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这种契约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契约被违背,权力被滥用,公民权利被剥夺。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契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第二篇:政治权力的来源与限制卢梭认为,政治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权力被滥用,导致腐败、专制等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第三篇:公民自由的保障与实现第四篇:社会契约与个人道德的关系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社会契约,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道德对于社会契约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契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第五篇:社会契约的未来展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全新视角。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卢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和完善社会契约,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社会契约论》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契约的重要性,以及政治权力、公民自由、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契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大概从初中学世界历史的时候就知道了。
法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卢梭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后来美国独立革命吸取了这样的思想。
当时卢梭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没有料到这本书竟然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世界历史上。
这本书我将其看做是议论文,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逻辑严密。
我想,如果当初学习议论文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篇章的话,什么是议论文对我们而言就简单得多。
在论文中,多次运用了驳论、例子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运用得无懈可击,他多次反驳格老秀斯的观点。
举例为证,卢梭说“有时候人们可以消灭一个国家的政权,但不消灭那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成员。
由此可见,战争不能产生与它的目的无关的权利。
”格老秀斯不承认这些原则。
同样,格劳秀斯认为,人们可以把自己奉献给一位国王。
卢梭这样反驳:照格劳秀斯的说法来看,人们在把自己风险给国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该书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例证法。
他用一章的文字论述了罗马人民大会,对罗马人民大会的缘起、组织架构、实施方式、发展情况做了清晰明确的阐述,指出共和制和贵族制的弊端,想要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
这本书成书于1762年,两百多年过去,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经典就是,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的书。
书中提到的很多想法,至今仍然没有实现。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今天这些仍然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努力想要得到,或者努力想要捍卫的基本权利。
在论文中,他努力想要找到一个能把法律置于一切人之上的政府形式,后来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算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初解答的模型。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2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
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
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
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
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不可以转让,不可分割。
主权由共同利益所决定和约束,籍着法律而行动。
法律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意的行为。
立法者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然而本身并没有权力只是指导者。
他们起草和提出法律建议,只有人民自己才有权设立法律。
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
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结构单一的政府是最好的;实际上政府都是混合形式的,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其他形式。
没有一种政府适用于一切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与其人民的特点相适应。
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通过投票来表达。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只要他们的教条一点都不违反公民的义务。
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1
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如初——《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内容梗概:《社会契约论》由18世纪的法国天才让·雅克·卢梭所作, 其中的提出的精辟创新而又经典实用的理论观点超越了时代, 至今仍熠熠生辉。
它由四卷构成, 每一卷下面又分成若干章;每章抒发或论证一个小观点, 层层递进构成一卷的一个主题, 四卷主题也逐渐深入, 环环相扣形成一部书的理论体系。
第一卷共九章, 探讨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以及如何这种社会约束合法化的问题;第二卷共十二章, 探讨了主权的特性及立法问题;第三卷共十八章, 探讨了政府的形式;第四卷共九章, 探讨了公意以及保障公意的各种制度最后做出结论。
第一卷是根本的理论核心是理论架构的前提所在, 第二卷是从理论向制度架构的过渡论证, 第三卷是重要的制度架构分析, 第四卷是对其中一些理论的补充论证以及总结。
读书心得:由于卢梭自小经历社会底层的各种苦难, 这使他形成了怜悯众生的自然情怀, 这种情怀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自由和平等。
正是卢梭在政治领域对自由平等的不断思索和追寻, 最终超越了简单的自然自由而提出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如初, 这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
“人生来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论点。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 我在法律与自由、政治制度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启发, 尤其在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这一方面启发最大。
本篇读书笔记我选择其中的法律保障下的自由这一角度, 结合卢梭其他相关著作来阐述书中的观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社会契约论》系统全面的构建了一套社会体系, 这使我们对自由有了新的理解, 自由唯有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才能真正实现。
法律并非是自由的藩篱, 反而正是自由的保护伞, 在法律的保障之下, 人们在文明社会中才能自由如初的生活。
在理解“文明社会下如何自由如初”之前, 我们首先要明白“如初的自由”是什么, 即我们原始自然状态下自由的原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组织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社会契约论》的读后感。
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1.1 卢梭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人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即人民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1.2 这种社会契约的形成是基于人类天性中的自利和自私的一面,但也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追求。
