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移植免疫障碍综述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及新进展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及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1b78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6.png)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及新进展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为许多患有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然而,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
了解免疫排斥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一、免疫排斥机制1、细胞免疫排斥T 细胞在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外来器官被植入受体体内时,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会摄取并处理器官上的抗原,然后将其呈递给 T 细胞。
T 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包括细胞毒性 T 细胞(CTL)和辅助性 T 细胞(Th)。
CTL 能够直接攻击和破坏移植器官的细胞,而 Th 细胞则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免疫反应。
2、体液免疫排斥B 细胞在免疫排斥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激活的 B 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针对移植器官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免疫排斥,例如激活补体系统,直接损伤移植器官的细胞,或者促进吞噬细胞对移植器官的吞噬作用。
3、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在免疫排斥反应中,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例如,Th1 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FNγ)可以增强CTL 的活性,促进免疫排斥反应;而 Th2 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则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助于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4、非免疫因素除了免疫因素外,一些非免疫因素也可能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感染等都可能导致移植器官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免疫排斥反应。
二、免疫排斥的临床表现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排斥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数天至数周内,表现为发热、移植器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慢性排斥反应则发生在移植后的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移植器官的逐渐纤维化和功能减退。
三、免疫排斥的诊断免疫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卵巢异种移植在生殖生物学和动物保存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异种移植在生殖生物学和动物保存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085f1b4431b90d6c85c718.png)
2 概述移植 医学 中的异种移植
异种 移植是 器官组 织 或细胞 跨 越 物种 障碍 的移
植 。早 在 1 世 纪就有 异种 移植 的尝试 , 9 最初 是 发生 在人类 身上的 肾移植 : Ha l n引用 的那样 , 如 mio t 是用 鼠、 、 猪 山羊 以及灵 长类 的 各种 供体 。这些 是 在对 异 种移植 排斥机制没有任何理解 和控制 情况下进 行 的 。
摘 要: 随着 关于 卵 巢组 织较 有效 的冷 冻保 存方 法的发展 , 殖 系的保 存和繁 殖 已变成 了现 实的 目 生
标。本文就卵巢冷冻保存和卵巢移植上的发展进步, 异种移植在保存稀有和濒危物种及一些女性 卵巢功 能上的 潜在 价值 , 以及 即将 出现的异 种移植技 术进 行综 述 。
o ain t s eta s ln ain,h o e t l au fx n s lnaini o sr igr r n n a g rd s e isa d t ef n to v r i u rn pa tt a s o t ep tni l eo e o p a tt nc n e vn aea d e d n ee p ce n h u cin av o o o me ' o ain, t e p o n e o e eetc n lge h tma eo tn ilsg ic n ei nm a o sr ain fs mewo n v ra o h ru c migx n g n i e h oo ista y b fp e t inf a c na i lc n e v t . s o a i o
Ke o d : e orn p a tt n}nm a n ev t n 0 a infezn o ain ta s lnain yw rs x n ta s ln ai a i l∞ sr ai } v ra reig;v r rn p a t t 0 0 a o
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7e9854312b3169a451a4b1.png)
( NK) 细胞 膜表面 表选 MHC 1分 子l_ 4.
在异种移植 中. 固供 、 体 MH — 受 C 1分 子
不 同. 者 N 细 胞 可对 移 植 物 攻 击。 受 K
S eah等【 ebc 认为 , 自体、 在 同种移植 中,
原性 , 骨腔原主要是 I 型腔 原. 般认 为 一 在各种 系间组 成 差 异不太 原 性均 很 抗 弱 。骨 中的矿物质 成分 不具抗 原性 。
4血型抗原 、 织特 异性抗原 等 : 组 一 般认为骨骼不表达
台后将 信号传 给 MH I相 同的 N 0 K细 胞, 从而避 免受到 NK细胞 的攻击 , 在异 种 移植中 . 、 供 受体 的 MH0 1分子 不同
、
异 种 骨 抗 原 的 主要 来 源
直接识 别几 乎不 发 生. T细 胞反应 仅 限
于间接途 径。 因此, 排斥 反应 比同种 细
胞 弱 。在 E e n kl d等 [ 的宴 验 中 , 只 兔 u 3 每
1天 然 异 种 抗 原 : 半 乳 糖 基 抗 原 . (— ) 公 认 存 在 于 除 旧 世 纪 灵 长 目 G 是 外 的哺 乳动 物 体 内 的 异 种 抗 原 .- a 在 = l G
定的细胞表面糖 蛋白 : MH0 I型 抗 原 分
个月. A 人 A骨 的新 生骨 岛融台. 颅骨j 盎 损修复, 并具 有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外 观 的 内外 板和 发 育良好 的髓 腔 。这 表 明 . 种 A 骨 具 异 A 有良好 的 诱发成 骨 作用 的能力 Kul be r 等" 的研 究表 明, A 骨 与未 处 理 骨相 A 比, 其弹性和抗压缩 强度都 有下降, 而下 降程度取魂于脱钙 的深度。他 们将 人骨
异种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
![异种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92c7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9.png)
