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考点
小说考点归纳高考语文
考点一梳理情节1.根据结构来梳理给各段标上序号,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2.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格式加以概括,何事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考点二线索作用1.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2.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4.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考点三叙述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优点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点四叙述方式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4.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考点五情节结构手法1.悬念:激发读者期待与紧张的心情,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密。
4.伏笔: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结果更分明。
5.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可使文章更生动,人物和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有的铺垫可使后面的情节更加合理。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小说考点训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小说考点训练(知识点回顾+针对性训练+参考答案)Ⅰ知识点回顾一、语言赏析角度1、长短句1)长句音韵:悠扬绵长、语气舒缓;形式:表达严密,层层修饰;内容:句子内涵丰富,充满张力。
2)短句音韵:轻松明快、节奏感强;形式:表达灵活,多样;内容:有侧重点3)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
2、整散句1)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
2)散句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表意灵活,自然。
3)整散句结合使句子波澜起伏,句式参差,节奏顿挫。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类3、语体特点/语言风格口语、书面语、地域性、时代感质朴/华丽/幽默/讽刺/庄重/简洁/直露/含蓄......4、精妙用词1)动词非动词活用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2)形容词多角度点出事物特点,具有画面感3)拟声词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4)叠词增强语言韵律感,表达......情感,增强小说抒情性5)名词罗列多个意象叠加,营造出特定意境6)连用四字短语/成语/古诗典雅而有韵味7)反复强烈抒情性、感染力5、修辞手法6、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写、实写、层递、深化主旨、升华主题、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联想、想象、类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铺垫,寓情于景,托物起兴,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开门见山,伏笔,点题,首尾呼应,以声(动)衬静7、描写角度高低/俯仰/远近时间先后/空间变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8、语序倒装句:强调设问句:引起思考反问句:强烈语气双重否定:肯定意味更浓二、小说考点考点:自然/社会环境描写举例:《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考点:人称、视角、叙述特色举例:《大卫·科波菲尔》考点:心灵辩证法(情感的变化)举例:《复活》考点:海明威电报式语言风格、冰山理论举例:《老人与海》考点:魔幻现实主义举例:《百年孤独》考点: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举例:《包身工》考点:诗化小说举例:《荷花淀》《哦,香雪》《百合花》《边城》考点:山药蛋派小说举例:《小二黑结婚》考点:零度/沸点写作举例:《老人与海》自然/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4)影响人物的前途命运(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叙述特色1)人称和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祝福》:复合视角:“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鲁镇人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促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变形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2)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3)叙事技巧(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比、衬托、铺垫、线索、突转等)4)叙事安排(对话、心理、历史/回忆/现实交织、真实与幻觉交织、空间转换、蒙太奇......)注:蒙太奇来自电影,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③ 写景 开头
作用: 交待故事产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间情节的作用:
补充叙述,揭示矛盾;照应上文、为下文铺垫 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结尾的常见类 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
留空白的结局。
补叙式结局: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
地喝起来。
•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历 史、武侠、科幻、动物、悬疑、现代、都市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 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霎时,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开端,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
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 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好像聚集了全身的力 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比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主旨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
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寄托人物的情感。
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
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意等。
⑤思路结构层面:贯穿全文的线索、抑扬、呼应等。
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及答题思路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初中教材上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高中教材上《祝福》中的“我”。
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
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题思路
小说高考考点知识点总结
小说高考考点知识点总结小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了解小说的考点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小说高考考点,并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以故事为主线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点包括:情节连贯,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生动,描写细腻。
二、小说的分类1.按照内容划分小说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现实题材小说、历史题材小说、军事题材小说、科幻题材小说等。
2.按照叙事方式划分小说按照叙事方式可以分为一人称叙事小说、多人称叙事小说、交叉叙事小说等。
3.按照题材划分小说按照题材可以分为爱情小说、冒险小说、推理小说等。
三、小说的解读方法1.角色分析在解读小说时,我们需要分析小说中的各个角色,理解他们的性格、言行和目的。
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2.主题思考每个小说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小说的主题来理解故事的深层意义。
主题可以是生命与死亡、爱与恨、友情与背叛等。
3.意象分析小说中的意象是作者通过描写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方法。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四、小说中的典型写作技巧1.描写技巧小说中的描写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形象。
常见的描写技巧包括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和味觉描写等。
2.对白技巧对白是小说中人物之间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冲突。
对白技巧包括直接对白、间接对白、语气暗示和语言技巧等。
