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共同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江干模式

合集下载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在普及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机制模式,逐渐被教育部门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集团化办学对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集团化办学是指将多个学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的大集体,共同分享资源和管理经验的一种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共建共享教研、师资互动和教学资源,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

首先,集团化办学能够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差距,往往城市学校资源丰富,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让学校在教师、教材、实验室等方面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条件,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升。

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之间可以加强师资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

通过教师的交流研讨、观摩教学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同时,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集团化办学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之间往往各自独立开展工作,缺乏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而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盟关系,可以共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方式,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然而,集团化办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各校之间人员、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实施集团化办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充分协调各方利益,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其次,由于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规模的扩大,管理者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以确保整个集团的运营顺利进行。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衡的问题,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体制改革1.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2.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职责,加强学校的评估和考核,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逐步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完善资源投入和管理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2.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育质量提升1.加强师资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六、学校管理与发展1.加强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

2.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

3.推进学校多元化发展,鼓励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七、重点任务1.提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2.推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3.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

4.加强义务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

5.加强学生体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八、保障措施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辅导,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4.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九、预期效果1.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入学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教育。

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22融合共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钟战华 |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如何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读好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阶段亟须破解的问题。

2020年底,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

在教育局党委的指导下,海盐县武原中学与海盐县澉浦中学实施融合型教共体建设模式,通过周期性工作、融合共建,快速带动教共体学校在理念、文化、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武原中学—澉浦中学”是海盐县首个融合型教共体学校。

两校以共塑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长远发展,立足校情、传承创新、整合资源、循序渐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共体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协调促进发展的平衡充分,以绿色体现发展的和谐共生,以开放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以共享确保发展的公平正义,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构价值观念,塑造共赢导向在教共体办学进程中,两校互纳文化基因,重塑校园核心价值观,办学思想传承创新,教师观念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学校文化共生共存,在秉承“文武相融”文化的基础上,传承武原中学和澉浦中学的原有追求,定位“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的未来发展,凸显教共体的特色追求,提出了“文武燎原 澉恩浦慧”的文化主题,旨在要创办文武兼修、五育并举的“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学校,在孕育中发展壮大,培育学生“生活力”,学会感恩,哺育灵慧,从而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锻造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了“武中—澉中”融合型教共体价值文化的整体框架,提出了教共体的价值文化追求,营造师生成长的和谐家园,为每个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

促进团队发展,奠定共赢基础教共体以“修师德、强师能、展师风”为主线,培育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着力抓好教师管理与培养工作。

理顺机制,提高站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义务教育,作为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我国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目标,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意味着学校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水平。

均衡发展则意味着教育资源要均衡分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

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则是要求我们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育质量,又要注重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教育现代化发展来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在童年的时光里,就能够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能够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全国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些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确保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设施。

其次是改善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的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

再次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够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进。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其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教育改革上的作用。

最后是加强教育改革。

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是教育部门出台的关于优化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

经过多年来的实施,该方案为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向着更加公平、优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果。

一、总体要求方案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四个坚持”,实行“五个加强”,落实“六个保障”,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其中,“四个坚持”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思路,坚持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五个加强”指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统筹协调,加强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质量,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六个保障”包括保障义务教育普及、保障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家庭教育支持、保障校外培训管理。

二、主要内容一、发展目标方案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初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优化教育结构方案提出要加强教育结构优化,实施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战略,促进各层次、各类别教育协调发展。

三、加强教育公平方案提出要加强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扶持力度。

四、加强教育质量方案提出要加强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动“阳光体育”、“阳光音乐”等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自主评价。

五、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改革,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六、推动教育信息化方案提出要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覆盖城乡学生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和“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

三、实施方式方案的实施方式包括,提升义务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政策措施,强化资源配置和管理,优化教育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对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监督和检查。

