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__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1.2 其他重要人物
•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拉伯克(John Lubbock)、马瑞特等进化论人类学家,被称 为“单线进化论者”(unilinealevolutionist)。
1.3 共同观点
• 进化论人类学家相信人类和世界遵循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他们探讨人类 社会和文化事项的起源和过程,特别关注宗教、法律、财产、家庭和国家的发展。
(二)进化论人类学的要点
• 2.1 共识 进化论人类学家形成如下共识: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进步的 路线和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 2.2 注意事项 进化论者相信人类心理一致,但在文化上存在差异,同时认为某些文化优于其他文 化,可能导致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二) 进化论
• 进化论最初是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 表《物种起源》详细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 ,自然选择和高度变异性起着关键作用;自然选择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使物种适应不同环 境而生存。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直到19 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独立研究领域。为了理解人类学的 理论发展,我们通常按学派或人物的角度进行介绍。然 而,这种方式难以描绘发展的整体框架。本书采用不同 的角度,将人类学理论进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或角度 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理论发展进程及其脉 络。
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解释,进化论成 为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发展成人类学历史上第一 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两广、江西;⑥、闽南语;⑦、闽北语;⑧、粤语。 奇书《山海经》,传说时代,凶犁之谷,巴西、圭亚那、苏里南。易洛魁人为黄帝后裔。 语
言学还必须有其他研究来证实。 4.民族学: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存民族,部分涉及民族史(民族考古)。 民族:
历史形成具有共同语言、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在共同文化上形成公共心理素质。 对现有民族的调查。 完整、详细、系统了解某一民族各个方面。研究民族历史需依赖 考古学。族源,体质人类学对人骨的研究。语言学,民族识别重要标志。 三、人类学简史: (一)、人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9 世纪中叶在欧洲创立。 1.孕育阶段(上古——16 世纪初):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叙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体质人类学最初研究学者。 希罗多德,公元前 5 世纪,《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人类 学。 古埃及人曾以注意到不同种族,并绘于壁画上。 中世纪,宗教、神学盛行,科 学受限制。 1271 年,马可.波罗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居住 17 年,游历中国太半,后 取道海上经土耳其回威尼斯,《马可.波罗行记》。 15 世纪始,在《马可.波罗行记》影 响下,“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 哥伦布发现美洲。 达.迦马 1498 年到达印度。 麦哲 伦环球航行。 人类各种族得到认识。 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兴起。 2.创建阶段(16 世纪初——1866 年):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体质人类学最早出现,自 16 世纪初开始,研究人体及其特征。 马金斯.亨特《人类学》。 16 世纪初人类解剖;意大 利,维萨里,致力于人体解剖,证明男女肋骨一样多,推翻了上帝用男人肋骨造女人之 说,《人体构造》,引起人们对“上帝造人说”的怀疑,被宗教裁判所处死。 17 世纪。 英国的泰森,解剖人、猩猩、猴子,比较研究,发现猩猩较猴子更接近于人,奠定比较 形态学基础。 18 世纪初,林奈,1736 年创建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建立在动物的亲疏 关系上,灵长目,将人、猿、猴放于其中,将人分白、黑、黄、红四种人,统称智人种, 沿用至今。 18 世纪后期,布鲁门巴哈,将人种划分建立在人体测量基础上,特别是颅 骨形态。 19 世纪,一系列古人类大发现,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森林古猿等。达 尔文《物种起源》。 赫胥黎,利用进化论论述人类起源,“人猿同祖”。人体形态学、人 种学、人类起源,体质人类学建立。 文化人类学:17 世纪始,大兴土木,地下往 往发现远古人类遗存,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与化石,考古学开始建立。 19 世纪,汤 姆森将丹麦国家博物馆藏品按原料分类,石器、铜器、铁器。 卢伯克,按制造技术区 分石器。 1860 年,德国的巴斯典《历史上的人》,文化人类学诞生。 巴霍芬《母权论》。 19 世纪中叶,建立一批学术团体。 1866 年,瑞士,那沙特尔,首届人类学和史前考古 学会议,人类学正式诞生。

