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形态特征
厚薄血膜中四种人体疟原虫鉴别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场所依次为肝细胞内及红细胞内,现以间日疟原虫为例,描述如下: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胞质纤细呈环状,中间为一空泡,核位于一侧,形似戒指状,故称环状体。
红细胞为正常大小。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虫体明显增大,胞质增多,并伸出不规则伪足。
虫体胞质中出现细小杆的疟色素。
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浅,开始出现被染成红色的小点-薛氏点。
3.裂殖体
(1)未成熟的裂殖体
虫体逐渐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细胞质未分裂,疟色素分散。
红细胞胀大色浅,有薛氏点。
(2)成熟裂殖体
核分裂到12~24个时,胞质也随之分裂,一团细胞质包绕一个核,形成12~24个椭圆形的裂殖子,疟色素集中成堆,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胞浆出现红染的薛氏点。
4.配子体
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无空泡,内有均匀散在的疟色素。
雌配子体:核小,较致密,深红色,常位于虫体的一侧,胞质深蓝色。
雄配子体:核大而疏松,淡红色,位于虫体中央,胞质浅蓝略带红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吉氏染色剂染色)。
02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成熟裂殖体有 12-24 个裂殖子,排 成熟裂殖体有 8-36 个裂殖子,
列不规则
排列不规则
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 小,圆形,核大疏松,核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
大,圆形,核小致密,核偏位
新月形,两端尖细,核小致密, 居中
胀大,褪色,薛氏小点
正常或略小,色泽正常,有茂氏 小点
卵形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似三日疟原虫
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3. 疟原虫生活史的各期形态各不相同,包括红外期(肝细胞期)、红内期与蚊体期三
个阶段: 红外期(肝细胞期):裂殖体、裂殖子; 红内期:
滋养体: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 裂殖体: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雌、雄配子体 蚊体期: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卵囊(子孢子) (一)红外期(肝细胞内)(Exoerythrocytic Stage) 这是肝细胞内的裂殖体与裂殖子。 (二)红内期(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
4. 蚊体期: 当配子体产生以后,必须要离开人体进入蚊子的蚊胃里头进行发育。否则会被 人体清除掉。进入蚊体内以后,雄配子体通过出丝的方式发育成雄配子。 雌配子体,经过减数分裂,只能发育成熟一个雌配子。 雌雄配子结合之后形成合子,合子具有运动性,呈香蕉型,称之为动合子,成 熟的动合子可以从蚊胃里头穿过胃壁,到达蚊胃的弹性基底膜下,形成一个卵囊。 这是在蚊胃壁的弹性基底膜下的卵囊。每个卵囊内有数个孢子囊,孢子囊内进 行的是孢子生殖,这是孢子囊内的子孢子。 子孢子成熟以后可以涨破孢子囊和卵囊,释放出来,这是释放出来的子孢子。
(二)恶性疟原虫 1. 滋养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 RBC 直径的 1/5; 核 1 个,但 2 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 2 个以 上原虫。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鉴别
预防复发:在治疗 后采取措施防止再 次感染
预防传播:采取措 施防止疟疾的传播
预防措施:避免蚊 虫叮咬,使用防蚊 液、蚊帐等防护措 施
药物治疗:使用抗 疟药进行治疗,如 氯喹、青蒿素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 重的疟疾病例,可 能需要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高 热、脱水等症状, 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如补液、降温等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间日疟原虫:大小约为红细胞的一半,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环状、哑铃状、半月形等
恶性疟原虫:大小约为红细胞的三分之一,形态略小,多为细长形、椭圆形等 鉴别点:大小和形态可作为鉴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重要依据 实际意义:了解两者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对于疟疾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内寄生
肝细胞内寄生
红细胞内寄生和 肝细胞内寄生均
有
分布范围: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主要流行地区: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 流行因素:气候、地理位置、人群密度等 传播媒介:雌性按蚊
流行地区:间日疟原虫主要流 行于亚洲地区,恶性疟原虫则 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传播途径:两种疟原虫均通过 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预防接种:接种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
防蚊措施: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分在户外活动,使用蚊帐、驱蚊液等防蚊措施。
改善环境:清理积水等蚊虫滋生地,保持环境卫生。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早期诊断:及早发 现和治疗是关键
清除疟原虫:使用 抗疟药物杀死或清 除体内的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有前驱期,一
疟原虫形态特征课件
三日疟原虫
01
02
03
04
三日疟原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和 部分亚洲地区。
三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以环 状体、早熟裂殖体和大型裂殖
体为主要形态。
三日疟原虫的裂殖体呈圆形或 卵圆形,大小与红细胞相近。
三日疟原虫的裂殖子数量较少 ,通常为数十个,呈长杆状或
要分布在非洲和部分亚洲地区。
疟原虫形态特征课件
目录
• 引言 • 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 疟原虫的生活史 • 疟原虫的分类 • 疟原虫的检测与防治
01
引言
疟原虫的简介
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虫, 通过雌性按蚊传播给人类。
