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笔记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七下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七下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a significant par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ts profound and thought-provoking verses have captured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people for centuries. It is through the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that we gain insight into the thoughts, emotions, and values of our ancestors. 古代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奥而发人深省的诗句几个世纪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心灵和思绪。
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和欣赏,我们才能洞悉我们祖先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lle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s the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which offers a diverse range of themes, styles, and perspectives. The poems in this collection were penned by various poet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y reflect the societ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of that era. 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诗集之一是《唐诗三百首》,该诗集涵盖了各种主题、风格和观点。
这些诗歌是唐代各种诗人创作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繁荣的原因:(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1)“声诗”,就是配合音乐的诗歌,而名目繁多的外来乐曲传入后需要配上歌词才能演唱于朝会庙堂或阁楼酒肆,这自然会刺激是人创作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注意诗歌的音律节奏,以使用入乐演唱的需要(2)还出现了许多直接以音乐为描摹对象的诗篇(3)绘画艺术的发展,则有助于创造深化诗的意境 ( 中国绘画自唐代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由描摹人物转为描摹山水,重写意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4)绘画艺术的发达,还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
贞观前后的诗坛南北朝诗风对比南朝诗歌讲究声辞。
注重清丽之美,缘情而咏却失诸绮糜纤弱;北朝诗歌讲究真挚,注重气质之美,刚劲简朴却失诸理胜其词贞观时期的诗人(1)尽管贞观时期的诗人创作了有别于前朝的“新声” ,但由于他们在早期的诗歌创作深受旧诗风的浸染,难以将“掇彼清音,兼兹累句,各去其短,合其所长”的理论主张全面而本质地地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践(2)贞观时期的诗人主要生活在宫廷,对广袤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与认识,这也决定了他们“振复古道”不可能深入展开。
11卢照邻《长安古意》是集中体现“初唐体”风格特征的七言歌行初唐四杰:四杰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 7 世纪下半叶的诗人。
他们年少才高、官小而志大,有雄心壮志,却位卑职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道路十分坎坷,他们不是靠出生门第或政治势力,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创作成就,登上初唐诗坛,闻名于后世的。
他们的诗歌创作尽管没有完全摆脱时风的影响。
总体上却一方面使诗歌的题材内容从“上官体” 的应制奉和转向了对江河大漠的描绘和对个人性灵的抒写,另一方面在风格上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晰,在他们的诗歌中既回荡着渴求建功立业的高亢之音,又交织着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所发出的愤慨之调。
初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诗五首》备课笔记
初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诗五首》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课的五首诗歌是以时间为序排列的,时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也迥异。
放到诗歌发展史的长河中看,应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
或者换个角度看,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恰好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彩总结。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曹操的対酒当歌”;从《古诗十九首》的青青园中葵”,到《孔雀东南飞》的纤纤作细步”,诗歌一刻也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唐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整个诗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这一时期真是群星灿烂,辉煌无比。
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初唐四杰”自不必多言。
王维是唐朝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前期也写过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
他的诗歌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充分显示了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
