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在检测甲肝病毒抗体IgM中的比较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发表时间:2013-05-09T17:14:2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导读]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酶联免疫法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13100)【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25-02 【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

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

③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

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

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 ng/ml和2~9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比较【Abstract】 Object: The methodology investigate of Alpha-fetoprotein (AFP) test. Methods: ①Comparative experiments: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serum samples of 88 patients censorship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s by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②Linear experiments: the standard solution is dilut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then doing linear experiments.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Doing precision experiments on low, medium and high-value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 with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①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methods(P>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 = 0.995,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②The linear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ge in 5~400ng/ml and 2~900ng/ml.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peatability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s better than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pecifically at the pathological high value. Conclusion: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re better th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Key words】 ELISA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lpha-fetoprotein Comparison 甲胎蛋白(AFP)是哺乳动物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是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不同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

不同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

不同方法检测甲型肝炎病毒 IgM抗体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学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总结一种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便于推广普及,便于标准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方法甲型肝炎IgM抗体首先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检。

结果 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办理健康证体检人群27463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初筛阳性15例;15例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4例。

结论化学发光法便于标准化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验证,可解决化学发光敏感性过高的问题,能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质量,减少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甲型肝炎IgM抗体;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 Virus,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甲肝IgM(HAV-IgM)抗体检测是甲肝的诊断标准之一。

甲型肝炎在临床上为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形式主要为流行和散发等[1]。

在我国近些年来甲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流行相对较少,然而在临床上仍有甲型肝炎散发;此类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在临床诊断中甲型肝炎IgM为早期特异性指标。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可对海产品、食物、水源等进行污染,会造成大流行或散发[2]。

与乙型肝炎病毒相比,甲型肝炎病毒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由于注射和输血而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病毒属;只有一种血清型,7种基因型;对热、酸、干燥有抵抗性,是肝炎病毒中惟一能用细胞培养的一种。

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3~9周。

甲型肝炎儿童多见,黄疸型多见,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可散发或暴发流行。

甲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经常为亚临床状态,尤其是儿童,80%~90%为隐匿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摘要】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常用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可以有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未来,结合两种技术可能会更好地提高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准确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分析、优缺点、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一种。

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注射吸毒、性接触以及共用注射器等方式。

感染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潜伏后可导致肝脏损伤和炎症,严重时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及早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对预防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清学检验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本文将就这两种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其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至此结束。

1.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简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技术与免疫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化学荧光素-辣根过氧化酶展现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定量,其灵敏度优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激素等。

它们在实验室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基于酶催化反应的免疫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形成三明治复合物。

当加入底物时,酶会催化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信号,通常是颜色变化或荧光强度。

通过测量这些信号,可以定量待测物的浓度。

酶联免疫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激素、药物、病原体等。

常见的酶联免疫法包括间接法、夹心法和竞争法等。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反应的免疫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入标记有发光物质的抗体或抗原,形成三明治复合物。

当加入触发剂时,发光物质会被激发并产生光信号。

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待测物的浓度。

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激素、药物、病原体等。

常见的化学发光法包括间接法、夹心法和竞争法等。

总的来说,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都是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待测物的特性、检测要求以及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效果

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效果

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效果摘要: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具体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同意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将其分别记作A方法、B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及其诊断效能。

结果: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阳性58例、HBV-DNA阴性36例。

在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方面,A方法与B方法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法在e抗体(HBeAb)、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方面高于B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方面的整体诊断效能较好,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能够提高部分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好的指导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治。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效能;HBV DN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早期诊断是及时干预的前提,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自身以及他人的伤害,其中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是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的重要依据[1]。

当前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分析中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也可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两者在实际临床检验中均有应用[2-3]。

为证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方面的具体价值,并作为乙型病毒感染者诊治依据。

本文对我院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同方法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性3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5.68±7.26)岁,所有受检者均同意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且相关检查资料均有相关记录。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比较。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采集的36例血清标本,进行甲胎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式,比较酶联免疫法(Y)与电化学发光法(X)检测结果,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具有线性关系,并且具有高度相关性。

首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甲胎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正态分布分析,结果显示符合正态分布,然后对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在95%的可信区间,双尾检验的P=0.2875,表明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都能较为准确的反应甲胎蛋白水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标签: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甲胎蛋白;结果对比在健康人群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含量较低,一般情况下低于20ng/ml。

检测甲胎蛋白含量,可以为原发性肝癌提高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还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质量[1]。

酶联免疫法(ELISA)作为经典的免疫方法,应用于甲胎蛋白的检测,而电化学发光法(ECLIA)作为新型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精确、重复性高等特点,逐渐应用于甲胎蛋白的检测[2]。

本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采集的36例血清标本,进行甲胎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采集的36例血清标本,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36岁~69岁。

36例血清标本中,23例检测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水平处于正常范围,而另外的13例超出正常范围。

12检测试剂、仪器及血样采集121酶联免疫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购自武汉博世德科技责任有限公司),通过酶标仪,对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酶联免疫、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三种方法检测乙肝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酶联免疫、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三种方法检测乙肝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与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摘要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酶联免疫(EI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TRFIA)三种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的优缺点。

方法: 用上述三种方法的检测试剂及仪器对189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三者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灵敏度均达到了0.1ng/ml。

对HBcAb的测定,以CL的灵敏度最高,ELISA最低。

对表面抗体、E抗原及E抗体的检测,相互符合率均在95%以上,但对核心抗体的检测符合率,TRFIA与CL为83.23%,TRFIA与EIA为85.19%。

结论: 三种方法的检测性能相差不大,但操作性各有特点,应按各实验室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试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本文作者:肖征周薇薇白立彦赵莉萍parison of chemiluminescence, ELISA and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in detecting Hepatitis B markers肖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周薇薇,主管技师白立彦,主管技师赵莉萍,主管技师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100853Zheng Xiao, Weiwei Zhou, Liyan Bai, Liping Zhao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PRCAbstractSubject:To pare three deferent assays to see their abilities in detecting hepatitis B markers.Methods:By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CL), ELISA and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 189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hepatitis B markers, then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three assays all can detect as low as 0.1ng/ml of HBsAg. But in HBcAb, The CL showe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ELISA showed the lowest sensitivity. The coincidences of the three methods in detecting HBsAb, HBeAg, and HBeAb are normally above 95%, but for HBcAb, the coincidence was 83.23% between TRIF and CL, and 85.19% between TRIFA and EIA.Conclusion:There were not much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hree methods regarding their abilities in detecting hepatitis B markers, but the maneuver flexibilities of each method differed a lot. One should consider his own lab's situation before making choice.Key words:chemiluminescence, ELISA,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差异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差异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 差异分析贾伟建 杨清梅 李朝辉【摘要】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215丙肝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107例)与Ⅱ组(108例)。

