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评课
十几减九评课稿

十几减九评课稿《十几减9》评课今天,我们听了丁老师执教的《十几减9》一课。
经过对本课观摩,我发现:丁老师在本节课中做的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优点:1.准备充分,有热身运动练习;有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9+()的加法练习。
2.提问方式多样,有单个提问,有抢答、大声答,小声答……3.教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
如:“乖,再想想”,“别怕,再试试”等等。
4.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
提问首先用孩子都很喜欢的动画画面创设了问题情境。
这其实就是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会观察画面,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学会提出问题。
当学生理解画面的意思并能熟练提出问题后,才开始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5.注重小组合作。
在探索与研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过程中,考虑到低年级儿童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特点,丁老师老师采取了独立思考与同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分别对15-9、16-9、12-9、和13-9的计算进行探索与研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破十法”、“做减想加”等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交流。
并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6. 体验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从互相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把老师的“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
二、问题和建议:1.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探索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且要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老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出现了多种种算法。
丁老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下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讲才好?所以,就反复把每种做法都讲一遍,另外又再强调自己的几种重点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
数学教学说课设计 《十几减9》教后小记--数学说课评课

数学教学说课设计《十几减9》教后小记--数学说课评课“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它是在同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同学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同学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布置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同学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同学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 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
为了达到本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引导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同学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我充沛利用主题图,引导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同学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
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同学的操作活动。
如在教学例一(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朵红花、2朵黄花),让同学考虑:从12中去掉9,该怎么去?同学能很快从10朵红花中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就是12-9的结果。
通过操作活动,同学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同学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同学数学思维水平良莠不齐,应此同学计算方法也是良莠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
为了使大多数同学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规范,使大多数同学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同学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偏重让同学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同学能掌握这普通的持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十几减九》听评课教学实录

《十几减九》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是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小魔术师”──“十几减9”。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魔术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魔术师,大家高兴吗?生:高兴。
师:让我们掌声请出小魔术师。
(课件出示:一名小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的情境,小魔术师一手拿魔术棒,一手拿帽子,魔术棒一点:变出9只小鸽子。
)小魔术师:“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十几只小鸽子。
猜一猜,我可能带来十几只呢?”生1:11只。
生2:13只。
生3:14只。
……师:同学们,在魔术中藏着许多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小朋友能发现它,那你就是最了不起的小小数学家。
生1:带来15只鸽子,变出9只,还剩多少只?生2:带来17只鸽子,变出9只,还剩多少只?生3:带来16只鸽子,变出9只,还剩多少只?……[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去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老师适当、适时的给予赞扬与鼓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中,有什么相同点呢?生1:问题中都有数字9。
生2:都是“减9 ”的问题。
生3:都是“十几减9 ”的问题。
师:说的太对了。
同学们听的太认真了。
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问题称为“十几减9 ”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十几减9 ”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几个减法问题中都有什么相同点时,通过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从中发现了共同点,不但考查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一年第二学期《十几减9》评课稿文本

一年第二学期《十几减9》评课稿“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进步行授课的,同时它又是今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表现新的授课理睬。
陈老师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质,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课授课是从少儿的生活实质中抽象出数学算式,陈老师依靠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立。
调整了教材的表现方式,表现了课标精神。
1、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陈教师第一用课件出示包汤圆的情况过程,这一情况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感觉其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思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商议计算方法上。
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虑角度的不同样,会出现多种不同样算法。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沟通后再全班沟通。
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样算法后,尔后引导学生比较各样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依照实质情况,提出数学识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授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学生自已提出有必然难度,因比,在授课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识题并能进行解答。
陈老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必然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
经过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沟通合作,学会选择4、学习力助阵,收效更佳。
眼脑机能训练,包括定点凝望训练、横向迅速搬动训练、纵向迅速搬动训练等训练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会集,同时训练了眼球的灵便性。
其他,闪视记忆让孩子们的记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增加了他们的记忆容量和记忆储藏空间,让他们的阅读速度、记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达到了很好的提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十几减9的练习课》评价反思