1.3 通过社会契约,政府获得了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对人民有责任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二、政府的职责2.1 卢梭认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2 政府的权力应该是有限的,不应该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否则人民有权反抗不当的政府。
2.3 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民主和平等。
三、社会秩序的建立3.1 社会契约的形成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3.2 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法律的规范,同时也需要人民的自觉遵守和合作。
3.3 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契约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个体与集体的关系4.1 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个体的权利和责任是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的。
4.2 个体应该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利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4.3 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有个体和集体相互尊重和支持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
五、对社会契约的思考5.1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的职责,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5.2 社会契约的理念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是实现公正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3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社会契约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
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
卢梭在第三卷第二章《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中有一段话对这三个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说:“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
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 这里所说的私意、众意、公意一目了然。
卢梭说的公益永远应该是主导并且是一切其他意志的规范,也容易理解。
困难的是如何来确认公意?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张奚若在他的《社约论考》中说:“公意是以公利公益为怀,乃人人同共之意。
而众意则是以私利私益为怀,为彼此不同之意。
所以公意是私意之差,而众意是私意之和。
”张氏算式将公意表述为完全排除私意,仅以剩下的纯粹为公利公益的共同意志为内容,这是接近卢梭的原旨的。
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这个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体性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与个体性的存在,变成了纯粹抽象。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扬言,如果我把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称为A,那么这个A产生于a+x,其中a包括这个人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即国家、人民和时代对他的影响,x则代表他自己的特征,他的自由意志的产物。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
本书的内容概括大体如下:作者认为,国家成员的结合是国家成为一个整体。
而它的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义务。
承担义务的人的自由的约定,是使他们承担义务的可靠的基础。
要明确这种义务的可靠的内容,就要阐明它的性质,指出它的用途和目的,并证明它是适合于人的,而且与自然法毫不抵触。
作者认为我们不许可以社会契约来违反自然法,不许可以个别的契约来为法人违法。
正是有了法律,自由才能存在,从而使公约具有力量。
社会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公约。
由于有了这个公约,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承担了义务;反过来,所有的人也对每个人承担了义务,这就是成员们结合的直接目的。
公约之所以特殊,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无保留的,因此它是公正的,也不可能遭到滥用。
另一个原因是,它虽把参加公约的人结合在一起,但它不使他们受任何一个人的奴役;尽管它把他们唯一的意志作为法规加之于全体订约者,但它能使每一个个人同以往一样自由。
由此可见,全体成员的意志就是秩序,就是最高的法规。
这个普遍的和人格化的法规,作者称之为主权者。
因此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
而这个抽象的集体通过法律而行动。
而法律是公意对一个涉及共同利益的事物的庄严地公开的宣告。
从性质上来说,法律是不能针对个别的对象而订立的,但它却可以应用于个别对象。
立法权应该掌握在立法者手里,但他所立的法应该由另一个权威来执行。
该权威可以把法律订成个别的法令。
这个执行法律的权威的存在,其目的就是在用于执行法律,而且只能是执行法律。
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
什么是政府?作者认为政府就是属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它的目的是使这两者互相适应,并负责法律的执行和保障公民与政治的自由。
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应表达组建它的公意,但就政府本身来说,他也有自己的意志。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深刻探讨了政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对现代政治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在阅读完《社会契约论》后,我对卢梭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首先,《社会契约论》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推断,提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正当政府的理论构想。
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是自然状态下的人群,人与人之间平等而自由地生活着。
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财产私有化的实施,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也随之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起政府和法律,以维护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于当前社会的思考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明显存在。
卢梭的理论提醒我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平衡,任何政府都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其次,《社会契约论》对于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卢梭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是合法的,即政府应该获得人民的自愿承认和授权。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自由和权益,人民有权反抗和推翻政府。
这一观点对于我个人而言,提醒了我对政府的思考和对民主制度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很多国家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不当行为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卢梭的思想提醒我们,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委托,而非自身的索取。
我们作为公民要关注社会和政府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行为,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社会契约论》还对于人民的权力和义务进行了论述。
卢梭认为,人民保留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可以在保护自身的同时,制约政府的行为。
