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食物不耐受最新研究进展与在临床应用
–胃肠道症状 44% –皮肤症状 16% –神经症状 12% –呼吸系统症状10% –肌肉骨骼症状7%
28
2021/12/22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症状表现
消化道 皮肤 神经
精神
呼吸
肌肉骨骼 泌尿生殖
心血管
其他
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 湿疹、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痤疮 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 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 关节炎、关节疼痛 尿频、尿急、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 胸部疼痛、高血压、心律不齐、心率过快 体重快速变动、高血糖、肥胖、磨牙等
• -研究显示,牛奶引起婴幼儿过敏经常表现为皮肤 过敏性湿疹及皮炎,其中的机理既包括IgE机制,还
涉及IgG机制。
2021/12/22
32
第三十二页,共51页。
皮肤科应用情况
• 皮肤科: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荨麻疹, 反复不愈的过敏性皮疹、痤疮、过敏性紫 癜等;
第三十三页,共51页。
消化科具体应用
第二十四页,共51页。
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与传统食物过敏的区别
项目
食物不耐受
传统意义食物过敏
发病率
50%(人群)
1.5%(人群)
发作特点
延迟性
速发性
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 发病人群 常见症状
IgG介导
IgE介导
一般在进食不耐受食物2-24小 时后出现反应
进食敏感食物后2小时内发病
各年龄段的人群
• 涉及范围:从口到肛门 •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溃疡等 • 特点:
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李忱阳;杜润璇【摘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 is a bowel disease that is serious impacts on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consume a great amount of medical resources.It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s not clear, and its diagno-sis is mainly rely on symptoms.In 2004 , foreign scholars reported that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intol-erance and IB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reports have also proved this point of view.It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IBS.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gG antibody detection for food intolerance and IBS wa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of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was prospected.%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严重影响罹患人群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慢性功能性肠病,其生理病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依靠症状学来诊断。
早在2004年有国外学者报道食物不耐受与IBS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国内报道也相继证明这一观点,为IBS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Chin J Dermato Venerol Integ Trad W Med 2019,Vol.18No.3基金项目:威海市科技局基金项目(编号:2014GNS042)通信作者:荆鲁华,E -mail :1771862138@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荆鲁华,马天骄,刘政兰,于丽君,陈娜,钱云云,陈小梅,刘真真(威海市中医院,山东威海264200)摘要:过敏性皮肤病包括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等为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数的15%[1]。
该类疾病病因及机制复杂,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许多研究表明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且与血清特异性IgG4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4中图分类号:R7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09(2019)03-0282-03过敏性疾病即变态反应疾病,包含过敏性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皮肤病等。
近年来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其发病原因由多种内源性(肠道寄生虫病、消化功能紊乱的内分泌等)或外源性因素引起,由IgE 、IgG 介导的免疫反应机制是主要发病原因。
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为速发型,在Ⅰ型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几乎成为评价食物致敏的重要指标[3]。
IgG4介导的过敏反应多属迟发型,其中由于摄入某种食物,而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导致无法完全吸收,就会产生食物不耐受,进而发生IgG4介导的过敏反应。
