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素材文言文段落
高三早读素材
![高三早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30831eebf524ccbff12184ed.png)
高三语文早读素材(4)风雅诗斋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萍风吹袖清①。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②。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③。
[注]①荷雨:指沿途有荷花,下的雨不大。
萍风: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
②喧日出:喧,声音大而嘈杂。
是说喜鹊对日出的喜悦。
狎波平:狎,亲热、玩乐的意思。
是说水鸥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尽情地玩乐。
③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这里指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鉴赏指引:王质 (1127一1189),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后徙居兴国(江西兴国县)。
绍兴三十年进士。
他是陆游的朋友,主张抗战,敢于发表抗战言论。
曾为主战大臣汪澈宣、张浚、虞允文等人幕僚。
后任枢密院编修官。
最后退居山里,绝意仕禄。
他的诗风隽快爽健,近于苏轼。
曾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
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文言读吧(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现在魏徵逝世,我的一面照得失的镜子失去了啊。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
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喜爱与憎恶的人当中,适宜仔细审慎对待。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起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去除邪恶的不用疑惑,任用贤能的不用猜疑)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大家文坊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以早读为主题写小古文
![以早读为主题写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3794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2.png)
以早读为主题写小古文
1.鸡初鸣,学子皆起,拥卷而读,声琅琅,如春之朝露,如秋之甘
菊。
或诵诗经,或吟楚辞,或咏唐诗,或唱宋词,皆自得其乐。
2.一日之计在于晨,是故早读为学习之重。
学子们沐手而读,书声
琅琅,以启慧心。
或有困者,以水灌顶,提神醒脑,再读之,声音洪亮,不减前。
3.读至日上三竿,有学子甚疲,欲罢不能。
先生至,见状,笑曰:
“读书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今日虽疲,明早仍需早起。
方能有所成。
”
4.众学子闻之,皆勉力而为,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读一卷,便记一
词一句,积少成多,学识日益增长。
5.早读之乐,不在他人之评价,而在自己之心得。
每得一新知,或
解一难题,皆有成就感,乐在其中。
6.早读之美,不仅在于学习之效,更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
律精神。
每日黎明,学子们齐聚一堂,书声琅琅,此乃最美好的时光。
早读文章文言文翻译
![早读文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20d1a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6.png)
原文:朝曦初照,万物苏醒。
晨光熹微,鸟语花香。
此时,读书一事,尤为得宜。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能激发潜能,启迪智慧。
夫早读之益,有三:一曰:养心。
人心如田,不耕则荒。
清晨之时,神清气爽,心无杂念,正是读书养心的良辰。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持之以恒,自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二曰:励志。
早读之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明理。
晨读之书,或为经典,或为诗词,或为传记,皆可激发斗志,启迪人生。
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志向远大。
三曰:启智。
早读之书,往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
读书使人博学多才,增长见识。
清晨之时,头脑清醒,易于吸收新知识。
故早读之书,多为经典之作,如《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书籍,既可增长知识,又可启迪智慧。
然早读之道,亦有三:一曰:择书。
早读之书,宜选经典。
经典之作,历经岁月沉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读经典,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故早读之书,宜精选。
二曰:专心。
早读之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读书如登山,需步步为营。
若心浮气躁,则难以领略书中真谛。
故早读宜静心,专心致志。
三曰:持之以恒。
早读之益,非一日之功。
需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早读之道,亦在于积累。
总之,早读之益,不可小觑。
朝曦初照,万物苏醒。
此时读书,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愿吾辈皆能持之以恒,早读经典,修身养性,启迪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译文:清晨的阳光初照,万物开始苏醒。
晨光微明,鸟鸣花香。
在这个时候,读书的事情,尤其适宜。
古人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
”早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能激发潜能,启迪智慧。
早读的好处,有三点:一是养心。
人心如同田地,不耕种就会荒芜。
清晨的时候,神清气爽,心无杂念,正是读书养心的好时机。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坚持不懈,自然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3a198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2.png)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高中阶段,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72篇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适合晨读时进行复习和朗读,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1. 《论语·学而》2. 《论语·为政》3. 《孟子·梁惠王上》4. 《孟子·公孙丑上》5. 《荀子·劝学》6. 《庄子·逍遥游》7. 《列子·汤问》8. 《左传·宣公十五年》9.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10. 《史记·项羽本纪》11. 《史记·卫将军骠姚列传》1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3. 《后汉书·光武帝纪》14.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5. 《三国志·魏志·曹操传》16. 《世说新语·言语》17. 