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谈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
![浅谈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02515e39b89680203d825c5.png)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园林的起源出自于人们对天国和仙境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性中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为目的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造林思想。
本文就中西园林的风格作了简单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1、营造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是园主人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多不追求实用功能。
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歌一直是相互借鉴,采用古代诗文,让观园者从园景的提名、对额得到的暗示而联想到有关文字乃至历史人物、事件、景色等。
2、师法自然“虽有人做,宛如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境界,园中景物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显示自然气息。
在总体的布局上,中国古典园林力求合乎自然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
从中国园林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道家“崇尚自然”之一观点。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2、与诗画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往往会有名人字画、楹联等,把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使观赏者能够得到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享受。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规整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匀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形成了以下的独特特点:1.规模庞大,地势平坦。
由于面积大,为了使整个园林的构图统一紧凑,因而园林的布局大都为大轴线,各类景观依次安置在轴线周围。
2.建筑占统治地位。
西方近代园林的总体布局是王权统治的体现。
在园林中宫殿或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1e5885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一、引言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 探讨了中国和西方园林在构景艺术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旨在研究中西园林审美情趣和空间组织上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各自形成独有的形态,风格迴异,差别鲜明。
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 移步换景, 而西方园林受理性思维影响, 崇尚生态几何美学。
苏州园林着眼于自然美,追求一切服从自然。
而西方园林强调人的力量,所以西方园林艺术强调建筑的秩序感,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体现出布局均匀、井然有序的风格,强调人工创造之美和匠人精神之美。
看似水火不相容的中西园林,其构景手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中西园林构景手法上的异同(一)不同点1、整体规模布局不同对于中西园林,首先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建设规模上,西方园林普遍规模庞大,且地势平坦,构图紧凑,构景上罗列有序,以中部的中轴线划分,几乎园林内所有的景观建筑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
而中国园林大多面积较小(相对与西方),构景上强调细小精致,更在于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仿真,在总体布局上强调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并没有特定的方位规划,也不一定要中规中矩。
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其建筑总面积达6.7平方千米,是整个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主轴长约3km,包括伸向外围和城市的部分,则有14千米长。
“规模大”自然里面要素的“尺度也大”,例如,主轴上50米宽的大台阶;长轴40米的椭圆形阿波罗喷泉;东西轴62米宽、2千米长的大水渠等。
而反观中国苏州市的留园,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堪称中国大型园林,但相比法国的凡尔赛宫,其占地面积还是相去甚远。
例如,留园在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 ,有些地方极其稀疏 ,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 , 对比异常强烈。
以东区为主 , 石林小屋附近 ,屋宇鳞次栉比 ,内外空间交织穿插 ,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着重点与细部设计上不同。
西方园林在构景上注重突出建筑物本身,总是在中轴线上修建体量高大,严谨威严的建筑物;在建筑物的细部设计上崇尚“黄金分割线”,哪怕是在细节上,也注重均匀对称,细致入微。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4be21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3.png)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573938c5da50e2524d7f22.png)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对于中西园林设计大家有什么了解了,知道中西园林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吗?以下是本人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自从中西方园林艺术文化开始交流,人们对这两个风格意境截然不同的园林形式的比较就没有停止过。
中西方的园林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进而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美学思想主要受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生活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理想和审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
中国园林形成含蓄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中国诗画的影响,诗贵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是与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这两大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规划造园,创造和谐的园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并把对自然山水的认知,带到园林艺术创作中,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艺术意境,一直是中国园林刻意追求的境界。
给景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如选石,强调山石的“透、瘦、漏、皱、清、丑、顽、拙”,梅花表示风骨清高,松柏喻示坚贞,在中国园林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审美主体抒发主观情绪意趣的载体。
(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代表西方园林风格的是l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强调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因此形成的基本特点是: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营造,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规矩方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一切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
中西园林中的美学思想
![中西园林中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08f5d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7.png)
02
中西园林中的美学元素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美学
1 2 3
自然之美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之美,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园 林设计中,形成山、水、植物等元素的和谐统 一。
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美学不仅表现自然之美,还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诗情画意、寓意象 征等。
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美学注重空间布局,通过借 景、堆石、引水等手法,创造出高低错落、曲 折回转的空间感。
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从汉代到唐代,再 到宋元明清,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西方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园林的起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园林,其最早的形式为几何式园林,后演 变为风景式园林。
西方园林的发展
