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人类学导论(二)】002 识人: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学导论(二)】002   识人: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CIVILIZATION: Writing, urban life; flowering of arts, architecture BARBARISM: settled life; markets, rise of chiefs and kings, agriculture, arts develop SAVAGERY: hunting and gathering; no surplus production; no permanent cohesive unit wider than band, stone tools
司马迁 (145BC-90BC)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 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 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 (xi)、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 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 列传第五十六〉
泰勒的贡献: (1)定义“文化”: 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broad,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 morals,law, 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Primitive culture, p.1) 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 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 惯。(通常认为这是泰勒在人类学研究上的最大 贡献)

人类学总结——精选推荐

人类学总结——精选推荐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一、人类学的原初概念人类学这门学科很早就有跨学科的性质。

二、文化和culture是关键词(一)culture和文化词源最初的culture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其中显然的寓意是文化与自然生成的区分,18世纪的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汉语中的“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二)文化诸定义举要三:学科标志: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一)田野工作的特征地位:田野工作常被誉为“成丁礼”,是人类学研究的首要的方法和途径。

特征:(1)学习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年的周期;(3)采纳参与观察。

(二)民族知识田野工作的重要结果民族知识田野工作的结果之一,是人类学的主要展示手段和形式。

四、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和我者(一)关于他者的定位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

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学问,它源于人类学发生期对遥远的部落社会的他者的强烈的比较文化研究框架之中。

(二)文化的他者与自我比较他者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

晚近以来的人类学家是在运用他文化和对他文化的研究成果——“他者性”来反观、诠释与重构本文化。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一)如何设计文化比较(1)按地理区域进行的比较;(2)按样本大小进行的比较;(3)按数据搜集人的不同进行的比较;(4)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2)比较法的主要操作模式1、隐含的比较法2、两元文化比较法需要对两种不同文化里的相似实践加以系统地对照和比较,以识别出其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多元文化比较法(三)什么是跨文化比较定义:是人类学家在对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一、人类学的内涵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二、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一)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和行为问题,现代体质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从多个维度揭示了人类的本质、文化差异和社会行为。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定义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类学的定义与范畴人类学的定义可以从其名字中得到启示,即“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以了解人类的本质、文化和社会行为为目标。

它通过对人类的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等。

人类学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分支:物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学。

物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交流,而考古学则通过考古遗址等方式研究人类的古代文化。

二、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人类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下的差异。

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进行,人类学开始成为了研究殖民地居民和原住民的学科。

20世纪初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研究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变迁为重点。

文化人类学家们通过实地调查和人际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信息。

这些研究为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人类学的发展正在不断扩展和融合。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深了人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为生物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全球化进程使得人类学家们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流动和交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手段。

三、人类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本质和共同点。

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和社会行为的观察与比较,人类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此外,人类学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与冲突。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给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重要的参考,以促进合作、交流和尊重。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
(一)结构功能论要点 1、拉德克里夫—布朗基本接受了涂尔干的社会整体观,认为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功能概念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位。
如果说文化圈强调有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区则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上不涉 及传播的过程或轨迹。
博厄斯把文化的最小单元称为文化特质,服务于同一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特质就构成一个
文化丛结,关系紧密的丛结又构成一个文化类型,相同的文化丛结和文化类型会在一定的空 间分布,从而形成文化带,相关的文化带又构成文化区。
一、马林诺斯基的文化功能论
(一)“需要”与“功能” “需要”和 “功能”是马林诺斯基文化观的两个核心概念。
马林诺斯基认为,人基本上有两类需要:基本需要 (即生物需要)和衍生需要 (即文
化需要)。 (二)文化功能论评说
优点:马林诺斯基的文化功能论强调研究的共时性的问题;强调文化是一个整体这个观
念,反对将文化进行因素拆分。 缺陷:对共时问题的关注无法解释冲突和变迁;无法解释文化差异;功能论的个人性无
二、进化论人类学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 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 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 《原始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泰勒
二、进化论人类学
1、泰勒的残存法和万物有灵论 残存法 人类有三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尽管这三种 方式可能同时存在,但却代表着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 残存是仪式、习俗、观点等,它们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一个新的社 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进化而来的较古老文化的证据和实例。这样,通过分析和 研究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1.2 其他重要人物
•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拉伯克(John Lubbock)、马瑞特等进化论人类学家,被称 为“单线进化论者”(unilinealevolutionist)。
1.3 共同观点
• 进化论人类学家相信人类和世界遵循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他们探讨人类 社会和文化事项的起源和过程,特别关注宗教、法律、财产、家庭和国家的发展。
(二)进化论人类学的要点
• 2.1 共识 进化论人类学家形成如下共识: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进步的 路线和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 2.2 注意事项 进化论者相信人类心理一致,但在文化上存在差异,同时认为某些文化优于其他文 化,可能导致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二) 进化论
• 进化论最初是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 表《物种起源》详细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 ,自然选择和高度变异性起着关键作用;自然选择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使物种适应不同环 境而生存。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直到19 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独立研究领域。为了理解人类学的 理论发展,我们通常按学派或人物的角度进行介绍。然 而,这种方式难以描绘发展的整体框架。本书采用不同 的角度,将人类学理论进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或角度 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理论发展进程及其脉 络。
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解释,进化论成 为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发展成人类学历史上第一 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人类学概论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人类学概论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28

