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甘草(炙)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汗出恶风,身肿而重,小便不利,以及风湿、肢体重着麻木。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又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妊娠水肿,更年期综合征水肿等病症。
例如; (1)肾炎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16例。
结果: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尿常规化验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者)14例,好转2例(《河北中医)1985年第2期)。
本方配合西药降压药,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证属气虚血瘀、水湿不化型者30例。
结果: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或虽未下降至正常,但下降2.66千帕)24例,有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 3千帕,但尚未至正常,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99千帕)2例,无效4例,尿蛋白经治疗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福建中医药}1986年第5期). (2)风湿性关节炎本方加减,治疗200例。
结果:缓解(关节肿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血沉正常)57例,显效(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功能仍受影响)55例,好转(关节肿痛减轻,血沉下降)70例,无效18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2期)。
(3)腹水本方加减,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34例。
结果;有效 27例,无效5例,恶化2例。
经临床观察。
本方对血象及肝功能的改善似无作用,而对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有一定效果(《浙江中医杂志) 1960年第3期)。
’ (4)妊娠肿胀本方合天仙藤散加减,治疗7例。
结果:服药3 天,肿消者4例,服药4天,肿消者2例;肿胀减退者l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8期)。
(5)更年期综合征水肿本方去炙甘草,治疗辨证属脾虚者.结果:服药14剂,水肿消退,余症改善((陕西中医》1987年第工期)。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水。
方用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而固卫表,合以防己祛风利水而去水湿,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
防己黄芪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防己黄芪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湿病:22)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上坐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功效配伍】防己黄芪汤益气除湿。
方中黄芪补卫气,实腠理以御风;防己辛苦寒,通行十二经脉,祛肌腠风湿,并能开窍利水;白术补土以运化湿邪;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兼顾表虚。
诸药合用益卫气,除水湿,扶正祛邪。
以上药物,水煎煮,去滓,温服。
服药后,出现如虫行皮中状,腰以下冰冷,是卫阳复振,风湿欲解之状,此时坐被褥上,再用被缠腰以下部位取暖,以助阳行湿,促使风湿微微汗解,疾病痊愈。
若气喘者,加麻黄以宣肺平喘;兼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以调和脾胃;若气上冲者,加桂枝以平冲降逆;若腰以下冰冷者,加细辛以祛散寒湿。
【方证论治辨析】防己黄芪汤治湿病,风湿表虚证。
症见身重,汗出恶风,脉浮缓。
本证为风湿日久,耗伤卫气而致表虚。
身重为湿邪滞留肌腠;汗出恶风为表虚卫气不固,因汗出则卫气益损,腠理更为空疏,故恶风较甚;脉浮为风客皮毛,病在体表。
治宜益气除湿,固表止汗,方用防己黄芪汤。
【原文】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金匮水气:22)防己黄芪汤:方见湿病中。
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表虚证。
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风水身重,当见腰以上面目浮肿,或四肢凹陷性水肿;脉浮为风;汗出恶风是风水表虚的特征。
若腹痛者,为水气停留,致里气不和,血脉瘀滞。
方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加芍药通调血脉,缓急止痛。
【用方思路】治疗湿病,麻黄加术汤重在微汗除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重在轻清宣利燥热;防己黄芪汤重在益气固表,扶正祛邪。
经方学习――防己黄芪汤
经方学习――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组成用法黄芪15~30g、防己12~25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10-20克、大枣12枚。
水煎服,每日二次。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证。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证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所致。
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肢体重着,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
故治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
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
两药合用,祛风而不伤表,固表而不留邪,共为君药。
白术为臣药,补气健脾祛湿,与防己相配则增祛湿行水之力,与黄芪相伍增益气固表之功。
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
煎加姜枣为佐,调和营卫。
