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增强集体荣誉感。
4.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品质。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字数:1010字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3.思考作业:
-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叙事手法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分析《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智谋策略,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解决问题。
4.合作作业:
-小组内分工合作,搜集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成语典故等,进行整理、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场关于《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短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较浓,但对文言文可能存在恐惧心理,觉得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学生背景: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文学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最新《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word文档

最新《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word文档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分析人物形象。

2、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热爱民族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第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背景,认识到了周瑜实施反间计,除掉蔡、张二人的战略意义,又通过归纳周瑜用计的步骤,感受到了计策的严谨、周密。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归纳出的用计步骤。

(板书)
先发制人
群英会
入帐共寝
周瑜、蒋干的性格在用计、中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分析人物:
1、请阅读相关段落,划出最能表现周瑜、蒋干性格的语句。

(语言、行动、神态)
2、请依据具体的语句,讨论分析周瑜、蒋干的形象(同座位之间讨论分析)
可模仿下列句式回答:
我从段、句中,发现周瑜(蒋干)是一个(性格)的人。

周瑜蒋干
敏锐足智多谋先发制人狂妄自大盲目自信
自信机智灵活志大才疏愚蠢无能
豪爽踌躇满志群英会贪生怕死无胆无谋
坚定豪放潇洒
细心擅长表演入帐共寝自作聪明立功心切
学生归纳:周瑜是一个的统帅。

蒋干是一个的谋士。

三、拓展延伸:
1、周瑜实施反间计,骗过了愚蠢的蒋干,也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他的计策真的是天衣无缝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反间计的漏洞与破绽。

请列出破绽,说明理由。

(四人合作、讨论探究,一人记录整理,推荐一人作答)2、假如你是蒋干,你很勇敢,也很聪明,你准备怎么智斗周瑜?(四人合作、设计方案,一人记录整理,推荐一人作答)。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
执教者
江中华
工作单位
翁旗职教中心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思路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二个方面。教学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用问题创设情境结合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以根据这个环节再次巩固人物的性格,从而拉近学生和人物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蒋干
•周瑜————————曹操
•反间计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文是一篇古典小说,所以要想充分理解情节,就必须先梳通字词,然后通过故理情节的梳理来分析人物形象。特色在于我使用题目引领的方式拓展开情节,把学生引入文本之中。然后通过建立人物档案的方式来巩固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
六、
建立人物档案
姓名:周瑜字公瑾
职务:江东水军大都督
性格:才思敏捷,足智多谋,慷慨豪爽重视调查研究,做到知已知彼,但是也很骄傲。
姓名:蒋干字子翼
职务:曹操帐下幕宾
性格:口出狂言,自不量力,胸无城府胆怯而懦弱,愚蠢却自作聪明。
姓名:曹操,字孟德
职务:汉大丞相
性格:多疑,狡诈,文过饰非
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完成人物档案的建立
3、为什么没说?通过哪些表情体现出来他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四惊)
蒋干的四惊:1、愕然:周瑜说破了自己的来意—不便说出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确:“思”、“笑”、“言”一为心理描写,一为情态描写,一为语言描写,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周瑜在“暗窥水寨”后,发现了破敌的契机,他抓住这一契机,“思”出破敌之策,可见周瑜作为一名军事将领,有很高的才智。“闻干至”而笑,是看透了蒋干来意的自得之情和来得正合吾意(指上面“思”的内容)的喜悦之情的流露。但周瑜事先并不知道蒋干要来,却能“言”出如此如此,由此可见周瑜的韬略。总之,“思”是决策,是根本,“笑”是“思”的外露;“言”是实现“思”的具体途径。
2、故事的发展和高潮(4—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这一部分层次分明地描述了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的经过。
(1)蒋干来访,周瑜定计(第4段)
起先,周瑜只是决心除掉蔡、张二人,具体办法未定。曹操手下的蒋干来劝降,周瑜一听说蒋干来访,机敏地定下反间计,利用这个说客去实施。
(2)大会群英,制止说降。(5、6段)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总4页)
课题序号
15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 称
群英会蒋干中计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
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3、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
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
紧张气氛设置等。
5、用对比、映后来会一时上当。
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升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身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利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利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关于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二.指导预习课文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

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1段,分五部分。

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10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1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讨论。

明确:毁书斩使。

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身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讨论。