3.反讽技巧反讽是通过对事物的表面与实际含义的差异进行揭示,通过讽刺使作品更具思考性和艺术性。
五、小说的名家名篇在高考中,经典名著的内容和人物常常成为考察重点。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茶馆》、钱钟书的《围城》等都是小说中的名篇。
六、阅读小说的方法与技巧1.整体把握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通过整体把握来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核心内容。
2.重点解读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把握重点,特别是对于作者特别强调的文句、对话或者情节,需要着重理解。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环境描写一、环境作用分析(一)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1.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2.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4.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5.展开、推动、情节发展;转换、暗示情节变化;6.揭示或深化主旨;7.象征和暗示。
(三)景物(环境特点):恬静安谧、幽静恬淡、和平、雄浑壮阔、瑰丽、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繁华热闹颓败肃杀、荒凉、凄惨、萧条、悲壮苍凉、旷远、沧桑、虚幻飘渺、(四)景物描写的特点1.从视、听、嗅、触、感觉等多角度写景2.分层次写景(远、近、高、低)3.色彩鲜明、点染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5.虚实结合6.一般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7.从大处落笔,小处刻画二、题型类型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3.就指定的环境(场景)描写说出其作用。
4.赏析环境(场景)描写的句子。
三、场景描写常见作用1.从环境角度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③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等。
2.从人物角度看:①引导人物出场,②烘托人物心理、情感、性格,③暗示(象征)人物命运等。
3.从情节角度看: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情节,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为合理④调整节奏,舒缓情绪,转换情节等。
4.从主题角度看:①暗示或象征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暗示主题。
第二部分小说物象一、小说物象(就是某个事物)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在复习训练中,要重点把握好物象的作用,且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泛泛而谈的问题,做到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高考复习小说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小说考点讲解一、小说语言的赏析角度一、修辞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夸张:易于突出本质,表达强烈情感排比: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反语:比直接表达更有力,感情强烈二、表现手法象征:形象表现思想情感,深沉含蓄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中心,增强感染力细节描写:使小说描写丰富细腻,深化主旨对比:突出鲜明特征,表现作者好恶褒贬三、表达技巧1.五种语言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相结合2.描写语言的表达技巧、方法角度:(1)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视觉的位移、各种觉得综合运用(听、视、触、感觉等的综合运用)、颜色得搭配、点线面结合(2)人物描写:正面(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外貌)、侧面(3)场面描写:点面结合(4)五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四、表达技巧的分类认定粗笔勾勒(白描)精笔细描(工描)五、语言特色1.看词语使用: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形容词、动词、叠词。
①形容词:使塑造的形象生动活泼,有感染力②动词:真实形象,充满灵气③叠词:音律和谐,富有艺术魅力2.看句式特点:重点关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①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语段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整散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3.看艺术手法:重点关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小说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使小说意蕴深刻4.看语言风格:辨析语言风格的类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平实质朴: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感情真②含蓄幽默:含蓄深刻地揭示小说的主旨,引人深思5.看语体色彩:辨析书面语和口语,并指出其效果①书面语:语言表达精确、严谨、规范。
符合小说中特定的环境背景②口语:使小说更加真实、接地气儿,吸引读者二、小说的语言1.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作用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独白。
由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不同,语言也就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部编版教材小说考点简述
《百合花》(必修上册)1.内容概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
“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
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
他还把衣服挂破了。
后来,他回去了,但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
“我”则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
开始,送来一个通讯员,“我”还紧张了一下,发现不是他后才放心。
后来,有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后来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待医生来后,他已经牺牲了,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盖在他身上。
以表对他的敬重。
2.情节结构:开端:带路。
发展:借被。
高潮:牺牲/献被。
结局:盖被。
3.新媳妇性格: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
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4.小说主题: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5.写作特点:小说选材以小见大,以一个小故事来表现战争与人性,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情感;略写通讯员第一次借被子遭遇碰壁的情况,略写战争场面,略写通讯员的牺牲经过,详写战争之外的情景,如到包扎所路上,借被子,补衣服,盖被子等。
《哦,香雪》(必修上册)1.故事情节: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关联教材:《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摇摆式结构
2.外国小说模式
常见模式
内涵解读
“延迟”式 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 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 结构张力
“突转”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欧·亨利式) 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因而一切又都在情
1.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表明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先概 括小说情节,再挖掘每一情节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高考考点一 小说情节鉴赏之 梳理小说情节
知识必备
小说文本阅读的高考命题与解题思维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关键 词进行,因此,需要掌握以下“必备知识”: 一、小说四要素 1.人物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真人为原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 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 人物,作者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反映社会生活。 2.故事情节
答案呈现
答案启示
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 ①时间在变化,情节在发展,根据时间,抓住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
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 ②时间变化了,地点也在变化,抓住场面的变
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化来梳理情节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 ③概括时可以采用“某人+某事”的答题模式
