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确保新生儿安全;(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三)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提高新生儿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设立新生儿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新生儿科、妇产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新生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新生儿安全教育和培训;(三)开展新生儿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四)制定新生儿救治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五)定期对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六条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应当明确新生儿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新生儿安全管理、救治和护理工作。

第三章新生儿救治与护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新生儿急救中心,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新生儿急救工作及时、有效。

第九条新生儿救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救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二)尊重生命,遵循医学伦理,保障新生儿权益;(三)科学救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第十条新生儿救治流程:(一)接诊:接到新生儿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力量;(二)评估:迅速评估新生儿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三)救治:按照救治方案进行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四)转诊:病情稳定后,根据需要转诊至相关专业科室。

第十一条新生儿护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新生儿,关爱生命;(二)科学护理,预防并发症;(三)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和疾病传播,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新生儿抢救室等相关区域。

三、职责分工1. 医疗机构应设立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相关区域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投入使用。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接受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新生儿护理工作准确无误。

3. 环境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2)病房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应符合新生儿生理需求。

4. 交接管理(1)新生儿出入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时,工作人员应进行身份核对,确保信息准确。

(2)新生儿出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与家属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

5. 陪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2)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6. 感染管理(1)新生儿病房、监护室、抢救室等区域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2)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五、监督检查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奖惩措施1. 对在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新生儿安全问题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他们无比娇嫩和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管理1、新生儿出生时,助产士或医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生,确保新生儿顺利娩出,第一时间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等,并记录在案。

2、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为其佩戴标识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等关键信息,且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3、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喂养注意事项等。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2、保持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为新生儿创造舒适的环境。

3、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沐浴、抚触等,应在专门的区域进行,操作前严格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提供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方奶的调配说明进行操作。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吐奶,喂奶后要及时拍嗝。

3、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等,以便观察其喂养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防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进入病房的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和穿戴防护用品的规定。

2、新生儿床应配备防护栏,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3、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五、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1、在进行任何诊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包括腕带标识和床头卡信息。

2、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时,应有专人陪同,并携带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信息。

3、如发现新生儿身份信息有误或腕带脱落,应立即重新核对、确认,并更换腕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新生儿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室)、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

第三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救治、优质服务原则,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第二章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组长,新生儿科、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新生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新生儿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四)开展新生儿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五)处理新生儿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六)定期对新生儿安全管理进行检查、评价和改进。

第六条新生儿科、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应设立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一)执行新生儿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开展新生儿安全培训,提高本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进行新生儿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四)处理本科室新生儿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五)定期对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进行检查、评价和改进。

第三章新生儿安全管理内容第八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内容包括:(一)新生儿出生登记与身份识别;(二)新生儿病情评估与监测;(三)新生儿治疗与护理;(四)新生儿喂养与营养;(五)新生儿感染控制;(六)新生儿疫苗接种;(七)新生儿听力与视力筛查;(八)新生儿家庭访视与健康教育。

第九条新生儿出生登记与身份识别:(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新生儿出生登记制度,确保新生儿出生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二)医疗机构应采用有效的新生儿身份识别措施,防止新生儿身份混淆和医疗差错。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新生儿及其家属。

三、职责1.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

2.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3.新生儿科护士负责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环境安全(1)新生儿科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2)病房内禁止吸烟、饮酒、使用手机等可能影响新生儿休息的行为。

(3)病房内应设置防滑、防撞、防坠等安全设施。

2.物品安全(1)新生儿科使用的物品应定期检查、消毒,确保质量合格。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感染。

(3)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3.护理操作安全(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加强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预防意外伤害(1)对新生儿进行翻身、喂奶、洗澡等操作时,应确保新生儿安全,防止坠床、烫伤等意外发生。

(2)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掌握新生儿急救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

(3)加强新生儿家属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避免因家属操作不当导致新生儿受伤。

5.家属安全(1)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家属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2)家属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科应设置家属休息区,为家属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五、培训与考核1.新生儿科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医护人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安全知识考核,确保掌握相关技能。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六、监督与检查1.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妥善照顾,预防新生儿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院管理1. 新生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产妇或家属病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做好登记工作。

2. 新生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尽快完成新生儿各项检查,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

二、新生儿病房(室)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新生儿病房(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新生儿突发状况得到及时救治。

三、新生儿护理管理1. 护理人员应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感染。

3.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 新生儿病房(室)禁止吸烟、使用明火,防止火灾事故。