这一观点对于个人而言,提醒了我关注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权益,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在现代社会,个人权益的平衡与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
个人追求自由和权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对于理解社会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社会契约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卢梭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他开篇就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人类是如何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自由和平等,但这种自由和平等是脆弱的,缺乏保障。
为了获得更稳定的生活和更好的保障,人们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然权利,通过订立契约组成社会和国家。
卢梭强调,社会契约的本质是“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里的“公意”是社会契约的关键概念。
公意并非是所有人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全体公民基于共同利益所形成的意志。
公意代表着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正义,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基础。
当个人的意志与公意相一致时,个人就是自由的;反之,当个人的意志违背公意时,就应当受到约束。
在论述主权在民的思想时,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应当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只是人民的受托者,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
如果政府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人民有权推翻它。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公意和主权在民并非易事。
卢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如何准确地确定公意就是一个难题。
人们的利益和观点各不相同,要形成一个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公意并非易事。
其次,即使确定了公意,如何在政治实践中贯彻执行也是一个挑战。
政府和官员可能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偏离公意,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此外,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例如,有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理想化,忽略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等本性。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关注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这使得公意的形成和实现变得更加困难。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与经典为友,以圣贤为师——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从前听人说:“读书就是与圣贤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总觉得有几分矫情。
但翻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时,笔者终于能明白这种愉快的、探索的、却又似朝圣般的阅读体验:时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时而与作者的观点相左而恨不得与其理论一番,却始终贯穿着对作者智慧的深深敬仰。
一、本书的内容概要说起卢梭和他的《社会契约论》,总绕不开“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等字句,这是契约论的起点和基础。
卢梭尤其强调人的自由权利:“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放弃自己的义务……而且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性。
”1可见,在卢梭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
由此,卢梭阐述了自己的国家理论:设想人类曾经处于自然状态,即人人自由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遇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这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我所能运用的力量”。
2人们不得不“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3于是,普天之下就默认了一份公约,内容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益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4在卢梭看来,人们通过这份契约,用“以个人的力量为其界限的自然的自由”换取“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5而契约“以道德的与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
6他认为这才是合理的国家起源,而不是家庭起源理论或者暴力起源理论。
公意是契约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卢梭通过公意和众意的比较来表述公意的含1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页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8页3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页4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页5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6页义:“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书名:社会契约论二作者:让·雅克·卢梭(1712-1778)三出版社:2002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据巴黎奥比埃出版社版译)四页数:191五全书提要《社会契约论》又称《政治权利的原理》,于1762年在法国出版,是卢梭思想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为法美的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虽然这本书在出版时无人问津,但日后却列入十八世纪最伟大作品之列。
《社会契约论》之前,早在1750年,卢梭便因为《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声名鹊起,成了巴黎的宠儿。
但巴黎的美好生活并不能使卢梭步入伟大之列,而且卢梭本人更喜欢乡下的生活。
1754年,卢梭在蒙莫朗森林附近终于邂逅了自己的隐庐,在此,思想的汪洋一旦打开便不可收拾:《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六年里相继问世。
《爱弥儿》的出版可以说是卢梭生活的转折点,此后,他成了思想界的叛逆,与众多思想家反目成仇,这些人包括伏尔泰、狄德罗、休谟。
1778年,穷困潦倒的卢梭在阿蒙农维拉去世。
晚年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巴黎剧院不断上演卢梭的戏剧,曾经的叛逆者成了圣人。
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为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热月政变后,卢梭被安葬在巴黎先贤祠。
巧合的是,伏尔泰灵位就在他旁边。
六读书感想《社会契约论》共四卷四十八章,由于种种原因,我只读了前两卷共二十一章。
第一卷九章,主要阐述人的自由和社会公约,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项权利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第二卷十二章,主要论述了人民主权论,认为公益能够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因此主权作为公意的使用,永远不能转让,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卷第一章开头处卢梭写到: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人既然生来是自由的,又怎么会在枷锁之中?谁给的枷锁,什么样的枷锁?既然已经成了一切的主人,怎么又成了奴隶?这句话反映的是什么?这种变化如何形成卢梭本人也不清楚。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背景介绍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著的一本政治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政治起源和政府的正当性问题。
二、主要内容1. 原始社会卢梭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是自由而平等的。
