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语录

合集下载

憨山大师醒世歌-田英章书法

憨山大师醒世歌-田英章书法

憨山大師醒世歌

生前枉費心千萬 死後空持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 壽夭窮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 不知何處是家郷
憨山大師醒世歌
10
紅塵白浪兩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縁延歳月 終身安分度時光
憨山大師醒世歌

休將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 耐煩作事好商量
憨山大師醒世歌

從來硬弩弦先斷 毎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閒口舌 招愆多為狠心腸
憨山大師醒世歌

是非不必爭人我 彼此何須論短⻑ 世事由來多缺陷 幻軀焉得免無常
憨山大師醒世歌

喫些虧處原無礙 退讓三分也不妨 春日纔看楊柳綠 秋風又見菊花⻩
憨山大師醒世歌

榮華終是三更夢 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當
憨山大師醒世歌

人從巧計誇伶俐 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嗔墮地獄 公平正直即天堂
憨山大師醒世歌

麝因香重身先死 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 兩鍾和氣二陳湯

憨山大师醒世歌-柳体书法字帖

憨山大师醒世歌-柳体书法字帖

常陷长我


春 退 憨山大師醒世歌

风日让些
又才三亏
见看分处
菊杨也原
花柳不无
黄绿妨碍


老 富 憨山大師醒世歌

甜病贵华
苦死还终
辣生同是
自谁九三
承替月更
当得霜梦


谄 天 憨山大師醒世歌

平曲自从
正贪从巧
直嗔容计
即堕定夸
天地主伶
堂狱张俐


一 蚕 憨山大師醒世歌

盅剂为因
和养丝香
气神多重
二平命身
陈胃早先
汤散亡死

寿
悲 死 憨山大師醒世歌

夭欢后前
穷离空枉
通合留费
日朝手心
日朝一千
忙闹双万


顷 百 憨山大師醒世歌

知刻年得
何一浑争
处声是强
是锣戏来
家鼓文斗
乡歇场胜
10

到 忍 憨山大師醒世歌

身处辱尘
安随柔白
分缘和浪
度延是两
时岁妙茫
光月方茫


谨 莫 憨山大師醒世歌

烦慎把将
作应他自
事酬人己
好无过心
商懊失田
量恼扬昧


惹 每 憨山大師醒世歌

愆祸见来
多只钢硬
为因刀弩
狠闲口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口易先
肠舌伤断


世 彼 憨山大師醒世歌

躯事此非
焉由何不
得来须必
免多论争
无缺短人

憨山大师醒世文

憨山大师醒世文
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
不知何處是家鄉。紅塵白来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
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
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
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閒口舌,
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
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
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
退讓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
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
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
天自從容定主張,
讒曲貪嗔墮地獄,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
兩種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
死後空留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
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
憨山大師醒世文
憨山大師生於1546年,卒於1623年。是六祖惠能後的禪宗高僧,憨 山大師十九歲出家,到栖霞山學習禪法,之後又學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此後, 憨山雲遊各地,名聲也越來越大,1573年到五臺山,因喜愛五臺山的憨山神 奇秀麗,便以此為號。1596年因「私修」廟宇獲罪,被充軍到廣東雷州,他 憨山大師醒世歌 在廣東繼續弘揚禪宗,並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寶林寺說法,主張禪宗與華嚴宗融 合,佛、道、儒三教合一,為當時人們所贊同。憨山在粵五年,竟名滿天下。 他於1623年圓寂,享年77歲。至今肉身不壞,與六祖惠能大師肉身 同在廣東南華供奉。其所述全集共五十五卷,為近代禪宗最大成就者,他的醒 世文更為後世所樂道。

