叶芬芳升清,以之裹烧,又用米饭为丸,与白术协力,则更增强滋养胃气之功,枳术丸充分体现了张氏养正积自除的主导思想。
19.试诉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的主要内容?答:阳有余阴不足:一,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二,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三,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
相火论:相火为生命之动力,相火妄动则为贼邪。
20.试述唐宗海治疗血证的用药宜忌。
答:治疗血证唐宗海提出忌汗,禁吐,主下,宜和四项用药宜忌。
忌汗:汗血同源,唐氏认为辛刚发汗的药物会扰动阳气,耗伤真阴,造成血随气越。
因此即使兼有表证,非汗不可,也不宜径投麻桂羌独,须用敛散之法。
禁吐:失血之人,严禁用吐法,失血之人其气上逆,复吐之是助其逆势。
血家最忌动气,不但病时忌吐,即已愈后,另有杂证,亦不得轻用吐药,往往因吐便发血证。
主下:认为血证属气盛火旺者较多,“正宜下之,以折其势”下法既可降气泻火,又可存阴,故最宜使用。
宜和:唐氏认为和法是“血证之第一良法”。
和即调和之义。
解表、通里、补阴、泻阳、逐瘀、泻水等皆可随证兼用,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
伤寒学派王叔和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
孙思邈创制、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
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
擅长六经辨证伤寒学派中,分经审证的医家:陈念祖、包诚;以法类证的医家:钱璜、尤怡;以方类证的医家:柯琴、徐大椿河间学派.以研究火热病机为中心,其代表人物为刘完素。
易水学派代表人物:张元素、李杲研究脏腑病机攻邪学派擅于攻邪除病,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
代表人物:张从正、麻九畴丹溪学派侧重滋阴降火代表人物:朱丹溪、赵道震丹溪学派最有成就的医家:戴思恭、王履温补学派侧重温养脾肾代表人物: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温病学派擅长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代表人物:吴有性、戴天章、叶桂、吴鞠通、薛雪孙思邈学术理论:大医精诚论和养生论述研究仲景学说,搜集诸家方论;主用除热解毒,善于养阴生津;重视瘟疫,详论防治。
在补虚治疗方面重视心肾两脏。
“补剂兼泻”、“以泻为补”、“寒热互济”、“劳则补子”。
钱已.儿科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血气未充。
.儿科的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已又提出了“面上证”和“目内证”。
.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刘完素1.学术理论:脏腑六气病机说、玄府气液说、对火热病证的阐发张元素1.学术理论:总结脏腑辨证理论、探讨遣药制方理论、注重扶养脾胃李杲1.学术理论:论述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治疗之法约有两大端,即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
张从正1.学术理论:论病首重邪气,论天、地、人三邪发病,贵于血气流通2.汗吐下是张氏祛邪治病的重要方法。
朱震亨1.代表方剂:大补阴丸薛己1.滋化源的含义:一是补脾土,二是补肾与命门的真阴真阳缪希雍1用阳明清法2.注意固护津液3.石膏是清阳明邪热的主药。
4.苏子、枇杷叶、郁金最为善用。
5.对中风的治疗宜清热顺气开痰,以救其标;次用养阴补阳以治本,并注意保护脾胃。
张介宾1.将人参与熟地配伍使用。
吴又可1.达原饮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名三消饮。
2.对瘟疫的调理原则:养阴清余邪、不宜温补叶天士1.治疗经验:甘药培中、血肉填下、中下兼顾王清任1.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2.淤血证治的方法:补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