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图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原虫:疟原虫ppt课件
2019
-
40
7、四种疟原虫生活史比较: Pv 7天 (速发型)
一年以上(迟发型) Pf Pm 6天 15天 36-48小时 72小时
48小时
Po
9天
48小时
2019
-
41
Pv
周围血 环状体及成熟配子 体在外周血液,其余 各期均在皮下脂肪 及内脏毛细血管
侵犯网织红细胞 侵犯各期红细胞
Pf
Pm Po
2019 6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
Plasmodium vivax( 间日疟原虫) P.malariae (三日疟原虫) P.ovale (卵形疟原虫) P.falciparum (恶性疟原虫)
2019
-
7
疟原虫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
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体内。目前已知 疟原虫的种类有120余种。疟原虫
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人的疟原虫
2019
-
71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 者是疟疾的传染源。血中带红内期者可经输血 传播。 2、传播媒介(敏感性、种群数量、嗜血习性、 寿命)我国重要媒介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 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
69
我国疟疾的流行情况:据98年疫情报告, 全国(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疟疾 发病31319人,平均发病率为0.0253‰,死 亡人数为24人。全国疟疾发病人数比97年 略有减少,但主要疟区海南与云南等6个 省、自治区疫情有所回升。
2019
-
70
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是恶性疟, 三日疟患者已极少见,卵形疟仅发现几例。 我国恶性疟的流行区仍限于海南、云南2省, 有47个县发现恶性疟传播。
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 现疟原虫。
《疟原虫、弓形虫》课件
意识。
治疗手段
疟疾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和疟原虫种类, 选择合适的抗疟药进行治疗。
弓形虫治疗
主要采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 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程度和症 状轻重进行个性化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采取输液、输 血等支持治疗措施,以缓解症 状和稳定病情。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能引 起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 病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时可能导致死亡。
并发症多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 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增加治 疗难度。
影响儿童发育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对儿童的生长发 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营养不良、 智力低下等问题。
05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 展,为深入了解这两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进化和传播机制提供了基础。
弓形虫病治疗药物
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依赖于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物等对 症治疗手段,但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开发针对弓形 虫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免疫逃避机制
研究疟原虫与弓形虫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 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疫苗研究进展
疟疾疫苗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多项疟疾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其中一些疫苗已经进入后 期临床阶段。这些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预防疟疾的发生 。
弓形虫感染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具有较大的 危害。
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和复杂的传播 途径,能够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寄生, 并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治疗手段
疟疾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和疟原虫种类, 选择合适的抗疟药进行治疗。
弓形虫治疗
主要采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 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程度和症 状轻重进行个性化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采取输液、输 血等支持治疗措施,以缓解症 状和稳定病情。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能引 起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 病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时可能导致死亡。
并发症多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 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增加治 疗难度。
影响儿童发育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对儿童的生长发 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营养不良、 智力低下等问题。
05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 展,为深入了解这两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进化和传播机制提供了基础。
弓形虫病治疗药物
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依赖于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物等对 症治疗手段,但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开发针对弓形 虫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免疫逃避机制
