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污染的特点及体检
支原体污染及其检测
![支原体污染及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b31d11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72.png)
支原体污染及其检测支原体污染在细胞培养中最为常见,培养体系中支原体污染的最可能途径是经已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蔓延和传扬,据报道目前约有11%的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存在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培养液中加入了被支原体污染的血清。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自立生活的微生物,它无细胞壁,形态呈多形性。
最小的支原体直径约200nm,可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污染后培养基普通不发生混浊,细胞形态无显然变幻,但事实上细胞已受到各方面的潜在影响,如影响DNA合成,代谢减慢,生长被抑制等。
这种污染造成的危害较大,但支原体污染不易被发觉,因此对支原体的污染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严加防范。
支原体污染常用的检查办法如下。
1.形态学检查常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取洁净载玻片,滴加少许待检的细胞悬液,压上盖片,用相差显微镜油镜观看。
如有支原体污染,镜下可见暗色极小颗粒,类似布朗运动,可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
要注重支原体与细胞破裂后溢出的内容物如线粒体等相区分。
电镜检测:用普通染色办法难以确定时,可用电镜检查。
详见电子显微镜技术一节。
2.支原体染色镜检支原体经低张处理后用地衣红染色观看,本法简便易行,不仅适用于检测支原体,亦可用于检查真菌和细菌。
【材料】 (1)待检疑有支原体污染的培养物; (2)检测用试剂:低张处理液(0.45%),Carnoy固定液(配方:60ml纯加30ml和10m1),2%的地衣红染液(配方:2g地衣红,60ml加蒸馏水至100m1 )。
【办法】 (1)取材:吸取待检培养液1 ml, 500~800r/min,离心5分钟后去上清液,余留0.2m1备用。
(2)低张处理:用新奇配制的0.45%溶液0.2m1,加入上述待检标本中,静止低张处理10分钟,然后离心去上清液,留取沉淀物0. 2m1,涂片2~3张,晾干。
(3)固定:用新配制的Carnoy液固定2次,共10分钟。
(4)染色:将晾干的涂片用2%的地衣红染5分钟。
支原体 血常规特点
![支原体 血常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9528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f.png)
支原体血常规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其感染常导致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
血常规是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炎症反应程度。
下面是支原体感染时可能出现的血常规特点:
1. 白细胞计数升高: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机体炎症反应,使白细胞计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
2.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的白细胞类型,支原体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增加。
3.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细胞的减少,导致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4. C-反应蛋白(CRP)升高:CRP是一种指示炎症反应程度的标志物,支原体感染时,CRP水平通常会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结果并不能直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仅能作为辅助诊断参考。
确诊支原体感染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PCR检测等)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存在支原体感染,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检查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aabd32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5.png)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检查摘要: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检查方法,以便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
它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诊断和检查方法。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可能伴随有发热、胸痛、气急等症状。
临床体征方面,可以发现患者有肺部啰音、肺部实变征象等。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1. 特异性检查•支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是确诊支原体肺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以检测和鉴定支原体的存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能够检测血清中支原体抗体的方法。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2. 非特异性检查•血常规检查:支原体肺炎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炎症反应。
因此,血常规检查可以作为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支原体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可升高,因此可以作为支原体肺炎的非特异性检查指标之一。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是检查支原体肺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它能够显示肺部阴影、肺炎灶、肺部实变等病变,有助于确诊支原体肺炎并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胸部CT扫描:当出现疑似支原体肺炎的复杂病例或胸部X线片结果不明确时,可以进行胸部CT扫描以获得更精确的影像信息。
痰液检查•痰涂片检查:痰涂片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标本中的支原体形态特征和数量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技术能够通过放大和检测支原体的DNA片段来诊断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3a68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b.png)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支原体引起,主要感染呼吸道和生殖道。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一、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两类。
1. 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样症状。
咳嗽通常为刺激性咳嗽,咳痰多为粘稠的白色或黄色。
咽部不适可表现为咽痛、咽干等。
2. 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附件炎等症状。
男性患者可出现尿道口灼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会阴部不适。
女性患者常伴有阴道异味、白带增多、下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盆腔炎等并发症。
