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文学人类学教程

文学人类学教程

文学人类学教程第一章:文学人类学导论文学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文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本教程旨在介绍文学人类学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的文学人类学画卷。

第二章:文化、符号与文学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基础,而符号则是文化的载体。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传递着文化信息,反映着社会现象。

在文学中,符号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效果,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意义,从而传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了解文化、符号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三章: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文学形式。

这些作品通常以奇妙的情节、形象的人物和动物以及强烈的象征意义为特点,传递着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教诲。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形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对于世界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认知。

第四章:英雄、反英雄与文化象征英雄和反英雄是文学中常见的两种形象。

英雄通常代表了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者和传承者,而反英雄则往往颠覆了文化传统。

通过探讨英雄和反英雄的形象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社会对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和反思。

第五章:仪式、节庆与文化传承仪式和节庆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活动通常与文学密切相关,因为它们不仅传递着文化信息,而且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对仪式和节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如何通过文化传承来保持和传播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第六章:文本、语境与文化解读文本是文学的基础,而语境则是理解文本的关键。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作品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以便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意义。

通过探讨文本、语境和文化解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学作品,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两广、江西;⑥、闽南语;⑦、闽北语;⑧、粤语。 奇书《山海经》,传说时代,凶犁之谷,巴西、圭亚那、苏里南。易洛魁人为黄帝后裔。 语
言学还必须有其他研究来证实。 4.民族学: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现存民族,部分涉及民族史(民族考古)。 民族:
历史形成具有共同语言、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在共同文化上形成公共心理素质。 对现有民族的调查。 完整、详细、系统了解某一民族各个方面。研究民族历史需依赖 考古学。族源,体质人类学对人骨的研究。语言学,民族识别重要标志。 三、人类学简史: (一)、人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9 世纪中叶在欧洲创立。 1.孕育阶段(上古——16 世纪初):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叙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体质人类学最初研究学者。 希罗多德,公元前 5 世纪,《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人类 学。 古埃及人曾以注意到不同种族,并绘于壁画上。 中世纪,宗教、神学盛行,科 学受限制。 1271 年,马可.波罗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居住 17 年,游历中国太半,后 取道海上经土耳其回威尼斯,《马可.波罗行记》。 15 世纪始,在《马可.波罗行记》影 响下,“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 哥伦布发现美洲。 达.迦马 1498 年到达印度。 麦哲 伦环球航行。 人类各种族得到认识。 对人类学的研究开始兴起。 2.创建阶段(16 世纪初——1866 年):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体质人类学最早出现,自 16 世纪初开始,研究人体及其特征。 马金斯.亨特《人类学》。 16 世纪初人类解剖;意大 利,维萨里,致力于人体解剖,证明男女肋骨一样多,推翻了上帝用男人肋骨造女人之 说,《人体构造》,引起人们对“上帝造人说”的怀疑,被宗教裁判所处死。 17 世纪。 英国的泰森,解剖人、猩猩、猴子,比较研究,发现猩猩较猴子更接近于人,奠定比较 形态学基础。 18 世纪初,林奈,1736 年创建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建立在动物的亲疏 关系上,灵长目,将人、猿、猴放于其中,将人分白、黑、黄、红四种人,统称智人种, 沿用至今。 18 世纪后期,布鲁门巴哈,将人种划分建立在人体测量基础上,特别是颅 骨形态。 19 世纪,一系列古人类大发现,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森林古猿等。达 尔文《物种起源》。 赫胥黎,利用进化论论述人类起源,“人猿同祖”。人体形态学、人 种学、人类起源,体质人类学建立。 文化人类学:17 世纪始,大兴土木,地下往 往发现远古人类遗存,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石器与化石,考古学开始建立。 19 世纪,汤 姆森将丹麦国家博物馆藏品按原料分类,石器、铜器、铁器。 卢伯克,按制造技术区 分石器。 1860 年,德国的巴斯典《历史上的人》,文化人类学诞生。 巴霍芬《母权论》。 19 世纪中叶,建立一批学术团体。 1866 年,瑞士,那沙特尔,首届人类学和史前考古 学会议,人类学正式诞生。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内容简介编辑推荐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以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于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来理解文化的本质(进而理解人)的学问。

