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耐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见的方法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见的方法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常见方法包括:
1. 适当休息:休息是消除运动性疲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及时休息和恢复是必要的。
休息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一般建议每小时进行短暂休息,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 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会大量流失水分,导致身体脱水。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保持身体水平的关键。
饮用适量的水或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3. 均衡膳食:合理的饮食对于身体的恢复和能量补充至关重要。
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4. 运动后的拉伸和放松: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和放松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弹性和柔软度,缓解疲劳感。
同时,进行放松和冥想的活动也有助于舒缓紧张的身心状态。
5. 使用热敷或冷敷:在运动后使用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热敷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而冷敷则有助于减少炎症和肌肉酸痛。
6. 适量补充营养品:根据个人情况和运动需求,适量补充营养品,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粉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7. 适度运动:对于长期运动者,适度运动是重要的。
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疲劳和受伤,因此,根据自身状况和训练目标,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和强度是必要的。
总之,消除运动性疲劳需要综合考虑休息、饮食、恢复等多个方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消除运动性疲劳。
简述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方法
简述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方法运动后疲劳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尤其是在高强度运动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如肌肉酸痛、乏力、呼吸急促等。
这些疲劳感不仅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也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因此,消除运动后的疲劳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方法。
1. 适当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最基本方法。
在运动后,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建议在运动后休息10-15分钟,让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如果是高强度运动,可以考虑休息更长时间。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消除运动后疲劳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运动后,身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建议在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此外,多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出代谢产物,促进身体的恢复。
3. 拉伸放松拉伸放松是消除运动后疲劳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运动后,肌肉会变得紧张和僵硬,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等不适感。
通过适当的拉伸放松,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恢复。
建议进行全身拉伸放松,包括腿部、背部、手臂等部位。
4. 热敷冷敷热敷和冷敷是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运动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感,如肌肉酸痛、肌肉拉伤等。
通过适当的热敷和冷敷,可以缓解这些不适感,促进身体的恢复。
建议在肌肉酸痛时使用热敷,而在肌肉拉伤时使用冷敷。
5. 按摩舒缓按摩舒缓是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运动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感,如肌肉酸痛、肌肉拉伤等。
通过适当的按摩舒缓,可以缓解这些不适感,促进身体的恢复。
建议在肌肉酸痛时使用按摩舒缓,而在肌肉拉伤时需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式。
总之,消除运动后疲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提高身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以上介绍的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消除运动后的疲劳感。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导致人们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后机体出现的疲劳状态,其表现为身体疲乏、力量下降、运动耐力减退等。
为了提高运动效果并预防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科学的恢复手段非常重要。
适当的休息是恢复的关键。
运动后,机体的肌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都处于疲劳状态,需要适当的休息来恢复。
在休息时,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活动来帮助机体消除乳酸和废物,促进新陈代谢。
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的重要手段。
睡眠是人体细胞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时期,通过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机体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正确的饮食调理也是恢复的关键。
运动后,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也需要蛋白质来修复和生长。
在运动后应该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以迅速恢复体力和肌肉组织。
还应注意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恢复。
按摩和放松训练也是重要的恢复手段。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疲劳和酸痛感,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通过放松训练来放松身心,比如常见的呼吸训练和冥想等,可以让机体迅速进入放松状态,促进恢复和身心健康。
科学的恢复手段对于预防运动性疲劳和提高运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调理以及按摩和放松训练等手段都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健康。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我们应该注重科学的恢复策略,以提高运动效果和保护身体健康。
运动员训练后疲劳消除与恢复
( 州 科 技 工 程 职 业学 院 , 州 贵 阳 ,50 8 贵 贵 500)
摘 要 通 过 对 运 动 员肌 肉的 放松 、 血 管 系统 的恢 复 、 理 上 的调 节 、 理 的 营养 、 疗 的 手 段 等 方 法 的分 心 心 合 理
析 , 效 地 消 除疲 劳和 肌 能 的 恢 复 , 有 提高 训 练 水 平 和 比 赛成 绩 。 关 键 词 运 动 性 疲 劳 消 除 肌体 恢 复
表 1 主观 体力 感觉等 级
利用主 观体力 感 觉 等 级表 的反 推 法 , 通过 心 率 计测 得的心率 除以 十所得 的结果 , 照 ( 参 主观体力 感
2 008年 12月
第3 卷第4 期
李
俊: 运动 员训 练后 疲 劳消除 与恢复
・
5 ・ 9
觉 等级表 R P , E ) 见表 1 .
