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
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近年来,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的关联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消化内科疾病是一类涉及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结肠炎、胆石症等。
本文将介绍影响饮食与消化内科疾病关联的因素,以及饮食调控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饮食因素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影响1.1 消化道菌群与肠道疾病消化道菌群是指生存在人的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研究表明,饮食类型与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高纤维饮食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可促进有益菌群增加,从而保护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相反,高脂肪、高糖的西式饮食可能导致有益菌群减少,增加肥胖、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风险。
1.2 饮食结构与胃肠道疾病饮食结构的改变也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过量摄入红肉、加工肉制品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过多摄入精制谷物、高脂肪食物和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相反,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二、饮食调控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2.1 膳食纤维与结肠炎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物等食物中。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结肠癌的风险。
此外,膳食纤维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提高肠道健康水平。
2.2 好脂肪与肝炎摄入适量的好脂肪,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炎的发生。
这些好脂肪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预防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2.3 抗氧化物质与胃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物质等可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受到氧化损伤的风险,从而预防胃癌的发生。
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番茄、胡萝卜等,可以帮助维持胃黏膜的健康,降低胃癌患病率。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责编点评院 饮食是人延续生命尧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袁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袁影响近五
分之一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遥 食物不良反应也是引起消化系统不适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遥 目前袁食物不良反 应逐步被广大临床医师所认知和关注袁 并在全球各重要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和报告袁 刚刚结束的美国消化疾病周 渊Digestive Diseases Week 2019冤上袁饮食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遥 对于食物不良反应早识 别尧早治疗尧早治疗袁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遥
食物不耐受主要包括乳糖不耐受、果糖吸收障 碍、乙醇脱氢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可 发酵的短链糖类不耐受等,目前将可发酵的低聚糖、 二糖、单糖、多元醇称为 FODMAPs。进食 FODMAPs 含量较高的食物是致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原 因之一,可引起肠道产气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消 化不良症状为主的食物不耐受表现。 2 食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 2.1 食物不良反应与 IBS IBS 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病 中与食物不耐受关系最为密切的疾病之一。有研究 发现[10],20%~67% IBS 患者存在食物敏感现象,63%~ 70% IBS 患者消化道症状与特定食物存在密切关系, 84% IBS 患者伴随食物不耐受,远高于普通人群 5% ~45%食物不耐受发生率。
食物不耐受最新研究进展与在临床应用
–胃肠道症状 44% –皮肤症状 16% –神经症状 12% –呼吸系统症状10% –肌肉骨骼症状7%
28
2021/12/22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症状表现
消化道 皮肤 神经
精神
呼吸
肌肉骨骼 泌尿生殖
心血管
其他
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 湿疹、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痤疮 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 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 关节炎、关节疼痛 尿频、尿急、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 胸部疼痛、高血压、心律不齐、心率过快 体重快速变动、高血糖、肥胖、磨牙等
• -研究显示,牛奶引起婴幼儿过敏经常表现为皮肤 过敏性湿疹及皮炎,其中的机理既包括IgE机制,还
涉及IgG机制。
2021/12/22
32
第三十二页,共51页。
皮肤科应用情况
• 皮肤科: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荨麻疹, 反复不愈的过敏性皮疹、痤疮、过敏性紫 癜等;
第三十三页,共51页。
消化科具体应用
第二十四页,共51页。
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与传统食物过敏的区别
项目
食物不耐受
传统意义食物过敏
发病率
50%(人群)
1.5%(人群)
发作特点
延迟性
速发性
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 发病人群 常见症状
IgG介导
IgE介导
一般在进食不耐受食物2-24小 时后出现反应
进食敏感食物后2小时内发病
各年龄段的人群
• 涉及范围:从口到肛门 •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溃疡等 • 特点:
_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北京医学 2015 年第 37 卷第 3 期
· 综述 ·
李正川 曹建彪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然而食物所造成的机体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 视。 1905 年英国医生报道了关于慢性疾病与食物的 关系[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 可 以 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 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有 近 5%的 成 年 人 和 8%的 儿 童 因 食 物 不 耐 受 而 出 现 症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正确认识与诊断 食物不耐受越来越重要。 诸多文献将 IgG 介导的(或 非 IgE 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解释为食物不耐受,但 这种食物不耐受的定义传统定义并不相符。 严格 意义上讲,食物不耐受应不涉及免疫反应,然而用食 物不耐受来论述 IgG 介导的(或非 IgE 介导的)免疫 反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很多, 为避免概念上 的混淆,使用了“食物不耐受和(或)食物过敏”的概 念。 本文对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3] Boyce JA, Assa'ad A, Burks AW,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of the NIAID -sponsored expert panel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6(6 Suppl):S1-58.