憨山大师醒世歌-秦永龙书法字帖

憨山大师醒世歌-秦永龙书法字帖

常陷长我


春 退 憨山大師醒世歌

风日让些
又才三亏
见看分处
菊杨也原
花柳不无
黄绿妨碍


老 富 憨山大師醒世歌

甜病贵华
苦死还终
辣生同是
自谁九三
承替月更
当得霜梦


谄 天 憨山大師醒世歌

平曲自从
正贪从巧
直嗔容计
即堕定夸
天地主伶
堂狱张俐


一 蚕 憨山大師醒世歌

盅剂为因
和养丝香
气神多重
二平命身
陈胃早先
汤散亡死

寿
悲 死 憨山大師醒世歌

夭欢后前
穷离空枉
通合留费
日朝手心
日朝一千
忙闹双万


顷 百 憨山大師醒世歌

知刻年得
何一浑争
处声是强
是锣戏来
家鼓文斗
乡歇场胜
10
终尘
安随柔白
分缘和浪
度延是两
时岁妙茫
光月方茫


谨 莫 憨山大師醒世歌

烦慎把将
作应他自
事酬人己
好无过心
商懊失田
量恼扬昧


惹 每 憨山大師醒世歌

愆祸见来
多只钢硬
为因刀弩
狠闲口弦
心口易先
肠舌伤断


世 彼 憨山大師醒世歌

躯事此非
焉由何不
得来须必
免多论争
无缺短人

憨山大师的名篇名句

憨山大师的名篇名句

憨山大师的名篇名句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一“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小片段例子:我有个那可真是个机灵鬼,整天都在算计着怎么能多占点便宜,走点捷径。

今天想着这个投资能一夜暴富,明天又琢磨着靠耍点小聪明在职场上出人头地。

可是啊,你看他忙乎半天,结果呢?还不是这儿碰壁那儿不顺的。

这时候我就想起憨山大师说的“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老天爷心里都有数呢,你那些小心思在老天眼里算个啥?就像小蚂蚁在那吭哧吭哧搬东西,觉得自己可聪明了,可大山就在那稳稳地看着,根本不会被蚂蚁那点小把戏影响。

所以啊,做人还是实实在在的好,别老想着耍心眼儿,老天自有安排。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二“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小片段例子:我奶奶特别喜欢坐在院子里,看着季节变换。

春天的时候,她总是念叨着,看那杨柳啊,一点点变绿了,嫩嫩的绿芽就像小孩子刚冒出来的乳牙,充满了生机。

然后我就盼着夏天快点来,可以吃冰棍儿。

可是感觉还没怎么着呢,秋天就到了。

秋风一起,奶奶又会说,瞧,菊花黄了。

这时候我就感觉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就像憨山大师说的“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好像昨天还在春天的怀抱里呢,今天就已经到了秋天。

人生也是这样啊,匆匆忙忙的,所以我们得珍惜每个季节带来的美好,不能让日子就这么白白溜走了。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三“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小片段例子: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整个世界好像都变得很梦幻,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

有一次我去山里露营,晚上看到这样的景色,当时就愣住了。

我就想啊,人的身心要是能像憨山大师说的“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那样该多好。

琉璃是那么纯净透明,没有一点杂质。

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有太多的烦恼和杂念了,心里就像堆满了杂物的仓库。

要是能像那月光下的湖水,清澈又平静,身心像琉璃一样纯净,那得多自在啊。

我觉得我们得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做减法,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扔掉,让自己活得更纯粹一些。

《初心修悟法要》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法要》憨山大师

《初心修悟法要》1如何修悟若论此须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

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佛祖出世,千言成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

於此用力,故谓之修。

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

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

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

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

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2修悟下手处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

费力者多,得力者少。

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博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

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

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山夫,先要拶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

即此一念,本自无生。

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

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

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水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

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

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

起时便咄,一咄便消。

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卢。

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

憨山大师开悟偈语

憨山大师开悟偈语

憨山大师开悟偈语前言憨山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高僧,他在禅宗的修行中颇具成就,对于开悟的理解颇具深度。

憨山大师的开悟偈语是他集结多年修行的经验和教诲,以短小的语言表达出禅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憨山大师的开悟偈语,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憨山大师的开悟偈语憨山大师的开悟偈语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整理,共收录了数百条偈语。

