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1.什么是无缝隙政府:机构的转化(传统社会)-工作:狭隘,条块分割,很难控制工作的过程和决策的制定-部门壁垒:部门与地方利益至上-测评:关注的是投入与活动成本,员工与预算规模的基础上-技术:强调控制、集中各种活动-内部组织:条块划分的部门和职能,受到组织内部需要的驱使-效率低下:按自己步骤运作时效率最高,对外部需要和机会反应迟钝-角色:明晰度高;内部分工;组织、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区别对待-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缺乏个性,高成本投入,缺乏公共参与2.为什么需要无缝隙政府:在地方政府层面,权力被数十个委员会和理事会分割得七零八落,行政权和立法权相互抵触制约,由此导致很难围绕共同利益结成联盟关系。
由于不计其数的委员会的存在,立法过程把原本应当是普遍广泛的议案分解为无数个小的议案,其繁琐细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人事制度的专业化也达到了荒谬的程度。
4.无缝隙政府的可能性:自我管理的团队;领导共享;价值共享;默契与配合(协调合作、信息技术)5.无缝隙政府的特征:-特征之一:(最重要)就是几乎没有分界线——去掉部门分割与壁垒、去掉专门分工、拆毁隔绝和分裂自然工作的多重壁垒,代之以小规模的多专多能的小组负责整件事情-特征之二:无缝隙政府提供了今天所需要的选择、多样性和公共参与6.无缝隙政府的结构特征-工作:范围广泛;具有多种技能的团队;通才能够较好地掌握工作程序和做出决策。
-反对部门壁垒,强调一致性与整体性-测评:建立在结果、顾客(公民)满意的基础上-技术:用于下放各种活动-内部组织:完整统一过程的团队,根据需要提供服务-效率:很高,对顾客和结果非常关注,强调迅速的反馈机制的建构,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角色:明晰度较低;由跨职能的团队进行组织,供应商和顾客共同承担以前公司执行的任务-产品或服务:强调顾客的导向性,致力于顾客(公民)的需求,高投入7.无缝隙政府的推动力:顾客社会还是公民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公共选择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增加了公民的权力和选择的机会-公民社会与经济的全球化(以顾客为导向的社会反映出经济的全球化)-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8.政府再造的必备条件-明确成本与代价-应对痛苦或威胁的明确计划-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筹划、设计和指导团队(1205)9.无缝隙政府的实施-行政成本计算-远程办公:可以缓解工作的压力,提高生产率,平衡组织的结构,并且可以赋予工作人员更多的责任和权力-责任的弹性:民选官员必须停止对工作人员事无巨细的管理-围绕结果进行组织(而不是具体地指导机构工作)10.中国无缝隙政府的目标:政府三大能力的实现-第一个是三十年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这是一个层面,-第二层面是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个是提高社会自我实现的能力。
无缝隙政府理论资料.
2020/7/13
无缝隙政府理论
4
二、静悄悄的革命
➢ 背景介绍 什么是官僚制?
