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

合集下载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我国少耕、免耕的农艺试验研究开始早、成果 丰富: 1)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免耕种植小麦试验, 江苏的稻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农科院“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 全程覆盖技术”,山西农科院“旱地玉米免耕 整秆半覆盖技术”,河北省农科院“一年两熟 地区少免耕栽培技术”等。 通过多年的实验与验证,已进入推广阶段
3 节能
能耗大的原因:传统机械化作业工序多、能耗 大;农业机械利用率低、浪费大;大部分机器 性能差、油耗高;作业地块小、不平整,机耕 道路差。 保护性耕作减少作业工序,特别是耕作与运输, 显著减少燃油消耗。根据北方地区测算,可减 少田间作业油耗25-35%。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造成 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实施保护性 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此产生的CO2和 N2O,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保护性耕作杂草与病虫害控制较困难 病害和害虫的发生提高15﹪-25﹪
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
1 免耕施肥播种机 免耕施肥播种机除要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施 肥(少量)、覆土、镇压功能外,一般还必须有清草排堵、 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功能,以满足免耕覆盖 地的特殊要求。 a.清草排堵功能 b.破茬入土功能 c.种、肥分施功能 d.地面仿形功能
条带粉碎小麦 免耕播种机
条带粉碎小麦免耕 播种机播后出苗驱
哈尔滨农机化研究所 的水稻免耕插秧机
免耕插秧的水稻苗
美国的Great Plain, Case,
中国农机院现代农装公司的 2BMG-24免耕施肥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是:1、秸秆根茬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秸秆或根茬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20?30厘米;另一种是灭茬浅旋处理,就是作物收获时留高茬,播种前用旋耕机或灭茬机浅旋表土,使秸秆根茬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利于机械播种。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机、割晒机、旋耕机等。

2、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需要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茬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使用免耕播种机一定要把播量、播深、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好,其调整方法与常规播种机相同。

目前适用机型有:2BM-9免耕播种机、2BG-4/6型带状免耕播种机、2BY?4/3型免耕播种机、2BF-3/2免耕播种机、2BT-2型破茬播种机、SGTNB-180苗带灭茬播种机等。

3、杂草、病虫害防治根据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和灭虫剂。

使用喷雾机械按要求进行喷洒。

对使用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杂草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辅助除草。

使用的机具:WFB-18A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机动喷雾机、3WM2-350喷雾机等。

4、机械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一般为2~3年深松一次。

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可以在秋季作业,松土深度30?左右;干旱严重或土壤含水率低于15%时,不宜在秋季作业。

深松机械的类型有凿铲式深松机、翼铲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常用机型有IMC-185灭茬深松机、IS-360、350、240全方位深松机、ISN-70型深松机、ISND-140悬挂深松机和ISZF-3型深松中耕追肥机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意义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风蚀造成的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

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抑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

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蓄水量。

(3)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减少作业工序,亩均降低作业成本15-30元,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

十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显著。

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

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农业生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我国提出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使土地得到恢复和强化,减轻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目的在于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使土地资源得到长期利用和合理保护。

三、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方式1. 种植作物多样化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多样化种植作物来保护土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耕地的质量。

多样化种植作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连续耕作,增加土地生产能力,避免土地范围内某种病害的大面积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农作物生产利润。

具体可采取轮作或混作等方式实现。

2. 坚决禁止边角、窄长地块开垦边角、窄长地块开垦是一种破坏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在开垦过程中往往会去除尽可能多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树木,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对邻近地区的农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坚决禁止和压缩边角、窄长地块的开垦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实施方式之一。

3. 双绿工程的实施双绿工程也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重要方式,它是指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地的固碳能力,促进土壤水分的蓄积和保持,并减轻由于连续耕种而引发的病害危害。

同时,双绿工程也可以对散养家禽、家畜的保护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4. 实行限制化肥使用化肥是很多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但是,如果大量使用化肥的话,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行限制化肥使用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重要手段。

具体实行方式可以采用推广绿色农业方式,促进生态种植等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特定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耕作方式往往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如长期翻耕导致的土壤压实、侵蚀以及有机质减少。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以覆盖作物、秸秆保留等形式有效减少土壤扰动,维持土壤的自然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技术不仅保护了土壤,同时也促进了水分和养分的保留,提高了土壤的生产力。

