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常用的秘方
15 郭生白治疗心衰案例
郭生白治疗心衰案例
郭生白治疗心衰的案例如下:
有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患慢性心衰已多年,经常心慌、心悸、气短,稍一活动即感喘憋。
观其脉象弦滑有力,舌红苔黄,小便短赤,大便
干结。
郭生白以“益元丸”加减为其治疗。
具体药方包括:人参6克(另煎),黄芪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五味子12克,酸枣仁20克,炙甘草6克。
同时,嘱
咐患者少活动,多休息。
服用此方几剂后,心慌、心悸减轻,喘憋有所好转。
郭生白根据患者
的病情,对药方进行了调整,继续服用几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郭生
白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补骨脂12克、川芎6克,将“益元丸”再
次加减后给患者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心衰,又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促、乏力、水肿等。
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脏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针对心衰,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物治疗心衰的主要原则是调整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效的药物,如丹参、黄芪、桃仁、山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供血和排血功能,从而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心俞穴、膻中穴、神门穴等,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从而缓解心衰症状。
另外,中药汤剂也是中医治疗心衰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这些药物可以补益心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从而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供血和排血功能,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及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中医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ACEI和ARB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修复或更换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脏移植术是一种极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3.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通过规律的运动来增强心肌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合理的饮食管理也对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限制盐分摄入,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此外,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总之,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药物的规律使用,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共同抗击心力衰竭,重拾健康生活。
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
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心脏病秘方配方:丹参20克,水蛭8克,薤白6克,瓜蒌仁12克,远志3克,麦冬12克,桂枝3克,檀香3克,地龙20克,青皮10克,百合20克,柏子仁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天花粉12克,石菖蒲5克,身体虚弱加党参20克.有内热加黄芩15克.说明;此为一次性水煎服的药量,如做成丸/散可将药量加大倍数,丸散剂早晚服一次每服10克,严重一天三次,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服为佳.作用;对各种心脏病有特效,尤其冠心病,心脑血管阻塞尤效,三天即可见奇效,对胸背头跌打旧患也有效,对有些中风病人也有一定作用.禁忌:服药期间不食酸辣及刺激性之品.病人要乐观.薤白防阳不足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患有心律失常的人越来越多,心律失常的出现,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峻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尽快使患者身体得到康复,人们往往想尽任何治疗方法。
那么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祖国医学以为,若久患胸痹、心痛、脘闷、咳喘、心痹等病,皆可致阳气亏虚心脉失于温运,阴血不足,心脉失往络荣而为病,从而导致出现迟、数、促、结、代,甚至更严峻的尽脉等病脉,这些脉象均可反应出心律失常,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酸枣仁30---45克,粳米100克。
把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半熟时,兑人枣仁汁再煮为粥。
晚餐时温热服食。
[方二]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
加净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方三]当回、生姜各75克,羊瘦肉1000克,大料、桂皮少许。
文火焖至肉烂熟,往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关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方四]人参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
同人砂锅煮粥,早晚空腹分服。
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五]柏子仁10--15克,猪心1个。
中医治疗心衰医案
中医治疗心衰医案心衰是由于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要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水肿等。
中医认为,心衰与肾虚、阴虚等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位中医师的成功治疗心衰的医案。
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她一直感到疲惫乏力,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夜间出汗,并且有时会出现手脚发凉,腰膝酸软等症状。
她有高血压病史,已经服用了多年的降压药,但效果并不好。
经过中医师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该患者肾虚、心阴虚,以及经络不畅。
医师根据中医诊断,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师从药膳方面入手,给患者开了一剂补肾养心的药膳,包括枸杞、红枣、淮山、山药等。
这些食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补充失去的能量和营养。
另外,在中药治疗方面,医师开了一剂心脾气药方,包括人参、黄芪、白术、麦冬等。
这些中药不仅可以调和脾胃,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滋润心脏,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心血管功能。
