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时空演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早期的城市化阶段,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绿地的分布较为零散。

这些绿地往往是自然形成的,如一些小型的森林、草地和池塘等。

它们主要起到了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和简单农业生产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

大量的农田和自然绿地被侵占,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绿地系统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城市中的绿色空间逐渐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绿地系统的重要性。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一方面,城市规划中专门划出了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

这些绿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减少噪音等生态功能。

比如,大型的城市公园成为了人们周末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野餐,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道路绿化也得到了加强。

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形成了绿色的廊道,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还能够吸收汽车尾气,降低道路温度。

此外,一些城市还建设了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增加绿色覆盖。

在绿地系统的演变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在城市中营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可持续的绿地景观。

同时,利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对绿地进行更加精准的养护和监测。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限制了绿地的大规模扩张。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要开辟新的绿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其次,绿地的分布不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老旧城区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而新开发的区域可能拥有较为充足的绿地,但往往距离居民较远,使用不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研究摘要: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土地中占有巨大的份额, 这个比例使它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层面对城市特色的塑造。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生态空间; 城市特色Abstract: The city green space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occupies a great share in the city land, this proportion made it become one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appearanc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in city characteristic model.Key words: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layout planning; ecological space; city 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科学的、理性的工作,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对于城市特色的塑造在宏观上给予了控制把握,在空间建设上, 良好的绿地系统可以引导城市规划,限制城市的粗放式发展, 分割和保护城市各个组团的特色; 在形象建设上, 作为具备自身特色的城市绿地, 以条状、块状及其他分布形态组成, 体现着不同的人类情感爱好, 因此往往成为各个区域绿地形象的表征, 并进而成为城市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应是由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系统和与城市规划区紧密联系的城市区域环境绿地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它所涵盖的内容与西方国家所研究的城市开放空间基本相同。

城市的空间结构存在着三个层面及尺度的空间状态,即城市的内部空间、城市的外部空间和城市的群体空间。

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城市绿化空间对于城市化的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进行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化空间规划是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内的绿化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划设计。

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

具体来讲,城市绿化空间规划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化空间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污染物质和噪音的释放,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

绿地还可以消除城市中产生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热度,改善城市微气候,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2、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城市绿化空间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树木花草等植被的观赏性和美观性能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放松感,改善人们的心情,同时也是居民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绿化空间的良好规划和管理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绿化空间的美化和生态环境的完善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绿化空间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在进行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城市绿化空间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1、生态原则城市绿化空间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规划和设计中应重视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生态、原住民、景观、文化、历史等因素。

2、系统原则城市绿化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

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将绿化系统分为不同的空间类型,在空间类型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

3、可持续原则城市绿化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可持续性,需要适当考虑资源的使用和节约。

规划设计应遵循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以达到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绿化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一、引言城市绿化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和人类健康、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绿化空间规划和设计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从绿化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绿化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的相关问题。

二、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意义(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空间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空间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人民身心健康。

丰富的绿化空间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氧化有害气体,浓缩污染物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等作用,在城市的水文循环方面,城市绿化还能起到涵养水源、减缓洪峰、增强生态安全等作用。

(二)增强城市景观品质城市绿化空间规划还能为城市景观提供重要的元素。

通过对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化空间的规划,设计师可以充分运用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形成美丽的市容市貌,并营造出与城市形象相匹配的视觉特征和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形象。

一些有名的城市公园和绿地还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其独特的理念、设计和布局,成为人们参观、观光和娱乐的热门场所。

(三)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绿化空间规划还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通过绿地拓展、城市林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城市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物质财富、提升品质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三、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设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绿化空间规划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的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条件,如气候、土地、水源资源等方面,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同时,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二)人性化原则城市绿化空间规划的设计要符合人的舒适和审美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尊重人的需要和感受,注重人的健康、幸福和安全,借助花木景观、绿荫道路、景观广场等手法,打造出一个舒适、安全、美观、可供人们休息娱乐、健身运动的环境。