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管理层级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直 接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
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
锥形式组织结构形态
2020/7/13
2020/7/13
无缝隙政府理论
13
三、无缝隙政府的产生
杰克·韦尔奇强调“无边界合作”,一直致力于打破公司内 部的各种障碍,加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跨部门的团队工作 ,改进公司内部的协作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因为 ,全世界每天有数十亿美元被浪费在组织间缺乏沟通即互相竞 争上面,而这些组织本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客户创造价 值。我们认为,杰克·韦尔奇所谓的 “无边界合作”,则正是 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扁平化的最好便证。杰克·韦尔奇已经 将扁平化管理从企业组织内部延伸到企业组织的外部了,因此 ,企业的规模、资源、边界等就更为广大无比了。
缺点: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因而信息的失真度 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 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悲观 失望。
2020/7/13
无缝隙政府理论
9
二、静悄悄的革命
➢ 背景介绍
1840s前,工匠生产 1840s后,从工匠生产到大规模生产
二、静悄悄的革命
我坚信我们今天已经处于一个新的综合时代的边缘。 在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对大思路、对普遍 理论以及对将零碎的部分重新整合为整体的回归。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980)
无缝隙政府理论课件
03
全球化时代要求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公
共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创新型社会的无缝隙政府理论
01
创新型社会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型社会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
02
创新型社会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发展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等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衔接。
案例三:某市公安局的无缝隙政府实践
实施步骤
1.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建立扁平化的指挥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警务工作 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2. 加强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
案例三:某市公安局的无缝隙政府实践
要点一
3. 加强信息化建设
要点二
成果展示
经过实践,该省级医疗保障局成功提高了医疗保障水 平和覆盖率,降低了医疗费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 可和赞誉。
案例三:某市公安局的无缝隙政府实践
背景介绍
某市公安局面临着警务工作压力大、社区治 安问题多等问题,为了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和 改善社区治安状况,开始实践无缝隙政府理 论。
理论应用
该公安局从警务工作机制、社区警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部门间的无缝
等,而这些技术手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维护。
03
法律制度不完善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
还存在不足和空白,可能影响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未来发展
完善法律制度
未来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发展 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规 的完善,为跨部门协作和信 息共享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无缝隙政府理论可编辑全文
上下级距离 信息纵向沟通速度
信息传递失真度 上下级协调 控制程度 被管理者 管理费用
扁平式结构 短 快 小 难
松散 积极主动
低
锥式结构 长 慢 大
容易 严密 消极被动
高
2024/8/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7
二、静悄悄的革命
➢ 背景介绍 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评价
优点: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的失真度也比较低,同时, 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管理费用低;改变了层层上报,层层审批,提高了效率;做到了 统一指挥;为各方面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和能力的空间
1. 通过建立跨级层小组、决策参与制和全方位业绩评价体系等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组织纵向结构上的界限。 2. 用跨职能小级代替职能部门,以及实现不同职能领域之间的 人员横向转移和轮换,来减少组织横向结构上的界限。
2024/8/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16
三、无缝隙政府的产生
➢ 无界限组织的特点是:
3. 突破地理距离带来的家庭所在地与工作地点之间的隔绝,实 行家中上班制度。 4. 通过战略联盟和组织,建立顾客之间的联系渠道等,尽力打 破组织与组织环境之间的界限
2024/8/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23
四、无缝隙政府的内容
➢ 1. 顾客导向
强化政府内部顾客也是上帝的观念,要充分体现对国家公务员的 尊重和信任,大大强化公务员的主人翁意识,改变传统考核方式, 把每一位公务员与顾客的每一次接触的表现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之 一,为政府创造巨大的内在动力。