此外,在针灸方面,医师采用了“四神针”的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患者的足三里、关元、太溪、神阙等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能量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恢复心脏功能的目的。
经过数次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
她的疲劳感减轻了,呼吸也变得容易了,胸部的压迫感也消失了。
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和感激,并且坚持继续中医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心衰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调节人体机能,恢复身体健康。
同时,中医诊疗也强调因人而异,因病制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各类患者的病症问题。
因此,患者在治疗心衰时可以考虑中医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药辨证治心衰]治心衰的中药秘方
[中药辨证治心衰]治心衰的中药秘方心力衰竭按中医理论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或阳)虚损失调为本,淤血、痰饮内停为标,为虚实夹杂之重症,临床治疗应标本兼顾,辨清虚实缓急;补虚、温阳、活血、利水为其治疗总则,运用时应根据虚实的侧重不同灵活运用。
●心肺气虚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方药:养心汤加减(炙甘草10克,地龙15克,肉桂、五味子各5克,丹参、泽泻、黄芪各20克,茯苓、当归、太子参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化淤,健脾利水。
加减:气虚自汗者,加白术15克以益气固表;兼淤血者加桃仁、赤芍各10克以活血�淤。
●气阴两虚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疲乏,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头晕心烦,口干,面色暗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方药:加味生脉饮(熟地20克,人参、麦冬各15克,白术、五味子各10克,黄芪、丹参、茯苓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补血活血。
加减:口干,心烦内热者,加知母15克以养阴清热;胸痹胸闷者加川芎、薤白各10克,瓜蒌20克;胁下有痞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
●心肾阳虚临床表现:心悸,短气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尿少浮肿,腹胀便不成型,面色灰青,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方药:真武汤加减(丹参15克,茯苓20克,白芍、白术、炙附子、五加皮、桂枝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健脾利水。
加减:气虚甚者加人参10克;水肿甚者加泽泻10克;淤血日久者可加用三棱、莪术各10克,水蛭5克。
编辑/于嘉男。
【朱良春:治心力衰竭的三个良方】
【朱良春:治心力衰竭的三个良方】
1.
消水圣愈汤
【药物组成】
桂枝、甘草、干姜、大枣、麻黄、杏仁、附子、知母。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方义】方中麻黄能通心气,舒发心阳,破坚积,并有利尿作用;桂枝通阳利水;附子强心;细辛散陈寒;加知母育阴化气;遂成阴阳既济之功。
2.
心痹汤
【药物组成】
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5g,当归尾、丹参、桃仁、红花各9g,水蛭粉1.2g(分吞),虻虫1.5g,炙甘草10g。
【功效主治】心衰属心气不足,心脉瘀阻,心下痞坚,唇绀足肿者。
【方义】水蛭粉治此证效著,盖化瘀即所以利水也,配合益气扶正之品,遂无耗伤气血之弊。
3.
银翘白虎汤
【药物组成】
连翘20g,金银花、防己、木瓜、知母、粳米各25g,生石膏10g,甘草10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络利痹,用于风湿性心肌炎阶段。
【加减应用】湿重者加苍术25g,薏苡仁40g,厚朴10g;热重者加枙子、黄柏各15g,黄连5g:心前区闷痛者加全瓜蒌、薤白各25g,桃仁、丹参各15g;心悸者加茯神、枣仁、远志各15g,柏子仁25g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学苑出版社。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1. 人参党参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参附汤,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心悸、短气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附子、黄芪等,具有温补心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3. 五苓散,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脾胃湿滞、水肿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4. 四逆散,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肢体冰冷、脉沉细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心衰出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剂。
另
外,中药治疗心衰出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心衰100首常用方剂的用药简析
KEY ORDS c rn r e r ie s a s d c n e t eh a t alr , b n f i g vt n r n r n a g, v g r t g b o d W oo a yh atd s a e c u e o g si e r fi e b e e t i e eg a d wami gy n i io a i l o v u in l a y n n c ru a in a d ei n t g sa i , r s rp in ay i i lt n l c o mi ai tss p e c t s a l s n i o n s
天 津药学
Taj P am c 2 1 i i hr ay 0 2年 nn
第2 4卷第 4期
2 l
中
药
冠 心 病 心 衰 1 0首 常 用 方 剂 的 用 药 简 析 0
高
(. 1天津南 开医院 , 天津 摘 要
晟 周 ,
静
30 9 ) 0 1 3
3 00 ; 2 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 0 10 . 天津
丹参
黄芪、 葶苈 子
6 o
5 1
茯 苓 炙 甘 草 桂 枝 麦 冬
五 味子
4 8 4 O 3 5 3 3
3 1
白术
泽泻
2 9
2 6
车前 子
红 花
2 5
2 4
赤芍 、 川芎 、 当归
益 母 草
2 1
1 5
桃仁 、 猪苓 半 夏 、 七 三
d maaema r eh d o u n oo ay h at i a ec u e o g s v e r f lr.T e m to fe m n t g suu d e j to f r g c rn r e r ds s a sd c n et e h at a u e h e d o l ia n p tm a x om ci e i i h i i n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经验总结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我通过临床实践,尝试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真武汤是由当归、白芍、炙甘草、桃仁等药材组成的中药方剂。
这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是一方由红花、赤芍、桃仁、三棱、丹参等组成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梗后心绞痛。
结合这两方药的特点,并根据慢性心衰病情加减调配药材,可以起到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态的作用。