人类学概论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__

人类学概论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__
5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 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 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 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6
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 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 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9
这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 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 系统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 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 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这个问题,转到了 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既存 关系的方式
10
(1)新进化论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 概念和方法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 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 心智的能力所 决定,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 更为全面的看法
7
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和劳力。 资源和技术是基础,借着人类的劳力使 它们得以结合 在人类试图在环境压迫下求得生存的努 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而且几乎所 有的社会都必须面对内地的社会压力和 外地的环境限制
8
(五)哈里斯和拉帕波特的文化唯物论 马文· 哈里斯 1980《文化唯物论》代表该理论的成熟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 壤之中,都有其客观现实的基础。任何 采取神秘主义态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续)

1
第一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
新进化论 结构主义 象征人类学
2
一、新进化论
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 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 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来描述 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 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人类学发展脉络表格2012

人类学发展脉络表格2012

人类学发展脉络↓↓H.斯宾塞(1820——1903)《社会学原理》社会T.卢伯克(1834——1913)《文明起源》(1870)考古学、婚姻、家庭}巴霍芬(1815——1887)杂婚制麦克伦南(1827——1881)《原始婚姻》婚姻、家庭韦斯特马克(1862——1939)《人类婚姻史》一●进化论∣取决于生物学达尔文(1809——1882)《物种起源》(1859)《人类由来》(1871)巴蒂斯安(1826——1905)《历史上的人》(1860)《民族的史前史》(1881)原始观念、民族观念、文化特征、本原观念、地理环境摩尔根(1818——1881)《古代社会》(1877)亲属制、三段论、(蒙昧、野蛮、文明)人类起点相同→快慢有别→以慢变快(慢:原始民族;快:文明民族社会)泰勒(1832——1917)《原始文化》(1871)《人类学》(1881)泛灵信仰弗雷泽(1854——1914)《金枝》(1890)三段论最早使用“社会人类学”二●传播论(取决于物理学“扩散”“漫流”)F﹒Gratbner格雷布纳(1877——1934)《海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圈及文化层》《民族学方法论》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中心论、反历史主义W·Schmidt神甫施米特《比较宗教史》宗教、家庭、文化圈W·Foy福伊B·Ankermann安克曼《非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13)法奥学派W·Rivers 里弗斯(1884——1922)《美拉尼西亚社会史》《心理学与民族学》社会组织、结构;历史学方法英国派↓全埃及论(泛埃及主义)G·E·Smith史密斯(1871——1937《古埃及人》(1911)莱比锡学派W·T·Perry佩里《太阳之子》《文明的生长》埃及唯一论文化圈文化波文化层(Kulturkreise)按时代划分、按地区划分、(culturalwave) 按人种划分(strata) 按经济类型划分、按社会特征划分F·拉弟尔(1844——1904)《人类历史》《人类地理学》地理学观点}L·弗罗茨纽斯(1871——1938)or (1873——1928) 文化独立于人(不能用历史方法而只能用自然科学方法)第一次为“文化圈”下定义。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内容简介编辑推荐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以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于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来理解文化的本质(进而理解人)的学问。

编著本书的目的是向没有任何民族学和人类学基础的同学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通过一段不长的时间的学习后,能够初步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历史、主要的议题、重要的观点和理念。

内容简介本书以文化多样性为基本的叙述视角,简洁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诸多民族志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语言、宗教信仰等等。