编著本书的目的是向没有任何民族学和人类学基础的同学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通过一段不长的时间的学习后,能够初步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历史、主要的议题、重要的观点和理念。

内容简介本书以文化多样性为基本的叙述视角,简洁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诸多民族志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语言、宗教信仰等等。

本书既可作为面向大学本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入门教材,也可供人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何为文化人类学一、人类学的诞生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文化四、理解文化: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一、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三、文化人类学课程学习的具体方法第二章符号、文化与人类社会第一节人与符号一、人的符号性二、符号的功能三、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公共符号第二节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文化的差异性及其理解二、文化的相似性及其理解三、文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一第三节文化的特性及其结构功能一、文化的特性二、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文化生成的基础第一节生境、适应及文化的生成一、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界说二、生境与文化的生成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第二节人类社会的生计方式一、狩猎与采集二、园圃农业三、集约农耕四、畜牧业第四章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第一节田野调查及其历史一、什么是田野调查二、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三、中国人类学家进行田野调查的历史回顾第二节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过程一、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二、调查课题的选择及提纲拟定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四、进入田野五、文化震撼六、价值中立与田野伦理第三节民族志及其反思一、什么是民族志二、西方科学主义民族志的确立三、民族志的反思第五章语言与文化第一节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一、语言的本质二、语言的功能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语言与文化结构的关联第三节语言濒危与文化多样性危机一、世界濒危语言现状二、濒危语的成因及抢救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一节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性别与社会性别二、社会性别理论三、性的禁忌第二节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一、婚姻二、家庭三、亲属称谓四、继嗣群第七章族群与族群认同第一节族群概念一、西方族群概念的认知历史二、中国学术界对族群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族群与民族的关系一、族群与民族的学术论争二、族群与民族的区别第三节族群认同研究现状一、族群认同的基本特点二、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第八章宗教与仪式第一节宗教的含义及类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二、超自然存在的类别三、宗教中介第二节仪式与巫术一、仪式二、巫术第九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第一节濡化、社会化与涵化一、濡化——文化传递的方式二、社会化三、涵化——文化输入的方式第二节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一、文化中断二、文化适应第十章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流派第一节范式与理论流派一、起源——历时阶段二、结构——共时阶段三、意义——互动阶段第二节人类学中国化一、何为“人类学中国化”?二、中国人类学的实践三、人类学的中国经验译名对照表书摘插图第一章导论文化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的理解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侧重点上肯定有所不同,尽管二者之间有许多的联系。

01人类学概论

01人类学概论
Hale Waihona Puke 四、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及分支学科



人类学是一种学术门类的统称,包含两大类:体 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在文化人类学中,又有 三个主要分支学科:语言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 学。 其中体质人类学偏向于生理学、生物学和统计学 的研究,因而属于自然科学学科范畴。 文化人类学侧重于对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属性的考 察和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也是我们 《人类学概论》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五、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围


从人类学理论传统中可概括出四个结构要素,构成人类学 理论体系,它们是:进化、文化、象征、功能,其中进化 与文化构成一个轴,象征与功能构成另一个轴。 象征 进化 功能 文化
进化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观念,意指各种事物的演变和进 步过程;文化是人类学的基本元素,人类的各种行为、制 度、组织、观念、艺术都属于文化范畴。象征是人类生活 的重要方面,是意义构成的要素和方式;功能是文化分析 的重要观念,用来揭示结构以及结构内部关系或相互作用 的途径。
三、人类学性质





人类学是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生存和生活状况的,旨在解释 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特征及其变迁规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 学。 人类学也关心人类的共性和差异性,在对人性思考的基础上,对 人及人类的生活和命运给予人文关怀,因而人类学又是一门人文 学科。 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密切,两者都研究人类社会的文化、制度、 组织、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不同的是,社会学更倾向于研究复杂 的现代社会和运用定量方法。 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对人类及其文化历史和演变过程 的关注,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历史学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去考察 人类社会与文化历史。 人类学和心理学都对人类行为感兴趣,人类学主要从社会的、文 化的视角去分析和解释人类行为,心理学则强调人类生物性或本 能的反应。

