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组织
罗宾斯-管理学思维导图及重点内容复试自用
⼀、管理与组织导论⼆、管理理论三、组织⼆化环境四、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五、制定决策六、计划的基础七、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九、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资源管理⼆⼆、变⼆与创新管理⼆⼆、群体和团队⼆三、激励⼆四、领导⼆五、控制⼀、管理与组织导论考纲要求:1.管理内涵2.管理职能3.管理⻆⼀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信息收集传播发言),决策制定角色4.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关系5.组织及特征6.职责和职权7.管理和领导的联系与区别⼆、管理理论1.管理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3.⼀般⼀政管理理论4.定量⼀法理论全面质量管理:以产品质量为核⼀通过建⼀⼀套科学严密⼀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进⼀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以提供满⼀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1)密切关注顾客。
(2)关注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是⼀种承诺,即永不满⼀。
质量始终可以被改进。
(3)强调程序。
(4)改进组织所从事的每⼀件事情的质量。
这涉及组织提供的最终产品,组织如何处理产品配送,组织如何迅速的对抱怨做出应对,接听电话时有多礼貌,等等。
(5)精确地测算。
质量管理运⼀统计技术来测量组织运⼀中的每⼀个关键变量。
获得的测量结果⼀来与标准进⼀⼀较,找出问题所在,对他们追根溯源,并且消除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
(6)员⼀授权。
质量管理要求员⼀全身⼀投⼀到改进程序中。
在质量管理计划中,团队作为授权载体获得⼀泛使⼀,以发现和解决问题。
5.组织⼀为理论对人的关注6.系统论7.权变理论8.管理理论当前的问题1.管理理论管理思想是在⼀定的历史条件和⼀族⼀化背景之下产⼀和发展起三、组织⼆化环境1.组织⼀化及评价组织⼀化被描述为影响组织成员⼀动、将不同组织区分开来的共享价值观、原则、传统和⼀事⼀式。
三个特征:感知,描述性,文化共享。
组织文化的维度:①关注细节②结果导向③⼆本导向④团队导向⑤进取⼆⑥稳定性⑦创新和⼆险承担2.组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对管理四种职能的影响)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经济,人口,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全球化环境4.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分为四种情况:可预测,不可预测,稳定,动态可以说管理的基本的问题就是要在应付变动的环境中进⼀有效的资源配置。
华东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历年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学科学学派:2、管理的法律方法23、学习型组织24、标杆管理5、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6、部门化7、内容型激励理论8、管理信息系统9、组织文化10、领导力11、人际关系运动12、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琪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13、系统理论14、信息传递链现象15、管理的行政方法16、行为决策理论17、沟通18、目标控制19、法约尔跳板20、系统原理21、德尔菲技术22、价值链23、领导权变理论24、授权25、头脑风暴法26、指导性计划27、双向沟通28、内容型激励理论29、管理伦理(伦理管理的特征)30、全面质量管理3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32、目标管理233、SWOT分析方法34、非正式组织35、扁平结构36、组织文化3(及其特征)37、超Y理论38、追踪决策39、制度分权40、管理方格理论41、柔性管理42、管理幅度43、权变理论44、领导45、组织设计46、“管理科学”学派47、行为决策学48、责任原理49、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他与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是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上述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第三章 组织
组织结构形式
官僚制结构
• 这是公共管理所借助的 最重要,也是历时最久 的一种组织形;3) 记录在案的工作决定;4) 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5) 行政人员经过特殊训练, 有特殊才能;6)非人格 化管理。
功能是基础,结构是由功能决定的。没有功能上的需求,结构也不会存在,因为结构只是功能履行所需要借助的一种方式 而已。比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这就有了一种管理外来人口的功能上的需要,因为需要解决外来人口进城后产生的一系 列问题,因而也就有了一种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之类的组织结构形式来履行这样一种功能,如果没有这种功能上的 需要,也不会去建立这样的结构。再比如,大部制结构的建立,是因为原有一些组织的运行存在着功能上的紊乱,如同一 功能有多部门介入而形成碎片化,使得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运行,因而用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来履行这一功能。
组织功能 决策功能
从静态的角度讲,组织功能涉及建构和规定完成任务或目标所需的结构和关系形式,比如层次的安排、职责 和职权的确立以及命令关系和协调关系的规定等。从动态的角度讲,就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信息资源等)配置、组织和利用。
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需要就有关的事项做决定,它通常构成了组织活动的核心部分,并贯穿了管理的整个 过程。
公共管理导论
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著
CONTENTS
第三章 组织
组织结构与组织功能 组织间关系 组织理论
CONTENTS
第三章 组织
组织结构与组织功能 组织间关系 组织理论
第十二章 无缝隙政府
管理费用
低
高
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的 失真度也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 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管理费用低;改变了层层上报, 层层审批,提高了效率;做到了统一指挥;为 各方面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和能力的空间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 督和协调控制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了更多 的提升机会。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 指挥和监督,上下级协调性差;较多的信息使 得难以分清主次信息。
二、静悄悄的革命