我在临床上应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慢性心衰的病情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体质、疾病状态都有所差异。
因此,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
比如,对于心肾不交的患者,可以加入黄芪、熟地黄等药材来补益心肾。
其次,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慢性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单纯依靠中药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我在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时,还结合了其他疗法,如西药治疗、食疗、运动疗法等。
这样能够综合发挥不同疗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注意药物的配伍。
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够相互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我在临床应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时,根据药材的性味归经特点,注意进行合理的配伍。
比如,当归、白芍的结合能够活血调经,炙甘草与桃仁的搭配能够活血祛风。
这样的药物配伍使得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治疗效果更佳。
最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使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同时,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感受,并做好心理护理。
【李可:肾衰竭心力衰竭起死回生神方-破格救心汤】
【李可:肾衰竭心力衰竭起死回生神方-破格救心汤】
秘方:附子200g,沉香粉3g(冲),油桂3g(冲),茯苓、泽泻各30g,山茱萸180g。
用法:武火急煎,边煎边灌。
病例:灵石药材公司王某之母,62岁。
县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诊见患者深度昏迷,痰声拽据,颈脉动甚,腹部如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
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
六脉散乱,摸其下三部沉实有力。
询知患痰喘三十一年,此次因外感风寒,此发暴喘。
住院七天始终无汗,已两日无尿。
嘴唇青紫,心力衰竭之端倪已露。
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十时许开始服药,十五分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
十一时三十分,知饥索食,心率为一分钟一百次,脱险。
原方再服八剂,三小时一次,昼夜连服。
二十四日下午四时,水肿消退,心率一分钟八十二次,已能拄杖出游。
前后三十一小时,服附子共一斤十两,山茱萸一斤,古今视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方解:本方具有纳气归肾,利水消肿之功。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李可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一斤等于五百克,一两等于五十克,(如果方子出处在古方里,就应按照古称来换算:老称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一点二五克;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三点一二五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
它会导致疲劳、气短和心脏肿大等严重症状。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基石,常见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1.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并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 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并减轻负荷。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
3. ACE抑制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对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脏排血功能。
4.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
5. 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并防止钠和水潴留。
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患有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改善心肌供血。
2. 心脏移植:对于极度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成为最终的治疗选择。
然而,由于供体心脏的稀缺,心脏移植手术的适应症非常严格。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于一些有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室异步收缩的患者,可以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以提高心脏收缩协调性。
三、生活方式改变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生活方式改变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1. 控制饮食:控制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管理体重。
2. 限制液体摄入:对于有水肿问题的心力衰竭患者,限制液体摄入可以减轻水肿症状,防止液体潴留。
心衰的经方治疗
心气( 阳) 虚是 本病 的病 理基 础 , 血瘀 是本 病重 要 的病 理 环节 , 内生 水湿 是本 病 重要 的病 理产 物 和继发 性致 病 因
为主 , 用清 热利 湿 中成 药 , 收 到 较好 的疗 效 。此 后 每 次 复发 , 用 清 热利 湿之 品 , 损 伤 阳气 , 寒 湿 内结 , 形 成 以寒
湿 凝滞 为 主要 发病 机 制 之证 , 故 用 阳 和 汤加 味 , 温 阳散 寒, 利 湿化 痰散 结 。兹 证相 投 , 故获 良效 。
3 0 g , 杏仁 1 2 g , 紫菀 1 0 g , 桔梗 9 g 。 ( 3 ) 肺脾 两虚 、 痰饮 阻肺 。辨 证 要 点 : 咳嗽 喘 促 , 心
慌气 短 , 动则 加重 , 痰多 , 下肢水肿 , 舌质淡, 苔腻 , 脉 沉
细 。治则 : 补 肺健 脾 , 化痰祛 湿 。方药 : 保元 汤 合苓桂 术
瘕” “ 痛 经” “ 月 经不 调” “ 不孕 ” 等 病证 范畴 。本 病多 为邪
热 余毒 残 留 , 与 冲任 之 气 血 相 搏 结 , 凝聚不去 , 日久 难 愈, 耗 伤气 血 , 虚实 错 杂 。临床 以湿 热 结 聚 , 气滞血瘀 , 寒 湿凝 滞 , 气虚 血瘀 证 多见 。然 本 患 者病 起 之 初 , 湿热
心 衰 的经方 治 疗
栗 晓 乐 谢 豪 杰
(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 民医院, 4 5 0 0 5 3 )
甘 汤加 减 。具体 方药 : 人参 1 5 g , 黄芪 1 2 g , 桂枝 9 g , 白