《世说新语·文学》18. 《滕王阁序》王勃19. 《岳阳楼记》范仲淹20. 《醉翁亭记》欧阳修21. 《赤壁赋》苏轼22. 《前赤壁赋》苏轼23. 《后赤壁赋》苏轼24. 《出师表》诸葛亮25. 《陈情表》李密26. 《洛神赋》曹植27. 《桃花源记》陶渊明28.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9. 《与朱元思书》王维30.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31. 《将进酒》李白32. 《庐山谣》李白33. 《望岳》杜甫34. 《春望》杜甫35. 《登高》杜甫3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37. 《江雪》柳宗元38. 《小石潭记》柳宗元39. 《捕蛇者说》柳宗元40. 《山居秋暝》王维41.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42. 《使至塞上》王维43. 《过故人庄》孟浩然44. 《春晓》孟浩然4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46. 《望月怀远》张九龄47. 《黄鹤楼》崔颢48.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49. 《赠汪伦》李白50. 《静夜思》李白51. 《望庐山瀑布》李白52. 《早发白帝城》李白53. 《夜泊牛渚怀古》张继54. 《枫桥夜泊》张继55. 《别董大》高适56. 《凉州词》王之涣57. 《登鹳雀楼》王之涣58. 《出塞》王昌龄59. 《从军行》王昌龄6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61. 《绝句》杜甫62. 《月夜忆舍弟》杜甫6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64. 《赠卫八处士》杜甫65. 《宿建德江》孟浩然66. 《渡荆门送别》李白67. 《夜雨寄北》李商隐68. 《无题》李商隐69. 《锦瑟》李商隐70. 《泊秦淮》杜牧71. 《山行》杜牧72. 《秋夕》杜牧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读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
![早读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6131a5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e.png)
早读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教学,阅读一些课外篇目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早读的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的一篇重要篇目,它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交流。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君臣关系、仁义道德等问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的思想和他对社会伦理的看法。
2. 《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孔子的一篇经典篇目,它包含了孔子的一些言行和教导。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道德修养等问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看法。
3. 《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幽默故事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笑话。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人性的善恶、智慧和幽默等问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幽默观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4.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性格和社会阶级等问题。
5.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许多古代诗人的作品。
这部诗集以描写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歌颂美德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诗集,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一些适合早读的文言文课外阅读篇目,它们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文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这些篇目,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在早读中享受到文言文的美妙,感受到古代智者的智慧和思想的力量。
湖北省黄冈中学4月22日早读材料(2019浙江卷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高考满分作文)
![湖北省黄冈中学4月22日早读材料(2019浙江卷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高考满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31ca173b3567ec102d8ac3.png)
【2019·浙江卷】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高考满分作文《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连词,与,和。
若做连词还有假如,或,表承接而的意思,作副词还有乃、才的意思)文。
【啊!这是广陵人宗臣宗子相的诗文选集。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此用作动词)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贤才之士奋发有为)此为卓然特立的意思,另有对峙,并立意)。
【武昌人吴国伦为它作注释,吴郡人王世贞为它写序言,说:当年建安时期,曹操曹植父子奋发有为,刘桢(字公幹)卓然特立。
】用在句首或句中,起调节语气的作用,另有于是的意思,ex爰书其事以告;疑问代词,何处,哪里,ex爰其适归?)丰饶,盛多)词尾)挺立貌,还可喻人位尊气盛,锋芒毕露;形容人刚直不阿,ex及入对司寇,公抗辨数百言,岳岳不挠),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至于潘岳、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则辞藻十分华丽,左思(字太冲)善于修饰文章质地,沈佺期、宋之问诗风靡丽,杜审言(字必简)词风挺立,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王昌龄(曾任龙标尉)洒脱不羁。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作“微恉”“微指”,精深微妙的意旨,另有,隐而未露的意愿,ex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
)矣。
【古代文辞出众的人,往往彼此志气一致却互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和,同;另有,及,到,至,ex暨今年。
)天目徐生来。
【某天,我和李攀龙李于鳞在燕地游乐,宗子相带着吴先生和天目徐先生来了。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沉思,深思。
淫,过多,过甚)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宗子相文才高超,气魄雄健,很能自我欣赏。
他曾经跟吴先生多次谈论诗歌,敌不过吴先生,就把酒杯倒扣在桌上,(差不多)把牙齿都咬碎了,回家后从早到晚都在思考这件事,(最终竟然)到了喀喀吐血的地步。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附着,使附着),天窍(天然的颖悟)自发,叩之泠然中(适于,合于)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同义连用,间隔)得之。