在生态方面,保护性耕作显著提升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土壤表层未被频繁翻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动物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这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养分循环效率。

此外,保护性耕作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往往可以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水土保持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方面。

采用覆盖作物、免耕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刷,从而降低侵蚀程度。

在一些丘陵地区,这种技术显著改善了水土保持效果,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抑制土壤翻耕带来的碳释放,有助于降低农业的整体碳足迹。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固碳能力。

随着全球对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初期可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购买相关设备、进行培训等,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显而易见。

由于土壤健康得到改善,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应提高。

在生产成本方面,由于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在市场上,以绿色、有机为卖点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这为农户提供了更大利润空间。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

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旨在提高土壤的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环境污染。

2023年,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农田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文将详细总结2023年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在2023年,我国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通过培训和示范的方式,向广大农民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农民们积极参与学习,逐渐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起来。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2023年,我国加大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区的试验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开发了适应性更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同时,在选择作物品种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选育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的作物品种,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三、保护性耕作与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整合2023年,我国加强了保护性耕作与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整合工作。

通过与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农业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利用。

四、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2023年,我国将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的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

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202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着重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含水保水能力。

此外,通过保留秸秆或添加有机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

2. 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影响。

例如,勤行有机肥的施用、合理使用化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等,可以降低对农作物的农药和化肥的需求。

3.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性耕作技术予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通过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呈现或创建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耕种过程中保留或创造适宜的生境,鼓励有益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入侵,增加天敌数量,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4. 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合理控制耕作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例如,减少机械耕作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投入,采用宽行距、窄幅带形式,利用植物间的秸秆和作物残体来减少土壤泥土流失,切实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保护性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措施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

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往往导致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性耕作措施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阐述保护性耕作措施的不同方面,包括翻耕方式、覆盖物利用、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和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1. 翻耕方式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通常采用翻耕的方式,即将耕地翻入下方的土壤。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性耕作措施推荐使用非翻耕方式,如直播和切换翻耕。

直播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扰动,保护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切换翻耕方法则可以在保护土壤的同时,有效混合有机质,并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2. 覆盖物利用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思想是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覆盖物的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覆盖物可以是植被或覆盖材料,用于覆盖裸露的土壤表面。

它们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以及降低雨滴冲击力。

同时,覆盖物还可以提供栖息环境,吸收有害物质,维持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平衡。

因此,在农田中使用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3.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或引入多种农业生物。

与传统的单一农作耕种方式相比,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虫害和杂草的侵害以及提供农作物的多样性。

通过搭配适宜的植物,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可以形成一种互补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依赖。

4.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护性耕作措施应重视土壤有机质的管理,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肥性。

常见的措施包括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保留农田秸秆和植物残渣、采用绿肥作物和轮作等。

通过合理管理土壤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发展,提高农作物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结论:保护性耕作措施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机质下降等。

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

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

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

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

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

(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

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

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

(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旨在提高农田生产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提升农作物的适应性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农业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

一、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和目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保持和改善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从而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目标包括:1. 保持土壤结构稳定: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保持土壤颗粒的结合力,使土壤能够更好地储存水分和养分。

此外,避免使用重机械或过度压实土壤,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采用覆盖和保持植被的方法,减少或避免暴露的土壤表面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害。

通过保护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缓雨水的冲击和流失速度。

3. 降低灌溉需求: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对灌溉水的需求。

通过有效的灌溉管理和合理的作物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依赖。

二、常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 覆盖作物和植被:在农田中种植覆盖作物,如秸秆、不适合食用的谷物或特定的植物品种。

这些作物能够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护土壤质量和结构。

2. 渐进式翻耕:与传统的全面翻耕相比,渐进式翻耕是一种更加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

它只将土壤的顶层翻动,保持下层土壤的完整性。

这样可以减少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损失,并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3. 合理的施肥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肥料的选择,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使用有机肥料和精确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4. 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有助于增加农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轮作和间作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改善土壤质量,并增加农作物的生产力。