但是随着私有财产和社会阶级的产生,社会矛盾也开始激化。
2. 社会契约为了解决社会矛盾,人们开始进行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人们放弃了一部分自由和权利,换取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的政府保护。
3. 政府的正当性卢梭认为,政府的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而不是神权或者血缘关系。
政府应该是人民的代表,依靠人民的授权行使权力。
三、我的思考在我看来,社会契约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例如,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府的正当性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此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结论总的来说,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政治哲学著作,提供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考和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起源和政府的本质。
五、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庞大而深入的著作,为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政治哲学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自由、平等和正义等。
同时,它也引发了我对一些现代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例如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国家权力与人权的平衡等。
最后,我认为要认真对待卢梭提出的问题,并从中寻找灵感和思路,来更好地面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六、参考文献•卢梭《社会契约论》•Rousseau, “The Social Contract,” in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Other Later Political Writings, trans.Victor Gourevit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读后感灵活多样,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一)《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读书频道也把它列入“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再次,从主题深度来看,《社会契约论》探讨了政治权力合法性、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以及性别平等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些探讨不仅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女性主义视角的思考。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性别平等问题,确保政治权力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通过论述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转变,揭示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和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社会组织和国家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卢梭强调了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志。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治权力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当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时,人民有权利反抗,甚至推翻政府。这一观点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也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再次,卢梭在书中探讨了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他认为,国家机器应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社会契约论》,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线索。这种视角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性别平等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女性的权益。
第三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为一本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组织方式有着深刻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社会契约的概念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思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篇报告将就《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展开阐述。
1. 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主张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契约。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平等的,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建立政治社会,并符合人们的共同利益。
个体在社会契约中,放弃一部分个人自由,以换取共同安全和利益的保障。
这种社会契约使得政治组织得以建立,并为社会契约中的成员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 社会契约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合法的,因为它是在人们自主意志的基础上达成的。
社会契约是平等的,因为每个签约者都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契约是合理的,因为它保护了每个成员的生存权、财产权和自由权。
同时,社会契约也要求公正的分配社会资源,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社会契约与现实社会的启示《社会契约论》对于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社会契约理论提醒我们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从而反对专制和暴力统治的存在。
其次,社会契约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社会规范与公共利益关系的思路。
以这种思路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和法律。
此外,社会契约也提供了对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改良,以期望建立更人性化和公正的社会。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也对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社会契约论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工具,使我深思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应用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社会契约论》作为一部社会学名著,对于社会的理解与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引言概述:《社会契约论》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探讨了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本质。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社会契约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社会契约的概念1.1 社会契约的起源社会契约的概念源自启蒙思想,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是自由的个体,通过契约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1.2 社会契约的内容社会契约包括个体放弃部分自由权利,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保障的权利,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和制度。
1.3 社会契约的意义社会契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基础,使得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能够得到合法性和稳定性的保障。
