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
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
![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f8b30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0.png)
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一、人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起源、进化、文化、社会组织、语言、艺术、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
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二、人类学概论的考点:1.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人类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2.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不同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 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文化、社会结构、人类进化、文化相对主义、功能主义等理论和概念的解释和应用。
4.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5. 人类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应用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撰写要点:1. 定义和概念的准确性,对于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准确理解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解释。
2. 分支和研究领域的介绍,对于不同的人类学分支和研究领域,要了解其研究对象、方法和重要成果,并能够进行比较和综合。
3. 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要能够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解释社会现象、分析文化差异等。
4. 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对人类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5. 综合和扩展,将不同主题和概念进行综合,拓展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四、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组织结构:1.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人类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概述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意义。
2. 主体部分,按照不同的分支和研究领域进行组织,介绍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列举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说明。
3. 综合部分,对不同分支和概念进行综合和扩展,探讨人类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应用。
4. 结尾部分,总结人类学概论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对于重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起来,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撰写需要准确理解和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注重综合和扩展,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人类学概论课件》
![《人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4bb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人类学的方法论
介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并 讨论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田野调查与人类学研究
深入探讨田野调查在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选择研究场所、与研 究对象互动和记录数据等方面的挑战与方法。
文化遗产与人类学
探索文化遗产研究在人类学中的作用,包括保护文化遗产、文化认同和文化 遗产旅游等方面的重要性与挑战。
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介绍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人类生物学、语言、社会结构、文化与艺 术等方面,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
人类学分支学科
探索人类学的不同分支,例如物质文化人类学、民族志学和考古学等,以及 它们所关注的特定主题和研究方法。
人类学理论的演变
追溯人类学理论的历史发展,从功能主义到符号学,探索不同理论在解释社 会文化现象时的观点和方法。
人类学概论课件
欢迎来到《人类学概论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人类学的历史、研究对象 与方法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人Hale Waihona Puke 学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人类学的起源,从早期探险家到现代学者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人类 知识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人类学的定义与意义
探究人类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领域,并讨论人类学在理解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变革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意 义。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d42b0bec3a87c24128c46d.png)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
![人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f70c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f.png)
人类学概论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生物、社会、文化及历史之研究,是一门教育学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研究人类跨越地域、时间、文化和性别的联系的学科。
人类学概论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们了解自身文化,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质和内容的有效工具。
人类学概论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在于,学习了人类学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多元性,深入了解文化共存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查阅、分析、比较、综合运用各类文化资源,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此外,在学习人类学概论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灵活性、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人类学概论的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了解人类的进化史,包括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第二,研究外部世界的当代社会;第三,研究不同文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的目的是:协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论网,合理地分析人类文化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比较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利用文化元素建构社会新解释模型的能力。
教育部及各高校应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人类学概论这一重要课程,使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当今世界需要学生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有同情心和尊重他人,才能够准确地加以判断和理解,并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0f26fbceb19e8b9f6ba05.png)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整体观