1、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转变 2、顾客对官僚机构“信心落差”的危机 3、政府机构内部“柏林墙”的倒塌 4、发展政府机构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同盟 关系 5、强调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速度
二、静悄悄的革命
我坚信我们今天已经处于一个新的综合时 代的边缘。在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 可以看到对大思路、对普遍理论以及对将 零碎的部分重新整合为整体的回归。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 潮》(1980)
——实例1
再造前:
客 户
IBM Credit的再造实践
批 准 贷 款
代 理 商
承 接 客 户 申 请
信 用 调 查
制 做 合 同
确 定 贷 款 利 息
综 合 归 档
——实例1
再造后:
客 户
IBM Credit的再造实践
批 准 贷 款 综合处理team
代 理 商
专家系统
四、无缝隙组织的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
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管理层级受 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直接影响,它与组 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 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两种 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
无缝隙组织理论视域下高校安全管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优化安全管理流程
对安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消除管理盲区,提高管理效 率。
强化安全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应 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知识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 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借鉴国内外高校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安全 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素质
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体系,将安 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形成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机制。
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消防 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方面的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 意识和技能。
提升安全管理效果。
A 智能化安全管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校将更加注重 智能化安全管理,利用大数据、物 联网等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准
确性。
B
C
D
跨部门协同合作
高校将进一步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高校将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03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 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和反 馈,形成闭环管理,防止安全 事故的发生。
05
结论
无缝隙组织理论对高校安全管理的意义
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无缝隙组织理论强调打破部门间壁垒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提 高高校安全管理效率。
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无缝隙组织理论有助于构建快速响应 、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高 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之无缝隙理论
“主题学习法” (3)把后阶段的信息反馈到前阶段
“医生回答”
2,通才代替专才 裁掉传递信息的部门 专家成为一线工作人员
3,团队自我管理 交响乐团 “政策指南”
4,以顾客为中心的评估机制 “开罚单”还是“减少事故”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度下需要和53位工作人员接触; (6)直接的护理费用降低了:比传统方式减少了9.2%;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室,护士的退职率是全院里最低的,
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且这种观念真在得到传播。福罗 里达州地区医疗中心计划10年内在所有科室都推行这种新 模式,美国的很多医院也在试图采纳类似的模式。
二,无缝隙组织理论—推倒“柏林 墙”
顾客社会—静悄悄的挑战
工业时代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财富,高效率 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价格,福 特汽车快速地进入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但随着廉价的批量产品已经满足了人们对 于物质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理论,顾客 将希望满足他们更高一个层次的需要,于 是,顾客将不再青睐于那种大众化的产品, 更加希望获得符合他们个人品味的服务。
从生产者导向到顾客导向
顾客社会评价高效组织的标准:
用户化 个性化 及时性 便利性
案例一
美国专家在针对一家急性病治疗机构的调查后, 给出了这样一份报告:
这个机构用于雇员工资的每个美元中: (1)14美分流向了治疗的日程安排和协调; (2)29美分流向了记录治疗进展情况; (3)20美分支付给了纯粹的闲暇时间; (4)8美分流向了医院提供的住宿服务; (5)6美分用于支付交通服务; (6)7美分流向了管理和监督; 最终只留下了微不足道的16美分用于真正的治疗。
行政组织学在线测试答案
《行政组织学》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2、分权式组织结构:3、冲突:4、双向沟通:5、敏感性训练: 二:单选:1.国务院是由( A )组织产生。
A.全国人大B.中共中央C.全国政协D.中央军委2.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A )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A.人B.财C..物D.信息•3.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
即产生( C )。
A.动机B.行为C.需要D.价值观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B )。
A.安全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5.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A )。
A.激励因素B.期望因素c.激发因素D.奖励因素6.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专的概念。