1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性食物不耐受为食物变态反应,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部分学者认为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应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等,在缺乏相应酶时,以多肽及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因此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并被识别为外来物质,或促使活化肥大细胞肠道内离子转运失衡、肠黏膜通透性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改变胃肠功能及动力,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4]。
食物不耐受因其起病隐匿,目前多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因素[5]。
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与研究
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与研究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在某些食物中时,会产生过敏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引起的,它们被视为外来物质,进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抗体,被称为免疫球蛋白E(IgE),以保护身体免受威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IgE会过度反应,导致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的症状通常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
在严重情况下,过敏反应可以导致食物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和了解的增加,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食物过敏的诊断食物过敏的诊断可以通过接受皮肤试验或血液试验进行。
在皮肤试验中,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然后观察是否出现问题。
在血液试验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血液,以查看是否存在IgE抗体。
然而,这些测试并不能确定食物过敏的严重程度,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而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
二、食物过敏的治疗当人们确定自己患有食物过敏时,他们应该采取的第一步是避免与过敏食品的接触。
这意味着尽可能避免食用过敏食品,同时要在食品标签和餐厅菜单中仔细阅读原料。
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减轻过敏症状,例如皮肤瘙痒、肿胀和呼吸困难。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注射剂进行急救治疗,以避免发生过敏性休克。
除了这些常规治疗以外,一些新疗法正在研究中。
例如,口服免疫疗法(OIT)可以帮助人们逐渐增加其暴露于过敏食品的量,以增强对于食物的耐受性。
此外,有些人使用鼻喷剂免疫疗法(SLIT),来缓解花粉过敏,但这种治疗方法在食物过敏上尚未被证明有效。
三、预防食物过敏的出现为了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有些预防措施可以采取。
例如,在妊娠期和母乳喂养期间,饮食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预防过敏。
避免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消化系统中使用的过度消毒物也可以防止过敏发生。
食物不耐受临床儿科ppt课件
9
项目 发病率 发作特点 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
发病人群
常见症状
食物不耐受 50%(人群)
延迟性 IgG介导 一般在进食不耐受食物 2-24小时后出现反应
各年龄段的人群
各种各样的慢性症状
传统意义食物过敏
1.5%(人群) 速发性 IgE介导
进食敏感食物后2小时内发 病
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相对较 少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 呕吐、腹泻等典型过敏症状
1
食物不耐受的机理; 食物不耐受在儿科的应用; 食物不耐受的检测;
2
3
机制
• 延迟的过敏反应——IgG介导,Ⅲ型过敏反应 • 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变态反
应。参与此类型反应的抗体多为IgG。 • “屏障功能不成熟,身体容易受到袭击”。由于年龄小,儿童的消化道
29
常见问题分析
为什么婴幼儿不耐受阳性率高? 1、婴儿的胃肠道通透性大,大量的抗原蛋白被吸 收,加大产生食物不耐受的危险性。 2、通过母体传播或母乳喂养,这些传递IgG抗体的 途径是婴幼儿直接获得更多的抗原蛋白。 3、婴幼儿体内IgG抗体水平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 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消化系统的不断完善,断奶, 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不耐受食物的种类也会随 之发生改变。
20
21
HOB提供 获得国家药监局
(SFDA)批准的食物 不耐受诊断试剂 在各个临床科室广泛 应用 检测项目:7项、14项
22
简便:只需抽取患者2ml 血液即可检测。检测前无需 空腹,无需改变饮食结构。
快捷:提供专业HOB检测报告系统,2小时即可出具检 测结果
可靠:经典ELISA实验,结果稳定、灵敏,可靠。 多样:14项、7项,静脉血、指血,多种组合多种检测
儿童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
专 家 约 稿 ・
儿 童食 物变态反应 的发病 机制及诊 治进 展
孙梅 郭静
近 年 儿 童 食 物 变 态 反 应 (o d a eg ,F 的 发 fo l r y A) l
不 常 摄入 食 物 所 致 , 般 需 药 物 及 特 异 性 免 疫 治 疗 一 (p cf s eici i mmu oh rp ) 脱 敏治 疗 ) n tea y ( 。 由非 IE 介 导 的 F 机 制 迄 今 尚不不 完善 , 敏过 程 中产 生 致
的蛋 白水解 酶 可 通 过 切 断连 接 膜 蛋 白( cldn 而 破 o cu i) 坏 肠上 皮 细胞 间 紧密 连 接 , 更 多 的食 物 抗 原 暴 露 于 使
肠 道免 疫 系统 , 引起抗 原致 敏 性 增 高及 T 2主 导 的 变 h
DOI 1 . 3 7 / ma j is . 6 352 0. 01 . 2 O : 0 8 7 c ..s n 1 7 — 5 2 2 0 . 01
胞 , 弱 F 【 。肠 道 共 生 菌 在 OT 的形 成 中亦 作 用 减 A 6 ] 巨大 l 。在 真空 环 境 中 , 鼠肠 道 免 疫 不 能 正 常 建 立 7 小 O 给 予 口服混合 益 生菌可 减少 食物 激 发 的小 鼠变 态 T, 反应症 状 。研究 显 示 , 生 菌 可 在体 内诱 导 有 变 态 反 益 应 倾 向患儿 血浆 I 一0和总 IA 水 平 升高 l 。但 也 有 L1 g _ 8 j 研 究持 相反 观点 l 。 _ g