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

因此,研究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模式,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科学合理定位城市绿地布局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它对城市绿地的布局、容量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首先,规划者应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人口密度和城市功能定位等因素,确定城市绿地的布局情况。

不同城市的情况不同,有的城市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有的城市绿地则分布在城市的边缘。

其次,规划者应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确定城市绿地的容量。

绿地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

再次,规划者应确定城市绿地的功能。

城市绿地的功能包括提供休闲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气候等方面。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实现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多元化多功能的城市绿地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和多功能。

首先,城市绿地应具有多样性。

城市绿地可以包括公园、花坛、绿道、湖泊等不同类型的绿地。

多样性的城市绿地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城市绿地应具有多功能性。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提供防洪、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等多重功能。

此外,城市绿地建设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理规划并建设城市绿地,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减轻城市传统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参与: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建设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

公众参与是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公众参与能够充分发挥市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和功能。

同时,公众参与也能够增加市民对城市绿地的认同感,促进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与规划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与规划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系统逐渐受到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韧性,还能够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成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以GIS技术为基础,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与规划研究,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GIS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作用GIS技术是一种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将地理要素的空间关系和属性信息用图形表达方式表示出来,并通过计算、分析、查询等操作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管理、分析与决策。

在城市绿地规划中,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人员进行数据的整合、异构数据形式的统一化以及数据的加工和分析,同时还可以提供空间分析模型和可视化工具,使规划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不同方案下的城市绿地利用效益,优化方案,同时,GIS还可以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理解、辅助决策。

二、城市绿地空间划分方法探讨城市绿地空间划分是城市绿地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其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所在。

因此,城市绿地空间划分需要借助GIS技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要素进行分类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空间分析和规划。

1.基于多指标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园、绿地、林地和水域等类型。

但是这些类型的划分仅考虑到绿地的基本用途,缺乏对不同绿地类型在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维度研究,导致绿地利用效益的低下。

因此,基于多指标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更为重要。

相较于单一指标的划分方法,多指标方法更能充分考虑不同绿地类型的不同需求和效益,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最优配置。

例如,在确定公园类型时,可以综合考虑周边人口密度、缺乏大型公园的程度、景观价值等多个指标,确定最优的公园类型。

2.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绿地空间划分空间分析是GIS的重要功能之一,可通过空间数据重叠、距离分析、栅格分析和三维建模等方法进行。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与其繁忙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相辉映的绿地系统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规划原则与方法、设计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内的绿色空间网络,包括公园、绿地、广场、花坛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景观、生态和文化要素。

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更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自然的舒适感和美好体验。

城市绿地系统能够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考虑多个原则和方法。

首先,应充分挖掘城市现有的绿地资源,合理规划与整合,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其次,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净化、调节和服务能力。

此外,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创造共享的绿地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

定量分析通过GIS技术等手段,分析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覆盖率和连接性,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定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了解公众对绿地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规划的参与性和透明度。

三、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策略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应注重多功能性和美学性。

在面积有限的城市中,绿地系统需要兼顾休闲、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设计应考虑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使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的“绿色长廊”,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绿地系统设计的策略包括景观分区、多层次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分区是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将绿地系统分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护区、文化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多层次结构是指将绿地系统分为不同等级的绿地,形成连接和层次化的关系,提高绿地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早期的城市发展中,绿地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例如一些小块的森林、草地或者河流沿岸的植被带。

这些绿地的存在主要是基于自然的力量,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它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的休闲空间,但由于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相对有限。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绿地对于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于是,城市规划开始将绿地纳入其中,出现了一些专门规划的公园和广场。

这些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者重要的节点位置,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然而,此时的绿地系统仍然相对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美观和休闲。

进入现代城市化阶段,绿地系统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不再仅仅是孤立的公园和广场,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有机整合的网络。

城市中的各类绿地,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等,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这种网络化的绿地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还在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调节雨水径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