语文素材:高三上学期 早读材料第二十周 执着的暖流 周一
![语文素材:高三上学期 早读材料第二十周 执着的暖流 周一](https://img.taocdn.com/s3/m/fda9c64c69eae009581becb4.png)
第二十周执着的暖流周一风雅诗斋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①。
独立疏篱趣未穷②。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并:合,合并。
②篱:篱笆。
鉴赏指引: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连江(今属福建)人。
少为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试。
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上书,不报。
后隐居苏州。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它通过对菊花的歌颂,表现出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文言读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大家文坊春天的声音生命发生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却看得见的。
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走在春日迷人的山林小径上,耳朵里很安静,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这些,是不吵人的声音。
可是,你要静下心来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生命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停止在生命运河里流动的。
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
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的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会有听不见的声音啊!听不见的声音有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
保持一种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早读精选阅读素材(诗歌、文言文精选)
![早读精选阅读素材(诗歌、文言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7937fdeaeaad1f346933f75.png)
课前5分钟阅读材料(诗歌+文言文)一、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①逢峒獠②,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 ①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②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问: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争”和“乱”。
“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
世评华歆王朝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二、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1)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2)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晨读书籍文言文翻译
![晨读书籍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453b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01.png)
晨起,焚香煮茗,默诵经文,心无旁骛。
日上三竿,启卷读书,卷轴翻飞,字字珠玑。
或读《周易》,或览《论语》,或品《史记》,或赏《诗经》。
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夜幕降临,闭卷沉思,回味无穷。
明日复明日,光阴似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岁月如梭,学问无涯,唯勤勉者得之。
译文:清晨起床,点燃香炉,煮一壶茶,默默诵读经文,心无杂念。
太阳升起至三竿高时,开始翻开书籍阅读,书页翻动如飞,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般宝贵。
时而阅读《周易》,时而翻阅《论语》,时而品味《史记》,时而欣赏《诗经》。
书声朗朗,不绝于耳。
夜幕低垂,合上书本沉思,回味无穷。
明日复明日,光阴如箭,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岁月如同梭子般飞逝,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只有勤奋的人才能获得。
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则不能记;记不能久也,初读不能记,则是其未能读也。
心既了了,口亦了了,然后可以记。
此所以为学之要也。
译文:读书有三种境界:即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心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眼都不专注,就无法记住;记不住,就不能长久记忆;初读时不能记住,那说明还没有真正读过。
心明白了,口也明白了,然后才能记住。
这就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原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世之学者有可另观,有可默诵,有可摘抄。
观者,观其大略;诵者,诵其精要;抄者,抄其华实。
此三法者,读书之良法也。
译文: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世上的学者有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有可以一目了然的,有可以默默诵读的,有可以摘抄的。
一目了然的阅读,是观其大概;默默诵读的,是诵读其中的精华;摘抄的,是摘抄其中的精华与实质。
这三种方法,都是读书的良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故不贵多而贵精,不贵博而贵约。
博览群书,不如精读一本。
书读百遍,其意自明。
译文:读书百遍,其意义自然显现。
因此,读书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内容精,不在于广泛而在于精简。
三年级小古文100篇晨读背诵
![三年级小古文100篇晨读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901f9a0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6.png)
三年级小古文100篇晨读背诵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
(可继续补充更多小古文内容直至100篇)。
语文素材:高三上学期 早读材料第十六周 历史的尊严 周五
![语文素材:高三上学期 早读材料第十六周 历史的尊严 周五](https://img.taocdn.com/s3/m/a62896d3d15abe23482f4db6.png)
周五风雅诗斋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①。
试问卷帘人②,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指引:李清照 (1084一?),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今山东济南市)历城西南的柳絮泉。
她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息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而且自己十分认真地参加研究和创作工作。
靖康之难,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