(一)杜尔干和社会决定论 法国犹太 《社会分工论》(1893)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 《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1897) 1898年,创办了《社会学年鉴》 1902年,转赴巴黎大学任教。研究兴趣发生了重大转 折,开始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1903年,与其外甥莫斯合著《原始分类》 1912年,出版人类学名著《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41
在自然科学独大的年代,历史特殊论伸张了文化的特 性,起到了抢救濒危文化的作用,并对美国人的自由 主义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 在批判已有理论如进化论和传播论的同时,却没有构 建起完善的新理论; 文化史观厚古薄今,应用性比较差。而这显然与其所 在的强调现实关联和实用主义的时代 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18
缺陷 : 许多命题都属于思辨范畴 在材料上不够充分和扎实,并且在取舍上过 于简单 倾向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 论模式,或者说是过分追求通则,而不顾文 化的整体性 在论述文化问题时,往往由于材料不足而借 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
19
第二节
传播论 社会决定论 历史特殊论
20
传播(diffusion),或作“散播”、“扩 散” 与communication的内涵非常不同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主体之间的对 话、交流,含有平等的意思
21
传播论认为文化变迁(culturachange) 的过程主要是文化采借(cultural bor rowing)的结果
39
2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 位 文化区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 上不涉及传的过程或轨迹 强调细腻的经验研究,把考察空间缩得 更小,把文化要素区分得更细,同时也 更为强调文化的整体关联性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归纳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归纳
德奥
历史特殊论/历史文化学派
-心理学派
博厄斯
1人类学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并通过这种研究来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2强调具体民族的历史
3文化区位分析法
4文化区理论
5文化相对论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文化塑造人格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社会决定论
涂尔干
1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
2社会化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因能对个体形成强制
5实践可以指人类行为的所有形式,包括意识与否
6讲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客体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主体论以及结构马克思主义综合一体
重新关注社会系统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萨林斯:行为塑造体系
1复制社会文化体系的不是社会化和仪式,而是日常生活的实践
2讲法国结构主义、美国象征人类学和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溶于一炉
3边缘社会的象征体系和文化形态纳入到世界政治经济背景
4尝试在区域民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场域中探讨文化的差异
吉登斯
布迪厄《实践理论大纲》
1从理论模式的探索转向对行为者的实践和实际理念的研究
2社会人类学突破政治经济学对其局限性的批判
3关注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探讨辩证关系和人的能动性
4实践既是策略性的个人行动,也是文化再造和社会秩序重塑的途径
斯奈德
更多走向了对符号和意义系统的内在逻辑的理解,并且主要是透过核心符号。
和格尔兹不一样,但是都同意符号终归只是意义的载体,对符号的研究不能自成目的。
特纳
受英国结构功能论影响,在强调符号体系研究的同时关注符号与社会结构既分离又相互印证的关系,更关注社会
1更强调符号的使用意义,符号到底如何在社会过程中作为积极力量被运作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1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1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1、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持续殖民的过程,欧洲人越来越多地面对在体质和文化上都与他们迥异的人群,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2)人们对于是否应将这些非欧洲人视为“真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无法确切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体质和文化的差异;(3)当时流行的解释基于传统的宗教观点,不是根据系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