人类学史

人类学史

人类学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科界定一、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史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主要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史前史、野蛮与开化、文化的概念、文化的交叉与融合、文化与人格实地考察及民风民俗研究,宗教和比较神话研究及其原始心理,人种变迁,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等。

它特别注重研究作为作为文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宗教、语言、法律、艺术以及政府和家庭等内容。

二、性质是一门历史和理论的实践科学,既属于自然学科又属于社会学科,它是在系统研究人这个理论宗旨的前提下综合而成的密集学科群。

三、几种权威的学科界定1、英国、美国、日本等国(1)《人类学导论》美国人类学是研究从事前时代到当代人类的体质和文化发展的一门学问。

历史的考察,人类学也是寻求关于东西方人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科学问题之答案的一门科学,传统的人类学被描述为一种宽泛和综合的规范。

他的许多独创的特点也显示在生物学社会和人体科学之中,它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人问注意学科概念。

它关心的艺术,文学,音乐和舞蹈,哲学体系,价值观念等问题、(2)《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从词源上看人类学是关于人的学科,事实上它只是关于人的科学的一种它从分散的人口的生物学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去描述人和解释人的不同和变异、2、德国、法国、俄国等国(1)《苏联大百科全书》(2)《辞海》第二节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学习人类学史的意义及其分期一、意义(1)更完整的掌握其知识(2)了解和分析众文化现象,并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二、分期(1)19世纪以前:史前积累(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建立阶段(3)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大发展阶段(4)20世纪50年代至今大变化阶段第四节对人类学学科产生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及其理论一、J.F拉菲托1712----1717年在易洛魁传教代表作《美洲野蛮人风俗与古代风俗之比较》二、G.维柯生于意大利(1688-1744)1725年发表《新科学》论人类社会本质影响:(1)他认为人与其他生灵区别是人类对制度的创造力(2)对这些制度体系的研究方法是真实的原始资料与理性分析的结合(3)他再共同的人类文化与特殊的民族文化之间做了区分,共同的人类文化是所有民族赖以建立的普遍永恒的原则,特殊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无数个民俗的变体。

第一章__导论[1]

第一章__导论[1]

whrlx@
二、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人类学的分支可分为欧洲大陆式和英美式两类, 如图所示:
英美
欧洲大陆
体质人类学
人类学(狭义)
人类学
(广义)
文化人类学(美)
民族学
社会人类学(英)
文化人类学
whrlx@
1.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范围
❖ 人类的起源问题研究(也称古人类学) ❖ 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和类型研究 ❖ 人类的种族变异问题
一、人种志的方法(Ethnographic methods )
1. 定义:收集某个社会人群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对这个人 群的社会文化体系或其中的某个方面进行个案的研究。人种 志的方法偏重于描述性研究。
2. 分类 (1)同时性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式是田野工作(field
work),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为参与性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和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
文化人类学
whrlx@
❖ 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人的知识、思想、观 念、信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对自身行 为的影响与表现。
文化人类学
whrlx@
§1.3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 文化整合观 ❖ 文化相对观 ❖ 文化普同观 ❖ 文化适应观
文化人类学
whrlx@
§1.4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
whrlx@
黑猩猩与大猩猩
文化人类学
whrlx@
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
文化人类学
whrlx@
2.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
❖ 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化以及人与物质文 化的关系,尤其是科技进步对人类文化发展 的影响;
❖ 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组织、结构、制度、 习俗、语言与人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文化人类学 第一章 导论