西方园林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 、巴洛克时期的法国园林、英国的摄政式园林等。
儒家文化认为园林是一种教化工具,通过园林中的景象 和氛围,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和思想启迪。
西方园林中的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文化的信仰
西方园林中的基督教文化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这种信仰 对西方园林的形式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中的宗教象征
西方园林中经常出现十字架、圣坛等宗教象征元素,以及圣经中 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这些元素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特点。
空间营造
中西园林中的植物美学都注重空间营造,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元素,创造出一 种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空间效果。
中西园林中的建筑美学
01
风格差异
中西园林中的建筑美学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的
融合,追求一种幽静雅致的感觉,而西方园林则强调人工雕琢的美感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4ee96b58fafab069dc0250.png)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则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正文: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或者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人工跌山理水,结合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建筑的配置,从而构建了一个供人们游览、休息和居住的环境。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
世界上各个名族都有对自然美德审美要求,但只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自己的园林创作。
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说:“园林史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缩写。
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地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画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对于中西方园林的分析,更有利于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得中西方园林艺术在更多方面交流、融合。
1、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之下,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西方艺术风格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6fdb3e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a393b3083c4bb4cf7ecd19e.png)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426a5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6.png)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6b15b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2.png)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摘要】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从中西园林美学的理念、设计风格、材料运用、意境表达方式以及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园林美学在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强调几何形状和对称美,而东方则注重意境和自然美。
设计风格方面,西方园林偏向规划和结构化,东方园林则更注重变化和灵动性。
在材料和植物运用上,东方园林更注重自然材料和中国特色植物,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工业化材料和西方植物品种。
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标准,可以看出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丰富了园林设计的可能性,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园林美学风格。
【关键词】中西园林美学、差异、发展历程、定义、重要性、理念、设计风格、材料、植物、意境表达方式、审美标准、价值体现、多元化、丰富、园林设计、可能性。
1. 引言1.1 概述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中西园林美学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两大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设计风格。
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始于周朝,随后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美学,强调“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和意境表达。
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则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和罗马城市规划的影响,注重空间布局和几何图形的设计,强调对称性和秩序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园林美学在相互交流、影响和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美学特点。
在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影响使西方园林美学呈现出东方化的趋势;而近现代的园林设计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艺术,为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奠定基础。
1.2 中西园林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西方园林艺术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
中西园林设计文化比较
![中西园林设计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a77341ba76e58fafab00391.png)
中西园林设计文化比较由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园林在设计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包括建筑风格、哲学思维、美学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我认为最大的差异应该在一个设计文化思想上的差异,所以,我将主要从美学思想方面来对中西园林进行比较。
一、中国的美学思想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概括的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自然山水审美观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从文字上可以追溯到《诗经》。
自然山水园林最初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老庄玄学流行于世,天地自然、朴素、无为被奉为“大美”,“至美”而备受称赞。
庄子在《知北游》中言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不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山水自然美被社会普遍自觉地当作了审美对象。
山水游览,山水诗画兴起,人们或融身于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或潜心于画,以咫尺之幅显千里之美,或作诗吟诵山水之丽。
其后历代山水游览,山水诗画长盛不衰。
这种自然山水审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兴起。
如苏州拙政园中堆山理水,水面曲折往复,岛屿间列,亭榭奇石时提到自然山水审美观。
总之,中国人探索自然之美的办法是通过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和深刻感悟与联想来寻找其必然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法自然”,既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观,也是中国人探索和欣赏自然美并将其运用于环境设计的方式。
2、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范本模板】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4acb016f705cc1754270963.png)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 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
浅析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
![浅析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6927a4d33687e21af45a9ed.png)
一
期 受 深 厚 的 哲 学 、 学 的 陶 冶 , 主 体 本 身 又 是 经 过 各 种 成 美 而 熟 的 艺 术 诗 词 、 画 、 艺 美 术 和 建 筑 交 融 渗 透 独 立 发 展 起 绘 工
来 的 一 个形 态 完 善 的艺 术 类 别 。 诗 情 画 意 ” 中 国古 典 园 林 “ 是
追 求 的 审 美 境 界 。西 方 园 林 中 的 法 国有 “ 园林 是 陪 衬 , 背 是
景 , 建 筑 的 附 属 物 , 实 不是 独 立 完 备 的 艺 术 ” 格 尔 语) 是 确 f 黑 。
学术园地
Xu h u n d es u y a i
浅析 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