加强与顾客指尖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政府对顾客强大的凝聚力, 发展长期稳定的顾客关系,从而使政府获得大量反馈信息,提高行 政体系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回应性,更好地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 吗,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无缝隙政府
拉塞尔·M·林登与《无缝隙政府》一、作者简介拉塞尔·M·林登(Russel M.Linden),哲学博士,维吉利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联邦行政学院的高级成员,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公共部门革新的管理咨询业务)的负责人。
林登一直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性组织。
他的教学和研究的兴趣包括自我管理团队,过程再造,团队建设,变革的实施,以及公务员、民选官员和被任命者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幻想到现实:成功的政府改革者的策略》(1990)一书的作者,还是《维吉利亚评论》政府管理改革专栏的主管。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A Practical Guide to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美] 拉塞尔·M·林登(Russel M.Linden)著,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二、核心观点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和其他的公共组织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公共部门对技术、政治、全球经济、公民需求和偏好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反应,同时也是由原来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的转变的反应。
毫无疑问,这场静悄悄的公民主要是以无缝隙组织的出现为特征的。
“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合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P4)从作者的描述来看,无缝隙政府服务的趋向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机构内部“柏林墙”的倒塌,也即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使用自我管理团队、一次到位的服务、“主题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团队等;发展政府机构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同盟关系;强调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速度。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分析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分析作者:王召群来源:《神州》2011年第35期摘要:无缝隙政府理论是一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型的政府再造理论。
本文将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理论公共危机管理分析与对策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无缝隙政府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是拉塞尔·M·林登在研究总结20世纪90年代公共管理部门改革经验之后提出的,它是把顾客、结果和竞争导向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方向,克服官僚层级制的不足,摆脱政府具体部门及其职能划分的束缚,通过建立一个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更加灵活,更富有弹性,参与度更高的新型行政组织结构,促使政府部门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①2、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全方位的管理过程,包括危机前的预警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理等过程。
②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1、从观念上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危机管理思想较为滞后。
尤其是在很多政府部门当中,行政官员缺乏总结学习意识,在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预测预警,善后处理等方面,存在组织管理不到位,分工责任不明晰等问题。
2、从管理体制上看—(1)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行政组织内部结构复杂,部门众多,这就导致了在危机管理当中,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政府与社会媒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信息的传递出现流通缓慢,信息失真,信息中断等情况,导致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影响危机处理的整个过程。
(2)政府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在公共危机管理当中,政府的协调管理是目前整个危机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虽然政府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机构,但是在面对突发紧急事态时,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不能做到有机的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内外部协调机制,彼此之间权责不明晰,导致危机应对效率低下,相互推诿责任。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分析
科 学 管 理
基 于 无 缝 隙政 府 理 论 对 我 国政 府公 共 服 务 的分 析