文化人类学 第一章 导论


把对人类躯体的研究和对文 化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人 类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思想。
• 什么是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的行为方 式的科学。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研究 人的起源及体质特征;二是研究人的行 为方式,即人们通常说的文化。
Culture
• Culture 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 意。它不仅包含着照料土地、饲养家禽 的意思,还有照料家庭、培养道德和心 智的意思。 •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culture 指道德完 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
第一,认识人类自身。 人类学家克拉克洪(R.Kluckhohn) 说:“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 的镜子, 使人类能看到自身无穷尽的 变化。”
第二,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 自然界的地位。
“现代人类与原始人类的相似还多 于相异。” ——弗雷泽(J.G.Fraier)
艾克勒(Q.Eichler)认为,“文明 不过是理想主义的一层薄膜罩在百万年 的野蛮上面,揭开了这层薄膜,人类的 生活还是差不多与几千年前一样‛。 ‚所谓现代的文明,其实很像‘文化 的白粉水’刷的一件薄外衣,不过是一 种装饰品包着人类由长久时间的生存竞 争而得的情绪、冲动、本能、迷信、恐 怖等在内。这层‘文化的外皮’时时都 有失掉的危险‛。
差异。
语言人类学的第二个部分是历史 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 或比较语言学。它所关心的是语言的 起源和今天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进化 过程。
语言人类学的第三个部分是社会 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它 所关心的是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语言 的使用问题。特别是在各种不同的社 会交往情境中,人们是怎样使用不同 语言的。
文化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 ——《易经》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族中心主义:19世纪末,民族中心
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大行其道。博 厄斯(Franz Boas)针对这些论调的泛滥 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
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
美国第一任人类学会主席W· 米基:如同父权制让 位于等级制,等级制让位于专制君主制一样,现 在专制君主制也正让位于民主制或共和制;世界 上最前列的民族是共和制,所有文明的民族或者 是共和制,或者是正在走向共和制。所以,根据 时代的发展,最优秀的民族是共和制,最优秀的 民众是那些能够适应共和制而生活的人。 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的血液也许比其他一切种族的 血液都更强有力;盎格鲁撒克逊的语言也是最简 洁、最富有象征意义的。

民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通过田野工 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 述。 民族史。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 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跨文化比较学。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 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 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 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 些文化特征。

人类学的研究原则
普遍性 指的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人类群 体,人类学对每一个人类种族或民族的研 究都要倾注同样的热情。因为对每一个种 族和民族的研究都有助于人类学知识的积 累与增长。没有哪一个民族比其他的民族 更有“文化” 。
Hale Waihona Puke 整体性 人类学整体性的原则,意味着当人类学要 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要着 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基于这一原则,当人类学家描述他所研究 的人类群体时,可能会论及这些人所生活 的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结构、 语言的一般特征、村落模式、政治经济制 度、宗教及艺术的风格等等。

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 “汤恩幼儿” • 1924年,在南非川斯瓦地区的汤恩附近一个采石场发现的,为南方古 猿化石,距今250多万年。 • 发现者是雷蒙德·达特 • “露西”是1974年11月30日,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松在埃塞 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的。 • 是阿法南方古猿,距今320万年。根据其股骨附着在骨盆上的方式看, 是直立行走动物。
•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分支的民族学,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民族学,就是文 化人类学对于某一具体族群的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 • 1)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族群的传统行 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 2)民族史。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 生的变化。 • 3)跨文化比较学。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 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 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 整体性原则 • 人类学研究的整体性原则,意味着当人类学要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 面时,都要着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 基于这一原则,当人类学家描述他所研究的人类群体时,可能会 论及这些人所生活的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结构、语 言的一般特征、村落模式、政治经济制度、宗教及艺术的风格等 等。
• 一般认为,考古学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一战后 取得了重大发展。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个对“现存社会”进行考古研究的学科分支应运而 生——民族考古学
• 民族考古学运用考古学的方法、技术以及民族志研究方法,对前工业社会 的物质遗存进行整体性研究,以理解这些社会的文化和行为方式。 • 20世纪70年代后,又先后出现了“行为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 “族群考古学”等流派。

第一章__文化人类学导论

第一章__文化人类学导论

文化人类学
whrlx@
(2)历时性研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某一 民族社会文化在一段时期内的演变和发展 过程。 按照资料来源方式(口头言语和书面 语言)的不同,历时性研究可分为两类。 一是来源于口头言语的,它通过对某一民 族仍然健在的成员直接了解该民族社会文 化的变迁,其中包括口述史和生活史;一 是来源于书面语言的,也称为“文献研 究”,它是指以某一民族的现有文献记载 为资料来考察该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文化人类学
whrlx@
黑猩猩与大猩猩
文化人类学
whrlx@
珍妮· 古道尔与黑猩猩
文化人类学
whrlx@
2.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
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化以及人与物质文
化的关系,尤其是科技进步对人类文化发展 的影响; 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组织、结构、制度、 习俗、语言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人的知识、思想、观 念、信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对自身行 为的影响与表现。
文化人类学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章 文化 第四章 人格、国民性格与文化(读书笔记) 第五章 性别与文化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七章 亲属与继嗣 第八章 种族、阶级与社会分层 第九章 宗教与仪式 第十章 经济制度、社会控制与文化 第十一章 文化人类学与现代社会 辅导答疑 课堂辅导答疑(田野工作、人种志范例) 期终考查 开展田野工作,撰写人种志研究报告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whrlx@
§1.3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文化整合观
文化相对观 文化普同观 文化适应观
whrlx@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人类学概论(西大考古)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
1
人类学概论