后人评价他诗中有画”。
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绩不能不推李白。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其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敢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他敢写飞流直下三千尺”;忧愁时他会抽刀断水”,高兴时他会仰天长笑”。
他的感情表达没有丝毫的掩抑收敛,相反却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
他热爱人世美好的事物,而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
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反而使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为人民的哀乐而歌唱。
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是别的诗歌难以企及的。
这大概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吧。
到了宋代,有人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这又拓展了诗歌的内容。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与之相似的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唐诗研究文献资料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
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
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唐诗五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唐诗五首》课堂笔记唐诗五首【课文简述】本课以“唐诗五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五首名家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唐代文化,感受唐代文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笔记内容】一、《静夜思》1.小组学习:描写作者在深夜里独处的心境2.默读感悟: 写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所传达的丰富内涵3.齐诵:锻炼朗读技巧、增强合作意识二、《登鹳雀楼》1.课文导读:介绍诗歌背景,让学生进入洛阳城繁华热闹的景象2.解析诗歌:让学生了解建筑、风景等,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3.默读感悟:语音语调的处理;写出关于诗意的理解和赏析三、《望庐山瀑布》1.翻译学习:给学生介绍庐山的名胜颇具文化内涵2.赏析诗歌:分析作者的心境,教学生如何体悟诗句的含义3.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通俗文学和古典文学的细节,体验文化的传承及衍变。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1.背景介绍:给学生分析唐朝广阔壮大的版图,让学生了解欢送义士的背景2.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对文学阅读与文化历史的思考,寻找诗歌中蕴含的道理3.撰写修辞:学习高超的修辞技巧和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质量和技巧技能。
五、《王之涣·登科后》1.导读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背景与意义2.赏析诗歌: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教学生学会欣赏唐诗,体会文学的内涵3.语言研究:引导学生从语文应用、逻辑思考到也更多关注文化的传承,开启心灵的思考与探究。
【总结】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在了解唐代文化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唐诗的理解与欣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
【学习建议】针对此课程内容,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对于文本和文化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常用的学习方法有:1.阅读理解在学习多篇唐诗时,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深入理解每一个诗句的情感意义以及对于唐代文化的理解。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唐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唐诗的基本特征
3.唐诗的流派和发展
4.唐诗的名篇和名家
5.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唐诗研究 00422 自考笔记涵盖了唐诗的背景和意义、基本特征、流派和发展、名篇和名家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这种盛世景象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唐朝的文化政策开明,儒、道、佛三教并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也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唐诗的基本特征是形式优美、语言精炼、意蕴深远。
唐诗的形式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但也有其他形式。
唐诗的语言精炼,用字讲究,往往一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蕴。
唐诗的意蕴深远,既有对生活、自然的真实描写,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诗的流派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景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盛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咏史为主,风格雄浑豪放。
中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人为主,风格深沉婉约。
晚唐时期,诗歌的主题以写事为主,风格瑰丽奇崛。
唐诗的名篇和名家众多。
名篇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名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