5. 保护林带和植树造林:在农田附近种植树木和林带,能够有效地减少风蚀和水蚀的风险。

树木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同时提供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节约水资源
01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耕作过程中的水消耗,降低灌 溉水的使用量。
02
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提高土壤的 蓄水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03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的干燥 速度,从而节约水资源。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得益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 保护性耕作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 •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 保护性耕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保护性耕作原理
土壤保护
减少土壤侵蚀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减少耕作和地表扰动,保护性耕 作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持土 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通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稳性, 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和措施。
在水田农业中的应用
水田农业是亚洲等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保护性耕作在水田农业中的 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通过合理的水管理、减少耕作次数、增加地表覆盖等方式,保护性耕作能 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在果园和林地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特点、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技术。
04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提高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降低土壤扰动,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保 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参考文献 [1]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等.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 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4. [2] 谢红梅.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 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5~1967,1969. [3] 张海林,高旺盛,陈 阜,朱文珊,等.保护性耕作研究 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 报,2005,10(1):16~20. [4] 师江澜, 刘建忠, 吴发启.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 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205~212. [5] 高焕文,何 明,蒋金琳,房全孝.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种植模式与播量试验[J].农业机械学 报,2012,43(8):42~45,70.
[6] 吴文革,张健美,张四海,张玉海.保护性耕作和稻田 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2008,10(1):43~51. [7] 王法宏, 冯 波, 王旭清.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J].山东农业科学,2003,6:49~53. [8] 邹应斌.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J].作 物研究,2004,3:1122~1127. [9] 陈军胜 ,苑丽娟 ,呼格· 吉乐图.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J].农艺科学,2005,21(5):184~190. [10] 邢 君,汪新国,费俊杰.免耕栽培技术综述[J].安 徽农学通报,2007,13(24):79~81. [11]韩永俊,尹大庆,赵艳忠等.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 J].农机化研究,2003,2:39~40.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 (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 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秸秆还田的几种主要方式
高茬还田 覆盖免耕还田 直接还田 粉碎翻压还田 直接掩青 秸秆还田 稻田整草还田或铡草还田 高温堆沤还田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 ②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 包括等高带状间作、 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 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管理方法,旨在减少耕地的侵蚀、营养流失和环境污染,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

本文将概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性耕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以下是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1. 操作管理方法的创新保护性耕作利用植物覆盖、轮作和耕作前后的土壤管理等策略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保护性耕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例如采用机械化覆盖作物残体、精准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方法。

2. 土壤保护措施的普及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保护措施,例如限制农业机械的压实、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精确施肥和采用生物防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健康。

3. 经济效益的证明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担。

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营养流失,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向:1. 科技创新与应用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将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和效果。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民的决策。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关注保护性耕作不仅仅能够改善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还能够提供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气候调节。

未来,保护性耕作将更加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并将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农业政策的支持为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广泛应用,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这项技术的支持和扶持。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现代的农业耕作理念与方法,它涵盖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土壤、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技术措施。

这一技术在当今的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土壤保护理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传统的耕作方式,如频繁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例如采用免耕或者少耕的方式。

免耕法就是在作物播种前不翻动土壤,直接在茬地上播种。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防止土壤侵蚀。

土壤结构一旦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保护性耕作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土壤中的团聚体结构对于土壤的肥力保持和通气性至关重要,少耕或免耕有助于维持这种团聚体结构。

(二)肥力保持理论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作物残茬留在地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分解,为土壤补充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残茬覆盖在地表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能够更好地被作物利用。

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微生物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三)生态平衡理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在传统耕作中,大量的翻耕会破坏土壤中的生物栖息地,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保护性耕作能够为土壤中的昆虫、蚯蚓等生物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穿梭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它们的粪便也是优质的土壤肥料。

地表的残茬覆盖也为一些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而使得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一)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

在免耕播种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免耕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可以在有残茬覆盖的土地上直接进行播种作业。

2024年保护性耕作暂行方案

2024年保护性耕作暂行方案

2024年保护性耕作暂行方案一、背景介绍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耕作方式。

它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2024年保护性耕作暂行方案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1)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蚀;(2)提高农田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3)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任务(1)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3)提高农民的保护性耕作意识和技能。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1. 深松耕(1)推广机械深松耕,通过机械作业将土壤翻松到40~60cm,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2)鼓励农民采用浅松耕,即在植物根系发育区进行浅松(20~30cm),以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应。

2. 配套施肥(1)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2)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化肥,减少过量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3. 植物覆盖(1)推广秸秆还田和绿肥覆盖,避免裸露土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2)鼓励农民使用覆盖膜,如黑色高膜和草木膜,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水能力。

