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背景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的环境规划的总体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环境规划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宜居城市;3.统筹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环境规划总体方案是指为实现环境规划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自然生态保护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具体措施包括:•发布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 城市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垃圾污染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对车辆排放、工业废气、噪声等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3. 资源利用和节约科学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节约。
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纳入规划,优化水资源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低碳、环保技术。
4. 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环境规划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 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规划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城乡一体化,优化城市和农村空间结构;•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城市扩张中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加强民意调查和安全审核。
总结环境规划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环境规划全部
2024/4/9
2
•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①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4/4/9
3
•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 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 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 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
人和公众参与 4项制度
2024/4/9
18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按规划期划分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
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中期
2024/4/9
10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的原则 •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五)系统原则 •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2024/4/9
7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一)整体性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第一章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些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也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环,保障环境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利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6、环境规划的类型和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总和整治规划和重点排污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前三点必记第二章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系统我在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3、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一、引言在当今世界上,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
本环境保护规划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确保我们的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环境现状分析1. 大气污染问题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
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短缺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
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3. 生态系统失衡问题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度开发和破坏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三、环境保护目标基于对环境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保护目标:1. 减少大气污染:降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推广节水措施。
3.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四、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拟定了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3. 实施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4. 提倡循环经济: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环境保护规划框架为了有效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建议制定以下环境保护规划框架:1. 建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力。
2.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环境数据的及时共享和公开透明。
3. 组建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02
环保法规不完善
03
环保意识不强
环保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执 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影 响了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环保工作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 责任感。
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 染治理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05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法律法规修订建议
01
修订环境保护法,强化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提高 违法成本。
02
制定和修订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03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制,加强跨部门 、跨区域的联合执法。
环保标准体系构建
01
制定和修订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 级。
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汇报人:XX
2024-01-31
目录
• 环境保护现状及挑战 •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 重点领域与任务部署 • 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建设 •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 • 实施保障与考核评价机制
01
环境保护现状及挑战
当前环境问题分析
大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导致的大气污 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 量。
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 所等建设环保技术创新平 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 合。
实施示范工程
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 重点行业实施一批环保科 技创新示范工程,发挥示 范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环保学科建设,培养环保科 技创新人才。
引进高层次人才
关于环境卫生工作规划
一、引言环境卫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环境卫生工作规划。
二、规划目标1. 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2.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能力。
3. 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规划内容1.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1)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高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能力。
(2)加大公厕建设力度,提高公厕数量和质量。
(3)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4)完善环卫车辆、设备更新,提高环卫作业效率。
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
(2)加强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卫生违法行为。
(3)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3. 环境卫生服务能力(1)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加强环卫队伍建设。
(2)推广先进环卫技术,提高环卫作业效率。
(3)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市民参与环境卫生工作。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3年-2025年):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能力。
2. 第二阶段(2026年-2030年):巩固第一阶段成果,扩大环境卫生设施覆盖范围,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3. 第三阶段(2031年-2035年):全面实现环境卫生工作规划目标,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环境卫生工作规划落到实处。
总之,本环境卫生工作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1. 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该规划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2. 方向2.1 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重点包括:-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2.2 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
重点包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包括:-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3. 要点3.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
3.2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环境执法的规范和高效。
3.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4 强化社会参与增加社会参与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3.5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4. 结论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善。
以上是对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的简要描述。
详细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政策和法规文件。