每一条偈语都简洁明了,字字珠玑,归纳了禅宗的教诲和修行要旨。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开悟偈语:1. 虚宗颇多说,慧宗最为难。

这句偈语强调了禅宗修行中慧和虚两个方面的重要性。

虚指的是空观的精髓,意味着放下执著、义无反顾地投入修行。

而慧则强调的是智慧的培养,通过对自性的观察和领悟,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

这句偈语提醒修行者,禅修的道路上需要虚心谦和,勇于面对自己的执著与贪著,同时也需要用智慧去洞察事物的本质。

2. 眼看山山好,落足水水清。

这句偈语告诉我们,禅修的过程就是一场觉醒的旅程。

开始修行时,我们对外界的看法可能会受到自己的执著和偏见影响,就像是迷失在山林之中。

然而,通过持续的修行和觉察,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执著和偏见的根源,从而看清自己的心灵。

当我们领悟到自心的本质,看到世界的真实面目时,心灵就会变得清澈透明,状态如水般宁静。

3. 欲求终无有,欲思亦自由。

这句偈语点明了求与欲的考验,表明禅修的真谛在于不追求、不执著。

欲求终于是没有结果的,欲思亦不必受拘束。

禅修的目的不在于追求任何外在的利益,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自在的思维,超越欲望的束缚。

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和平静。

4. 无缘正直人,还向庐山东。

这句偈语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且告诫修行者要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场所。

禅宗修行注重静心与觉醒,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

这句偈语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利于修行,那么我们应该主动寻找适合的修行场所,去追寻真理和智慧。

庐山东的寓意是禅定的最高境界,也代表了一个理想的禅修场所。

明代憨山德清大师《醒世歌》《费闲歌》 原文及译文

明代憨山德清大师《醒世歌》《费闲歌》 原文及译文

明代憨山德清大师《醒世歌》《费闲歌》原文及译文憨山德清大师是一位经历十分曲折坎坷,而著作成就又十分巨大丰富的大德。

他所写的七言古风《醒世歌》,便是警醒世人,指引世人向善的一支路标。

诗写得非常通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也是为了广泛流传,于人有益。

这首《醒世歌》不光是写来提醒他人,同时也是作为清公自己的座右铭。

鉴于自己六十年的遭遇,有很多深刻的教训,清公于晚年写下这首诗,同样也在为自己做人生的最后总结。

本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道理也说得深刻透彻,可称为一篇情文并茂的佳作。

醒世歌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世间的纷扰争斗起落无常,变化多端,漫无边际,犹如茫茫无际的红尘白浪一样,唯有体谅忍让,柔顺和谐,才是处世的妙方,我们无论身处何地,不可强求,宜随顺因缘,就当时情况,随时制宜;一辈子也要满足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唐朝就有了“红尘”这个名词,据说因为当时的首都是长安,那里终日车水马龙,飞扬的尘土在夕阳下成了红色,所以人们就以“红尘”来比喻世间或者闹市。

所谓“红尘白浪两茫茫”,这是比喻世间的斗争犹如红尘和白浪般无边无际。

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整天都在勾心斗角、互相奋战。

最新整理憨山大师----醒世歌.docx

最新整理憨山大师----醒世歌.docx

最新整理憨山大师----醒世歌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从来强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纵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坠地狱,公平正直进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同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憨山大师诗词

憨山大师诗词

憨山大师诗词
哎呀,说起憨山大师的诗词,那可真是让人沉醉其中!你想想,就
像在炎热的夏日里突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让人浑身舒坦。

憨山大师的诗词,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韵味。

比如说那
一句“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这纷
纷扰扰的世界如同水中的月影般虚幻,而我们的身心应该像琉璃一样
纯净透明吗?这得需要多么高深的境界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呀!
还有那句“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霜钟”,难道不像在寒冬的深夜,突然被那打破寂静的钟声惊醒,心里涌起的那种又冷又清醒的感觉吗?
我曾经和一位对诗词颇有研究的朋友探讨憨山大师的诗词,他激动
地说:“憨山大师的诗词,那是心灵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在人生迷雾中
的道路!”我当时就特别有共鸣。

