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

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而分层教学在这场改革浪潮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这种方式大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有其利,必有其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不足日益显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加强了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理论吗?当然不是。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的《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

教育。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

在国外,更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相关的理论,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

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

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上学期,我教的是两个高二教学班(一个理科平行班、一个文科班),使用了一套难易适中的考题进行了测验,然后按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我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我常常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组合。为了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我对班级的座位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每个组的座位排列要相对集中。然后,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在每一组中适当搭配,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A层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B 层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C层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有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活动中,我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层:

1分层备课。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既然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有别,教师备课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其余问题全靠“临场发挥”。通常,我把课堂教学内容标上“一星,二星,三星”。要求A层学生掌握全部内容,B层掌握标有一和二星的内容,C层掌握有一星的内容。当然,我平时常常鼓励学生挑战高一层次的知识,让他们获得“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授高中第二册第15单元《项链》的备课中,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欣赏戏剧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重要的文化。那么我对A层学生的要求就是能通过编故事、表演、读剧本、写剧本,让他们能够欣赏戏剧。对B层学生的要求就是能牢牢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大量的重点词汇、词组、句型、习惯用法等。对C这样的备课,既能抓住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同学,又顾及了个别差生和优等生,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2分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得到提高的机会,也就是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于是我对于那些平时答问发怵的学生,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这便让所有学

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3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对学生的课堂作业也是分层布置的,我给A组同学布置的作业经常是那些高考题或者是与高考题难度相近的题目,这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给B组同学布置的就是那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给C组同学布置的当然就是那些课本上的基础题了,使作业的设计显阶梯上升。例如练习课的练习可以设计如下:

4分层辅导。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体现“兵教兵”的学习原则。办法是,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

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5分层测验。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时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试卷,即C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A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

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

6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与收获

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法”之后,我觉得自己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文科班的成绩平均分在全年级排名第一,并比第二名平均分高15分。理科班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分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总结分层教学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避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分层教学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师生双方都要作好心理准备,好的心理是一切改革措施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