研究疟原虫与弓形虫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 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疫苗研究进展
疟疾疫苗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多项疟疾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其中一些疫苗已经进入后 期临床阶段。这些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预防疟疾的发生 。
弓形虫感染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具有较大的 危害。
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和复杂的传播 途径,能够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寄生, 并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及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与疾病关系 • 疟原虫镜下形态诊断与治疗 • 疟原虫镜下形态研究进展
01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形态特征
01
02
03
大小
疟原虫在显微镜下的大小 通常在1-30微米之间,具 体大小取决于其种类和发 育阶段。
形态
疟原虫有多种形态,包括 环状、杆状、逗点状和椭 圆形等。
血清学诊断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疟原虫 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疟 原虫。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疟原虫的DNA片段, 以确诊疟疾。
治疗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缓解病
情。
其他抗疟药物治疗
02
如氯喹、奎宁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结构
疟原虫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包括细 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这些结构 对于鉴别疟原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
02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恶性疟原虫
总结词
恶性疟原虫在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 包括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VS
详细描述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阶段,常见 的形态有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这些形态的改变与疟原虫的生长周期和 红细胞内发育阶段有关。在环状和杆状形 态时,疟原虫处于滋养体阶段,是繁殖最 快的时期;双球状和十字状形态则表明疟 原虫正在进行分裂繁殖。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支持性治疗
03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 疟原虫镜下形态与疾病关系 • 疟原虫镜下形态诊断与治疗 • 疟原虫镜下形态研究进展
01
疟原虫镜下形态概述
形态特征
01
02
03
大小
疟原虫在显微镜下的大小 通常在1-30微米之间,具 体大小取决于其种类和发 育阶段。
形态
疟原虫有多种形态,包括 环状、杆状、逗点状和椭 圆形等。
血清学诊断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疟原虫 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疟 原虫。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疟原虫的DNA片段, 以确诊疟疾。
治疗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疟原虫,缓解病
情。
其他抗疟药物治疗
02
如氯喹、奎宁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结构
疟原虫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包括细 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这些结构 对于鉴别疟原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
02
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恶性疟原虫
总结词
恶性疟原虫在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 包括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VS
详细描述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阶段,常见 的形态有环状、杆状、双球状和十字状等 。这些形态的改变与疟原虫的生长周期和 红细胞内发育阶段有关。在环状和杆状形 态时,疟原虫处于滋养体阶段,是繁殖最 快的时期;双球状和十字状形态则表明疟 原虫正在进行分裂繁殖。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支持性治疗
03
对于严重疟疾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输血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疟原虫与疟疾PPT课件
儿童和孕妇
儿童和孕妇由于免疫系统 尚未完全发育和抵抗力较 弱,更容易感染疟疾。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或患 有其他疾病的人,也更容 易感染疟疾。
流动人口
频繁出入疟疾流行区的人 ,如旅游者、军人、援助 工作者等,也容易感染疟 疾。
03
疟原虫与疟疾的关系
疟原虫对人体的影响
破坏红细胞
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并破 坏红细胞,导致贫血和营 养不良。
其红细胞内期的裂殖周期短于48小时,故 称为恶性疟。恶性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 的疟疾类型,特别是在热带地区。
其形态呈卵圆形,与其它三种疟原虫在形 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
02
疟疾的传播与流行
疟疾的传播方式
蚊虫叮咬
母婴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不同种 类的按蚊可传播不同地区的疟疾。
临床试验
对新发现的抗疟药物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设计
根据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原理,设计能够诱导有效免疫应 答的疫苗。
免疫策略
研究疫苗的免疫策略,包括接种方案、接种对象和接种时机等,以 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临床试验
对候选疫苗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推广 应用提供依据。
控制传播源
预防疟疾的关键是控制传播源,即及时治疗患者 和清除携带疟原虫的蚊虫。
防蚊措施
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液等,以避免 被携带疟原虫的蚊虫叮咬。
疫苗接种
目前已经有针对疟疾的疫苗,通过疫苗接种可以 有效预防疟疾的发生。
05
疟原虫与疟疾的研究进展