这往往导致了原有绿地的减少,同时也对新的绿地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居民对于绿色空间的需求,城市不得不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质量。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对绿地系统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地的建设和维护中,能够建设更高品质的公园和绿地景观。

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对于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绿地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路径及其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路径及其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路径及其发展模式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发展取得突出的成就,在后续管理阶段要了解建设进程,做好数据处理工作。

我国生态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后续管理中要了解构建模式,按照要求落实。

本次研究中以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路径为基础,对具体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时空演化路径;发展模式城市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各国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统计,近些年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幅增长,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不断提升。

中国城市化率增长尤为迅速,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科学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成为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识。

1. 生态城市建设时空演化路径1.1时间维度我国生态城市的空间分布经历了一个离散、聚集、离散的过程,这说明在我国开展生态城市建设一直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生态城市的空间分布从最初的随机分布,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并且这种聚集效应从总体趋势看也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在近期表现出离散效应。

经历了由离散到集聚,再到离散的变化路径,显示出较明显的倒U 型演化路径。

1.2空间维度生态城市的分布显示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建设初始到现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都有较明显的区域梯度变化.以2011年为例,我国生态城市的分布密度有一个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梯度变化,表现为东部地区密度最大,中部地区仅次于东部地区,但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生态城市分布密度。

同时,沿海各省份的生态城市密度都较高,尤其是北部沿海与东部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在这个区域高度聚集,这与其本身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2.中国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根据前文中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路径分析,相应的提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空间散点模式-空间集聚模式-空间溢出模式-空间平衡模式。

城市绿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城市绿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集块 状公 园绿化 带—— 城 市外 围连续 自然 生产 绿化 带 的建设 模 式 。同 时 , 祖 群 等 _ 通 过廊 道—— 斑 张 5 ] 块理论 , 研究 西安 市游 憩 空 间的组 合 与划分 , 总结 并 其空 间 分布 规 律 。石 忆 邵 、 蕊 _ 以上 海 黄兴 公 园 张 6 ]
绿地 为 例 , 大 型生 态 绿 地 或 公 园 等 生 态设 施 影 响 对 效应 进行 了定 量 研 究 , 点 是 研 究 城 市绿 地 建 设 对 重
化工 程基 本是 点 状展 开 的 , 重点 建设 几个 公 园 , 只是 在外 围南 淝河 一 带顺着 河 道形成 一 个带状 绿 地空 间
合肥师 范学院学报
J u n l fHee r lUnv r i o ra fi o No ma ie st y
J1 0 l u.2 1
Vo . 9 No 4 12 .
城 市绿 地 结 构 和 空 间布 局 研 究
— —
以 合 肥 市 为 例
王 传 兵
( 肥师范学院 政法与管理 系 , 合 安徽 合肥 2 0 6 ) 3 0 1
施工队 , 负责全市绿化工作 , 辟建 了一批街 头公 园、
花坛 和林 荫 道 。“ 革 ” 间 , 文 期 整个 城 市 建 设 处 于 瘫 痪状 态 , 公共绿 地 面积 降到 6. 3m 10 h 。到 17 9 9年 , 合肥 市第 一次 正 式 编制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次 提 出 要 首
析绿 地 系统 的空 间 特征 , 出 了 “ 圈二 片 三 环 ” 提 一 的
建 国初 , 肥 市在 百废 待兴 的情 况下 , 织市 民 合 组 进行 街 道整修 、 旧建 新 , 旧城墙 的基 址上 修筑 环 拆 在 城 马路 , 营造 环 城 林 带 。 15 96年 , 立 市 园林 绿 化 成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绿地系统布局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绿地系统布局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绿地系统布局研究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绿地系统布局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绿地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各类绿地的总体组合,包括公园、广场、绿道、自然保护区等。

绿地系统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气候、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绿地系统不仅是城市的“肺”,还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一)连续性原则:绿地系统的布局应该具有连续性,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不同的绿地可以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绿地带。

