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29.诗词两首 教案
29 诗词两首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练读.(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3.交流学习情况.(1)交流学习上阙.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 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该句.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2)交流学习下阙.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四,总结全文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2.齐读这首词.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1.初读.(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2.理解诗句意思.(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四,课外拓展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五,归纳总结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修改意见教学后记课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重点指导“见”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3、学生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和注释逐句理解词意。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地名)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林。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5、教师小结: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四、深入课文,体会意境,悟诗情:1、师: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一幅静中有动的美丽夏夜图,咱们大家走进词中,与作者一起感受一下夜行的美妙,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欣赏课文插图,细读课文,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心情。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⑴交流指导学习上阙:①上阙:写晴,选取的是“明月”、“清风”,但作者却巧妙的将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②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融合了视觉、听觉、嗅觉这些器官来捕捉,“稻花”、“蛙声”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描写的。
③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体会作者在享受夏夜美妙的同时,也在感受着看丰收的喜悦。
⑵交流引导学习下阙:①下阙: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作者正在享受美妙的夜晚,突然下起了雨,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想法,“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诗词两首》ppt教学课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 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 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 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 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 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 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宝贵的精神 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 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写一两句诗。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 爱国词人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 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 目,题意是“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路上”。
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 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xià n
岭上景色: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 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 声声蝉鸣。 岭下景色: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 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丰年。 天气变化及词人愉快的感受: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 的阵雨。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 “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文 ,读一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 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 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 艳丽鲜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 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 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 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 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 美。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初步认识诗与词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阅读名家有关这两首诗词的赏析文章;西湖荷花图。
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大致了解诗与词的异同;搜集描写夏季景色的诗词。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吟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感受其中之美。
2、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
3、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4、释课题:夜行黄沙道中: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5、出示课件简介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著有《稼轩短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重点指导“见”的读音,并理解其意。
3、学生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和注释逐句理解词意。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地名)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林。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5、教师小结: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四、深入课文,体会意境,悟诗情:1、师: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29_诗词两首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南朝梁· 王籍
蝉噪阵阵,林间愈见 寂静;鸟鸣声声,山 中更觉幽深。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 杜甫
仲夏的夜晚实在太热 了,打开窗户,会凉 快一些。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2、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5、见:同“现”。显现,出现。 6、天外:天边 。 7、.惊鹊:惊动喜鹊。 8、溪头:小溪边。 9、旧时:往日。
上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 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 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 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 是在诉说好年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时的情景的诗。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注 释
1、晓:早晨。晓出:早晨走出。 2、别样:格外,特别。 3、毕竟: 到底。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 外的其它时节。 5、别样:格外,特别。 6、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7、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 之多,望不到头。 8、六月中:六月中旬。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 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 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 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 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 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 面绚烂生动。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
29 诗词两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 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 转溪桥忽见。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两首》课件PPT文档共39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两 首》课件
6
、
露
凝
无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1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过程与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词意境。
感受中国古诗词之美、语文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根据预习卡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导课: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诗词,感受中国传统诗词的神奇魅力!(书写课题)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六月中旬的一个早上,旭日东升,晴空万里,从西子湖畔的净慈寺走出来两位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一位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另一位是他的好友林子方。
当两位来到西湖堤岸,看到满湖碧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杨万里心情大好、诗兴大发,随即口占一绝,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范读、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学习提示一思考:1、对照注解理解诗意,向大家介绍在你面前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最喜欢哪一句?理由?(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同桌交流,指名回答1。
)是的,满湖的荷叶青翠欲滴,满湖的荷花,格外美丽,所以作者高声吟诵:(毕竟西湖六月中,·······)满湖的荷叶无边无际,满湖的荷花娇艳无比,所以作者高声吟诵:(毕竟西湖六月中,·······)(指名回答2)“无穷碧”“别样红”形成鲜明对比。
那是什么样的碧啊?(提问)是一望无边的绿,是无边无际的绿,是接连天际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就在这满眼的绿色中出现了一抹红,那是什么样的红呢?(提问)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九课诗词两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大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
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是六月里的西湖,风光确实与平时大不一样,真美啊!映入眼帘的是那层层摇曳生姿的翠绿莲叶,涌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9 诗词两首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感慨的心境写出西湖六月风景的 与众不同。那么究竟与其他时节不同在哪里?后两句 以强烈的色彩对比“碧”“红”,给读者描绘出一幅 明丽的画面。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 没有突兀之感,带领读者进入了令人无限回味的艺术 境界。
结构梳理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与西 众湖 不美 同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诗是对偶句,诗人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一碧万顷、 连 接 天 日 的 荷 塘 景 色 。 “莲”“荷”本是一物,诗人 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 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 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 “映日”所致。
西湖六月风景究竟与其他时节 不同在哪里?
不同之处就在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映 照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
总写:六月西湖 风光不同 具体写:莲叶 荷花
主题概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 时在净慈寺看到的 西湖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的 赞美 和对友人的 眷恋 之情。
拓展延伸
赞美荷花的诗句
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3.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完颜畴《池莲》)
无论是辛弃疾笔下的静谧的夏夜,还 是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六月的荷塘,这一切 都是那么美好,令我 们对大自然心生向往。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诗词两首》,去 感受古人的情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西师大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29
诗词两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破阵子 •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教案_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的一首词,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茅店、社林、溪桥等。
语言也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
例如:借“惊鹊”“鸣蝉”“蛙声”,使这幅农村静谧的夜景洋溢着一派生机;更以稻花飘香,人们互说丰年,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和人们淳厚的情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快乐情感的流露。
短短几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却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独有的声音,展现出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词人夜行乡间的乐趣便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根据我班学生已有的基础----对以往古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课堂上已具有基本自学的能力。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多种活动。
因此,学习本课适合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来体会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领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的特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拥有“班班通”设备,并创建了自己的校园网站,打造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司空见惯,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上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极大的方便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也特别乐于接受。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认识词独特的表达形式。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29 诗词两首》课件_26
词中情怀: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 弃 疾
卫东区新华路小学 李盼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
明月别枝惊鹊,
}上阕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一首词的一段叫一阕。
七八个星天外,
}下阕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 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牌在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 仄上都有规定。本课的“西江月”就 是词牌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稻花香里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诗词两首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 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
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
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
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
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修改意见
教学后记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