诸药合用,使肌表得固,脾气得健,风邪得除,水湿得运,则风水、风湿之证自愈。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代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方歌】防已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方证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篇·二十二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金匮要略·第十四篇·二十二条》《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金匮要略·第十四篇·附方》应用1、特发性水肿、功能性水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等以浮肿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肝硬化腹水也可参照使用。
岳美中曾治一名40岁男患者,患慢性肾炎,多年不愈,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且汗出恶风,脉浮,舌质淡白,边有齿痕。
防己黄芪汤
趺陽脉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 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7)
(三)肺失通调与肾虚水泛
【原文】 寸口脉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
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少陰脉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
小便即難。(9)
(四)脾肾阳虚
【原文】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
2019/5/15
1
概述
水气病,即现代水肿病,有人体水液代谢障碍 所致水液蓄积,泛于周身肌肤,引起头面、四肢、 眼睑、腹背,甚至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 重者伴有胸水、腹水等。
《内经》中已有关于风水、石水、涌水等水气 病的记载,说明仲景对水气病的论述是在《内经》 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展而来,至 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 后人才以此为准进行分类辨治。
二、发病机理
(一)风气相搏
【原文】 脉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
相搏,風強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 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 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 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 口多涎,此為黃汗。(2)
(二) 脾虚不运,水热互结
【原文】 趺陽脉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
一、分类与辨证
(一)四水与黄汗
【原文】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 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脉自浮,外證骨節疼痛, 惡風;皮水其脉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没指, 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 其脉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證腹 滿不喘。黃汗其脉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
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1)
【原文】
風水,脉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12g 甘草6g 白术9g 生黄芪15g 生姜3g 红枣2枚上6味,以水800ml,煎取300ml,温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除湿..(主治)主证:风湿、风水证。
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象浮。
副证:口干饮少,神疲,肢软乏力。
(临证加减]1.本方证如兼腹痛加芍药以缓急止痛;若有喘息者加麻黄、杏仁以平喘;气上冲者加桂枝以降冲逆;下焦有寒者加细辛、桑枝以温经散寒;若水湿偏盛,身形肿者加茯苓、猪苓、桂枝以通经利水;身疼痛者加附子、秦艽以温经散寒止痛。
2.治肾炎、全身水肿时,加猪苓、泽泻或合五苓散或五皮饮,以增强利水之力。
3.慢性肾盂肾炎,湿郁化热,小溲黄,苔黄,尿量减少者,加大黄粉、瞿麦、黄柏、川萆薢等,以增泄热之力。
4.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两组各30例,均用能量合剂、肌苷、维生素C,加工0%葡萄糖液1000ml,静滴,每日工次。
本组药用黄芪、丹参、白术、防己各15g,益母草、茵陈、虎杖、桃仁、厚朴、生姜、甘草、大枣各lOg.每日l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
治疗1—3个疗程.[实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4,:ss]5.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药用防己、黄芪、白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赤小豆、川椒目、生姜皮。
每日1剂,水煎服。
该方对血象、肝功能改善似无作用,而对症状改善、黄疸消退等有一定效果。
[浙江中医杂志,1960,c3,:116]6.防己黄芪汤治疗狐臭:药用防己、黄芪各30g。
炒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水湿盛加茅术、车前草、茯苓皮;有肥胖病加茵陈、焦山楂。
本组患者,疗程最短2月,最长6。
5月,平均3.5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3):34]7.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药用生黄芪30一60g,党参15"~30g,生白术15~18g,金樱子15---18g,黄精工2~18g,防己12-18g,山药30--45g,芡实30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3—5g。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原文】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组成与用法】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上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医案】1.妊娠水肿初诊:2007年8月6日。
叶某,27岁,妊娠7个多月,发现两下肢水肿半月,呈凹陷性,直至膝下。
血压正常,小便频数,大便软,纳可.舌边稍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健脾行气渗湿。