4. 合理薄青苗(1)在对作物进行摘心、人工大田、采收等工作时,尽量保持农田的植被覆盖,减少裸露土地;(2)采取垂直栽培、竖墙栽培等方式,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增加农田的植被覆盖。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1.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的排水条件;(2)建设抗旱、蓄水和节水设施,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2. 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和管理,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2)鼓励农民进行农田排灌技术培训,提高农田排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篇 节约、集约型农业技术示范五、保护性耕作与技术集成推广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人们不断遭受“黑风暴”袭击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教训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按照农艺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利用深松技术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良种与精播,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除草与地膜覆盖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与创新,其综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适宜北方旱作农业。

主要技术模式及实施程序有:(1)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茬作物连作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等多种技术措施。

技术模式示意图:(2) 棉花一年一熟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棉花一茬作物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棉花连年种植,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困难,农事活动繁琐,费工费力,农药化肥消耗量大。

因此,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简化农事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药化肥用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技术模式示意图:技术要点介绍: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秸秆覆盖技术;二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四是深松技术。

2、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收获将其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利用率。

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把秸秆保留在地表,且在进行整地、播种和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少地破坏覆盖。

秸秆过长或覆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种机堵塞,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又可能影响播种质量,因此,应重视秸秆粉碎并做到撒施均匀,以及平整土地等作业。

3、什么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覆有秸秆的田块,故必须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

有无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

免耕播种是作物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直接播种;少耕播种是指播前进行了耙地、松地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和播种。

4、什么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必须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

在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近几年连续观察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草害。

一般1 a 喷1次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1次即可;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农药拌种,有病虫害出现时喷施杀虫剂。

一年两熟地区由于土壤水分好、地温较高,病虫草害的发生相对严重一些。

5、什么是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会对地面压实,因此有些土壤还是有必要进行疏松的,但不必每年深松。

可根据具体情况,2~3 a松1次。

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应先进行1次深松,以打破该犁底层。

由于深松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深松机械具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6、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有哪些好处?(1)经济效益显著:①减少作业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每亩可节省农机作业费40~60元。

②由于具有明显的节水抗旱作用,每亩节省水费开支20~60元(各地浇水费用不等)。

③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投入,可节省用工费用60~120元/亩。

④小麦增产增收每亩100-300元。

⑤实施保护性耕作延长了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传统耕作需耕地、施肥、播种、喷药、覆膜、追肥等多道工序,而保护性耕作是用机器将上述工序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并减少了农时消耗。

还可增加作物生长期积温,提高复种指数或选用生产潜力大,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可较大幅度提高全年产量,增加收入。

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可以选用生长期长的优质高产品种。

据农业专家测定,玉米生长期延长7 d左右,可使玉米增产7%~10%。

(2)生产资源利用率得到保护和提高:①集聚雨雪,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蒸发、节省灌溉水;保护和节省了水资源。

②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的破坏,抑制风蚀、水蚀,减轻土壤流失,保护了土地资源。

③化肥集中深施,充分利用肥料资源。

④秸秆残茬还田,有效地保护和增强了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还可持续高产。

(3)保护生态环境:①以最少的土壤耕作工序完成播种施肥和秸秆残茬的覆盖、还田,保护土壤,减轻和抑制沙尘暴。

②免耕播种使秸秆还田,秸秆有了出路也就可以根治焚烧秸秆,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

③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地越种越肥,可逐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可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7、小麦保护性耕作及集成有哪些技术要点?小麦机械联合收获(留茬高度20~30cm),农户及时清理麦茬浮草达到无明显堆积现象后,采用2BFM系列免耕播种机或2BYQFH气吸式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播种深度全部达到3.5~5cm)采用玉米免耕播种施肥机,施肥、播种一次完成;玉米生长期进行化学除草、治虫、防病及时灌水,玉米收获时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或人工摘穗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在3~6cm);采用条带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浅旋深度为5~8cm,播种深度3.5~4.5cm),小麦生长期进行了化学除草、治虫、防病和灌水等管理;小麦联合收获。

8、小麦免耕播种深度是多少?小麦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一般保证沟底与原平面10cm,播种深度2~4cm左右,过深、过浅都将直接影响小麦出苗率和培育壮苗造成减产。

9、小麦免耕种子有什么要求?要选用晾晒、包衣、净度在98%以上、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