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曹操因此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讨论。

3.2《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二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群英会”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蒋干中计的原因和故事的发展逻辑。

3.探究人物性格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2.学习新课:3.背景介绍: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包括三国鼎立、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以及本文在《三国演义》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4.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重点解读蒋干如何中计,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智慧博弈。

5.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分析:讲解本文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手法,包括如何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以及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6.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本文中的“群英会”有何意义?它如何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智慧博弈?(2)蒋干为何会中计?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7.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如何理解作者在描绘人物和情节时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对于表现主题有何作用?8.作业布置: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探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智慧博弈的现实意义。

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或其他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如电视剧、电影、评书等),体会不同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点。

3.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关注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课前读名著,查资料的方法,掌握小说的故事的情节。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2、学习本文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深入体会做者运用生活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说明:小说的学习,虽然离不开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但这些对高中学生来说已大体能把握。

因此,教学时应避易就难,避轻就重。

抓实一个点或几个点,分层阅读,深入思考,以小见大。

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主动感知中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古典小说非凡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专题研读本文神态描写中的一字传神说明: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小说教学的关键。

这个重、难点的设置,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专题阅读的思维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对人物形象把握的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准备资料:《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老师略叙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试者结合自己的预习略述“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引入文本,增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解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问题:题目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计。

但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不是蒋干,而是曹操。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理清人物关系,证明一下老师的观点?游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矛盾关系及其两个层面)。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目标】1.了解罗贯中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知识。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3.根据细节、人物语言、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

4.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清情节,分析周瑜的性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能文能武的曹操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你最佩服谁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阅读第4至6段,思考问题。

1.蒋干在去东吴之前,有着怎样的言行?在曹操受挫之时,蒋干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问他与周瑜关系如何。

蒋干说:“丞相放心。

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曹操问他要带哪些东西。

蒋干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2.到了东吴之后,面对周瑜的施压,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先写他的“昂然”,再写的“愕然”“惊愕”“面如土色”“大惊”。

3.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作者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这样写,使人物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凸显了蒋干外强中干、言过其实的性格特征。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阅读第7至8段,思考问题。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各自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怎样的心理特征?清初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有一段精彩评论:“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

……妙在梦中呼子翼、骂操贼,使他十分疑惑;又妙在醒来却忘呼子翼,益发使他十分疑惑。

周瑜假做极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写来真是好看。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教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学会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谋和勇敢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曹操为庆祝赤壁之战的胜利,举办了一场群英会。

会上,蒋干前往劝降周瑜,却反而被周瑜所利用,中了反间计。

曹操中了周瑜的火攻计,败退而去。

2. 人物形象分析:(1)曹操:英勇善战,机智过人,但过于自信,容易忽视敌人实力;(2)周瑜:智谋双全,善于运用计谋,具有很强的团结力和领导力;(3)蒋干:忠诚勇敢,但缺乏智谋,容易被利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2)人物形象的分析;(3)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难点:(1)曹操、周瑜、蒋干三人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2)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3. 情景模拟法: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表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2. 讲解故事:详细讲述“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表演,教师点评;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2. 情景模拟表演: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态度、协作精神等;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梳理故事情节,鉴赏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感受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的言行、神态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古典小说如何围绕中心事件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相信很多同学都接触过一款叫《三国杀》的游戏。

在这款游戏中,每名武将都有自己的专属技能。

例如,诸葛亮的技能是“空城”,黄盖的技能是“苦肉”,陆逊的技能是“连营”,而周瑜在游戏中的技能,叫“反间”。

何为反间计?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巧妙地将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使敌人内部不团结。

我们一起通过课文来看看,蒋干是如何中计的。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并州太原府(现在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补充:四大名著(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2.故事背景曹操平定北方后,打算南下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以统一全国。

这时正好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

曹操得了荆州后,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准备顺江而下,吞并东吴。

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鲁肃、周瑜等主战派的主张,决定联刘抗曹。

曹操兵多将广,又有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形势对东吴不利。

周瑜认识到要打败曹操,必须先除蔡、张二人。

在这种背景下,周瑜抓住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设计出一套巧妙的计策,经过周密的布置,终于使蒋中计,使曹操错杀蔡、张二人,达到削弱曹操水军实力的目的,为后来的赤壁会战赢得了有利的形势。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案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中的“群英会”事件,以及蒋干在其中的角色。