3. 严禁新生儿病房(室)内人员随意出入,确保新生儿安全。

五、新生儿出入院管理1. 新生儿出入院需经医护人员签字确认,并由家属签字交接。

2. 新生儿出入院时,应核对新生儿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六、新生儿监护管理1. 新生儿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

2. 产妇或家属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将新生儿带离病房(室)。

七、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治疗1. 护理人员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疾病。

2. 医院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传染病病例。

八、新生儿信息管理1. 医院应建立新生儿电子病历,详细记录新生儿出生、住院、治疗等信息。

2. 医院应确保新生儿信息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九、新生儿家属沟通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新生儿病情及治疗方案。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家属护理能力。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们无比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产房和手术室环境管理产房和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医疗设备和器械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检测。

2、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份确认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或医生应立即为其佩戴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等信息的标识腕带,且确保标识清晰、准确、不易脱落。

3、新生儿出生时的健康评估医护人员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肤色等,并记录在新生儿病历中。

对于存在异常情况的新生儿,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二、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 24-26℃,湿度控制在 55%-65%。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严格限制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2、新生儿的安置新生儿应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安排在相应的区域,重症患儿应安置在监护病房,病情稳定的患儿可安置在普通病房。

每个新生儿应有独立的床位,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干燥。

3、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急救设备应处于备用状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三、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护理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喂奶、换尿布、沐浴、采血等。

操作前应洗手、消毒,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2、新生儿的观察与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哭声等,定时测量体温、心率、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防止新生儿意外损伤新生儿病房内应避免放置锐利物品,防止新生儿坠床、烫伤、窒息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1、人员管理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____年以上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3)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5)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6)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8)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9)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____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____米。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新生儿的安全,保障其生命健康,促进新生儿医疗质量的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新生儿有关的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儿身份识别、新生儿病历管理、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用药、新生儿手术及操作安全等环节。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理和追踪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事件。

第二章新生儿身份识别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包括婴儿腕带使用和婴儿身份核对。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为每个新生儿佩戴腕带,并确保腕带的完整、清晰的标识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接触或护理时,应核对婴儿腕带与新生儿身份一致,并记录在病历中。

第三章新生儿病历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整的新生儿病历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病历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及时、完整地记录新生儿病历。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历应包括以下内容:新生儿基本信息、出生史、过敏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计划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对新生儿病历进行审阅,并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内容。

第四章新生儿护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制定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护理措施的安全有效。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新生儿用药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用药管理制度,规范新生儿用药过程,确保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守用药指征、用药剂量及用药途径等规定。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应对新生儿用药进行监测,记录用药情况并定期进行评估。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1、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熟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要点。

2、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必须进入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并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3、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二、环境安全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应采用适合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2、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应适宜,保持在新生儿舒适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 22-26℃,湿度在 55%-65%。

3、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4、病房内的设备和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婴儿床、暖箱、监护仪等。

三、医疗护理安全1、新生儿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外观、体重等,并详细记录。

2、严格执行医嘱,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如输液、采血、吸氧等。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正确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5、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新生儿,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身份识别1、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为其佩戴身份标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等信息。

2、在进行各项护理和治疗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3、对于需要转科或外出检查的新生儿,应再次核对身份,并与相关科室做好交接。

五、母乳喂养管理1、鼓励母乳喂养,为母亲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和支持。

2、对于需要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适合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置要求进行操作。

3、喂奶时应注意新生儿的体位和吸吮情况,防止呛奶和窒息。

六、安全防护1、婴儿床的护栏应随时保持升起状态,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任务为了保障新生儿在医院安全、科学、有序地生活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及其相关部门、科室,包含儿科、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

第三条安全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敬重和关怀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2.坚持防备为主,防患于未然。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4.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5.统筹资源,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第二章新生儿生活安全管理第四条家属陪护制度1.家属在医院陪护新生儿时,必需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陪护时间和陪护要求。

2.家属须签署陪护责任书,承当新生儿生活和安全的责任。

3.家属应按医护人员的指引,正确进行喂养、清洁、抚触、推拿等护理措施。

4.家属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或疾病发作,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并搭配医护人员的处理。

第五条新生儿喂养管理1.新生儿需定时、定量、定时进行喂养,遵从母乳喂养优先原则。

2.喂养前,医护人员应检查奶瓶和乳嘴、奶粉的质量和卫生情形。

3.喂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察看新生儿进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医护人员应对新生儿的喂养方法进行引导,保证新生儿获得充分的营养。