异种移植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移植手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那些遭受重大身体损伤或器官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最后的救治之路。
目前移植技术已经基本能够解决大部分的生理难题,然而,免疫排异反应仍然是移植手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于异种移植手术,其免疫抗原的差异性更加的明显,该如何降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更好地保护受体,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异种移植手术的免疫反应机制。
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受体免疫细胞发生的,其基本的机制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然后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并导致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
在异种移植手术中,成年受体主要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直接破坏移植器官上的异基因细胞来降低排斥反应。
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T细胞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异种移植手术后,抗原特异性T细胞很快就会识别异种抗原,并开始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这有助于反应更为广泛的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被激活。
整个过程的信息将被传递到末梢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从而导致排斥反应。
一些成熟的T细胞会直接定位到移植组织上,而其他T细胞则更多地聚集在淋巴结周围,其效应主要体现在移植组织感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
然而,T细胞激活后会产生一些细胞内的抑制物,即抑制性T细胞,这种抑制性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程度决定着免疫反应的程度。
目前研究表明,体内存在三种类型的抑制性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
其中,最惊人的是调节性T细胞,因为它是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来控制免疫反应的。
调节性T细胞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一种,它们是一种长寿命细胞,不会自己发生免疫反应,并且具有抑制字符,可以在大多数肿瘤、感染、自身免疫和移植免疫反应中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表明,他们通常通过多种机制抑制T细胞的激活,包括产生抑制因子(如TGF-β、IL-10等),表达细胞膜分子,而造成T细胞减性及细胞毒性减少等。
异种器官移植(文献综述)
![异种器官移植(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060a03b0722192e4536f691.png)
险排 斥
这 种 排 斥 主 要 发 生 十 非 协 同 异 种 器 官移植
,
病 变的 首选治疗方 法 势
,
因此
卜
,
供体 器官 来源 不足严 重
。
超 急性排斥 发生 极 快
、
常常在移植 后数分钟或数小 时
。
地 困扰 着 器官 移植 手 术 的推 广和 应 用
之 内 导致移植栓 塞
。
出血 坏 死 而 失 去功能
t
a u
l
.
J
In f e
r
e
t
7 7 (4 )
6 1 3一
:
25 304 954 ~
:
一 In n
Dl S ib e
r
t
J S
t
s a
g
.
199 2
e
165( 5)
87 3一
8 78
,
Ba
m ga
:
tm
e r
19 8 5; 3 8 ( 3 ) D is
,
26 9 64
.
G R
l
J In f e
e
t
(3 )
选川 灵 长 目 作为供 体 也 有许多 (2 )
之 l目J 的 移 植
X e n
。
上 ( D is c ( 2 )非 协 同 异 种 移 村
da
n
t
价格 十分 昂贵 ;
1上
一
饲 养 困难
,
繁 殖慢 ;
(4 )
,
r ’ 铭a t ) f
比如
豚 鼠与大 鼠
;
猪与 人 之 间 的 移 第 一 例异
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
![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69838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3.png)
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引言:异种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可以拯救许多患有器官衰竭的患者。
然而,由于人类和供体间存在差异,免疫系统会抗拒异体器官,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了解和研究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对改善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排斥反应的原理和机制1. 特征标志物:在免疫排斥反应中,供体器官与受体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免疫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特定细胞、分子及化学因子进行。
2. 免疫细胞参与:在移植手术后,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会受到参与机体防御的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
3. 免疫相关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与T淋巴细胞接触后,会激活免疫细胞,并介导排斥反应。
二、免疫抑制策略1. 理解移植抗原差异:通过提前了解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选择更匹配的供体器官,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2. 免疫抑制药物: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T细胞功能,并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其他策略:利用体外循环、化学物质和局部治疗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三、新型治疗手段1. 全身免疫耐受性诱导治疗:通过特定治疗措施改变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状态,达到长期耐受移植物而不需要维持大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
2. 组合干细胞与器官移植:组合使用干细胞和器官移植可以改善免疫排斥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和移植物的存活。
3.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供体动物中删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基因,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四、免疫监测与个性化治疗1. 免疫监测: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指标(如激素、细胞因子和明确的抗原)来评估移植器官免疫状态,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 个性化治疗:根据受体个体情况,进行精准调节剂量和种类的药物治疗。