张 君 君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
摘 要 !I 纪9) 代 拉 塞 尔 ・ ・ 登 提 出 了无 缝 隙 政 府 理 论 .无 缝 隙政 府理 论 所 强 调 的 顾 客导 向 、竞 争 导 向 、结 果 导 向等 内 f 世 f 年 M 林 本 文 在 对 无 缝 隙 政 府 理 论 进 行 系统 介 绍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当前 我 国政 府 公 共 服务 中
容 已经 体 现 在 我 国政 府 改善 公 共服 务 的 实践 当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并运 用 该 理 论 提 出相 应 对 策 关键 词 无缝隙政府理论 公共服务
1 无 缝 隙政 府 理 论
分 析 与 对 策
体制。
( ) 论前提 .l 1 理 2 世纪91 以来 ,政 府和其他公共组 织正在 l l 年代 经历 着一场 静悄悄 的革命 ,这场革 命始于顾 客态度和 期望的 巨大转 变 。2 世纪中期以前 ,发达国家的国民一直生活在生产者导向的社会 0 中。在生产者社会 中.组织考虑更多的是生产 ,而不是 民众的需求 = 因此 ,民众 目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与少得可怜的服务种类 、屈指可数 的选择机会之间的矛 盾愈加突出 从2) 《 世纪61 l 年代开始 ,美国逐步发 展成顾客 导向的社会 ,并用 “ 无缝隙政府”和 “ 无缝隙组织” ,与顾 客保持密切的 、直 接的联 系 ,并为顾 客提供所需 要的个性化服务
( 2)关键 概念——无缝 隙政 府:拉 塞尔 ・ ・ M 林登在通 用公司 执行总裁杰克 ・ 韦尔奇 ( 9 () “ 1 9/ 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创造了 “ 无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借鉴
浅谈“无缝隙政府”理论与借鉴“无缝隙政府”理论是美国公共管理学家拉塞尔·M·林登在研究总结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管理部门改革经验之后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公众,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本书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无缝隙政府”,指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将各个部门及职能进行无缝隙衔接,然后集中于统一的对外办事窗口,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
认真研究“无缝隙政府”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商机关如何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办事程序,更加高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把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努力方向,二是努力克服层级制的传统行政结构及公共服务机制的不足,摆脱具体部门及职能划分的束缚,紧紧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使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多年来,各地工商机关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立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理、质量跟踪等制度,实行并联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方便了办事群众。
从形势发展看,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有新的突破。
比如,要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制度。
据了解,不少地方的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尚未完善,还仅限于工商窗口代收属于质监、税务等部门审查范围的申请材料,对于办事群众普遍关心的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实行的还是分时分批发送制度。
其实,通过优化登记注册工作的业务流程,根据“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的“在源头上一次性收集信息”方法,将相关部门的申请表整合成一张表交给申请人填写,既可以省去申请人的重复劳动,也有利于行政机关实施材料审查,做到业务数据统计口径统一,审核项目、事项名称、计量单位、期限长短等保持前后一致。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行政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整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达到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4、无缝隙政府:所谓无缝隙政府,是将原先支离破碎的部门重新整合,以一种整体全盘的方式进行组织;它为顾客提供一步到位的采购和简单灵活的服务,并且与供应商、合同商以及所处社区团结协作,组成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工作团队。
5、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依法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而进行的出主意、做决定的活动。
6、行政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职能、履行行政职责而运用信息沟通和传播手段,在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了解、支持、监督的基础上,与公众之间建立其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并在公众中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活动。
7、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利。
8、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情报,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9、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政令,所进行的管理过程。