Ⅰ组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 Ⅱ组患者采取化学发光微粒子进行检查。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所需时间。

结果 Ⅱ组患者阳性检出率89.8%高于Ⅰ组的79.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为(33.4±2.7)min, 明显短于Ⅰ组的(126.8±10.9)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肝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具有阳性检出率高、检测时间短的优势,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型肝炎;应用价值DOI :10.14164/11-5581/r.2019.19.012作者单位:526040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丙肝主要是因丙肝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 具有传染性, 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及肝癌,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常规肝功能检查、丙肝抗体检测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是经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的特征, 从而进行检测, 而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是临床新型检验方法[2]。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肝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215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107例)与Ⅱ组(108例)。

Ⅰ组男57例, 女50例;年龄最小33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50.50±7.83)岁。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㊁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薛海玲ꎬ曾昭伟ꎬ孙兰菊ꎬ常艳敏(天津市南开医院ꎬ天津300100)㊀㊀摘要:目的㊀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丙肝病毒抗体(HCV ̄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ꎮ方法㊀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ꎬ收集空腹促凝血ꎬ分别采用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ꎬ采用RFQ ̄RT ̄PCR检测HCVRNAꎮ529例健康查体者ꎬ收集空腹促凝血ꎬ分别采用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ꎮ精密度试验分析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精密度ꎬ绘制浓度与S/CO曲线分析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灵敏度ꎮ特异度实验分析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特异度ꎮ根据719例份(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529例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HCV ̄Ab检测结果ꎬ比较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阴性㊁阳性一致率及总一致率ꎮ结果㊀190例份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中ꎬCMIA法检测HCV ̄Ab阳性㊁阴性分别为190㊁0例ꎬELISA法分别为145㊁45例ꎮ529例份健康查体者标本中CMIA法检测阳性㊁阴性分别为0㊁529例ꎬELISA法分别为156㊁563例ꎮ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批内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70%ʃ0.27%㊁7.11%ʃ0.90%(P<0.05)ꎬ水平2分别为19.10%ʃ0.59%㊁22.08%ʃ2.22%(P<0.05)ꎬ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批间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64%ʃ0.16%㊁6.71%ʃ0.81%(P<0.05)ꎬ水平2分别为19.11%ʃ0.48%㊁21.39%ʃ1.67%(P<0.05)ꎮCMIA法检测HCV ̄Ab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P<0.05)ꎮCMIA法与ELISA法检测HCV ̄Ab阴性一致率为97.92%ꎬ阳性一致率为72.32%ꎬ总一致率为92.21%ꎬ两者一致率比较ꎬχ2=4.400ꎬP<0.05ꎻCMIA与ELISA法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21%和46.32%ꎬCMIA法的HCVRN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χ2=51.045ꎬP<0.05)ꎮ结论㊀与ELISA法比较ꎬCMIA法测定HCV ̄Ab的精密度㊁灵敏度㊁特异度㊁阳性预测值均较高ꎮ㊀㊀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ꎻ酶联免疫吸附法ꎻ丙肝病毒ꎻ丙肝病毒抗体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19.21.011㊀㊀中图分类号:R512.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19)21 ̄0046 ̄05Comparisoninapplicationofchemiluminescencemicroparticleimmunoassayand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indetectionofanti ̄hepatitisCvirusXUEHailingꎬZENGZhaoweiꎬSUNLanjuꎬCHANGYanmin(TianjinNankaiHospitalꎬTianjin300100ꎬChina)㊀㊀Abstract:Objective㊀Tocomparetheapplicationofchemiluminescentmicroparticleimmunoassay(CMIA)anden ̄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inthedetectionofhepatitisCvirusantibody(HCV ̄Ab).Methods㊀Totally190patientssuspected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werecollectedforfastingcoagulation.HCV ̄AbwasdetectedbyCMIAandELISAꎬandHCVRNAwasdetectedbyRFQ ̄RT ̄PCR.Fastingcoagulationwascollectedfrom529healthysubjects.HCV ̄AbwasdetectedbyCMIAandELISAꎬrespectively.PrecisiontestanalysiswasusedtocomparetheprecisionofCMIAandELISAindetectionofHCV ̄Ab.TheconcentrationandS/COcurveweredrawntoanalyzethesensitivityofCMIAandELISAindetectingHCV ̄Ab.ThespecificityofHCV ̄AbwastestedbetweenCMIAandELISA.AccordingtotheresultsofHCV ̄Abtestin719cases(190suspectedhepatitisCvirusinfections+529healthypersons)ꎬthenegativeꎬposi ̄tiveandoverallcoincidenceratesofHCV ̄AbdetectedbyCMIAandELISAwerecompared.Results㊀Among190suspec ̄tedpatientswithhepatitisCvirusinfectionꎬ190werepositiveand0wasnegativeforHCV ̄AbbyCMIAꎬ145and45byELISA.Among529healthysubjectsꎬ0waspositiveand529werenegativebyCMIAꎬ156and563byELISA.Theintra ̄assayprecisionlevel1ofHCV ̄AbdetectedbyCMIAandELISAwas4.70%+0.27%and7.11%+0.90%ꎬrespectively(P<0.05).Theintra ̄assayprecisionlevel2was19.10%+0.59%and22.08%+2.22%ꎬrespectively(P<0.05).Theinter ̄batchprecisionlevel1ofHCV ̄AbdetectedbyCMIAandELISAwas4.64%+0.16%and6.71%+0.81%ꎬrespectively(P<0.05)ꎻtheinter ̄batchprecisionlevel2ofHCV ̄AbdetectedbyCMIAandELISAwas19.11%+640.48%and21.39%+1.67%ꎬrespectively(P<0.05).ThesensitivityofCMIAindetectingHCV ̄AbwashigherthanthatofELISA(P<0.05).ThenegativeꎬpositiveandoverallcoincidenceratesofCMIAandELISAwere97.92%ꎬ72.32%and92.21%ꎬrespectively.