此外,针对受体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个性化治疗手段,如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工程等。
国内外异种器官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国内外异种器官移植的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5d503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e.png)
· 综述·国内外异种器官移植的现状及进展张小燕 王国辉 韩士超 戚若晨 刘克普 魏迪 杨晓剑 马帅军 窦科峰 秦卫军【摘要】 器官短缺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难题,异种移植是解决全球器官匮乏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研发为异种移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国外陆续开展基因修饰猪-非人灵长类动物或脑死亡受者的相关异种移植研究,并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距离投入临床跨越巨大。
因此,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临床前实验研究进展,对异种移植的历史、基因修饰技术发展、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方案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异种移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异种移植临床应用,造福更多终末期疾病患者。
【关键词】 异种移植;基因修饰猪;免疫抑制药;非人灵长类动物;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感染【中图分类号】 R617,Q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2-0017-06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xenotransplan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Zhang Xiaoyan, Wang Guohui, Han Shichao,Qi Ruochen, Liu Kepu, Wei Di, Yang Xiaojian, Ma Shuaijun, Dou Kefeng, Qin Weijun. Department of Urology , Xijing Hospital of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 Xi’an 71003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DouKefeng,Email:***************.cnQinWeijun,Email:**************.cn【Abstract 】 Organ shorta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Xeno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methods to resolve global organ shortage.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immunosuppressant have provided novel theoretical basis for xenotransplantation.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xenotransplantation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s to non-human primates or brain death recipients, making certain substantial progresse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es are still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 far from clinical application.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pre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history of xenotransplan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xeno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n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of xenotransplantation,promo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enotransplantation and bring benefits to mor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diseases.【Key words 】 Xenotransplanta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 Immunosuppressant; Non-human primate; Rejection;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 Infectio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1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1322、82200845)作者单位: 710032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作者简介:张小燕(ORCID 0000-0002-1199-988X ),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与肾纤维化,Email :156****6095@通信作者:窦科峰(ORCID 0000-0003-1708-8048),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异种移植与肝胆疾病,Email:***************.cn ;秦卫军(ORCID 0000-0001-5202-642X ),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与泌尿系肿瘤,Email:**************.cn第 15 卷 第 2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2 2024 年 3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Mar. 2024 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1]。
异类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机制
![异类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be51d9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9.png)
异类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机制异类器官移植是医学界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使得人们可以将生命中的重要器官进行更替,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往往会对新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因此如何降低排斥反应是异类器官移植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异类器官移植的免疫机制。