方法 。运 动 后 正 确 的温 水 浴 , 度 在 4 温 0度 左 右 为
a hlt s r ie ta n ng lv la o p tto e u t a d e i n t a y a d r c e y mu cee f c t e e a s r i i e e nd c m e ii n r s l , n lmi a e we r n e ov r s l fe — tv l . i e y Ke r s: p t a y; l i a i phy ia e o r y wo d s or swe r e i n ton; m sc lr c ve y
0 前 言
一
主观 观察法 自我判 断身 体 疲 劳 的重要 依 据 , 如 果训 练后 虽然运 动能 力下 降 , 却感受 到身体轻 松 、 但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一、引言运动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日常锻炼到职业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它是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健康,也可以促进社交联系。
尽管对于人类来说运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一种弊端: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的体力运动或体力劳动所引起的疲劳,其表现形式包括肌肉疼痛、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而这种疲劳的出现不但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还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运动性疲劳,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减轻其负面影响,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运动性疲劳的原因运动性疲劳是由众多复杂的机体反应引起的,常常是由于运动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代谢和神经功能的改变所致。
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乳酸的积累运动可导致肌肉中乳酸的快速积累,这种积累会引起乳酸蓄积的酸性环境对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2、炎症反应长时间的运动可以导致炎症反应,包括细胞因子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和肌肉损伤的程度等。
这些生物因子和分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肌肉细胞的功能。
3、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可能是导致疲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结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表现。
4、高温和低温环境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也是常见的疲劳原因之一。
极高或极低温度都会影响肌肉能量的产生和分解,从而导致疲劳。
三、运动性疲劳的类型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神经抑制疲劳、肌肉疲劳、心理疲劳和代谢性疲劳。
1、神经抑制疲劳神经抑制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对运动皮层或横纹肌细胞进行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过长而引起的。
这种疲劳往往出现在重复或高强度的运动后,特别是在做自我调控的情况下。
2、肌肉疲劳肌肉疲劳可以是中性或负性的。
中性的肌肉疲劳在大量运动后出现,可以通过恢复和休息来缓解。
负性的肌肉疲劳会导致对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激烈损害,需要更加专业的医疗干预。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体育运动的过度或运动量过大,使身体的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也称为运动疲劳。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员中非常常见,正常的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运动员的身体和健康损害,所以疲劳的预防和有效的恢复是很关键的。
本论文以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为主题,对预防和恢复运动性疲劳的相应手段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及原因当运动员发生运动性疲劳时,他们在运动时会感到疲劳和不适,甚至会出现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增快,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
这些情况为运动性疲劳的典型表现。
在进行运动时,身体的肌肉和其他器官都会产生疲劳,这是由于运动所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和其他生理反应所致。
每个人的身体与运动习惯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疲劳。
常见的运动性疲劳原因如下:(1)肌肉疲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疲劳,当运动员进行激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一种称为乳酸的物质,从而引起疲劳。
(2)情绪性疲劳情绪性疲劳通常是指心理上的疲劳,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等因素。
运动员可能在比赛中表现出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情绪性疲劳。
神经性疲劳通常是由于长时间重复的动作或低强度的运动,这些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乏力,这样还会引起神经性疲劳。
(4)缺水疲劳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运动员可能会体验到缺水疲劳,这通常是由于运动员在减轻体重或未尽充分的水分储备所致。
为了预防运动性疲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合理的运动计划可以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充足优秀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存储物质和能量,这有助于避免疲劳。
3、适度休息良好的休息可在训练和比赛之间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和恢复力,避免疲劳。
4、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充电,并有助于体育运动员克服疲劳。
1、休息休息是完全恢复最重要的部分,身体需要时间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增强身体的能量储备。
2、补充水分和食物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身体的疲劳和消除肌肉酸痛。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运动锻炼。
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运动性疲劳的问题。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后出现的肌肉疲劳、精力不足、身体疲惫等现象。