这样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多样性原则:绿地系统的布局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的绿地和不同大小的绿地。

不同类型的绿地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不同大小的绿地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居民区的需求。

(三)互补性原则:绿地系统的布局应该具有互补性,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不同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绿地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的效果。

(四)合理性原则:绿地系统的布局应该具有合理性,要兼顾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不会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绿地的成本和后期的维护。

三、绿地系统布局的方法(一)空间分布方法: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和空间的情况,合理划分不同的绿地区域,通过空间分布的方式来实现绿地系统的布局。

可以将绿地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也可以将其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二)功能分区方法: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将绿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生态保护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等,通过功能分区的方式来实现绿地系统的布局。

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三)规划引导方法: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作用,对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布局。

城市化进程中的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绿地空间布局研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空间的布局问题愈发凸显。

城市绿地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空间,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一、城市绿地空间的重要性1.1 提供生态环境城市绿地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吸收CO2,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

同时,城市绿地还有利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减少水灾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提供社交空间城市绿地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纽带,也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公园、广场、绿道等绿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散步、跑步、健身等锻炼方式,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交往的场所,促进社交联系和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1.3 保护文化遗产城市绿地常常与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相结合,如古城墙遗址、文化名胜等,形成独特的风貌和历史文化氛围。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不仅能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挑战2.1 土地利用压力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扩展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空间,成为一个挑战。

此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合理利用零碎的绿地空间,打造连片的生态走廊。

2.2 公众参与和需求调研城市绿地的布局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如何充分调研和了解公众对绿地空间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运动等需求,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借助科技手段和社会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对绿地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指导绿地空间的规划和布局。

三、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实践与案例3.1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绿地规划在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中,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对于老年人,应提供宽敞的休闲场所、舒适的座椅和健身器材;对于儿童,应设置适宜的游乐设施和亲子活动场所;对于年轻人,应提供运动场地和社交空间。

城市绿化空间分布与规划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分布与规划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分布与规划研究城市的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是城市美观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绿化空间的分布和规划成为城市规划师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着重从分布和规划两方面来探讨城市绿化空间的研究。

城市绿化空间分布城市的绿化空间如何分布在城市中,又该如何合理分配绿化空间,才能达到城市美观的效果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呢?首先,城市的绿化空间应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分布在城市中。

绿化空间可以分为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两个方面,在总体规划中应该对两方面建设进行分配,避免过度集中绿化空间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避免某些地区完全缺乏绿化空间的情况。

总体规划应该依据城市的地形、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城市的绿化空间的分布。

其次,城市的绿化空间的分布应该考虑到城市的用地状况。

当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时,建设绿化空间需要与城市其他用地进行平衡,进行资源有效分配。

城市建造得过于密集导致城市绿色空间不足,这是城市生态问题的一个隐患,此时城市规划师可以采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措施增加城市绿化率。

最后,城市的绿化空间的分布不仅要有物理分布的统筹考虑,还需要人文情感上的建设。

适当的绿化空间设计可以使得城市建设更加美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

根据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利用绿化设计创造出与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相适应的绿化空间,能够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还能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建设。

城市绿化空间规划城市的绿化空间规划,包括了绿化空间的种类、绿化空间的面积和绿化建设的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绿化种类的规划。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合理配置城市的绿化种类。

可以选择种植乔木、灌木、花草等,来达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

这里需要从治理风沙、减少空气污染等角度进行考虑,对不同区域和人口密集的区域,选取合适种类的绿化植物。

其次,绿化面积的规划。

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化面积的比重,例如,规定公共绿地的面积比例、居民小区绿地的占地比例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广场、植被覆盖的街道和绿化带等,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而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则决定了这些绿地的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应该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居民繁忙的工作生活使得他们渴望能够在闲暇时刻找到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放松身心。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追求。

公园和广场的设置应该尽量贴近居民居住区,方便居民进行锻炼和休闲活动。

绿化带和街道植被的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城市,使得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氛围。