之涣、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唐诗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课堂笔记本课是《唐诗三首》,通过学习唐代三位大文豪王之涣、岑参、白居易的代表性诗歌,带着学生领略唐诗的美好,感受唐诗的文化魅力,增强对唐诗的喜爱与欣赏能力。
一、《登幽州台歌》1、讲解:该诗讲述了作者对走马观花的人生观的反思,表现出了山水之间的辩证统一,风景与人生的相互关联。
2、重难点:1)问句的回答方式,表现出作者的思考深刻。
2)状物描写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3、感想:这首诗的行文舒缓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还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用心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二、《静夜思》1、讲解:该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优美的七绝之一,描写了作者房间里的环境,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清凉。
2、重难点:1)生动的状物描写,构建出内心孤独的氛围。
2)以物喻人的手法。
3、感想:此诗表现了作者微妙的情感,给人细腻而美丽的感受,让我明白了孤独和清凉不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而是一种深刻的感受。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1、讲解:该诗是表现自然景观的代表作,通过草原的状物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别离的悲伤之情。
2、重难点:1)形象生动的状物描写,洋溢着离别之情。
2)婉转动人的抒情语言。
3、感想:此诗表现出诗人兼具一种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对于美好的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体现出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让人对自然和人文充满了感悟和思考。
本课学习到三首唐诗每一首都有其精彩之处,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唐诗的感悟和情感,唐诗不仅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思考人生的引导。
通过学习《唐诗三首》这一课,我深刻地了解到唐诗的文化魅力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这三首唐诗中,每首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登幽州台歌》将忙碌的生活与山水之美相结合,强调了人生的短暂,让人们珍惜当下的时间。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山水的深情认识,是对唐代文化的一次表述和思考。
《静夜思》通过七绝的形式,巧妙地将作者对夜晚环境的描绘转换成了对孤独和思乡之情的抒发,同时也展现出传统美学的艺术魅力,使人对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兴趣。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篇
唐诗读书笔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
那个年华里,最喜欢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
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
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动荡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
他似乎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忽然多了许多无法表达的情愫。
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
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可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耀。
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
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
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历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侥幸!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随笔
《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阅读笔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名称 (3)2. 作者介绍 (4)3. 出版信息 (5)二、背景介绍 (6)1. 唐代文化背景 (7)2. 诗歌在唐代的地位 (8)三、阅读感想与体验 (10)1. 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11)2. 对书籍内容的期待与阅读后的评价 (12)四、内容解读与梳理 (13)1. 书籍主要章节内容概述 (14)2. 唐代诗歌的流派与特点分析 (15)3. 书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解读 (17)五、分析书中重要观点与主题思想 (18)1. 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 书中对唐诗的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的探讨 (21)3. 作者对唐代诗歌的独特见解及其启示意义 (23)六、人物分析及其塑造手法探讨 (24)1. 书中涉及的唐代诗人介绍及其诗歌特点 (26)2. 诗人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 (27)3. 诗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唐代诗歌的传承关系 (28)七、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评价 (30)1. 书籍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分析 (31)2. 唐代诗歌的文学价值评价 (32)3. 书籍对唐诗传承和发扬的贡献 (33)八、书籍影响与个人启示 (35)1. 本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 (36)2. 本书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人生启示 (37)3. 对未来唐诗研究和传承的展望与建议 (38)一、书籍概述《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是一部深入探索唐代诗歌及其背后文化的学术著作。