二、社会契约与政治制度2.1 政治制度的合法性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愿参与,而非来自于统治者的权力。
2.2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通过社会契约,政治制度得以稳定发展,因为人们在契约中放弃了部分自由权利,换取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2.3 政治制度的变革当政治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时,人们可以通过重新订立社会契约来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改革。
三、社会契约与社会秩序3.1 社会契约的规范作用社会契约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规范和约束,使得人们在社会中能够相互尊重、合作和共存。
3.2 社会契约的公平原则社会契约要求社会中的资源和权利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3.3 社会契约的和谐发展通过社会契约,社会可以实现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四、社会契约与公共利益4.1 公共利益的保障社会契约确保了公共利益的保障,使得社会中的资源和权利能够合理分配,实现公平和正义。
4.2 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社会契约,人们在契约中放弃了个人的私利,以换取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4.3 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契约要求每个人都要为维护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7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7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读了几遍,与霍布斯的《论公民》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显得逻辑性更强,观点更鲜明。
开始读《社会契约论》的时候,觉得似乎很简单,但读了一阵后才发现读懂不那么容易。
外表上看该书的构造非常简单明了,且每一章节文字并不多。
但读懂其中逻辑关系却非易事。
为了读懂卢梭,我还读过李平沤写的《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李平沤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及相关的一些参考书。
一旦读懂之后,对卢梭的感觉又回到开始的状态,他的观点非常鲜明,简单。
与别人连篇累牍的政治学论文相比,他的文字不算多,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仅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
而李平沤的书更是集其精华,真正介绍卢梭内容的文字更是少了一半,非常适宜时间较少又想理解卢梭的人士阅读。
卢梭是非常伟大的,他集社会契约思想的精华而为《社会契约论》,他的思想中的许多内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借鉴的。
卢梭的许多观点或者其主要观点我是同意的,如今凭记忆记录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对此,我的理解是,假设将“契约”一词改为“合作”,可能更符合社会现实。
因为人们一般对契约的理解多着重于商业的契约,并且是价值相等的交换性的契约为主。
用合作那么可以避开一定要等价的思维框架。
此外,也可以用来回击一些人对社会契约论的攻击,他们声称,并没有看到谁来签订契约,社会契约何来之有?2、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利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的时代虽然有共和国,而且卢梭当时也是日内瓦共和国之公民。
但当时国家形态的主要形式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卢梭有此观点问世。
我个人认为,假设不提出这样的观点,而是明确提出政府是公民的代理机构,国王或总统是公民的代理人的观点可能更容易解释他的逻辑。
社会契约论__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摘要: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壮大,卢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也应运而生,其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同样地卢梭并没有超出他自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他的书中有一些空想的和反科学的观点。
但是《社会契约论》中的一些正确的观点也可以作为我国国家建设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一、本书反映的重要思想(一)《社会契约论》反映了卢梭自然权利的思想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下,人们享有一系列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权利,即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获得财产和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
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以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
同时自然状态下存在各种弊端,人们须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从自然状态下摆脱出来,建立国家,以确保每个结合者的各种权利得以国家的保障。
人们只是把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而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仍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二)《社会契约论》反映了卢梭人民主权的思想卢梭指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国家由主权者构成,由主权者行使主权;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代表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主权是不可代表的,因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因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是国家的灵魂。
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卢梭反对君主立宪而坚决主张民主共和:指出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
他认为,主权者唯一的权力是立法权,政府只是主权者根据法律所建立,行政权应当服从立法权。
(三)《社会契约论》反映了卢梭法治思想卢梭指出法律是人民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记录和全体人民为自己所作的规定。
法律的特点在于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法律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只有主权者依据公意的要求才能制定法律;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的行为,而绝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黎岚1.背景介绍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大量的民主思想诞生,以启蒙运动的英法德为代表,主张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到广泛传播,英国和荷兰先后开展了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的国家,前人伏尔泰从中借鉴要求实现开明君主,但这种民主思想似乎并不适合封建势力强大的像法国这样的封建农业国.思想家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就以卢梭为代表人物有人说,《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的确,它探讨了政治权利的原理,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正如它的最大优势,它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型,并在历史进程之中满足了革命的理论诉求,在全球实现其主张。
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
2.内容简介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接下来各章都是论述社会的,他指出家庭是唯一自然的社会,维护自身的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不能迫使人民服从。
他认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
因为人类碰到了不利生存的障碍,需要在维护自身的同时,聚集全体的力量,这就需要每个人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而且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人类丧失了天然的自由,获得了社会的自由。