A.褒义B.贬义C.中性D.创造性7.( C )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A.执行B.管理C.决策D.协调8.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 C )。
A.下行沟通B.单向沟通C.平行沟通D.上行沟通9.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 A )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A.政治学B人类文化学C行政生态学D社会学10.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 C )问题。
A.投人B.结果C.手段D.质量三、多选:1.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 ABCD )。
A.静态一简单的环境B.静态一复杂的环境C.动态一简单的环境D.动态一复杂的环境2.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ABCD )。
A.稳定性B.层级性C.相对性D.开放性及变异性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BC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A.自治区B.自治C.自治县D.自治乡4.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BCD )。
A.需要B.动机C.行为D.反馈5.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 ABC _)三种类型。
浅谈电子政务的无缝隙再造
浅谈 电子政务 的无缝 隙再 造
张礼 建 , 张 敏
404 ) 0 0 4 ( 庆 大 学 贸易 与 行 政 学 院 , 重 重庆
[ 摘
一
要]我 国电子政务 的发展 经历 了 3个阶段 , 从最初发展 办公 自动化到 目前的政 府上 网工程的开展 , 都取得 了
定的成绩, 但走的是 重“ ” “ ” 硬 轻 软 的粗放型建设模 式, -x  ̄q C 务成熟度不令人满意。 本文依据林登的“ 无缝隙组织”
维普资讯
20 o 7年 1 1月
击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No .2 0 v, 0 7 Vo. 0No 1 1 . .1 1
第1 0卷第 l 期 l
Ch n i aM l g me t n om ai n z t n a e n fr to ia i I o
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 中。 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网络技 础 的形 式 。 不仅仅 是一 种形式上 的变革 或管理 风格 的细 这 术进行办公 、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 , 即 微 变化 . 而且是 在政府 的社 会角 色及 政府 与公 民关 系方 面 通常所说的政府工作信息化。
所进行 的改革 。” 此 , 方学者 常用 “ 造政 府”“ 对 西 再 、政府 重 本 文采纳李 广 乾的定 义 , 为 电子 政务就 是应 用 电子 建”“ 认 、治道变革 ” 等词汇来形容 当代激进的政府改革运动 ,
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政府职能和组织结构 的转变 , 从而为建 同时断言改革“ 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方 向性调 整” 。在此背景下 , 林登提出了“ 无缝 隙政府” 的概念和模
拉塞尔 ・ 林登在通用汽车公 司执行总裁杰克・ M・ 韦尔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历年考题(有答案)
2009-2014历年《行政组织学》论述题一、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答: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阶段。
不同阶段群体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㈠形成阶段。
群体建立之初的工作任务在于确定方向、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和接纳。
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重点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
㈡磨合阶段。
随着工作展开,群体内会出现工作、人际方面问题。
管理重点是补充、细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岗位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调整机构和人员。
㈢成长阶段。
经过磨合期后,合作意识强化,制度基本合理,内耗降低。
管理重点是工作任务,要注意发挥成员潜力和群体优势;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完善沟通网络;研究需要结构,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㈣成熟阶段。
经过成长阶段,群体规章制度完善,成员配合,进入成熟阶段。
管理重点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和个人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二、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地执掌着公共权力。
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
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
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无缝隙组织(东财2009年研)答:无缝隙组织是拉塞尔·M·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部门革命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应顾客社会、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组织架构。
无缝隙组织是以市场为导向,行动快速并且能够提供品种繁多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市场满意的组织。
林登将无缝隙组织定义为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
对于那些和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和事物来说,无缝隙组织提供了一种流畅的、真正的不费气力的经验。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
顾客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体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无缝隙组织的特点主要在于:①以通才取代专才;②加强内外部沟通,推倒部门间“柏林墙”,填补组织缝隙;③从专注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内部行为向注重外部整体效应转变。
2.管理幅度(华南理工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东财2009年研)答: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②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③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
论述题目录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主要策略包括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公共组织理论与实践》第六讲 公共组织发展与变革
思考题