南渡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她在颠沛流离中,流落到浙江兰溪才定居下来,她的后期生活十分孤单凄苦。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文言读吧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对曰:“以政知之(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擅长管理百姓),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逃亡的)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
晨读文言文荟萃
![晨读文言文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218bec74b90d6c85ec3ac6e5.png)
惜时勤学篇司马光好学【原文】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译文】《司马光好学》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解读】这则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两个方面的道理:在求学的态度上:必须勤奋刻苦;在学习方法上:必须学与思要相结合,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诚如本文所言:“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韩愈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欧阳修苦读【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③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④,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荻(dí):芦苇杆。
②闾(lǘ)里:街坊。
③士人家:读书人家④文字:文章。
【译文】《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晨读晚记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晨读晚记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cc9e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0a.png)
晨读晚记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晨读晚记是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文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学修养,也是考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初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同学们可以按照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记忆。
#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文言文1.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6.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言文素材100则
![文言文素材100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a0039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6.png)
文言文素材100则1、昔有一人,性懒怠,日卧榻而无所事。
其家贫,然不思劳作,终至饥寒交迫。
邻人劝之勤,弗听,曰:“劳则苦,安能享逸?”后贫病交加,悔之晚矣。
2、有一学者,博学多识,然性孤傲。
与人论学,必争胜,不容他人之见。
久之,人皆避之,独学而无友,其识亦难进。
3、一商于市,售物贵而质劣。
初,人信其言,购之。
后觉其诈,遂无人问津。
商终破产,悔曰:“诚信失,财何得?”4、某村有妇,善织。
其布精美,价亦宜。
邻妇羡之,求其术。
妇秘而不宣,恐人超己。
岁余,新技出,其布无人买,方悟独善不足取。
5、有友二人,同行于道。
遇雨,一有伞而不借其友,曰:“伞贵,恐损。
”友寒病,遂绝交于其。
6、一官贪财,受贿无度。
然法网恢恢,终被擒,家产尽没,身败名裂。
7、某生好读书,日夜不倦。
然不善思,记多而不明理。
及试,无所用,方知学而不思则罔。
8、一匠制器精,求速而忽质。
初售旺,后多损,名毁,客不再来。
9、有父教子严,动辄打骂。
子惧而逆,终离其家。
父老而孤,悔曰:“教当以爱,非暴也。
”10、一人得宝,秘而藏之,恐人知。
日夜忧其失,寝食难安。
后宝仍失,而身病矣。
11、两虎争食,互不相让,斗而俱伤,为猎人所获。
12、一农植谷,苗出而不锄草,望丰获。
至秋,谷少而草盛,叹曰:“勤始能丰。
”13、某君好名,常自夸功。
人皆厌之,其名反污。
14、一童好嬉,学业荒。
师劝之,父母责之,弗改。
年长,无一技之长,悔之。
15、有友相约,一人先至而久等,另者迟来无歉意。
先至者怒,断其交。
16、一商乘船,遇风,货物欲倾。
其不舍财,不抛货,船沉,财与人俱亡。
17、一人学射,中则喜,不中则怒,师曰:“心平方能中。
”18、某君见利忘义,出卖友朋,虽得一时之利,然众叛亲离,终无所依。
19、一官任上,不为民事,只图享乐。
民怨沸腾,上察而罢其职。
20、两鸡相斗,毛落血出,主人见而止之,曰:“何苦相残?”21、一士欲求官,赂上官,事泄,名辱,终生不得仕。
22、一匠刻木,求形似而无神,人皆不赏。
高考复习“早读晚练”小素材
![高考复习“早读晚练”小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444c82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高考复习“早读晚练”小素材一、古文字、词、文翻译01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宴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
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敬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
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重点字词】①从兄,堂兄②朝,朝见③因,凭④昆弟,兄弟⑤从容,随口⑥千秋,人死⑦引,举起⑧卮酒,大酒杯⑨薄,轻视⑩门籍,出入宫门的名册11朝请,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译文】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
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
他喜欢宾客。
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
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
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
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
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
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02孝景三年,吴、楚反。
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让邪?”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
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难以为相,持重。
”遂不用。