语法相当稳固,语音有所变化差异。借词现象。 语系→语族→语支 汉藏语系:汉语族
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方言→地方语言 缅语支 彝语支:纳西族、白语、哈尼语 景颇语支
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汉语八大方言:①、北方话,包括云贵川;②、吴语;③、湘语;④、赣语;⑤、客家语:
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二)、各分支学科的关系: 1.体质人类学: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种类、体质特征。人骨架是最主要的研究材料,主要
由考古学提供。人类起源问题,人类发展渐变性、连续性,人猿难揖别,文化成为根本 区分标准,必须与文化人类学相关学科相结合。 为考古学提供帮助。人种与现代人体 质特征,人的自然与社会文化双重属性同时对人发生作用;人类婚姻状态对体制有影响, 文化因素,无血缘关系的婚姻有助于人类补完,混血;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的研究 成果;分子生物学。 2.考古学:考古学提供材料,文化人类学提供理论。考古学与民族学:时间上两者有区别, 考古研究古代;民族学研究现代。 实验考古学,民族为活化石,两者结合起来为民族 考古学,在民族地区进行考古活动。 “民族志类比分析法”用民族资料对考古现象进 行解释,慎重运用,本地区考古运用本地区民族资料。其作用时效的有效性。 ①、年龄、性别、种族的鉴定。母子合葬与走婚,母系社会,仰韶文化母子合葬。父子合葬, 夫妻合葬,标明父系社会。平均寿命对研究生产水平有帮助。 ②、文化的传播、民族的迁徙。种族的体质特征变化很慢。环境、外族融入都会影响体质特 征,体质特征变化慢于文化(物质、精神)。追溯民族族源的重要依据。 3.语言学: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组织活动斗争的工具;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有了 文字人类文化才得以广泛流传,文字学属于语言学。古文字学与考古关系密切。语言文 字中凝结着民族发展的信息。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语言的发生? 此问题主要依据体质人类学,语言的发生与身体构造有关,语言程度与思维程度有关, 与大脑结构有关系。脑与头骨有关系,颅骨内部形状可以判断语言程度;语言是识别民 族、追溯族源的重要依据。语言具有稳固性,由语音、词汇和与语法三部分组成。词汇、

大学一年级人类学教案讲解

大学一年级人类学教案讲解

大学一年级人类学教案讲解第一章:导论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文化差异以及相似性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信仰体系和语言等各个方面。

第二章:人类学的历史发展- 人类学的起源:18世纪早期的“文化相对论”- 人类学的三个分支:物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第三章: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社会结构:人类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 语言:人类沟通的主要方式,反映了文化的特征- 社会变迁:人类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演化过程第四章: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文化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模式- 考古学:通过考古发掘和物质文物的研究,揭示过去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社会人类学:关注人类社会的结构、组织和互动方式第五章:人类学在今日的意义- 跨文化理解:帮助人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 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文化保护:保护和传承人类多样的文化遗产第六章:人类学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人类学的核心价值观:尊重、包容和平等- 田野调查的伦理准则:保护被研究群体的权益和隐私- 跨文化研究的伦理准则:避免文化偏见和歧视结语:人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为主要任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在开展人类学研究时,我们也要始终遵守伦理准则,保护被研究群体的权益和尊严。