· 267 ·
应食物全部耐受。 Vojdani[21]发现食物在加工后免疫 原性增强, 而目前所用的商用食物抗原都是由生的 食物原料制备,这种差异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尚未见报道。 针对目前 IgG 抗体检测工作中缺 乏 灵 活 性 的 问 题 , 相 平 等 [22]进 行 了 改 进 , 使 之 更 加 适 合确诊后随访和推广。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摘要:目的:探究食物过敏(FA)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方法:选择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出现因FA诱导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9例,将其纳入研究组。
同时,选出无任何消化系统疾病的体检者35例进行对照,纳入参照组。
在相同环境下,对两组利用ELISA法来测定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并在分析后制定后续饮食指导工作。
结果:其数据结果表示,首先,研究组检测出血清IgE阳性36人,且阳性患儿中对多种食材sIgE升高占较高比例。
而参照组中,仅有8例儿童结果为阳性,均属于轻度敏感,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
其次,开始针对研究组的患儿进行饮食方案调整,于调整后的3~4周随访,结果显示,明显改善有29例,占比74.36%,总有效率92.31%。
结论:儿童FA和消化系统疾病存在联系,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其血清sIgE后,结合饮食调整、避开过敏原等方式治疗,这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食物过敏;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血清IgE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据调查,在西方国家中,FA在儿童中发病率 2.0%~8.0%,成人发病率 1.0%~2.0%。
虽然我国对此未有非常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临床实际调查可知,FA出现率越来越多。
当发病后,会引起皮肤症状、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症状等多方面症状。
以免疫机制的差异,可将FA分为:IgE介导速发型、非IgE介导迟发型、共同介导混合型。
通常而言,第二种类型反应迟缓,患者多为消化道症状、皮肤症状表现,而IgE介导后患者症状明显,诸如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
通过对此类患者血清检测,能够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为此,此次特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选取的数例患儿作为样本,以探究FA及消化系统疾病间有关内容,总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下,在此次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间因FA诱导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39例,将其组建成研究组。
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
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及饮食调节后的疗效分析张洁;吴永利;郗瑞倩【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3)7【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 and the food intolerance, and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tisec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14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 ( including chronic diarrhea, anorexia, abdominal pain, constipation, nausea vomiting,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rganic diseases were excluded )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who were measured serum food -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 The positive cas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oth were treated by oral therapy, and medication was discontinued after disease control. Mean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food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intolerant food, and control group kept a normal diet.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carefully. Results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positive food - specific serum IgG in the 119 cases of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91. 2% . The positive rates of egg white/egg yolk and milk, which were higher than any other of the detection of 14 food items, were 84. 6% and 59. 6% respectively. The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 2% ,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8. 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 chronic digestive diseases and the food intolerance. Therefore, the detection of food -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had important dire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se diseases.%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并在饮食调节后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114例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腹泻、厌食、腹痛、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并除外器质性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浓度.将结果阳性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口服药物治疗,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均停药.与此同时试验组对检测出的不耐受食物进行饮食调节,对照组正常饮食,观察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114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中,有104例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91.2%;在14种食物中对蛋清/蛋黄和牛奶的不耐受率最高,分别为84.6%、59.6%;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8.5%.