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简介
2004诺贝尔——泛素
DEAE-cellullose过 滤得到FractionI和 FractionII ,然后利 用FractionI的热稳 定性进行热处理分 离,然后进行凝胶 电泳,制得APF-1
• 它的分子量约9000道 尔顿,被命名为APF-1 (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factor 1),也就是需要ATP 才能分解蛋白质的因子。 这因子之后被证明和泛 素是同一物质。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introduction of achievements of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4
背景 获奖科学家的简介
泛素发现的过程
降解过程的机制
重要生理作用 前景展望
背景介绍
•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 砖头,而蛋白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正 如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一样,生物体内也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 功能——以酶的形式作为化学反应的加速 器;以激素形式作为信号物质;免疫防御 的重要参与者和细胞形状和结构的组织者。 • 通常看来蛋白质的合成要比蛋白质的降解 复杂得多,毕竟拆楼容易盖楼难。
前景展望
• 总之 ,泛素系统现已成为研究和开发抵抗各 种疾病药物的令人关注的靶标。此类药物 可直接针对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系统的某 些成分以阻止特异性蛋白降解或逆转 ,同 时还可激发该系统破坏那些不受欢迎的蛋 白。目前 ,一种可用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因子Velcade(PS341)已 获准用于临床试验。
• Hershko是在1969–71年,在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在Gordon Tomkins实验室做博士后时,对 细胞内的蛋白降解感兴趣。 • 他在研究中发现当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中 加入像氟化物或叠氮化物这样的ATP合成抑 制剂时,TAT在细胞内的降解过程几乎被完 全抑制.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Aaron Ciechanover (1947-)
2020/3/30
Avram Hershko (1937-)
———
Irwin Rose (1926-2015)
获奖者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成果 结论建议
获奖者
Award winner
2020/3/30
Aaron Ciechanover
以色列理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
———
纽约大学
获奖者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成果 结论建议
2020/3/30
发现历程
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的发现史
———
发现历程
Discovery process
1953
Simpson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蛋白质代 谢实验,并随后发表了名为“生物细胞中的蛋白 质分解中需要代谢能量即需要ATP的加水分解” 的论文
2020/3/30
———
研究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补充研究 结论建议
去泛素化
去泛素化作用是泛素化过程的逆转。去泛素化酶能够水解 泛素和底物蛋白之间的硫酯键,还能把错误识别的底物从 泛素化复合体中释放出来。它们可以分为两类:
(1)泛素羧端水解酶 :水解去除和泛素C末端连接的小 肽,也参与泛素多聚体产生泛素单体的过程,促进泛素再循 环,对泛素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E1 E2与E3的功能
名称 简写
功能
泛素活化 酶
E1
激活泛素分子后将其送到 E2 上
泛素结合 酶
E2
把泛素分子绑在被降解的 蛋白质上
泛素蛋白 连接酶
E3 辨认被降解蛋白质
2020/3/30
———
研究概述 研究方法 学说内容 研究成果 结论建议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
收稿日期 ! 3 4 4 5 6 4 7 6 4 5 作者简介 ! 焦姣 " 女 " 7 8 9 : ! # 上海枫林路 ! " # 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生 $ 主要研究细胞信 号转导过程的关键化学分子调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1 / ( 1 / 1 2 姚祝军 $ 男 $ 3 4 5 6 !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组 长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细胞凋亡 的化学生物学 $ 天然产物与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化学以及分子影像学研究 # % & ’ ( ) * + 7 ( - 8 . ’ ( ) * / 0 ) - 1 / ( 1 / 1 2
9" : ;t;?7 0 / @=AA/ 3 4 5 B C6 D !E3 B 95 : 北京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组 / 原子能 $ 3 4 5 5 "! #+ F!6 $ 北京基本 粒子物理理论组 /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 3 4 5 5 %E &G HI2 J& 7 I( 2 K?I/ L=’ ) 2 ) 0 1 =2 1 = - M A?= NAO( A- 2 ;- P=* $ >O- 1 ==P) 2 J0 - M A?= 3 4 6 Q <RST<KHUR V- 2 M=O=2 1 = - 2 W?=- O=A) 1 ( * >?7 0 ) 1 0 $ @) AA- 2 % PI1 ( A) - 2 ( * >IX* ) 0 ?) 2 J$ B 9F: 北京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组 / 3 4 5 5 年暑期北 京 国 际 物 理 讨 论 会 上 报 告 G HI2 J & 7 I( 2 K?I/ L=’ ) 2 ) 0 1 =2 1 = - M A?= NAO( A- 2 ;- P=* $ >O- 1 ==P) 2 J0 - M A?= 3 4 6 Q <RST<KHUR V- 2 M=O=2 1 = - 2 W?=- O=A) 1 ( * >?7 0 ) 1 0 / @) AA- 2 % PI1 ( A) - 2 ( * >IX* ) 0 ?) 2 J$ B 96 : V/ T/ Y( 2 J ( 2 P L/ @ / ;) * * 0 / !"#$% &’(/ 3 4 " B Z4 5 [+ 3 4 3 94 : @ \ ]( PP==^ ’ _ ; >- ‘- ^/ !"#$% )’**+ , 3 4 5 F ZE" [+ E4 93 Q: N @ <* ( 0 ?- a/ -./0+ !"#$+ 3 4 5 3 ZEE[+ " F4 $N b=) 2 X=OJ/ !"#$+ &’(+ 1’**+ 3 4 5 F Z3 4 [+ 3 E5 B $S N( * ( ’ / >O- 1 ==P) 2 J0 - M A?= 6 A?