本书既可作为面向大学本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入门教材,也可供人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何为文化人类学一、人类学的诞生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文化四、理解文化: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一、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三、文化人类学课程学习的具体方法第二章符号、文化与人类社会第一节人与符号一、人的符号性二、符号的功能三、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公共符号第二节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文化的差异性及其理解二、文化的相似性及其理解三、文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一第三节文化的特性及其结构功能一、文化的特性二、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文化生成的基础第一节生境、适应及文化的生成一、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界说二、生境与文化的生成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第二节人类社会的生计方式一、狩猎与采集二、园圃农业三、集约农耕四、畜牧业第四章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第一节田野调查及其历史一、什么是田野调查二、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三、中国人类学家进行田野调查的历史回顾第二节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过程一、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二、调查课题的选择及提纲拟定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四、进入田野五、文化震撼六、价值中立与田野伦理第三节民族志及其反思一、什么是民族志二、西方科学主义民族志的确立三、民族志的反思第五章语言与文化第一节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一、语言的本质二、语言的功能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语言与文化结构的关联第三节语言濒危与文化多样性危机一、世界濒危语言现状二、濒危语的成因及抢救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一节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性别与社会性别二、社会性别理论三、性的禁忌第二节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一、婚姻二、家庭三、亲属称谓四、继嗣群第七章族群与族群认同第一节族群概念一、西方族群概念的认知历史二、中国学术界对族群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族群与民族的关系一、族群与民族的学术论争二、族群与民族的区别第三节族群认同研究现状一、族群认同的基本特点二、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第八章宗教与仪式第一节宗教的含义及类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二、超自然存在的类别三、宗教中介第二节仪式与巫术一、仪式二、巫术第九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第一节濡化、社会化与涵化一、濡化——文化传递的方式二、社会化三、涵化——文化输入的方式第二节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一、文化中断二、文化适应第十章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流派第一节范式与理论流派一、起源——历时阶段二、结构——共时阶段三、意义——互动阶段第二节人类学中国化一、何为“人类学中国化”?二、中国人类学的实践三、人类学的中国经验译名对照表书摘插图第一章导论文化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的理解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侧重点上肯定有所不同,尽管二者之间有许多的联系。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一、新进化论(一)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

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三)文化史解释三观点(斯图尔德)(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斯图尔德提出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劳力。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学是一门涵盖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学科,包括文化、社交行为、语言、艺术、信仰等各个方面。

人类学跨越很多子学科,包括考古学、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志学等。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

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在欧洲传播着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确定论。

文化确定论者相信不同种族或民族的文化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确信经常被用来合理化对其他文化的压迫和剥削。

事实上,这种观点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科学的,直到19世纪末才被推翻。

人类学的真正启示者是德国学者弗朗茨·鲁道夫·舒尔策。

舒尔策反对文化确定论,相反,他认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平等的。

舒尔策相信,认识一个社会的最好方法不是对它进行制度上的分析,而是亲身经历它。

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他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19世纪后期,人类学开始崛起,它的研究方法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接近于科学的探索方法。

人类学家不再仅仅是独自采访旅行,而是使用各种技术来搜集数据,包括学术期刊、全球通讯技术、数字录音和摄像机等。

这些技术的加入使得数据的搜集更为系统化和全面化,也使得人类学家能够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学者更便捷地交流和合作。

在20世纪的较早时期,人类学家开始应用他们的知识去破解历史上的谜团。

近至今日,人类学家继续使用他们的方法和技术,去发掘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例如,人类学家可以通过观察一个社区的家庭、政治和宗教生活,来得出对文化的理解。

此外,人类学的高级应用包括了发掘考古学家伟大发现、为商业公司提供文化咨询,和为全球化提供更多的视角。

总的来说,人类学是一门跨越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学科,它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种文化。

人类学对于文化差异的探究,一方面强调了人们对自己文化之外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宽容对方的文化、习惯、信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文化的演变、发展和变化规律。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一、进化主义文化人类学的最初阶段是进化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进化主义是受到进化生物学的影响,认为人类文化也经历着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

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Tylor和美国人Morgan。

他们研究了各个文化的进化程度,并根据物质文化的进化阶段来划分文化的演变过程。

二、历史主义伴随着对进化主义的种种批评和反思,历史主义迅速兴起。

历史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不同文化之间没有普适性的进化规律。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考古学家Boas和法国人Durkheim。

他们强调人类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个体经验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三、结构功能主义四、符号学派符号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在文化人类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派别强调人类对符号和象征的运用和理解对文化的重要性。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Geertz。

他提出了“文化的厚描述”理论,认为文化是一个象征体系,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五、解构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期,解构主义开始盛行于文化人类学领域。