二、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检查呼吸道或生殖道分泌物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支原体感染。
2.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核酸扩增检测、免疫学检测和细菌培养。
核酸扩增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或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测支原体的核酸是否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支原体感染。
免疫学检测可以检测人体对支原体的免疫反应情况,如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该方法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或治疗后的随访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细菌培养可以通过培养患者的分泌物样本,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支原体。
该方法虽然能够明确诊断,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一般不是首选的检测方法。
三、结语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呼吸道和生殖道的症状。
诊断时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核酸扩增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58fa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f.png)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一、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但其临床表现在不同类型的感染中有较大差异。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支原体感染及其临床表现。
1. 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患者常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体征,并可出现咽后壁黏膜淡红色或灰白色小斑点。
2. 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湿性啰音或干性啰音,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部实变的体征。
3. 泌尿道感染支原体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女性患者还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灼痛感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液中有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细菌等异常。
二、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支原体感染诊断方法。
1. 实验室检查(1)核酸扩增技术(PCR):PCR技术能够检测支原体的DNA,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可以检测支原体抗体,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2. 临床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检查,如咽拭子、痰液培养、尿液常规等。
三、总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在诊断方面,实验室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核酸扩增技术(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确诊支原体感染,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文章结束。
支原体性状特点以及标本采集方法
![支原体性状特点以及标本采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9769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f.png)
支原体性状特点以及标本采集方法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具有以下特点和标本采集方法。
支原体的特点:1.小型:支原体是一类非常小的细菌,通常直径在0.2-0.3微米之间。
2.無細胞壁:支原体缺乏典型的细菌细胞壁,这使得它们对许多抗生素不敏感。
3.依赖于寄主细胞:支原体无法独立生存和繁殖,它们需要感染寄主细胞才能生存。
支原体的标本采集方法:1.喉拭子:对于喉咙感染相关的支原体,最常用的采样方法是喉拭子。
采样时,医生会用一根棉签或拭子蘸取样本,轻轻在患者的咽喉部位刮取。
采集后的拭子直接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2.血液:对于一些支原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是非常常见的方法。
3.分泌物:支原体也可以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例如尿液、生殖道分泌物、眼结膜分泌物等。
对于这些情况,医生会使用适当的采样器具或容器来收集患者的分泌物样本。
4.病灶组织:在一些情况下,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组织病变,如支原体肺炎。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采集受影响的组织样本,例如通过胸腔镜检查或活检。
采集支原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一手在采集标本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医生和护士在采集标本前要充分洗手并戴上清洁的手套。
2.采集过程应尽可能快速而准确,以保证标本的可靠性。
3.不同的支原体感染,合适的标本采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医生在采集标本前应充分了解感染的特点和病情。
4.采集后的标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标本质量的降低。
总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小型细菌,寄生于寄主细胞并引起感染。
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包括喉拭子、血液、分泌物和病灶组织。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防止污染、快速准确采集,并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f3c5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2.png)
儿童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疾病的认知也逐渐提升。
其中,儿童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主要寄生在宿主的呼吸道粘膜上,并且可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疾病。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医学界不断探索和改进诊断和检测方法。
一、临床表现儿童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易与其他疾病区分。
一般来说,儿童感染支原体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严重症状。
尽管这些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但是当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是儿童支原体感染了。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评估: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儿的病史、观察病情变化和体格检查等方式,对儿童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支原体感染。