2004诺贝尔——泛素
• 初步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溶酶体是蛋白质降 解的唯一途径,然而之后的系列实验证明: 1、半衰期不同的蛋白质在溶酶体中的降解 情况不同, • 2、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剂加入细胞内,对不 同的蛋白质的降解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 甚至没有影响, • 3、热力学研究证明蛋白质的降解需要能量, 但不仅限于跨膜运输、质子泵、维持酸性 环境等的能量。
• Hershko是在1969–71年,在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在Gordon Tomkins实验室做博士后时,对 细胞内的蛋白降解感兴趣。 • 他在研究中发现当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中 加入像氟化物或叠氮化物这样的ATP合成抑 制剂时,TAT在细胞内的降解过程几乎被完 全抑制.
• 由此可见 ,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对生物体而 言非常重要 ,对其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具有重 要的特殊意义。 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 中 ,科学家们不断发现并研究与这一降解过 程相关的新的细胞功能。这些研究对进一 步揭示生物体的奥秘以及探索一些疾病的 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具有深远的意义。
• 唯一的解决途径是在试管中准确再现无细胞 系统的该过程,分离不同成分并对每个成分 纯化定性,并从孤立纯化的成分中补全该系 统。 • 1977年Etlinger和Goldberg迈出了第一步, 从不成熟的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中建立了一个 无细胞体系的ATP依赖蛋白水解系统。
• 1977年以后Ciechanover和Hershko转向网 状细胞提取物的研究,他们发现此提取物可 被分为两个组分,每一部分单独存在时都 不具有活性,然而一旦这两部分被重新组 合,就会引发ATP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21/10/10
29
• 在1960年,人们发现了溶酶体这个及其重要的细 胞器,他被认为是蛋白质降解的重要场所。后来 人们发现了溶酶体抑制剂,经过细胞溶酶体机能 抑制剂的作用后,细胞内任然存在部分蛋白质的 分解难以抑制。表明在细胞内存在与溶酶体不同 的蛋白分解系统。
2021/10/10
30
• 在1975年,就有人从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含76个 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8.45ku,后来 被证实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作用,由于它广 泛存在于生命体,因此被命名为“泛素”。
2021/10/10
25
• 1和3:E1、E2催化的泛素激活反应,消耗ATP; 2:E3催化的蛋白质激活反应,消耗ATP;4:依赖 于E3的蛋白质泛素化反应;5:不依赖于E3的蛋白 质泛素化反应;6:26S蛋白体催化蛋白质水解;7
和8:异肽酶催化的水解反应,使泛素游离出来。
2021/10/10
26
2021/10/10
7
二 ̖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1 ̖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两种降解过程:
• 一种:溶酶体,不需要能量,无选择性的降解。 主要是降解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的外源蛋白 质。
• 另一种:需要能量,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 过程。比如多数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这个过程 需要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即泛素—蛋白酶体途 径( UPP )介导的蛋白水解过程
阿龙·切哈诺沃
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欧文·罗斯
•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博士,以
色列生物学家、化学家,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
尔奖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
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化学与社会・期中论文】2004年诺贝尔奖研究成果简介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光华管理学院葛佳洁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 、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欧文・罗斯 (Irwin Rose(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以色列科学家切哈诺沃、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罗斯 ,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for the discovery of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
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期刊搜索,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研究成果,以下做些简要介绍:1,待降解蛋白质的标记真核细胞中含有 6000至 30000个蛋白质合成基因 , 编码至少同等数量的蛋白质。
在对蛋白质的研究中很多工作都致力于阐述细胞怎样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而对其相反过程即蛋白质的降解, 研究得相对较少。
大多数负责蛋白质降解的酶作用时都不消耗能量。
在已知的许多蛋白质降解酶中,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胰岛素, 其作用是将小肠中的食物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细胞中的溶酶体, 其作用是降解从细胞外吸收进来的蛋白质。