如何有效地解决运动性疲劳,恢复身体状态,是广大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成因、表现及恢复手段,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运动性疲劳的成因运动性疲劳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疲劳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会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导致肌肉酸胀、疼痛、僵硬等感觉,从而影响运动状态。
2.神经疲劳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神经疲劳,影响肌肉协调和反应速度。
3.心理疲劳长时间的运动锻炼过程中,由于大量的肌肉运动和能量消耗,导致身体和大脑疲劳,影响情绪和意志力。
4.营养不良运动后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是恢复体力的重要保障。
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反而加重疲劳。
运动性疲劳会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1.肌肉酸痛在运动后,肌肉会感到疼痛、酸胀,甚至局部肌肉出现肌肉拉伤的症状。
2.精力不足运动后感到疲惫、困倦,精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思维迟钝长时间的运动会导致大脑疲劳,影响思维灵活度和反应速度。
4.免疫力下降长期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三、恢复手段针对运动性疲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恢复手段来缓解疲劳,恢复身体状态,并提高运动效率。
1. 合理饮食运动后及时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以恢复体内能量和营养,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
2. 适当休息在运动后,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3. 水疗运动后可以采用热水浴或冷水浴的方式来刺激血液循环,促进身体代谢和废物排泄,加速疲劳物质的清除。
4. 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僵硬感,促进肌肉松弛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肌肉疲劳的缓解。
5. 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长,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
导语:对于运动性疲劳这种症状的恢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双手按摩小腿的方法或者身体直立,旋转腰部的方法去缓解它。
但是对于运动性疲劳这种症状,
对于运动性疲劳这种症状的恢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双手按摩小腿的方法或者身体直立,旋转腰部的方法去缓解它。
但是对于运动性疲劳这种症状,我们最重要是多注意休息,这样才能够给身体恢复的时间,也可以缓解关节堆积的乳酸排放,所以建议你们可以了解一下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
1、先用双手交替反复撸动左右侧小腿各数十次,可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减轻疲劳、消除浮肿等良好效果。
再用双手手掌,反复交替拍动左右侧大腿,小腿肚,各数十次。
能有效地将含在细胞内的疲劳物质乳酸随血液的流动排除。
2、一手扶墙,一脚独立,让另一只脚悬起(脚弓弯曲),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踢动数十下,向前踢动时最好速度稍快且有一定力度,使踝,膝和髋都感到有“吃劲”感(左右侧交替踢动),此动作对消解膝踝髋关节的疼痛疲劳较有效,对保持各个关节的功能也很有益。
3、身体直立。
双手卡腰做向左右的旋腰动作,顺时针、逆时针各数十次,对缓解腰部、髋部的酸痛疲乏很有效。
4、身体直立向前迈步时,让左、右脚尖尽力向外展,形成大“八”字绷直。
让膝部,大腿根均有“吃力”感。
5、身体站立。
走路迈步时尽力让右脚踩到左侧,让左脚踩到右侧,如此这样,让左右侧脚,做“头交叉”式的行动,循序前进。
6、把一只脚高抬起至横杠处或某一高处,让脚弓弯曲,腿部绷直,呆立一走时间。
再让另一只脚脚如前动作有益血腋循环。
如在体育器。
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浅谈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一、恢复在体能训练中的意义体能训练的发展过程,是先从片面追求量的积累阶段开始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视为世界体育运动发展史上的大运动量时期。
期间高水平运动员所完成的运动量总额,往往都已达到或接近极限水平。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要想再依靠进一步加大运动量的手段来提高体能已不大可能。
所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促进体能的继续提高,在保证数量指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注意力对准了如何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加大强度训练上来。
从而使得体能训练进入了量与质(强度)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量与强度的结合训练,人们开始尝试大负荷量和大强度相结合,同步提高、同时达到最大值的训练方法。
向新的极限挑战!此时的体能训练的特点为“一快二多三大”,即训练周期的节奏快、训练天数多、课次多、每次训练的运动量大、强度大、密度大。
随着新极限的出现,人们再次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近年来对恢复手段的研究和应用,为体能训练开创了新局面。
采用积极有效的恢复手段与方法,促使体能在近乎极限状态下的继续提高。
向恢复要体能正逐步成为共识。
至此,体能训练的发展进入了运动量、强度、恢复三位一体的新阶段。
积极有效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可以充分保证量与强度“积累效应”的完成。
它在尽快消除体内各种疲劳因素的同时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较好的身心状态迎接下一极限的到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阶段提高体能主要在两次极限的间隙上做文章。
那么间隙时间的长短,则完全取决于恢复手段的优劣。
恢复对于提高体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在日趋明显地表现出来。
量的积累、质(强度)的提高、恢复的完善是运动员提高体能的三大要素。
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任何盲目偏重或忽视其中之一者,都将成为体能训练的失败者。
二、疲劳的概念与类型1.劳的概念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一种生理现象。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
浅谈引起运动性疲劳原因及恢复方法
浅谈引起运动性疲劳原因及恢复方法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心理疲劳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疲劳,可以采取不同的恢复方法。
首先,肌肉疲劳是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运动中,肌肉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乳酸和其他代谢产物,导致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出现。
这种疲劳多出现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
为了恢复肌肉疲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休息:在运动过程中适当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给肌肉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减少肌肉的疲劳程度。