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导致疟 疾的发生。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 括肝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内发 育和配子体形成三个阶段。
疫苗接种
推广疟疾疫苗,提高人群免疫 力。
健康教育
加强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
疟疾的治疗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可以有效杀死 疟原虫。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疟疾病人,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 输液、输血等。
其他抗疟药物治疗
如氯喹、奎宁等,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疟 疾。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引起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 等,进行对症治疗。
THANKS。
厚薄血膜法
制作厚薄两种血膜,用于检测 不同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抗原检测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通过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疟原
虫抗原。
DNA检测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 PCR等方法检测疟原虫DNA
。
疟疾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人,防 止传播。
疟原虫形态恶性疟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核1个,但2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不
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
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
内脏毛细血管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常 18~24个,排列不规 则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
2/3至3/4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
布于核周围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
于中央 疟色素黄棕色,小杆
状,在核周围较多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
•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与疾病关系 • 疟原虫镜下形态诊断与治疗 • 疟原虫镜下形态研究进展
01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形态特征
01
02
03
大小
疟原虫在显微镜下的大小 通常在1-30微米之间,具 体大小取决于其种类和发 育阶段。
形态
疟原虫有多种形态,包括 环状、杆状、逗点状和椭 圆形等。
血清学诊断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疟原虫 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疟 原虫。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疟原虫的DNA片段, 以确诊疟疾。
治疗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缓解病
情。
其他抗疟药物治疗
02
如氯喹、奎宁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结构
疟原虫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包括细 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这些结构 对于鉴别疟原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
02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恶性疟原虫
总结词
恶性疟原虫在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 包括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VS
详细描述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阶段,常见 的形态有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这些形态的改变与疟原虫的生长周期和 红细胞内发育阶段有关。在环状和杆状形 态时,疟原虫处于滋养体阶段,是繁殖最 快的时期;双球状和十字状形态则表明疟 原虫正在进行分裂繁殖。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支持性治疗
03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教学内容:疟原虫
脑型疟:疟疾患者死亡杀手
• 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紊乱、高热、 昏睡或昏迷、惊厥、呕吐。死亡率高。
• 机制: – 机械性学说 – 炎症学说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
• 主要由P.falciparum引起,儿童和无免疫力成人多见。
免 疫:
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未被清除, 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
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发作停止之后, 由于体内仍有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由于发 生抗原变异及宿主的抵抗力与特异性免疫力的下 降,可重新大量增殖起来,出现疟疾发作。
4、贫 血
a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b 脾功能亢进 c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障碍 d 免疫病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间日与恶性疟形态鉴别
环状体
配子体 大滋体体至成 熟裂殖体 红细胞
P.v 点RBC 1/3 核1个 虫1个
圆形 外周血可见
P.f 点RBC 1/5 核2个常有 虫2个以上常见 虫偏位常见
腊肠形或新月形 外周血不易见
胀大,色淡,细小 正常或略小,粗大
薛氏点
茂氏点
疟原虫生活史流程图
唾液腺子孢子 速发型 裂殖体
二、成熟滋养体
大滋养体(trophozote) 姬氏染色(Giemsa stain)
细胞质增多,形态不规则,有时 出现伪足和空泡,核一个,细胞 质出现棕褐色的疟色素(malaria pigment),被寄生的红细胞胀 大,染色浅,有薛氏小点。
P.vivax thin smear. Showing late trophozoites (amoeboid stage). The infected red cells are enlarged and show marked stippling. Giemsa. ×1000. Enlarged by 5.4.