方剂: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0g 黄芪15g 炙甘草6g 炒白术30g 生姜5片大枣5个天仙藤10g 炒薏苡仁30g,4剂.每天煮服鲤鱼一条。
二诊:2007年8月10日.药后,二下肢水肿已消退,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以巩固疗效.2.淋症水肿初诊:2005年8月16日.秦某,50岁,月经已不定期,经量过多,B超发现子宫前壁子宫肌瘤12mm×15mm×18mm,之后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
末次月经7月22日来潮,经量不多,3天净,头痛,眼睑水肿伴下肢凹陷性水肿半月,小便频急疼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1)围绝经期。
(2)子宫肌瘤。
(3)尿路感染。
(4)功能性水肿。
治法:清理湿热,益气利水。
方剂: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葵子茯苓散加减.防己10g 黄芪15g 白术12g 炙甘草5g 大枣6个当归5g 浙贝10g 苦参15g 葵子15g 茯苓皮20g 金银花20g 蒲公英20g,3剂。
二诊:2005年8月22日.小便疼痛已除,次数正常,下肢水肿减轻,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胸闷,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赤小豆30g,7剂.三诊:2005年9月7日。
小便常规检查已经正常,下肢水肿已经消退,心中莫名烦恼,寐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方药】防己一两(12克)甘草半两(炒)(6克) 白术七钱半(9克)黄芪一两一分(去芦)(15克)【用法】上判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缚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现代用法:姜枣适量为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痉湿喝病脉证治·二十二)【解说】本方主治风湿表虚之证。
以身体痛重或浮肿、脉浮、汗出恶风为特点。
风湿在表,本当汗解,然表气一虚,又汗之不任。
故周防己、白术祛风除湿,伍黄芪、甘草以益气固表,佐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是以表虚发汗,必以托阳益气,调和营卫为先,方保无虞。
服后“如虫行皮中”状者,即是卫阳振奋,风湿欲解之征。
【运用】一、风水(慢性肾炎)岳美中医案:傅某某,男,40岁。
患风水病症,久而不愈,1973年6月25日就诊。
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汗出恶风,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
尿蛋白(}H}),红白I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
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现象,选用防己黄芪汤。
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服,嘱长期坚持服用。
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
惟体力未复,可疏补卫阳,护肝阴,兼利水湿,用:黄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9克,茯苓24克。
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按语: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表虚是为正治,重要的是岳老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方证相投后不可因急于求效而轻易更换方剂。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一两(12克)黄芪一两一分((15克)去芦甘草半两(6克)炒白术七钱(9克)[用法] 上挫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克),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由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部于肌表经络之间所致。
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身体重着;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
风邪在外,法当汗解,但其人表虚,若强汗之,必重伤其表,反招风邪,表虚当固,单纯固表,则风邪不除,水湿不去。
因此,必须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
方中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
两者配伍,祛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且又行水气,而共为君药。
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与黄芪为伍则益气固表之力增,与防已相配则祛湿行水之功倍。
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
煎加姜、枣为佐,解表行水,调和营卫。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效,使风邪得除,表气得固,脾气健旺,水湿运化,于是风水、风湿之表虚证,悉得痊愈。
[运用]1.本方为治疗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常用方剂。
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若水湿壅盛,汗不出者,虽有脉浮恶风,亦非本方所宜。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附方]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防己三两(9克)黄芪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茯苓六两(18克)甘草二两(6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皮水。
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和作用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和作用防己黄芪汤的功效和作用防己黄芪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功长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症见汗出恶风、身体沉重、微肿、脉浮等。