2. 病原学检测:支原体感染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通过病原学检测来确认。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通过采集喉咽拭子样本、鼻腔样本或者痰液样本进行。
然后,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PCR检测、培养或免疫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支原体的存在。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来诊断感染。
这种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一般用于儿童感染超过3周时,因为抗体在感染后1-3周才能产生。
4. 影像学检查:在儿童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肺部X光或CT扫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肺炎等相关并发症。
这种检查方法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儿童支原体感染,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治疗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生素治疗能够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而对症治疗则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控制,如退烧、止咳等。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特征和变异情况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特征和变异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4da12e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6.png)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特征和变异情况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这种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并且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泌尿生殖道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本文将讨论支原体感染的病学特征及其变异情况。
一、支原体感染的病学特征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容易在集体居住或工作环境中传染。
它是一种非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小的细胞膜和缺乏细胞壁的特点。
由于其细菌体的形态特征,支原体在常规细菌培养中很难被检测到,因此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支原体感染主要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结膜炎、尿道炎等疾病。
其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发热等。
感染后,病情一般会在1到3周内自行缓解,但也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感染,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愈。
二、支原体感染的变异情况1. 基因变异支原体具有较高的基因变异率,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宿主的免疫压力和环境的变化。
这种基因变异导致了支原体的免疫逃避能力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其耐药性。
2. 菌株变异支原体可分为多个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中P1血清型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疾病的类型。
不同的支原体菌株对宿主的致病性、传播能力和感染程度也有所不同。
3. 抗药性变异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
已经发现了多种耐药支原体菌株,包括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
4. 病情变异支原体感染的病情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变异性。
有些感染者可能只出现轻微的症状,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或结膜炎等表现。
病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感染菌株和基因变异有关。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有着明确的病学特征,并且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异情况。
了解这些特征和变异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感染,同时也提醒公众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5cf4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3.png)
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支原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尿道炎等。
因此,及时了解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感染支原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 咳嗽:咳嗽是支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咳嗽时可能伴有少量白色或黄色痰液。
2. 喉咙痛: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喉咙疼痛和灼热感,患者常感觉喉咙不适。
3. 发热:感染后,患者体温往往会升高,常伴有低热或高热。
4. 流鼻涕:支原体感染可引起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患者常感到鼻子不通畅。
5. 咽部充血:支原体感染后,患者咽部充血明显,可能伴有扁桃体增大。
二、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症状与体征有:1. 异常阴道分泌物:感染后,女性常出现异常的阴道分泌物,可能为黄色、白色或质地粘稠的分泌物。
2. 阴道瘙痒:感染支原体后,女性阴道常感到瘙痒和发炎,有时还会出现灼热感。
3. 尿道炎症:部分女性感染支原体后,可能同时伴有尿道炎症,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三、眼部感染支原体感染还可引起结膜炎等眼部感染,常见症状与体征包括:1. 眼红:感染支原体后,患者的眼球常出现红肿的情况,可能伴有疼痛和异物感。
2. 流泪: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结膜炎还会引起患者眼部流泪的现象。
3. 分泌物增多:感染后,患者眼部可能有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常为黄色或黄绿色分泌物。
四、其他感染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感染,支原体还可能引起其他不同部位的感染,如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这些感染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有所不同,具体包括:1. 肠道感染:感染支原体后,患者可能伴有腹泻、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支原体感染的一种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总结: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
![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8fff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a.png)