只有满足了居民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和环境特点。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和山地等。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这些自然资源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廊道和景观带。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绿色廊道和景观带能够起到调节城市气温、减少大气污染、吸收噪音等作用,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另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不断增长,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需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带和农村用地,规划建设大面积的绿地。

这些绿地可以作为城市的“肺部”,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新鲜的空气,还能够为城市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此外,应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景观,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在空间分布上能够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还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口密度、绿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确定最佳的绿地布局方案。

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保障以及城市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增加,绿地布局的合理性和绿地利用的科学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地休闲空间作为绿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其城市化进程较为快速,城市的面积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成都市的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绿地空间的分布不均、休闲空间的供需矛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质量和城市品质。

因此,对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将有助于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提高城市品质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围绕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的原则和指标体系;(3)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的优化模型;(4)以成都市某个区域为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实证研究。

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知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针对成都市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休闲空间的需求和满意度。

(3)案例分析法:以成都市某个区域为例,对其城市绿地休闲空间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实证研究。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1.预期成果(1)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报告;(2)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设计方案;(3)成都市城市绿地休闲空间布局的优化模型及具体实施方案;(4)成都市某个区域城市绿地休闲空间的分析报告。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与管理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与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的作用和价值、空间布局原则和管理策略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一、城市绿地的作用和价值城市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绿地的存在使都市人们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大自然的氛围,恢复身心健康。

同时,绿地也是社交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居民可以在这里结识新朋友,加强社区交流。

此外,城市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绿地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城市的气温,缓解炎热的夏季。

同时,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重要的是,城市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和保护植物及动物多样性,我们能够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原则1.园区类型多样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应包括公园、社区绿地、街头绿化等多个类型的绿地。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并形成绿色连续带,构建起城市的生态体系。

2.功能分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应根据功能进行合理分区。

例如,公园内可以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花卉展示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3.绿地连通:城市绿地之间应有良好的联系和连通性,形成连续的绿地系统。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出行,增加城市绿地的利用率,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考虑生态系统需求: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需求,保护和增加湿地、河流等自然水体,提供栖息地和通道给各类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城市绿地的管理策略1.加强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城市绿地打造成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2.严格保护与管理:对城市绿地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是确保其持续运营和发展的关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城市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聚集地,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研究课题,是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方面。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内所有绿地空间、景观元素及其相互联系及功能的总和。

城市绿地系统覆盖了城市内所有公园、广场、绿化带等绿地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包括不同类型、功能、规模、特点的绿地空间。

例如,公园、广场、大草坪、湖泊、河流等。

2.连续性:城市绿地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绿色带状系统,使城市内部各个绿地相互衔接,构成绿色的肺部。

3.建设性:城市绿地系统不应只是自然出现的,而应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建设和完善。

4.服务性:城市绿地系统不仅是城市的一种景观,更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载体。

例如,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等服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非常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展现:1.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品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景观和空气质量。

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品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塑造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为城市之间的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4.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吸引人才和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规划和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

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永久的课题。

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探讨,并探索一些可持续的方法和理念。

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针对具体区域的细节设计。

在总体规划阶段,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确定城市绿地空间的总体规模与布局。

首先,应该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公园和广场规模及其布局。

这些绿地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和重要景观。

其次,需要合理安排城市边缘区域的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绿地。

这些绿地可以提供众多生态服务,例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城市的绿道网络布局,让城市的不同区域通过绿道连接起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活动。

除了总体规划外,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还应该关注细节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景观特色和空间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场地规划。

首先,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方向,确定不同绿地类型的比例和功能。

例如,公园、游乐场和体育场等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功能,而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则可以提供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功能。

其次,需要关注每个绿地的细节设计,包括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和设施建设等。

这些设计要符合城市风貌和居民的审美需求,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

最后,还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

城市绿地空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应该成为居民社交、交流的场所。

在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设计中,还应该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

首先,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和水体,并且采取合适的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其次,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应该采用节约型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研究城市绿地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应考虑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状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的绿地系统。