术 1 5 g , 茯苓 1 2 g , 陈皮 1 2 g , 法半夏 1 2 g , 枳壳 6 g , 木 香 1 2 g , 砂仁 1 2 g , 甘草 5 g 。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衰抢救药方(破格救心汤)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衰抢救药方(破格救心汤)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心衰抢救药方:(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诸证若见一端,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患者面青惨,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脉大无伦120次/分或更高,舌边青瘀,舌苔灰腻厚,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先冲服麝香0.5克,冰片0.05克,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苏合香丸2粒。
毫针重刺素髎、左中冲穴、并于左内关穴行提、插、捻、转、之法(无针手掐也可),约5分钟,痛止。
为辩证施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制附子(制白附片)150克,高丽参15克、五灵脂15克,瓜萎30克(酒泡),薤白15克,丹参45克,檀香10克、降香10克、砂仁10克,山萸肉90克,生龙骨15、生牡蛎15克、活磁石15克,郁金15克、桂枝尖15克、桃仁15克、细辛15克,莱菔子30克(包煎,生炒各半),炙甘草60克,射香0.5克,三七粉10克(分次冲服),2剂。
煎服方法:病势危急者:加冷水2000毫升,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病稍缓后,文火煎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大概2个小时左右,服第一次药后一刻钟汗敛喘定,四肢回温。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
心衰中医治疗方法心衰,又称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现代医学中,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然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衰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等。
首先,中医药在治疗心衰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舒张力,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其次,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心衰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功能,从而改善心衰的症状和预后。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中医治疗心衰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作用,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治疗心衰的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针灸的穴位和中药的配伍等。
此外,中医治疗心衰还注重患者的平时调理,包括饮食调理、起居调养、情志调摄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当然,中医治疗心衰也需要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因此,中医治疗心衰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发展的治疗方法,它在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可老中医常用经验方及病案:治心衰、肺心病、皮肤病、肿瘤等
30 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 宫颈等恶性肿瘤确有卓效。
一.救治心衰方 破格救心汤附子 30~20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10~30 克(另 煎浓汁对服),山茱萸净肉 60~120 克,生龙骨、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 麝香 0.5 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 毫升,文火煮取 1000 毫升,5 次分服,2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1~2 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1~3 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 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 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 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 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 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 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 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 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 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 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 安。 病例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闫某,男,60 岁。1995 年 3 月 24 日凌晨 4 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 青紫,头汗如油,痰声辘辘,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 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 10 年。本次发病 1 周,县医院抢救 6 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 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 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 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 后阴极阳生, 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 4 时, 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 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 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 15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30 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 30 克,生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 净山茱萸 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麝香 0.5 克(分冲),鲜生姜 30 克,大枣 10 枚,姜汁 1 小盅(对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 3.5 千克,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 月 25 日 6 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 夜内服完上方 1 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 由灰败转为萎黄,发绀稍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 代,48 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 200 克,余 药不变,日夜连服 3 剂。3 月 26 日 3 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常用的秘方