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coincidenceratebetweenthetwogroups(χ2=4.400ꎬP<0.05).TheRNApositiveratesofCMIAandELISAwere54.21%and46.32%ꎬrespectively.ThepositiveratesofCMIA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ELISA(χ2=51.045ꎬP<0.05).Conclusion㊀ComparedwithELISAꎬCMIAhashigheraccuracyꎬsensitivityꎬspecificityandpositivepredictivevalueindetectingHCV ̄Ab.Keywords:chemiluminescentmicroparticleimmunoassayꎻ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ꎻhepatitisCvirusꎻhepatitisCvirusantibody㊀㊀丙肝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genus)ꎬ其基因组由约9.6ˑ103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构成ꎮHCV感染引起的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ꎬ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ꎬ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ꎬ约1.85亿人感染HCVꎬ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例[1~3]ꎮ我国年龄ɤ59岁的一般人群HCV ̄Ab阳性率为0.43%ꎮ血液透析患者㊁HIV感染者㊁静脉药瘾者等特殊和高危人群HCV ̄Ab阳性率分别为20%~50%㊁60%~90%和70%~90%ꎬ故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肝患者ꎮ丙肝感染具有隐匿性ꎬ因此大量HCV感染者未被发现ꎬ同时丙肝慢性化率为55%~85%ꎬ病程20年出现肝硬化的比例为5%~15%ꎬ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为3%~4%ꎬ肝癌年发生率为2%~4%[4ꎬ5]ꎮ早期诊断已成为预防和控制丙肝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ꎮ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HCV抗原检测㊁抗HCV血清学检测以及HCVRNA检测ꎮ其中抗HCV血清学检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ꎬ包括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㊁化学发光试验(CLIA)㊁胶体金快速实验以及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ꎮ第3代ELISA检测试剂增加了NS5区蛋白抗原ꎬ联合HCV核心抗原㊁NS3和NS4抗原ꎬ明显提高了抗体的覆盖率ꎬ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ꎮRI ̄B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ꎬ但灵敏度不及化学发光法高ꎬ同时操作繁琐且价格昂贵ꎬ国内临床开展得较少ꎮHCVRNA可作为HCV复制的直接指标ꎬ是检测HCV感染后确诊和评估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ꎬ检测窗口期1~3周ꎬ而第三代ELISA㊁化学发光法检测的HCV感染窗口期分别为60d和20~25d[7ꎬ8]ꎬ相比之下ꎬRNA检测窗口期明显提前ꎮ但HCVRNA检测操作繁琐㊁成本高ꎬ难以作为筛选试验在常规实验室普及[9]ꎮ美国疾控中心推荐使用RIBA和HCVRNA检测作为补充和确认试验[10]ꎮ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ꎬ应首选HCVRNA定量检测ꎬ避免RIBA检测阳性后因治疗原因须进一步检测病毒载量[11]ꎮ目前ꎬCLIA中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也开始应用于抗HCV检测ꎬ其精密度和准确度高㊁高通量㊁可随机进样㊁操作简单[12ꎬ13]ꎮELISA㊁CMIA用于HCV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ꎬ但究竟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现阶段临床HCV ̄Ab的初筛试验ꎬ相关报道较少ꎮ我们综合对比了ELISA㊁CMIA两种初筛方法测定HCV ̄Ab的效果ꎬ现报告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标本来源㊀选择南开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的190例疑似HCV感染者ꎬ临床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的HCV症状[4]ꎮ190例均留取血清ꎬ收集无菌EDTA抗凝血ꎬ留取血浆ꎬ-80ħ备用ꎮ收集529例健康查体者的空腹促凝血标本529份ꎮ本试验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ꎮ1.2㊀试剂与仪器㊀HCV质控品(康彻思坦的标准物质ꎬ批号为201710003)ꎻHCV抗体诊断试剂㊁HCV校准品ꎻELISAHCV抗体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ꎻ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ꎻ酶标仪(日本ꎬBIOIAD ̄MODEL ̄680型)ꎻDEMⅢ型洗板仪(北京拓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ꎻ酶标仪EXL800(美国Bio ̄Tek公司)ꎻ实时荧光PCR仪(ABI7500)ꎮ1.3㊀HCV ̄Ab检测方法㊀分别采用CMIA法㊁ELISA法检测190例份疑似HCV感染㊁529例份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HCV ̄Abꎮ1.3.1㊀CMIA法的操作及结果判断㊀CMIA法测HCV ̄Ab采用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ꎬ试剂盒为抗 ̄HCV的CMIA检测试剂盒ꎬ采用双抗原夹心法ꎬ以顺磁性微珠作为包被载体包被抗 ̄HCV后ꎬ与标本中的抗 ̄HCV结合ꎬ加入吖啶酯标记的抗 ̄HCV后ꎬ在特定的磁场区发生沉积ꎬ经反复洗涤使游离抗原或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ꎬ加入预激发液与激发液后ꎬ可以测定其激发光强度ꎮS/CO>1.0为阳性ꎮ1.3.2㊀ELISA法的操作及结果判断㊀取血液标本ꎬ74设置阴性对照3孔㊁阳性对照2孔和空白对照1孔ꎬ每孔加样本稀释液100μLꎬ待测样本10μLꎬ37ħ孵育60minꎬ洗板后加酶结合物100μLꎬ37ħ孵育30minꎬ洗板后加显色液100μLꎬ37ħ孵育30min洗板后加终止液50μLꎬELISA法以主波长450nmꎬ副波长630nm进行比色ꎮCutoff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2ꎮS/CO>1.0为阳性ꎮ1.4㊀HCVRNA确认试验㊀对190例份疑似HCV感染者空腹抗凝血血标本进行确认试验ꎬ采用RFQ ̄RT ̄PCR检测HCVRNAꎮ检测灵敏度为10~50IU/mLꎬ结果判断:>5.0E+2IU/mL为阳性ꎮ1.5㊀ELISA㊁CMIA法检测HCV ̄Ab的效能分析㊀①精密度[13~15]分析:依照CLSIEP15 ̄A2文件[16]ꎬ对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进行评价比较ꎮ批内精密度试验ꎬ选取高㊁低2个浓度水平ꎬ充分混匀ꎬ对每个水平重复测定20次ꎻ批间精密度试验ꎬ选取高㊁低2个浓度水平ꎬ充分混匀重复10dꎬ每天每个水平重复测定2次ꎬ共20次ꎮ②灵敏度分析:绘制浓度与S/CO曲线分析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灵敏度ꎮ将卫生部室间质评血清进行倍比稀释ꎬ每个稀释度样本分别用ELISA和CMIA重复检测10次ꎬ结果取平均值ꎮ以抗体浓度为横坐标ꎬS/CO值为纵坐标ꎬ绘制浓度与S/CO的曲线ꎮ③特异度分析:根据529例健康查体者(已与临床确认无HCV感染)ELISA㊁CMIA法检测结果ꎬ采用特异度实验分析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特异度ꎮ④一致率比较:跟据190例份疑似HCV感染㊁529例份健康查体者ELISA㊁CMIA法检测结果ꎬ计算阴性㊁阳性一致率及总一致率ꎮ1.6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ASS19.0统计软件ꎮ计量资料以M表示ꎬ比较采用Mann ̄Whitney检验ꎻ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ꎬ比较采用χ2检验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㊀㊀190例份疑似HCV感染者标本中CMIA法检测阳性㊁阴性分别为190㊁0例ꎬELISA法分别为145㊁45例ꎻ529例份健康查体者标本中CMIA法阳性㊁阴性分别为0㊁529例ꎬELISA法分别为156㊁563例ꎮ㊀㊀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批内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70%ʃ0.27%㊁7.11%ʃ0.90%(t=11.495ꎬP<0.05)ꎬ水平2分别为19.10%ʃ0.59%㊁22.08%ʃ2.22%(t=5.844ꎬP<0.05)ꎬ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批间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64%ʃ0.16%㊁6.71%ʃ0.81%(t=10.910ꎬP<0.05)ꎬ水平2分别为19.11%ʃ0.48%㊁21.39%ʃ1.67%(t=5.968ꎬP<0.05)ꎮ㊀㊀将质控物倍比稀释到1ʒ2㊁1ʒ4㊁1ʒ8㊁1ʒ16㊁1ʒ32㊁1ʒ64㊁1ʒ128时ꎬELISA法检测HCV ̄Ab所得S/CO均值分别为3.89㊁1.05㊁0.31㊁0.06㊁0㊁0㊁0㊁0ꎬCMIA法检测HCV ̄Ab所得S/CO均值分别为5.24㊁3.87㊁1.78㊁0.97㊁0.66㊁0.43㊁0.20㊁0.18ꎮCMIA法㊁ELISA法检测HCV ̄Ab的S/CO比较ꎬU=13.08ꎬP<0.05ꎮELISA在稀释度为1ʒ4时ꎬ测得S/CO为0.31<1.0ꎬ判定结果为阴性ꎬ而CMIA在稀释度为1ʒ4时ꎬ测得S/CO为1.78>1.0ꎬ判定结果为阳性ꎮ㊀㊀529例份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标本中CMIA法㊁ELISA法分别检出阴性为529㊁518例ꎬ临床特异性分别为100%㊁97.92%(χ2=9.186ꎬP<0.05)ꎮ两种方法阴性一致率为97.92%ꎬ阳性一致率为76.32%ꎬ总一致率为92.21%(χ2=4.400ꎬP<0.05)ꎮ㊀㊀190例份疑似标本中HCVRNA阳性检测率为59.47%(113/190)ꎮCMIA法检测HCV ̄Ab:0<S/CO<5.0时ꎬHCVRNA阳性11例㊁阴性50例ꎻ5.0ɤS/CO<10.0时ꎬHCVRNA阳性30例㊁阴性25例ꎻ10.0ɤS/CO<15.0时ꎬHCVRNA阳性30例㊁阴性9例ꎻS/COȡ15.0时ꎬHCVRNA阳性32例㊁阴性3例ꎮELISA法检测HCV ̄Ab:S/CO<1.0时ꎬHCVRNA阳性28例㊁阴性17例ꎻ1.0ɤS/CO<3.8时ꎬHCVRNA阳性3例㊁阴性25例ꎻ3.8ɤS/CO<10.0时ꎬHCVRNA阳性24例㊁阴性26例ꎻ10.0ɤS/CO<15.0时ꎬHCVRNA阳性30例㊁阴性16例ꎻS/COȡ15.0时ꎬHCVRNA阳性18例㊁阴性3例ꎮ采用CMIA筛查ꎬ当1.0ɤS/CO<5.0时ꎬHCVRNA检测阳性率18.03%(11/61)ꎻ当5.0ɤS/CO<10.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54.55%(30/55)ꎻ当10.0ɤS/CO<15.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76.92%(30/39)ꎻ当S/COȡ15.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91.43%(32/35)ꎬ总符合率为54.21%ꎮ采用ELISA筛查ꎬ当S/CO<1.0时ꎬHCVRNA检测阴性符合率为37.78%(17/45)ꎻ当1.0ɤS/CO<3.8时ꎬHCVRNA检测阳性率10.71%(3/28)ꎻ当3.8ɤS/CO<10.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48.00%(24/50)ꎻ当10.0ɤS/CO<15.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65.22%(30/46)ꎻ当S/COȡ15.0时ꎬ阳性符合率为85.71%(18/21)ꎬ总符合率为46.32%ꎮCMIA法的HCVRNA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χ2=51.045ꎬP<0.05)ꎮ3㊀讨论㊀㊀本研究通过灵敏度试验比较ꎬ当质控血清稀释比例为1ʒ4时ꎬCMIA法检测HCV ̄Ab的S/CO为1.78>1.0ꎬ结果判定为阳性ꎻ而ELISA法的S/CO84为0.31<1.0ꎬ判定结果为阴性ꎮ经统计学分析ꎬCMIA法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ꎬ较高的灵敏度大大减少了临床检测HCV ̄Ab的漏检率ꎮ据报道[17~19]ꎬ雅培公司生产的CMIA法检测HCV ̄Ab试剂盒灵敏度为94.44%~100%ꎬ高于国产ELISA试剂盒ꎮ本研究两种方法检测HCV ̄Ab的特异度均大于96%ꎬ与相关报道[20]一致ꎬ经统计学分析ꎬCMIA法检测HCV ̄Ab的特异度高于ELISA法ꎮ精密度试验比较中ꎬ我们可以看出CMIA法检测HCV ̄Ab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高于ELISA法ꎬ可见CMIA法检测HCV ̄Ab的结果更稳定ꎬ重复性更好ꎮ㊀㊀两种方法检测HCV ̄Ab的阴性一致率为97.92%ꎬ阳性一致率为76.32%ꎬ总一致率为92.21%ꎬ阳性一致率略低于相关报道ꎬ但总一致率比较接近[21]ꎮCMIA法检测HCV ̄Abꎬ当1.0ɤS/CO<5.0时ꎬ与ELIS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仅为58.33%(63/108)ꎬ此范围内的45例阳性标本用ELISA检测时为阴性ꎬ且全部集中在1.0ɤS/CO<2.0的范围内ꎬ可见ELISA的灵敏度不如CMIAꎬELISA更容易造成一定的漏检率ꎬ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ELISA包被的多肽结构片段抗原非高度特异性ꎻELISA试剂盒包被抗原不纯或酶标二抗纯度低ꎮ在此范围外的阳性结果ꎬ即S/CO>5.0时ꎬ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ꎬ由此可见当S/CO<5.0ꎬ即为弱阳性范围内时ꎬ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低ꎬS/CO>5.0时ꎬ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升高ꎬ达到100.00%ꎮ㊀㊀CMIA检测HCV ̄Ab的灵敏度较高ꎬ不易造成漏检ꎬ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ꎬ尤其是S/CO<5.0的弱阳性标本假阳性率更高ꎮ因此对于假阳性的标本美国疾控中心推荐使用RIBA或HCVRNA检测作为补充和确认试验ꎮ本试验使用HCVRNA检测进行补充试验ꎮ㊀㊀对190例疑似标本检测HCVRNA后发现ꎬCMIA总符合率为54.21%ꎬ随着S/CO比值的升高ꎬRNA检测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ꎮ本研究中190例份疑似标本中ꎬS/CO<5.0的弱阳性标本中假阳性率81.97%ꎬ相关报道[21]中提到ꎬCMIA弱阳性标本中有42%~71%的样本经确证为假阳性ꎬ本试验结果假阳性率略高ꎬ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患者处于窗口期或恢复期ꎬRNA水平低于检测范围ꎻRNA检测过程中被空气中的RNA酶降解ꎻRN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较低ꎮ在61例弱阳性标本中ꎬ经RNA确认为阴性的50例标本集中在S/CO<3.0范围内ꎮ由此可见S/CO<3.0时ꎬCMIA的假阳性率最高ꎮ㊀㊀ELISA的检测结果中ꎬ随着S/CO比值的升高ꎬRNA检测HCV ̄Ab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ꎮ190例份疑似标本中ꎬELISA检测出45例阴性ꎬ经RNA确证试验ꎬ发现17例为阴性ꎬ28例为阳性ꎬ假阴性率为62.22%ꎮ造成较高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有:ELISA手工操作中温育时间短ꎻ包被的多肽结构片段抗原的非高度特异性ꎻ试剂盒包被抗原不纯或酶标二抗纯度低ꎮELISA法阳性标本中ꎬS/CO<3.8的弱阳性标本假阳性率为89.29%ꎮ㊀㊀对比两种检测方法ꎬCMIA法HCVRNA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P<0.05)ꎬ即两种方法在整体阳性预测上具有显著差异ꎮ由此可见ꎬCMIA法检测HCV ̄Ab的阳性预测值高于ELISA法ꎬ有更高的可信度ꎮ㊀㊀与确证试验比较ꎬ随着S/CO比值的增加ꎬ两种方法阳性的标本RNA检测阳性率相应升高ꎮ美国CDC[11]曾经指出ꎬ应用三代EIA试剂盒和CMIA试剂盒检测HCV ̄Abꎬ当S/CO分别ȡ3.8和S/COȡ5.0时ꎬ真阳性预测值均ȡ95%ꎬ上述S/CO值可被用于预测更高特异性的补充实验的结果ꎮ本研究发现ꎬELISA法㊁CMIA法的S/CO分别ȡ5.0和ȡ8.0ꎬ有较高的真阳性预测值ꎬ由此可见S/CO比值在上述范围内ꎬ对丙肝阳性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ꎮS/CO比值越高ꎬ补充试验阳性的可能性越大ꎻ反之假阳性的可能性越高ꎮ综合本研究结果以及我院仪器水平和综合环境等因素ꎬ我们推荐使用S/CO比值1.0~8.0作为CMIA的灰区范围ꎬ推荐使用S/CO比值1.0~5.0作为ELISA的灰区范围ꎮ对于灰区范围内的阳性结果ꎬ对于复查仍在灰区者ꎬ首先要除外标本因素如是否溶血㊁黄疸㊁乳糜和离心不足等干扰因素的存在ꎻ也要除外人为的操作因素等假阳性因素ꎮ有条件的实验室ꎬ建议做RIBA和HCVRNA检测作为补充和确认试验ꎬ再进行报告ꎮ㊀㊀本试验中ꎬHCVRNA检测的阳性率为54.21%ꎬ低于本试验的CMIA㊁ELISA法检测的HCV ̄Ab阳性率ꎬ同时也低于相关文献[22]报道ꎬ推测可能的因素:有些患者处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与慢性期转换中或者HCV感染恢复期时无法检测到[18]ꎻ有些患者经长期治疗ꎬ病毒含量较低ꎻPCR操作过程中ꎬ自然界广泛存在的RNA酶导致RNA降解等影响因素ꎬ使扩增效率降低ꎮ因此ꎬ仅凭借RNA检测来确认HCV ̄Ab筛查阳性与否可能存在一定误判风险ꎮ我们认为ꎬ有能力的实验室除使用RNA检测外ꎬ还可使用RIBA等补充血清学检测ꎬ几种方法联合使用ꎬ94以提高临床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ꎮ除了HCVRNA检测ꎬHCV ̄Ab检测外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等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也与HCV的存在相关[4]ꎬ可以辅助判断抗体筛查结果ꎮ㊀㊀与ELISA法相比ꎬCMIA法检测HCV ̄Ab的优点有:精密度CV变化小ꎬ重复性较好ꎬ测定结果较稳定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ꎻ较低漏检率ꎻ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低ꎻ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ꎮ除此之外ꎬCMIA法可全自动化操作㊁操作简便㊁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ꎬ反应时间短(17min)㊁可定量检测㊁脱磁清洗㊁干扰物影响少㊁降低了操作人员感染的风险ꎻ可进行定量测定ꎬ最小可测值达pg水平ꎬ检测窗口期短ꎬ也使抗病毒治疗的监测成为可能ꎮ㊀㊀综上所述ꎬ作为实验室检测HCV ̄Ab的初筛方法ꎬCMIA法比ELISA法有更多优势ꎬ值得进行推广ꎬ必要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ꎬ同时选择特异度更高的补充试验进行确证ꎬ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ꎬ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ꎮ参考文献:[1]MohdHanafiahKꎬGroegerJꎬFlaxmanADꎬetal.Globalepidemi ̄ology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newestimatesofage ̄specificantibodytoHCVseroprevalence[J].Hepatologyꎬ2013ꎬ57(4):1333 ̄1342.[2]LavanchyD.TheglobalburdenofhepatitisC[J].LiverIntꎬ2009ꎬ29(Suppl1):74 ̄81.[3]WHO.Guidelinesforthescreeningꎬcareandtreatmentofpersonswithhepatitisinfection[M].France:WHOLibrary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Dataꎬ2014:13 ̄14.[4]陈红松ꎬ窦晓光ꎬ段钟平ꎬ等.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5ꎬ31(12):1961 ̄1979. [5]LemoineMꎬNayagamSꎬThurszM.Viralhepatitisinresourcelim ̄itedcountriesandaccesstoantiviraltherapies:currentandfuturechallenges[J].FutureVirolꎬ2013ꎬ8(4):371 ̄380. [6]WangTYꎬKuoHTꎬChenLCꎬetal.Useofpolymerasechainre ̄actionforearlydetectionandmanagementofhepatitisCvirusinfec ̄tionafterneedlestickinjury[J].AnnClinLabSciꎬ2002ꎬ32(2):137 ̄141.[7]FarciPꎬAlterHJꎬWongDꎬetal.Along ̄termstudyofhepatitisCvirusreplicationinnon ̄Aꎬnon ̄Bhepatitis[J].NEnqlJMedꎬ1991ꎬ325(2):98 ̄104.[8]BuschMPꎬGlynnSAꎬStramerSLꎬetal.Anewstrategyforesti ̄matingrisksoftransfusion ̄transmittedviralinfectionsbasedonratesofdetectionofrecentlyinfecteddonors[J].Transfusionꎬ2005ꎬ45(2):254 ̄264.[9]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TestingforHCVinfection:anupdateofguidanceforcliniciansandlaboratorians[J].MorbMortalWklyRepꎬ2013ꎬ62(18):362 ̄365. [10]毛远丽ꎬ王晗ꎬ李伯安.HCV实验室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J].传染病信息ꎬ2012ꎬ25(2):75 ̄79.[11]ValcaviPꎬMediciMCꎬCasulaFꎬetal.Evaluationofatotalhepa ̄titisCvirus(HCV)coreantigenassayforthedetectionofanti ̄genaemiainanti ̄HCVpositiveindividuals[J].JMedVirolꎬ2004ꎬ73(3):397 ̄403.[12]KimSꎬKimJHꎬYoonSꎬetal.Clinicalperformanceevaluationoffourautomated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sforhepatitisCvi ̄rusantibodydetection[J].JClinMicrobiolꎬ2008ꎬ46(12):3919 ̄3923.[13]刘欧ꎬ徐国宾ꎬ王兰珍ꎬ等.6个检测系统4种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清葡萄糖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0ꎬ28(3):227 ̄229.[14]欧阳能良ꎬ王伟佳ꎬ李飞ꎬ等.应用CLSIEP ̄A2文件评价BNP和NT ̄proBNP测定的精密度性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ꎬ2011ꎬ32(5):538 ̄540.[15]温冬梅ꎬ张秀明ꎬ吴剑杨ꎬ等.应用CLSIEP5 ̄A2文件评价生化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性能[J].检验医学与临床ꎬ2010ꎬ7(19):2096 ̄2098.[16]陈振翅ꎬ梁婉珍ꎬ彭又生.以CLSIEP15 ̄A2指南验证生化分析系统的精密度和正确度[J].泰山医学院学报ꎬ2018ꎬ39(11):1261 ̄1263.[17]FengSꎬWeiBꎬLiuQꎬetal.EvaluationofthenovelHISCLchemiluminescenceenzymeimmunoassayforlaboratoryscreeningofhepatitisCvirus[J].ClinVaccineImmumolꎬ2016ꎬ23(7):652 ̄654.[18]YangRꎬGuanWꎬWangQꎬetal.PerformanceevaluationandcomparisonofthenewlydevelopedElecsysanti ̄HCVⅡassaywithotherwidelyusedassays[J].ClinChimActaꎬ2013ꎬ426:95 ̄101. [19]EstebanJIꎬVanHeldenJꎬAlborinoFꎬetal.Multicenterevalua ̄tionoftheElecsysanti ̄HCVⅡassayforthediagnosis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J].JMedVirolꎬ2013ꎬ85(8):1362 ̄1368. [20]石玉玲ꎬ谢思ꎬ许蔓春ꎬ等.高敏化学发光法测定丙肝病毒抗体的临床性能评价[J].生物技术通ꎬ2018ꎬ29(1):100 ̄104. [21]严谨ꎬ徐磊曾ꎬ文娟.2种方法检测血清中抗 ̄HCV灰区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ꎬ2017ꎬ30(6):464 ̄467.[22]王晗ꎬ李伯安ꎬ李永利ꎬ等.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与HCVRNA定量及ALT的关系探讨[J].传染病信息ꎬ2007ꎬ20(5):293 ̄295.(收稿日期:2019 ̄04 ̄09)05。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乙肝病毒是一种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病毒,其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和监测疾病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是常用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这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比照观察,以探讨它们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发光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将待检测样品与特定的化学物质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信号,再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乙肝病毒的相关抗体和抗原。