2. 探讨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群英会”事件的背景和蒋干的角色。

2. 分析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

3. 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中国历史故事》等相关故事书籍。

3. 视频资源:《群英会蒋干中计》等相关历史片段。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入“群英会”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中,有时即使是聪明人也会中计,你们能想到一些例子吗?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群英会”事件的背景和蒋干的角色。

2. 解释蒋干中计的原因,如个人野心、被敌人算计等。

3. 分析蒋干中计的影响,如对蜀国的损害、对刘备的背叛等。

讨论与辩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并列举出相关证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3.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问题,如是否可以理解蒋干的行为、如何避免中计等。

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故事书籍,了解更多历史事件中的中计案例。

2. 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如果你是蒋干,你会怎样做?为什么?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中计案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撰写一篇关于他们中计的短篇故事。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辩论表现。

2. 学生对蒋干中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3. 学生的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和回答质量。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看过电影《赤壁之战》吧,它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 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当时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双方兵力悬殊,但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弱 小的一方战胜了强大的一方。决定战争胜负有诸多因素,就赤壁之战而言,凭借天时、地利、 人和,巧设计谋,是孙、刘得胜的关键。群英会是这场战役的序幕,东吴统帅周瑜善于利用 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 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他 的著作主要有《列国演义》、《隋唐志传》、《平妖传》、《三国演义》等。
三、文题解析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是赤壁之 战的序幕,东吴统帅周瑜善于利用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 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故事背景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的前奏。“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 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 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到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 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 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 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 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北军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 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 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 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样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蒋干人物。

2. 掌握蒋干中计的情节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内容。

2. 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和资料。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向学生介绍“群英会”这个游戏的背景和规则,解释蒋干是游戏中的一个历史人物。

Step 2: 了解蒋干人物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本上关于蒋干的相关内容,了解他的身份、背景和历史地位。

Step 3: 讲解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简要地讲解蒋干中计的情节,包括蒋干投降魏国并获得重用,以及最终被曹操识破的过程。

Step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中的关键细节和人物心理活动。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5: 分析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蒋干中计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局势、各势力的关系等。

让学生理解蒋干中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p 6: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何评价蒋干的行为,他的计策是否成功等。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Step 7: 总结在讨论和思考的基础上,对蒋干中计的故事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其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

Step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和自己对其的理解。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蒋干的其他历史故事和人物评价,了解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演绎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体验其中的人物情感和策略较量。

注:本教案使用了群英会蒋干中计作为教学案例,但是文中没有标题相同的文字。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2篇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2篇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介绍;2. 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 学习游戏规则和合作要求。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封面或进行简短的导读,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组让学生合作,分工合作介绍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获取相关信息。

3. 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生就故事情节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整体讨论。

4. 学习游戏规则和合作要求:-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和合作要求,如游戏的目标、扮演角色的要求等;- 学生可以进行游戏规则的解读和角色分配。

5. 进行游戏:- 学生按照角色分配进行游戏,根据故事情节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游戏;-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梳理思维,总结讨论:- 学生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合作感受。

五、课堂延伸:- 学生根据《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编写一个结局或修改一个剧情;-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创作和展示。

六、课堂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任务进行:1.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看法;2. 设计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以《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为背景;3. 扩展阅读其他与《群英会蒋干中计》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做简洁的读后感。

以上是一份《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供参考。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理解剧本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冲突等内容。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文学地位及作者罗贯中的生平事迹,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梗概及人物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故事情节、描绘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梗概。

2.人物性格分析。

三、教学难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性格的刻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三国演义》的文学地位及作者罗贯中。

2.引导学生关注《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故事中的精彩之处。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蒋干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掌握。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蒋干中计的原因是什么?周瑜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蒋干的弱点?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群英会蒋干中计》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1.教师提问:从蒋干中计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道德启示?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分析和道德教育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智慧元素。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中展现了哪些智慧元素?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群英会蒋干中计》为题材,写一篇短文,展现故事中的智慧元素。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设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目的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和语言学习三个方面。

教学安排为3课时。

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以议为主,用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2、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学生略述《赤壁之战》)二、指导预习课文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

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

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文、培养兴趣。

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时:2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可看一下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复杂,头绪纷繁。

《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XX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
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

《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要重点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教师提示: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