就在这时,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可能的解释,而进化论就成为了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进而发展成为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释了其生物进化论。

1871年,他又发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明确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观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启蒙哲学崇尚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提倡理性、自然、利益、秩序和进步。

在这些社会思想的影响下,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了社会进化论。

这样,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代表的社会进步观,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道构成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两大思想来源。

2、谈谈泰勒等人的“残存法”和信仰研究中的进化论。

泰勒认为,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为“理性的进步”,而人类看待世界的三种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代表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

残存,就是仪式、习俗、观点等,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新的社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而来的较古老的文化的证据和实例。

这样,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泰勒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animism)。

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成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

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范灵信仰。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文化的演变、发展和变化规律。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轨迹。

一、进化主义文化人类学的最初阶段是进化主义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进化主义是受到进化生物学的影响,认为人类文化也经历着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

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Tylor和美国人Morgan。

他们研究了各个文化的进化程度,并根据物质文化的进化阶段来划分文化的演变过程。

二、历史主义伴随着对进化主义的种种批评和反思,历史主义迅速兴起。

历史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不同文化之间没有普适性的进化规律。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考古学家Boas和法国人Durkheim。

他们强调人类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个体经验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三、结构功能主义四、符号学派符号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在文化人类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派别强调人类对符号和象征的运用和理解对文化的重要性。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Geertz。

他提出了“文化的厚描述”理论,认为文化是一个象征体系,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五、解构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期,解构主义开始盛行于文化人类学领域。

解构主义质疑了文化的稳定性和固化性,强调文化的多义性和不对称性。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人Lévi-Strauss。

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并强调文化结构背后的对立和矛盾。

六、后现代人类学进入21世纪,后现代人类学开始发展起来。

后现代人类学是对前几个理论流派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人类学强调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研究对象的多样性,批判传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更加关注权力、身份、性别和种族等问题。

该领域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人Clifford Geertz和Franz Boas的学生Mead。

综上所述,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经历了进化主义、历史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符号学派、解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人类学的阶段。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第三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一时期的人类学又重新回到了强调田野工作的经验方法上,却更为关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
在经过了热闹非凡的反思和批判之后,人类学者又再次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重构人类学 理论大厦的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构架,然而已经看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
对旧有理论的综合性尝试。
【基本概念】
新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文化唯物论 公共符号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实践理论 解释人类学 写文化
的多线性和特殊性。这主要是受历史特殊学派所主张的文化相对论的影响;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 向,开始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事实上,由于结构功能学派田野工作方法的影响, 具体的、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已成为新进化论研究的基础。
二、结构主义
3
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 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 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一、新进化论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1、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结果,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 也就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2、斯图尔德的学说也被称为“文化生态学”,这个研究取向主要是探讨当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时, 文化是如何发挥其动态功能的;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的,
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新进化论者超越心理解释的桎梏,对文化中 的广泛领域,如物质文化、能量、生态、遗传以及象征符号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
【本章要点】
在西方社会理论界长期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被重新发现,甚至可以说整个70年代成为马克思 主义的时代。布迪厄等人的实践理论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签,但其目标却在于 重新关注社会系统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考察最近几十年的人类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全方位冲击。 其中反思人类学在方法论上对传统人类学进行了批判,并促成了一股实验民族志的风潮。这