它们在作用的过程中均不消耗能量。
然而,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就有实验显示,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需要能量。
这一现象一直困惑着研究者 , 为何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需要能量,而细胞外蛋白质的降解却不需要能量? 1977年, Goldberg 及其同事在这个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从不成熟的红血球及网状细胞中获得了一种提取液, 这种提取液在催化异常细胞降解时需要 ATP 的参与。
应用这种提取物, 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Irwin Rose在 70年代晚期和 80年代早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
成功地揭示了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是一个多步骤反应的过程 , 蛋白质先被泛素(一种多肽标记, 然后被分解。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_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知识介绍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李炎武 谭卫兵 邝雪英 张 伟(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 广州 510925)摘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发现细胞是如何摧毁蛋白质的科学家 阿龙 切哈诺沃、阿夫拉姆 赫什科和欧文 罗斯。
本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重点介绍了泛素调节下蛋白质降解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及其机理。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泛素调节 蛋白质降解瑞典皇家科学院2004年10月6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 切哈诺沃、阿夫拉姆 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 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摧毁蛋白质的(即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1]。
阿龙 切哈诺沃1947年出生在以色列海法市。
1981年在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这所工学院的医学科学研究所担任教授。
阿夫拉姆 赫什科1937年出生在匈牙利考尔曹格,为犹太后裔,属以色列公民,1969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与切哈诺沃在以色列工学院共事。
欧文 罗斯今年78岁,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经主持位于美国费城的福克斯 蔡斯癌症研究中心的工作,目前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任教[2]。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切哈诺沃与赫什科曾在罗斯主持的福克斯 蔡斯癌症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在这期间,他们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理,指明了蛋白质降解研究的方向。
特别是三位科学家在1979年12月10日一期美国 全国科学院学报 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被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称为 突破性成果 ,并奠定了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1 关于获得成果的介绍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是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死亡。
科学家关于蛋白质如何 诞生 的研究成果很多,迄今为止至少有5次诺贝尔奖授予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但关于蛋白质如何 死亡 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ppt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一步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 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 防治(引入无数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 意图:
(1)A点开始进行的是 农药 ________ 生物 防治.
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
(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 是:一方面害虫 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 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 因
DDT的毒害而减少 .
(3)指出E点开始的防治有何突出的优点 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 F—l 段 种 群 数 量 已 无 明 显 波 动 , 说 明 引入天敌捕食者后,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图中“经济阈值” 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 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 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 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 有 A、D、E . (6)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 不是彻底消灭害虫,用生态学原理解释其目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使虫害尽量降低的同时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以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________ .