疟原虫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
01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PPT课件
核: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疟色素:无。
8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 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9
恶性疟环状体
• 被寄生的红细胞形态正常,
一个红细胞内有一个环状 体,另一个红细胞内有三 个环状体,其中一个环状 体贴于红细胞上缘。 (×800 )
16
薄血膜恶性疟雌、雄配子体
• 雌配子体:半月形,两
端较尖;核小致密,位
于虫体上1/3部,色素围
于核周;胞浆深蓝色。
虫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1250)
•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
端钝圆;核大疏松,位
于虫体中部,色素围于
核周;胞浆淡红色。虫
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800)
17
恶性疟厚薄血膜下环状体、配子 体
• 雄配子体:虫体已充满寄
生红细胞,核大疏松,几 乎占满左侧半个红细胞; 色素粗大,散在;红细胞 不胀大。 (×800 )
33
三日疟厚血膜裂殖体,裂殖子6 个
34
卵形疟环状体、大滋养体
胞浆:浅蓝色。 核: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疟色素:黄褐色,散在 分布。
26
薄血膜 Pv T、S
1.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滋养体胞浆有明显阿米巴样伪足。 (×1250) 2.核已分裂成7块,黄褐色色素渐趋集中;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800) 3.核已分裂成18块,色素颗粒聚集成块状,位于虫体中部左下方,另一色素团块 呈斜条状,位于虫体左上部;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其左上方为 一大滋养体。(×1250)
• 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虫
8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 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9
恶性疟环状体
• 被寄生的红细胞形态正常,
一个红细胞内有一个环状 体,另一个红细胞内有三 个环状体,其中一个环状 体贴于红细胞上缘。 (×800 )
16
薄血膜恶性疟雌、雄配子体
• 雌配子体:半月形,两
端较尖;核小致密,位
于虫体上1/3部,色素围
于核周;胞浆深蓝色。
虫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1250)
•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
端钝圆;核大疏松,位
于虫体中部,色素围于
核周;胞浆淡红色。虫
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800)
17
恶性疟厚薄血膜下环状体、配子 体
• 雄配子体:虫体已充满寄
生红细胞,核大疏松,几 乎占满左侧半个红细胞; 色素粗大,散在;红细胞 不胀大。 (×800 )
33
三日疟厚血膜裂殖体,裂殖子6 个
34
卵形疟环状体、大滋养体
胞浆:浅蓝色。 核: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疟色素:黄褐色,散在 分布。
26
薄血膜 Pv T、S
1.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滋养体胞浆有明显阿米巴样伪足。 (×1250) 2.核已分裂成7块,黄褐色色素渐趋集中;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800) 3.核已分裂成18块,色素颗粒聚集成块状,位于虫体中部左下方,另一色素团块 呈斜条状,位于虫体左上部;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其左上方为 一大滋养体。(×1250)
• 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虫
疟原虫形态特征(含图)PPT课件
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疟原虫 ppt课件
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胃肠型、 重度贫血、肾功衰竭型、 水电解质失衡型
7. 疟性肾病:Ⅲ型变态反应
热带巨脾综合征
四. 免疫
1. 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 ⑴疟原虫抗原 具有种/期/株特异性 ⑵体液免疫 I gG,IgM,IgA ⑶细胞介导免疫 ⑷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
五.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2. 外周血涂片,瑞氏/吉氏染色 ●采血时间:
核 疟色素
红细胞 胞质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蚊体
人体
肝细胞
红细胞
唾腺 ( 红外期)
速发型
囊合子 子孢子 裂殖体
孢子增殖
红外期裂体增殖
裂殖子 环状体
休眠子
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裂殖子 大滋养体
红内期 裂体增殖
动合子
裂殖体
雌配子 合子
配子生殖 雄配子
雌配子体
配子体形成
雄配子体
疟原虫生活史
环状体 ring form
胞核 胞浆 红细胞
⑶需要两个宿主:人—中间宿主 蚊—终宿主
⑷在人体的两种细胞内寄生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配子体形成 ⑸两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孢子增殖(蚊)
裂体增殖(人)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蚊)
配子体形成(人)
⑷典型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发作周期 间日疟 隔日 恶性疟 隔日 三日疟 隔两天
二.生活史(life cycle)
★ 1. 基本发育过程(以pv为例)
PV环状体
核 细胞质
环占红细胞直径的1/3,红细胞无反应
Pv大滋养体与成熟裂殖体
PV配子体(gametocyte)
7. 疟性肾病:Ⅲ型变态反应
热带巨脾综合征
四. 免疫
1. 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 ⑴疟原虫抗原 具有种/期/株特异性 ⑵体液免疫 I gG,IgM,IgA ⑶细胞介导免疫 ⑷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
五.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2. 外周血涂片,瑞氏/吉氏染色 ●采血时间:
核 疟色素
红细胞 胞质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蚊体
人体
肝细胞
红细胞
唾腺 ( 红外期)
速发型
囊合子 子孢子 裂殖体
孢子增殖
红外期裂体增殖
裂殖子 环状体
休眠子
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裂殖子 大滋养体
红内期 裂体增殖
动合子
裂殖体
雌配子 合子
配子生殖 雄配子
雌配子体
配子体形成
雄配子体
疟原虫生活史
环状体 ring form
胞核 胞浆 红细胞
⑶需要两个宿主:人—中间宿主 蚊—终宿主
⑷在人体的两种细胞内寄生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配子体形成 ⑸两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孢子增殖(蚊)
裂体增殖(人)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蚊)