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重点字词】①察,考察②宗室,皇族成员③如,比得上④固,坚决⑤辞谢,推辞⑥急,急难⑦宁,怎么⑧让,推辞⑨陈,摆列⑩财,同“裁”,酌量11数,多次12谢,推辞13屏居,隐退14来,使......来15以为,认为16爱,吝啬17沾沾自喜,骄傲自满18易,轻率19持重,担当重任【译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之一人物素材描写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之一人物素材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c542e6f8102de2bd96058889.png)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之一人物素材描写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
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
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刘和珍:她把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社会的洪流,她以矫健的身姿奔驰在时代的莽原。
她虑及母校前途,忧及天下,她用微笑与师友共勉,以和蔼的旧影留下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她用青春与时代撞击,以鲜血写就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
挥之不去的是你的音容笑貌,铭刻在心的是你不屈的品质,你是近代中国一颗耀眼的流星,以优美的弧度划过黑暗的夜空,留下的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赞叹与怀念。
柔弱的女子在暴力的摧残下,倒下的是残破不堪的身躯,站起的是为民族利益殒身不恤的崇高精神。
苏武:虽然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但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敲响了千古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精神世界的富足者;他虽然没有封地封侯,但他用一生实践了对大汉(祖国)的忠贞,他在漫天飞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传奇,是精神世界当之无愧的领袖。
壮年出使白发归,牧羊北海十九载。
面对威逼利诱,你毫不动心,叛国者因你的凛然大义而自惭形秽,匈奴人因你的坚贞不屈而肃然起敬。
凄风苦雨、漫天飞雪中,你斗志昂扬,坚守汉节,矢志不渝,你用行动表明了赤胆忠心,昭示了爱国热诚。
你的精神彪炳史册,千秋万代,熠熠生辉。
经典回放:为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写颁奖词1、庄子:身在陋巷,思接万里。
鱼化为鸟,九万里方能标示人生的高度;人梦为蝶,二次涅槃无法显示你生命的厚度。
外冷内热,秉笔疾书,汪洋恣肆,穷尽打造独立人格的奇方妙法。
濮水之滨,执竿不顾。
定格为永不褪色的雕塑。
2、李密:人生百事,孝字为先。
三辞征辟,只为酬报祖母隔代抚养的辛劳。
一表陈情,孝义惊天。
乌鸟私情,催人泪下。
早读素材文言文2019
![早读素材文言文2019](https://img.taocdn.com/s3/m/6c3e5577561252d380eb6ef0.png)
文言文早读无施不可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注释: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俾:使常见字解析:及【本义】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追上、赶上。
【成语例释1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经典文言】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申义】1.追上别人也就是跑到了他的前面——到达、到。
【成语举例】措手不及——猝不及防——不可企及【成语例释】鞭长莫及:及: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〇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〇不可企及:企:希望;及:达到。
没有希望达到。
形容远远赶不上。
【经典文言】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左传·殽之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贾谊《过秦论》)2.从关系上牵扯到某人(物)或从事理上推及到某人(物)——涉及、推及。
【成语举例】风牛马不相及——推己及人——言不及义【成语例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〇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20篇优秀古文18首早读
![20篇优秀古文18首早读](https://img.taocdn.com/s3/m/598f2214172ded630a1cb64d.png)
七年级上"论语"十那么〔旧版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zhì〕也。
〞("为政")子曰:“,见不贤而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卫灵公")"论语"十二章〔新教材〕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译文】孔子在河岸的的源头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吃).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郑人游于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
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以论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遽(jù):很快,迅速)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疏通,引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自己的谦称)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执政;主持国事的人)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缓解,解除)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暗中观察)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译文:【译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4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偷偷).....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鞭打).....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为什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安静,安然)........若不知。
译文:【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5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戏弄).....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在黑暗中行走)..........乎?”平公曰:“善哉!”译文:【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一一)6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7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8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9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0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
②怀:归依。
译文:【文段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