10、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法律上为课税主体。
11、国家决算:是对国家财政年度预算收支实际结果的反映,也是对国家经济活动成果的反映。
12、经济杠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书评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6
87
好书品读
细地讲述了两个政府部门的再造事例。 第十章提供了一些建议,教大家怎样应 对技术专家、核心员工和其他因为再造 而惴惴不安的员工的抵制行为,还分 析了一些在实施再造过程中失败和成 功的事例。最后,结语部分研究了创 造一个无缝隙政府机构所面临 强大的凝聚力,发展长期稳定的顾客 关系,从而使政府获得大量反馈信息, 提高行政体系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 回应性,更好地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 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为社会创造更 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竞争导向原则 :全球化趋势不断 加强,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府内部的竞 争也日趋激烈。因此,以无缝隙政府 来再造政府部门机能不仅仅是简单的 机构精简和人员重组问题,还需要改 变官僚体制的独占性,并在更多层面上 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变革,竞争导向 原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市 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以竞争为导向, 引进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转变 “政府是不可替代的实体”这一根深蒂 固的有害的观念,改变对公共服务的 垄断甚至独占的做法,允许和鼓励民 间参与和提供服务,使公共机构与民 营机构之间、公共机构之间、民营机 构与民营机构之间彼此开展竞争,提 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优胜劣汰。 结果导向原则 :过去,科层制的 政府官僚部门在职能专业化的情况下 无法有效发挥整合作用。大多数在官僚 机构工作的专才习惯于从部门和职能 的角度考虑问题,工作内容往往以职能 为导向,而不是以过程和结果为导向, 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整个机构可以发挥 哪些更多作用以及对什么样的结果负 有责任所知甚少,更无法控制自己工作 的结果,以至整体绩效不彰。无缝隙 政府以结果为导向,通过顾客和过程, 强调积极的目标、具体的结果与产出 ; 强调工作的实际结果,让每一个人都直 接面对顾客,同时开展工作,当政府机 关围绕结果运作,通才取代专才,工 作人员就具有了获取相应成果的工具、
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的无缝隙服务的理念为今天复杂的社 会形
求各级政府根据 自己的任务 目标 ,建立扁
平化 的组织结构 ,树立大局理念 ,以满足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 一个 网
络化 、 信息化 、 即时性的时代也随之而来 ,
群众最大利益 为理念 ,在实际工作 中 ,采 取有效措施 ,每一阶段 的成绩都要 以最优
创 新 郑 州 网格 化 管 理
无 缝 隙政 府 理 论 的 内涵 及 其 与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的 契 合 点
( 一 )无 缝 隙政 府 的 内涵
众的各项服务 , 提升政府组织的透 明度 , 信
任度 ,使群众 的需求能够得 到 “ 立刻办 ” , 当 日反馈 ,及时解 决 ,真正实现全心全意 为人 民服 务的根本 目标 。无缝 隙政府创造
众心 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以党的优 良 作风赢得民心 ,凝 聚力量 ,自然就能把群 众的需要看到眼里 、记I I I , D中,并为广大 人民群众提供最好 的服务 。 2 . 以竞争为导向。 在 网络化 、 多元化时 代 ,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化社会 ,无缝 隙政 府理论主张改变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不 良 局面 ,为我独尊 ,排斥其他 竞争对手 ,以 竞争为导向 ,以为群众 服务为宗 旨,把部 分公共产 品与服务 推向广阔的市 场。要放
2023年河南大学考研真题参考:无缝隙政府
2023年河南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参考
业务课名称:公共管理专业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组织(政府)是指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政府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所应用的理论。
无缝隙组织(政府)的特征有:
①就纵向关系而言,各个层次人员之间的界限已经打破,变得具有弹性和可渗透性。
②就横向关系而言,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实现了相互渗透。
③就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而言,已由通过生意人之间的“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转化为一种共创、共享、互利、双赢的价值链关系。
第1页/ 共1页。
无缝隙读书心得终结版
《无缝隙政府》读书心得模式之外--新的思维方式: 在公共机构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的人往往是为了保持不要失败。
不要输在单调的日常事务上, 不要输在重大的事务上。
我们的制度不原谅失误, 不激励创新。
最保险的选择是小心翼翼, 照章办事, 避免失败。
这种理性观念造成了一种自动实现的预言: 你越少尝试改革, 遭到惩罚或感到失望的可能性越小。
但是这种观念弱化了一个人的潜能和精力, 降低了生产率, 消耗了人们的锐气。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政府和其他的公共组织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 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仔细想想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政府这些年来的变化, 或多或少, 但是这些改变确实是让我们对政府的执政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行政问责制的广泛推广;三公消费, 政府预算的公开;官员围脖网络问政。