导 , 床表 现 根 据 变 应 原 受 累器 官 不 同 而 各 异_ ( 临 4 表 ] 1, ) 主要 累及 消化 道 、 肤 、 吸道 等口 皮 呼 。①F 性 休 A
食物变态反应研究进展
食物变态反应研究进展食物变态反应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因此食物变态反应具有特异性,各种免疫病生理机制均可涉及。
食物变态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过敏性疾患之一。
(早在1905年,从事环境医学研究的英国医师Frances Hare就发现,许多疾病例如,痛风、湿疹和肠易激综合征---俗称绞痛病等等都和一些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
)现代免疫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体内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抗体,其中与食物变态反应关系最密切的是IgE和IgG两种。
一百多年来针对食物变态反应研究得比较详细的抗体是IgE,而相应的抗体IgG则还有大量的实验等待我们研究加以证实。
在食物变应原进入过敏体质的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以前认为这个抗体主要就是IgE或通过致敏T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IgG)。
这些抗体会和免疫系统的细胞结合,特別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随后引起组织胺的释放等等,造成血管扩张和平滑肌收缩,最后产生患者个体的症状。
由IgE主导的变态反应作用迅速,很快就会引发症状如呼吸困难或荨麻疹等等。
而IgG主导的变态反应作用则较缓慢,甚至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才会产生症状,因此过去将其归类于“延迟的变态反应”。
因此根据现代免疫学理论结合一些相关实验结果推测,这些特异性IgG可以直接和抗原(变应原)结合,然后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堆积在人体组织内,造成各种各样的症状,例如膝盖疼痛、肠易激综合征等等。
(近年来也有研究报告指出,IgG 的作用方式有时会和IgE相似[3、4、5]。
)所以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到底是1.5%还是45%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地争议,根据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罹患和免疫系统相关的食物过敏症的人数明显在增加[6]。
已经知道可以形成食物变应原的食物数量也在日益增加(例如现代食品药品安全法规明确规定加工食品必须标注食物成份),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症状也随之发展成更多更复杂的症状[7]。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作者:李燕妮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4期【摘要】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本文详见阐述了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和如何进行护饮食护理干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
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
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
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1.1病理选取。
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
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
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
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
食物不耐受在中国人群的流行病调查研究PPT课件
八个大区
5.00
华南-朱宏 西南-李景波、刘玉萍 华中-蒋红霞 西北-靳松
南方
0.00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长春一汽总医院、厦 北方地区阳性率总体高于南方地区。其中北方地区鸡蛋、螃蟹、牛奶、鳕鱼、大豆、 门大学中山医院、新桥医院、上海曙光医院 玉米、西红柿、大米、小麦、猪肉阳性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鸡肉、牛肉
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分布
鸡蛋 螃蟹 牛奶 虾
29.63% 24.58% 13.88%
课题背景
12.04%
11.11% 7.18% 4.14%
课题指导: 武留信 首席科学家: 曾 强
鳕鱼
大豆 玉米
组 织 西红柿 架 构 鸡肉
3.99%
3.19% 2.71%
Jane F. Emerson, M.D., Ph.D. 高度敏感
西南 13.79%
东北 30.71%
组 织 架 构
协作中心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 男性:44.36±13.94 附属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长春一汽总医院、厦 女性:45.61±15.52 门大学中山医院、新桥医院、上海曙光医院
课题研究结果汇报
判断不耐受食物
筛查
长期累积
造成免疫损伤
导致各种慢性病
评估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免疫损伤
干预
促进健康
管住嘴
10
治未病
“拜美克”从饮食结构去除“亚健康”的诱因
吃出来的病
11
诊断
“拜美克”为大量慢性疾病找出潜在病因 英国著名运动员 奥运金牌获得者 13年肠易激综合征(IBS)
变态反应性疾病300例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变态反应性疾病300例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韩立芬;李晓鸾;赵莉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8(8)27
【摘要】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300例患者用酶联法进行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sIgG)检测和69例同种食物sIgE检测。
结果:300例中阳性者291例,阳性率97%;优势敏感食物是小麦、海虾和大豆。
69例同种食物sIgE阳性19例,阳性率27.5%。
结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病,食物不耐受可与sIgE阳性同时存在;不耐受级别与sIgE无显著影响;不耐受种类与同种食物sIgE相关性有影响;疾病种类、性别、年龄等与食物sIgE影响不大。