结论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密切相关性,通过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找出不耐受的食物,通过饮食调节,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测定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治疗及预防这些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4页(P776-779)【作者】张洁;吴永利;郗瑞倩【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相关文献】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食物不耐受检测及饮食指导 [J], 杨爽;李清华;吕晶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食物不耐受检测及饮食指导 [J], 杨爽;李清华;吕晶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朱秀琴;刘翌宇4.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吕江月5.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J], 朱秀琴; 刘曌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
略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摘要: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把进入人体内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而产生过度保护性的免疫反应可产生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比食物过敏发病慢且隐蔽。
它的致病机制在于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其诊断一般是应用ELISA法检测IgG抗体。
调整饮食是食物不耐受最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IgG抗体1 食物不耐受的涵义中国的传统医学自古就有“忌口”、“百病从口入”之说,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防治疾病的方法。
民间的“发物”学说更是家喻户晓。
1905年,从事环境医学的英国医师Frances Hare博士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痛风、湿疹和绞痛病等都和食物有关,在禁忌相关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人们最早认识到的食物不耐受。
目前研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食物大分子而引发的抵抗性反应,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特异性IgG,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
由于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症状比较隐蔽,而且这一过程又不会引发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所以通常较难意识到它的存在。
2 食物不耐受的表现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发生于人的各个年龄段,其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长期慢性症状。
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英国YORK营养学实验室在对2567个疑有食物不耐受的人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产生慢性症状,其中胃肠道症状占44%,皮肤症状占16%,神经症状占12%,呼吸系统症状占10%,肌肉骨骼症状占7%。
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其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长期食用也可以引起慢性症状。
由于其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患者自我诊断会比较困难。
据英国过敏协会统计,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作者:李燕妮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4期【摘要】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本文详见阐述了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和如何进行护饮食护理干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
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
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
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1.1病理选取。
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
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
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
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护理园地— 90—饮食保健2015年5月(上) 第2卷第9期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护士在进行评估时应予区别。
1 护理诊断1.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1.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营养不良、感觉障碍有关。
1.3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高血糖有关。
1.4 知识缺乏与未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有关。
2 护理目标2.1 患者住院期间多饮、多尿症状改善,体重能够控制在理想范围,血糖控制稳定、良好。
2.2 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外伤,并学会自我保护。
2.3 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4 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复述健康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并表示理解,能够遵照进行。
2.5 患者住院期间电解质平衡,不发生并发症。
3 药物治疗的护理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关键手段,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3.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用药,也可用于其他型糖尿病,并防治急性并发症、提高抵抗力、防治各种感染、改善营养、促进青少年生长等。
现在以被更多的应用。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护理中,应作为重点,护士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够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