本书旨在通过对唐代诗歌的细致分析,展现唐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歌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地位。
书中内容涵盖了唐诗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以及唐代社会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
本书开篇先对唐代诗歌的整体背景进行了概述,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以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记录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书籍概述 (2)三、内容分析 (3)1. 洛阳历史背景 (5)(1)古都历史沿革 (7)(2)文化积淀与传承 (8)2. 洛阳风物描写 (9)(1)自然景观 (10)(2)人文景观 (12)3. 唐诗中的洛阳形象 (13)(1)诗人的描写与抒发 (14)(2)唐诗中的文化符号与意象 (15)四、书中亮点与重点解析 (17)1. 洛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18)(1)古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洛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1)2. 精彩唐诗解读与赏析 (22)(1)经典诗句的解读 (23)(2)唐诗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24)五、阅读体会与感悟 (26)1. 对洛阳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27)(1)古都文化的深厚底蕴 (28)(2)现代洛阳的文化发展与创新 (29)2. 诗歌欣赏与个人感悟 (30)(1)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与启示 (31)(2)个人情感与体验的融入与共鸣 (33)一、内容简述《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是一本深入探索唐代洛阳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的书籍。
本书以唐诗为线索,将洛阳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活力的古都形象。
作者通过对洛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事件等多方面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唐代洛阳的繁华与浪漫。
作者还通过对洛阳籍或迁居洛阳的著名诗人的介绍,进一步丰富了书中的文化内涵。
本书还注重挖掘洛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如洛阳的牡丹花文化、皇家园林建设等,这些都是洛阳独特的人文魅力所在。
通过这些故事和传统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是一本集历史、文化、风情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唐代洛阳的美丽风物,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籍概述《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是一本深入探索唐代洛阳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摘要:一、引言二、唐诗的繁荣与历史背景1.初唐时期2.盛唐时期3.中唐时期4.晚唐时期三、唐诗的流派与特点1.现实主义流派2.浪漫主义流派3.其他流派四、著名唐诗诗人及其作品1.李白2.杜甫3.白居易4.其他著名诗人五、唐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1.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2.对文学批评的影响3.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六、唐诗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文本细读法2.文化语境分析法3.比较研究法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唐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自考笔记00422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辉煌的文学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以及著名诗人的创作成就。
本文旨在概括性地介绍唐诗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唐诗认识。
二、唐诗的繁荣与历史背景1.初唐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文人诗与民间诗相互交融,为盛唐时期的诗歌繁荣奠定了基础。
2.盛唐时期:这一阶段的唐诗创作达到了巅峰,涌现出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
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中唐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元稹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晚唐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晚唐诗歌创作逐渐衰落。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优秀诗人如杜牧、李商隐等,用才华横溢的作品为唐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唐诗的流派与特点1.现实主义流派: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流派:以李白为代表,作品富有豪放、奔放的个性,展现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3.其他流派:还包括山水田园、婉约、豪放等流派,各具特色。
四、著名唐诗诗人及其作品1.李白:被誉为“诗仙”,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将进酒》、《庐山谣》等。