2.拉伸:经过运动后,肌肉会变得紧张和僵硬。
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疲劳。
3.按摩:通过按摩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可以采用自己按摩或者找专业按摩师进行按摩。
4.补充营养:在运动后的30分钟内,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可以迅速恢复肌肉疲劳。
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能量,蛋白质可以修复损伤的肌肉。
其次,神经疲劳也是运动性疲劳的原因之一、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中,神经的兴奋性会下降,导致运动能力和反应能力的降低。
恢复神经疲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前休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前,提前休息可以增加神经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2.睡眠:睡眠是恢复神经疲劳的最佳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帮助神经恢复正常功能。
3.放松训练:进行一些放松的训练,如瑜伽、冥想等,可以帮助神经恢复平衡。
最后,心理疲劳也会导致运动性疲劳。
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增加焦虑、压力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运动表现和恢复。
为了恢复心理疲劳,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放松训练:进行一些放松的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放松。
2.视觉化训练:通过可视化来训练与运动相关的场景,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和信念,提升运动表现。
3.社交支持:与朋友、教练或者运动队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减轻心理疲劳。
总体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也不尽相同。
综合考虑肌肉、神经和心理方面的恢复,可以采取休息、拉伸、按摩、补充营养、睡眠、放松训练等多种方法,加速恢复并提高运动表现。
试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训练方法
音 体 美
试 论 运动 胜 疲 劳 的 恢 复 训 练 方 法
新 疆师 范 大学体 育 学 院 木 妮拉
[ 摘 要 】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 象, 是运动到一 定阶段 必然 出现的一种 生理功能 变化, 究疲劳的 目的是 为了在运动 中延缓疲 劳的 研 出现以及运动后尽快的消除疲劳, 促进恢复过程, 高人体 功能能力。运 动性疲劳消除快慢, 于恢 复形 式以及休息和 营养等 方面 提 取决 的因素。本文从 生理生化角度对消除疲 劳的途径和 方法进 行讨论分析, 并做 相关结论, 望能为运动 员在运 动后尽 快消除疲 劳提供 希 些参考资料。 [ 关键 词] 运动性 疲劳 消除 恢复效率 方法
动性疲劳产生也越快 。
这类练 习中提 供做功 的能量大多来 于 C P的分解 以及有 氧代谢供 能的增加, 可见体内原始 C 的贮备 与随后 肌 肉中 C 贮 备恢复对保持 P P 训练质量有一定 的影 响, C 贮备 的恢 复往往受到恢 复时间的影响 。 但 P 因此。恢复时间就尤为关键, 复时间太短 (0 若恢 3 S以内 ) 动的能力很 运 快下降, 训练质 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 另外 , 究发现, 动员在 跑完 10米 研 运 0 后,P超量恢复在第 2~5 i; 行短时 间大强 度间隙运动后 , 糖原 C a rn在进 肌 大约在 3mi 0 n内有 4 %恢复, 0 在恢复期 开始的前 5 h恢复最快 ; 运动后蛋 白质 的超量恢 复更 晚一些 。所 以在运 动间隙期 , 采用相应恢 复手段进行 放松 , 然后根据恢复 目标 , 在能源物质超量 的最佳时 间进行 下一组训 练, 如提 高 C P的训练最好 在第 2—5 i 行, a rn进 提高肌糖 源的训练最好 在第 3 ri 0 n进行等等, a 可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成效 。 21 代谢产物堆积导致 的疲劳及恢 复训练 .2 . 乳酸是无 氧代 谢的产物,代谢产 物的堆积也 是造成疲 劳的重要原 因。因此, 代谢产物的清除也是恢复的一个过程 。 乳酸的清除及恢复训练: 乳酸在肌 肉中堆积,引起肌组织 和血液 中 P H值下降, 进而对多种生理生化过程 产生不 良影响 ; 轻乳酸堆积对 为减 运动机 能的影响, 训练课 中有 意识地进行 恢复乳 酸的训练, 过训练 在 通 减少乳酸的积累和提高身体对乳酸积累的耐受力, 是提高 以乳酸能系供 能为主运动项 目的运动员耐受疲劳 能力 的主要对策 。方 法 1对在有氧 : 情况下产生的乳酸, 可通过减少乳酸生成来达到减少乳酸堆积 。即训练 可以提 高摄氧量 和丙氨酸代 谢过程从而 降低乳 酸的积 累。其机 理为通 过提高摄 氧量使 骨骼肌 氧增 多, 氨酸和氢可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为二 其丙 氧化碳 和水, 而不生成乳酸 。 另外 , 运动时, 肌和心肌中糖的分解代 在 骨骼 谢 过程活跃, 大量 的中间产物丙 酮酸, 中大部分丙 酮酸在骨骼 肌 生成 其 中还可以接受 氨而生成丙 氨酸, 丙氨 酸进入血 液, 循环至 肝脏 中可转 变 为 葡萄糖 ; 个过程不仅使糖异 生作用加强, 这 能源物质增多 . 还能减少乳 酸积累, 延缓疲劳的产生 。 方法 2 提高运动员对耐受乳酸最大浓 度的能 : 力, 可抗疲 劳出成绩; 在训练 中采 用 1 mi 大强度跑或 游泳等练 习, —2 n最 就可使血乳酸值增大, 如合理组织间隙训练, 即每次练 习中间休息 4 ~ 5 n连续 间歇 训练 5次后 血乳酸可 达最高值 , mi, 在血液 中可 出现 极高水 平乳酸, 使肌 肉适应乳酸刺激, 使身体耐受最大乳酸能力提高一倍 。 方法 3 积极性 恢复乳酸消除的速度与其产生的数量和恢复方法有关, : 在极量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当人们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会产生身体疲劳。
这种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心理疲劳。
体育运动员为了达到最佳表现状态,需要采取恰当的恢复措施来缓解运动性疲劳。
本文将阐述运动性疲劳的形成机制和主要恢复手段。
1. 运动性疲劳的形成机制1.1 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指肌肉长期或短期高强度收缩时发生的一种疲劳。
肌肉的疲劳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运动强度和时间长短等因素。
运动时,肌肉消耗体内储存的三磷酸腺苷(ATP),并将其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离子)Pi和能量。
当ATP耗尽时,肌肉无法再进行正常的收缩,此时肌肉就会产生疲劳。
肌肉的疲劳还与肌红蛋白、肌酸磷酸和运动产生的废物等因素有关。
神经疲劳是指神经系统接受长时间或高强度刺激后出现的疲劳。
神经疲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变慢和反应时间长等症状。
神经疲劳是由于神经系统对持续强刺激或频繁反复刺激的适应性降低,从而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速度减缓。
心理疲劳是指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身体活动之后出现的一种疲劳状态,并且长时间持续。
体育运动员可能遇到,在比赛中失落、紧张、焦虑和精神紧张等心理压力。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
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兴奋、心率和血液流量等身体反应。
2.1 恢复性畅游水上运动是一种理想的恢复活动。