1. 免疫系统对异类器官的反应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鉴别并清除有害的外来物质,包括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肿瘤细胞以及异类器官。
当免疫系统遇到这些外来物质时,会启动一系列攻击措施,最终将它们排除体外。
在异类器官移植中,移植的器官来源于另一个个体,与移植受体的体内免疫系统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导致移植受体的免疫系统将新的器官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启动排异反应。
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主要有两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2. 细胞免疫反应在细胞免疫反应中,移植受体的T淋巴细胞是主要的执行者。
当移植受体的T 细胞识别到异体抗原后,会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受体和变异基因等方式,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器官的破坏。
T淋巴细胞对异体抗原的识别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直接途径是指移植受体的T细胞直接识别异体抗原表面的多肽类物质,然后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素等方式,杀伤移植器官上的细胞。
间接途径是指移植受体的T细胞识别异体抗原结合的MHC分子,然后通过产生反应性T细胞,间接地破坏移植器官。
3. 体液免疫反应在体液免疫反应中,移植受体的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执行者。
当移植受体的B 细胞接触到异体抗原后,会产生大量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结合到移植器官上,形成免疫复合物,最终导致移植器官的破坏。
虽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在排异反应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在移植受体的免疫系统中,它们往往是相互协作的。
移植受体的T细胞可以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激活B细胞的刺激,增强体液免疫反应;反之,移植受体的B细胞也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T细胞的刺激,增强细胞免疫反应。
人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人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dccafd8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9.png)
人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高度敏感性,器官移植后会引发排斥反应。
了解和控制人体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免疫排斥反应:原理及类型1. 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和攻击异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免疫响应,并通过细胞和体液两个层面展开攻击。
2. 免疫排斥反应的类型免疫排斥反应主要可以分为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三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
二、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策略1. 选择合适的移植供体组织相容性是影响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寻找合适的供体可以大大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2. 免疫抑制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以控制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雷公藤酸和罗非昔布等。
3. 其他克服排斥反应的策略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通过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调节免疫活性细胞等方式来增加移植成功率。
三、新技术在解决排斥反应中的应用1.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可以准确修改人体基因组,从而改善器官移植后的排斥问题。
2. 全身低温灌注技术(SIT)SIT可以减少由于缺氧导致器官损伤引发的免疫反应,并保证移植器官愈合过程中不受到进一步攻击。
3. 组织工程和器官再生技术通过组织工程和器官再生技术,可以获得与受者体内相容性更高的移植组织,从而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结论: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挑战性的医疗技术,而免疫排斥反应则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供体、免疫抑制治疗和利用新技术手段,我们有能力有效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方法和策略,为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异种神经移植免疫排斥及克服策略
![异种神经移植免疫排斥及克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8601745852458fb770b56c5.png)
・
20 ・ 8
C i JN uougDsR s 20 ;1( hn ersr i e )0 ( 0 2 O 2 0— 3 17 — 8 7 20 ) l一 8 0
・
综述 ・
异 种 神 经 移 植 免 疫 排 斥 及 克 服 策 略
杨 立业 刘相 名 惠 国桢
关键词
(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苏 250 ) 106
神经移植 ; 免疫 排斥 ; 异种 ; 策略 R3 24 9 . 文献标 识码 A 旧世纪 猴缺此基 因, 因此能 针 对此 种基 因的产 物发 生 免疫 反 应 。人 血 清 中含 有 较 多 量 的 抗 d G l 位 的 抗 体 ( ao 、 -a 表 G l l t 3 aB 、Gc A - ) 这些抗体 的产生可 能是 由于 寄生于 消化 G l I4 I cR , N 道 内的细菌所 引起 。将猪 的脑 组 织块 移植 入 旧世 纪猴 脑 内 , 受体 猴 体 内 的 自然抗 体 抗 G l a 与移 植物 血 管 内皮 细胞 的 a - Gl a 表位 抗 原 结 合 , 而 激 活 补 体 系 统 , 生 超 急 性 排 斥 进 发 ( y eauer et n 反应 。血管 内皮细胞 发 生溶解 、 hp rct e ci ) j o 收缩 , 触 发血小板 凝集反 应 , 形成 微 血栓 , 植 物 缺血 坏死 , 移 这种 反 应 在移植 后数 mi n~数 h内发 生 … 。分 散 的脑 组织 匀浆 中 的内
异性 B细胞 的增 殖 和 抗 体 的产 生 , 明脑 内存 在淋 巴 回流 。 证
在人脑 中 , 大血 管周 围 间隙发 挥 着淋 巴管 的作 用 。血脑 屏 障 不允许免疫球 蛋 白(g 和 自然 T细 胞进 入脑 , 激 活 的 T细 I) 但 胞 能穿过这道屏 障发挥 免疫作用 。
异种器官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进展
![异种器官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f24e8f0975f46527d3e1ce.png)