2.杜甫:被誉为“诗圣”,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如《佳人》、《春望》等。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摘要:一、唐诗研究概述1.唐诗的历史背景2.唐诗的研究意义3.唐诗的研究现状二、唐诗的分类与特点1.初唐诗歌2.盛唐诗歌3.中唐诗歌4.晚唐诗歌5.唐诗的特点三、唐诗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杜甫2.白居易3.王之涣4.李白5.杜牧四、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1.抒情诗2.写景诗3.叙事诗4.唐诗的修辞手法五、唐诗对社会的影响1.唐诗的文化价值2.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启示3.唐诗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正文:唐诗研究00422 自考笔记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篇自考笔记将重点探讨唐诗研究的各个方面,以期对唐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唐诗研究概述唐诗研究的起点应从唐朝历史背景开始。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诗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更能领略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唐诗研究意义深远。
一方面,唐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研究唐诗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唐诗研究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启示作用,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灵感来源。
唐诗研究现状表明,学者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
例如,对唐诗的分类、特点及影响的研究还需深入。
二、唐诗的分类与特点唐诗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各具特色,如初唐诗歌以王勃、杨炯、卢照邻为代表,注重形式美和音韵美;盛唐诗歌以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为代表,气势磅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中唐诗歌以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为代表,强调个性,注重社会现实;晚唐诗歌以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为代表,风格婉约,意境深邃。
唐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多样,音韵优美;2.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3.表现手法独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唐诗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唐诗研究离不开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探讨。
《唐诗研究》笔记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
李白的“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长相思二首》之一),与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上官婉儿不仅会作诗,且会评诗,“能秤量天下之才”。例宋之问、沈佺期在昆明池斗诗。沈佺期“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二句,上官婉儿评曰:“词气已竭”。明王世贞评曰:“累句中的累句”。宋之问“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二句,上官婉儿评曰:“犹陟健举”。明王世贞评曰:“佳句中的佳句”。(“夜珠”典故:汉武帝曾在昆明池得夜明珠。)
• “所谓‘盛唐’,应当首先理解为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所谓‘中唐’,也应当理解为唐代史的中期。唐诗的时期是依历史时期来区分的,但‘盛唐诗’并不表示唐诗的全盛时期,‘中唐诗’也不是盛唐诗的衰落现象。甚至,我还以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反而应当属于中唐。”(施蛰存《唐诗百话》)
思考题:四唐分期说是如何形成的?谈谈你对唐诗分期的设想。
•李商隐:“沉博艳丽”;温庭筠:“藻绮”;杜牧:“清丽”。
四、朝野上下,人工篇什
1)皇帝、大臣、宫女、道士、职业诗人、武将、平民、乐妓、小孩、甚至敌人都在作诗。唐朝皇帝均会作诗,且常和群臣唱和,唐皇重视诗人,无因人废诗之行为(如:骆宾王、上官婉儿等)。
• 唐二十位皇帝,武则天时代诗人聚集最多,典故“夺锦之才(东方虬、宋之问)”。武则天自己也创作了一些思妇诗(闺怨诗),例如:《如意娘》
•略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详分:
①贞观、永徽之时,此初唐之始制也。
②神龙以还,洎(ji)开元初,此初唐之渐盛也。
③开元、天宝间,此盛唐之盛者也。
④大历、贞元中,此中唐之再盛也。
⑤元和之际,此晚唐之变者焉。
读书笔记诗词歌赋
读书笔记诗词歌赋第一篇:读书笔记诗词歌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汉字进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在诸多介绍中国文字的著作中《中国文字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文字学》是一部用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性专著,是作者继《古文字学导论》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文字学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下两篇,论述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确定古文字学的范围并叙述其历史;(2)由最近研究古文字的所得推论汉字的构成和形体的演变,纠正旧时文字学上的错误,并建立新的理论;(3)阐明研究古文字的方法和规律。