10、小麦免耕种子如何确定播种量?实行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其播种量较常规播种高10%。

一般河北南部地区在10月5日~12日适宜播期内:师栾02-1播量10kg/亩;石新828、科农199、邯7086、冀5265等品种播量12.5kg/亩。

超过适宜播期以后每晚播一天要每亩增加播量0.5kg。

行距、播深要符合农艺要求,应大小行,播深3~4cm,沟深至地面5~7cm,籽粒要均匀,不断垄拥堆,种床上无秸秆,覆土紧实,无断垄露种或透气,麦垄要镇压,以防透风或透气,麦垄要镇压,以防透风散墒。

11、小麦免耕播种墒情有什么要求?要设法使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适时播种,如水分不足可提前洇地造墒。

严禁欠墒播种浇蒙头水。

12、小麦免耕播种时间如何确定?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从播种到入冬要有500~600℃的活动积温,单株分蘖3~5个,壮苗叶龄达到4~5片。

邯郸地区小麦适宜播种期在10月5日~12日。

13、小麦免耕播种如何确定施肥量?施用复合肥或复混肥,一般亩产400~500kg左右的,可亩施40~50kg,随免耕播下,肥位要处于种子侧深4~6cm,不可撒于地表混施,或和种子一起混施。

14、玉米秸秆还田的要求有那些?保护性耕作对秸秆覆盖量一般要求每亩200kg左右为宜,应将秸秆、根茬尽量粉碎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两遍,以3~6cm长的短节为宜均匀铺撒在地表,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

还田后浇水造墒,或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

如果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浇水造墒,要将粉碎的玉米秸秆深翻或旋耕后多遍镇压,小麦播种后再镇压,以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15、为什么玉米秸秆还田要补施氮肥?因为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的现象。

所以,要按每100kg秸秆加10kg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这样,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

16、为什么玉米秸秆还田地一定要足墒播种?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要防止架空。

17、玉米播量如何确定?春玉米一般播种量为1.5~2kg/亩;夏玉米一般播种量为1.5~2.5kg/亩;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18、玉米播种深度是多少?玉米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19、棉花保护性耕作及技术集成有哪些技术要点?要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种子,最好是包衣种子,播种质量要做到,铺摸平整,压好膜边、破膜处,连续三穴不允许有空穴,总空穴率要保证在5%以下,播距采用等行密植法,肥料使用涂层缓释一次配方肥。

20、棉花种子如何处理?播前晒种2~3天,或者使用55℃温水温汤浸种30分钟等种子处理措施,可以提高棉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杀灭部分种子所带病菌,减轻病害发生,增强棉花苗期抗病虫能力。

21、棉花播期如何确定?有育苗移栽条件的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工厂化穴盘育苗,20cm土层地温达到14℃并很快上升到16℃时开始播种。

河北省南部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育苗,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没有育苗移栽条件的采用地膜覆盖点播或机械化精播,于4月下旬播种。

22、棉花播种深度及播量是多少?棉花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2~3cm。

北方肥力较高的播量2000株/亩、一般肥力2500株/亩、肥力较差的3000株/亩左右,一般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及当地种植习惯而定。

23、棉花播种如何确定施肥量?亩底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40kg,硫酸钾20~30kg或高效复合肥50kg,饼肥50kg左右。

24、实行免耕播种后农艺措施上有什么特殊要求?(1)肥料底施的化肥必须是高浓度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

氮、磷、钾有效含量需在40%以上。

对小麦来说,要选择突出磷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40~50kg;玉米要选择突出氮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40~50kg;棉花要选择突出磷钾肥的复合肥或复混肥,亩用量50kg。

(2)播种量为确保基本苗,采用免耕播种时应比同期常规播种亩播量增加1~1.5公斤/亩。

(3)播种质量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至缺苗断垄等问题。

必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播种质量问题。

(4)播种深度要求机手严格控制播深。

(5)种子质量免耕播种,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在播种时就要加强,所以强调种衣剂拌种,即免耕播种强调使用包衣种子。

(6)浇水小麦免耕播种由于容易造成镇压不实,建议浇冻水。

在习惯小畦横浇的地区,浇水可改成顺浇形式。

如地块太大可用“小白龙”水带打截浇。

尽量减少横畦背。

25、如何选择和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剂的机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