3.2 胰岛素的注射3.2.1 给药前:应评估给药的目的,餐前常规给药还是临时降血糖治疗,因此护士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了解患者血糖状况。
对于血糖不高,低于正常血糖范围(3.9~6.0mmol/L)时[2],应通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以免患者出现低血糖。
3.2.2 给药:①途径,所有胰岛素都可通过皮下注射。
正规胰岛素在40U、100U时可采用肌内、静脉和皮下注射。
500U的胰岛素只能皮下和肌内注射。
②皮下注射准备,常规短效胰岛素为清亮溶液,不用混合即可注射,如发现溶液有混浊或无色或出现沉淀则不应再使用;中效和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为悬浊液,用注射器抽吸前应于掌间轻轻滚动摇匀,切忌剧烈振荡,以免出现泡沫,如果发现混合后仍有颗粒或团块不应再使用[3]。
胃部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研究
胃部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研究林幸清;汪欣;赵一举;李文歆;程颖【摘要】目的:探讨4种常见胃部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种常见胃部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G (IgG)抗体水平。
结果432例患者血清中IgG 抗体升高175例,占40.51%,其中胃溃疡阳性率最高,达56.86%;其后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
所检测食物中以蛋清/蛋黄的 IgG 抗体阳性率最高,占28.70%,其次为蟹、牛奶、鳕鱼、虾、大豆、牛肉、小麦、大米、蘑菇、鸡肉、玉米、西红柿、猪肉。
男女性在食物不耐受比较中,蟹、蛋清/蛋黄引起的不耐受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检测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以了解胃部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为临床寻找病因提供新的方向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97-398,399)【关键词】食物不耐受;常见胃部疾病;特异性 IgG 抗体【作者】林幸清;汪欣;赵一举;李文歆;程颖【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3;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3;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3;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3;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其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导致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造成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1-2]。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逐渐将其纳入正常饮食,此步骤一般在禁食6个月后
可以进行。首先恢复进食营养价值高但不耐受程度
低的食物。其次,恢复进食的食物必须足最简单的形
式,每次只能恢复进食一种不耐受的食物,确认加入
此类食物没有不良反应后,才可以尝试加入下一种。
遵循每次只纳入一种禁食食物,每2种食物纳入之间
间隔至少1周的原则。
本组患者饮食护理干预3~6月后,其腹痛、腹
护理学杂志2010年2月第z5卷第3期(综合版)
· 81 ·
疾病,其发作与食物过敏、不耐受、应激和胃肠道感染 及机体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40;而腹型紫癜是过敏性
紫癜的一个分型,有研究表明,IgG在过敏性紫癜的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o;IBD患者由于免疫调节异常,
黏膜IgA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其肠黏膜和周围血单核
断摸索适合患者的饮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该食物是
否可以食用,以减少疾病发生或加重的囚素。
3.2.3改变饮食习惯 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
产生症状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所需的饮食调整时间也
各小相同。在对多项食物不耐受且症状较严重时,应
注意尝试选择不同的食物及烹饪方法,不要因为口味
的喜好就专注于食用某一种食物,或重复以前的烹饪
2 结果 2.1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 105例(96.33%)患者食物IgG旱阳性反应,其中10
例(9.52%)1种食物IgG阳性,20例(19.05%)2种 食物IgG阳性,25例(23.81%)3~5种食物IgG阳
性,31例(29.52%)6~9种食物IgG阳性,19例 (18.10%)lO种以上食物IgG阳性。 2.2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不同食物的耐受情况所
食物不耐受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将进人体内的某 种或多种食物当作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 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所有组织 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 病[1]。有研究显示,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 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 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症状[2。3]。为了解消化系统疾 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我科对109例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以期为患者进行饮食 护理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1 月在我科住院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9例,男69例、 女40例,年龄14~75(41.14±12.37)岁。所有患者 均伴有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等症状。排除消化道肿 瘤、慢性胰腺炎、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肠道感染 等疾病。其中肠易激综合征(IBS)43例,炎症性肠病 (IBD)39例,结肠息肉8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12例,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4例,腹型紫癜3例。病 程1周至30年。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抽取2 ml静脉血液,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鸡肉、 鱼、玉米、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黄豆、 西红柿、小麦、牛肉14种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G,食 物过敏源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市天石医疗用 品制作所提供,按照操作说明严格进行。检测前患者 可正常饮食,无特殊要求,但注意不要在急性感染期、 月经期检测;取血样检测前2周内,患者应避免服用 阿司匹林及可的松和其他类固醇药物。 1.2.2评价标准①阴性:特异性IgG<50 U/ml, 0级;②轻度敏感:特异性IgG 50~100 U/ml,+;③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庄莹;林志辉【摘要】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292-295)【关键词】食物不耐受;肠黏膜免疫细胞;消化系统疾病【作者】庄莹;林志辉【作者单位】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所产生的具有可重复性的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延时性(数小时至数天)、数量依赖性、累积性的特点,可发生在各年龄段。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肠易激惹、头痛、偏头痛、疲劳、行为异常和荨麻疹,部分患者可诱发哮喘发作。