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四味中药配伍而成,方中防己行水消肿、祛风止痛,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共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汗为臣,甘草补土胜湿、调和诸药,为佐使。
诸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风湿去而表虚固。
防己黄芪汤较之我们昨天提到的麻杏苡甘汤,湿在体内的位置更进了一层。
麻杏苡甘汤针对的肌表之湿,而防己黄芪汤所主之湿,则属肌肤之里的湿,可以理解为表虚之下,湿进入了血脉,即身体更深层的部位。
对于防己黄芪汤,清代医家尤恰曰:“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从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说的是本来湿在表时,应当用微发汗的方法化解,但因为表虚不固,阳不入阴,汗守不住,还没待发汗,汗就自己跑出来了,所以这里不能用麻黄,而是用了防己,来解除肌肤之里的风湿。
芪、术和甘草则能振奋阳气,使水湿从下而解。
此方服用之后,皮肤下瘙痒感觉如有虫爬,乃防己逐皮里之水所致;腰下如冰则为驱湿下行而致,碰到这种情况要“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为的是不使腰下再次感染风寒,则“温令微汗,瘥”,意即微微汗出,病可痊愈。
现代,防己黄芪汤临床上常被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防己黄芪汤证的症状要点,如表虚、动不动出汗、身沉重体虚胖、常浮肿、易疲劳等表现在中老年妇女中特别常见,故而,它也常被用于调理中老年妇女的上述不适,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的“浮肿体胖易汗乏力”,令卫阳复振、水湿得祛,改善虚胖的大肚子大粗腿,使身材和神采都得以恢复。
祛湿剂之防己黄芪汤【中文】防己黄芪汤【分类】祛湿剂【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防已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 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 (9g)【用法】汤剂,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发表者:赵东奇【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方解】本方所治风水、湿痹,属于表虚湿重之证。
因表虚不固而汗出恶风湿重泛溢肌表或浸注经络,故身重浮肿,重着麻木,小便不利,舌淡属虚脉浮苔白,为风邪在表。
表虚湿盛,是两者的共同病机。
表既虚,故不得以祛邪为主;但邪在表,自当邪正兼顾,尤在泾日:“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然非黄芪、白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驱湿下行哉?”故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方中防己祛风利水通痹,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二药相合,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共为主药;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与黄芪相配,更有实卫之功,为辅药;甘草健脾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均为佐使药。
六药相合成方,使表气得固,风邪得除,利水消肿,脾气健运,则可使风水、风湿诸证自解。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湿痹肢体重着麻木,脉濡细。
【加减】防己黄芪汤是气虚湿盛而身重水肿的有效方剂。
临床应用时,若气虚甚者,可再加党参或人参以益气;心悸者,加桂枝、茯苓以散寒化饮制心悸;寒盛者,加干姜、细辛以温散寒邪;湿盛腰腿重着,加茯苓、苍术以健脾燥湿;气滞胀满,加枳壳、陈皮、紫苏叶以行气宽胸。
【禁忌与注意事项】本方以治气虚水肿为主。
若水肿实证而兼有恶心、腹胀便溏等肠胃症状者,则不适用本方。
现代应用1.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气短、手足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象浮。
此乃气虚湿重之证。
宜用防己黄芪汤加减,处方:防己、泽泻各15g,黄芪25g,甘草6g,桂枝10g,白术、猪苓、茯苓各12g。
水煎2次后合并药液,每日分3次口服。
每日1剂。
结果:用上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61例,经服药10~20剂后,治愈48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该方剂各味中药对免疫功能有促进、调节作用,对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特别是黄芪对免疫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同时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特别是其中4味中药对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1味中药对髓质有兴奋作用,这就更有力地增加了该方剂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使之恢复平衡,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因而对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各种免疫因素引起的心脏病及并发的水肿应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报道该方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均优于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沉、黏蛋白、IgG、IgA、IgM,能明显提高C3、C4、CH50水平,能显著调节T细胞亚群,使T H/T S比值恢复正常,并能兴奋肾上腺皮质轴,显著增强T细胞的免疫监督作用,封闭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表达作用。
[1]该方剂具有强心、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及全身外围阻力、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对心源性水肿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引起心源性水肿原发病很多,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缩窄性心包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包肿瘤等,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1]3.1 组成防己9g、黄芪9g、白术6g、甘草3g、生姜4片、大枣1枚[2]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3]3.2 功效主治《金匮要略》方之防己黄芪汤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效。