【总页数】2页(P6702-6703)
【关键词】食物过敏/免疫学/血液;免疫球蛋白E/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人类【作者】韩立芬;李晓鸾;赵莉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过敏反应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河北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1
【相关文献】
1.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赵水娣;贾宁人;李思洋
2.557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李彩虹;张振国;乐宏元
3.变态反应性疾病75例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J], 张国建;王晓燕;梁树平;张开明
4.过敏性疾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J], 乔宏颖;陈宏伟;董蕊;顾涛
5.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J], 陈宇;钟燕;朱莎;丁大为;游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物不耐受详解
食物不耐受详解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目录简介食物不耐受发生的几率怎样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如何解决食物不耐受饮食调整中需要注意什么?食物不耐受的处理与饮食管理计划简介食物不耐受发生的几率怎样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如何解决食物不耐受饮食调整中需要注意什么?食物不耐受的处理与饮食管理计划简介食物不耐受的研究是当前欧洲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理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
这一研究领域现在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阐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
FOOKE博士认为,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当作废物从肾脏排除。
同时,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
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水肿和肥胖。
食物不耐受在中国人群的流行病调查研究
八个大区
华北—朱玲 福建—李红 华南—朱宏
华东—孙胜伟 华中—蒋红霞 东北—孟宪云 西北—靳松 西南—李景波、刘玉萍
协作中心
解放军301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南方医院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小汤山疗养院
重庆西南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课题研究结果汇报
调整饮食结构 一个月后,症状消失。
12
诊断
“拜美克”为大量慢性疾病找出潜在病因
男,38岁,内蒙人 10年偏头痛,丧失劳动力
2005年测试食物不耐受
到底是啥惹的祸?
调整饮食结构 忌食1年,完全恢复
13
诊断
“拜美克”为大量慢性疾病找出潜在病因
14
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健康
不
轮
少
吃
替
吃
+++
或有症状
中阳性率较高。(两端高,中间低,有待研究证实)
课题研究结果汇报
不同地域人群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 课题背景
35.00
30.00
课题指导: 武留信
首席科学家: 曾 强
25.00
20.00
组 15.00
织
架 构 10.00
5.00
八个大区
Jane F. Emerson, M.D., Ph.D.
华北-朱玲 福建-李红 东北-孟宪云 华东-孙胜伟
++
症状不明显
+
或无症状
正 常 吃
阴性
课题背景
研究 内容
① 研究中国人群“食物不耐受” 的分布状况及特点,不同阶段、 性别及不同地域“食物不耐受”的 差异性;
胃肠食物不耐受症诊断与治疗PPT
治疗方案:开发更 有效、副作用更小 的治疗药物
预防措施:研究预 防食物不耐受症的 有效方法
跨学科合作:加强 与营养学、微生物 学等领域的合作, 共同推进研究进展
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研究进展:胃肠食物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包括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未来展望:对胃肠食物不耐受症的未来展望,包括可能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医学伦理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医学伦理问题,如患者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法律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临床试验规范等
疫苗接种:接种相关疫苗,如轮 状病毒疫苗、幽门螺杆菌疫苗等, 以预防相关胃肠疾病
胃肠食物不耐受症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06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国内研究:近年来,国内对胃 肠食物不耐受症的研究逐渐增 多,涉及病因、发病机制、诊 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
国外研究:国外对胃肠食物不 耐受症的研究较为深入,尤其 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方面, 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药物治疗与给药方式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体 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 质调整药物剂量
给药方式:口服、注射、外用 等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 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与手段
饮食调整:避 免摄入不耐受 食物,增加富 含纤维的食物
摄入
药物治疗:使 用抗过敏药物、 益生菌等药物
胃肠食物不耐受症预防措施
05
普及疾病知识,提高公众认知
胃肠食物不耐 受症的定义和
症状
常见食物不耐 受的原因和影
响
预防措施:避 免食用不耐受 食物,注意饮