•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公共组织宏观与微 观发展变革动态
• 2、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成效、 问题及原因。
• 3、分析将政府机构整合成决策、执行和监 督三部门的优势。
理解公共组织发展的含义要点:
1、为什么要发展。公共组织发展是公共组织适 应环境变化,在对社会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 础上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变革。
2、怎样发展。公共组织发展是公共组织在稳定、 持续过程中的一种有规划的、长期的动态平衡 的过程。
3、发展的方向与内容是什么。公共组织的发展 涉及职能、结构、技术、管理方式、人员、文 化等方面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是公共组织 依法提升绩效的变革。
机械组织
有机组织
无缝隙公共组织
——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
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 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 对于那些和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和事 来说,无缝隙组织提供的是一种流畅的真正不 费力气的经验;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和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 两者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诸多遁词;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 式提供服务。
组织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1.组织学习的内容 (1)系统地解决问题。 (2)试验。 (3)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4)向他人学习。 (5)在组织内传递知识。 2.组织学习的方式 (1)单环学习 (2)双环学习
学习型组织模型
圣吉模型
第一,自我超越。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建立共同愿景。 第四,团队学习。 第五,系统思考。
(也可以分为硬件变革与软件发展变革)
公共组织硬件的发展变革
职能 结构 技术 管理方式 人员
公共组织软件的发展变革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美】拉塞尔·M·林肯著汪大海吴群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框架安排1作者简介概述2文章结构和内容略要无缝隙组在现实织中发展34参考资料作者简介拉塞尔·M·林登(RussellM.Linden)哲学博士,维吉尼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联邦行政学院的高级成员,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公共部门革新的管理咨询业务)的负责人。
林登一直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性组织。
他的教学和研究的兴趣包括自我管理团队,过程再造,团队建设,变革的实施,以及公务员、民选官员和被任命者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幻想到现实:成功到政府改革者的策略》(1990)一书的作者,还是《维吉尼亚评论》政府管理改革专栏的主管内容概要无缝隙政府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同时也是由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转变的一种反应。
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19世纪中期 农业社会 20世纪早期 20世纪80年代官僚制机构 工业革命:农业社会向工业模式转变官僚制弊端 无缝隙组织发展背景新公共管理运动 民营化改革 企业家政府 无缝隙政府 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带来分权、专业化同时,存在部门利益、碎片化问题规模小、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无缝隙组织和200年前由商人、工匠、技师以及农场主主导的最初的无缝隙政府机构类似。
无缝隙组织是19世纪中期以前在美国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个性化商品生产服务方式的再生。
环境和条件差异,不可能完全如出一辙。
无缝隙组织含义杰克·韦尔奇:无界限组织“无缝隙组织”:指可以有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来形容的组织形态。
2023年河南大学考研真题参考:无缝隙政府
2023年河南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参考
业务课名称:公共管理专业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组织(政府)是指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政府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所应用的理论。
无缝隙组织(政府)的特征有:
①就纵向关系而言,各个层次人员之间的界限已经打破,变得具有弹性和可渗透性。
②就横向关系而言,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实现了相互渗透。
③就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而言,已由通过生意人之间的“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转化为一种共创、共享、互利、双赢的价值链关系。
第1页/ 共1页。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3章公共组织一、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答: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
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
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构成公共组织的两大类要素。
2.非营利组织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数量多,而且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共管理任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非营利组织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性、志愿性和公共性。
3.事业单位答: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领域。
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4.公共组织环境答:公共组织环境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二者均发生了急剧的、复杂的和不可预料的变化。
(1)科层制所弘扬的“官僚制精神”,即非人格化、理性化与制度化,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个性的压制产生的非人格化与当代人们所渴求的个性的自由解放及对民主的追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和社会的节奏加快,陈旧的层级管理和控制系统、照章办事循规蹈矩的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动态因素对政府的职能要求。