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和结膜炎等疾病。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目前,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和结膜炎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症状,生殖道感染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症状,结膜炎则表现为眼部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判断,结合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检测。
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支原体DNA检测、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胞培养等方法。
支原体DNA检测是目前诊断支原体感染最常用的方法,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支原体的存在。
支原体抗体检测则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支原体,细胞培养则可以帮助分离和鉴定支原体。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诊断结果。
三、影像学检查。
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非常重要。
对于呼吸道感染,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或胸部CT检查,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对于生殖道感染,可进行盆腔超声检查或盆腔MRI检查,以了解生殖器官的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确定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诊断结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支原体污染及检测
![支原体污染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73a44380b4c2e3f57276331.png)
支原体污染及检测
1)支原体污染在细胞培养中最常见、不易被查觉,但支原体污染可显著
影响细胞功能干扰实验结果。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目前所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它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最小直径0.2um,可通过滤器。
支原体在污染细胞后,它通过影响细胞的DNA、RNA 的合成及急速消耗
培养基中的氨基酸来抑制细胞的生长,并能降低细胞的融合率。
因此,在运用各种细胞系进行实验研究时,首先要证明所用细胞有无支原体的污染。
2)支原体污染后,培养基可不发生浑浊,细胞病变轻微或不明显,因此
难以发现。
目前,支原体检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相差显微镜观察;
(b)低张处理地衣红染色法;
(c)荧光染色法;
(d)酶标法;
(e)PCR法:基础医学细胞中心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
优点:灵敏度高,检测耗时短,样品量小
Cellmax胎牛血清Max choice, Max cells
此外,使用高品质的血清培养细胞,可以降低细胞被支原体污染的可能性。
Cellmax胎牛血清Max choice, Max cells。
检测你的细胞是否有支原体污染
![检测你的细胞是否有支原体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1b16c1d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c.png)
检测你的细胞是否有支原体污染告诉你们这一桌年夜饭都是我做的哦(得意脸)。
一般实验做的好的人,做饭也不会太差。
今年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个帖子就是怎么检测细胞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感染的细胞样子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经常出现且不易消除,95%以上是由口腔支原体造成(所以细胞培养戴口罩是很必要的,感觉你再怎么小心对待你的细胞都不为过)。
1.支原体污染初期, 在高倍显微镜下(400倍),虽然细胞无明显变化,但是在细胞膜周围或细胞间隙可以发现细小黑色颗粒。
2.细胞培养时间延长, 尽管培养液不浑浊(一般细菌污染培养液会变浑浊), 但培养液pH值变化明显然后颜色变黄(虽然一般的细胞培养培养基也会变黄,但是速度要慢很多)。
3.在支原体感染较重的时候可以引起细胞变形。
4.如果你们实验室没有常规杀除支原体的操作,那么我相信只要你们在用细胞培养标本去送RNA-seq、LncRNA测序、CirRNA测序时,公司给出的结果都会有支原体污染。
下图是nature杂志给出的如果用细胞系做的实验,需要提供无支原体污染的证据(果子老师,重新ATCC购买细胞哦)Nature.jpg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进行支原体检测与防治十分必要。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支原体怎么检测,也就是你怎么检测你的细胞有无支原体污染。
常见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有直接培养法和间接法。
直接培养法这个方法其实对于不做支原体研究的人来说基本用不上,这里就不细讲。
如果需要可以留言交流。
间接法1. DNA荧光染色法在免疫荧光那一期没有具体介绍活细胞怎么做免疫荧光。
这里稍微讲讲活细胞怎么染核。
活细胞可以用Hoechst染色。
可将DNA标示,此种染色方式也可以用来辨识DNA,意思就是细胞内有DNA的都可以识别出来,在正常细胞中就是细胞核及线粒体可以被识别。
那支原体污染时的染色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支原体有自己的基因组,所以,如果有支原体污染的情况,会在细胞表面或者培养基中发现有小点或者碎片状的荧光,有时候会形成连续的一圈。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5a81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e.png)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为了确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病史询问是获取患儿相关信息的重要步骤,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发热情况、接触史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发热、乏力等。
病史询问可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可能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体格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触诊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听诊肺部是否有异常呼吸音、观察呼吸频率、皮肤是否湿润等。
体格检查结果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并不能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
实验室检验是目前确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实验室检验包括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PCR检测等。
血常规可以反映患儿的血细胞情况,例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红蛋白含量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分类异常。
血常规结果可以提供炎症反应的指标。
血生化是通过检验患儿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在感染时会升高。
血生化可以提供患儿是否存在炎症反应的信息。
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核酸。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比传统的培养方法更高。