食物不耐受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可累及消化、皮肤、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1]。
其机制可能涉及免疫反应、酶缺乏、药理作用等多个方面[2],但不包括致病微生物、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及对食物的主观厌恶。
本文将对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及其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食物不耐受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在西方国家,食物不耐受患者大约占总人口的20%,约有1/4的儿童及1/10的成人受累。
虽然儿童发病率较高,但中老年人由于微量元素缺乏、消化功能下降及“免疫衰老”,发生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现象亦不容忽视[3]。
在德国,女性患病率为27.5%,男性患病率为14.0%[4]。
引起不良反应的食物具有地域及年龄差异。
在欧洲国家,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花生、芹菜、水果;澳洲主要为牛奶、大豆、花生、鱼;地中海国家为小扁豆;在亚洲国家,最常见为乳糖不耐受,其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5]。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目的通过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从而总结饮食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将其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进行检测。
根据统计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护理。
结果在11种常见食物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鸡蛋的不耐受程度最高,高达56.25%;对小麦的不耐受程度最低,占18.75%。
在常见的5种消化系统疾病中,结肠息肉患者和胆囊炎患者的IgG阳性率最高。
结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者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发生率较高,需要根据不同食物的特异性IgG水平及时调整患者饮食,最大可能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标签:消化系统疾病;不耐受状况;饮食护理食物不耐受状况是指人的免疫系统将某种进入体内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性反应,使得机体产生IgG抗体,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1]。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些年对食物产生不耐受状况的人群越来越多。
而对此类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发现患者对不耐受的食物做好预防工作。
因此,本次研究中对8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进行检验,并统计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临床护理意见。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2.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9±0.4)年。
本次研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且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于早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3 mL,在高速离心状况下分离血清。
同时采用间接酶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验[2]。
检验主要成分为:牛肉、西红柿、鸡蛋、鱼肉、鸡肉、猪肉、小麦、土豆、虾、牛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引言食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摄入某种特定食物后,由于机体对食物成分产生不良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或疾病。
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中毒等不同类型。
食物不良反应在长期内可能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研究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诊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食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治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物不良反应的类型1.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指机体对某种特定成分产生免疫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症状。
食物过敏一般表现为皮肤红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大豆、坚果、海鲜等。
2. 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是指机体对某种特定食物成分缺乏相应的代谢酶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多为消化系统不适,如腹痛、腹泻、胃胀等。
常见的食物不耐受包括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3.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在食用某种受污染的食物后引发的急性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也可由于食品添加剂或毒素所致。
食物中毒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
二、食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某些食物过敏原会引发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肠炎等。
长期的食物过敏状态可能导致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食物不耐受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比较直接。