的脉络。
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 ”和“梳理”“概括”“分析”等 字样
题干问法
2024高考小说阅读考点之文本特征
2024高考小说阅读考点之文本特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本特征)一、微型小说:现实性与文学性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试题: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①小说以马里诺夫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情节紧凑)②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人物典型)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以小见大)④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以小见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以小见大)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2024高考备考高考小说考点及教考结合系列资料
2024高考备考高考小说考点及教考结合系列资料一、小说人物形象,教材典题整理(必修+选择性必修)必修上册《百合花》/茹志娟1.小说故事中出现百合花被子有什么用意?①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人物形象。
百合花被子把文中主要人物新媳妇、通讯员关联在一起,突出新媳妇和通讯员百合花般的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③揭示作品主题。
通过百合花被子,既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又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2.《百合花》中“我”的作用。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故事的一部分。
从“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
③“我”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我”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再是“发生了兴趣”,然后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
《哦,香雪》/铁凝《哦,香雪》中多次写到“铅笔盒”,谈谈你的理解。
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的象征。
②作者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③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
(人物与主题)必修下册《祝福》/鲁迅1.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
(2)作用:①线索作用。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③深化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五、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六、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2、归纳主题的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七、语言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八、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九、答题技巧提醒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3、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小说鉴赏总结一、教学目的:明确小说三要素掌握小说鉴赏方法二、内容:一人物1.写了怎样的人——人物形象性格2.怎样写的人物——刻画手段技巧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2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性..3从典型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4从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二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情节设置必须符合逻辑1.巧妙构思新奇、巧合、误会、意外……2.叙事技巧悬念、铺垫、照应、穿插……倒叙、插叙、补叙视角3.精心剪裁详略、虚实、疏密三环境1.社会环境通常和人物形象或主题密切相关..2.自然环境提供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突出主题四主题“通过这样一个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命运结局;表现/揭露/讽刺/抨击/歌颂/呼吁/思考/指出了什么..”五语言1.要注意语境的把握;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有效地解读并领会小说语言的隐含信息..2.注意选取人物的习惯用语;这些被强化了的习惯用语往往能形象地展现人物性格..3.注意分析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话语..4.注意对关键词语、特殊词语的揣摩..因为这些关键词语、特殊语句往往负载了字面信息之外更为丰富的信息..5.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五大鉴赏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 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 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精选课件
2
【考点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其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精选课件
9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 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 照应,突出了……,点明了……
精选课件
8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精选课件
14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 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 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精选课件
6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 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 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 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 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 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精选课件
1
小说的考点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 描写等。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了……
精选课件
10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
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点明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精选课件12考点六、 Nhomakorabea析写作技巧
(1)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精选课件
13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精选课件
3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 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 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 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精选课件
11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 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 ;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 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 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 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 明)
精选课件
4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精选课件
5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 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 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精选课件
7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 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 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 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