第二卷的12章,论述的是主权、法律和人民。
卢梭认为众意和公意是有区别的,众意是个别意志的总和,着眼于私人利益,公意着眼于公共利益,永远是公正的,页脚内容1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因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和不可分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启蒙思想家,以及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人物,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坚持社会契约,建立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反对专制与暴政的理性的资产阶级“王国”的先进主张。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强调公众意志的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制度铺下了基石,对后来欧洲各国彻底废除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思想指导作用。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分别阐述了社会结构与社会契约、主权及其权力、政府及其运作方式、还有对几种社会组织的讨论。
第一卷描述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契
约存在的必要性(“社会制度是一种神圣的权利,是所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这并非自然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
”社会契约的本质即是公共的意志。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由卢梭的主张,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每一个成员都把自身以及其他所有的权利交给整个社会,每一个成员不再强调他个人的权利,而强调所谓的主权体的权利,在个人彼此将自己奉献给其他人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有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更大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卢梭由“缔结的盟约”形成联合整体的理论方式抽象地阐述了“城邦”“共和国”“国家”“主权体”以及“人民”“公民”等概念,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否定了奴役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分析论述“第一占有者的权利”(“第一占有者对任何一块土地的权利的符合条件:一、土地尚无人居住;二、所占土地不超过生存所需;三、占有土地需要实实在在的劳作与耕耘”)相比“强者的权利”强调的尊重别人的非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及“第一占有者权利”与息息相关的生活、土地、劳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另外,他还提到,“社会契约不会摧毁自然的平等关系,相反,它还会以道德及法律规定的平等取代上天可能给人类造成的任何生理的不平等。
”“有了社会契约,人们失去的是其自然的自由,以及他们愿意拿什么就拿什么的绝对的权利;通过社会契约,他们得到的是文明的自由以及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务的法定权。
”卢梭所追求的自由并不是自然的自由,他认为道德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论奴役的章节中,卢梭由家庭到民族、国家的层次阐明了他尊重人的自由之身、反对奴役的观点,“一个人放弃了自由,就等于放弃了人格,放弃了作为人的权利,也同样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对于一个放弃了一切的人,就不可能再有补救之药了。
这种放弃是违背人的天性的;若是丧失了意志的自由,一个人的行为就完全没有道德意义了。
”他通过契约论确立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原理,他认为平等的自由主义应被看成是政治运作的法则而不是道德乌托邦。
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在启蒙运动中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卷论述了主权体被放弃与分割的荒谬性,卢梭引用了日本江湖术士的街头魔术作为比喻抨击主权体被分割肢解后又被拼集起来的荒谬滑稽来讽刺那些为君主剥削人民权利,分割主权体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了主权权力的局限性,主权的行为是合法的约定、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对众人都是平等的,目的是为了有公共的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为保障。
(“权利的平等性以及它带来的公义概念,全都源自于每个人对自身的关爱,也源自于人的本性。
公众意志要做到有名有实,其宗旨和实质都必须是为了公众,必须做到来自公众又为公众服务。
”)同时,虽然公共意志总是对的,但是它并非总能作出明智的判断,因此也并非总能找到共同利益之所在,于是推理出立法者的存在是必要的。
同时卢梭还在此处强调立法者作为指导者其权力应该被架
空以分权来保证公众意志不会被少数人转化为个人意志。
(“立法是一种特殊的、崇高的职责,与统治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治人者不该立法,立法者不该治人。
”)这种分权的理念与后来被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广泛运用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如出一辙,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以前,西方的君主及东方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员都集合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而现代的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则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这种基本的政治制度正是来源于卢梭以及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分权的民主政治思想。
在论立法体系中卢梭归纳道,每一法律体系努力的目标不外乎两个重点——自由和平等。
强调自由,是因为个体受到限制就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大大削弱;强调平等,则是由于没有平等,亦无自由可言。
他认为权力不能演变为暴力,必须通过权威机构和法律形式权力。
同时他也提出各个民族需根据其各自的情况制定只适合于自己的法律,“使自然关系和法律在方方面面都达到和谐统一,使法律看上去仅仅是在保障、辅助和改善自然关系,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牢固和持久。
”
第三卷阐述的是政府及其运作方式。
卢梭在第三章中概括,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卢梭理解下的民主制需要公民具备勇气和忠诚,他还引用一位总督在波兰会议中说过的话“我宁要动荡的自由,也不要平静的奴役。
”“如果有一种神明的人民,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
但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
”而贵族制具有将主权体与政府分开以及选举行政官的长处。
由智者统治民众,并确保他们的统治是为了公益而非私立,那这就是最合理最自然的方式了。
当然贵族制包含着某种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应该让功德成为比财富更重要的资格。
在对君主制的叙述中,卢梭对其弊端进行了一系列地讽刺,自人类发展史看来,君主制是迟早会随着社会发展被唾弃与淘汰的,此处就不多加引用与评论。
在实际中,单一形式的政府是不存在的,政府的形式是混合的,通过这种混合的形式在其中寻求制度的平衡点。
第四卷讨论了几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的选举方式以及各种选举方式对后世的价值所在。
卢梭并没有单一阐述政治制度而是综合性地考虑了在当时具有很大权威性的宗教势力,在前面论立法者的论述中他也提到,“各国的缔造者无不求助于神力,将自己的智慧归结为神谕。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就会觉得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就像遵守自然法则一样。
”
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社会契约论》中用其独到而富有逻辑性与说服力的言论阐述了其社会契约理论并从法律、立法、公民、政治制度与体制、社会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详尽而富有预示性地描述他对社会政治发展看法与见解。
《社会契约论》是第一个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的,另外卢梭先进的思想树立了雅各宾派的旗帜,而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便来自《社会契约论》。
他的思想为后世象征性、革命性地资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为人类社会阶段性重大思想及政治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