PCR检测可通过鼻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病变,如肺部实变、肺膜炎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和CT扫描。
通过以上检验,医生可以综合分析结果来判断儿童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检验结果并不能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其他类型的呼吸道感染有很大的重叠,因此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检测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7cadb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8.png)
支原体感染的病学检测支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多种不同部位的感染。
在全球范围内,支原体感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支原体感染,病学检测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支原体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病之一。
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其中以15至24岁年龄段的人群最为严重。
此外,女性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因为女性易受感染并将感染传染给合作伙伴的风险更高。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道炎、阴道炎以及肛门疾病等。
而女性感染支原体后,可能出现宫颈炎、盆腔炎,甚至导致不孕症、宫外孕等并发症。
男性感染支原体后也可能导致尿道炎、附睾炎等炎症。
三、支原体病学检测的方法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断支原体感染,病学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1. DNA扩增技术(PCR)PCR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运用PCR技术扩增并检测目标基因片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PCR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成本较高。
2. 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技术利用亲和性标记的探针与样本中的特异性核酸序列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通过检测标记物的信号强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核酸杂交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当前感染。
四、病学检测的意义和应用支原体感染的早期检测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诊断可以避免感染的扩散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性伴侣,早期发现并治疗感染者可以减少二次感染的风险。
病学检测也对公共卫生的干预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5d755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1.png)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感染。
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表现出多样化的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性传播感染和肺部感染等。
本文将就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进行探讨。
一、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和咽喉的感染。
患者常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病程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此类感染一般较轻,不会引起重度发热或明显毒血症症状,但也需警惕并发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二、性传播感染支原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等炎症。
男性患者常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疼痛、尿频等症状;女性患者则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痒、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
性传播感染的诊断常通过检测分泌物标本中的支原体DNA或抗原进行。
三、肺部感染支原体感染还可以导致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肺部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但与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相似,因此临床上需要进行痰液或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测才能确定诊断。
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一、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支原体感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包括PCR技术、培养和免疫荧光等。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出支原体的核酸,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培养可以得到活性菌株,但需要时间较长;免疫荧光则可以检测出细菌或细菌抗原。
这些病原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标本,如痰液、尿液、分泌物等。
二、血清学检测支原体感染还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诊断,包括抗体检测、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支原体相关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感染的存在和免疫状态。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具体症状取决于感染的部位和感染菌株的类型。
临床上诊断支原体感染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并进行相应治疗。
支原体感染如何有效识别与预防
![支原体感染如何有效识别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b6fd3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3.png)
支原体感染如何有效识别与预防支原体(Chlamydia)是一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包括性传播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这种病菌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对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识别和预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感染的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支原体感染的识别方法支原体感染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人可能都不自知自己已经感染了支原体。
然而,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支原体的症状可能会逐渐显现。
以下是支原体感染的一些常见症状:1. 异常的阴道分泌物:感染女性常常出现白色或黄色的阴道分泌物,带有异味,并可能伴有尿频和尿急等症状。
2. 尿道疼痛和尿道分泌物:感染男性可能会出现尿道疼痛和尿道分泌物,这些症状常伴随着尿频和尿急。
3. 性器溃疡和肿胀:性传播的支原体感染可以导致生殖器溃疡和肿胀,可能会引起不适和疼痛。