【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方式
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产生背景
布罗尼i,1884-1942 )
文化功能论:
“需要”、文化驱力、“功能”
关注共时文化
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1881-1955)
结构功能论:
器官与有机体
共时性优于历时性
社会决定论
戴维德·杜尔干(David 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机械的结合VS有机的结合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社会决定论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
《礼物》 礼物间的互惠关系
社会决定论要点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 社会强制力来源于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宗教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 过程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理论发展进程
1、进化论(1890年以前) 2、传播与社会、文化(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3、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4、自然、结构与符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5、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
80年代) 6、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
来)
一、进化论(1890年以前)
进化论之前 进化论(evolut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达尔文:《物种起源》 斯宾塞:《进化的假说》
人类学进化论前身
【德】巴斯蒂安:心理一致说、“民 族”、“地理区域”
《原始文化》
残存法
泛灵论
路易斯·H·摩尔根(Lewis H, Morgan, 1818-1881)
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 《古代社会》进化大纲 蒙昧时代(低、中、高) 野蛮时代(低、中、高) 文明时代

人类学中的人类演化历程

人类学中的人类演化历程

人类学中的人类演化历程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的生物学、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

在人类学中,人类演化历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人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约在200万年前。

最早的人类属于直立人类,他们的体形和现代人类相似,但头骨和牙齿结构与现代人类有所不同。

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类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是狩猎采集者,依靠捕猎野生动物和采集植物为生。

他们居住在临时性的住所,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他们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没有明确的社会等级和组织形式。

3. 早期人类的文化发展早期人类的文化发展是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最早的工具是由石头制成的石器,后来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工具,如石制斧头和石制刀具。

4. 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对简单,没有明确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等级。

他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基于亲属关系和合作关系。

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围绕着狩猎和采集展开的,他们通过合作来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

5. 早期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能力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

早期人类逐渐发展出语言和思维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类进行沟通和合作。

语言的出现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6. 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许多变化和适应。

人类的大脑逐渐发展壮大,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人类的体形也发生了变化,从直立人类逐渐演化成现代人类的形态。

7. 人类的未来发展人类的未来发展是人类学中一个有趣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可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可能会继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同时,人类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等。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一、新进化论(一)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

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三)文化史解释三观点(斯图尔德)(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 过程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理论发展进程
1、进化论(1890年以前) 2、传播与社会、文化(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3、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4、自然、结构与符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5、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
《原始文化》
残存法
泛灵论
路易斯·H·摩尔根(Lewis H, Morgan, 1818-1881)
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 《古代社会》进化大纲 蒙昧时代(低、中、高) 野蛮时代(低、中、高) 文明时代
进化论人类学贡献及缺陷
贡献: 脱离宗教,转用系统性方法 区分了先天的生物特性和后天的行为养成 缺陷: 一味追求文化通则,忽略文化整体性 流于主观臆断
社会决定论
戴维德·杜尔干(David 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机械的结合VS有机的结合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社会决定论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
《礼物》 礼物间的互惠关系 Nhomakorabea社会决定论要点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 社会强制力来源于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宗教
2021
基础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社会文化分类依据二元对立原则 社会现象有现实功能
历史特殊论
文化区理论 主张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 18581942)
文化区分析法
犹太移民立场
文化区理论
文化人格理论
“人格”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日神、酒神、
妄想狂 米德:“野蛮社会”放浪式的儿童训练
方式
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产生背景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 )
文化功能论:
“需要”、文化驱力、“功能”
关注共时文化
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1881-1955)
结构功能论:
器官与有机体
共时性优于历时性
80年代) 6、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
来)
一、进化论(1890年以前)
进化论之前 进化论(evolut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达尔文:《物种起源》 斯宾塞:《进化的假说》
人类学进化论前身
【德】巴斯蒂安:心理一致说、“民 族”、“地理区域”
【瑞士】巴霍芬:《母权论》 【英】麦克伦南:外婚制、内婚制 【英】弗雷泽:《金枝》、社会人类学
人类学进化论要点
个体共识: 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 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不接受白人与非白人在文化上平等的观念
爱德华·B·泰勒(Edward B. Tylor, 1832-1917)
传播与社会、文化 (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产生背景 传播论 社会决定论 历史特殊论
传播论
传播论(diffus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二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文化采借 文化变迁 变体:埃及中心论、文化圈理论
传播论要点
共识: 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认定文化采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是文化圈相交的结果; 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 贡献: 提出收集民族志的系统方法; 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弥补进化论不足; 明确了“文化相对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