主治风水证。
症见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以及湿痹而见肢重麻木者。
[2]3.3 用法每日1剂,加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分2次服。
[3]3.4 方解本方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而设。
益气固表与扶风行水除湿并投。
[2]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由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之间所致。
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身体重着;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
风邪在外,法当汗解,但其人表虚,若强汗之,必重伤其表,反招风邪,表虚当固,单纯固表,则风邪不除,水湿不去,因此,必须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黃耆湯出自《金匱要略》,由防己、甘草、白朮、黃耆、生薑、大棗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利水袪風功效,主治風濕襲傷肌表,見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證。
筆者常用此方治療下肢疾病並取得滿意療效,現舉例報導如下。
l‧右足皮擦傷反復不癒孔某,男,15歲,1987年5月就診。
右外踝後上皮擦傷化膿滲水半年,因疼痛行走不便,伴頭暈、乏力、自汗,見面色蒼白,右外踝後上見有2.5cmX2.5cm的結癡性皮損,周邊浸漬、糜爛、滲水,壓之流稀白色膿液,皮損周圍皮膚有浮腫,唇舌色淡,舌體嫩胖,苔白膩,脈沉細無力。
曾經局部處理,抗菌消炎效果不佳。
診斷:右足皮擦傷化膿反復不癒(濕毒瘡),證屬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濕濁下注,病機為外感風毒後風濕毒邪久蘊於絡,氣血運行受阻,肌膚失養故反復不癒。
治宜益氣健脾利濕,袪風解毒。
方用防己黃耆合五神湯加黨參,3劑,日1劑,水煎服。
二診訴諸症及局部症狀好轉,繼服前方3劑。
三診訴症狀消失,結痂乾燥,再服前方3劑鞏固而癒。
2‧左足第二腳趾關節腫痛崔某,男,50歲,1996年6月6日就診。
左足第二腳趾關節腫痛2日,起因為3天前下午田間灌水勞動後,當晚即覺該處燒灼樣跳痛,逐漸加重,今日因行走疼痛加重而就診。
查見該處關節明顯腫脹,觸痛拒按,皮色不紅,活動受限,雙關脈輕取浮濡滑大,重取弦緊有力,舌淡嫩胖,苔白粘膩濁滑。
中醫辨證屬濕痹。
病機乃脾虛濕盛,濕濁下注,復因夏日勞損肝脾氣血,暑濕襲絡,內外濕邪阻於關節,氣血閉阻故腫痛。
治宜益氣健脾,清利暑濕。
用防己黃耆湯加減,藥用木防己30g,生甘草6g,炒白朮、生黃耆各20g,生薑3片,青陳皮各l0g,車前子20g,土茯苓30g,川牛膝l0g,三稜、莪朮、黃柏各6g,滑石20g,川萆薢15g,蒼朮15g,絡石藤l0g,延胡索30g,2劑,日1劑水煎服。
消炎痛50mg,每日3次,連服2天。
數日後關節腫痛消失,無復發。
3‧痛風性關節炎田某,男,57歲,1996年6月7日就診。
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防己黄芪汤【方剂出处】汉·《金匮要略》【标准配方】防已四钱(12g)黄芪五钱(15g)甘草二钱(6g)白三钱(9g)生姜四片大枣三枚。
【施今墨: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治水肿者,宜选汉防己;疗痹证者,可取木防己。
】水煎服【作用与功效】功效,【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慢性尿酸性肾病等病症.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将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防己黄芪汤,疗程20日.以水肿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30%以上,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3个单位以上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吉林中医药》2010年第7期)2.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防己黄芪汤合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8例,与单用雷公藤片治疗38例作对照,疗程4周,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并观察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疼痛数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及8周,临床表现及ESR、RF、CRP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及8周疗效均好于对照组.(《四川中医》2008年第1期)3、原发性高血压。
防已黄芪胶囊配合络活喜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34例,与单纯络活喜治疗27例作对照,疗程6周.以治疗后积分下降≥2者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尿酸水平有明显降低,动态血压的谷峰比值增高,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杂志》2002年第4期)4、心力衰竭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防己黄芪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30例,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60.00%,治疗组在改善心率、 LVIDs、LVIDd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疾病的复发率也明显降低.(《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5.慢性尿酸性肾病,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每日1剂,连服3个月.观察服药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尿常规检查的变化和1年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以症状减轻或消失,Scr下降≥30%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7.5%;随访1年,显效17例维持在原有水平;有效的11例中有1例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北京中医》2004年第23期)【按语】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而固卫表,合以防己祛风利水而去水湿,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慢性肾炎、踝部骨折后肿胀、风湿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肥胖症、痛风、高脂血症、肝硬化、慢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结节性血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变形性膝关节病等证属气虚湿滞的病证.