恢复的目的是恢复肌肉的疲劳恢复和减轻肌肉疼痛。
此外,在恢复期间,畅游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帮助运动员放松身体和心情。
2.2 均衡饮食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来恢复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运动员应吃均衡、富有营养的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恢复期间必须的。
2.3 适度的活动适度的活动是增加身体健康和活力水平的最佳途径。
适度的活动可以增加身体活力和内源性荷尔蒙释放等多种有益生理效应。
运动员在恢复期间应该进行适量的轻度练习,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疲劳恢复。
结论运动员需要在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期间采取适当的措施。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是什么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是什么1.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基础。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时长和频率。
通过循序渐进、适度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劳累。
2.营养均衡的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运动过程中身体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以补充水分的流失,维持体内水平衡。
3.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合理的休息和恢复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关键。
运动后及时休息,给身体充分的修复和恢复的时间。
可以采取放松的活动形式,如温和的散步、伸展运动、瑜伽、泡澡等,促进肌肉的放松,减少乳酸堆积。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增强免疫力。
4.注重防护和自我保护:合理选择运动场地和装备,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动造成的伤害和疲劳。
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装,避免因运动装备不合适造成的不适和摩擦损伤。
在高强度运动之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弹性,减少因剧烈运动引起的肌肉拉伤和损伤。
5.动态伸展和按摩:运动后进行适量的动态伸展和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的疲劳和紧张。
可以通过拉伸肌肉群,促进血液和氧气的循环,减少乳酸的积累。
同时,使用按摩工具、泡脚、推拿等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物质的堆积,加速恢复。
6.放松心态和调节情绪:运动性疲劳不仅仅是身体的疲劳,也包括心理和情绪的疲劳。
保持积极的心态,减少过度紧张和压力,可以减少疲劳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闲活动,如阅读、听音乐、与朋友聊天、观看电影等,提升愉悦感和放松身心。
总之,消除运动性疲劳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防护和自我保护、动态伸展和按摩、放松心态和调节情绪等。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恢复过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
1.1 休息休息是疲劳恢复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习得好,锻炼得好。
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动性休息。
1.1.1 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
运动员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9小时,并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增加。
1.1.2 活动性休息所谓活动性休息就是指在休息时进行其他活动,也叫积极性休息。
当局部肌肉疲劳后,可利用未疲劳的另一些肌肉进行一些适当活动,借以促进全身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恢复。
当全身疲劳时,也可通过一些轻的、兴趣高的体力活动,来达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谢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体育课中应多采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作为休息的手段。
1.2 物理恢复法物理恢复法能促进疲劳肌肉的代谢过程,加速疲劳的消除。
物理恢复的的方法很多,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2.1 温水浴温水刺激,可以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温水浴的水温度以37-40摄氏度度为最适宜,淋浴时间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两次。
1.2.2 负氧离子这种方法是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大量负氧离子,人将其吸入呼吸道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对机体产生影响。
大量负氧离子进入体后能改善和提高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刺激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细胞增加,心搏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运动后的“氧债”偿还速度。
1.2.3 按摩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
按摩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采用手法按摩,进行全身或局部肢体的按摩,有损伤的还可以兼作治疗,均有良好效果。
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机械按摩,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有气压按摩、振动按摩和水力按摩等,对放松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复体力效果极佳。
1.3 心理调节较大的情绪波动会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而运动员抵抗疲劳的,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试述耐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试述耐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恢复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出现各种疲劳现象,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界永恒的话题。
耐力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是有氧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元的有氧氧化,是慢性疲劳,疲劳的特点是产生慢,消退也慢。