总之,憨山大师的诗词真的是瑰宝,能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
一片宁静的港湾。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品味一番吗?。

憨山德清经典诗词

憨山德清经典诗词

憨山德清经典诗词采珠行——【明】憨山德清灼灼明月珠,产向深渊底。

从空捞摝之,鱼龙尽惊起。

鲛人相抱泣,洒泪忽成雨。

腥风扑远岸,鲸波奔万里。

密网垂天云,轻帆展鹏翼。

一擘川后愁,再击海若徙。

尽剖蚌蛤腹,不补苍赤髓。

安得如意珠,持归报天子。

神光发中夜,龙颜大欣喜。

七宝随所求,四事尽丰美。

展转济孤贫,利乐无穷已。

用赏战胜功,传为灌顶祉。

罢此批鳞役,聊以释附髀。

沧海不扬波,沟渎清尘滓。

愿祝吾皇寿,量同东海水。

送炯侍者礼普陀——【明】憨山德清孤悬不动白华山,满目寒空大士颜。

若到崖边相遇著,分明莫作等闲看。

癸卯初度自五羊之曹溪舟中作——【明】憨山德清今朝五十八,明日五十九。

未来不可思,过去何所有。

世相空里花,毁誉镜中丑。

不推羊鹿车,喜随牛马走。

自愧膝穿芦,却怪肘生柳。

发散少冠束,面厚多尘垢。

战退生死军,打碎无明臼。

使尽老婆心,笑破虚空口。

两岸既不容,中流非所守。

来往任风波,去住绝偕耦。

天际望长安,寒空一回首。

回首问时人,谁是侬家友。

六咏诗·其六·生死——【明】憨山德清生死不流转,流转非生死。

若实不流转,生死无穷已。

谛观流转性,流转当下止。

不见流转心,是真出生死。

六咏诗·其五·无我——【明】憨山德清一水作众味,酸咸苦辣具。

以本淡然故,而能成众事。

若实不随者,安肯随他去。

唯有不随者,谁能识此趣。

六咏诗·其四·空——【明】憨山德清须弥横太虚,大地浮香海。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劫火洞然时,此个坏不坏。

何必待烧尽,然后无障碍。

六咏诗·其三·苦——【明】憨山德清梦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

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

水尽火复然,念慕何慨慷。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六咏诗·其二·无常——【明】憨山德清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

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

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

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

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

六咏诗·其一·心——【明】憨山德清金翅鸟命终,骨肉尽消散。

憨山大师诗词全集

憨山大师诗词全集

憨山大师诗词全集《山居偶成》原文:百年世事空华里,一片身心水月间。

独许万山深密处,昼长趺坐掩松关。

一、衍生注释:“百年世事空华里”,“百年”指人的一生,“空华”原是佛教用语,指虚幻的花,这里表示世间的事情就像虚幻的东西一样。

“一片身心水月间”,将身心比作水中之月,暗示身心如同水月一般虚幻不实。

“独许万山深密处”,“独许”表示唯独喜爱、钟情,点明自己只钟情于万山深处。

“昼长趺坐掩松关”,“趺坐”是佛教的一种坐姿,“松关”指的松木做的门,意思是白天长时间在深山里以趺坐的姿势静修,关闭松门。

二、赏析:这首诗充满了禅意。

首句就点明世事的虚幻,如同空华,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虚无。

第二句把身心置于水月之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幻的感觉,水月看似美好却难以捉摸,就像我们的身心在尘世中的状态。

而诗人独爱万山深密之处,在那里他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昼长时趺坐静修,掩上松关,享受内心的宁静。

这种宁静是对尘世虚幻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求,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三、作者介绍: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憨山大师一生博学多识,通释、道、儒三家之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

他的诗词多充满禅意,反映了他高深的佛法修为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和朋友去山里游玩,那山特别幽深静谧。