实验研究表明,防己黄芪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静、保护气道黏膜及毛细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纤维化等作用.附方加味防己黄芪汤(《医经会元》)本方加苍术薏苡仁、独活组成.功效与本方基本相同,但祛风湿作用更佳.适用于治疗风湿关节重着疼痛.。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一两甘草 (炒) 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 (去芦) 一两一分
【拆算现代剂量】防己 15g 甘草 (炒) 7.5g 白术 11.3g 黄芪 (去芦) 18.8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相关条文】
金匮
【2.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4.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14.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附方
《外台》防己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防己 12克黄芪 15克甘草 6克白术 9克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防己黄芪汤主治风水或风湿。
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防己黄芪汤方解本方所治为气虚所致的风水或风湿证。
其中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为主证;身重为次要症状。
其病机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集于肌表经络之间。
表虚不固故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故身重,小便不下;舌淡苔白,脉浮是风邪在表之象。
治宜益气散风,健脾利水。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行水消肿;防己祛风行水。
两者配伍能祛风固表,利水消肿,共为君药。
健脾燥湿,助祛湿行水之功,为臣药。
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防己黄芪汤按语本方以汗出恶风,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炽者。
若兼腹痛者,宜加白芍;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喘者,宜加麻黄;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下有陈寒者,加细辛。
服用本方,当“温令微汗”;水肿实证者慎用。
防己黄芪汤附方①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由本方去白术,加茯苓、桂枝构成。
功能行气通阳化水。
主治皮水,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②加味防己黄芪汤(《医经会元》),由本方加薏苡仁、独活、苍术构成。
功能益气健脾,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关节重着疼痛。
同类中药方剂白术附子汤白术散蚕矢汤纯阳正气丸导水茯苓汤妇科五淋丸附子汤复方海金沙根汤山精丸复方五加皮汤伤湿止痛膏桂枝芍药知母汤滑石黄柏散化阴煎黄疸茵陈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方剂组成】防己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用法】水煎温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
【方解】此和上方虽均治水肿,但去桂枝茯苓,故不治气冲身瞤。
因有白术、生姜、大枣,并增量黄芪,则补中实表的力量较优,故治水气病而身重汗出恶风者。
按:本方与桂枝汤无关。
不应列此,但由于与上方相近,故附于此,以便说明。
又《金匮要略》原方用生姜四片,仲景方无此例,疑是后人作伪,以上药量根据《外台秘要》较为合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0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注解:脉浮为病在外在表;身重为有湿;汗出恶风为表虚不固。
这种风湿证宜用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注解:本条与上条是重出,只是“水”、“湿”之异耳金匮要略·水气病》附方;《外台》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注解:表无他病,指无头痛、身体疼痛表证之意,水集于下体部,故但下重,从腰以上无异于平时,故谓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以至难以屈伸。
按:由以上所述,可知黄芪有实表驱邪的作用。
【辨证要点】四肢浮肿、汗出恶风明显者。
【验案】贾某,女性,22岁,中医学院学生住院病历号601,1965年2月26日初诊。
自60年发现浮肿,经多项检查,除A/G倒置外。
其他无异常,曾以淡渗利湿治疗,反增腹胀。
西药用双氢克脲塞利尿之后即变瘦人,过后肿更明显。
浮肿早晨明显,眼睁不开,下肢压之凹陷不起,手胀不能握,两腿酸沉无力,时汗出恶风,苔白润,脉寸浮关尺沉滑稍数。
此属表虚寒饮内停,治以实表利水,予防己黄芪汤:木防己10克,生姜10克,苍术10克,大枣4枚,生黄芪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结果:上药服六剂,汗出减肿亦减,增生黄芪为18克,继服一月肿消,他症也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可能我们不太能了解是什么东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防己黄芪汤是一类中药材,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防己黄芪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源〗《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组成〗防己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主治〗风水或风湿。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运用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
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