构建义务教育共同体探索均衡发展新模式

构建义务教育共同体探索均衡发展新模式

二 、 建城 乡 共 同体 , 构 推进 校 舍 标准 化 建 设新 模 式
科 学 调 整 中小 学 校 布 局 。全 县 在 学 校 布 局规 划过 程 中 , 照 区域 和人 口分 布 及 发 展 状 况 将全 县 8 按 3所 学 校 划 分 为 永 久 性保 留学 校 、 渡性 保 留 学校 和撤 并 学 校 , 将 过 并
国 家 中西 部 地 区 初 中校 舍 改 造 工 程 、 舍 安全 工程 、 校 新农 村 卫生新校园建设等~系列工程 。 极向上级争取项 目 积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共 同体 , 即每 个 乡镇 的所 有 中小 学组 建
成 一 所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 行 一 镇 一 校 若 千 个 校 区 的管 实
新 模 式
构 建 以镇 为单 位 的 中小 学 校 管 理体 制 。2 0 年 , 09 京 山县 打 破 乡镇 内校 际 问 区划 界 限 , 以镇 为单 位 组 建 了 义
校在 办 学 条件 上 的均 衡 。 大 力 加 强 寄 宿 制 学 校 建 设 。2 0 年 以来 , 07 全县 结 合
2 8 湖北教育 综合资讯
在全 县 中 小学 ( 儿 园 ) 幼 开展 以 “ 文 生 态 校 园” 建 为 中 人 创 心 内 容 “ 心 食 堂 ” 文 明宿 舍 ” 放 心 超 市 ” 绿 色 生 态 校 放 “ “ “
全 县 扎 实 开展 “ 要跑 、 要 唱 、 要 跳 、 我 我 我 我要 画” 的群 众 性
岗双 责 的 工 作 模式 , 一调 配 教 师 , 薄 弱 学 校输 送 优 秀 统 向
干部 , 求 各 校 区之 间 师资 均 衡 配 置 、 理 流 动 ; 内 做 力 合 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2024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学设备高标准,教师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我校薄弱学科、薄弱师资、薄弱管理为突破口,均衡配置班子、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缩小城乡办学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和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扩散作用,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实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长:副组长:组员:三、工作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通过学校教育资源自查摸底,弄清现有资源情况,拟定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

在XXX区教育的统筹下,加快我校薄弱学校的改变。

四、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争利用3—5年时间做到我校师资均衡、学科均衡、整体均衡,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大力改善学校硬件环境1、新建教学楼。

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和运动场地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要求。

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增强应用功能。

2、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搞好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部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当今社会,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首先,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

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缩小与城市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比如,为农村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提高这些地区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人才。

还可以建立教师轮岗制度,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交流,让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其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为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料等。

例如,一些知名学校的优质课程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向其他学校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此外,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可以让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实时接受城市优秀教师的授课,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教育信息化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再者,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鼓励学校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义务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制定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2024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打破城乡教育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2.原则:(1)公平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2)优质原则: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式创新,确保教育服务质量。

(3)均衡原则: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三、重点任务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待遇,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2)加强农村教材、教辅材料等教育资源的编写和供应,确保农村学生能够接触到与城市学生同等质量的教材。

(3)推动城乡教育平台的互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远程教育资源,让农村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3.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1)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推动农村学校开设课后辅导班,提供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

(3)加强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农村教育监管(1)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义务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因此,制定一套2024年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设定1. 统一了优质教育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地区和学校之间差异化教育发展的隔离。

2. 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3.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确保学生和学校间的评估公正和公平。

4. 完善了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5. 增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统筹规划教育资源,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需求。

建立全国范围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确保资源在地区之间均衡分配。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

(3)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设备,保障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

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提高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培训水平(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

举办各种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

3. 完善学校管理体系(1)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估体系,对各个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发展的依据,促使学校不断改进和提高。

(2)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

建立班级、学科及校本研修共同体,推动学校内部的教书育人业务的学术性发展。

4.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1)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义务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要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首先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建设远程教育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多地区,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为教师提供定期的进修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特别是在农村和艰苦地区,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政策倾斜,比如提供特殊津贴、改善生活条件等,让他们能够安心从教。

此外,还可以建立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传播与共享。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

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术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因素,为学生和学校创造更加宽松、多元的发展环境。

促进教育公平也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户籍所在地如何。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以集团化办学为例,探讨其在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新机制。