本病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
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
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
葶苈子10---20克,大枣5--10枚。
水煎,1日分2--3次服,每日1剂。
本方尤适用于心急气喘,略吐痰涎者。
人参方二
人参、三七、檀香若干克。
将3药等分为末,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心力衰竭。
方三
黄芪20克,人参1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丹参12克。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四
赤小豆90克、鲤鱼300---500克。
煲炖,熟烂后服食,1日数次。
方五
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
先将黄苠浓煎取汁,再人粳米、红糖同煮,待粥成时调人陈皮未少许,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
方六
党参(或人参)10克,炙甘草9克,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丹参、赤芍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气短,加黄芪;咯血,加生地、玄参、阿胶、丹皮,另服三七粉;心慌、自汗,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汗出、怕冷、脉结代,加桂枝、干姜;下肢浮肿、尿少,加车前子、玉米须、罗布麻根;舌有紫气、胸痛,加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眩晕、面赤,加制首乌、枸杞、菊花、钩藤;咳嗽、咯痰黄稠,加沙参、贝母、桑皮、龙葵、穿山龙。
本方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力衰竭,临床主症如:心悸、胸闷、气喘,于活动后加重,或夜间发作咳嗽气喘,头晕,少寐,自汗盗汗,口干,神疲倦怠,面颧暗红。
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无力或有歇止。
方七
党参(或人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鸡血藤12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腹胀、便溏,加干姜、苍术、砂仁;夜尿多、下肢欠温,加仙灵脾、桂枝;胸闷、胸痛,加广郁金、红花、元胡;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肢体关节疼痛,加防风、防己、桂枝、北五加皮;尿少、肢肿,加桂枝、生姜皮、泽泻。
本方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临床主要见症如:气短,活动后气喘,或平卧时胸闷气促,神疲乏力,食少,下肢轻度浮肿。
苔薄白、舌质红,脉虚数或结代。
赤芍方八
附片10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益母草15克,北五加12克,茯苓、万年青根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气短加人参、黄芪;脘痞、食少、恶心,加砂仁、川椒、姜半夏、生姜;腹胀有水、苔白腻,加木香、大腹皮、草果;胁下痞块,加桃仁、红花、泽兰、丹参;咳嗽、痰多清稀,加炙麻黄、细辛、法半夏、五味子。
本方温阳利水,适用于阳虚水肿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气喘,难以平卧,脘痞腹胀,或伴腹水、胸水,下肢浮肿,尿少,畏寒肢冷,颈脉怒张,胁下痞块,唇甲青紫。
舌质紫黯、苔薄白而滑,脉沉细而数或促或叁伍不调。
方九
人参9克,制附片6克,肉桂6克,仙灵脾9克,熟地、山萸肉、葶苈子、五味子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喘剧,加胡桃肉、坎脐、沉香;舌红,加麦冬、玉竹;下肢浮肿,加牛膝、车前子;咳嗽、咯吐泡沫样痰,加白芥子、苏子、橘红、半夏。
若喘促不宁,喉中痰响,额汗不止,四肢逆冷,爪甲青紫,神昧不清,脉微细欲绝,或细数不清者,为肾不纳气、心阳欲脱、浊饮上逆、肺气闭绝的危候,急以回阳救逆,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吞服黑锡丹,同时中西医结合救治。
本方温阳益气,适用于阳气虚衰所致的心力衰竭,其临床主要症状如:气短,动则尤甚,端坐休息,不能平卧,心悸怔仲,或有肢肿。
苔润、舌淡胖紫黯,脉微细而数。
心力衰竭方剂一
组成:黄芪10~15克党参10克益母草10~12克泽兰10克灸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主治:心力衰竭。
加减:若吐甚可加竹菇、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者酌加苏子、白果、灸麻黄等;若水肿明显,并伴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可酌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可酌加菟丝子、仙茅、补骨脂温补肾阳之品,或酌加桂枝;或有阴虚表现者则去附片,加麦冬、五味子等;若见阳脱,可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
红花心力衰竭方剂二
组成:附子(先煎3小时)15~30克党参24克(或人参6克)桂枝9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红花6克葶苈子12克车前子30克灸甘草9克。
用法:上方每日1剂,浓煎成200毫升,分3次服,7~10日为一疗程,有效者,休息1天后再服1~2疗程。
心衰纠正后,改用归脾汤、生脉散或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加减:尿少浮肿明显加木通、防己各12克;心悸不寐加枣仁15克、琥珀6克;气短较重加黄芪15克;痰多加半夏12克、陈皮9克;便溏纳呆加白术15克、砂仁6克;腹水加黑白丑6克;自汗加龙骨、牡蛎各30克;舌红口干去桂枝,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加味黄芪参麦五苓汤的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6 g,茯苓15 g,茱苓15 g,泽泻10 g,白术15 g,桂枝6 g,丹参15 g,郁金15 g,炙甘草6 g。
三碗水煎至8分饭后半小时左右温水送服,1日1剂,疗程12个月。
受试期内,每周随访1次;每1月后记录随访情况,包括症状、体征、血压、心率、体重、心衰等级、不良事件、心电图,并在初诊、随访6个月、12个月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
本中药方剂重用黄芪益气运血利水,为治心衰的要药,党参补中益气健脾,麦冬养阴清心除烦,五味子敛肺补肾养心,合为益气养阴敛心之君;丹参祛瘀清心除烦,为化瘀活血之臣;佐以利水渗湿益气养阴之五苓散,理气醒脾之郁金;以健脾定心之炙甘草为使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活血、健脾固肾、化痰利水中药具有拮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内皮细胞、抗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通透性、影响神经内分泌等方面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
如君药重用黄芪有扩张血管而降压的作用,降低心脏后负荷,促进心肌细胞功能恢复;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搏出量,以提高心功能,使血液流变性改善;有利尿作用;有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
全方以扶正祛邪为总治则,发挥“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以“阴阳平衡”为目标,共奏益气化瘀、健脾固肾、理气化痰、泻浊利水之功,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理想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