环境规划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燃料气化;建成区居民总户数,使用气体燃料户数,城市气化率 型煤:城市民用煤量,民用型煤普及率 集中供热:“三北”采暖建筑面积,集中供热面积,热化率,热 电联产供热量 烟尘控制区:建成区总面积,烟尘控制区面积及覆盖率 汽车尾气达标率 城市污水量、处理量、处理率、处理厂数及能力(一、二)级和 处理量;氧化塘数、处理能力及处理量;污水排海量,土地处理 量 地下水位、水位下降面积、区域水位降深;地面下沉面积、下沉 量 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厂数、能力、处理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处理率;机械化清运量、清运率;建成 区人口、绿地面积、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 (2). 乡镇环境污染控制 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数,关、停、并、转和迁数目 污灌水质
三、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1. 规划的编制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上一级环保部门 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提出主要 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保部门代表同级政 府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 也可以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保 部门组织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一般分为领 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人员由通晓规划对象 的专家以及有关规划、计划管理部门的人员组 成;由对规划地域或领域具有决策权和协调能 力的部门领导人担任指导。
1、环境质量指标 (1). 大气 TSP(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SO2(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NOx(年日均值)或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的等级 降尘(年日均值) 酸雨频度与平均pH (2). 水环境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饮用水源数地表水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的类别或COD 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CO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海水达到近海海域水质标准类别或COD、石油、氨氮和磷 (3). 噪声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
环境规划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定义与定位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二、环境规划的功能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5.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6.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三、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环境规划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的特点。
四、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体系一、环境规划的内容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目前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规划实施计划的设定,规划实施与管理、反馈。
其中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二、环境规划按区域范围和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等;按环境规划的性质可分为污染防治结合规划、生态规划及专题规划等;第三节环境规划的进展与评估第四节化境规划的发展方向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一、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1.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的组成要数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们分别构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等要数子系统。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环境规划是一种对城市、乡村和区域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科学规划的方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空气、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等。
在环境规划中,我们需要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服务。
其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环境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是合理的,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质量。
我们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关注公众的参与。
我们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权益,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这样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四、可持续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确保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
环境规划岗位职责
环境规划岗位职责
环境规划岗位职责是负责环境规划的职位,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环境规划,其中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等相关文档。
2.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帮
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3.协调内部和外部资源,包括政府机构、环保组织、企业、公
众等,传达环保信息和落实环境规划方案。
4.参与环境监管和管控,拟定环境标准和规范,监督环境管理
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提出改进建议。
5.参与环保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并就相关政策和立法提供建议。
负责组织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推广环保理念和技术,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
6.负责编写、修改和发布环保报告、环境数据和统计信息,对
环保监测情况和环保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7.与相关机构和组织保持联系和沟通,建立合作关系,参与相
关工作,推动环保工作的进展和发展。
以上就是环境规划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环境规划工作时,需要具备系统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把握环境问题的本质,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另外,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各方资源,落实具体工作计划,确保工
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知识点
环境规划知识点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具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举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治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进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治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进展同环境爱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伤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进展的行为总体。
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和要紧办法;环境规划环境预测环境决策(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治理目标的基本依据;(三)在现代环境治理中,规划治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四)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环境治理与环境规划密切相连,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有:(1)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原则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社会经济进展规划总要求;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5. 系统性原则;6. 依赖科技进步。
4.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限分远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年度环境爱护打算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经济制约型,环境爱护与经济进展协调型,环境制约型环境治理的类型 1.按治理性质分资源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技术治理5.我国环境规划与治理的现状分析:一)我国环境规划工作取得的发展1.我国环境规划确立了可持续进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2. 我国环境规划正在逐步规范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指标体系,办法论,内容);3. 环境规划正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中。
环境规划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3、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类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和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5、土地资源:是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测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的两个内容。
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7、固体废物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
10、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11、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12、水污染控制系统: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
14、A-P值法: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5、能流分析: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1.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环境规划_精品文档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在于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与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辟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5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前瞻性6)信息密集7)政策性强6、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7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摹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作(工程)及融资渠道7、保障措施8、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8、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1)孕育阶段(1973-1980)2)尝试阶段(1981-1990)3)发展阶段(1991-2000)4)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5)转变约束阶段(2022 年至今)1、环境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五年规划