在城市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以确保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城市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散布局的方式,将绿地系统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应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和社区规划。

城市绿地不仅是提供生态功能的地方,更是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场所。

因此,布局绿地时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

同时,根据社区规划和居民的生活习惯,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绿地,例如公园、游憩区和社区花园等,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应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

在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往往受到城市扩张和建设活动的压缩和破坏。

因此,在进行绿地系统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的原则。

可以选择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地区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布局区域,同时设置生态廊道和连接绿地的通道,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优化。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的功能,还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和降低城市洪涝风险。

因此,在进行绿地系统布局时,应考虑到城市气候特点和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合理布局和选择植被类型来实现最佳效果。

同时,还应注重提高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包括节水、节能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总而言之,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布局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居民需求、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模拟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绿地面积日益缩小,这给城市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城市绿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以及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模拟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GIS技术及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空间数据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

近年来,GIS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行业都在使用GIS技术来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包括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气象预测等。

二、城市绿地模拟研究的研究意义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模拟研究,能够准确把握城市绿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城市绿地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城市绿地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绿地的现状分析、城市绿地的动态模拟和预测、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等。

其中,城市绿地的现状分析是城市绿地模拟研究的基础,主要通过GIS技术对城市绿地的类型、面积、分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城市绿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绿地的动态模拟和预测,主要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模拟方法进行预测和评估。