解构主义质疑了文化的稳定性和固化性,强调文化的多义性和不对称性。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人Lévi-Strauss。

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并强调文化结构背后的对立和矛盾。

六、后现代人类学进入21世纪,后现代人类学开始发展起来。

后现代人类学是对前几个理论流派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人类学强调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研究对象的多样性,批判传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更加关注权力、身份、性别和种族等问题。

该领域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人Clifford Geertz和Franz Boas的学生Mead。

综上所述,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经历了进化主义、历史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符号学派、解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人类学的阶段。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整理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一时期的人类学又重新回到了强调田野工作的经验方法上,却更为关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
在经过了热闹非凡的反思和批判之后,人类学者又再次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重构人类学 理论大厦的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构架,然而已经看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
对旧有理论的综合性尝试。
【基本概念】
新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文化唯物论 公共符号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实践理论 解释人类学 写文化
的多线性和特殊性。这主要是受历史特殊学派所主张的文化相对论的影响;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 向,开始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事实上,由于结构功能学派田野工作方法的影响, 具体的、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已成为新进化论研究的基础。
二、结构主义
3
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 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 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一、新进化论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1、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结果,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 也就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2、斯图尔德的学说也被称为“文化生态学”,这个研究取向主要是探讨当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时, 文化是如何发挥其动态功能的;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的,
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新进化论者超越心理解释的桎梏,对文化中 的广泛领域,如物质文化、能量、生态、遗传以及象征符号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
【本章要点】
在西方社会理论界长期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被重新发现,甚至可以说整个70年代成为马克思 主义的时代。布迪厄等人的实践理论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签,但其目标却在于 重新关注社会系统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考察最近几十年的人类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全方位冲击。 其中反思人类学在方法论上对传统人类学进行了批判,并促成了一股实验民族志的风潮。这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归纳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归纳
德奥
历史特殊论/历史文化学派
-心理学派
博厄斯
1人类学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并通过这种研究来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2强调具体民族的历史
3文化区位分析法
4文化区理论
5文化相对论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文化塑造人格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社会决定论
涂尔干
1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
2社会化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因能对个体形成强制
2、从冲突的角度探讨象征仪式在冲突社会中的平衡和一体化的作用
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
1强调符号结构与社会结构同时并重,结合了涂尔干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
2从社会一致的角度探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性
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
1结构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3社会的强制力量与集体意识和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莫斯
探讨了礼物的意义,hau,礼物之灵,礼物所建立的关系是互惠,包括对称和不对称
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功能论
-文化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
-新功能论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1社会中的每个习俗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2功能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的需求
3习俗的功能就是它在维系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角色
4从个人的心理出发,关键词是需要产生功能
5确立了田野工作的规范,参与式观察成为学科共识,关注当地人观点
1共时问题无法解释冲突与变迁
2无法解释文化差异
拉德克利夫-布朗
1强调功能又强调结结构
2功能是整体内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探究人类的文化、社会组织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

1. 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中国、埃及、巴比伦等文明都有古人类学家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而正式的人类学学科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欧洲,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得到了相对较早的推动。

人类学的起源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学派和生物学派两个方向。

2. 社会学派的发展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朗茨·博齐(Franz Boas)被视为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建立严谨的实证研究,倡导反对种族主义的偏见,并为人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为后来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发展方向。

3. 生物学派的发展生物学派也是人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学派强调人类生物进化对于人类行为和特征的影响。

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种、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变异,并进行文化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4. 二战后的人类学爆发期二战后,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爆发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积极应用和推广。

同时,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包括考古学、民族志学、人类遗传学、人类生态学等。

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包括实地考察、田野调查、文化分析等。

5. 当代人类学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加剧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

当代人类学研究除了传统的人类学领域外,还涉及到更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如性别研究、环境研究、医学人类学等。

当代人类学研究还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计算化研究,不断拓宽人类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6. 人类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人类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学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

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

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2)1、新进化论“新”在何处?总结起来看,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具有一个原则上的共性,即强调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和发展。