第9卷第3期2018年5月Vol. 9 No. 3 May. 2018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器官移植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猪作为潜在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要实现猪至灵长类动物的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需要克服多重免疫生物学障碍。
本文以异种器官移植多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对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基因工程猪;异种抗原;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异种移植排斥 反应;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血栓性微血管病;慢性排斥反应【中图分类号】R617,R39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18)03-0013-03异种器官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进展宋宗培 郭蝶 蔡志明 牟丽莎·综述·近年来,随着免疫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发展,异种器官移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2]。
尽管猪作为潜在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得到了认可,但是灵长类动物对猪的免疫排斥仍是一个较大的障碍[1-4]。
异种器官移植需面临3道免疫生物学障碍,首先是α-1,3-半乳糖(α-1,3-galactose,αGal )抗原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HAR ),其次是急性体液异种移植排斥反应(acute humoral xenograft rejection ,AHXR )和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ACR ),最后是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慢性排斥反应。
目前,克服这些免疫生物学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基因修饰猪消除两个物种之间的免疫系统差异[5-6]。
基因修饰猪具有敲除异种抗原、表达人体补体调节蛋白和凝血调节蛋白等特点,可延长猪来源移植物在灵长类动物受体中的存活时间。
胸腺移植诱导猪源性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胸腺移植诱导猪源性异种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0158f2aef8941ea76e0517.png)
由于要 求胸 腺移 植 物具 有正常 的结 构及功 能 ,猪 胸腺 移 植 中多数采 用胎 猪胸 ‘。但 其存 在 明显 的 缺点 : ①胎 猪胸 。 腺较 小,难 以满足 大动 物如 灵长 类动 物 对猪 胸腺 移植 物 的要 求 :②无法 使 被摘 除胸 腺 的胎 猪继续 存 活, 因此 无法 用其 器
胞 ( 要 是 T 胞 )对 异 种 移 植 物 的 耐 受 则 可 消 除 或 减 轻 主 细
急 、慢行排 斥 反 应, 还 可 以免除 或减 少 免疫 抑 制 剂的 使用 , 避免 或减 轻其 毒 副作 用 ,是 临床 异种 器 官移植 的理 想状 态 。
以美 国哈 佛 大学 医学 院 为 主的研 究 人员 从2 世纪 9 年 代初 开 0 o
不 能存 活。 目前用于 猪胸 腺移 植的 动物 有普 通小
… 、 缺
乏 T 胞 的 无 胸 腺 裸 “以 及 T、B细 胞 均 缺 乏 的 S I ' 细 C D, J '  ̄
l 经 胸 腺 途 径 诱 导 异 种 移 植 免 疫 耐 受 的 不 同方 法
经胸腺 途 径诱 导免 疫 耐受 已进 行 了 多年 的研 究 ,其 主要 的机 制 是通 过 胸腺 的选 择 ,使 自身 、 同种或 异 种反 应性 T细 胞发 生克 隆清 除 或无 能 ( eg An ry),从 而诱 导 对移植 物 的 耐 受I 】 因为克 隆 清 除的 发 生消 除 了 异种 反应性 T细胞 ,所 以 4。 ’ 5 经这 一途 径诱 导 的耐 受 比较 可靠 。但 其 要求胸 腺 具有足 够 多 的正常 组 织使 由造血 干 细 胞分 化 而 来 的T 细胞 前体 可在 其 中 经 过 阳性 及 阴性选择 发育 成对 异种移 植物耐 受 的T 细 。在 用胸腺 诱 导异 种移植 耐 受 的研 究 中,根 据胸 腺来 源可 将诱 导
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
![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f37de1856a561252d36fd8.png)
异 种器 官移 植 的研 究 进 展
储 建 ,禹亚彬 ,章世海 ,卞建民 (南京 医科 大学 附属 南京 第一 医院 ,南京 210000)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转基因猪 ;非人灵长类动物 ;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耐受 中 图 分 类 号 :R392.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266X(20l 1)44_ol 12-02
越来越多 的实验证 据表 明,免疫排 斥反 应 ,已不再是 异 种移植 的主要 问题 ,猪和灵长类 动物的凝 血系统的生理 不兼 容性更需重视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着重关注这个问题 ,但是 异种移植后 引起凝 血功 能异 常 的机制 我们 至今 不能 阐 明。 可能是 由于补体激活和异种抗体 的激活 、内皮 细胞激 活增加 了组织 因子 的活力并 引起移植 物内 的广 泛血栓 和消耗性 凝 血功 能障碍 。最近在体 外研究表 明,猪 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能通过免疫独立应答来诱导人体组织 因子的暴露 。在猪到 狒狒肾 、肝移植模型 中得到证 实。利 用转 基 因猪 的肝脏移植 到狒狒 ,我们 注意到在再灌注后的几分钟 内,有大量的血小板 损失 。有学者推测 :组织因子的激活 导致 了消耗性凝 血功能 障碍 ,并且与免疫反应无关 J。这些研究表 明,进一步处理免
介于以上排斥 反应 的阻碍 ,Lai等对猪进行基 因改造 ,产
}通讯作者 ,E-mail:jmbian0324@hotmail.eom
1l2
生 了可 以表达人 补体调 节蛋 白的猪 和敲除 1,3一半乳 糖基 转移酶基 因的转基 因猪 。补 体调节 蛋 白存在 于猪 的血管 内 皮细胞 ,并且 可以很好地保护移植物 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 的 发生 。Ruiz.Argtielles等 报道 ,这 种 补体 调节 蛋 白的表 达 量增多与否与抑制排斥反应的程度没有正相关 ,但是这个 理 论 尚未在体 内实验证实 。
异种骨移植研究进展
![异种骨移植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a9cae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7.png)
中医中药252由于外伤、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骨不连、骨缺损,骨移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自1668 年 VanMeekren[1]开展了最早的骨移植以来,骨移植已是人类最常见的组织移植。
根据骨移植的材料可分为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异种骨移植,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组织工程人工骨移植。
随着对异种骨的处理方法、骨诱导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异种骨移植尤其是复合异种骨移植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