我就跟朋友说:“你看这山,让我想起憨山大师的诗‘独许万山深密处,昼长趺坐掩松关’。

大师喜欢在这样的深山里静修,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

咱们现在到这儿,就感觉心一下子静下来了,仿佛能体会到大师当时的心境呢。

这世间的事情啊,就像大师说的‘百年世事空华里’,很多时候都是虚幻的,还不如在这山里享受片刻的宁静。

”《咏竹五首·其三》原文: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一、衍生注释:“寒飞千尺玉”,这里把竹子比作千尺高的玉,“寒飞”描绘出竹子在寒冷环境中的一种姿态,玉给人一种清冷、高洁的感觉,形象地写出竹子的清冷高洁。

中庸直指 -- 憨山大师

中庸直指 -- 憨山大师

中庸直指 -- 憨山大师中庸直指憨山大师中者。

人人本性之全体也。

此性天地以之建立。

万物以之化理。

圣凡同禀。

广大精微。

独一无二。

所谓惟精惟一。

大中至正。

无一物出此性外者。

故云中也。

庸者。

平常也。

乃性德之用也。

谓此广大之性。

全体化作万物之灵。

即在人道日用平常之间。

无一事一法不从性中流出者。

故吾人日用行事之间。

皆是性之全体大用显明昭著处。

以全中在庸。

即庸全中。

非离庸外别有中也。

子思得孔子之心传。

故述其所传者如此。

命其名曰中庸。

天命之谓性。

天命之谓性者。

言吾人之性。

天然属我。

不假外求。

而我得之而为命。

所谓天然之性。

而为天然之命者也。

盖天然之性。

赋在形壳之中。

是故人之有生。

与形为主者命。

与命为主者性。

性命不二。

故但言天命。

即是天性也。

故曰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率性之谓道者。

谓吾人既禀天然之性而为命。

故有生于天地之间而为人。

既以此性为形命之主。

是则自有厥生以来。

凡有食息起居。

折旋俯仰。

动作云为。

乃至拈匙举箸。

咳唾掉臂。

无一事不是性之作用。

何况君臣父子夫妇朋友。

乃人伦之大事。

岂又离此性外耶。

盖此性本来光光明明。

故谓之明。

干干净净无有丝毫杂染。

故谓之精。

不与万物为侣。

故谓之一。

本来无第二妄念。

故谓之至诚。

率。

顺也。

谓顺此光明精一至诚之性。

以之事君。

则性忠。

以之事亲。

则性孝。

以之处夫妇。

则性和。

以之待朋友。

则性信。

以之爱物。

则同体。

谓之性仁。

以之处事。

则一毫不差。

各得其宜。

谓之性义。

以之处上下之分。

截然不乱。

谓之性礼。

以之明鉴事物。

一毫不谬。

谓之性智。

是则人生天地。

处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

以至忠孝和信仁义礼智。

皆从性中流出。

发现于日用当行之间。

故谓之道。

非离此性外别有道。

故曰率性之谓道。

只这率性处便是大道。

修道之谓教。

修道之谓教者。

乃圣人之言教。

即礼乐刑政。

忠孝廉节。

仁义礼智。

以至致知格物。

诚意正心等。

一切规模法范。

通谓之教。

然而吾人各禀此全性而为人。

自有性德。

不待教而能者。

又何用教。

盖上古之人。

性醇德全。

无有一毫外慕。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两边为梁启超鉴赏款)现藏于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

明代憨山大师行书《六言偈语条幅》释文
一念忘缘寂寂,孤明独照惺惺。

看破空中闪电,非同日下飞萤。

钤印:“釋德清”(白文方印)、“憨山道人”(朱文方印)藏之名山傳之道士、收藏印 : 飲冰室藏其人.
“憨山法師手書遺偈,飲冰室藏。

憨山大師以法事因緣謫戌吾粵,中興曹溪,晚歲雖一度踰嶺,入衡廬諸岳弘法,然卒歸示寂於曹溪,蓋師與吾鄉勝緣深矣。

遺墨傳世已少,得此竊自憙。

辛酉(1951)正月,啟超記。

”。

憨山大师赞五台山龙松的一首诗

憨山大师赞五台山龙松的一首诗

憨山大师赞五台山龙松的一首诗
憨山大师赞五台山龙松的诗如下:
“松下数椽茅屋,眼前四面青山。

日月升沉不住,白云来去常闲。


这首诗描述了憨山大师在五台山的茅屋生活,青山、白云、松树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大师以茅屋为家,以青山为伴,以白云为友,享受着自在的生活。