第六条新生儿活动管理1.医院应供应安全的活动场合,确保新生儿的活动空间充分。

2.新生儿活动时,医护人员应全程监护并定期检查其生命体征和活动情况。

3.新生儿活动场合及设施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并定时检查和维护和修理,确保安全可靠。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处理管理第七条新生儿疾病诊断1.医院应设立专业的新生儿诊断团队,由专业医生、技术人员构成,确保诊断准确。

2.医护人员应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3.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医护人员需依照诊疗规范操作,避开误诊、漏诊等错误。

第八条新生儿疾病治疗1.医院设立专业的新生儿治疗团队,由专科医生、护士等构成,确保治疗科学有效。

2.新生儿药物治疗应依照剂量、频次等要求进行,严禁滥用、乱用药物。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____年____月补充____年____月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房是为了保护和照顾新生儿的健康而设立的特殊病房。

在新生儿病房中,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因为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需要特别的护理和保护。

以下是一份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议:一、病房入口安全管理1. 病房入口应设有门禁系统,并由专人控制进出,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2. 进入病房的工作人员应经过身份确认,并佩戴特定的身份证明牌。

3. 病房入口处应设置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记录的画面可以作为安全管理的证据。

二、室内环境安全管理1. 病房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保持新生儿的舒适感。

2. 室内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床位应安排合理,避免拥挤,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新生儿的安全。

4. 床边应设有牢固的护栏,以防止新生儿摔落。

5. 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并确保干净卫生。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的功能,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2. 使用医疗设备时,应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3. 医疗设备操作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员、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等。

4. 对于使用不当或存在隐患的医疗设备,应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

四、护理和医疗管理1. 护理人员应实施严格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新生儿护理培训和技术研讨,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分娩室环境与设备准备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

在分娩前,应检查并确保产床、新生儿复苏设备、吸氧装置等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2、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份确认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应立即为其佩戴标有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和时间的腕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新生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助产士应迅速清理新生儿口鼻中的黏液,评估其呼吸、心率、肤色等生命体征。

若新生儿出现窒息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按照新生儿复苏流程进行抢救。

二、新生儿在病房期间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消毒。

温度应控制在 24-26 摄氏度,湿度在 55%-65%。

每张病床应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

2、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

3、新生儿的喂养安全提倡母乳喂养,若因特殊原因需要人工喂养,应严格按照配方奶的配制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奶液的温度、浓度适宜。

喂奶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吞咽情况,防止呛奶。

4、新生儿的睡眠安全新生儿应睡在专用的婴儿床中,床垫硬度适中,床上不应放置过多的物品,以防堵塞新生儿口鼻。

三、新生儿的医疗安全管理1、医疗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为新生儿进行采血、输液、注射等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2、药物使用安全新生儿用药剂量应根据体重精确计算,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不良反应。

3、疾病筛查与预防接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确保操作规范、记录完整。

四、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管理1、身份识别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每次进行护理和医疗操作前,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都要核对新生儿的腕带信息,确保身份准确无误。

2、交接管理新生儿在病房与产房、新生儿病房与其他科室之间进行交接时,交接人员应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护理情况等,并双方签字确认。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接待管理1.1新生儿登记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登记系统,确保每位新生儿都能被准确登记信息的记录。

在接待新生儿时,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同时,应及时录入系统,以备查阅。

1.2新生儿接待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清晰的新生儿接待流程,包括新生儿到达后的接待流程、护理安排等。

在接待新生儿时,应指定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接待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1.3新生儿安全着装医疗机构应统一规范新生儿的着装标准,保证新生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在为新生儿更换衣物时,要注意细节,防止发生意外。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2.1新生儿喂养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新生儿喂养管理制度,包括喂养时间、喂养量等方面的规定。

医护人员在喂养新生儿时,要注意饮食安全,并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喂养。

2.2新生儿睡眠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新生儿睡眠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的睡眠质量。

医护人员在照看新生儿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影响新生儿的睡眠。

2.3新生儿洗护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洗护新生儿的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新生儿在洗澡时安全。

医护人员在为新生儿洗澡时,要注意水温、洗澡时间等细节,确保洗护过程安全。

三、新生儿医疗管理3.1新生儿体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体温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的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

医护人员在测量新生儿体温时,应注意准确性和安全性。

3.2新生儿疾病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疾病管理制度,包括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方面。

医护人员在为新生儿治疗疾病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确保治疗效果。

3.3新生儿隔离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隔离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在患传染病时能被妥善隔离。

医护人员在为新生儿隔离时,要严格执行隔离标准,避免传播疾病。

四、新生儿安全意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新生儿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安全的重视程度。