的多泛素标签则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从而将 其它的蛋白质隔离在外。通常一个人体细胞中 含有3万个蛋白酶体,经过它的处理,蛋白质就 被切成由7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链。这一过
泛素的发现及其背后的故事
泛素的发现及其背后的故事2004年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摧毁有害蛋白质的(即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世人研究蛋白质的诞生,他们却研究蛋白质的死亡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贡诺·厄奎斯特带着两名化学奖评委代表笑容可掬地出席了宣布仪式。
由于此前揭晓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得主全是美国科学家,因此当厄奎斯特宣布两名以色列人和1名美国人获得今年的化学奖时,全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评审委员会说,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
但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人的很多疾病就是这一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的。
评委们指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攻克子宫颈癌和囊肿性纤维化等疑难疾病。
据介绍,目前已有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药物问世,正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检测。
评委们在现场解释整个理论时,特意用碎纸机将两张完整的彩纸瞬间绞碎,以此比喻细胞好比一个高效的“控制站”,制造蛋白质但又能在瞬间把某些特定蛋白质“降解”为碎片。
以色列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在宣布大厅,工作人员当场把电话接到了获奖者之一阿龙·切哈诺沃在以色列海法的家中。
尽管切哈诺沃语速极快的以色列英语让很多人不得不最大限度地竖起耳朵,但现场所有人还是从他一些颤抖的语音中感受到了一种兴奋。
切哈诺沃笑言,还没来得及把消息告诉亲朋好友,也没想以后怎么用这笔奖金,“在此刻,我觉得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当记者问到,作为一名非美国人赢得科学类的诺贝尔奖有什么感受,他激动地说:“我深深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切哈诺沃还说,他相信他们的发现对攻克癌症以及多种疾病会有很大帮助。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泛素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为他们发现了泛素对蛋白质降解(死亡)的调节。
远离“热点”的一项研究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
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
然而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却把研究方向转到蛋白质的降解上,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由泛素调节的蛋白质的降解。
实际上,人的很多疾病就是因为某些蛋白质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
犹如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细胞生产的各种蛋白质也会出现生死现象,否则就不可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和生命现象。
可是,细胞是怎样控制其生产的蛋白质走向死亡之旅的呢?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的研究发现,对错误或无用的蛋白质执行“死刑”,其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确认谁是要被“处死”(降解)的蛋白质,而泛素就是这样一种“死亡标签”,它被贴到哪种蛋白质上,哪种蛋白质就会死亡。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这3人就发现,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蛋白质被贴上“死亡标签”——泛素,然后才被降解。
这表明细胞有专门化的方式去除所不需要的蛋白质,而且泛素调节蛋白质死亡是需要能量的。
泛素是由有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人们最早是在1975年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
研究人员最初认为它参与了白细胞的形成,但后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都有它的身影,所以称其为泛素;只是后来发现它有调节蛋白质死亡的作用,才称它为“死亡标签”。
20世纪70年代,当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聚焦蛋白质的合成时,赫尔什科把研究方向转向了非主流问题,即蛋白质是如何降解的。
1979年,切哈诺沃和赫尔什科在访问罗斯时,在罗斯的美国费城实验室做了许多实验,他们3人试图用层析法去除网状细胞萃取液中的血红蛋白,这时他们发现,萃取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单独部分都处于静止状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第20卷 第1期今日化学2005年2月泛素调节的蛋白降解———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项征3 魏平33 杨震33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100871)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Aar on Ciechanover,Avra m Hershko 和美国科学家Ir win Rose,因为他们共同发现了泛素(ubiquitin )调节的蛋白降解过程。