环境五年规划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五年规划。
目标1. 减少污染:通过加强监管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2. 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4.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惯。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战略1. 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 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促进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发展,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兴起。
3. 强化监测和执法能力: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
4. 加强环境投资:增加环境保护的投资,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的发展和推广。
5. 加强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实施措施1. 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进行监测分析。
3. 开展环境规划和评估,确保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支持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技术的水平。
5.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结论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施环境五年规划将为我们的社会和未来的世代带来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环境规划原理
环境规划原理环境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来管理和保护自然环境。
环境规划原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原则:环境规划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项目,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2. 综合协调原则:环境规划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协调各项规划目标,避免或减少各种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例如,在制定城乡规划时,要兼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3.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规划应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
保护自然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公众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和责任。
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环境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实施效果。
4. 原则的可持续性:环境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应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确保环境质量能够长期得到改善和保护。
5. 地方适应原则:环境规划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方案。
因地制宜,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6. 风险管理原则:环境规划应嵌入风险管理的理念,评估和监测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
通过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意外事件。
以上是环境规划原理的基本内容,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方案,实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
如农业区、林业区、城市关联地区、流域区或工农业
发展地区等等。 环境规划是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补充和完善, 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 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
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
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6
(3)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10
谁污染 谁付费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点源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以集中控制为 优先,由污染、破坏环境者承担环境补偿的 责任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运用法律的、经 济的、市场的和行政的手段保证和促进环保 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 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
2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 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 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作用 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调整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3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进行全面的规划。它的内容:、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
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的要害问题和解决等。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 案性的规划,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环境规划提供可 靠的依据。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 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 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 设。 (6)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 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 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 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 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 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 性。 14
环境规划概述
一、环境规划的概述1、环境规划的定义环境规划可定义为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规划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长期性、政策性等特点。
2、环境规划的原则制定环境规划的基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因此,制定环境规划,应遵循下述5条基本原则:①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
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
④环境目标的可行性原则。
⑤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类型环境规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性质进行划分的环境规划的不同类型:1、生态规划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不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
这种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种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自然保护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
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
此外,在环境规划中,还应包括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3方面环境规划所需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等。
4、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及其编制程序由于环境规划种类较多,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环境规划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其基本内容有许多相近之处,主要为: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乎着我们的健康、福祉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首先,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暴雨、干旱、高温等,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再者,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也制约了工农业的发展。
此外,土壤污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威胁着食品安全。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空气质量下降。
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污染物,使得大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行为,提高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中期目标则是进一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好转。
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具体而言,在空气质量方面,要努力降低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饮用水安全,减少水污染;在土壤保护方面,要降低土壤污染风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要增加保护地面积,保护濒危物种,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名责任者索取号出版社出版时间类型1环境规划:回顾与展望吴舜泽,徐毅,王倩主编X32 / 64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04 图书2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X32 / 5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图书3环境规划与管理丁忠浩X32 / 42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图书4环境规划与管理刘利,潘伟斌X32 / 30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图书5环境规划方法与应用郭怀成X32 / 28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图书6环境规划与管理尚金城X32 / 24 科学出版社2005 图书7环境规划、管理与控制王紫雯X32 / 1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图书8环境规划学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主编X32 / 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图书我校图书馆现存的可供《环境规划学》课的资料:程学习参考用网络上可供《环境规划学》课程学习参考用的资源:1 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类型城市色彩环境规划设计郭泳言建筑工业2007-03-01 图书村镇环境规划设计韩伟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9-01 图书流域环境规划典型案例郭怀成,刘永,贺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8-01 图书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美)西蒙兹著,程里...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4-1 图书. 城市环境规划尚金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图书2007中国环境设计年鉴张绮曼,诸迪,黄建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 图书环境规划与管理姚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1 图书生态城区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杨志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1 图书3、2011年度环境规划方向硕士生招生单位的招生信息以及导师们的学术背景资料: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自主设立、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城市与区域规划、(2)城市设计、(3)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4)风景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研究、(5)区域旅游规划与户外游憩空间设计、(6)景观规划设计。