由于机体对某种食物成分缺乏相应的代谢酶,食物不耐受者在食用该食物后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如乳糖不耐受者在摄入乳糖后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1. 诊断方法诊断食物不良反应首先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确认患者的临床表现。
可以采用皮肤刺激试验、血清特异IgE抗体检测、食物挑战试验等方法来明确食物过敏的诊断。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摘要】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食物不良反应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引发胃肠道炎症和其他疾病。
特定食物可能会诱发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疾病。
了解食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至关重要。
诊治研究的进展和挑战也需引起关注。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并提出更多创新的疗法和方法。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研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食物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炎症、特定食物、关联、诊治研究、治疗作用、未来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无可忽视,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消化系统是人体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而食物不良反应会直接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过敏、不耐受、食物中毒等各种食物不良反应都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食物不良反应还与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特定食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慢性胃肠道炎症、溃疡、肠道疾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及时识别并有效管理食物不良反应对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了解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食物选择、饮食习惯及消化系统健康。
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应重点关注食物不良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1.2 食物不良反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物不良反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消化吸收食物、水分和营养物质,维持机体内稳态和能量平衡。
食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食物不良反应是指个体摄入某些食物之后出现的不正常体征或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过敏反应、皮肤症状等。
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食物不良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诊治研究。
1. 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长期进食不符合个体消化系统的食物,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
例如,进食过多的辛辣、油腻食物会引起胃酸过多,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进而引发胃肠道出血、便血等症状。
同时,进食过多的刺激性食物还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
另外,海鲜中常见的异硫氰酸盐在进入人体后可被转化为硫酸盐,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食物不良反应还容易对肝胆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促进和加重肝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进食过多肥腻的红肉、油炸食品等食物易导致胆囊疾病和胆结石的发生。
长期饮酒也容易导致肝损害,引发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不良饮食习惯或食物不良反应会干扰肠道微生物平衡,容易导致肠道疾病发生。
例如,过多进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生。
长期进食缺乏食物纤维的食物也容易引起大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二、食物不良反应的诊治研究食物不良反应的诊治是很深远的研究课题,包括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
在诊疗食物过敏的疾病中,常规方法是采用禁食和口服抗过敏药物。
严重的食物过敏症例需要使用跨膜药物和肠道营养。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规方法是被诊断为某种疾病后由相应的专家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例如,在胃炎治疗中,常规药物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酸清除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让胃黏膜得到休息和愈合。
同时,个体健康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平衡饮食加上适当运动等均可起到预防和治疗食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消化系统疾病和食物不良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不良反应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经验交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吕江月山东省济南市民族医院,山东济南250012【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并对其饮食进行相应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道科接受治疗的60例消 化道疾病患者,对患者不同食物的不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1种食物中鸡蛋的IgG水平最高,高达60%;小麦的Ig G水平 最低,约占26.7%。
60例患者中58例(96.7%)患者食物特异性IgG为阳性,以肠易激综合征和胆囊炎患者发生率高。
结论:消化道 疾病患者食物的不耐受情况发生率高,患者需根据食物特异性的IgG水平及时进行饮食调整,以减少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道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食物不耐受是指机体错误的将体内的食物当成异物,引起机体保护机制,促进组织炎症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 肤和胃肠道症状,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知晓消化道疾病患者 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饮食护理方案。