疟原虫
疟原虫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一、形态按蚊:有性生殖。
人:无性生殖。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红细胞内期可区分为: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配子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疟原虫形态特征:寄生在红细胞内;具有蓝色的细胞质和红色的细胞核;除环状体时期外,多有棕色的疟色素。
二、生活史(一)在蚊体内发育(主要为有性世代)1、蚊胃腔内,♀♂配子体→♀♂配子→合子→动合子。
2、蚊胃壁,动合子→卵囊→子孢子→进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发育(主要为无性世代)1、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在肝细胞内发育)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速发型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
2、红细胞内期:1)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箭头回到大滋养体)。
2)配子体生成卵囊←———动合子←———合子←———♀♂配子↓ ↑子孢子 ♀♂配子体↓子孢子 红外期 ∣ 红内期 ↑∣ ∣ ♀♂配子体 ∣ ∣ ↑ ∣ ∣ 裂殖子↓ ∣ ↙ ↖裂殖体 ——→裂殖子——∣→ 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1、在人体内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2、终宿主:蚊 ;中间宿主:人。
3、感染阶段:子孢子。
4、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
三、致病:潜伏期=红外期+几代红内期发育时间。
1、疟疾发作:典型发作过程: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再燃:由血内残留的疟原虫引起。
复发:休眠后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增殖所致。
2、贫血:原因: 1)直接破坏红细胞2)免疫溶血3)脾功能亢进4)红细胞生成障碍。
3、脾肿大。
4、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疟患者。
5、疟性肾病。
四、实验诊断:1、厚薄血膜法:采血时间:恶性疟,发作时;其他疟疾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的效果为佳。
2、免疫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技术。
五、流行:疟原虫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解析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未 成 熟 裂 殖 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有茂氏小点。
大小: 较小。 胞浆: 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
色。 核: 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 色素: 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
色团块。
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S)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 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 体的常见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T)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数 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 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 分布不均匀。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色或浅红色;疟色素
疟色素散在
围于核周
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
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 胞
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 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
虫体不规则,较大; 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体小,圆形;空泡小; 早期疟色素细小,金 黄色,晚期结成块状, 黑褐色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 浅兰色。
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 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
直径1/5~1/6。 胞浆: 兰色,环状纤细,
有时位于红细胞的 边缘。常见多个同 寄生一红细胞现象。 核: 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色素: 没有。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R)
疟原虫形态特征(含图)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疟原虫是一种古老而令人畏惧的寄生虫,常常出现在人类的血液中。
疟原虫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体液性,用于寄生非哺乳动物;另一种是囊性,用于寄生哺乳动物。