全书共三十节,分为五个部分:(1)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2)“文字的产生”部分,首先推测中国原始语言的概貌,然后剖析了关于中国文字产生的种种传说,追溯了汉字的起源;(3)“文字的构成”部分,这一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在这一部分中唐兰先生着重提出了“三书说”;(4)“文字的演化”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唐兰先生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5)“文字的变革”部分,这一部分对汉字从古文字、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正书、甚至简俗字、新文字等的发展变化,做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纵观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为中国文字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中国文字学的名义,明确了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2)批判了“中国语言低级、文字原始”的错误观点,确立了中国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使上的地位;(3)解决了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4)进一步批评传统的“六书说”,论述所创立的“三书说”;(5)系统论述了汉字演化、变革的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唐兰先生对中国文字学的论述是相当完备的,在书中他对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文字学研究状况都作了介绍,可以说做到了详略得当、仔细完备。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篇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篇三百首唐诗,流传千古,艺术上当然是奇妙无比的了。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
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
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
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
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
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最新版)目录一、唐诗研究的概述二、唐诗的艺术特点三、唐诗的分类与代表作家四、唐诗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唐诗研究的概述唐诗研究 00422 自考笔记主要涉及对唐诗的系统研究和分析。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对唐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唐代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二、唐诗的艺术特点唐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广泛:唐诗的题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形式多样:唐诗的形式多样,有五言、七言古诗,也有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为诗人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
3.意境优美:唐诗注重意境的创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4.语言精炼:唐诗的语言精炼优美,用词讲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展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三、唐诗的分类与代表作家唐诗可以根据题材、内容和风格进行分类,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有:1.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边塞诗:以岑参、高适为代表,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燕歌行》等。
3.浪漫主义诗:以李白、杜甫为代表,作品如《将进酒》、《春望》等。
4.现实主义诗:以白居易、杜牧为代表,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秋夕》等。
四、唐诗的影响与价值唐诗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许多作品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同时,唐诗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唐诗杂论读书笔记
唐诗杂论读书笔记《杂论》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
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唐诗杂论,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唐诗杂论读书笔记篇一单位征集楹联诗文,于平淡中引发一点诗意。
一位受人尊敬的阿姨谈起人生的五年规划,激发自己再读书学习的动力。
人家王石先生60岁还要继续读书,我又如何能自甘不前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否则“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这后半句,令人悚然恐怖,于是上周读完闻一多的《唐诗杂论》。
掩卷仍然内心砰砰然,谁能不拜服于这位学者、诗人和斗士的饱满才思和奔流涌荡的情感?中国自三代至唐宋,皆是诗的时代,而唐则是诗化人格的极致时代。
然而,一多先生指斥太宗倡导的类书诗,也就是堆砌式的诗,仅有类书辞藻,缺乏才情。
于是太宗时代鲜有好诗出现,需要靠非专门诗人的魏征《抒怀》来撑门面。
关于沿袭六朝的初唐宫体诗,一多先生怒斥格调低下,称其为“积极的罪“,诗歌描摹的不外“眼荡淫笑,心怀鬼胎”,是“下流意识的口供”,然而争相如此,“堕落无止境”,成为文字的“裎裸狂”。
初唐四杰、刘希夷、张若虚,一波一波将上述的“蜣螂转丸”的宫体诗,跃升为深沉、寂寥、宁静的宇宙意识。
记得成尧夫人段曾写过一篇评价《春江花月夜》的文章,当时还不太明白这首诗的地位,一多先生一席语,再见一个大光明的诗情世界。
闻一多是学者般的诗人,有着偏执狂的性格,他痛恨故纸堆,却又孜孜不倦的钻研它,为的是寻出文明的路径,找到国民和心灵栖息的真谛。
然而,故纸堆的精华也是人类优秀分子的遗产,研究故纸堆,也不啻于和千百年的精英畅谈晤面,譬如文艺复兴时的彼特拉克,譬如少年时的杜子美,其实我看,也有整理这故诗文的闻友三。
他们不仅活于当下空间,也是周旋于历史长河,揖让于英雄、俊杰之间。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唐诗研究00422自考笔记
摘要:
一、唐诗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唐诗的繁荣与发展
三、唐诗的艺术特点
四、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正文:
一、唐诗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它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深入挖掘唐诗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撑。
二、唐诗的繁荣与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这种盛世背景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唐代诗人辈出,诗作丰富多样,形成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诗人。
唐诗的内容涵盖了山水田园、咏史抒怀、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唐诗的艺术特点
唐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美:唐诗的形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富有音韵之美。
2.意境美:唐诗善于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意境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情感真挚:唐诗中所抒发的情感真挚热烈,既有咏史抒怀的家国情怀,也有山水田园的闲适恬淡,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
四、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唐诗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技巧,而且对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唐诗还对东亚地区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日本、朝鲜等国的汉文学都受到了唐诗的熏陶。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5篇)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5篇)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
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
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
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经过一首首唐诗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唐诗让我认知了自我,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
提起唐朝的诗人,怎样也绕可是李白杜甫等人。
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
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
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1)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2)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3)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
(4)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1)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2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4)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
(5)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 6)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7)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 8)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
(二)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唐代那样式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易激起人们的诗情。
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
(2)许多讲坛人把自然美作为生活中一种美好因素加以表现的。
(3)唐诗对日常可见的种种生活内容的描写富有诗意甚至是带有浪漫色彩。
(4)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偏于客观生活感受。
(5)即使描述范围和对象比较狭小的作品或咏物之作也往往能反映唐人的襟怀气质。
(6)唐人对待生活有着特别执着的精神。
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1、唐诗刚健的特质。
2、唐诗气象非凡、具有壮阔的面貌。
3、唐诗又一突出之点是它强劲的骨力。
4、唐代边塞诗最具刚健特色。
5、唐诗的骨力在盛唐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6、唐诗富有阳刚之美在气象、内质、情态等几个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7、唐诗突出地给人以刚健感不少地方又是与它解放的气质相联系。
8、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诗标举风骨。
9、唐诗壮阔的面貌、强劲的骨力、解放的气质通过作品给人的总体感受无疑具有较多的阳刚之美。
10、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就已显露。
11、魏征是从隋和唐初大一统的形势出发展望南北文学能够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文与质的统一。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若能掇彼清音,科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第三章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1、从宋代起开始给唐诗划分阶段影响最大的是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的四分法。
2、四分法的建立有一个过程(1)北宋杨时盛唐、中唐、晚唐。
(2)南宋严羽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
(3)元代杨士弘始音、正音、遗音。