而酶联免疫法则是利用酶标记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底物-酶反应产生可见色素的变化来进行检测。

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都可以用于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等指标。

两种方法都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和抗原,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比观察发现,化学发光法在灵敏度上较酶联免疫法更胜一筹。

化学发光法能够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抗体和抗原,对于早期感染者和慢性感染者的检测具有明显优势。

而酶联免疫法由于其原理限制,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低浓度的抗体和抗原的检测效果不如化学发光法。

在一些对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化学发光法是更好的选择。

两种方法在特异性上表现也有所不同。

化学发光法能够准确地区分出特定的抗体和抗原,降低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产生。

而酶联免疫法由于其原理上的局限性,容易受到交叉反应的影响,导致特异性不及化学发光法。

在对特异性要求较高的检测项目中,化学发光法也更具优势。

两种方法在操作简便性和自动化程度上也有所差异。

化学发光法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只需要将样品加入试剂盒中,通过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省时省力,适合于高通量检测。

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

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

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作者:孔庆飞班立芳王勇鸣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9期[摘要] 目的比较发光免疫、酶联免疫这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这两种不同的免疫学方法分别对182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然后计算结果、分析结果。

结果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前四项(HBsAg、HBsAb、HBeAg、HBeAb)均敏感,灵敏度达到ng/mL,结果的相互符合率也达到96%以上。

而对HbcAb 而言,结果的相互符合率仅为89%,因为发光免疫法检测HbcAb时未稀释标本,所以发光免疫法的灵敏度要高于酶免法。

结论两种实验方法各有特点,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发光免疫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65-02现在实验室免疫学分析用的最广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

这两种方法哪种的灵敏度高、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不足之处,现就这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的检测作比较,结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182例临床确诊乙肝的病人静脉血样离心,分离出的血清用未加抗凝剂的密闭试管中保存,放置于-20℃环境中备用。

酶免法表面抗原质控品由北京市临检中心提供,浓度为2ng/mL。

1.2 试剂和仪器酶联免疫法试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两对半诊断试剂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为同批号试剂,批号:20081106,校期:20091105。

仪器有洗板机(BIORAD MODEL 1575),酶标比色仪(Rayto RT-6000)。

化学发光法采用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公司JETLIA-96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及配套使用的专用试剂盒,试剂批号:200902012290318A,校期:20090917。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摘要】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