但同时,新进化论也有一些超越古典进化论的理论创见和方法创新:(1)新进化论引入了更多的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如能量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极大丰富了人类学内涵。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的,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和特殊性。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向,开始注重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

2、关于文化进化论的人类学理论模式有哪些?关于文化进化论的人类学理论模式有:古典进化论、传播论、新进化论。

3、结构主义的理论源头及其基本论点是什么?就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渊源来说,他受到法国社会决定论、英国结构-功能论、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结构语言学、符号学等多种理论的影响。

结构人类学所关注的结构,并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甚至也不是一种经验实体或社会现实,而是指在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一般所能认识到的社会现象只是浅层的结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结构。

社会的真正结构是人们所不能认识到的,需要人类学家的分析和概括才能发现的深层模式。

列维-斯特老实还将语言学的转换定律用于人类学研究,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者表面现象的结构,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种内在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永久性贡献就在于它简洁地指出,尽管社会文化现象非常复杂、繁多,甚至极度的无序,但在其中蕴含着某种深层的统一和系统性,只有极少的一些原则在起作用。

这是一种象征体系决定论,它相信人类行为乃是由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玛丽·道格拉斯 玛丽 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 强调符号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并重 主张把符号—语言法则的分析贯穿到社 主张把符号 语言法则的分析贯穿到社 会分析中去, 会分析中去,揭示社会运行的象征逻辑 两个主要关切点:象征和社会 两个主要关切点 象征和社会 洁净与危险》 《洁净与危险》
24
第二节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 理论 理论
18
(一)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格尔兹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大学期间他主修文学和哲学 先后受到克拉克洪、 先后受到克拉克洪、帕森斯的思想的影响 1956年,他在分析了此前几年在印尼的人类学田野工 年 作中所获得的资料基础之上, 作中所获得的资料基础之上,完成了具有浓厚民族志 色彩的《爪哇宗教》 色彩的《爪哇宗教》 1960年后,他对印尼的巴厘和爪哇等地进行了系统的 年后, 年后 田野调查 此后, 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深度的文化理论 文化的解释》 地方性知识》 《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 )
29
二、政治经济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一)政治经济学派的由来 政治经济学派的由来 兴起于20世纪 年代, 年代以后仍然 世纪70年代 兴起于 世纪 年代,80年代以后仍然 相当活跃。 相当活跃。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沃勒斯坦、弗兰克、沃尔夫、 沃勒斯坦、弗兰克、沃尔夫、哈特 主要理论灵感来自政治社会学的“ 主要理论灵感来自政治社会学的“世界 体系理论” 低度发展理论” 体系理论”和“低度发展理论”
12
二、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一)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创见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创见 (1)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 )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 (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规则来 )分类就是创造秩序, 寻求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寻求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3)秩序需要用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 )秩序需要用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 (4)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 )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 以抽象成结构模型。 以抽象成结构模型。 (5)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与经验现象同构的 )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 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 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 反映人类的普同心性
4
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 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 文化发展的公式: C=E ·T = C代表文化 代表文化(culture), , 代表文化 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 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 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 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 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 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 的效率
3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 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 向高级的进步, 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 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文化的进化》 《文化的进化》 : 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 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 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实践理论 实践理论
25
一、结构马克思主义
(一)何谓结构马克思主义 何谓结构马克思主义 结构马克思主义(structural Marxism)就 结构马克思主义 就 是结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是结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主 要在法国和英国得到发展 1965年,阿尔杜塞和巴利巴尔发表 年 《〈资本论 读后》一书, 资本论〉 《〈资本论〉读后》一书,标志着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13
(二)发现文化的深层结构 结构分析的方法: 结构分析的方法: 结构模式的划分: 结构模式的划分 有意识模式、 有意识模式、 无意识模式、 无意识模式、 机械式模式 统计学模式
14
结构层次的转换: 结构层次的转换 将语言学的转换定律应用于人类学的研 究中 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 内在的、支配着表面现象的结构, 内在的、支配着表面现象的结构,而社 会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这种内在的结 构