4. 下腹部疼痛: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和不适,这是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要准确识别支原体感染,需要进行专业的实验室检测。
以下是常用的支原体感染诊断方法:1. PCR检测: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检测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细菌培养:将患者样本在细菌培养基上培养,检查培养基上是否出现支原体细菌,是一种传统但较慢的检测方法。
3.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
通过以上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支原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预防支原体感染的一些措施:1. 安全性行为:避免性行为中的不安全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等。
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的检测,包括支原体感染。
特别是对于性活跃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以及其他常见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和梅毒的筛查。
3.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更换内衣等。
支原体污染的特点及体检
![支原体污染的特点及体检](https://img.taocdn.com/s3/m/f9c2fafcc8d376eeaeaa31fd.png)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
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
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
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
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
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
支原体代谢需固醇类物质、部分种类需要精氨酸、O 2或葡萄糖,每一种支原体都有自身持点。
多数支原体适合于偏碱条件下生存(P H7.6—8.0),对酸耐受性差。
对热比较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
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
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著,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
因此易被忽视。
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
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
为确定有无支原体污染可做如下检酗:①相差显微境检测:将细胞按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盖玻片上,24h后取出,用相差油镜观察。
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②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用能与DNA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可使支原体内含有的DNA着色,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细胞接种盖玻片上,在细胞未长满前取出玻片,用不合酚红的Hanks液漂洗一下,用l: 3醋酸甲酵固定10Min,然后用生理盐水漂洗。
置于用生理盐水配浓度为50pg/ml的Hoechst 33258中染色10min。
染色后用蒸溜水洗1—2min。
向细胞面滴加pH5.5磷酸缓冲液数滴,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镜下支原体为散在于细胞同围或附于细胞膜表面的亮绿色小点。
③电镜检查;用扫描电镜方法简便快速。
也可以利用透射电镜。
④DNA分子条文检查或支原体培养等方法:检出率高。
但方法较为复杂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
如何诊断支原体肺炎
![如何诊断支原体肺炎](https://img.taocdn.com/s3/m/6d8e2f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b.png)
如何诊断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
由于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因此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症状特点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胸闷、乏力、低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无法通过临床症状确诊支原体肺炎,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1. 喉拭子检测:取喉咙后壁黏膜的分泌物进行检测,可以采用PCR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支原体进行检测。
这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血液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检测到支原体的DNA或抗体。
这一方法对于无法进行喉拭子检测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3. 胸部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的病程大约为1-3周,如果症状持续并出现肺部病变,可以进行胸部X线检查。
X线片上常可见肺部浸润阴影或斑片状影像,但并不能确定是否为支原体引起的肺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
三、临床诊断要点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始时间、就诊过程、曾经的消炎药物使用等。
2. 体格检查:仔细检查患者的咽喉部和胸部状况,观察是否有结膜炎、喉炎、肺部听诊异常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支原体感染。
4. 排除其他疾病: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似,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
四、注意事项1. 早期治疗:一旦怀疑为支原体肺炎,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尽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缓解症状,减轻感染的程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预防控制: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特点、好发人群、实验室检查、传染途径、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药物用药及治疗措施
![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特点、好发人群、实验室检查、传染途径、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药物用药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9666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a.png)
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特点、好发人群、实验室检查、传染途径、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药物用药及治疗措施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MPP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季节差异并不显著,但多在秋冬时节,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近期 MPP 呈高发趋势。