方法收集85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ECLIA 和ELISA 两种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比较结果差异性结果经检测HBsAg、HBsAb、HBc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CLIA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具有较好的符合性。

其中,ECLIA高于ELISA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分析法乙肝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目前临床上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普遍采用设备简单、易于开展的ELISA法。

随着ECLIA的发展,由于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反应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点,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1]。

本文就ECLIA与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乙肝病毒感染者85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所有受检者均空腹采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置-20℃保存备测1.2 仪器与试剂 ECLIA使用罗氏Cobase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ELISA使用MK3型酶标仪,RT-3000洗板机,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3 方法 130例血清标本均分为两份,分别采用ECLIA定量和ELISA定性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比检测结果1.4 结果判读(1)ECLIA定量检测:HBsAg、HBeAg COI>1.0时为阳性;HBeAb、HBcAb COI<1.0时为阳性;HBsAb≥10IU/L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IgG)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200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进行抗-HCV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ELISA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5%;CMIA检出49例,阳性率为2.4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MIA优于ELISA,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

CMIA适合于丙型肝炎的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丙肝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

在我国,丙肝占输血后肝炎的60%~80%,占散发急性肝炎的12%~24%。

因此,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静脉血进行抗-HCV检测,既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需要,也能有效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为此,我们对2000例血液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2种方法进行了抗-HCV的检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资料样本来源2011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2000例。

其中男1187例,女813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2.8岁。

本组所有病例患者均为输血前进行感染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指标,本资料就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筛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的方法进行汇总分析[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亿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比较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生物分子含量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检测物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采用特定的发光底物进行化学反应,最终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待测分子的含量。

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领域。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概述1. 灵敏度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由于化学发光反应具有较高的增强效应,使得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尤其对于抗体含量较低的样本,具有更高的检测能力。

2. 操作简便性比较在实际操作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相对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更大的操作简便性。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通常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者只需将样品和试剂加入即可,无需太多的手工操作;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操作繁琐。

3. 特异性比较两种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特异性相当,均能够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准确检测。

在特异性方面不具备明显的差异。

4. 成本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相对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成本更高。

由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本身价格较高,而且需要使用专门的试剂盒,因此其检测成本较高;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仪器价格较低,试剂也较为常见,成本相对较低。

5. 应用范围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林静;罗伟波【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患者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0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接受诊断的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根据血清学检验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疑似乙肝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而酶联免疫法应用于对照组,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62.22%)明显低于实验组的阳性检测率(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分析结果均低于实验组,且在不同浓度下检测,实验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疑似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检测精确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且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的检测价值更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7【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血清学检验;乙肝病毒;检测效果【作者】林静;罗伟波【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广东东莞523520;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广东东莞523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R512.6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食欲减退、肝大、乏力、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和发热现象;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病情不断缓慢发展,可导致患者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脏恶性肿瘤;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为重型肝炎,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1-2]。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医源性传染、性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等,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和扩散,降低病毒的感染率,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应及时给予疑似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和诊断[3]。

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是两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生物工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的原理、应用及其优缺点。

一、酶联免疫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利用酶作为信号转化物质的免疫分析方法。

ELISA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通过酶催化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在临床诊断中,ELISA可用于检测病原体、肿瘤标志物、药物残留等,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在生物学研究中,ELISA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细胞因子等,帮助研究者了解生物分子的表达和功能。

在药物开发中,ELISA可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和药物浓度的监测。

然而,ELISA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ELISA对待检测物的抗原性要求较高,对于复杂样品的检测效果可能不理想。

其次,ELISA方法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有限,不适用于低浓度物质的检测。

此外,ELISA方法的操作步骤较多,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增加了实验的时间和复杂度。

二、化学发光化学发光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可见光或荧光信号来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化学发光方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待检测物中加入特定的底物与酶标记结合,形成底物-酶复合物;然后,在加入特定的检测试剂后,底物-酶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见光或荧光信号。

化学发光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线性范围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在临床诊断中,化学发光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的特点。

在生物学研究中,化学发光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信号传导等,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然而,化学发光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 海南医学]00 第 2 卷第 8 , 1年 2 1 期
t I A D C LJ U NA I N N ME IA O R L A
V 1 1N . p针 00 o. o8 r21 2 A

检验 与 临床 ・
化 学发 光 微 粒 子免 疫分 析 法 与 酶联 免 疫 法测 定 乙肝 表 面 抗原 的 比较
l 资料 与 方法
H S BA B —H sg生物素——亲 和素磁微 粒复合 体, 接
着蠕 动泵将 反 应 液 吸 人 流 动 室 , 微 粒 由磁 铁 吸附 磁
11 临床资料 .
临床标本是从 20 0 9年 8 O 到电极表面 , —1 加入三丙胺 ( P , T A) 电极加 电压 , 启动
作者简介 : 刘秀琴( 9 5 ) 女 , 省福州 市人 , 16 一 , 福建 主管检验 师。
参 考 文 献
[ ] 包安裕 , 1 李
8 3.
[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0 ,5 4 : 1. J. 2 0 1 ( ) 20 0
艳. 床边检测设备与全 自动生化 仪测定 血电解 质
参考意义 。乙型肝炎病 毒表面抗原 ( BA ) 由 H sg 是
12 仪器 与试剂 E I . LS A法采用 的是厦门英
D n 颗粒 的外壳 和直径 2 m 的球型颗粒和管 型 科新创提供的乙型肝炎病 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 ; ae 2n 颗粒所组成 。H sg H V感染后第 一个 出现 的 洗涤液为英科新创原配的洗涤液 ; BA 是 B 洗板机为 E X 0 L 5 血清学标 志物 , 也是 诊断 的重要指标 之一。H s g 洗板机 ; BA 酶标仪使 用 的是 BO—R D 60 I A 8 S型 酶标 阳性见于急性 肝炎、 慢性肝炎或无症状 携带者。值 仪。C I M A法采用美国雅培全 自动酶免分析仪 A — R 得注意的是在急性 感染 的恢复期 , 存在核心窗 口期 C IE T—2 0 及其配套试剂产品; HT C i 0 0 质控品由福建 现象 , 即该时期 H s g BA 消失 , 一 B 还未 出现 的, 省 临检 中心 提供 。 抗 Hs 此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数月 。目前 , J 中国大 多数 13 检 测方 法 .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评价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评价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评价部小霞;金燕萍;刘娜;邓国汾;溪茜;鄢盛恺【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0(017)001【摘要】为对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方法学进行验证,用MEIA 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检测476份血清标本的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对其测量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MEIA与ECLIA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8.7%,阴性符合率为97.0%,总符合率为98.3%.类风湿因子(RF)阳性、重度溶血、脂血、黄疸血清对检测无明显影响.MEIA与ECLIA测定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一致性较高.【总页数】3页(P34-36)【作者】部小霞;金燕萍;刘娜;邓国汾;溪茜;鄢盛恺【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1【相关文献】1.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在检测甲肝病毒抗体IgM中的比较 [J], 金燕萍;贾莉;部小霞;石玉惠;王杰英;鄢盛恺2.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2-MG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 [J], 程建平;张建明;金跃;张凯3.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苯妥英浓度的一致性评价[J], 鲁静;陈岩;郭美华;钱钊;曲婷;段丽娟;海鑫4.探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监测血清β2-MG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意义 [J], 张婷5.HPLC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的一致性评价 [J], 白建海;牟红云;郑丹;庞苗菜;丁晓敏;张敏丽;王时力;王毅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对比