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学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耐力项目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耐力性运动有田径中的长跑、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长距离骑自行车、长距离滑雪、篮球和足球等项目的长时间运动。
人体在参加这些耐力性运动时,能量代谢的特点是有氧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元的有氧氧化。
实验证明,体内肌糖元贮备量与耐力活动能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参加耐力性锻炼时,食物中应含有充分的糖,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糖元储备。
另外,耐力性运动对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等机能能力要求很高,血红蛋白对于运输氧有其特殊的功能。
耐力项目运动是时间长,消耗的能量物质多,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导致疲劳的化学物质,例如,大脑中暑神经的多巴胺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
二、运动性疲劳的机理运动性疲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现象,它是一种潜在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保持健康的保险阀。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运动医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对引起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较多,按照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疲劳和外周性疲劳。
(一)中枢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后,经过适当恢复期可以自我恢复。
运动性疲劳是中枢系统保护性抑制的结果。
大脑中的抑制性物质如r-氨基丁酸含量增加,使大脑的兴奋性降低。
研究还发现,运动时脑中氨含量也增加,脑氨增加可引起许多酶活性下降,atp再合成速率下降,从中出现各种疲劳症状,如思维和意识变异,肌肉无力,呼吸急促等,从而引发各种疲劳症状。
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有哪些
运动性疲劳消除方法有哪些1.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疲劳感。
建议每天保持7-9小时的充足睡眠,并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2.合理的饮食:运动性疲劳主要是由于身体消耗能量过大所致,补充足够的营养是消除疲劳的关键。
建议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水分补充:运动过程中会大量排汗,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
适量的水分摄入可以保持身体水平,预防脱水和疲劳感。
4.适当的休息和调整:运动性疲劳往往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后出现的。
在每次运动活动之间,适当规划休息时间,给身体充分恢复的机会。
5.热身和拉伸:热身运动可以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并为身体做好准备。
拉伸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增加柔韧性,预防肌肉酸痛和疲劳。
6.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抽烟、少喝酒,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不动,可以有助于降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7.深呼吸和冥想:深呼吸和冥想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疲劳感。
8.温水浴和按摩:温水浴可以舒缓肌肉的酸痛和疲劳感,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废物的排出。
9.心理调节:运动性疲劳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疲劳。
学会放松和调节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消除疲劳感。
10.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减少疲劳的发生。
综上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合理的饮食、水分补充、适当的休息和调整、热身和拉伸、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呼吸和冥想、温水浴和按摩、心理调节以及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减少疲劳感。
运动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运动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运动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运动后消除疲劳是每个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科学的恢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消除疲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一、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最基本的方法。
适当的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修复。
在运动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觉来安排休息时间。
如果感觉比较疲劳,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时间。
如果感觉还可以,可以适当减少休息时间。
优点: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工具和设备。
缺点:需要较长的时间,不适合急于恢复的人。
二、拉伸
拉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
通过拉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在运动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帮助自己的身体更快地恢复。
优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缺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不适合过于疲劳的人。
三、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消除疲劳的方法。
通过按摩可以刺激肌肉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恢复。
在运动后,可以请专业的按摩师帮助自己进行按摩,也可以使用按摩器进行自我按摩。
优点:可以刺激肌肉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的恢复。
缺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不适合过于疲劳的人。
四、热水浴
热水浴是一种舒适的消除疲劳的方法。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哪些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哪些运动性疲劳是疲劳的一种形式,在现实之中,还是有不少人会出现此种情况的。
所谓运动性疲劳,说白了也就是指在运动的过程之中出现的疲劳,而导致这种运动性疲劳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运动方法的不恰当。