泛素调节的蛋白降解过程的机制是什么?泛素调节的蛋白降解过程的发现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就这一领域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Aar on Ciechanover Avra m Hershko Ir win Rose 图1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图片来源:htt p://nobel p rize .org/chem istry/laureates/2004/index .ht m l )1 泛素 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多肽链,最早是在1975年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后来发现其广泛分布于各类细胞而得名[1]。
1979年,Ciechanover,Hershko 和Rose 在研究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的生物化学分离2重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多肽可以启动蛋白降解过程,后来证明这个多肽就是泛素[2,3]。
很多分子、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和临床研究表明,泛素参与的蛋白水解过程在很多基本的细胞过程中都起重要的作用。
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周期的调控、分化与发育、细胞对细胞外的效应物和应激产生的反应、细胞表面受体与离子通道的调节、DNA 的复制、免疫与炎症反映的调节、细胞器的生物合成等。
既然这么多细胞过程都包括泛素参与的蛋白水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疾病的致病机理都与这种体系有关,这也8333333项征:北京大学博士生。
魏平:北京大学博士生。
杨震:北京大学长江教授,博士生导师。
是深入研究其调节机理的意义所在。
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途径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upp ) 一系列相关的酶
泛素活化酶(E1)是催化泛素与底物结合所需的第一个酶。 细胞内仅有单一的泛素活化酶基因。利用不同的转录起始点, 它可产生E1a 和E1b两种泛素活化酶,它们的生物功能可能有所 不同。 泛素偶连酶(E2)是泛素与蛋白底物结合所需的第二个酶。 细胞内有多种泛素偶连酶基因,大多数泛素偶连酶有一个14~ 16 KD的核心,含有活性所必需的半胱氨酸残基。在不同的泛素 偶连酶间有约35%的同源性,这一区域可能参与泛素偶连酶和蛋 白底物的结合。 泛素-蛋白连接酶是泛素与底物蛋白结合所需的第三个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在决定泛素介导的底物降解方面有特殊的作 用。不同类型的泛素-蛋白连接酶间缺乏序列同源性,而且分子 量差异较大。
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 重要作用。肿瘤可以起因于癌基因蛋白生长促 进因子的稳定或由于肿瘤抑癌基因的不稳定。 某些常规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的癌基因蛋白,如果 不能及时地从细胞中清除,就会诱导细胞恶变。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泛素系统也与神经细胞变性有关。如引起 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子是Parkin,后者是泛素和蛋白的E3 连接酶,能与E2 UbcH7 和UbcH8 共同作用,而Parkin自身也 是经泛素化调节降解,一旦Parkin变性,影响某些蛋白降解, 就会引起多巴胺类神经元的毒性损伤而引起常染色体隐性 少 年 型 帕 金 森 病 ( 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mism)。
1和3:E1、E2催化的泛素激活反应,消耗ATP;2:E3催化的蛋 白质激活反应,消耗ATP;4:依赖于E3的蛋白质泛素化反应; 5:不依赖于E3的蛋白质泛素化反应;6:26S蛋白体催化蛋白 质水解;7和8:异肽酶催化的水解反应,使泛素游离出来。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家欧文·罗斯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降解方面的研究成果。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说:得益于三位获奖者的工作,我们如今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如何通过分解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许多重要过程。
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作为身体免疫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有些蛋白质需要被消灭,这一过程称作降解。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却很少有人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评奖委员会说,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却独辟蹊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被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人的很多疾病就是由于这一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的。
评奖委员会在解释这一理论时,特意用碎纸机将两张完整的彩纸瞬间绞碎,以次比喻细胞就像一个高效的“控制站”,制造蛋白质但又能在瞬间把某些特定蛋白质“降解”为碎片。
蛋白质是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而蛋白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切哈诺沃、赫什科和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蛋白质降解酶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
这如同拆除大楼一样,如果大楼自然倒塌,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向地拆除大楼,则需要炸药进行爆破。
切哈诺沃于1947年出生在以色列。
1981年,在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该学院的医学科学研究所教授。