浅析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对比
浅析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经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经两种方法检测后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及其灵敏度。结果: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五项检测结果中,HBeAb、HBeAg、HBsAb三项检测结果的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HBsAg和HBcAb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时,化学发光免疫法较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和检出率都高,可以在临床免疫测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免疫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灵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Methods: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is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suspected hepatitis B patient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50 peop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erum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serum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the two methods after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 detection rate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five detection of HBV markers, HBeAb, HBeAg and HBsAb.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tests is not obviou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s p>0.05; the results of HBsAg and HBcAb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when the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HBV markers, the sensitivity and detection rate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经离心分离出血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测定方法为:按照酶联免疫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设四孔阴阳对照,空白一孔,表面抗原的定值血清作为质控,经加酶、加样、洗板、孵育、显色等步骤后得出测定值,经以上步骤分别测定HBeAb、HBeAg、HBsAb、HBsAg和HBcAb五项指标;发光免疫发和酶联免疫法的测定过程基本相同,所用仪器为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发光免疫法对HBeAb、HBeAg、HBsAb、HBsAg和HBcAb五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阳性判定标准:如果测定值等于或者大于参考值,则判定为阳性。对所有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n h C uai s J . ibts 20 , 9 9 : 8 ai acs n [ ] D ae , 0 0 4 ( ) 1 0— s a e 6
1 1 61 .
[] M ar ,e n mateX, l ssY , 1 C na . o tiu l
义, 本研究初 步得 出了糖尿病 肾病 与 P 一 C 1和 AC E 基 因多态性 无关 的结 论 。但糖 尿病 的发生 、 发展受
i p t ns wi y e i ee i T i n[ ] n ai t e t tp 2 da ts n a h b wa J .
ihM L nS Hse , 1I ce sdfe u — [ 3 Hee C, i R, ih TJ 甜 a .n rae rq e 8 大样本 、 更为严格 的研究来证 实 。 n y f a i t nsn c nv r ig nz e c o ng o e i — o e tn e ym DD g no y e t pe 总之 , 研究糖尿 病患者基 因多态性具 有重 大意
遗传 、 流动力 学和生 化 代谢 等多 因素 影响 , 信 血 相 随着基 因组 扫描及连锁分 析 、 因芯片等技术 的发 基
展, 会在 D 的基 因诊断 、 感性 、 后判断 和指导 N 易 预 治疗 方面取得更 大的突破 。 参考 文献 :
a goe sn- n et g n y n itn i-o v ri e z me (DD/I) a d n c n I n a —
g o e iog n o e e p ymor him ih r n lf n — i t nsn e fg n ol p s w t e a u e
[ ] Smo et Or el S b ia P,la. eK 1 1 5 i n taB, n l L, a rn e 1 Th 2 Q a
p lmo p im fteE P1 PC 1g n so itd oy r h s o h NP / 一 e ei as cae s wi is l rssa c / t e0 e i h n tp s i. t n u i e itn e ah rg nc e o y e ,n h n p
56
现 代 检验 医学 杂 志
第 2卷 5
第1 期
21 0 0年 1 月
JM 0 a d Vo. 5 N . ,u u .0 0 dL bMe , 12 , o 1Jn a2 1
危 险因子 。 出现上 述 AC E和 P — 基 因型分布及 等 位基 Cl
Mea , 0 1 8 ( 2 : 8 8 5 9 . tb 2 0 , 6 1 ) 5 8 — 8 1
另外 , 人群 与样 本 的差 异 、 实验 设计 及 检测方 法 的
da ifrt n J. ibts20 ,4 1) 32 —04 ilnaci []D ae ,0 5 5 (O :0 13 2 . o e r S Piz t A e , Th l [ 3 Ra mu s n S Ur a 6 s s e K, h mme A 。 z u j , 口 . e
Ne h o a a s l n , 0 0, 5 7 : 0 6 1 0 . p r lDi l Tr n p a t 2 0 1 ( ) 1 0 — 0 8
[ ] W o g TY,Ch n J 9 n a C,P o La ko so it no o n E. c fas cai f o
cu i g e rir o s t o y e 2 d a e e n o a — l d n a l n e f t p i b t s a d my c r e
因频 率 与糖尿 病及 糖尿 病 肾病关 系研 究结 果 不一 致 的原 因, 肾脏 本 身 具 有结 构 和功 能 的特 殊 性 除 外 , 族差异 、 种 遗传 和代谢 因素等也起 着重要作 用 。
t n n i s l — e e d n ib t s Ge e d b t d i s i n u i d p n e t d a e e . n ia s u y o n
go p J. I n e ,9 7 9 () 18 —59 ru []JCi Ivs 1 9 ,9 7 :5 71 8. n t
误差等也会 影响检验结 果 , 如未 剔除糖尿病 肾病并
发 冠 心 病 、 血 压 ( 知 冠 心 病 和 高 血 压 发 生 与 高 已 AC E基 因多态 性有 关 , 而糖 尿 病 肾病患 者 常并 发 这 几种病 变) 因素 的影 响。此 外 , 等 还发 现用 P R C 进 行 AC E基 因 多态 性 测定 时 , 易将 I 型误 认 为 D D D型等 , 直接影响研 究结果 。因此需要多 中心 、 都
K1 1 v ra t f h u nP 1g n o so i 2 Q a in eh ma C一 e ei n t sc— o t s a
a e t n u i e it n e o y e2 d a e e mo g t d wi i s l r s a c rt p ib t sa n h n s
ton ofge e i l m o phim n t e i n o e i n tcpo y r s i he r nnn a git n— so s t in ysem o h veo t t e de lpm e t r na o pl a nt o fe lc m i —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