这是人类学不同同于社会学的另一特征,社会学 家主要集中在社会和社会制度上,而人类学则是 把人类的体质和行为(包括体质、社会、文化、 甚至心理)的所有方面联系起来研究。这种研究 通常称之为“整体论”(holism),并且成为人 类学的一个基本点。原因之一是人类学家发现除 了人类学家本身观点各异之外,当代的许多学者 以及传媒在讨论有关人的行为时,如种族、领土、 两性关系、或者大脑结构等,很容易产生单一的 决定因素。
格尔兹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则采取阐释人类 学的观点,因此他将文化界定为:“是指 从历史沿袭下来、体现于象征符号意义中 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表达的传承概 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续和发展 他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
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是习得的 文化是基于象征的 文化是整合的
文化之树的树叶——多元文化的视野
体质人类学
是研究人本身的体质,与生物学不同,主要研究人 类起源、 人种、和人体形态等三个部分。体质人类 学无论是研究人类祖先的化石、当今世界人口的基 因分布、基因遗传机制、我不=同人区??域? 人们的肤色和形 态特征,还是研究人类及相近的灵长类的行为模式, 都关注行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可以说,体 质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及相关的灵长类的体质发展 过程中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联。
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工程人类学、 遗传人类学、灵长类人类学等
《人类学概论》考试大纲
![《人类学概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b4c7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3.png)
《人类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人类学概论》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类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人类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1、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2、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3、文化的多样性与普同性。
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5、人类的体质特征和演化。
6、人类的种族和族群。
7、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
8、经济制度与生产方式。
9、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10、宗教信仰与仪式。
11、艺术与审美。
12、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等。
三、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约占 20%)对人类学中的重要概念进行简要解释,如“文化相对论”“图腾崇拜”等。
2、简答题(约占 30%)回答一些较为简短但需要一定分析和阐述的问题,如“简述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论述题(约占 50%)要求学生对某一重要的人类学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如“论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考试要求1、准确理解和掌握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人类学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3、答题时要有条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五、参考教材具体教材名称六、各章节重点内容1、第一章: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与研究领域重点掌握人类学的学科定义和分支学科。
了解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第二章: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文化的特征,如习得性、共享性、象征性等。
理解文化的功能,如适应功能、整合功能等。
3、第三章:文化的多样性与普同性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探讨文化普同性的表现和原因。
分析文化多样性与普同性的关系。
4、第四章:语言与文化了解语言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理解语言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作用。
5、第五章:人类的体质特征与演化熟悉人类体质特征的主要方面,如骨骼结构、肤色等。
了解人类的演化历程和重要阶段。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9eb23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0.png)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学科。
该学科涵盖了多个子领域,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以下是对人类学中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文化(Culture)-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一套价值观、信仰、惯例、行为模式、艺术和科学知识等。
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建筑、工具等,还包括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符号、价值观等。
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变迁过程。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社会等级、社会团体(家庭、部落、宗教组织等)、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
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个体之间的互动方式。
3.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 集体记忆是指一个群体共同记忆和传承的历史、经验和文化。
集体记忆通过口头传统、象征符号、宗教仪式和文化表演等方式传递给后代,并塑造着一个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意识。
4. 批判人类学(Critical Anthropology)- 批判人类学是一种对传统人类学进行批判的学派。
它强调研究中体现的权力关系、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批判人类学挑战旧有人类学研究中的偏见和正当性,提倡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自省和批判。
5.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叉。
人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等密切相关。
跨学科研究可以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下对人类和人类社会进行深入理解。
6. 田野调查(Fieldwork)-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指研究者亲自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场所进行观察、交流和参与。
田野调查能够帮助人类学家以第一手资料了解和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表达。
人类学概论第四版
![人类学概论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2fe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5.png)
人类学概论第四版《人类学概论》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入门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类学概论》第四版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人类学概论》的第四版涵盖了丰富而全面的内容。
这本教材包含了物质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生物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人类学的框架。
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已掌握基础的人类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能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知识。
其次,《人类学概论》第四版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易于理解。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将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
对于初次接触人类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和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这本教材还强调了跨文化的视角。