需要警惕支原体肺炎情况1、临床症状特点:大多起病不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也有个别重症甚至死亡。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仅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也可出现肺外症状。
2、表现家庭、人群聚集性时:MP 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3、好发人群:MPP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
当符合上述四项时,需要警惕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传染肺炎支原体广泛分布自然界中,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够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其引起的肺部感染,可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 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口、鼻分泌物可引起感染。
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征性表现非典型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和细支气管炎。
1、胸片和肺 CT 特点2、具体影像表现如下:图 1:右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网状阴影图 2:右肺支气管壁增厚图 3:左肺下叶多发散在点片状密度增高影图 4:左肺下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图 5:左肺下叶可见实变影3、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临床上有肺炎的表现和/或影像学改变,结合 MP 病原学检查即可诊断为 MPP。
MP 病原学检查包括:1)单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 1:160;病程中双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2)MP-DNA 或 RNA 阳性。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8f472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4.png)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是指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可以感染人
体的呼吸道,引发各种上呼吸道感染。
本文将介绍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
的观察。
一般会通过检查患儿的症状来进行初步判断。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是高热、咳嗽、喉咙红肿、喘息等症状,同时伴有流鼻涕、流泪或结膜炎等上呼吸道症状。
医
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了解是否曾接触过有该病的患者,是否有类似病例的发生等。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
体温升高是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医生会测
量患儿的体温。
医生会观察患儿的咳嗽情况,包括咳嗽的程度、咳嗽的持续时间等。
接下来,医生可能会进行支原体的检测。
目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核酸扩增法
和免疫学检测法。
核酸扩增法是通过提取患儿体内的支原体核酸,并进行扩增,来检测是
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免疫学检测法则是通过检测患儿体内的抗支原体抗体水平来间接判断
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诊断。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即存在支原体感染,医生会
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如果检测结果呈阴性,即不存在支原体感染,医生会进一步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观察和检测方法仅为一般性的介绍,具体的检测方法和病
情观察可能会因医生的选择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果怀疑小儿患有呼吸道肺炎支原体
感染,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
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
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
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
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
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
支原体代谢需固醇类物质、部分种类需要精氨酸、O 2或葡萄糖,每一种支原体都有自身持点。
多数支原体适合于偏碱条件下生存(P H7.6—8.0),对酸耐受性差。
对热比较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
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
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著,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
因此易被忽视。
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
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
为确定有无支原体污染可做如下检酗:①相差显微境检测:将细胞按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盖玻片上,24h后取出,用相差油镜观察。
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②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用能与DNA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可使支原体内含有的DNA着色,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细胞接种盖玻片上,在细胞未长满前取出玻片,用不合酚红的Hanks液漂洗一下,用l: 3醋酸甲酵固定10Min,然后用生理盐水漂洗。
置于用生理盐水配浓度为50pg/ml的Hoechst 33258中染色10min。
染色后用蒸溜水洗1—2min。
向细胞面滴加pH5.5磷酸缓冲液数滴,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镜下支原体为散在于细胞同围或附于细胞膜表面的亮绿色小点。
③电镜检查;用扫描电镜方法简便快速。
也可以利用透射电镜。
④DNA分子条文检查或支原体培养等方法:检出率高。
但方法较为复杂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
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
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
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
细胞培养(特别是传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是个世界性问题。
在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达到63%,支原体感染发生后能改变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表达,又不能通过可视法对其进行检测,而且它对细胞的生长率影响较小,不易引起注意。
国内外研究表明,95%以上是以下四种支原体:口腔支原体(M.orale)、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和莱氏无胆甾原体(idlawii),为牛源性。