一、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及背景1. 集团化办学的定义集团化办学是指将多所学校资源整合,形成教育集团,在统一管理和领导下,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2. 集团化办学的背景集团化办学源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资源不均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成为了有力的解决办法。

二、集团化办学的意义与价值1. 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分配集团化办学可以将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统一管理和领导,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使每所学校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师资的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共同研讨、合作互助,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 学生发展机会的扩展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学习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跨校参与各类活动和竞赛,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能力。

同时,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模式与效果1. 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模式集团化办学可以采取学校联合组织、合作办学等方式进行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设立合理考评体系等,确保整个集团化办学的顺利运行。

2.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评估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评估其对教育发展的成效。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师资团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通过比较前后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集团化办学对于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8EXPLORATION探索当城市化进程从规模快速扩张期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时,如何消化与巩固城市快速扩张的成果,迅速形成新的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崭新课题。

教育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公平、优质始终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元素。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后亟待攻克的难题。

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从2001开始,杭州市江干区不断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做法,在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基础上,创新办学机制,开展了教育“新共同体”实践与研究,并在一个区域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的区域空间里实现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育“新共同体”模式是基于江干城市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特点而逐步探索形成的。

它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引入和培育为引导、以因地制宜实现各板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依托、以共同体内外办学主体间良性共生的伙伴关系为组织内核,实现对原名校集团化办学、校际合作帮扶等模式的超越。

从发展过程来看,教育“新共同体”模式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名校集团化”办学阶段,主要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进行初始探索,也是教育“新共同体”的初始形态;“院校合作”办学阶段,引入高等院校资源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所服务,是教育“新共同体”的发展形态;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阶段,通过引入“治理”理念、伙伴关系,有效整合和利用区内以及区外的社会资源来解决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新共同体”格局的形成阶段;区块教育协同发展阶段,区块之内资源共享平台及区块之间的协同联动发展成为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载体,这是教育“新共同体”格局的深化阶段。

打造教育“新共同体”模式所取得的成效相比于传统办学模式以及原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教育“新共同体”在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引入、区域办学资源共建共享、和谐共生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以及特色优质教育资源培育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超越与创新。

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新校、弱校快速成长。

江干区作为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型城区,区域内有大量新兴办的学校,以及原本底子薄弱的“农村学校”“弱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阶段,是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依然较大。

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不够均衡,一些学校的办学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二、目标1.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3.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和监督机制。

三、重点工作1. 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建设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要优化城市学校的分布,合理规划学校的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就近上学。

2. 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进修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提高教育质量。

3. 推广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政府要加大对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教材的扶持力度,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跨校之间的共享。

4. 完善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校评估体系,包括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督,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当使用。

5.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政府要加大对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

期 间也 呈 现 出一 些 问 题 : 管 后 “ 校 ” 含 金 托 的
量 会 不 会 下 降 , 完 全 不 同 的 两 所 学 校 如 何 实 现 全 方 位 融 合 ? 优 质 学 校 会 不 会 把 薄 弱 学 校 引 向 一 个 统 一 的 模 式 而 丧 失 自身 的 特 色 ? 除 此 以 外 , 还 有 一 个 根 本 性 的 问题 ,联 合 办 学 如 果 仅 仅 停 . 在 物 质 资 源 的 扩 充 与 共 享 , 能 否 真 正 实 现 教 留 育 质 量 的 优 化 ?实 际 上 , 源 均 衡 只 是 低 水 平 的 资 均 衡 ,并 不 能 等 同 于 义 务 教 育 质 量 的优 质 、 高 质 。联 合 办 学 不 仅 指 向 教 育 资 源 的 优 化 , 指 向 更 师 资 、 源 、 学 、 化 等 非 物 质 层 面 的 交 流 融 生 教 文 合 , 者 才 是 提 升 教 育 质 量 、 进 优 质 均 衡 的 核 后 推 心所在 。
优 质教 育 资源 的 共享 与 均衡 , 合 作学 校 获得 较 使