作者通过引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多样性。
他们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社会组织、价值观和习俗等,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开拓思维,超越自己的文化框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人类学概论》第四版在方法论上也很注重实证研究。
它介绍了人类学研究的实地观察、访谈、田野调查等常用研究方法,并讲解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和理解人类学研究的实证性和科学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自己的研究。
不过,尽管《人类学概论》第四版在内容和写作风格上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过于简单的解释,可能难以满足一些已有基础的读者的需求。
其次,这本书在一些主题的处理上过于概括,无法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话题。
对于一些对特定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阅读材料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领域。
综上所述,《人类学概论》第四版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它广泛而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d42b0bec3a87c24128c46d.png)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中整体论的相关知识点
![人类学概论中整体论的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2065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9.png)
人类学概论中的整体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人类学的整体论则是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
整体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和现象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下面将就人类学概论中整体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整体论的概念及发展1. 整体论的概念整体论是指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的理论观点。
它强调研究事物时要抓住其内部的通联和相互作用,不能孤立地看待。
整体论认为,事物是由各个方面和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2. 整体论的发展整体论早在19世纪就开始出现,并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人类学领域中,整体论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类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文化、社会的研究,发现了这些社会和文化中的各个方面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这也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论的地位和影响。
二、整体论在人类学中的意义1. 指导研究方法整体论在人类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人类学研究时,不能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社会的某而应该把握整体、全面地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律。
2. 增进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整体论在人类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
人类社会和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涉及到许多方面和要素,而这些方面和要素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
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就很难对整个社会和文化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三、整体论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1. 文化整体论文化整体论是指研究某一文化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化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而应该把它放在整个文化的背景下来研究。
文化整体论强调了文化中各个方面和现象的内在通联和相互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个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2. 社会整体论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社会整体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整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和要素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
《人类学概论》课件
![《人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7588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7.png)
人类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疗保健服务的文化差异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 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尊重
。
人类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 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
据。
人类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财富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遗 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 承这些宝贵的资源。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的方式,对人类的心理和行 为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
02
文化人类学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中共享的、习得的、有组织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行为、信仰、习俗、艺术等各个方面。文化 具有传承性、共享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性。
文化适应与变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社会人类学
社会结构的定义与特性
社会结构定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相对固定的关系,包括家庭、组织、 社区、地区、国家等。
社会结构特性
稳定性、复杂性、动态性、适应性。
社会制度与功能
社会制度定义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规则 、习俗和惯例,它们规定了人们的行 为方式和社会关系。
社会制度功能
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 域。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笔记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bc866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4.png)
人类学概论笔记:
1.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关注人类及其文化的整体。
2.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和英国人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3.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类的起源、语言、文化、社会、宗教、考古、生
理等方面。
4.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比较分析、跨文化研究等。
5.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古典、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
6.早期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7.古典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生理和文化特征,以及人类的分类和分布。
8.近代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以及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变迁。