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安全知识、急救技能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极其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严格的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所有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且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待新生儿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不得有任何疏忽和懈怠。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家属管理新生儿住院期间,原则上只允许一名固定的家属陪护,并需进行身份登记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家属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触摸、摆弄医疗设备,不得干扰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

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正确照顾新生儿。

二、环境管理1、病房环境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且对新生儿无害。

病房内的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避免杂物堆积,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2、设备环境新生儿使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对设备的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或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急救车、氧气装置等,并定期检查其性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三、医疗护理管理1、日常护理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包括喂奶、换尿布、洗澡、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医疗操作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如采血、输液、穿刺等,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操作前要向家属详细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

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是医疗机构、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建立一套完善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出生时的安全管理1、分娩室环境管理分娩室应保持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并定期进行消毒。

医疗设备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随时可用于应急处理。

2、分娩过程中的监护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胎儿娩出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损伤。

3、新生儿出生后的即刻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清理呼吸道、断脐、称重、测量身长等操作。

同时,要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呼吸、心跳、肤色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二、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1、病房环境要求新生儿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室内空气应清新,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和消毒。

2、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或消毒。

新生儿的衣物、被褥等应定期更换、消毒。

3、医疗设备管理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可靠。

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应配备备用设备,以防突发故障。

4、人员管理限制非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进入病房的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新生儿护理的安全管理1、喂养安全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制和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防止呛奶和窒息。

2、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

对于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新生儿,要及时进行处理。

3、睡眠安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和过多的被褥,以防发生窒息。

4、预防意外伤害新生儿床上不应放置杂物,防止物品掉落砸伤新生儿。

在为新生儿洗澡、换尿布等操作时,要注意固定好新生儿,防止滑落受伤。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从医院、家庭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医院方面:1. 新生儿的识别和匹配:医院应采用多种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标识和识别,如脚踏纸、手腕带等,确保新生儿和母亲或家属的身份匹配。

2. 新生儿的保暖和护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新生儿护理设施,确保新生儿保暖、清洁,并进行正确的喂养和护理。

3. 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洗手、换装等,防止交叉感染。

4. 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医生、护士等,提高他们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认识。

家庭方面:1. 安全设施:家庭应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安装防止跌落、触电等事故的安全设施,如安全门、防滑垫等。

2. 安全知识宣传:家庭应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传,如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抱婴技巧、婴儿窒息预防等,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3. 提供适当照护:家庭应提供适当的照护,包括喂养、抱婴、换尿布等,确保新生儿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定期体检:家庭应按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起来,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和家庭两个方面,医院要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家庭要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适当的照护。

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二)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或家庭中的安全。

它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旨在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福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措施和规定。

一、医疗机构中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从事婴儿护理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疗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环境安全:医疗机构要保持婴儿护理区域的洁净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定,保持清洁卫生。

3. 安全设施:医疗机构应当设有适当的婴儿床和相关设施,确保新生儿在睡眠过程中的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新生儿的喂养、护理、保健等方面,以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照顾。

以下是我们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新生儿喂养管理1. 定时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喂养计划。

确保按时喂养,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母乳喂养优先:鼓励母乳喂养,并为新妈妈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和必要的指导。

3. 奶粉喂养规范: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选择适合新生儿年龄段的奶粉,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配制和喂养。

4. 饮食卫生:确保喂食器具和奶瓶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 温度控制:保持新生儿的体温适宜,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

避免新生儿过冷或过热。

2. 明确安全措施: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抱持、换尿布、洗澡和穿衣,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3. 安全睡眠: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避免窒息、头部受压等危险。

确保婴儿睡在背部,并使用适合的婴儿躺床。

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和湿润,定期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新生儿保健管理1. 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

2. 疾病预防: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疾病传播。

3. 健康监测:定期测量新生儿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并进行健康记录和评估。

4. 心理关怀:提供温暖的陪伴和抚慰,满足新生儿的情感需求,促进健康成长。

四、紧急情况处理1. 突发状况应对: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呼吸道阻塞、窒息、触电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2. 及时报警:设置紧急按钮或报警装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3. 院内应急预案:制定院内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事件应对能力。

通过执行上述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我们确保每个新生儿得到高质量的照顾和保护。

同时,我们将持续改进,并根据新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为此,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和脆弱性,我们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新生儿在我们的照顾下能够得到最佳的保护和关怀。

二、新生儿安全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团队的职责:a. 医生:负责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医疗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

b. 护士:负责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监测和记录,并随时做好新生儿的急救准备。

c. 药师:负责合理配药,并且监督药物的使用和存储。

2. 家属的职责:a. 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三、新生儿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原则,从而避免任何可能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