而对于发生运动性疲劳的人;来说,最为主要的还是及时想方设法进行消除。
那么,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哪些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还是比较多的,下面就来做下一一的介绍吧。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下面这几种:(一)改善代谢法此类方法,指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常用方法有:整理活动,水浴,蒸气浴,理疗,按摩等。
1、整理活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效果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一般是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进行,主要内容有两部分:A慢跑和呼吸体操,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下肢血液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消除。
B肌肉、韧带拉伸练习。
此方法对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有良好作用,拉伸则以主要活动肌肉和韧带为主,常采用静力性拉伸方式。
2、按摩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3、桑拿浴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排出体外,桑拿浴一般不要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以免造成脱水和加重疲劳。
(二)调节神经系统法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加强机体的合成代谢功能,使机体尽快恢复。
方法主要有:1、睡眠良好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且经济的好方法,人体进行睡眠时,大胜皮层的兴奋性最低,机体的合成代谢最旺盛,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
2、放松练习通过诱导性的语言使运动员有意念来调动肢体,通过对高级中枢的暗示使肌肉放松,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使机体的疲劳尽快消除。
3、音乐疗法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来放松神经系统,使练习者心情舒畅,身心放松,作为一种辅助方法,配合其他消除疲劳的方法,以增强疲劳恢复的效果。
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方法运动性疲劳是指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人体出现的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的状态。
它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下降、肌肉疼痛等症状。
为了消除运动性疲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 合理安排训练与休息时间:合理的训练与休息时间的安排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基础。
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但是过度的训练会导致肌肉疲劳和体能下降。
所以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根据个人体力状况和自身适应能力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引发疲劳。
2. 适当补充营养物质: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要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食物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都是运动所需的营养素,可以选择均衡的饮食搭配,或在运动前后适当补充能量饮料、补充剂等。
3. 运动前热身与拉伸: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常见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伸展运动等。
而在运动后,适当进行拉伸运动可以减少肌肉疼痛,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舒展性。
4. 积极进行恢复训练:恢复训练是一种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运动活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并消除疲劳。
常见的恢复训练方式包括低强度有氧运动、轻松的拉伸运动和放松的活动。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清除肌肉中的乳酸和废物,帮助肌肉恢复并加速疲劳的消除。
5. 注意休息与睡眠: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是疲劳消除的重要条件。
睡眠过程中,身体可以进行修复和再生,帮助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所以要保证每天获得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过度的身体和脑力活动,保持身心的放松和平衡。
6. 使用按摩和冷热疗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可以选择自己按摩肌肉,也可以请专业人员进行按摩。
而冷热疗法则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可以使用热水泡脚、热敷或冰敷等方法进行。
7. 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运动疲劳有时也与心理压力和紧张有关。
可以采取一些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耐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恢复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度越来越大,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出现各种疲劳现象,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界永恒的话题。
耐力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是有氧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元的有氧氧化,是慢性疲劳,疲劳的特点是产生慢,消退也慢。
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学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耐力项目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耐力性运动有田径中的长跑、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长距离骑自行车、长距离滑雪、篮球和足球等项目的长时间运动。
人体在参加这些耐力性运动时,能量代谢的特点是有氧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元的有氧氧化。
实验证明,体内肌糖元贮备量与耐力活动能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参加耐力性锻炼时,食物中应含有充分的糖,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糖元储备。
另外,耐力性运动对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等机能能力要求很高,血红蛋白对于运输氧有其特殊的功能。