十几减9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这是与“十几减9”内容相对应的一节练习课,教材安排了“吹泡泡”两道、“练习二”8道习题。
“吹泡泡”第1题8道9加几,第2题8道十几减9,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用口算的形式,提升“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
“练习二”第1题用图形的形式来暗示“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道加法解决两道减法”的思路;第2题第1小题意图同上,只不过在形式上变换一下,第2小题则有所拓展,在一个部分量未知的情况下做减,有拓宽思维空间的功能。
但从总体来说,教材练习设计突出“想加算减”的思路,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算法加以训练(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十分强调),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法。
问题是“十几减几”的基本算法仅仅是“想加算减”一种吗?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比较快解决问题的、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方法就能够看作基本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比较熟练的学生来说,“想加算减”是一种基本方法;而对于那些“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的,有些甚至不会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的算法或比较熟练使用的算法可能是“破十法”,此时,“破十法”就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基本算法。
所以,我们认为,教材只把“想加算减”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来训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
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十几减9”教学设计与评析

“十几减9”教学设计与评析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十几减9”的概念; - 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方法; - 能够独立完成有关“十几减9”的算术题。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关于“十几减9”的运算。
3. 教学重点学生在本课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 理解“十几减9”的概念; - 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方法。
4.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 互动讨论: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练习演练: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 群体展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问题导入,例如:小明手上有15个苹果,他吃掉了9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步骤二:引入知识点•讲授概念:解释“十几减9”的概念,例如:十几减9就是在十位数上减掉9后的数。
•示范运算:通过具体的运算示例,展示如何进行“十几减9”的运算。
步骤三:深入讲解•解释运算规则:通过几个具体的算式示例,详细解释“十几减9”的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是“20减9”怎么计算?如果是“30减9”怎么计算?让学生尝试自己思考。
步骤四:练习演练•分发练习题:给学生分发一份练习题,题目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十几减9”的计算。
•时间安排: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练习。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和讨论答案,并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
步骤五:总结•总结归纳: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提出建议。
6. 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对“十几减9”的概念是否理解清楚; -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方法; - 学生在练习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算术题目; - 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表现如何。
评课-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评课: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特别重要,一班级同学的特点是喜爱计算题,由于他们喜爱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爱好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控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索,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同学感爱好的生活情境,让同学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同学喜爱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同学主动参加学习。
通过****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状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同学感爱好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整堂课以同学感爱好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开展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同学所熟识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基础之上,依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同学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表达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同学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同学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须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援助同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同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学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在学习新知处,许多同学已经能够精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同学需要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同学去思索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同学自主探究15-9=6的其他计算,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沟通,让同学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过程给同学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同学提供点子,通过演示援助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同学的性格进展。
一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十几减9通用版

一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十几减9通用版
《十几减9》评课稿
《十几减9》是一节计算课,杨老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整节课环环相扣,层次清楚,符合计算课型的一般步骤。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杨老师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大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了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13-9的算法。
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了多种算法。
他们掌握算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
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多次操作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说计算过程,这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理念。
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果没有桃子图,我们可以怎么算呢?”有一个孩子回答:“我们可以把它想成有桃子图。
”这时我们在做的老师都笑了。
其实,这句话后面不就藏着解决问题的策略吗?当没有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第 2 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十几减9》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十几减9》案例与反思师:小猴摆了个水果摊,生意可好了,你看他又只剩一盒桃和 3 个桃了。
这时,小兔走了过来,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就想买几个尝尝,就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一共有几个桃?生:一共有13个桃。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呢?生:还剩4个桃,13-9=4。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师: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把9个桃给小兔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桃,摆一摆。
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拿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拿一拿,再说一说。
交流。
师:你为小猴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生:从盒子中拿掉9个桃,盒子中还剩1个,外面还有3个,一共还剩4个桃。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兔要买9个桃,小猴先把10个桃给他,让小兔还1给小猴,跟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小猴还剩4个桃。
生:先拿掉外面的3个桃,还缺6个,就从盒子里拿走6个,还剩4个桃。
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拿,拿走9个,小猴就还剩4个。
生:我是二个二个地拿,拿了8个,再拿1个,小猴就还剩4个桃。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能按照你的拿桃子的方法来计算13-9吗?师:鲸大哥听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带着题目来到我们班级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出鲸大哥的题目吗?生:有。
媒体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教师把题目按顺序板书:11-9=212-9=319-9=10师:鲸大哥带来的题目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些秘密找出来吗?小朋友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商量。
学生合作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是11、12、13、19排下来的。
生:我发现得数也是按照2、3、4、10排好的。
生:我发现都是-9。
(师揭示课题:十几减9)金合欢:我发现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金合欢小朋友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你们来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啊!学生每道题都检查,发现都是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十几减九》优秀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优秀的教学反思《十几减九》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十几减九》优秀的教学反思11、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列式计算。
创设相应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地引入新课。
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必须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
在探究十几减九的算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规律。
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十几减九》优秀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我教学的是《十几减九》。
让学生先看图,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初步学会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想加算减)。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首先,从自身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
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
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
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由于刚开学才两三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
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
《十几减几》评课稿两篇