本 文就我院消化道科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不同 食物的不耐受情况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 院消化道科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结肠息肉6例,胃炎及消化道溃疡1〇例,肠易激综合征25例,炎症性肠 病16例,胆囊炎3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9. 3 ±14. 3)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均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同时排除肠道感染、肝硬化、慢性胰腺炎 以及肠道肿瘤等疾病,病程1〜25年。
1.2检查方法每位患者在清晨空腹情况下抽血2〜5毫升,在高速离 心下获得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牛肉、黄 豆、虾、蘑菇、鸡蛋、玉米、鱼肉、西红柿、小麦、猪肉、鸡肉等11 种食物中的IgG,所有患者在检测前2周内避免服用可的松 及阿司匹林等药物。
1.3评价指标m根据Ig G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 度敏感和阴性四个水平;高度敏感:Ig G水平大于200U/m L;中度敏感:Ig G水平介于100〜200U/m L之间;轻度敏感: Ig G水平介于50〜100U/m L之间;阴性:Ig G水平小于50U/ m L。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作用和诊治研究食物不良反应是指人体对某种食物或其成分产生的异常反应。
食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两种类型。
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过敏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非免疫系统介导的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胀、腹泻、便秘等。
食物不良反应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道黏膜损伤:食物不良反应中的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引起黏膜萎缩,导致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疾病。
2. 肠道菌群失调:食物不良反应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多。
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
3. 免疫功能紊乱:食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介导的反应,长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会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损伤。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反应的加重,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
1. 诊断方法的优化:目前,食物不良反应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皮肤试验、血清IgE抗体检测和排除法等。
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更准确、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食物不良反应的诊断水平。
2. 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目前,对于食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避免食物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原,以及药物治疗等。
这些策略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并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更有效、安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食物不良反应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食物不良反应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需要深入研究食物不良反应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食物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食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 不 耐 受 是 一 种 对 特 定 食 物 或 食 物 成 分 所 产生的具有可重复 性 的 由IgG 介 导 的 免 疫 反 应,具 有延时性 (数 小 时 至 数 天 )、数 量 依 赖 性、累 积 性 的 特点,可发生在各 年 龄 段。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包 括 肠 易 激惹、头痛、偏头痛、疲 劳、行 为 异 常 和 荨 麻 疹,部 分 患者可诱 发 哮 喘 发 作。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多 种 慢 性 病 有关,可累 及 消 化、皮 肤、神 经、心 血 管 等 全 身 多 个 系统,其中以 消 化 系 统 最 为 常 见 。 [1] 其 机 制 可 能 涉 及免 疫 反 应、酶 缺 乏、药 理 作 用 等 多 个 方 面[2],但 不 包括致病微 生 物、化 学 毒 物、刺 激 性 食 物 的 毒 性 反 应及对食 物 的 主 观 厌 恶。 本 文 将 对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病机制 及 其 与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关 系 的 研 究 进 展 作 一综述。 1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流 行 病 学
食物不耐受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西方国家, 食物不耐受患者大约占总 人 口 的 20%,约 有 1/4 的 儿 童 及 1/10 的 成 人 受 累 。 虽 然 儿 童 发 病 率 较 高 ,但 中老年人 由 于 微 量 元 素 缺 乏、消 化 功 能 下 降 及 “免 疫衰老”,发生食 物 不 耐 受/食 物 过 敏 现 象 亦 不 容 忽 视 。 [3] 在 德 国,女 性 患 病 率 为 27.5%,男 性 患 病 率 为14.0%[4]。引 起 不 良 反 应 的 食 物 具 有 地 域 及 年 龄差异。在 欧 洲 国 家,常 见 的 食 物 过 敏 原 为 坚 果、 花生、芹 菜、水 果;澳 洲 主 要 为 牛 奶、大 豆、花 生、鱼; 地中海国家 为 小 扁 豆;在 亚 洲 国 家,最 常 见 为 乳 糖 不耐受,其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5]。2006年美 国 食物过敏指南指出,婴 幼 儿 较 常 见 的 食 物 过 敏 原 是 牛奶、鸡蛋、花生、树 坚 果、大 豆 和 小 麦,而 成 年 人 则 是花 生、坚 果、鱼 类、甲 壳 类、软 体 动 物、水 果 和 蔬 菜。另外,合 成 色 素、防 腐 剂 等 食 物 添 加 剂 的 广 泛 应用所带来的负面 影 响 亦 引 起 人 们 的 高 度 重 视,但 调查显示[6],普通 人 群 中 对 食 物 添 加 剂 不 耐 受 率 仅 为0.01% ~0.23%。 种 族、遗 传 背 景、年 龄、环 境、
食物不 耐 受 还 与 肠 道 微 生 态 失 衡 有 关。 在 肠 道被未吸 收 的 碳 水 化 合 物 和 其 他 食 物 受 肠 道 细 菌 无氧酵解作用产生 的 有 机 酸、乙 醇、乙 醛、甲 烷 等 代 谢“毒素”可 影 响 身 体 各 处 的 细 胞 信 号 转 导 并 导 致 肠道 动 力 改 变,引 起 食 物 不 耐 受 患 者 产 生 多 种 症 状 。 [19,20] 3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消 化 系 统 相 关 疾 病