9.现代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全球化和现代化问题,以及人类的社会和
文化变革。
10.人类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认同有关。
以上是人类学概论的笔记整理,内容涉及学科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等方面。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2a1f3a6c175f0e7cd137d7.png)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PPT】人类学概论.
![【PPT】人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0754edf90f76c661371af5.png)
一、关于民族性研究的争议
• 民族性研究,可以说是传统人类学向当代人类 学迈进的标志之一。 • 把“民族性”作为研究主题引起不少争议。 • 关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的疑问 • 民族性研究所基于的不同假定
人类学概论
11
二、许烺光的研究
• “轴”的概念。 主轴 在某一既定的亲属体系内,其主轴的重要特 性,乃决定了个体的态度和行动的型态,个人 也就根据这个型态,发展出对体系内其他轴的 相对关系的反应,以及体系外的关系。
人类学概论
15
一、文化差异与精神异常
• 心理人类学家一般认为:现代文明社会比那些 简单的原始社会有更多的精神异常者。 • 一个社会可能有文化制约的特定的精神异常。 • 大部分的文化都有某些偏差行为的传统形式。 • 不同的文化群体的人,在行为和疾病的特征上 也可能会有变异性。
人类学概论 16
二、精神异常的社会分布 • 社会阶层 职业 性别 人种 • 民族 年龄 民族集团的差异 三、迁移与精神异常
人类学概论
3
人格的定义
• 个人所以异于他人的气质、习惯、动机、态度、价 值、情操、取向、定型、观念等行为倾向的有机的 统一体。
人类学概论
4
人格的成长
• 人格的形成也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时 间性、不可逆转性与持久性的特点。也就是说, 人格是一个时间流程中由社会文化铸造的。 • 幼儿时期(点击查看) • 儿童成长期 • 青春期
人类学概论
13
日本民族性的研究
• 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 • 这些研究集中探讨日本人儿童训练方式 • 日本儿童发育期,最主要的特征是母子之间非常紧密 的关系 • 人格的某些压抑 • 很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以及成就需要 • 一些批评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要义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要义](https://img.taocdn.com/s3/m/1293d3b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三、考古人类学
(一)围绕考古旳学问 考古人类学旳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旳过去 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
研究 经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旳连续性来了解人类本身 考古史(archaeological 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
发展历史,陈说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 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旳来龙去脉作出解释 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历 史考古学(historic archaeology
41
文化人类学不断积累旳主要知识内涵中,不 论从人本旳出发点,还是从不同地理区域旳 族群生活方式旳了解考虑,人类学都处于探 索世界各地人类将来发展旳基础理念旳重心 之中。
它旳某些理念与原则能够构成一种潜在旳知 识贮备,提升每一种人旳文化素养,提议人 性与文化将来转换旳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 社会有益旳作用;这门知识能够使每一种社 会组员增强文化学习与了解旳自信力,提供 不同民族之间旳友好交往之道;
37
进化理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 传播理论 功能理论 文化与人格理论 构造理论 文化唯物论 象征理论 解释理论 实践理论 反思人类学
38
文化人类学旳研究一般经过田野工作和 撰写民族志旳措施取得资料与结论。
田野民族志研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旳学 术老式。
39
(二)文化人类学知识积累旳意义 老式上,人类学家要到一种特定旳、较小旳
人类学概论论题
![人类学概论论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12b2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a.png)
人类学概论论题
人类学概论的论题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论题:
1. 人类学的领域与方法:讨论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学等,以及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跨文化比较等。
2. 文化相对论:探讨文化相对论的概念、原则和应用,如何理解和评价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文化偏见和冲突。
3.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演化:讨论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和变迁,包括人类物种的形成、早期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发展、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等。
4. 社会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如家庭、亲属关系、社会阶层、经济制度等,以及这些要素在社会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5. 文化变迁与适应: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情境,包括文化适应的策略和机制。
6. 全球化与本土化:讨论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本土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和发展。
7. 种族与民族:探讨种族和民族的概念、分类和认同,以及种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如何在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社会中实现和谐共处。
8. 人类学与现代社会问题: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如全球化、移民、城市化、环境保护等等。
以上论题只是人类学概论中可能涉及的一部分,实际上,人类学的论题非常广泛和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和深入探讨。
《人类学概论》课件
![《人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aa8d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7.png)
人类的演化和多样性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人类的生物学多样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多样性
人类文化
1 文化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和习俗等,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2 文化的传播和变迁
文化通过语言、教育和传统等方式在社会中传递,同时也会在不同历史和环境条件下发 生变化。
3 文化与身份认同
《人类学概论》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介绍人类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对象,以及人类的演化 和多样性、人类文化、社会组织和制度等内容,帮助您深入了解人类学的意 义和价值。
什么是人类学
• 从什么角度看待人类 • 研究人类的自然和社会属性 • 涉及对人类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人类学的历史
1. 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2. 经历了不同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3. 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文化是个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社会组织和制度
社会组织和关系
• 家庭、社群和组织 • 社会角色和互动 • 权力和社会地位
社会制度和规范
• 政治制度和法律 • 经济制度和交换 • 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社会控制和权力
• 社会规范的维持和执行 • 权力结构和社会控制机制 • 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
2 未来发展和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探索人类社会的新问题和挑战。
应用人类学
1应用人类ຫໍສະໝຸດ 的领域应用人类学在医学、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社会实践和问题解决