量 ”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目标 , 持 “ 先 发 展 、 涵 的 坚 率 内
发展 和 创新 发 展 ”并 确立 了 1 , 3个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学条 件 、 育 质 量 、 资 队伍 、 理水 平 等方 面实 教 师 管 现优 质 均衡 , 此带 动 和 引领 全 省义 务 教育 优 质 以
高 质 量 、 进 内 涵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 指 出 了 “以 提 促 ,
展 了各 种 实践 探 索 , 力 于 不 断推 进 义务 教育 优 致
质 均衡 发展 的进 程 。 义
_ 0
+:质 、 高;I量 耋 『 曼 尝 1 x -育t 1Ir -' 4 教: , 3 为 一联 办 : 质 育 源 调 展 强 、合 学“ 教 资 协 发 的 优 导 江 苏 1 级 政 府 采 取 多 种 措 施 改’义 务 教 抓 ” 下 省‘ I 2 : 手 一 ~” 一一 各 善 …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三篇)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三篇)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在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过程中,为了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教学条件。

其次,要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

另外,还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之,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城乡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同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要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备,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城市,要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在农村,要加强学校建设规划,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建设和维护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

另一个关键措施是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留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此外,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也是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教师和校园环境的管理和监督。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才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二)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下面将从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改革、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详细阐述。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范本(2篇)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范本(2篇)

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范本【方案名称】: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背景概述】: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存在优质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差异大等问题,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与全面发展目标。

为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制定本方案。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规划,确保教育资源均衡向农村地区倾斜,灵活运用各类教育资源。

2.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师资待遇,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学校充分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4.加强学校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学校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5.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鼓励学校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二、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1.加强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保障,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学习用品,并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助学金和资助力度。

2.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3.推行义务教育差异化评价制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避免单一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访工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合作。

5.鼓励农村地区学生参加各类教育竞赛和活动,提供平等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制定农村地区教师的岗位晋升和奖惩政策,激励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地区从教。

3.鼓励城乡学校间师资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进行交流和支教。

4.加强教师评估和奖惩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教育质量。

5.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资培训体系,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实施目标】:1.到2025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实现显著提升。

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单个个体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共同体。

通过打造教育共同体,我们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共享资源教育共同体的基础就是资源的共享。

这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硬件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软件资源如优质课程、教学资料等,可以由共同体统一开发,共享使用。

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实施教师互聘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可以共享,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联合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通过联合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学习。

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公开课等活动,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得教育资源可以更公平地分配。

五、学生交流项目学生是教育共同体的核心。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学生交流项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教育环境,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可以设立交换生项目、暑期实习项目等,鼓励学生跨校、跨专业交流。

六、改进评估机制评估机制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改进评估机制,以共同体的整体发展为目标,避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标准。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社区服务、团队项目、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七、强化领导力领导力是教育共同体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强化领导力,培养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团结协作的领导团队。

领导者应关注每个成员的发展,通过协调沟通,使共同体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合作,为共同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以下内容是对该方案的解析和分析。

一、方案背景和意义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全民教育公平的保障和重要手段。

受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完全相同,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均衡的义务教育,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短缺的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同样的教育机会,走向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二、实现方式1. 政府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加强财政支持,保障公立学校的校舍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育经费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等各方面给予合理扶持。

2. 教育资源统筹。

针对一些高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政府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实行转移政策,将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及器材等转移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

同时,优化义务教育的人才资源配置,发扬特长、利用特长,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

3. 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系统的职前教育培训,促进他们职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拓宽,同时还要加强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

并且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流动,保障学校教育足够的师资力量。

4. 完善考试与评估机制。

加强对学生的评估与考试,将原有的集中式考试和评估的方式分散到各个学校,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效进行实践教育的推广和实验的开展。

5. 完善校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城乡教育交流,资源共享,加强各学校之间的联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托在校学生及教师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能力。

三、实施共同体的建立教育均衡发展依靠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建设和实施。

教育部门应该作为主导推进方案的执行,形成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共同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江干模式均衡与优质始终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元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最为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04年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率先推行“名校集团化”战略。

江干区借此东风,尝试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途径扶持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探索了“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等办学模式,对“名校集团化”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江干区在城区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进程、教育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单纯的“名校集团化”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

其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

江干区地处杭州城东,原是城郊结合部,具有十分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

城区学校规模小,影响力不够,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低,发展滞缓。

虽然区政府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建设,但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生源流失和优秀教师短缺的现象,区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外来人口积聚,对区域教育提出挑战。