本文旨在对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异种骨的制备,异种骨的骨诱导及复合异种骨移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及移植免疫反应异种骨具有明确的免疫原性。
其免疫原主要存在于骨的有机质中,骨中的矿物质不具有抗原性。
刘玮[2]等首次发现皮质骨抗原性主要位于骨细胞和哈佛氏管内皮上,而骨基质未表现出明显的抗原性。
罗卓荆[3]等通过对松质骨抗原性的研究发现了与皮质骨抗原分布类似的情况,在骨小梁骨基质染色阴性,而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陷窝等呈阳性染色。
异种骨的重要抗原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决定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
异种骨移植后,通过辅助细胞对抗原摄取、处理和提呈,从而导致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最终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无论是MHC编码抗原或是非MHC编码抗原,均能诱导抗移植物抗体的产生。
2 异种骨的制备异种骨骨材料的制备主要是异种骨的处理,是植骨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目的是减少或去除异种骨中的抗原成份,降低或消除异种骨移植所引起的排斥反应,并尽可能保留其诱导成骨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种:煅烧法:煅烧可将骨中全部有机物氧化清除,彻底消除抗原,还能保留动物骨原有的无机盐骨架并形成高度多孔的结构而适合于移植。
工艺条件的选择对异种骨的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温度影响尤为重要。
异种骨移植研究进展禹晓东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骨二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摘 要】本文主要对异种骨移植,进行研究,阐述了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展。
异种心脏移植的研究进展
![异种心脏移植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5b2c26fda38376bae1fae70.png)
Vol. 10 No. 5Sep. 2019第10卷第5期2019年9月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异种心脏移植的研究进展江行配田海孙露郭睿霖刘开宇 蒋树林【摘要】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使其开展受到限制。
近年来异 种心脏移植(CXTx)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心脏移植供体短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但由于存在跨物种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术后无法长期维持心脏生理功能及移植物状态监测欠佳等问题,CXTx 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就CXTx 在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方法、异种移植物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CXTx 的临床 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异种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基因修饰;免疫调节;移植方法;生物标志物;a-1,3-半乳糖 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中图分类号】R617, R5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 ( 2019 ) 05-0022-04在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脏病患 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捐献的供体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每年有大量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
为解决这一问题, 替代疗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机械辅助装置、再生 医学及异种心脏移植(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 CXTx ) 等[1]o 机械辅助装置(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脏移植的替代选择,但其相关的出 血、血栓、感染、生活质量等问题仍然是限制其临床大范 围应用的主要因素B]o 再生医学(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3D 心脏打印)仍处于研究阶段[3]o 活体器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供体从鼠、兔、羊、狒狒和黑猩猩,再到小型猪,研究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进程,猪心脏解剖及生理功能与人 类心脏相似,来源不受限制,且通过基因修饰可以有效降 低猪供心脏的免疫原性W ,所以猪CXTx 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异位腹腔移植已经能够存活达925 d,原位移植亦能存 活195 d [s '6]o 本文就CXTx 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方法、 移植物状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CXTx 的临床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进展
![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891f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6.png)
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进展
陈羽翔;李卓骋;李涛;马晓杰;王毅;蒋鸿涛
【期刊名称】《器官移植》
【年(卷),期】2024(15)1
【摘要】异种移植是目前解决临床器官来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基因编辑
技术及免疫抑制方案不断发展,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开启异种肾移植临床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鉴于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质
性差异,同时为了满足现阶段的伦理学要求,猪-人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非常必要。
近年来,已有关于基因修饰猪-脑死亡受者异种肾移植的亚临床研究,表明异种肾移植已经进入向临床发展的过渡阶段。
然而,供受体选择及免疫抑制应用方案尚未统一,
亟需在亚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本文就异种肾移植亚临床研究中供受体选择、免疫抑制方案、移植术后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以
期推动异种肾移植向临床转化。
【总页数】9页(P10-18)
【作者】陈羽翔;李卓骋;李涛;马晓杰;王毅;蒋鸿涛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移植科;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7;Q78
【相关文献】