耐力项目运动是时间长,消耗的能量物质多,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导致疲劳的化学物质,例如,大脑中暑神经的多巴胺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
二、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运动性疲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现象,它是一种潜在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保持健康的保险阀。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
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运动医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对引起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较多,按照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中枢性疲劳和外周性疲劳。
(一)中枢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后,经过适当恢复期可以自我恢复。
运动性疲劳是中枢系统保护性抑制的结果。
大脑中的抑制性物质如r-氨基丁酸含量增加,使大脑的兴奋性降低。
研究还发现,运动时脑中氨含量也增加,脑氨增加可引起许多酶活性下降,atp再合成速率下降,从中出现各种疲劳症状,如思维和意识变异,肌肉无力,呼吸急促等,从而引发各种疲劳症状。
(二)外周性疲劳
外周性疲劳,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疲劳。
外周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是从神经-肌肉接点至肌纤维内部的变化等尤其是指运动系统的工作能量下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能量物质耗竭、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等。
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体内能源物质的耗尽。
研究表明,长时间运动中工作能力下降的同时常伴随血糖浓度的降低,补充糖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运动性疲劳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同时指出运动造成骨骼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导致某些重要离子转运紊乱,如细胞钙离子代谢紊乱及一些重要代谢酶由于交联聚合而失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运动性疲劳。
大脑中枢神经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
作用,疲劳产生后,其内部具有传递作用的物质乙酰胆碱减少,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变得迟缓,导致人体动作失去准确性和协调性。
三、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一)合理营养补给
良好的营养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营养是保证运动正常的基本条件,也是训练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营养补充要根据运动性质的供能系统和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进行营养的补充。
耐力运动员运动性性疲劳后导致大量的能量物质消耗,例如,atp-c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消耗。
一般认为,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要大量补充碳水化合物(cho)来补充运动中所消耗的糖原,大运动量的运动后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补充;同时,运动中由于出汗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补充调节体内代谢所需要的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相应的营养补剂和运动饮料也很丰富。
很多的科学家认为肌酸补充有利于肌肉能量的迅速恢复。
总之,耐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的营养应该全面、均衡的进行补充。
另外,中医补益药不是一般的营养品,也不是一般的强壮剂。
剧烈运动会使机体精气亏损,生理机化衰退、体液物质耗损。
运动员采用中药补剂的目的在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改善代谢调节,促进疲劳的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增强免疫促进恢复的中药有:人参、当归、黄芪、生地、枸杞子、鹿
茸等。
(二)改善代谢法
可以通过按摩、慢跑、温水浴、头手倒立和桑拿等方法,改善人体的血液训练,加快乳酸的代谢,从而消除运动性疲劳。
1、按摩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可以引起局部生理、生化变化,并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进而影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纠正运动功能失调,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
按摩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2、温水浴温水浴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减少肌肉中酸性物质的堆积,消除肌肉僵硬、紧张以及酸痛,放松肌肉,促进疲劳的恢复。
因此,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时间为20分钟较为合适,水温过高将使机体内环境失调,时间过长则会加重疲劳感。
3、训练以后的慢跑、头手倒立等,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改善代谢,有利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三)心理调整法
心理学手段包括气功,瑜伽(yoga),念动训练法等等。
教育学和普通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等等学科的介入,使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心理能力占主导因素的竞技体育项目来说,能够通过控制和训练使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得到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例如,运动性疲劳后的休息和睡觉,让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消除疲劳。
先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天不少于7-8小时,青少年运动员一般要9-10小时,其次要保证睡眠质量,睡前不要过于激动,不宜进行过多的脑力劳动,也不
宜饮用让人兴奋的饮料如茶、咖啡等。
可以听一些清音乐、吸入氧气等方法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
四、结论
运动性疲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各功能系统紊乱的结果。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润琴,李承道.运动疲劳机制与中医治疗思考[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7):1726-6424.
[3] 谢敏豪.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1999,19(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