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主要通过对城市绿地的评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促进城市绿地的健康发展。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模拟研究主要方法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指将城市绿地的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通过模拟和预测,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空间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的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可以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econd part , taken J ilin Cit y as example , it sums up Greenland space dist ributional pattern based on t he behavioral t heory. Leisure behavioral t heory shows t hat t he leisure deeds of citizens have certain time and space laws to abice by. Leisure behavior has circularity dist ribution in t he cit y region wit h t he increasing of leisure time. Resident tourism has bot h comm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and per2 sonal mind character. It needs t he const ruction of Greenland planning and leisure landscape to adjust to t he mode of resident leisure activities , and to obey t he time and space rule of leisure activity. On t he basis of t he above , t he paper raises Greenland space dist ributional pattern of wave shape toget her wit h t he radiation shape. This pattern emphasizes on t he combination of circle Greenland wit h t he wedge Greenland and t 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rank wit h t he recreation system. Then it f urt her put for2 ward t he principle of Greenland const ruction as t hat urban center scatter2pointed shape afforestation belt , urban suburb concent rate2lumped park afforestation belt and urban out side continuous production afforestation belt .
2 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理论与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模式
造景为主 , 园内设施以座椅 、凉亭等少量简单的休息设施 为主 , 龙潭山森林公园更是对自然稍加整饰的低设施或无
设施区 。1993 年 , 除龙潭山外 , 三大公园的设施度明显增 加 , 以游乐设施增加最多 , 普遍修建了大型游乐场 , 增建 或扩建了儿童游乐区 , 此外为游人服务的餐饮服务设施 , 如小卖部 、小商品售卖点也明显增加 , 甚至出现伐树毁草 修建设施的现象 , 公园的绿地率普遍比 1982 年下降了五到 七个百分点 。表现出随着城市发展 , 公园绿地的设施度增 加 , 自然度减低的趋向 。
图 1 城市绿地自然演化图式 Fig11 Urban Greenland natural evolution
以吉林市为例 , 从总体绿化指标来看 , 吉林市 1982 年 绿地面积 466ha ,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5194 %。1993 年绿地 面积 98815ha ,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0164 %。表面上随着城 市发展 , 绿地有较大增加 , 但这些绿地多是把周围山林 、 沿江荒滩扩充进来的结果 , 即用扩大城区包揽山野的办法 增加绿地指标 , 而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绿地仅比 1982 年略有 改进[2] , 居民集中的核心区实际的生态环境质量是下降的 ; 从公园绿地的面积来看 , 北山公园 、龙潭山公园 、江南公 园 、江北公园是吉林市最主要的四大公园绿地 , 其绿地面 积均在不断缩减 。其中龙潭山公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市区
根据上述绿地自然演化趋向 , 为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 通过立法手段对绿地实行优先保护 , 防止绿地被蚕蚀和侵 占已成为绿地建设的当务之急 。
森林公园 , 1991 年其占地面积为 237ha , 1995 年占地面积 缩减为 234ha 。从 公 园 的 设 施 度 来 看 , 1982 年 北 山 公 园 、 江南公园 、江北公园均以绿地 、花卉观赏 、植物建筑小品
Q IAN Qing2lan , CHEN Ying2biao
(11 Instit 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 at u ral Resou rce Research , C. A . S , Beiji ng 100101 , Chi na ; 21 Depart ment of Geography , Guangz hou U niversity , Guangz hou 510405 , Chi na)
Ξ 收稿日期 : 2001 —03 —22 ; 修订日期 : 2001 —12 —03 作者简介 : 千庆兰 (1971 —) , 女 , 吉林市人 , 广州大学地理系讲师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人文地理 、城市规划及土地 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
4 2 人 文 地 理 17 卷
In t he t hird part , Urban land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 s such as highly used dist rict , re2 mading developing dist rict , new dist rict and suburb area. As Greenland planning is concerned , every dist rict has it s own characteristic. In view of regional difference of urban land use in present sit uation , t his paper separately put s forward individual policies for Greenland dist ribution. Key words : urban greenland ; dist ributional pattern ; space2time evolution
关键词 : 城市绿地 ; 布局模式 ; 时空演化 中图分类号 : K90118 文献标识码 : A
1 城市扩展与城市绿地时空演化趋向
近年来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 我 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扩展速度明显加快 , 从人口规模上
表现为城市人口膨胀 , 从用地规模表现为城市用地蔓延 。 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 , 在改善城市环境质 量 , 维护生态平衡 , 美化城市景观等诸多方面起着其他用 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扩展的关系十 分密切 , 城市绿地职能的时空演化总是和城市的发展相同 步 ,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随城市发展的自然演化过程如图 1 所示 。
千庆兰[1 ,2 ] , 陈颖彪[1 ,2 ]
(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0101 ; 21 广州大学地理系 , 广州 510405)
STUDY ON URBAN GREENLAND SPACE2TIME EVOL UTION AND ITS D ISTRIBUTIONAL PATTER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d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eenland evolution and urban de2 velopment . It point s out t hat t he facilities of Greenland increases while t he nat ural degree reduces wit h t he urban development unusually accompanying t he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ing. Greenland preconser2 vation , according to specific law ,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in order to improve t he urban ecological qual2 ity and to prevent t he Greenland f rom ruin.
第210702卷年 1第0
5期 月
人 文 地 理 HUMAN GEOGRAP
HY
VoOl1c1t172,0N0o21 5
文章编号 : 1003 —2398 (2002) 05 —0041 —04
城市绿地时空演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Ξ
提 要 :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绿地时空演化与城 市发展的关系 , 指出随城市发展 , 城市绿地设施程度 增加自然度降低的演化趋向 。以游憩行为理论为依 据 , 以吉林市为实例 , 提出了波状和辐射状两种分布 态势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模式 , 强调环状绿地 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 合 。进而提出城市绿地建设三个圈层即城市中心散点 状绿化带 —城市郊区集块状公园绿化带 —城市外围连 续自然生产绿化带的构想 。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土地 利用程度的地域差异 , 对于城市高度利用区 、改造发 展区 、城市新区和郊区逐一提出了各自的绿地布局策 略。
Abstract : From t he viewpoint of grand region , combining wit h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d taking J ilin City as an example , t he urban Greenland Space2time evolution , Greenland spatial dist ributional pattern and urban Greenland dist ributional policy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 his we can provide sci2 entific basis for urban ecological const ru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 hree part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