配子体形成(人)
⑷典型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发作周期 间日疟 隔日 恶性疟 隔日 三日疟 隔两天
二.生活史(life cycle)
★ 1. 基本发育过程(以pv为例)
PV环状体
核 细胞质
环占红细胞直径的1/3,红细胞无反应
Pv大滋养体与成熟裂殖体
PV配子体(gametocyte)
四种疟原虫镜下图ppt课件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恶性疟原虫 (pf)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三日疟原虫( pm)
52
53
裂殖子6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厚血膜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0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种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1
间日疟-----Pv 恶性疟-----Pf 三日疟-----Pm 卵形疟-----Po
注意 :
2
3
间日疟原虫 (pv)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卵形疟原虫 (po)
68
69
70
混合感染疟原虫图片
71
72
73
74
75
鉴 别要点
76
PV
1.红细胞通常涨大 2.薛氏点明显 3.成熟环状体粗大 4.滋养体有阿米巴样伪足 5.可见不同发育期的原虫 6.裂殖子常为16-18个
77
PF
1.环状体纤细, 红细胞不涨大 2.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 3.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4.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5.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 6.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7.可出现茂氏点 8.厚血膜满天星样即可定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恶性疟原虫 (pf)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三日疟原虫( pm)
52
53
裂殖子6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厚血膜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0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种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1
间日疟-----Pv 恶性疟-----Pf 三日疟-----Pm 卵形疟-----Po
注意 :
2
3
间日疟原虫 (pv)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卵形疟原虫 (po)
68
69
70
混合感染疟原虫图片
71
72
73
74
75
鉴 别要点
76
PV
1.红细胞通常涨大 2.薛氏点明显 3.成熟环状体粗大 4.滋养体有阿米巴样伪足 5.可见不同发育期的原虫 6.裂殖子常为16-18个
77
PF
1.环状体纤细, 红细胞不涨大 2.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 3.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4.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5.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 6.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7.可出现茂氏点 8.厚血膜满天星样即可定
疟原虫-寄生虫学课件-0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疟原虫与肠道寄生虫
在某些情况下,疟原虫和肠道寄生虫可能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可能有助于两种寄 生虫的生存和传播。
疟原虫与丝虫
丝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有时与疟原虫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具体共生机制仍 需进一步研究。
对其他寄生虫的竞争关系
生命周期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括在肝 细胞内的无性繁殖期和在红细胞内的 有性生殖期。
传播途径
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 按蚊吸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后,疟原 虫会在按蚊体内继续发育,再通过叮 咬将疟原虫传给人类。
地理分布与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部分中 东地区。
疟原虫与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虫,与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繁殖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存在 可能会影响弓形虫的传播和生存。
疟原虫与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与疟原虫在非洲地区的传播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传播 可能会影响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和生存。
对其他寄生虫的传播作用
预防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播媒 介(如消灭蚊子)、疫苗接种和个人 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03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描述
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其 形态多样,但通常呈椭圆 或梨形。
大小比较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大小略 有差异,但一般长度在530微米之间,宽度在1-10 微米之间。
疟疾作为传播媒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疟疾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其他 通过类似途径传播的寄生虫,如登革热 病毒和黄热病毒。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疟原虫与肠道寄生虫
在某些情况下,疟原虫和肠道寄生虫可能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可能有助于两种寄 生虫的生存和传播。
疟原虫与丝虫
丝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有时与疟原虫共存于同一宿主体内。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但具体共生机制仍 需进一步研究。
对其他寄生虫的竞争关系
生命周期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括在肝 细胞内的无性繁殖期和在红细胞内的 有性生殖期。
传播途径