注:本文是根据题目“大学一年级人类学教案讲解”所给内容要求进行编写的,旨在呈现一份符合教案讲解格式的文章,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安排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大限度地准确满足了题目所述的内容需求,并根据要求排版整洁、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乘坐 火车的同一车厢。途中一个客人端了个鱼缸 进来,缸里面游着一条色彩斑斓的鱼。大家 对此很好奇,德国人先问:“先生,你能否 告诉我,这条鱼的名称是什么?在生物学上 属于何纲何科何属何种?都有哪些特征?他 们在科学上有何意义?”日本人听完接着问: “请问这种鱼生长在什么环境中?根据我们 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这种鱼能不 能引到日本呢?”一直目不转睛盯着鱼缸的 中国人最后发问:“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 清蒸更胜一筹呢?”
漳州师范学院
三、人类学的原则
1.普遍性 2.整体性 3.文化相对论
漳州师范学院
第二节 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
漳州师范学院
人种进化的历史
漳州师范学院
世界人种
漳州师范学院
考古学
漳州师范学院
闽南语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 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 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 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 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现代的闽南语闽南语 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音,用闽南语吟诵古诗 词比用现代汉语四声要押韵。
漳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பைடு நூலகம்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 3.文化人类学与经济学 4.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
漳州师范学院
第三节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一、田野工作的准备 1.研究课题的准备 2.提出研究假设 3.制定研究方案
二、田野工作过程 三、资料的整理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漳州师范学院
第一节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一、对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察 二、人类学的研究范围
1.横向:包括地球上现存的生活在各种自然 环境中的所有民族 2.纵向:
漳州师范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变化之一:基因
人类已经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近1.5万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基因,比 如说那些能保证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以及消化奶类的基因。正是由 于有了它们,我们才能适应新的食物。 变化之二:面孔
《社会人类学方法》 利奇:《文化与交流》
漳州师范学院
博厄斯:《原始艺术》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种族、语言和文化》
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文化模式》
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特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思维》
《结构人类学》 怀特:《文化科学》 斯图尔德:《进化与生态:社会变迁文集》 古德纳夫:《成分分析》 弗克莱:《认知系统的民族志研究》 特纳:《象征研究》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人的脸孔在缩小,比1万年前小了三分之一。最大的变化在颌骨和牙 齿的布局与结构,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再不用咀嚼坚硬东西的缘故,同时, 人类的脑颅变得更加突出。 变化之三:身高
中世纪骑士的盔甲今天只有半大孩子能穿。不过,从19世纪末人们 的个子在长,到1960年长高了20厘米,半大孩子长170~178厘米成了家常 便饭。只是从1985年起,全世界的人都在缩个子,高个儿都变得矮小, 今天30岁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65厘米。” 变化之四:大脑
大脑在发生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出现种新的更理性的人种。 变化之五:繁殖
现在年轻姑娘的经期在提前,而女人的绝经期拖后5~6年,妇女的生 育年龄在拉长,结果,人的寿命也在变长。
漳州师范学院
1 天文人 为了适应移居外星的生活,人类的形体也会
发生变化。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这般 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
漳州师范学院
2 半机械人 人类同机械的结合会使身体更强大,但这种 “混血儿”可能仅仅是进化过渡阶段的产物。
漳州师范学院
3 基因人 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的人在某些方面的特质会超
出常人,如智力和寿命。但这一变革需要通过道德 和技术的障碍。
漳州师范学院
4 幸存人 全球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他们会有适 应当地特殊环境的特征,如对病毒免疫, 或防辐射的皮肤。
《地方性知识》 布迪厄:《实践理论大纲》 萨林斯:《文化与实践理性 》
漳州师范学院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人面狮身 的女妖,她在忒拜城外的悬崖上过路人出 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如果过路人猜不出来就会被害死,俄狄浦 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跳崖而 死,后来,斯芬克斯被比喻成谜一样的人 或者谜。
漳州师范学院
经典著作
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林耀华:《金翼》 E.B.泰勒:《原始文化》 摩尔根:《古代社会》 弗雷泽:《金枝》 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莫斯:《论礼物》 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科学的文化理论》 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民》
漳州师范学院
第四节 人类学的意义
1.认识人类自身 2.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3.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
地位
漳州师范学院
世界七大奇迹
世界七大奇迹是指古代世界上7处宏伟的人造景观:
埃及 巴比伦 土耳其 希腊 埃及 希腊 土耳其
金字塔 空中花园 阿尔忒米斯神庙 太阳神铜像 亚历山大灯塔 宙斯神像 摩索拉斯王陵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