通观全书, 我深深地感受到, 我们全球化对我们中国的政府的影响, 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的思想和需求也越来越理性化, 跟国际接轨, 比如在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标准上的要求我们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政府必须提供更多人性化的, 多样化的服务, 而不是以往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去适应政府提供给我们的服务, 现在是政府来迎合和满足我们的需求。
因为全球化各国政府改革的压力,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以及经济的发展, 以往那种家长式的政府作风已经不能再让我们满足。
这本书的作者以美国的政府部门改革的一些例子线索, 给我们讲述了美国政府改革的背景, 历史, 现状及改革的步骤和方向。
美国无缝隙政府建设是以客户体验, 便利为出发点的, 努力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追求零顾客成本, 是以结果为导向, 而不是以过程为导向。
我们政府虽然天天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挂在墙上, 说在嘴边的, 但是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 又有多少能做到一切以百姓的便利为出发点呢。
好多地方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总是秉着一种权利自上的观念, 我是当官的, 是你们求我办事, 而不是我给你们办事。
试论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的范式比较
、
自由
,
在 政 府 部 门 与政 府
面 质量管 理
度 式
、
`’
一站
改革
化 以 及 市 场 化 同 时 将合作机 制 与竞 争 机 制 引 入
以 使 政 府 职 能 得 以实 现 转 变 制
、 。
组织中 过程中 然结果
。
政 府 部 门 或 组 织 在 对 社 会 公共 事 务处 理
,
标 准等 等
”
办 证大 大 厅等
公 共财政 政
。 。
,
,
而无
表 一 三种 范 式 的 综 合 对 比
新 公 共管 理 无 缝 隙政府 府 兴 起的时代 代 上 世 纪 七 八十 十 上 世纪九十 年代 其 他名称 称 市 场 化政府 企 业 型政府
重 塑政府 府 理 论创造 与 美 国 奥斯邦
、 、 、
政 府 和 整 体性 治 理 三 大公 共 治 理 范 式 被 提 出 逐渐兴 起
、 、
’`
,
所 受批判 判
竞争 与 公 共价 价 缺失 公 共责 责 值 观 的 矛 盾冲 冲 任 突
、
政府流 流
;
为 政 府 需 承 担的 公 共 责 任 共 产 品 市 场 化 为 导 向进 行 单 位公 共 责 任的 缺 失
。 。
无 缝 隙政 府 改 革 以 公
,
程重 构混 乱
与无序
张国 家干 预的强化 模式的引入
。
并
主张 利
整体性治 理
上 世纪九十
新公 共管理
、
、
无 缝 隙政 府 和 整体 性 治
。
无缝隙政府可被视 为新 而 整 体 性 治 理 理 论可 被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2. 无缝隙政府组织理论:又称“无界线政府”,是用灵活的、弹性的组织形态,以满足顾客的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的政府组织变革。
3.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4.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5. 公共领导: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6. 公共管理职能: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7.程序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8.任务性职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文化职能。
9. 公共政策:是各级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等权威机构)在职能范围内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的过程。
10.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缝隙政府
【美】拉塞尔·M·林肯著
汪大海吴群芳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框架安排
1
作者简介概述
2
文章结构和内容略要
无缝隙组在现实织中发展
3
4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拉塞尔·M·林登(RussellM.Linden)哲学博士,维吉尼
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联邦行政学院的高级成员,拉斯·林登协会(该机构主要从事公共部门革新的管理咨询业务)的负责人。
林登一直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性组织。
他的教学和研究的兴趣包括自我管理团队,过程再造,团队建设,变革的实施,以及公务员、民选官员和被任命者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幻想到现实:成功到政府改革者的策略》(1990)一书的作者,还是《维吉尼亚评论》政府管理改革专栏的主管
内容概要
无缝隙政府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同时也是由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转变的一种反应。
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19世纪中期 农业社会 20世纪早期 20世纪80年代
官僚制机构 工业革命:农业社会向工业模式转变
官僚制弊端 无缝隙组织发展背景
新公共管理运动 民营化改革 企业家政府 无缝隙政府 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带来分权、专业化同时,存在部门利益、碎片化问题
规模小、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
无缝隙组织和200年前由商人、工匠、技师以及农场主主导的最初的无缝隙政府机构类似。
无缝隙组织是19世纪中期以前在美国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个性化商品生产服务方式的再生。
环境和条件差异,不可能完全如出一辙。
无缝隙组织含义
杰克·韦尔奇:无界限组织
“无缝隙组织”:指可以有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来形容的组织形态。
◆无缝隙组织是行动快速并能够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产品