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 按蚊吸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后,疟原 虫会在按蚊体内继续发育,再通过叮 咬将疟原虫传给人类。
地理分布与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部分中 东地区。
疟原虫与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内寄生虫,与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繁殖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存在 可能会影响弓形虫的传播和生存。
疟原虫与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是一种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虫,与疟原虫在非洲地区的传播存在竞争关系。疟原虫的传播 可能会影响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和生存。
对其他寄生虫的传播作用
预防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播媒 介(如消灭蚊子)、疫苗接种和个人 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03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01
02
03
形态描述
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其 形态多样,但通常呈椭圆 或梨形。
大小比较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大小略 有差异,但一般长度在530微米之间,宽度在1-10 微米之间。
疟疾作为传播媒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疟疾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其他 通过类似途径传播的寄生虫,如登革热 病毒和黄热病毒。
《疟原虫和弓形虫》PPT课件
精选ppt
21
3.5 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
尤以恶性疟为甚。
•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 脾功能亢进吞噬破坏大量正常红细胞。 •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 免疫病理因素。
精选ppt
22
3.6 凶险型疟疾
• 脑型 • 胃肠型(痢疾型) • 超高热型 • 厥冷型
精选ppt
23
3.7 黑尿热:多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 3.7 疟疾肾病: 多见于三日疟。 临床表现为肾病症状。 3.8 其他类型疟疾: 先天疟疾、输血疟疾。
精选ppt
12
2.2 感染方式: • 雌性按蚊叮人吸血时,子孢子经皮肤感染。 • 输血或器官移植时,红内期虫体感染人体。
2.3 人体内疟原虫只侵犯两种细胞: 红细胞和肝细胞。
精选ppt
13
2.4 子孢子类型 • 间日疟原虫子孢子有速发型及迟发型。 • 恶性疟原虫只有速发型子孢子。
精选ppt
14
2.5 四种疟原虫发育时间比较
精选ppt
28
6.2 流行因素
• 传染源: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感染者。 血中有裂体增殖期虫体者。
• 传播媒介:按蚊。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儿童和外来 人口。
精选ppt
29
6.3 影响流行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以温度及雨量最为重要。
•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条件及社会活 动等。
红外期发育
红内期发育
Pv
7 d (速发型)
48 h
Pf
6d
36-48 h
Pm
12.5 d
72 h
Po
9d
48 h
2.6 致病阶段:红内期裂体增殖阶段
疟原虫(理论课)PPT课件
抗药性水平
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药 物的抗药性水平存在差异。
抗药性对防治的影响
治疗失败
抗药性导致疟疾治疗失败,增加 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难度
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疟疾防治的 难度,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防治
策略。
药物研发
抗药性的产生加速了新药的研发 进程,促进了药物创新和优化。
研究进展与未来挑战
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疟原虫抗药性机制、检测和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未来挑战
随着抗药性的不断增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投入,加速新药 研发和防治策略的更新。
应对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监测、推广使用新型药物和改进防治策略 等,以应对疟原虫抗药关联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典型病例介绍与分析
病例1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就诊,经检测确诊为疟疾。通过对其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 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探讨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病例2
患者张某,女性,6岁,因发热、贫血等症状就诊,经检测确诊为恶性疟疾。通过对该病例的病情、治疗过程和 康复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恶性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与间日疟疾的鉴别诊断。
传播与感染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被 蚊子摄入后,在蚊子体内 进行孢子生殖,再次传播 给人类。
对人体的影响与症状
症状出现时间
典型症状
严重并发症
疟疾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1-2周内出现,但潜伏期
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发热、寒战、出汗、头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
如脑疟、疟疾肾病综合 征等,可能导致死亡。
免疫反应
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药 物的抗药性水平存在差异。
抗药性对防治的影响
治疗失败
抗药性导致疟疾治疗失败,增加 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防治难度
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疟疾防治的 难度,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防治
策略。
药物研发
抗药性的产生加速了新药的研发 进程,促进了药物创新和优化。
研究进展与未来挑战
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疟原虫抗药性机制、检测和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未来挑战
随着抗药性的不断增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投入,加速新药 研发和防治策略的更新。