以上是最常见的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菌群,但能够污染细胞的支原体种类是很多的,国外调查证明,大约有二十多种支原体能污染细胞,有的细胞株可以同时污染两种以上的支原体。
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作环境的污染、操作者本身的污染(一些支原体在人体是正常菌群)、培养基的污染、污染支原体的细胞造成的交叉污染、实验器材带来的污染和用来制备细胞的原始组织或器官的污染。
组织细胞培养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支原体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严格实验操作;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特别是重要的细胞株,有必要清除支原体,常用方法有抗生素处理、抗血清处理、抗生素加抗血清和补体联合处理。
支原体最突出的结构特征是没有细胞壁,一般来讲,对作用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如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完全不敏感;对多粘菌素(polymycin)、利福平、磺胺药物普遍耐药。
对支原体最有抑制活性及常用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抗生素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一些氟喹诺酮;其他类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小抑制作用,所以常不用来作为支原体感染的化学治疗剂。
InvivoGen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支原体抗生素M-Plasmocin能有效地杀灭支原体,不影响细胞本身的代谢,并且用M-Plasmocin处理过的培养细胞,不会重新感染支原体。
红霉素有效,而且不影响细胞生长。
网友“smilewf”经验是细胞刚开始被支原体污染,细胞生长极为缓慢,而且状态不好,细胞之间及底部总有一些亮晶晶的颗粒状物质,换液后好些,但过2天又会增多,培养液清亮,严重时象一层细沙铺在瓶底。
刚开始以为是消化过头引起的细胞的碎片和细胞内的颗粒,后来发现与胰酶消化无关。
使用红霉素(就在医院的门诊购买,很便宜)后这种现象明显好转,背景干净,细胞生长很快,状态明显好转,但好像红霉素不能完全根治支原体感染,停药后一段时间可以复发,但如果细胞很重要有没有多余的细胞时可以考虑一试,我用后觉得效果不错。
网友“zllxash”的经验:支原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干扰实验结果的一种污染。
但由于不易被察觉,有些污染的细胞仍在继续使用。
据查,目前各实验室使用的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约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
因此,对支原体污染应严加防范。
用卡那霉素预防支原体污染有效。
检测方法:1、相差显微镜检测;2、低张处理地衣红染色观察;3、DNA荧光染色法;4、电镜检测;5、3-H胸腺嘧啶掺入法;6、聚合酶链反映法;7、免疫学方法; 8 、支原体的培养。
对于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可以采取补救措施:1、抗生素排除法:可以用5-10倍于常用量的冲击法,加入高浓度抗生素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入常规培养液,有时可能有效。
推荐用量:庆大霉素 200ug/ml ,四环素10ug/ml ,卡那霉素50ug/ml 。
对于支原体污染抗生素应用,预防性应用比污染后使用好。
2、 加温除菌:根据支原体耐热性能差的特点。
将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置于41度中作用5-10小时可以杀灭支原体。
但由于41度对培养细胞本身也有较大的影响,故处理前,应先进行预试验,确定出最大限度杀伤支原体而对细胞影响较小的处理时间。
支原体菌株来源:M.Arginini ATCC23838 精氨酸支原体,M.FermentaneATCC19989发酵支原体 ,M.SalivariumATCC23064唾液支原体 ,M.HominisATCC23114人型支原体 ,M.OraleATCC23714口腔支原体 ,M.HyorhinisATCC29052猪鼻支原体。
其共同引物序列来自16s和23s保守区域,外部引物为F1 5′-ACACCATGGGAGCTGGTAAT-3′,R1 5′-GTTCATCGACTTTCAGACCCAAGGCAT-3′;内部引物为 F2 5′-GTTCTTTGAAAACTGAAT-3′,R2 5′-GCATCCACCAAAAACTCT-3′。
PCR反应体系和条件:10×缓冲液(10mMTris-HCl、500mMKCl、20mMMgCl2、0.01%明胶)、PrimerF1、R1、F2、R2的浓度为2nmol/μL、2.5mMd NTPs、Taq酶、H2O、石蜡油覆盖。
反应温度和时间为:94℃/2min预变性、94℃/30s变性、55℃/1min退火、72℃/1min延伸,循环30次后72℃延伸5min。
第1次PCR反应取模板10μL,第2次PCR反应以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模板取1μL。
一种名为BM-Cyclin的化学试剂,除体外培养癌细胞中支原体污染具体方法:1、选用抗支原体药物(BM-Cyclin-1、2 ),磷酸缓冲液配制,溶液抽滤除菌,0~4℃保存。
2、细胞处理过程:细胞传代同时加BM-Cyclin-1 10μg/ml,37℃培养3天;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加入BM-Cyclin-2 5μg/ml,37℃培养3天;继续传代追加BM-Cyclin-2 5μg/ml一次,培养2~4天(如细胞污染严重可重复上述处理过程)弃药液,D-Hank’s液洗2次,胰蛋白酶消化传代,进行常规培养。
3 、在细胞检测或实验前,最好再用常用量的5倍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作短时间处理,每天30~60分钟。
支原体的污染是目前细胞实验室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药物来杀灭支原体虽是一种重要措施,毕竟是一种补救方法,而且清除后,支原体仍可重新污染细胞。
因此,重要的还在于预防,如严格选用无支原体污染的牛血清,保持细胞培养间洁净和严格无菌操作等。
网友“arlbor”把从网上和书上看到的一些资料与大家讨论一下吧:细胞株若受到细菌、真菌、支原体、或是特定病毒等之污染时,会严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
而细菌、真菌等之微生物污染时,较易自培养基等的外观变化察觉。
但是若受到支原体之污染时,细胞之外观较无明显变化,但是其污染会造成细胞之生长速率缓慢、细胞产生病变之型态改变等等变化。
各国细胞库支原体污染的统计表,如下:国家 受支原体污染(%) 报告年度USA-FDA 15 1993(past 30 years)USA-ATCC 15-20 1992Japan-(IFO,RIKEN,JCR 80~30~22 1981 1987-19931998Germany-DSM 36 1990-1994Argentina 65 1987Israel 32 1986-1993China 95 1990造成支原体高污染率的原因为:1、支原体size 0.1~0.8 um,无细胞壁,可透过一般过滤膜(0.22-0.45 um)2、支原体污染时,没有明显的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特征变化3、过去缺乏简单、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4、细胞流通间缺乏品管,造成实验室间的相互污染5、研究或操作人员忽略污染问题而支原体污染了来源:1、已受污染的细胞2、操作人员的疏失3、已受污染的培养基、血清4、操作环境不良、实验器具不洁等由于支原体为人体口腔中之正常菌丛,实验室之操作人员的污染亦可能为污染源,须十分注意。
而万一细胞已受支原体污染时,最佳的处理原则为将细胞高压灭菌后丢弃,以免污染其它洁净的细胞株。
但是若是坚持要作去除支原体污染,有以下几种方法,只不过结果会与原始的细胞特性有差异。
去除支原体污染:1、抗生素处理:BM-cyclin(Roche),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ICN),Ciprofloxcin(Bayer),Enrofloxacin (Bayer)2、Nucleic acid metabolites:5-bromouracil,Hoechst 33258,bromodeoxyuridine3、Anti-sera预防与控制方面可从以下各点加强注意:G 设备方面:1、使用已作支原体测试ok之细胞株2、于另一隔离之区域操作未知是否有支原体污染之细胞3、使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G 检测方面:定期以标准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血清、ddH2O有否被支原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