食均衡
提高公众对胃 肠食物不耐受 症的认知和重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庄莹;林志辉【摘要】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292-295)【关键词】食物不耐受;肠黏膜免疫细胞;消化系统疾病【作者】庄莹;林志辉【作者单位】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所产生的具有可重复性的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延时性(数小时至数天)、数量依赖性、累积性的特点,可发生在各年龄段。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肠易激惹、头痛、偏头痛、疲劳、行为异常和荨麻疹,部分患者可诱发哮喘发作。
食物不耐受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可累及消化、皮肤、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1]。
其机制可能涉及免疫反应、酶缺乏、药理作用等多个方面[2],但不包括致病微生物、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及对食物的主观厌恶。
本文将对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及其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食物不耐受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在西方国家,食物不耐受患者大约占总人口的20%,约有1/4的儿童及1/10的成人受累。
虽然儿童发病率较高,但中老年人由于微量元素缺乏、消化功能下降及“免疫衰老”,发生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现象亦不容忽视[3]。
在德国,女性患病率为27.5%,男性患病率为14.0%[4]。
引起不良反应的食物具有地域及年龄差异。
在欧洲国家,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花生、芹菜、水果;澳洲主要为牛奶、大豆、花生、鱼;地中海国家为小扁豆;在亚洲国家,最常见为乳糖不耐受,其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5]。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诊断与治疗PPT
02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 的定义
食物变应性定义
食物变应性:人体对食物中的某种 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身体不适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的区别:食 物变应性是免疫系统反应,食物不 耐受性是消化系统反应
食物不耐受性:人体对食物中的某 种成分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身 体不适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的共同点: 都会导致身体不适,需要诊断和治 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
避免食用过敏食物: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疾病。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监测病情变化:了 解病情是否好转或 恶化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 性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护理 人员
04
食物变应性和 不耐受性的诊 断方法
02
食物变应性和 不耐受性的定 义
05
食物变应性和 不耐受性的治 疗措施
03
食物变应性和 不耐受性的症 状
06
食物变应性和 不耐受性患者 的日常注意事 项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症状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 天不等
04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 的诊断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
原理:通过将食物提取物注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优点: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准确性较高 缺点: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试验前应避免使用抗过敏药物,试验后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 受性可能导致心理 疾病,如焦虑、抑 郁等,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北京医学 2015 年第 37 卷第 3 期
· 综述 ·
李正川 曹建彪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然而食物所造成的机体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 视。 1905 年英国医生报道了关于慢性疾病与食物的 关系[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 可 以 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 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有 近 5%的 成 年 人 和 8%的 儿 童 因 食 物 不 耐 受 而 出 现 症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正确认识与诊断 食物不耐受越来越重要。 诸多文献将 IgG 介导的(或 非 IgE 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解释为食物不耐受,但 这种食物不耐受的定义传统定义并不相符。 严格 意义上讲,食物不耐受应不涉及免疫反应,然而用食 物不耐受来论述 IgG 介导的(或非 IgE 介导的)免疫 反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很多, 为避免概念上 的混淆,使用了“食物不耐受和(或)食物过敏”的概 念。 本文对食物不耐受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3] Boyce JA, Assa'ad A, Burks AW,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of the NIAID -sponsored expert panel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6(6 Suppl):S1-58.