赫什科是1937年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后裔,1969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与切哈诺沃在以色列工学院共事。
泛素——精选推荐
泛素瑞典皇家科学院6⽇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质降解。
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种蛋⽩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蛋⽩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如同砖头,⽽蛋⽩质则如结构复杂的建筑。
正如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样,⽣物体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质。
不同的蛋⽩质有不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功能。
通常看来蛋⽩质的合成要⽐蛋⽩质的降解复杂得多,毕竟拆楼容易盖楼难。
蛋⽩质的降解在⽣物体中普遍存在,⽐如⼈吃进⾷物,⾷物中的蛋⽩质在消化道中就被降解为氨基酸,随后被⼈体吸收。
在这⼀过程中,⼀些简单的蛋⽩质降解酶如胰岛素发挥了重要作⽤。
科学家对这⼀过程研究得较为透彻,因⽽在很长⼀段时间他们认为蛋⽩质降解没有什么可以深⼊研究的。
不过,20世纪50年代的⼀些研究表明,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最初的⼀些研究发现,蛋⽩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这如同⼀幢⼤楼⾃然倒塌⼀样,并不需要炸药来爆破。
不过,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
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个谜。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罗斯进⾏了⼀系列研究,终于揭开了这⼀谜底。
原来,⽣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质降解过程,⼀种是不需要能量的,⽐如发⽣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过程只需要蛋⽩质降解酶参与;另⼀种则需要能量,它是⼀种⾼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过程。
这如同拆楼⼀样,如果⼤楼⾃然倒塌,并不需要能量,但如果要定时、定点、定向地拆除⼀幢⼤楼,则需要炸药进⾏爆破。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
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最初是从⼩⽜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
它就像标签⼀样,被贴上标签的蛋⽩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在那⾥被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免疫及炎症反应
细胞中许多对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的基因都受到转录因子NF-kB的调控。通常状态下,该转录因子与细胞质上的抑制蛋白(INF-kB)相结合,不具有活性。当细胞受到细菌感染或细胞外其他信号刺激时,INF-kB被磷酸化,泛素识别并标记磷酸化后的抑制蛋白,运输至蛋白酶体中进行降解。转录因子因为不能再与抑制蛋白结合,活性得以恢复,被释放、运输并结合到细胞核上,激免自授粉现象而使其基因多样性减弱,利用泛素引导的蛋白质降解来排斥自身产生的花粉。虽然这一过程的机理还不清楚,但已知的是此过程中有E3酶的参与,并且,当引入蛋白酶体抑制剂时,植物对自身花粉的排斥会受到影响。
3.2 调控细胞周期
泛素中的一种由多各亚单位组成的E3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作为一个蛋白复合物APC(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促细胞分裂后期复合物),使细胞脱离减数分裂期。
2.4 蛋白酶体——细胞的废物处理机器
每个人体细胞中含有30000个蛋白酶体,他们大小约为20S,呈桶状结构,能够将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降解成7~9个氨基酸长度的肽链。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位于桶状结构的中心,与细胞中其他部分隔绝。进入活性部位的唯一通路是“锁”(lock,一种19S的复合物),它能够识别被泛素化的蛋白质,解除其折叠结构,并辅助蛋白质穿过蛋白酶体的狭窄通道,进入位于桶状结构中心的活性位点。蛋白质被降解成7~9个氨基酸长度的短肽片段后,从蛋白酶体的另一段被释放。此外,19S复合物上还含有一种异肽酶,能够将泛素从底物蛋白质上除去。因此,蛋白酶体本身对蛋白质并没有选择性,具有选择性的是E3酶,他只对待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泛素化标记。
随后,科学家及其同事运用免疫化学方法对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生理学功能进行了研究。他们用泛素的抗体,将泛素-蛋白质复合物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细胞中的蛋白质事先用泛素中不存在的放射性氨基酸进行脉冲标记。实验结果显示,细胞中存在的错误蛋白确实通过泛素体系得到降解。在细胞中,多达30%的新合成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通过细胞中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
3 近期的研究
日本东京的Masa-atsu Yamada小组于1980年分离出一种变异鼠细胞,该细胞中的一个蛋白经过变异后具有对热敏感的特性。在高温培育下,该细胞会停止生长,并且会出现DNA合成缺陷以及其他功能失调的现象。不久,波士顿的A. Varshavsky小组发现,变异鼠细胞中这种对热敏感的蛋白质正是酶E1。显然,泛素的活化是细胞生存和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清除错误的蛋白质,还体现在他对细胞的生长周期、DNA的复制,以及染色体结构的调控作用。
2.2 标记工具——泛素
早在1975年,就有人从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含7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后来被证实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作用,被命名为“泛素”(源于拉丁语“ubique”,译为“到处”)。