2. 预防为主:加强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手段,尽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

3. 个性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岗位培训,了解并熟悉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熟练掌握新生儿的急救技术。

2. 环境安全:保持新生儿活动区域的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饮食安全:确保新生儿饮食的安全和营养均衡,避免给予不适宜的食物或饮料。

4. 安全设施:提供符合新生儿需求的床位、床上用品和温度调控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卫生。

五、新生儿安全事件处理1. 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处理:如意外摔伤、烫伤等,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汇报上级。

2. 感染事故的处理:如新生儿感染疾病,应及时隔离患儿,进行专业的治疗,并进行感染源头的调查和处理。

六、新生儿安全管理评估与监督1. 随访评估: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有关部门。

2. 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追溯原因,做好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管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新生儿的接诊、观察、护理、喂养、疾病防控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并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管理和安全保障,提高新生儿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确保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第二章接诊环节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接诊制度,为新生儿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新生儿的登记工作,完整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为后续的护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新生儿专门的接诊区域,确保新生儿在接诊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提升接诊效果。

第八条未满月龄的新生儿应当优先安排接诊,医护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了解新生儿的生活习惯和疾病症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第三章观察护理第九条对接诊后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观察护理工作。

第十条医护人员应当对新生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随时掌握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观察护理方案,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对于存在特殊疾病的新生儿,医护人员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保证新生儿的健康稳定。

第四章喂养护理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喂养时机和量。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进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细心耐心地进行喂养工作,确保新生儿充分摄取营养。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效果评估,对于存在喂养问题的新生儿,应当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当教育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新生儿在回家后得到持续的科学喂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防止丢失、错抱等不良事件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关系医疗安全和医院社会形象,必须从制度上、根本上切实加以解决。

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护士长同为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新生儿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二、科室要加强新生儿安全知识教育,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安全防盗宣传资料,向产妇及家属告知新生儿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随意进入;控制产妇的陪床人员,每床只许一人陪床,避免人员流动过多。

四、产妇入院后,安排床位,建立病历,确定生产方式和时间。

如进行自然分娩,所在科室要与产房确定生产时间;如进行剖宫产,所在科室要与手术室确定手术时间。

五、临产时,由病房护士核实无误后,携带产妇病历,陪同产妇一起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并与产房或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准备待产或手术。

六、新生儿出生后,应让产妇或家属看清新生儿的性别,并立即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标识工作,在病历上按好新生儿脚印,待产妇确认后按其本人手印,同时将附有产妇全名、腕带编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住院号、科室、床号等一致信息的两条不可转移的腕带,分别戴于产妇及新生儿手腕。

七、在其他病人被送入产房或手术室之前,产妇及新生儿均应被转移出产
房或手术室,送入病房,对照科室、床号入住。

产房或手术室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母婴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接班并签字。

八、住院期间,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婴儿车与病床标签配对,保证新生儿时时刻刻在产妇及家属视野范围内。

护士要在产妇床旁交接班,清点新生儿数目,并做好记录。

要经常巡视,认真盘查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

九、如新生儿患病转入儿科,必须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产科责任护士与儿科责任护士双向核对患儿母亲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核对正确后,儿科责任护士方可接收患儿。

十、患儿需外出检查时,必须通过摇篮床、婴儿床进行转运。

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

核对后,必须与其家人一起将患儿抱至诊室检查,检查结束回病房时,再次由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十一、新生儿在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护士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制作。

十二、新生儿出院时,应由护士双人核对户口本、身份证、指纹、腕带和床头卡等内容,让产妇说出新生儿姓名、性别,必要时让产妇出具身份证明,核对准确无误后将新生儿交给产妇或家属,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十三、医院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新生儿抱出科室,如新生儿确需离开原病区,必须有家属陪同,并征得新生儿母亲同意和签字,详细记录带出人姓名、时间、原因等出入记录信息。

保卫科要提高警惕,增强婴儿防盗意识,严格出入口管理,24小时监控产科、产房、手术室和儿科通道,严禁婴儿被非法带出。

十四、护工、清洁工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移动新生儿。

十五、一旦发现新生儿、婴儿丢失,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和保卫科,提供新生儿、婴儿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衣着等信息,科室迅速启动新生儿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如确认新生儿、婴儿丢失,应立即按规定报警。

十六、对于不执行制度规定、工作疏忽导致发生新生儿安全事件的,将严肃追究责任,从重予以处罚;触犯法律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