江干区内常住人口约71.22万,其中登记外来人口40.02万。

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江干区逐步成为杭州市的大型居住区、市场集聚区、经济开发区、交通枢纽区。

大量人口涌入,大量楼宇新建,大量企业入驻,使江干区成为杭州市的热点区域之一,区域教育也进入了迅速扩张期。

新入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对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特征的区域教育提出了挑战。

名校资源匮乏,使得自身输出力量单薄。

区内虽有一些省市知名的学校,且在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过程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依然不足。

由于名校匮乏,导致为数不多的名校资源被反复、过度消费,造成校区越来越多、负荷越来越重的现象,名校明显感觉力不从心,自身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城市多元定位,导致新校建设任务加重。

《江干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全区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功能布局,加快形成以钱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城东新城枢纽功能区为核心,九堡(东翼)复合创新功能区、丁桥(北翼)休闲文化功能区‘双核两翼’互为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功能定位多元,使得区内存在大量的新城开发建设任务,这也意味着新的学校仍将大量建成并投入使用,原有学校必须尽快自我“造血”并具备“输血”的功能。

基于以上原因,江干区在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基础上,协同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创新办学机制,优化管理过程,开展了教育“新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立足每个区块发展,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一、教育“新共同体”的价值诉求教育“新共同体”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诉求,力求在实现教育政策普惠、教育设施均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教育的优先发展和差异公平。

(一)“新共同体”追求教育的普惠性接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要最大程度确保这种权利,教育就应当冲破种种桎梏,真正惠及所有学生。

然而,江干区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供大于求的矛盾造成资源严重紧缺。

因此教育的普惠性首先体现在应提供必需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入学需求。

其次,教育的普惠性并非只简单地指向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更应当指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并为其提供适合的、优质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二)“新共同体”追求教育的均等化教育均等化,首先要求教育资源分配均等。

这意味着政府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考虑公平。

如教育经费、设施设备、教师队伍等应当兼顾各个区域的均等和各类学校的均衡。

教育布局及周边教育辅助设施的规划,要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整体设计,尽可能不出现“盲点”。

其次要求教育发展机会均等。

这意味着要让不同区块、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师平等而广泛地拥有接受优质教育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无论是活动的设计、项目的实施,还是评职、评优、评先等均应考虑机会的均等。

(三)“新共同体”追求教育的优先发展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不平等分配只允许出现于最少受惠者的利益补偿,任何人或团体除非是为了有利于最少受惠者而获利,否则不能获得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说,正义需要指向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不平等的群体,或者是社会制度中弱势的群体。

教育的不均衡,既可能表现在因为办学起点等不同而引起的校际间不平等,也表现在由于家庭背景等基本条件的差异而带来的学生之间的不平等。

教育应当优先考虑各类弱势群体,通过多种途径的帮助,使薄弱学校逐步拥有参与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使弱势者在教育服务过程中不因其非智力因素影响和制约其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教育“新共同体”所追求的优先发展,立足于薄弱学校实际,从经费、人事、资源等方面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和补偿。

(四)“新共同体”追求教育的差异公平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开始趋于多样化、多元化且注重个性化“选择”,即在均等的前提下逐渐认识、承认并接受差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育的平等“并不等于把大家拉平”,而是“要求一种个人化的教育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

也就是说,平等的入学机会和标准化的办学条件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发展可能,受到平等而有差异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更深层、更本质的内在要求。

[1]教育“新共同体”所追求的差异公平,力求让不同能力的个体受到适切的教育,使教育适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教育“新共同体”的基本特点江干区实施的教育“新共同体”,依托区域城市化背景,结合教育发展实际,提炼出五种模式,即名校新校共同体、院校合作共同体、区域联盟共同体、教师研训共同体、跨体制校共同体。

这些共同体模式虽脱胎于“名校集团化”,但受其价值取向影响,在设计理念、实施路径、资源调度等方面呈现以下基本特点:(一)学校的自主能动性教育“新共同体”不同于以往以名校资源强势入驻弱校为基本特征的“名校集团化”。