(3)全球化的趋势使国内外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封闭的科层制组织建构与建立在主体交往、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新时代格格不入。
基于电子政务的无缝隙政府理论分析
2008年第6期(总第111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l o ng ji a ng Soc ial Sciences N o 6,2008G ene ra.l N o .111基于电子政务的无缝隙政府理论分析蒋 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哈尔滨150080)摘 要:拉塞尔 M 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无缝隙政府理论。
无缝隙政府理论主张以流动、高效、有弹性、参与度高的组织结构来改造原来的政府体系,使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功能转变为服务功能。
从电子政务发展的视角,对无缝隙政府理论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电子政务;顾客理念中图分类号:D 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8)06-0049-03收稿日期:2008-07-12作者简介:蒋丽(1977-),女,黑龙江双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政府管理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政务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
无缝隙政府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在经历公共部门管理革命后出现的政府公共部门再造理念。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诉求与电子政务都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目前,各国的电子政务都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政府诉求机构精简的呼声和改革的方式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公共部门的改革极具借鉴作用。
一、无缝隙政府理论1.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含义。
无缝隙组织!是指 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1]。
无缝隙政府的概念是由 无缝隙组织!的概念演变而来。
它 指的是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政府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2]。
从更深的层面看,无缝隙政府理论是以流动的、高效性的、有弹性的、参与度高的组织结构来改造原有的官僚体系,使政府部门的职能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
无缝隙的工作模式
无缝隙的工作模式作者:金春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2期摘要无缝隙是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责任政府发展路径的良好选择。
通过再造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来建立一个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无缝隙政府。
作者拉塞尔·林登通过多个存在于公共和私人机构中无缝隙组织的事例,来论证无缝隙作为一种无壁垒的工作模式的自身所持有的优势。
无缝隙政府确实因其灵活、整合的特点为顾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过度整合和过度强调通才所带来的弊端。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政府再造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拉塞尔·M·林登,美国知名管理学家,发表了大量文章,著有《从幻想到现实:成功的政府改革者的策略》、《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跨疆界领导》等多部著作。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是林登的经典著作之一。
随着传统官僚体制碎片化弊端的暴露,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与时俱进紧跟发展,作者通过大量案例论述了无缝隙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无缝隙的理论,为公共组织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无缝隙”理论不仅能够为公共组织变革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能够丰富学术界的理论内容。
因此,该书很值得研读。
一、无缝隙政府产生的背景无缝隙政府理论的产生,基于人们对传统行政组织模式的思考与批判。
美国的行政管理在创立之初就强调对效率、分工的追逐,从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勒强调专业分工,追求行政效率以及同一时期的马克斯·韦伯鼓吹科层制,主张政府纵向上从上至下进行层层分工,横向上实行职能分割;再到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管理学家倡导对大规模化的生产进行产业化、部门化管理,无形中在组织内部建成了一座“柏林墙”,产生了碎片化、分割化的现象,使政府职能四分五裂、职责重复;最终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黄金时代”走向尽头,发展出现迟滞,。
公民权运动、越南战争、石油危机、水门事件等社会问题层出叠现,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危机,公众与政府间的矛盾也是此起彼伏,人们逐渐认识到目前管理的不足,同时在这一时期,随着民主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顾客期望和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社会也由生产导向变成了顾客导向,顾客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2. 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又称“无界线政府”,是用灵活的、弹性的组织形态,以满足顾客的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的政府组织变革。
3.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4.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5. 公共领导: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6. 公共管理职能: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7.程序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8.任务性职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文化职能。
9. 公共政策:是各级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等权威机构)在职能范围内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的过程。
10.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