天然 CD4+CD25+ 调节 性 T 细 胞 (nTreg)在 维 持自我耐受中起 了 重 要 作 用。nTreg 可通过抑制效 应 T 细胞来 诱 导 口 服 耐 受,实 现 对 免 疫 应 答 的 负 调 节。实验发现花生致敏和诱发实验可导致 C57BL/6 小鼠肠道结构发 生 炎 性 改 变,其 Peyer's patches内 的 γδ+ T 细 胞 和 CD4+ CD25+Foxp3+ T 细 胞 百 分 比的下降[15],提示过敏反应与 nTreg细 胞 数 量 和 功 能下降有 关。 近 年 来,在 固 有 免 疫 中,模 式 识 别 受 体在抗原识 别 中 的 作 用 已 逐 渐 清 晰。 例 如 Toll样 受体(TLR)可 通 过 激 活 信 号 转 导 系 统 和 细 胞 因 子 合成系统 的 网 络 状 调 控,实 现 肠 黏 膜 系 统 对 食 品、 益生菌、病原体等 做 出 正 确 识 别。 一 旦 这 一 过 程 出 现错误,一种 继 发 性 免 疫 应 答———过 敏 或 食 物 不 耐 受就可被激活。这两 种 反 应 均 依 赖 于 Treg 系 统 的 效能。推测食物过敏 或 不 耐 受 取 决 于 Treg 的 调 节 状态:过敏性反应 可 能 依 赖 于 Treg 的 下 调,而 不 耐 受反应则可能是 Treg上调的结果。Treg激活后可 诱导IgG4水 平 升 高 和 白 细 胞 增 殖 反 应,这 些 现 象 可能成为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基础 。 [16,17]
· 292 ·
国 际 消 化 病 杂 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5 期 Int J Dig Dis,October 25,2012,Vol.32,No.5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
庄 莹 林志辉
摘要: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 题。其 确切机制 尚 不 清 楚。 目 前 普 遍 认 为 食 物 不 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 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 多慢性 身心 疾病潜 在的 共同 病 因或 诱发 因 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 关,可 导 致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下 降。 此 文 就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流 行 病 学、发 病 机 制 、与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的 关 系 以 及 诊 断 的 相 关 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影响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跨膜蛋白 occludin重 新分布,破 坏 肠 道 上 皮 屏 障 完 整 性,进 而 诱 导 大 量 无害抗原的非特异 性 肠 道 通 透 性 增 加,并 促 进 其 他 大分子物 质 的 吸 收 相 应 增 加,因 此 形 成 恶 性 循 环。 而事先用 河 豚 毒 素 处 理 后 可 有 效 抑 制 致 敏 肠 道 对 51Cr-EDTA 及抗 原 的 摄 取,提 示 神 经 机 制 亦 参 与 食物抗原介导的肠道通透性改变。
作 者 单 位 :350001 福 建 省 立 医 院 消 化 内 科 通 信 作 者 :林 志 辉 ,Email:drlzh@sohu.com
饮食结构改变等均可构成食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2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机 制
免疫不相 容 可 能 是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机 制 之 一[7]。在具有高度 抗 原 性 的 肠 腔 环 境 中,肠 道 黏 膜 免疫系统不断与来 自 外 界 的 食 物 抗 原、宿 主 正 常 菌 群及病原微生物相 互 作 用,胃 肠 道 环 境 自 稳 有 赖 于 免疫耐受 与 免 疫 激 活 相 互 制 约。 胃 肠 黏 膜 免 疫 系 统是由多种免疫细 胞、免 疫 因 子 共 同 构 成 的 复 杂 网 络 体 系 ,并 与 肠 神 经 系 统 (ENS)相 互 作 用 。 其 中 任 何一个 环 节 改 变,都 会 导 致 免 疫 平 衡 被 打 破。 与 IgE 介 导 的 速 发 型 食 物 过 敏 反 应 不 同,IgG 介 导 的 食物不耐受 属 迟 发 性 反 应,常 由 多 种 食 物 引 发,特 异性 IgG 抗 体 与 食 物 颗 粒 形 成 免 疫 复 合 物 后 可 引 起肠道及全身多组织炎性反应。 2.1 食 物 不 耐 受 与 肠 黏 膜 免 疫 细 胞 2.1.1 食物不耐受 与 肥 大 细 胞 肠 道 中 的 肥 大 细 胞 (MC)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免 疫 细 胞,具 有 黏 膜 免 疫 调 节、宿主微 生 物 防 御、肠 道 运 动 及 内 脏 敏 感 性 调 节 等多种功能。在解剖结构上,MC 与 P 物质、血管活 性肠肽等许多肽能神经元密切接触,与 ENS形成 双 向调节,影 响 肠 道 动 力 及 痛 觉 阈 值。 在 分 子 水 平 上,MC 作为肠道主要的抗原感受器,其被激活后可 释放组胺、5-HT、血 小 板 活 性 因 子、前 列 腺 素、细 胞 因子、白三 烯 等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介 质,后 者 通 过 旁 分 泌机制将化 学 信 息 传 至 ENS,引 起 胃 肠 激 素 释 放, 促进抗 原 清 除。MC 不 但 可 介 导 Ⅰ 型 超 敏 反 应,还 广泛参与非过敏性(非-IgE)慢 性 炎 性 反 应 。 [8] 现 已 发现人类 MC 表面不仅存在与特异性IgE 结合的高 亲 和 力 受 体,还 存 在 与 IgG 结 合 的 高 亲 和 力 受 体[9]。IgG 与受 体 结 合 后 激 活 MC,导 致 炎 性 介 质 释放。 提 示 MC 也 可 通 过 IgG 依 赖 途 径 参 与 炎 性 诱导。 2.1.2 食物不耐受 与 树 突 状 细 胞 在 肠 道 黏 膜 免 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机体对食物 抗原 发生耐受的关键细胞 。 [10] 正 常 情 况 下,体 内 绝 大 多
国 际 消 化 病 杂 志 2012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5 期 Int J Dig Dis,October 25,2012,Vo态(iDC),这是肠道微环 境保持内稳态的基础。iDC 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低 表达,可导致初始 T 细胞由于 第 二 信 号 缺 失 而 无 法 活化;IL-18和IL-12可增加 DC 细 胞 表 面 协 同 刺 激 分子 CD80的表 达,从 而 打 破 对 肠 道 黏 膜 抗 原 的 耐 受[11]。iDC 表面 还 有 NO、FasL 等 的 表 达,可 诱 导 T 细胞无能或凋亡。另外,由于 B7-H1和 B7-DC 的 优势表 达,肠 系 膜 淋 巴 结 DC 可 增 强 抗 原 特 异 性 CD4+Foxp3+ 诱导型调节性 T 细胞(iTreg)的生 成, 这是建立 口 服 耐 受 的 基 础 。 [12] 体 内 外 试 验 还 表 明 具有 浆 细 胞 样 形 态 和 未 成 熟 样 表 型 的 CD11clow CD45RBhighDC 活 化 后 可 分 泌 高 水 平 的 IL-10[13]。 这种 DC 经卵白蛋白(OVA)致敏后可通过促进1型 调节 性 T 细 胞 (Tr1)分 化 而 诱 导 特 异 性 耐 受。 Ulanova等 发 [14] 现与 健 康 对 照 组 相 比,牛 奶 不 耐 受 患者十二指肠 黏 膜 中 CD1d 阳 性 细 胞 数 明 显 增 加, 其定位为 DC、浆细 胞 等 所 在 区,表 明 DC 表 面 CD1 分子的 表 达 亦 参 与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发 病。 总 之,DC 是否以多种形式参 与 不 耐 受 的 发 病,有 待 于 作 进 一 步研究。 2.1.3 食物不耐受与 CD4+CD25+ 调节性 T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