6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 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 相互作用、 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 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 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7
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和劳力。 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和劳力。 资源和技术是基础, 资源和技术是基础,借着人类的劳力使 它们得以结合 在人类试图在环境压迫下求得生存的努 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 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而且几乎所 有的社会都必须面对内地的社会压力和 外地的环境限制
26
பைடு நூலகம்
认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决定力量不在于自 然环境或技术,而在于社会关系结构。 然环境或技术,而在于社会关系结构。 尽管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生态学的考虑, 尽管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生态学的考虑, 但却将其纳入对社会和政治的生产组织 的分析
27
(二)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 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 反对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离, 反对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离, 张物质关系和仪式形态的互相维持、 张物质关系和仪式形态的互相维持、调 和与结合 除了强调经济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 意义之外, 意义之外,还强调从社会再生产关系角 度来探究社会和文化
8
(五)哈里斯和拉帕波特的文化唯物论 马文·哈里斯 马文 哈里斯 1980《文化唯物论》代表该理论的成熟 《文化唯物论》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 壤之中,都有其客观现实的基础。 壤之中,都有其客观现实的基础。任何 采取神秘主义态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9
这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 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 系统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 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 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 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这个问题, 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这个问题,转到了 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既存 关系的方式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续)
自然、结构与符号 自然、结构与符号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
1
自然、 第一节 自然、结构与符号
新进化论 结构主义 象征人类学
2
一、新进化论
(一)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 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 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 人创造了自己》 年 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 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 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新石器时代革命” 城市革命” 来描述 “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来描述 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 野蛮” 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 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21
斯奈德: 斯奈德 深受帕森斯的影响, 深受帕森斯的影响,也主要致力于对文 化这个概念的关注 他的研究更多的走向了对符号和意义系 统的内在逻辑的理解, 统的内在逻辑的理解,并且主要是透过 核心符号” “核心符号”这个观念
22
(二)特纳符号的实用意义 特纳符号的实用意义 要分析的问题为稳定是如何在构成事物常态 的冲突和矛盾之上被构建和维持的 仪式机制 阈限(liminality) 阈限 边缘(marginality) 边缘 反结构(antistructure) 反结构 交融(communitas)等 交融 等
28
缺陷: 缺陷: 将文化概念简单化为“意识形态” 将文化概念简单化为“意识形态” ,虽说分析者能 够将文化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定结构关联起来, 够将文化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定结构关联起来,但却 显得过于极端,而且还导致了新问题的产生, 显得过于极端,而且还导致了新问题的产生,即如何 将意识形态与更为广泛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 将意识形态与更为广泛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 其次, 其次,由于它主要从神秘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或意识形 态的倾向,这使得该学派几乎所有的文化或意识形态 态的倾向, 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功能主义的色彩, 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功能主义的色彩,因为这些 分析的目的就是显示神话、仪式、禁忌等是如何维系 分析的目的就是显示神话、仪式、 现存秩序的。 现存秩序的。 并没有提出一个突破性的理论模式。 并没有提出一个突破性的理论模式。
19
文化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 而是存在于公共符号之中, 西,而是存在于公共符号之中,透过这 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 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价值 取向、文化精神( 取向、文化精神(ethos)以及其他观念, )以及其他观念, 并传承给下一代
20
人类学者的工作不在于运用“科学” 人类学者的工作不在于运用“科学”的 概念套出“文化”的整体观, 概念套出“文化”的整体观,也不在于 像结构主义者那样试图从多样化的文化 中推知人类共通的认知语法, 中推知人类共通的认知语法,而在于通 过了解“土著的观点”(来解释象征体系 过了解“土著的观点” 来解释象征体系 对人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 对人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从而达 到对形成地方性知识的独特的世界观、 到对形成地方性知识的独特的世界观、 人观和社会观背景的理解
17
三、象征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
从本质上讲,象征人类学 从本质上讲,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就是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 就是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 加以探讨的人类学思想和研究进路。 加以探讨的人类学思想和研究进路。 公共符号:指的是事物 关系、活动、 指的是事物、 公共符号 指的是事物、关系、活动、仪 时间等, 式、时间等,也就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 的人们赖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的人们赖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和社会情感的交流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