2.3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Avram Hershko自1977年以后转向上述网状细胞提取物的研究,在试图利用色谱法除去血红蛋白的过程中,Aaron Ciechanover和Avram Hershko发现此提取物可被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单独存在时都不具有活性,然而一旦这两部分被重新组合,就会引发ATP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1978年,他们报道了其中一个组分的活性来源于一个对热稳定的多肽。这种多肽(active principle in fraction 1,APF-1)分子量只有9000,即为后来所说的泛素。随后,在1980年发表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指出APF-1可以以共价键形式与提取物中的许多蛋白质牢固结合。第二篇文章中,作者进一步阐述一个靶蛋白能结合多个APF-1分子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泛素化。蛋白质底物的多泛素化是引导其降解的信号。研究者们推测,细胞正是通过对以ATP形式储存的能量的需求,控制泛素引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的特异性的。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
摘要: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是一种含76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他不仅能清除错误的蛋白质,对细胞生长周期、DNA复制以及染色体结构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3.3 DNA的修复、癌症的产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蛋白质p53是一个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大的基因,被誉为“基因卫士”。只要细胞能够产生P53,癌症的发展就会得到抑制。在正常细胞中,蛋白质p53始终处于合成和讲解的平衡状态,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平衡的维持也是通过泛素调节来实现的。正常情况下,一种特殊的E3(Mdm2)与蛋白质p53形成复合物,不断被降解;当DNA遭到损伤时,p53被磷酸化,不在与Mdm2结合,导致p53基因在细胞内的数量迅速增加。P53是转录因子,能够控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周期、受损DNA的修复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若p53水平升高,细胞生长周期会被中断,为受损DNA的修复提供时间。如果DNA受损比较严重,细胞就会引发称为类似自杀行为的程序性死亡。
1 引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工作是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这一工作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完成的。早在1942年,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降解现象,其中Avram Hershko也属于早期探索者之一,但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研究方向瞄准在三磷酸腺苷的作用上。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Aaron Ciechanover与Avram Hershko曾在Irwin Rose主持的福克斯·蔡斯癌症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们联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理,从而指明了蛋白质降解研究的方向。其中1979年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上发表的论文被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称为“突破性成果”,并奠定了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
人类乳突淋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很高的相关性。这种病毒能够活化细胞内一种特定的E3酶:E6-AP,使其改变识别模式,错误的对p53进行泛素化,使p53降解。通过这种机制,人类乳突淋瘤病毒能够逃逸p53的控制。由于p53被降解,细胞丧失对受损DNA的正常修复功能以及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功能,其结果是DNA突变数增加,最终导致癌症。
2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简介
2.1 待降解蛋白质的标记
大多数负责蛋白质降解的酶作用时都不消耗能量,在已知的许多蛋白质降解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胰岛素,其作用是将小肠中的食物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细胞中的溶酶体,其作用是降解从细胞外吸收进来的蛋白质。他们在作用的过程中均不消耗能量。
1977年,Goldberg及其同事在这个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他们从不成熟的红血球及网状细胞中获得了一种提取液,这种提取液在催化异常细胞降解时需要ATP参与。应用这种提取物,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Irwin Rose在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功的揭示了细胞内蛋白质降解是一个多步骤反应的过程:蛋白质先被泛素标记,然后被分解。通过这个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细胞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对不需要的蛋白质进行降解。这种通过泛素化进行的调节与一些可逆的蛋白质修饰(如磷酸化,1992年或诺贝尔医学奖)不同,他通常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为最终的靶蛋白是被降解而不是被修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