应对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监测、推广使用新型药物和改进防治策略 等,以应对疟原虫抗药关联
与其他寄生虫的共生关系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典型病例介绍与分析
病例1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就诊,经检测确诊为疟疾。通过对其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 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探讨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病例2
患者张某,女性,6岁,因发热、贫血等症状就诊,经检测确诊为恶性疟疾。通过对该病例的病情、治疗过程和 康复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恶性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与间日疟疾的鉴别诊断。
传播与感染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被 蚊子摄入后,在蚊子体内 进行孢子生殖,再次传播 给人类。
对人体的影响与症状
症状出现时间
典型症状
严重并发症
疟疾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1-2周内出现,但潜伏期
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发热、寒战、出汗、头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
如脑疟、疟疾肾病综合 征等,可能导致死亡。
免疫反应
寄生虫学疟原虫PPT课件
红细胞 变化
红细胞 选择
发育周期 发育时间
间日 疟原虫
8天
1-1.2 万
各期
涨大,薛 氏点
幼稚 红细胞
48h
9天
恶性 疟原虫
6天
4万
R,G 期
缩小、茂 氏点
无选择
36-48h 11-12 天
三日 疟原虫
卵形 疟原虫
11 天 9天
1.5 万
各期
缩小、齐 氏点
衰老 红细胞
各期
红细胞变 形,薛氏
点
幼稚 红细胞
-
19
疟疾的防治
治疗病人、防蚊、灭蚊
氯喹:可杀灭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 伯氨喹啉:杀红外期和红内期配子体(抗复发) 乙胺嘧啶: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生殖(阻断传播) 青蒿素:用于对氯喹有抗性的虫株
疟疾疫苗的研制
-
20
人体寄生的四种疟原虫
-
21
间日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的研究
Shortt&Garnham(1948)持续性红外期学说
上述因素造成了疟疾流行的地域性分布和季节性消长
-
7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
蚊体内发育阶段
配子生殖(胃腔内)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雄配子 雌配子
合子
孢子生殖(胃壁上)
合子 动合子
囊合子(卵囊)
子孢子
子孢子
(唾腺)
-
8
四种人疟原虫生活史主要不同点
红外期
红内期
25℃
种类
蚊体内
发育时间 裂殖子数
外周血 虫态
P.v 10-15至200-500/mm3 P.f 500-1300/mm3 P.m 140/m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形疟环状体、大滋养体
被寄生红细胞稍胀大,早期 出现粗大薛氏点。 (×1250 )
被寄生红细胞稍胀大,有粗 大薛氏点及伞状边缘;虫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不呈阿米 巴状。( ×800 )
卵形疟雌、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寄生虫细胞稍胀 大,有粗大薛氏点;虫体小 于正常红细胞,核1个,致密; 色素颗粒状,散在虫体内。 (×800 )
雄配子体:寄生虫细胞稍胀 大,薛氏点粗大明显;虫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核大,疏 松,位于虫体中部;色素粗 大、粒状、散在(×1250 )
间日疟大滋养体、裂殖体前期、裂殖体
1.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滋养体胞浆有明显阿米巴样伪足。 (×1250) 2.核已分裂成7块,黄褐色色素渐趋集中;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800) 3.核已分裂成18块,色素颗粒聚集成块状,位于虫体中部左下方,另一色素团块 呈斜条状,位于虫体左上部;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其左上方为 一大滋养体。(×1250)
虫体大小已超过被寄生红细 胞直径的1/2,空泡大,无 阿米巴样伪足,红细胞形态 正常,不胀大,未见茂氏点。 (×1250 )
恶性疟裂殖体前期、裂殖体
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无 茂氏点;虫体小于正常红细 胞,核已分裂成7块,色素 团块黑褐色。(×900)
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虫 体小于正常红细胞,内含20 个裂殖子,色素团块位于左 侧。 (×900 厚血膜)
疟原虫镜下形态(二)
镜检示教
Pf,环状体:双核多见,幼稚环状体常贴 于红细胞边缘
Pf,环状体:一个红细胞寄生多个环状体
Pf,雌配子体
Pv,环状体3个,左侧为裂殖体
Pv,2个环状体寄生同一红细胞,极少见; 中部2个大滋养体
Pv,左上为未成熟裂殖体,右下为大滋 养体
Pv,雄配子体
Pv,雄配子体
薄血膜恶性疟雌、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半月形,两端较 尖;核小致密,位于虫体上 1/3部,色素围于核周;胞 浆深蓝色。虫体外包有红细 胞膜。(×1250)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 圆;核大疏松,位于虫体中 部,色素围于核周;胞浆淡 红色。虫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800)
三日疟大滋养体、裂殖体
被寄生红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胀大,无点 彩;虫体较大,斜列于红细 胞中,呈带状,核条状,色 素颗粒粗大,主要分布于虫 体边缘部分。(×800)
裂殖子8个,呈花瓣状排列, 色素聚于虫体中部。 (×800 )
三日疟雌、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虫体已充满寄生 红细胞,核三角形,较致密, 位于虫体下端;色素颗粒粗 大,砂粒状,散于胞浆中。 (×800 )
雄配子体:虫体已充满寄生 红细胞,核大疏松,几乎占 满左侧半个红细胞;色素粗 大,散在;红细胞不胀大。 (×800 )
间日疟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 恶性疟环状体
×1050 厚血膜 1.Pv环状体(上右左各1个)、大滋养体(下1个) 2. Pv大滋养体(4个) 3. Pv大滋养体(上)、裂殖体(下) 4.Pf环状体(7个)红色核、断裂或皱缩蓝浆
三日疟配子体
1.裂殖子6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薄血膜 2.裂殖子8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薄血膜 3.裂殖子6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厚血膜
疟原虫图片优秀课件
疟原虫镜下形态(一)
四种疟原虫形态描述 间日疟Pv 恶性疟Pf 三日疟Pm 卵形疟Po 环状体R 大滋养体T 裂殖体S 配子体G
恶性疟环状体、大滋养体
被寄生的红细胞形态正常, 一个红细胞内有一个环状体, 另一个红细胞内有三个环状 体,其中一个环状体贴于红 细胞上缘。(×800 )
Pf,大量环状体,不下10个
Pv,环状体,大滋养体(厚血膜中不易 区分,主要看胞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