这六个研究方向的前身均是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一部分,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在1988年被评选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选中,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由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具体负责,北京大学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与工科城市规划的不同是更强调区域视野、综合手法和理性思维。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并被建设部授予甲级规划资质,当时是全国理科院校中唯一的甲级资质。
1999年,根据国家建设部行业要求,又由教育部特批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并从2000级起开始正式招收。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正以丰富的研究方向、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学术地位和丰硕的实践成果而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规划界,由于依托了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已成为国内城市与区域规划领衔的教学与科研基地。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特色是:(1)发挥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传统的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管理学、房地产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从而使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2)在从事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同时,注重开展国际交流,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科院校宏观、综合研究的特长和学科联合、技术先进的优势,积极开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科研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五、六年来,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10多项,其它基金如高校科学技术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及国内外横向课题等达30多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3)注重研究生的培养与人才引进。
近年来,在大学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在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和硕士点内,已培养了城市与区域规划相关研究方向的十数名博士研究生和数十名硕士研究生。
近年,还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引进了若干名教学科研骨干,充实了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目前有教授、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
(4)理论实践结合,积极、大量参与了国家与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咨询和规划设计服务,在做规划项目中重视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的科学研究,先后编制成了100多个城市和区域规划及设计项目,很多规划项目都已付诸实施。
其中10数项城市群、城市区、区域城镇体系、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在国内具有重大、重要影响。
(5)成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我国第一个获得理科院校甲级规划设计资质的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我国惟一的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以及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等,并建立了为规划研究服务的“人地关系模拟分析实验室”。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在国内领先的优势,其已取得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今后将依托北京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与自身雄厚、特色的教学科研基础,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与政策研究或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能力,较强外语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既专城市与区域规划,又懂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和投资实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城市与区域规划人才。
师资力量:冯长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国家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的首席顾问。
主要科研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与房地产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冯长春教授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土地经济问题,是我国最早从事土地研究学者之一(被称为土地经济评价领域青年四杰之一)。
首先提出城市土地经济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被专家鉴定为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此后,这一方法被国家《城镇土地定级规程》采纳,在全国应用实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人是国家《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房地产估价规范》的主要编制人之一,这些规程都已在全国城市和建制镇实施执行。
由于本人的贡献,被国家土地局授予“土地定级估价”优秀成果一等奖。
冯长春教授近年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房地产与城市规划及房地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有关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并在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代表作:《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中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评析与建议》、《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与区域政策》等被多方采纳。
房地产估价和投资分析的理论方法被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作为培训教材,在多次估价师培训班讲授。
《土地估价相关经济理论与方法》被作为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
由于在房地产方面的贡献,本人被聘为历次的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考试和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
部分公开发表的论著:1、城市土地区位与城市土地收益分析,《北京大学学报》,1988,N0.6, P75-80.2、城市土地综合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初探,《地理学报》,1989,N0.33,P323-333.3、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地理学报》,1993, No.1;P.1-9.4、土地估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区域与环境》,海洋出版社,1993,P76-83.5、县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地震出版社,1993.8,P105-127.6、《城镇土地定级原理与方法》,地震出版社,1992.8.7、《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测绘出版社,1993.6.8、《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9、欧美城市土地利用理论评析,《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No.1,P1-9.10、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开发》,1999年,No.2,P22-24.11、《房地产开发》,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9.王缉慈:女,汉族,1946年2月生,广西博白县人。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之女。
1968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
1968年底到1978年7月在河南劳动锻炼。
1980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二年制进修班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1990年、1995年曾三次在加拿大进修和从事专题研究。
分别研究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高技术区域与科技园区,以及新产业区和产业集群等。
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有《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The changing industrial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special economic zones”(Economic Geography, 1986, 62 (4): 307-320),“An analysis of new-tech agglomeration in Beijing”(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98, 30(4): 681-701) 等。
柴彦威:男,1964年3月生,甘肃会宁县人,博士(文学),教授,2007年12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副主任。
2006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1996年6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2002年4月-2003年3月,日本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客座教授1994年6月-1996年5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1991年4月-1994年5月,日本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人文地理学博士(文学)1989年4月-1991年3月,日本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人文地理学硕士(文学)1988年10月-1989年3月,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地理学教室进修1984年8月-1988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助教1980年9月-1984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各类公共中心规划设计、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设计等课题的研究。
其它研究方向则侧重于城市环境、城市建筑群空间组合、现代城市建设理论以及中小城市和村镇的总林规划、详细规划、现代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研究等课题。
──本专业50年代中期建立,研究成果先后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建筑师》等刊物发表,获得国际、国内同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