(4)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时代先后、艺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志着四分法的正式形成。
3 、四分法的优点:能揭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
能适当照顾到作家群的自然出现和消失反映唐诗各阶段发展风貌的不同。
与二分法和八分法比较不嫌过简或过繁。
4、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
(1)初唐诗歌的演进是在宫廷内外相互影响带动中完成的。
初唐宫廷诗所具有的诗歌演进性质一个明显的标示是表现了新的时代气息。
(2)李世民周围的唐初第一代宫廷诗人大部分经历了陈、隋末年的动乱对荒淫腐朽带给社会的危害有着切身的体会。
因此不能认为这些人入唐之后就自然把梁陈宫体诗带进初唐诗坛。
以宏大整肃代替六朝琐碎柔弱以和乐代替颓靡显示了帝同初兴的时代气息和诗歌面貌的演变。
(3)宫廷诗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高宗朝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龙朔变体”。
所谓变是颂体式的铺排减弱了。
(4)宫廷诗第三阶段的代表“四友”、“沈宋”等人继上官仪之后取得了三方面的显著进展一是律体定型二是把追求词藻之美引向自然流丽的方向三是在篇章结构上由平板滞重稍趋灵动自如。
5 、初唐宫廷以外诗人最有影响的是四杰和陈子昂。
6、宫廷内外诗歌在发展中的互补。
(1)就诗歌追随时代表现时代面貌而言宫廷诗和四杰及陈子昂的诗歌都曾透露了时代气息而方式、途径的不同则具有互补意味。
宫廷诗对大唐鸿业的种种直接颂美多承袭齐梁声色大开之后所形成的描写性模式四杰及陈子昂所表现的则是时代背景中的人物情绪。
虽然在写法上一偏于描写一偏于表现却经常免不了互相吸收。
(2)在语言方面按时代进程将双方的作品加以对照亦能发现其交互影响。
王、杨一方面抨击龙朔变体一方面又吸收了当时宫廷诗歌创作的某些成果。
(3)四杰和陈子昂在诗史演进中对宫廷诗的补救最重要的方面是他们所强调的风骨。
7、风骨离不开性情(1)盛唐之姗姗来迟依旧吸能是风骨问题风骨从根本上离不开性情。
(2)初唐宫廷诗的性情无疑是贫乏的并因性情贫乏而风骨不扬。
(3)诗中得见性情的在初唐主要是宫廷以外的诗人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在贬逐失意中的作品。
但性情是有不同的类型和等差的。
王绩的情调与时代主潮分离陈子昂高倡风骨作品亦以此为突出特色但陈诗感染力不强沈佺期、宋之问的后期诗歌特别是其贬谪诗在性情和声色方面较四杰及陈子昂前进一步但沈、宋等人缺失气节又不幸遇上初唐宫廷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8 、伴随盛唐的各种社会条件对性情的催发(1)由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起制约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诗人门第出身在朝在野等因素所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变化。
(2)从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是思想解放进程。
9、儒、道、佛对思想进程的影响。
儒学孔颖达等奉诏撰定的《五经正义》结束了东汉以来经学各派的矛盾争执促进了儒学的统一。
但《五经正义》拘泥训诂墨守经文不免死板。
这种倾向到唐玄宗时代屡屡受到冲击。
从开元时代起儒学渐渐由拘泥训诂旧说转向自由说经以致中晚唐而最后走向穷理尽性的宋儒之学。
盛唐人处在风气初开的背景下习儒书而不过分为章句所拘。
道教道教富于幻想强调对于世俗的超越有助于破除世俗对性情发展的某些羁束。
初盛唐之交的道教学派注意尊重个人价值甚至把众生性和神圣的道性加以沟通。
佛教肯定人的自我把心性和佛性统一起来从佛性的角度强调人的本质就是自我发现和个性发展并在行为作风上追求解放。
禅宗的产生是在性情走向自由发展的时代环境中酝酿起来的禅宗的传播则更助长了一个时代个体意识的张扬。
10 、众多诗人的性情表现孟浩然之清雅风流洁身自好王维之禅心睿智泉石膏肓贺知章之纵诞恢谐王之涣之慷慨倜傥常建之性僻意远储光羲之乐在畋渔王翰之豪迈不羁自比王侯岑参之意气风发契心玄理高适之务功名尚节义好言王霸大略李白之意兴飘逸合儒仙侠以为气崔颢少时之轻薄与入塞后之刚肠侠气杜甫生活上之放旷不检与政治上忠君爱国。
第四章盛唐气象1、盛唐之“盛”主要是表现在诗歌的质量与诗歌的韵度风貌上。
2 、严羽用“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八个字能概括盛唐诗歌风貌缩简为“雄壮浑厚”。
3 、“笔力雄壮”离不开作品的语言因素“气象浑厚”则更主要地指向作品的内涵与精神面貌。
4 、殷璠以“风骨声律兼备”作为盛唐诗歌高度成熟的标志亦可视为对盛唐诗歌风貌的一种概括。
5、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6 、唐诗学上“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
第五章中唐韩白诗风的差异与进士集团的思想分歧1、中唐是五言、七言诗歌发展史上最关键性的转折时期。
2、变化急遽、流派纷繁的中唐诗歌共同性的风貌特征(1)相对盛唐而言诗歌往往以意取胜而元气不及盛唐自然充沛(2。
)除韦应物等少数几家其他一些诗人之作一般都比较直接发露。
(3)贴近日常生活贴近世俗。
3 、韩诗奇险白诗平易。
4、最能代表白诗特点的是抒情诗。
5 、儒学政教类型思想上的突出特点(1)尊奉儒学排斥被其视为异端的佛道诸教(2)强调君权干预政治的强烈愿望(3)思想作风严肃。
6、“不平则鸣”是韩愈关于作家生平遭际与创作关系的一个著名命题。
韩诗深层的另一突出之点是“利欲斗进……勃然不释”充满着亢进奋发躁郁不平。
韩愈把强烈的躁动情绪公然带进诗歌之中。
中国诗歌传统崇尚宁静淡泊和温柔敦厚韩愈把强烈的躁动情绪公然带进诗歌之中是一种变奏。
7、矛盾冲突躁郁斗进精神总是处在履险犯难之中是韩诗在意象、结构、语言、声韵等方面与传统诗美显出区别的根本原因。
(1)韩诗的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意象之间往往突起突结、撑柱突兀。
(2)韩愈要表达身心承受各种矛盾冲突的错综复杂感受而本人又恰好是散文大师“言之长短气之高下”皆能得心应手遂促成诗歌结构语言方面的散文化。
(3)韩诗的结构一种是起落转换拗折矫变的。
韩愈另有不少诗顺起顺接。
(4)“情激则调变”韩诗在语言上常有不能吐为舒缓泰贴、珠圆玉润的情况。
(5)韩诗“工于用韵”。
8、世俗才子型进士主要表现为:(1)不为儒教所囿习儒而兼奉佛道。
(2)自我意识增强传统的朝士对君主的依附性下降。
(3)开放浪漫思想作风接近世俗潮流。
9、白居易诗特点:(1)基于世俗才子型进士的思想作风白居易抒情诗常常体现对身心内外矛盾的化解有韩诗所缺乏的舂容暇豫之态。
(2)外部矛盾固然尽量摆脱即使是事关自身的升沉进退白居易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
诗歌创作本身不是情感的郁结而是宽解和排遣。
这种心境与诗之和谐优美平易流畅成对应关系。
(3)白居易《新乐为佳》、《秦中吟》等诗主体精神与诗中民开的具体社会矛盾也是有间距的。
(4)白诗在情感表现上的另一特征是通达识体省分知足。
有一种不忮不求逶运任化的态度。
(5)讽人之嗜欲害性不能省分知足为白居易早年讽喻诗的重要内容。
诗人深慨世俗“贪荣不能止”愈到中后后期破除尘妄自我解剖、以省分知足、自劝自勉的诗愈多。
(6)白居易以委顺行之于仕途集中体现在从吏隐到中隐过程。
以通达自在委运任化的方式生活亦以此道治郡心情放佚诗境畅快。
(7)精神委顿任化接近世俗在诗歌语言、意象、声韵、结构等方面也就自然相应需要一种由艰难高古向平易浅俗的化解。