应用人类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解决跨文化交流、社会问题和冲突。
3
良好的民族关系和跨文化沟通
应用人类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https://img.taocdn.com/s3/m/8dc6597b2f60ddccda38a0ea.png)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1
人类学概论
语法相当稳固,语音有所变化差异。借词现象。 语系→语族→语支 汉藏语系:汉语族
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方言→地方语言 缅语支 彝语支:纳西族、白语、哈尼语 景颇语支
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汉语八大方言:①、北方话,包括云贵川;②、吴语;③、湘语;④、赣语;⑤、客家语:
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二)、各分支学科的关系: 1.体质人类学: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种类、体质特征。人骨架是最主要的研究材料,主要
由考古学提供。人类起源问题,人类发展渐变性、连续性,人猿难揖别,文化成为根本 区分标准,必须与文化人类学相关学科相结合。 为考古学提供帮助。人种与现代人体 质特征,人的自然与社会文化双重属性同时对人发生作用;人类婚姻状态对体制有影响, 文化因素,无血缘关系的婚姻有助于人类补完,混血;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的研究 成果;分子生物学。 2.考古学:考古学提供材料,文化人类学提供理论。考古学与民族学:时间上两者有区别, 考古研究古代;民族学研究现代。 实验考古学,民族为活化石,两者结合起来为民族 考古学,在民族地区进行考古活动。 “民族志类比分析法”用民族资料对考古现象进 行解释,慎重运用,本地区考古运用本地区民族资料。其作用时效的有效性。 ①、年龄、性别、种族的鉴定。母子合葬与走婚,母系社会,仰韶文化母子合葬。父子合葬, 夫妻合葬,标明父系社会。平均寿命对研究生产水平有帮助。 ②、文化的传播、民族的迁徙。种族的体质特征变化很慢。环境、外族融入都会影响体质特 征,体质特征变化慢于文化(物质、精神)。追溯民族族源的重要依据。 3.语言学: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组织活动斗争的工具;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有了 文字人类文化才得以广泛流传,文字学属于语言学。古文字学与考古关系密切。语言文 字中凝结着民族发展的信息。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语言的发生? 此问题主要依据体质人类学,语言的发生与身体构造有关,语言程度与思维程度有关, 与大脑结构有关系。脑与头骨有关系,颅骨内部形状可以判断语言程度;语言是识别民 族、追溯族源的重要依据。语言具有稳固性,由语音、词汇和与语法三部分组成。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的英文单词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这说明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最经典的是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早期人类学(16~20世纪)的特征:人类学=人体测量学、人种学→体质人类学。
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广义)。
文化人类学(广义)分为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重在研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己任,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
虽然人类学这个词在16世纪就出现了,但“文化人类学”一词却是1901年由美国考古学家、曾任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馆和华盛顿史密森学会人类学部主任的霍姆斯创用,当时指的是人类的文化史研究,1920年后,又将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纳入文化人类学范畴,也就基本奠定了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框架。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
田野工作,又常被称为参与观察,即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被视为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不仅是人类学史上第一本现代民族志著作,而且还对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人类学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
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
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西方世界兴起的产物:人类学主要是为帝国主义收集殖民地中关于土著人的情报。
最典型的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所写的《菊与刀》。
该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该书最初是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由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这时的人类学更相当于外交学。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是人类学之父、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
自首版以来,该书已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经典。
泰勒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引证大量的民族学材料,对原始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特别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开创性研究,并且阐述了他关于文化发展阶段和脉络的见解。
泰勒在书中对文化的界定至今仍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基本框架。
1881年他撰写的《人类学》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和理论的基础。
他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其一,1865年在《人类早期历史与文化发展之研究》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
其二,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是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和古代或原始社会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早期理论家。
1893年,涂尔干出版了由博士论文完善而成的《社会分工论》,标志着他学术体系的建立。
1897年,涂尔干的一部代表作《自杀论》出版。
书中在研究自杀个案时,运用了统计学等量化分析的方法,涂尔干因而成为将定量分析引入社会科学的先驱,而《自杀论》也成为社会学案例研究的典范之作。
涂尔干在书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
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
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4种类型。
涂尔干在书中运用了社会统计的方法,特别是以统计交互表格的形式,展现了大量的经验资料,用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民族、自然环境、性别、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实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这一大胆尝试,结束了西方社会学中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
该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
迪尔凯姆对自杀类别的区分及解释,还为西方社会学的异常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涂尔干的自杀理论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经验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一研究体现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在发展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现今经济虽然发达了,但各类社会问题也相继发生,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地沟油、问题奶粉、毒胶囊、苏丹红鸡蛋等等问题不断被曝光,这些都提醒着人们社会问题的根治刻不容缓。
以前国家提倡现代化建设,但这个建设主要提倡的是经济方面的。
但现在经济是发展了,社会问题却更多了,还包括道德问题,尤其是社会底层或普通百姓对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仇视”心理。
一旦这些二代牵扯到什么案件中,指责的目光就会对向他们,不管案件的原委真相。
国外的报道就曾指出中国的发展存在问题。
基于种种现状,国家渐渐将目光从现代化建设转向科学发展观,不在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