1.异种胰岛移植的临床前期研究进展
2.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研究进展
3.异种肾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4.免疫抑制剂布雷迪宁预防异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评价
5.异种实体器官移植亚临床研究中的突破与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种移植中的免疫学问题与挑战
![异种移植中的免疫学问题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05cf82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2.png)
异种移植中的免疫学问题与挑战异种移植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在医学界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也有很高的失败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免疫学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异种移植中的免疫学问题与挑战。
背景异种移植是指将一种物种的器官移植到另一种物种的身体中,比如将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中。
这种手术可以治疗一些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比如终末期肝病。
但是,由于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异种移植的成功率非常低,一些病人甚至在手术后只能生存数周或数月。
免疫学问题在异种移植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物种之间的不同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差异,这也是移植器官被拒绝的主要原因。
当异种器官移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外来物质识别为异物,并立即发起攻击,试图将它们摧毁。
这种攻击是由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引起的。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
在移植手术中,T细胞会认为这个器官是一种病毒或细菌,从而发起攻击。
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分泌抗体来攻击外来物质。
在移植手术中,B细胞会分泌抗体来攻击器官细胞。
挑战在异种移植中,免疫学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尽管有一些技术可以使用,比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但这些方法存在许多副作用,比如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不同,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每个人的通用方法。
未来发展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许多科学家仍然致力于研究异种移植的免疫学问题,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但不会引起副作用。
此外,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人工器官的制造,这些器官可以从患者的干细胞中培养出来,从而避免免疫系统的拒绝反应。
结论总之,异种移植中的免疫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这也是目前异种移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尽管存在许多挑战,但还是有很多科学家在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加紧工作。
异种移植的研究及其应用
![异种移植的研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fa22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a.png)
异种移植的研究及其应用1. 异种移植的概述异种移植,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物种的组织器官移植到其他物种体内。
它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与同种移植相比,异种移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免疫排斥反应,从而限制移植的成功率和效果。
2. 异种移植的历史和现状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人开始尝试进行异种移植的研究。
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这些尝试很大程度上以失败告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手段来控制免疫排斥反应,使得异种移植的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目前,已经有多种组织器官的异种移植得到了成功实现,例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3. 异种移植的应用异种移植的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脏和肾脏的移植。
肝脏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肝癌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肾脏移植则是治疗肾病终末期的首选治疗方案。
此外,心脏移植、肺移植、胰腺移植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异种移植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正试图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治疗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4. 异种移植的风险和挑战异种移植虽然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
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会导致移植物被人体攻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此外,异种移植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异种移植的研究和实施需要极高的谨慎性和监管。
5. 异种移植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不断深入,异种移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免疫排斥反应,如使用更加精密的免疫抑制剂。
此外,有人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等手段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这也许会是未来异种移植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总体来说,异种移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技术,但其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许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尽管存在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可能,但随着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相信异种移植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成果。