· 267 ·
应食物全部耐受。 Vojdani[21]发现食物在加工后免疫 原性增强, 而目前所用的商用食物抗原都是由生的 食物原料制备,这种差异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尚未见报道。 针对目前 IgG 抗体检测工作中缺 乏 灵 活 性 的 问 题 , 相 平 等 [22]进 行 了 改 进 , 使 之 更 加 适 合确诊后随访和推广。
作 者 单 位 :030001 太 原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临 床 医 学 院 (李 正 川);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治疗中心(曹建彪) 通信作者:曹建彪, Email:caojianbiao@ DOI:10.15932/j.0253-9713.2015.3.020
的关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机制[5]。 食物进入人体后由 于体内缺乏相应的酶而未被分解至氨基酸、 甘油和 单糖水平, 而是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被免疫系统 识别并产生食物特异性的 IgG 抗体, 某些特定分子 量的免疫复合物既不能被单核细胞吞噬清除, 也不 能被肾脏排出体外,沉积在肾脏、血管壁或其他组织 而产生相应症状。 但食物抗原与 IgG 抗体形成复合 物后, 有时并不具有生物活性, 只有中和抗原的作 用。 这说明仅仅测出这些抗体并不意味着患者食入 不耐受食物后就能发生临床症状[6]。 但确实有时候这 些复合物是有生物活性的, 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 生与之相关。
2.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是 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 依据测定的抗体浓度分为 4 级,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8]。 我 国目前普遍采用美国 BIOMERICA 公司提供的相关 试剂盒,根据食物种类可划分为传统 14 项检测和全 套 90 项检测。 但也应注意到 IgG 抗体浓度测定的价 值尚有争议, 主要问题仍是其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 性不高。 Bernardi 等[19]的研究表明,IgG4 测定的敏感 性为 0.81、特异性为 0.87,K 值 0.83,说明 IgG4 浓度 和临床症状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不过 Antico 和 Pagani[20]对 疑 诊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皮 肤 病 患 者 进 行 研 究 , 发现高达 62%的患者 IgG4 阳性,但戏剧性的是对相
3. 中医药治疗: 虽然传统的中医文献中没有食 物过敏方面的文献记载, 但是食物过敏方剂正在研 究之中。 花生致敏的小鼠模型和第 1 阶段人体试验 都表明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9]。
综上所述,我国对食物不耐受的研究较晚,目前 更多关注在 IgG 抗体检测诊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饮 食干预上,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但是在发病机 制以及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 受限于地域、人种、试剂等诸多因素,发展符合我国 实际的食物不耐受的系统性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趋 势。
食物不耐受的机制不清,慢性、迁延性以及症状 不典型的特点为其诊断带来了挑战,临床工作中,除 了详细询问病史,耐心细致地检查,也应该审慎对待 实验室检测结果, 既要避免漏诊, 也要避免过度诊 断。
四、治疗 1.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食物不耐受的患者最 主要的治疗。 食物过敏患者一旦确诊,应严格禁食过 敏的食物,通过脱离变应原通常能达到痊愈,这一防 治原则在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同样适用。 区别在于大 多数情况下,具体不耐受食物寻找困难,且普遍存在 多种不耐受食物同时存在的情况。 采用避免接触,忌 食、轮替相结合,根据检测结果重新安排饮食是必要 而有效的。 目前较为通用的做法是现根据检测结果 将不耐受食物的阳性分级为+1、+2、+3, 如果阳性食 物 少 (1~2 项 ),全 部 直 接 忌 食 即 可 ;如 果 阳 性 食 物 多 , 一 般 将 阳 性 值 高 (+2、+3) 的 食 物 定 为 忌 食 , 而 将 阳性值低的食物轮替饮食, 轮替的周期一般在 4 d 或以上。 重新安排饮食后,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当全 部症状消失 6 个月以上, 可以逐一将不耐受食物重 新纳入饮食,每次纳入 1 种,如果没有症状产生,则 这种食物可以重新食用;如出现症状,该种食物应停 食或慎食。 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不耐受患者进行饮食 管理是经济有效的。 婴幼儿是食物不耐受的高发人群,研究显示,母 体 IgG 穿过胎盘并参与免疫过程, 但是妊娠过程中 是否应该减少摄入过敏性食品, 以预防婴幼儿过敏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3]。 