此外,这首诗也是对五台山龙松的赞美。

龙松是五台山的一处著名景点,松树盘旋扭曲,形似一条龙,故称龙松。

憨山大师以诗中的“松下数椽茅屋”为背景,将龙松与茅屋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画面。

憨山大师语录

憨山大师语录

憨山大师语录人生一世。

正报身命延促。

依报家产资财。

功名贫富贵贱。

秋毫皆是前生修定。

今生所受用者。

不从外来。

尽是自作自受耳。

故曰。

若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若知未来果。

今生作者是。

世人自恃智能才技。

可以致功名富贵。

殊不知功名富贵。

非才智可致。

以吾前世修定。

今世偶因才智会合而然。

故得之而喜者。

惑也。

又吾固有之富贵功名。

而为人之所破坏者。

则疾怨其人。

深恨其事。

殊不知我之福量所包者止此。

其破坏者。

皆非我分之所宜有。

亦或少欠彼人而失之。

以为忧者则反怨天尤人。

以致结冤而不解者。

过也。

是知孔圣之安命。

即吾佛之因果。

若知安命。

则贫富得失。

一切委之前定。

皆我自造。

则穷达寿夭。

皆吾命之固然。

若明信因果。

则今生受用一切。

皆我前世修成。

原非他人之可与。

亦非智力之可能。

即有才智而致之者。

亦是我分之固有也。

如此。

又何计较得失。

而劳苦心虑。

妄积恩怨于其间哉。

若明智之士。

的信因果报应。

不必计其前之得失。

但称今生现前所有。

以种未来之福田。

憨山大师醒世歌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憨山大师经典语录(一)如何修悟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

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裏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

于此用力,故谓之修。

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

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

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

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

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

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

费力者多,得力者少。

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

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

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

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

即此一念,本自无生。

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

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

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

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

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

起时便咄,一咄便消。

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

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

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

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

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

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

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

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

如镜中像,如水中月。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都是变幻不实的事。

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

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

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

全没交涉。

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

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

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

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

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

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

者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

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

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

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

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捱追将去。

我者裏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什幺?决定要见个下落。

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

如此着力,自然得见好消息。

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

如空华影落,阳焰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处。

不为玄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

若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矣。

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

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

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尘。

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

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

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三)解悟与证悟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

然悟有解证之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

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

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若证悟者,从自已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山穷水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

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成一味真心。

此证悟也。

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

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

其余渐修,所证者浅。

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

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

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

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作本来人。

」于此一关,最要透过。

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

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

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四)修悟六原则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

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

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

」不是旧时行覆处,更无玄妙。

工夫若到,自然平实。

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薰般若,般若为习气所薰,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将谓玄妙,深入不舍。

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

比前麤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

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

待至穷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

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

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

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

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

换名不换体也。

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

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见。

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屛绝见闻知觉。

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

进无新证,退失故居。

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

此须勘破,则决定直入,无复顾虑。

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加精采,则不退屈。

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

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

或以此豁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第六、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

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余。

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

然吾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今之做工夫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专只与作对头。

如小戏灯影相似,转戏转没交涉,弄久则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

恨不得一把捉了,抛向一边。

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涉,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

缠绵日久,信心日疲,只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

此乃初心之通病也。

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作法耳。

者裏切须透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

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

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过,切莫与之作对。

缔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

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

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

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

如脱韝之鹰。

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

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以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

本非究竟,亦非实法。

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

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

」其所行覆,可以日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者裏透过始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