体液性形态的疟原虫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头部、背部和尾部。
头部呈现像螃蟹般的形状,圆形,但是尖端有细长的刺,以便固定于宿主的细胞壁上。
背部呈棒状,末结有两个芒状分枝,但没有触角。
尾部末端有一个圆形末梢,比较宽大,其外观上有两个环状结构。
囊性疟原虫有多种形态,但其主要特征是外壳由一层外壳和一层内壳构成,头部有一个类似于螃蟹般的圆头。
内壳较厚,边缘细锐,可以有效地防止宿主免疫系统抵抗其攻击。
尾部则有着多个复杂的节段,具有缩小或扩张的能力。
疟原虫可以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发现它们的存在时应尽快治疗。
此外,应避免接触血液,以防止感染。
- 1 -。
疟原虫形态特征
数多。
色。粗大,数少。
疟原虫形态特征
第8页
大配子体和大滋养体形态区分
虫体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配子体
大滋养体
几乎充满被寄生 不超出被寄生
红细胞
红细胞3/4
一个,较大且致 密,周围有一圈 空白不染色带
一个,延长呈 带状, 周围无 显著不染色带
边缘清楚,不含空泡 边缘不整齐,多 有空泡
颗粒较多较粗,均匀 颗粒较少较细,
裂殖子较小,8~26 个,通常8、18个,
排列不规则,疟色
素成团块状,黑褐
色。
疟原虫形态特征
第5页
雌配子体
间日疟
恶性疟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 新月形,两端较尖;核
核小.致密,深红色,偏 小,致密,深红色,位
于一侧,胞浆深蓝色;疟 于中央;胞浆深蓝色;
色素散在。
疟色素块围于核周。
疟原虫形态特征
第6页
疟原虫形态特征
疟原虫形态特征
第1页
疟原虫形态特征
第2页
小滋养体(环状体)
间日疟
恶性疟
环较大,约等于红细胞直 环纤细,约等于红细胞直径
径1/3;核1个,偶有2个 1/5;核1个,但2个也很常
;胞质淡蓝色;红细胞内 见;红细胞可含2个以上
多只含1个原虫,偶有2个 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
。
边缘 。
疟原虫形态特征
雄配子体
间日疟
恶性疟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腊肠形,两端钝圆,核
核大,疏松,浅红色, 大,疏松,淡红色,位
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 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
色或淡红色;疟色素散 浅红色;疟色素围于核
在。
周。
三日疟原虫主要形态特征
三日疟原虫主要形态特征
三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寄生原虫之一,其主要形态特征如下:
1、体型:三日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寄生原虫,呈圆形或卵形的微小细胞。
2、细胞结构:三日疟原虫细胞由细胞膜包裹,内部含有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3、黏附器官:三日疟原虫的细胞表面具有多个黏附器官,用于附着在红细胞上。
4、血液寄生:三日疟原虫主要寄生在人类的红细胞内,通过感染红细胞完成生命周期。
5、成熟体特征:三日疟原虫的成熟体分为两个形态:滋养体和休眠体。
滋养体是三日疟原虫在感染红细胞内的活动阶段,其特征为圆形或卵形、淡红色,并具有细胞质内的红色色素颗粒。
休眠体是三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成熟并产生大量子虫的阶段。
它具有大而圆的形状,内部充满子虫。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
子孢子
3.4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三、人体疟原虫形态特征
在红细胞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 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
红色,多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胞浆浅蓝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色或浅红色;疟色素
疟色素散在。
位于核周。
薄血膜配子体
薄血膜配子体
恶性疟配子体
恶性疟配子体
恶性疟配子体
大配子体和大滋养体的形态区别
虫体大小 核
胞浆 疟色素
大配子体
大滋养体
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 不超过被寄生红
细胞
细胞的3/4
一个,较大且致密, 一个,延长呈带
疟原虫生活史
红细胞外期
人 体 内 发 育
红细胞内期
配子生殖 孢 子 增 殖
蚊体内发育
1 红细胞外期
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 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 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 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 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 。
3 子孢子增殖期
雌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 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 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或称小配子。 雌配子体逸出红细胞外,发育为不活动的
疟原虫形态鉴别
1. 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缩小,有淡红色细小 的齐氏点(Ziemann’s); 2.环状体中等大小,核较大,胞浆粗厚; 3.滋养体胞浆常呈带状,核呈条状,疟色素深 褐色,粗大常沿边缘分布; 4.裂殖体小于正常红细胞,核6~12个,常排 列成菊花状,疟色素常聚集于中央; 5.雌雄配子体小于正常红细胞,色素呈深褐色; 6.常可查见各阶段的疟原虫。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 布于核周围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 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小杆状, 在核周围较多