它强调成员学校之间的利益或价值诉求一致,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尊重各成员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共同体内各校形成平等、合作、共赢的格局,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伙伴的协作性教育“新共同体”不是简单地将学校做加法,而是强调合作伙伴的多元化和协作性。

共同体内积聚了当地政府、优秀企业和名校高校的力量,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模式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伙伴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进和区域教育布局配置完善等。

这种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特色发展实力和创新发展活力,超越了名校集团化“名校+X”的单一资源输入模式。

(三)区块发展的整体性教育“新共同体”的最终目的,不是只办好一所学校,而是以一个街道或乡镇为单位,对区块内所有学校进行合理规划,通过理念、资源、管理、成果等共享,促进共同体内每一所学校的发展。

在整体优化每一个区块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区块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全域教育的优质均衡。

(四)发展空间的集聚性教育“新共同体”强调优质均衡发展的地理空间支撑,认为在特定的区域里集聚大量的教育要素,形成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从而获得相应的集合优势。

由于教育资源集聚所产生的较高回报效应,反作用于教育要素、人口资源与地理环境的不断聚合,使得重新绘制城市教育资源地图成为一种可能,从而进一步固化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结果。

三、教育“新共同体”的若干经验江干区教育“新共同体”模式,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进入“后名校集团化”时期,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缩影,它构成了立体化、复合式的教育图景,它努力在政府、社会组织(包括高校、企业、家长和社区)、学校、个人的互动与合作中谋求教育的善治,其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如下:(一)形成了“连线式”发展的基本形态从外部形态来看,“新共同体”形成了名校、高校、科研院所与弱校、新校之间的“连线”,这是构成教育“新共同体”的基本形态。

江干区作为一个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新型城区,区域内具有大量新办学校以及原本底子薄弱的“农校”“弱校”。

对于这些新校、弱校而言,快速提升其教学质量最有利的途径就是通过“连线”式的优质资源输入,可使其教学水平快速追赶、超越,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新的名校。

这种“连线”式发展,既是江干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新共同体”的主要形态。

有别于以往“名校集团化”过分依赖名校资源,“新共同体”的这种“连线式”发展,既有老牌名校,也有师范类高校,还有来自科研机构等的资源注入。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既解决了名校优质资源稀释的问题,也使得学校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

而制度化的运作与捆绑式考核,使资源的注入成为一种可持续运作的循环系统,也更有利于新校、名校的自我成长。

(二)形成了“连片式”发展的运行机制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共同体”指有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德国现代社会学大师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其社会学经典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共同体”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休戚与共的关系,旨在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共同精神以及对特定社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教育“新共同体”除了形成“连线式”发展这一基本形态,也形成了以合作为特征的“连片式”发展的运行机制。

在凯旋区块推行的区域联盟共同体,在笕桥、彭埠区块推行的教师研训共同体,突破了“连线式”发展格局,以高校资源为辅,以共同体学校互助合作为主,建立了“六联”运行机制,即“特色联建、资源联享;教师联聘、学生联招;活动联合、中小联动”,使得共同体内不同特色学校,在彰显其学校特色的同时,将特色作为一种资源,与共同体内各校分享,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共同体内打破了学校之间的藩篱,开展横向和纵向的交流,使得教师、学生可以选择跨校任教、跨学区就读,中小学得以在学校活动、课程设置上实现交流,形成了上下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共同发展的多元关系。

(三)形成了多个主体参与的组织网络从内部组织而言,各类型的教育“新共同体”均形成了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

譬如理事会,教育“新共同体”的理事会成员来自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社区)、学校等,各共同体内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专业委员会,大多数教育“新共同体”在成立理事会之外,还设立了“管理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审核与评估委员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专事教学评比、科研立项、课程审核、质量评估、教育督导、学校发展建议等工作,对各校进行非行政化的管理和指导;专家智库,教育“新共同体”均拥有专家智库,如建立了名师工作站、专家工作坊、导师团队等,作为非行政指定的专家队伍,其在研究内容、方式等方面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教育“新共同体”的网络组织结构,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中心的格局,体现了多元利益关系角色和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特征,强调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权力的多中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