《十几减几》评课稿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
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其实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之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没有出现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虽然他们还是刚进校门不久,孩子们还是应该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均应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教学民主则是本课又一亮点。
但是教师并没有做到。
这不但应该体现在教者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紧接着13-9各种算法的交流后,教师应该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做等要求。
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
在交流各种算法时,应因其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到后来,有的孩子可能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记不清了。
这时,让孩子们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呀!而本堂课是减法第一课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然后再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算法的优化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应以课外活动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十几减几》评课稿《十几减几》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十几减九》评课稿两篇

《十几减九》评课稿“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李老师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
十几减9评课稿

这节课韦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卖气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本节课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韦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
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在汇报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计算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数数法。
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
另外在探究十几减9的算式的规律时,我们认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证和思维特点,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时,教师能不能明确指出找找被减数的个位和差有什么规律?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较快地发现规律。
并运用规律进行巩固练习。
比如同桌你说算式,我说结果。
三年级组 2014、2、26。
十几减9专家评审意见

十几减9专家评审意见
对于“十几减9”这一数学教学内容的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首先,从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来看,“十几减9”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来看,专家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材选用方面,专家建议选用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此外,专家还强调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同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十几减9”这一数学教学内容,专家建议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材选用的科学性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评课-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评课: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xxxx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十几减9》评课)

《十几减9》评课
(1)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以学生欢的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真正的精彩就在于开放,在于生成,在课堂的最后学生的知识再一次得到升华,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不错
(2)知识就像人体的骨架,情境就像血肉,知识需要情境来体现,情境需要知识来依托。
教师采用春游活动贯穿整节课,把枯燥的计算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学有所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如果能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速度再处理的慢一些,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在本节课的练习中,卢老师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力争让每个孩子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不同煅练,得到不同的发展。
(4)在寻求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卢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
学生们在思考、讨论中出现多种算法,并且在方法的多样性中又注重方法的择优。
最后通过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
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总之本节计算课,给我启发很大,很值得学习,以后在数学课堂上就要努力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必要时进行总结,争取做到更好。
公开课《十几减九》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

公开课《十几减九》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十几减九》一课,受益匪浅,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借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拉近的师生间的距离,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效率也很高。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重点突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李老师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二、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三、课堂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李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十几减九的算式,在学生感受其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
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方法多样。
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游戏活动式的数学课,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结束,力争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以个体参与、小组参与、动手参与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具体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这节课李老师很多地方体现了这一点,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给学生汇报交流的时间太少,课堂不够开放,整节课显得学生比较被动。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豉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李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几减9
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我就对危老师的这堂十几减9这堂课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谅解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 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危老师采取了创设情境让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同桌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对15-9的计算多种算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
教学活动允许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交流。
并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让学生懂得“破十法”、“做减想加”等多种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从互相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把老师的“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
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了课标精神。
下面我就从四点说说我自己听这节课的感受
1、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儿
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创设情境环节中危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学生在公园买东西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
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
为了让学生思考的更清楚,危老师采取用摆小棒,拿汽球,圈风车一步一步进行引导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想好怎么样的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学生自已提出有一定难度,因比,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
危老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已的,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
四、学习力助阵,效果更佳。
危老师通过青蛙跳河,小兔坐船等训练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训练了眼球的灵活性。
另外设计一道知识提高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最后算出结果获得成就感,又为本节课的顺利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听课,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中应着重创设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喜欢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
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更容易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只有这样学生对数学才不感到陌生,还能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