杨 青 马 可 静
( 乌海 市 因林局 )
园 林 艺 术 是 一种 实用 和 审美 相 结 合 的 艺 术 ,由 于 时 代 、 民族 、 域 、 境 等 因素 影 响 而 表 现 形 式 存 在 区 别 , 地 环 又因 优 秀 造 园 者 的 社 会 实 践 、 美 意 识 、 美 经 验 、 美修 养 、 美 想 审 审 审 审 象 、 美 理 想 和 审 美 意 趣 的 不 同 . 园 林 艺 术 呈 现 了 五 彩 缤 审 使
润 , 增 加 了 期末 的 股 东 权 益 : 公 司 则 将 其 所 持 有 的 C公 但 丙
司 的 股 份 确 认 为 “ 期 股 权 投 资 ” 并 采 用 成 本 法 核 算 , 据 长 . 根
税 费作 为换 人 资 产 的 成 本 , 不确 认 损 益 。从 这 些 规 定 可 以看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1d25fbc8d376eeaeaa312a.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1.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2.中国园林的四种类型3.美学思想来分析中西国古典园林1.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以狩猎为主,兼顾游玩,称为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帝王和富豪模拟自然,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增加大量人造景物。
帝王园林与宫殿的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文人参与造园,诗情画意为造园的主题。
深入主观的审美情感。
(4)两宋至明初时期: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大尺度的风景区中。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皇家园林效仿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2.中国园林的四种类型:一:宫苑。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唐的长安禁苑。
二:私家园林和庭园。
多为人工造的山水小园,庭园只是对宅院的园林处理。
三:寺观园林。
属于寺观的附属部分。
四:邑郊风景区和山水名胜。
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起,成为一种集锦式的园林群。
3.美学思想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1)人造美与自然美(2)形式美与意境美(3)逻辑性与混沌性(4)必然性与偶然性(5)入世与出世•(1)人造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造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造建筑也尽量顺应形势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所以我们常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形容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
中国园林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
当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大夫阶层经常因为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之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同时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园林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园林,但实际在造园的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特征,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将自然界的众多元素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且这种创造却并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浅谈中西方园林对比
![浅谈中西方园林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0845b70e53a580217fcfe8e.png)
浅谈中西方园林对比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体系概述东方体系: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
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
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
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
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西方体系: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
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
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1ea8fc2a1c7aa00b52acba6.png)
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综合表现。
中国园林亲近自然,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幽深的美,基本上是感性的、写意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理性的、写实的,强调人工、图形、秩序和规律性,讨论中西园林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有助于对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园林美;美学思想;中西园林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32-01一、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综合表现园林设计师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和园林形式美的结合构成园林美,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合表现。
自然的山水是美的典型,山因水活,水得山势,动静结合组成了园林的气氛。
所以,其中假山的玲珑剔透、树木的红花绿叶、山水的清澈洁净等这些可看到的形象实体构成了园林景观,这种环境的美使得园林美首先表现为自然美。
园林艺术作品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要有具象之外的领域那就是园林意境,即为虚景,虚景是情与景的结合。
中国园林的这种艺术意境的美就是一种艺术美,如园林中的假山,有“做假为真,以假乱真”之说,在比较小的空间内,展现出层峦叠障、峰峦起伏的气势,即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
同时,园林艺术也不能因为营造艺术意境而忽略社会美的创造。
园林艺术会反应社会生活情况并表现园主的思想,会隐约感受到一种更深层次意义的美,即为社会美。
二、中西园林美学思想的差异比较(一)中西园林美学追求上的意境与形式中国园林在思维方式上受到道家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在功能上受到儒家陶冶性情精神的影响,因此中国园林尊崇把握自然、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开掘自然美的美学观,而且注重园林的抒情,崇尚人的情感,使园林达到一种情与景的交融,力求“诗情画意”的情趣,使园林充满浪漫色彩。
而对于西方园林来讲,从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开始,西方人一直将数和比例奉为美的最高境界,崇尚人的外形,西方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按照人的意志制造出的符合数和比例的几何形体的形式美,造园根据美的规律再加上自己对美的理解对园林进行设计,园林主流追求意向为对园林“形式美”的追求。
园林景观设计——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0825e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7.png)
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为目的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悠久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一、不同的自然观中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进取,他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快感和乐趣,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中国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不同的自然观在造园艺术上地体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园林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形式美感,同时,更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功能性,以人为本,例如很早就有了功能明确的剧场、庭架、迷园、泳池等户外娱乐场所,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人服务的观点。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分析(一)皇家园林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设,历时近百年,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共计五座皇家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
与这几座大园同时建造的还有一批专门赐给皇子、皇亲的小型赐园,例如圆明园附近的熙春园、勺园、朗润园等,使北京西北郊出现了一个迄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园林区,它们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些皇家园林其特点主要有:1、规模大。
2、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工整严谨外,其他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3、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论文: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从中西方园林艺术鉴别中学习