厚血膜上四种疟原虫的形态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厚血膜中四种人体疟原虫从主要鉴别要点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环状体
核较大,胞浆粗厚,常 有伪 虫体较大,胞浆呈阿米 巴运动,有薛氏点
核较小,常见2个核, 胞浆纤细 在末稍血不常见,虫体 呈不规整圆形,有黑色 疟色素团块
核粗大,胞浆常缩 成圆形,拥抱于核 周 虫体常呈带状,胞 浆蓝色深,疟色素 较多
⑵大滋养体(big trophozoite)
Pv大滋养体与成熟裂殖体
间日疟裂殖体
2.1
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 体变圆,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裂又称裂殖体前期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 色素聚集成团块
成熟裂殖体约有12-24个 细胞核 胞浆也随之分裂 受染RBC 胀大、颜色苍白、虫体几乎 充满红细胞
卵形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1. 寄生的红细胞正常或稍胀大,可呈卵圆形或边 缘呈锯齿(伞矢)状,薛氏点出现较早粗大,量多; 2. 环状体中等大小,核较大,胞浆粗厚; 3. 滋养体胞浆常呈圆形,空泡不明显,疟色素棕 黄色,粗大常沿边缘分布; 4. 裂殖体小于正常红细胞,核6~12个,常排列 不规则,疟色素常散在。 5. 雌雄配子体小于正常红细胞,色素呈深褐色; 6. 常可查见各阶段的疟原虫。
疟原虫血涂片及形态识别课件
支持性治疗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 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生命体征。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如肺炎、心脏疾病等,进行对
症治疗。
01
疟原虫形态识别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形态
01
02
03
04
05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形态 是疟疾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薄血膜涂片中,可 以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 的疟原虫,包括环状体 、滋养体、裂殖体和配 子体。
环状体是疟原虫在红细 胞内的早期形态,呈环 状或螺旋形,大小约1-2 微米,通过核和胞浆的 特殊染色可以区分出雌 雄配子体。
操作步骤3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中的疟原虫形态和数量。注意观察疟原 虫的胞质、核和染色质颗粒等特征。
操作步骤4
记录与报告。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并给出诊断意见。如发现 疟原虫感染,需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治疗。
01
疟疾防治与展望
疟疾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预防服药
针对高风险人群,定期服用预 防性药物,如氯喹或甲氟喹。
典型病例展示
病例1
患者A,男性,28岁,因高热、 寒战就诊,血涂片检测到恶性疟
原虫。
病例2
患者B,女性,35岁,因长期低热 、乏力就诊,血涂片检测到间日疟 原虫。
病例3
患者C,男性,52岁,因反复高热 、贫血就诊,血涂片检测到卵圆形 疟原虫。
病例讨论与解析
01
病例1讨论
患者A的恶性疟原虫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饱满,胞质丰富,核大而圆
,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繁殖速度快,易
引起高热、寒战等症状。
显微镜下疟原虫形态鉴别特征课件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较小,8~36个, 排列不规那么;疟色 素成团快状,黑褐色
2024/9/6
22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或椭圆,较大。
胞浆: 深兰色。
核:
前期
期
圆形或不规那么;核 分裂为2个以上,空 泡消失;疟色素分布 不匀
圆形,核分裂为2个 以上;疟色素集成团 快
2024/9/6
19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
小点。 大小: 个体较大。 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
16个,排列不规那么, 核红色,胞浆浅兰色。 色素: 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 边。
2024/9/6
13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
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 红色茂氏小点。 大小:较小。 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 核:一个,红色。 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
2024/9/6
14
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虫体不规那么,较大; 体小,圆形;空泡小;
显微镜下疟原虫形态鉴别特征
寄防消毒监测科
2024/9/6
1
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
中
酸性球
性
白
细
胞
血小板
2024/9/6
大单核球
淋巴球
红血球
2
2024/9/6
3
人 体 疟原虫的根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