异种移植的发展历史以及其面临的问题-论文
![异种移植的发展历史以及其面临的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cffad9360cba1aa811dace.png)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原著原理论文题目:异种移植的发展历史以及其面临的问题异种移植的发展历史以及其面临的问题摘要:异种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
从首例临床异种移植试验报告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近年来由于对于异种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使其在技术方面和伦理方面都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本文对异种移植的发展史以及其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异种移植发展历史技术问题伦理问题同种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主体。
目前临床进行的多是同种(人) 异体器官移植。
但随着同种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80 年代末起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形成热潮。
异种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
1.回顾异种移植的发展1905年,法国医生Princeteau将兔子肾片切成薄片植入一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但16天后死于肺水肿。
1906年法国医生Jaboulay首次报告了应用血管吻合技术将猪肾移植于一例肾衰竭患者的肘窝,术后2天内移植肾总尿量达1.5升,术后3天由于移植肾血栓形成而告失败。
此例报告被认为是最早的临床异种器官移植试验。
1909年德国医生Unger尝试将猴肾脏移植于肾衰竭患者的大腿,术后32小时因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而告失败。
1923年美国医生Neuhof将羊肾移植于水银中毒患者,患者存活9天后死亡。
[1]1964年美国医生Reemtsma将猩猩供肾移植于肾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免疫治疗,其中一例患者移植肾功能保持正常存活9个月后,死于电解质紊乱。
同年,美国医生Hardy报告了首例猩猩供心脏移植90分钟后死亡,美国医生Strarzl和Hitchcock报告了6例狒狒到人的肾脏移植,受者最长存活时间为98天,最终4例死于脓毒血症,2例死于排斥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 ( 3 ) 表 达 人凝 血调 节 蛋 白 , 当结 合 有 效 的免 疫 抑 制
制剂 , 将与延长移植器官( 猪) 在 非 灵 长 类 动 物 体 内 的
性 不相 容 的研究 经验 。 天然 的或 者合 成 的 仅 一 1 , 3半 乳糖 寡糖被注入到静脉 内, 观察 与抗 O t 一 1 , 3半 乳 糖 抗 体 结 合、 排泄 的情况 嘲 。 即使结 合 了传 统 的免疫 抑 制治 疗 , 这 些 尝 试 只是 部 分成 功 , 一 旦抗 体 复 苏 , 器 官很 快 将 失 去
兹堡 大 学托 马斯移植 研 究所 , 1 5 2 6 1 )
【 关键词 】 器官移植 ; 移植 , 异种; 移植物排斥 ; 补体 系统蛋 白质类 ; 人凝血调节蛋白 ; 综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5 5 1 9 . 2 0 1 7 . 0 7 . 0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5 5 1 9 ( 2 0 1 7 ) 0 7 - 1 0 3 2 - 0 4
胞被低 水平 的抗 非 仅 . 1 , 3半 乳糖 抗体 激活 , 加 上猪 和灵
长类 动 物 之 间凝 血 一 抗凝 的调 节 异 常 , 导致 移 植 器 官 内
微 血栓 的 形成 。 进 而 引起 受 体体 内消耗 性 凝 血疾 病 。 为 了克服 这 一 障碍 , 最 大 的尝 试在 于基 因工 程 猪 的产 生 , 使 之 能 够 抵 抗 人 的体 液 细 胞 免 疫 及 纠 正 2种 物 种 间
的凝血 差 异 。 来 自于猪 体 内 的器 官或 者 细胞 如果 ( 1 ) 不 表 达 主要 的 仅 . 1 , 3半 乳 糖抗 原 ; ( 2 ) 表达 人 补 体调 节 蛋
容 器 官 的 自体 排 斥 反应 类 似【 7 J 。 都 是 通过 血 浆 置 换 的方 法 消 除 受 体 体 内抗 猪 抗 原 抗 体 以预 防 排 斥 反 应 的发 生_ 3 j , 或 者 在此 之 后 , 加 以 免疫 亲 和 柱净 化 受 体 体 内 特
功能 。 另一 个选 择 性 的或 者 额 外 的方 法 就 是使 用 一 种 消
寿命有 关 。
1 器 官异 种移 植
近 数十 年来 , 人们 致力 于把 猪作 为人 潜在 器官 供体 的相 关研 究 , 然 而对 于 猪. 人 器 官移 植 模 型 的 免疫 还 知
的碳 水 化合 物 位 点 ( 0 【 . 1 , 3半 乳 糖 抗 原 ) 结 合 的抗 体 是 异 种 移 植 免疫 反 应 中最 主要 的抗 体 ( 抗 o 【 . 1 , 3半 乳 糖 I g M或者 I g G) E 3 ] 。 这一 寡 糖存 在 于 除 人 和 旧世 界 非灵 长
现代医药卫生 2 0 1 7年 4月 第 3 3卷 第 7期 J Mo d Me d I - I e a h h , A p r i l 2 0 1 7, V o 1 . 3 3 , N o . 7
・
综 述 ・
异种移植 免疫 障碍 综述
高冰 思 1 , 2周 明澍 , D a v i d K . C . C o o p e r s , 黄余 良 综 述 , 王 毅 审校 ( 1 . 南华 大 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泌尿 外科 , 湖 南 衡阳 4 2 1 0 0 1 ; 2 . 南华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院妇 产科 , 湖南 衡 阳 4 2 1 0 0 1 ; 3 . 美 国宾 夕法尼 亚 州 匹
类 动物 ( 例如: 大 猩猩 、 狒狒 、 旧世界猴 子 ) 之外 的 所有 哺 乳 动 物体 内 。 这些 灵 长 类物 种 在数 百 万 年前 由于 基 因 突变丧 失 了 一 1 。 3半乳 糖基 因 的表达 , 从 而导致 了灵 长
( 以o 【 . 1 , 3半 乳 糖 为 主 ) 结合 , 激 活 补 体级 联 反 应 , 导 致 被 移 植 的器 官 在 几 分钟 内 或 者几 小 时 内损 伤 , 这 一 过 程 被 称 之 为 超 急 性 免疫 排斥 反应 。 即使 通 过 血 浆 置 换
类 动物 体 内对抗 现在 所谓 “ 新” 抗原 的抗 体产 生 。 这 些 抗 体产 生 于新 生 儿期 【 5 ] , 并 由机体 对 寄 生 在 灵 长类 动 物 肠道 内 的表 达 0 1 . 1 , 3半乳 糖 抗 原 的病 毒 或 者 微 生 物 的反 应 所 致 , 这 一 观 点 现 在 几 乎 可 以 肯 定[ 6 1 。 这 种 天然 的 或者 预 制 的抗 体有 ( 例如 : 器 官 移 植 后 产 生 的抗 体) , 这一 差别 在 于天 然抗体 不具 有特 异性 。
近数十余年来 , 由 于器 官供 体 和 受 体 之 间 的 巨 大 缺 口。 C o o p e r等 团 队致 力 于 以基 因工 程 猪 为供 体 的 异
种 器官 移 植研 究 。 然而 , 人 和非 灵 长类 动 物 体 内天 然 的 抗 猪抗 体 与 表达 与供 体 猪 细胞 表 面 的碳 水 化合 物 抗 原
异种 器 官移植 的超 急性 排斥 反应 与 A B O血 性 不相
法 去 除 受 体 体 内的抗 体 。 复苏 后 的抗 体 仍 然 与 体 液 异
种移 植 超 急 性 排 斥 反 应 有 关 。 超 急性 细胞 免 疫 反 应 并 不常 见 , 但 如果 免 疫 治疗 不恰 当 , 将 产 生 T细胞 依赖 的 抗猪抗体 I g G, 也 可 以 同样 导 致 器 官损 害 。 动 脉 内皮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