![论文: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从中西方园林艺术鉴别中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b58cf6b0722192e4536f699.png)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从中西方园林艺术鉴别中学习摘要: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从中的精华,很值得后人的研究与学习。
关键词:人工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必然性与偶然性明晰与含混入世与出世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
作为后人更应奋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创造更深远的辉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从中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类的巧夺天工。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浅谈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602b2d758f5f61fb73666fd.png)
一
、
园 林 美 是 自然 美 、 艺 术 美与 社 会 美 的 综 合 表 现
布局 , 追 求 几 何 图案 美 , 遵 循 形 式 美 的法 则 , 轴线对称 、 均 衡 以及
园林美是 自然美 、 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 合表现 , 园林设计师
对 自然 和 生 活 的 审美 和 园林 形 式 美 的结 合 构 成 园林 美 。 园林 的
( 四) 中 西 园林 的 明 晰 与 朦 胧
景、 景多意深 的艺术美 。苏州园林又巧于因借 , 通过漏 窗借景等 素 的各方面都是固定的有逻辑 的。 西方 园林追求形式美 , 遵循形式美的法则 , 就会显示 出一种 必然 性 和 规 律 性 , 有规 律 可 循 的事 物 带 有 一 种 清 晰 的秩 序感 。 西 方园林空 问通过人工的修剪排列 , 序列段落分 明 , 边界 以及空 间 范围清晰明确 , 井然有 序。中国园林给人 以含 蓄虚幻 的感 觉 , 这 与古代的处世思想等有很大关系 , 园林追求含 而不 露 , 追求言 外 之意 、 弦外之音 , 表达 的意境从 不会直 白的表现 出来 , 需要人们 用心去体会。 陈从周先生说 : “ 中国古典 园林妙在含蓄 , 一 山一 石
( 三) 中西 园林 的 变化 多样 与 精 确 性 中 国 园林 总体 有 种 崇 尚 曲和 尚和 的 精 神 , 曲就 是 统 一 中有
各个 自然元素是具体的 ,这些直观 的形象实体 的简单 叠加并不 足 以表达 园林艺术的美 ,而是通过 山水绿植 等具体元 素使 用多
种 造园手法 , 设计布局 , 巧妙运用形式 美的法则 , 灵 活 安 排 园林
艺 术 鉴
赏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efa011a6edb6f1aff001fd5.png)
哲理的选择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域 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园林 对人精神的愉悦和启发成为其价值体系基石。而中国园林所讲求是含蓄、 虚幻,藏而不露,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朔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也是 中国人审美习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作为物质财富和艺术创作,总是用来 满足封建帝王、贵族、地主、士大夫、富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仅 供少数人赏玩、品味。
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形式与意境的表现形式 • 哲理的选择
人 与 自 然 的 关 系
西方园林景观显示的是人工美, 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是 花草树木也修剪对称方正、从而呈现出 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中 看西方造园的思想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景观所呈现的则是山水环抱,曲折蜿蜒,花草树 木自 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 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 西方造园美学思想在于人化自然,中国造园美学观念则是自然 的人格化。
形式与意境的表现形式
由于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的追求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即是形式美。中国造园注重于 “景”“情”。所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所倾心追求的是诗画一般的 意境,这显然不同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以中西方园林作比较,尽管各 自所追求的侧重各不相同,但共同园林风格的基于不同哲理和美学思想迥异、各领风骚,随着 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无论是西方古典园林还是中国古典园林都先后 偏离了原来的轨道,纯粹古典形式的园林已不复存在,通过中西美学思想 的比较,从哲理、文化的层次上看也许能给我们以更多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见表1。
表1 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
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影响至深。
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
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2.1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中国造园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中国造园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
中国园林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并从湖光山色中蕴涵的自然美中抒发情感。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
明明是自然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居”的局面。
这种创造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2.2中国造园倾心追求的是意境美
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乃至于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景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是因为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中国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2.3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虚实共生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
如果说它注重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灵感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步移景异,其中奥妙正在于含而不露、求言外之意,使人们置身其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想之中。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了诗词、绘画中的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效果,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使之若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园林式的中国文化。
3西方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期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
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3.1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
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呈现出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虽然在西方美学著作中也
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形式,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它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3.2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
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
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韵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的园林更是将它奉为金科玉律。
西方园林那种轴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3.3 西方园林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由于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4结束语
综合地讲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的“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西方园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情与理,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