牛奶是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主 要物质, 酌情采用水解蛋白配方奶是主要的防治方 法,但亦有配方奶过敏的报道。 此外,益生菌制剂可 以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在改善儿童食物不 耐受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24]。 2.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原浸液是用于诊断、治 疗变态反应的特殊药物, 可以诱发 IgG 封闭抗体的 产生[25]。 口服免疫耐受(oral immunotherapy, OIT)是 另一个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途径, 可提高机体的反应 阈值,但依然存在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的问题。 研究
· 268 ·
还显示, 联合应用奥马珠单抗可能在安全性和有效 性上较单一 OIT 治疗有更多获益[26]。 由于卡介苗对 免疫的调节作用使其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但其在食 物不耐受领域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需更多的数据 支持[27]。 一项研究表明,活性炭在 pH2~7 的环境中可 有效结合花生蛋白, 对减缓花生诱导的过敏反应有 效,一定情况下可予以考虑[28]。
不难看出,DBCPFC 周期长,对于受试者的饮食 控制难于管理,过程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其检测结 果并不说明食物刺激会引起何种免疫球蛋白反应,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开放性食物激发试 验 (open food challenge, OFC)是 针 对 DBCPFC 实 施 困难的改进试验, 但也存在 20.5%~71.0%的假阳性 率以及 1%~3%的假阴性率[16]。
目 前 , 较 多 报 道 的 是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 研究显 示, 高达 84%的 IBS 患者表现出对食物的不耐受[7]。 Atkinson 等[8]通 过 检 测 IgG 抗 体 以 去 除 相 应 过 敏 食 物, 观察 IBS 食物干预疗法的效果,150 例 IBS 患者 观察 3 个月, 结果表明根据食物 IgG 来排除相应食 物,对减轻 IBS 症状是有效的。 同样,我国学者的多 项研究亦表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食物中特异性 IgG 抗体指导 IBS 患者的饮食治疗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方 法[9,10]。
1. 食物激发试验: 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双盲安慰 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 DBCPFC) 是测试食物不耐受 的金标准[15]。 方法是患者先吃 1 周基础饮食(已排除 可疑不耐受食物),1 周后症状应消失, 然后每隔 3~ 4 d 加入 1 种可疑食物, 新添加的食物如果诱发症 状,即可证明该食物可引起食物不耐受[4]。 如果再食 用基础饮食 1 周,症状仍不消失,则有 2 种可能:一 是患者的症状与饮食无关; 另一种可能是基础饮食 中本身含有致敏成分, 这时则要逐一排查基础饮食 的每一种成分。
参考文献
[1] 陈雪珍,李红.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J]. 全 科 护 理, 2010, 10:906-908.
[2] Sicherer SH, Sampson HA. Food allergy: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 133:291-307.
三、诊断 食物不耐受因具有延时性、数量依赖性、进行性 的特点,明确诊断具有一定困难。 病史可提供的资料
北京医学 2015 年第 37 卷第 3 期
价值有限,因此更依赖相关检查。 目前检测食物不耐 受的方法主要有 2 种, 一是采用以食物激发试验判 断是否有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二是采用检测血中食 物相应 IgG 抗体,若超过临界值,则考虑对该食物有 不耐受情况。
一、概念 关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定义, 主要见于 以下 2 种。 第 1 种:食物不耐受指对特定食物或食物 成分产生显见的机体不适反应或损害, 这些不良反 应包括免疫机制的过敏反应、酶缺乏、药理作用以及 其他一些未定义的作用;食物不耐受不包括细菌、霉 菌、病毒、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和主观 厌恶某种食物的心理反应。 而食物过敏则特指重复 暴露于特定食物引起不利于机体健康的特异性免疫 应答。 食物过敏不包括食物不良反应,主要有速发型 (通常由 IgE 介导)和迟发型(一般为 T 细胞介导)2 种类型[3]。 第 2 种: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 由于消化道缺乏相应的酶或食物本身有某种特性, 造成机体对食物的直接反应。 食物过敏是由食物引 起的变态反应[4],包括Ⅰ、Ⅱ、Ⅲ、Ⅳ型。 二、食物不耐受与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得 到 广 泛 认 可 的 学 说 是 德 国 科 学 家 Fooker 博 士 阐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