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二、介绍《三国演义》及课文故事的背景。

1、提问:

1.《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著作?作者是谁?它与《三国志》有什么不同?

2.《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你能说出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吗?

教师归纳: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时的罗贯中。《三国志》则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2、提问:“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吗?

教师归纳: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

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四忌,“北军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样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3.阅读课文,解释词语,归纳段意。(课文由学生分段朗读或默读。课本已有注释的词语此教案从略。)

第1段:

词语:

①“遣使送书至”中的“遣”,派遣;“书”,书信。

②“喝斩来使”中的“喝”,喝令,下令;“斩”,杀。

③“鸣鼓”,击鼓。击鼓是古代作战时的进军信号。

段意:周瑜毁书斩使。

第2段:

词语:

①“应弦而倒”,意为被箭射中而倒下。“弦”,弓弦,这里代替箭。②“便宜从事”中的“便宜”,指方便,便利。

③“禀”,读bǐng,报告。

段意:周瑜初战告捷。

第3段:

词语:

①“迤逦”,读yǐ lì,曲折连绵。这里形容船只在水中行进的样子。

②“窥”读kuī,从隐蔽处偷偷地看。

③“深得水军之妙”,很懂得(训练、指挥)水军的奥妙。

④“谙习”,熟悉,熟练。谙,读ān。

段意:周瑜暗窥曹营水寨,决心设计先除蔡、张二人。

第4段:

词语:

①“同窗”,同学。

②“说此人来降”中的“说”,读shuì,意为劝别人听自己的意见。③“相厚”,(交情)深厚。

④“将何物去”中的“将”,携带的意思。

⑤“径”,走近路。

段意:蒋干自荐,往江南说降周瑜。

第5段:

词语:

①“昂然”,抬着头,一种自信和得意的样子。

②“无恙”,没有毛病。犹如现代“身体好吗”之类的问候语。

③“良苦”,很辛苦。“良”,很,甚至。

段意:周瑜先发制人,阻止蒋干说降。

第6段:

词语:

①“偏裨”,偏将,裨将,古代的副职军官。稗,读pí。

②“佯”,假装。

段意:群英大会,周瑜向蒋干显示地位、实力,使蒋干慑服。

第7段:

词语:

①“同榻”,同床(而卧)。榻,床,读tà。

②“抵足而眠”,同枕而睡的意思。抵足,足相碰。

③“狼籍”,亦写作“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

④“麾下”,主帅的旌旗之下,是古时对将帅的尊称。麾,指挥军队的旗帜,读huī。段意:周瑜佯醉,诱蒋干读假信,入圈套。

第8段:

词语

①“忽觉之状”,忽然醒来的样子。

②“潜”,偷偷地。

段意:蒋干中计窃书。

第9段:

词语:

①“乞退左右”,请求让身边的人退下,回避。

②“省悟”,觉悟到,省,读xǐng。

段意:曹操中计,斩蔡瑁、张允二将。

第10段:

段意:周瑜闻报大喜,反间计成功。

四、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1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10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1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五、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