和服务的组织,并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是一种人性化的
、直接的关系,不存在踢皮球、繁文缛节或者诸多遁词。
◆曾经存在于组织之间和组织内部的壁垒现在变成了网络。
◆无缝隙组织以跨职能团队代替目前仅在一个职能领域内服务的孤立组
织
◆无缝隙组织强调以通才取代专才
无缝隙政府理论基本内容
再造,就是在诸如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力不及的情况下,挑战那些建立官僚机构的重要观念,从根本上对整个体系进行设计,围绕过程和结果,而不是职能或者部门开展工作,从而使组织充满活力。
顾客导向。
随着整个社会逐渐由生产主导的社会向着消费主导的社会转型,以往“生产决定消费”的逻辑将被“消费决定生产”的逻辑所取代。
竞争导向。
市场经济讲求竞争出效益,以往政府作为唯一的公共产品供给者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政府要了解市场机制,富于竞争精神,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要和其它提供者一道凭竞争求生,以质量取胜。
打破垄断
结果导向。
传统的政府部门存在层级节制,职能专化的问题,无法有效发挥整合作用。
而无缝隙政府以结果为导向,强调积极的工作目标、具体的结果与产出,强调实际结果和绩效并重
无缝隙政府主要特征
1、组织设计模式——“处于同一工作进程的人应该公事”,要求以不同的工作进程对组织进行设计,划分成几个职能交叉团队。
2、强调服务方式的变革——以顾客为中心、为导向,对顾客进行面对面服务;顾客参与
3、再造理念挑战标注化操作规程——政府成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对工作进行创新,以快速、高质、便利实现顾客需求。
解制型政府区别
4、提出新的责任机制——一方面公共部门内部以集体责任取代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实现民选官员和行政机构的“弹性责任”
5、信息资源的整合——把后阶段信息反馈到前阶段,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预先得到的信息最有价值。
京东模式
无缝隙政府理论与政府再造
无缝隙政府对于政府再造从总策略到过程再到如何再造的独具创新
(一)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的执行总策略的规定
(1)“先重组在自动化”的政府再造原则
(2)技术要成为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工具而非官僚之下的控制工具
(二)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过程的规定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再造的步骤有四:
首先是描述现存的过程;
其次。
从最后着手,反方向进行改革;
然后,设定一个延伸的目标;
最后,从一张白纸开始组织的再造
(三)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的新见解
首先,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政府再造提出了“确保主要序列的持续流动”的原则
“确保主要序列持续流动”的做法
第一,确认增值和无益的步骤(即区分工作流程中哪些活动能给顾客带来效益、哪些不能); 第二,从主要序列里排除、减少或分离无益的步骤;
第三,使用分类鉴别法(即对顾客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其次,政府再造要取得成功,在机构实现了由职能向过程导向的转变后,就必须把内部的体制、结构和新的文化整合起来。
无缝隙组织在现实中应用
美国:
美国林业局第9区:改变角色,横向领导,整合管理湖地地区医疗中心:按照病人要求整合
康涅狄格洲劳工部转变
国防后勤处采购过程再造
中国:
1、首问负责制
2、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3、全程办事代理制
4、电子化政府建设
无缝隙政府理论再造实践注意问题
1、理论基础。
一方面要打破旧有治理模式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合理汲取官僚制中的可行理论资源
2、使用范围、政府再造观主要适用于具体的服务提供部门,而不适用于政策制定部门。
引用过程中不要盲目
3、保证领导者的参与。
再造所带来的分裂性与可感知的威胁是巨大的,所带来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只有高层的积极参与并对其有清楚地认识,组织再造才有获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4、组织文化。
所提倡的组织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需要极具向心力的组织文化。
否则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没有明确的责任界限很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的工作、推卸责任的官僚作风。
无缝隙组织的新发展——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最早是由我国北京市东城区在2004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然后在其他地区 ( 如上海,舟山等,舟山的网格还包括了农村和渔村) 推广。
网格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借助社会力量在政府层级%职能和部门之间进行了全方位打通的努力,尽管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但它是继“无缝隙政府"模式后在政府管理流程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和突破。
它经历了一个从着眼于管理走向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过程 ( 或者说经历了一个北京模式到舟山模式的发展过程) ,通过网格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并以此来提高服务的质量。
网格化管理首先运用网格地图技术将某一地理管辖区域划成若干网格单元,作为最小的管理和服务单位 ( 网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纵向的底) ,比如北京东城区最先根据一万平方米为网格单位,将整个城区划分为1539个互相联结的网格单元,配备350 名城市管理监督员。
监督员的职能是对其管辖的网格内的城市部件进行监控。
所谓城市部件指的是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相关设施
参考资料
[1]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
[2]王莹、马斌.无缝隙政府理论与政府再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3]刘斌,孟伟,刘子惠.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